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施用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
1
作者 商娜 袁必松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142-144,共3页
为探究氮肥施用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以福玉588为供试品种,设置4种氮肥施用量在贵州省赤水市天台镇铁匠炉村进行随机区组试验。通过对叶面积、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发现合理的氮肥施用(N2处理,225 kg... 为探究氮肥施用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以福玉588为供试品种,设置4种氮肥施用量在贵州省赤水市天台镇铁匠炉村进行随机区组试验。通过对叶面积、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发现合理的氮肥施用(N2处理,225 kg/hm^(2))能显著促进玉米生长,包括增加叶面积、提升株高和茎粗、促进干物质积累,并显著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而过量或不足的氮肥施用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元素硫沉积化学防治一体化新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熊钢 刘云峰 +6 位作者 唐永帆 徐晓炜 江藩 李伟 兰云霞 李宏 肖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160,共12页
随着高含硫气田的不断开发,气田地面集输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元素硫沉积堵塞问题。采用停产浸泡硫溶剂循环清洗解堵,面临着稳产周期短、清洗频繁、综合治理成本较高等挑战。为此,基于化学预防-治理相结合的理念,分别开展了停产浸泡硫... 随着高含硫气田的不断开发,气田地面集输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元素硫沉积堵塞问题。采用停产浸泡硫溶剂循环清洗解堵,面临着稳产周期短、清洗频繁、综合治理成本较高等挑战。为此,基于化学预防-治理相结合的理念,分别开展了停产浸泡硫溶剂循环解堵技术及不停产在线加注硫溶剂预防堵塞技术的研究,完成了配方设计、验证和现场试验,提出了防治一体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研发的复合胺高效硫溶剂(CTS-1),较优使用温度为40~60℃,较优清洗时间为1~2 h,饱和溶硫量达45.72 g/100 mL,溶硫能力显著提升,且具有刺激性气味弱、微毒、腐蚀性低等优势,在四川盆地罗家寨气田LJ11H井成功开展了溶硫解堵试验;②创新性提出了不停产在线加注硫溶剂预防元素硫堵塞的技术思路,明确了在线加注硫溶剂的“动态预防-实时溶解”双重作用机制,并针对性地形成了在线加注硫溶剂应用工艺方案;③研发了复合碱硫溶剂(CTS-2),在确保高溶硫能力的同时,有效溶硫时间大幅降低至15~20 min,且适应性良好、环境友好。结论认为:①化学防治一体化技术是有效解决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元素硫沉积堵塞的有效手段,新研发的复合胺硫溶剂及复合碱硫溶剂可满足化学防治的技术需求;②下一步需要开展井筒-地面清洗一体化防治、在线加注化学药剂预防堵塞及化学药剂可重复利用等系统性攻关,实现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元素硫沉积的长效防治,全面助力高含硫气田长期稳产和规模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 元素硫沉积 化学防治 一体化技术 在线加注 硫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采空区三维流场分析及注氮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邢震 沈晓林 +4 位作者 焦明之 佘九华 王伟峰 熊发龙 杨欢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注氮是煤矿采空区发生自然发火征兆时常用的抑制措施,因其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采空区灭火实践。注氮位置选取、注氮量的多少等直接影响注氮的效果及成本;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注氮防灭火参数进行优... 注氮是煤矿采空区发生自然发火征兆时常用的抑制措施,因其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采空区灭火实践。注氮位置选取、注氮量的多少等直接影响注氮的效果及成本;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注氮防灭火参数进行优化。以试验工作面为原型建立仿真物理模型,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开展数值模拟试验的过程中,通过研究不同注氮位置、不同注氮流量等对采空区“三带”的影响,找到最优注氮参数,并进行了现场实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注氮口在进风侧距离工作面50 m处、注氮流量1 000 m~3/h时,注氮效果良好且成本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采空区防灭火 注氮位置 注氮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防控注干药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殷涛 王义勋 +3 位作者 方海良 李金英 查玉平 徐小文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97-101,107,共6页
注干施药技术是松材线虫病的重要防控手段,其具有扩散快、效果持久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为了解松材线虫病注干药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常用松材线虫病注干剂阿维菌素、甲维盐、啶虫脒、氟吡菌酰胺和苦参碱的作用机... 注干施药技术是松材线虫病的重要防控手段,其具有扩散快、效果持久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为了解松材线虫病注干药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常用松材线虫病注干剂阿维菌素、甲维盐、啶虫脒、氟吡菌酰胺和苦参碱的作用机理和林间防治效果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阿维菌素、甲维盐和啶虫脒主要通过干扰线虫的神经系统导致虫体死亡,氟吡菌酰胺通过抑制线虫的线粒体呼吸引致虫体死亡,而苦参碱的杀线活性强弱取决于其分子结构中官能团对和官能团的类型控制;林间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药剂都对松材线虫病有较好的效果且药效持久。在对松材线虫病注干施药技术的发展进程及现状综合分析后提出了:①通过研究改良药剂的理化性质、剂型、药剂成分配比或施药方法等增加注干药剂的吸收和传导效率有助于提高药效;②通过研发机械化程度高的打孔注药器械和工具,改进注射方法等降低使用成本有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注干施药 病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树干注射对松材线虫病的林间防治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潘琪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127-130,共4页
为探讨药剂树干注射对松树松材线虫的林间防治效果;于广西钦州某国有林场选择6块100株胸径约25 cm的松树进行了试验,共设置了6个小组,每组100株,分别为对照组、20%阿维菌素乳油组、0.3%苦豆碱水剂组、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组、5... 为探讨药剂树干注射对松树松材线虫的林间防治效果;于广西钦州某国有林场选择6块100株胸径约25 cm的松树进行了试验,共设置了6个小组,每组100株,分别为对照组、20%阿维菌素乳油组、0.3%苦豆碱水剂组、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组、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组、5%啶虫脒注干剂组;对照组注射等量药剂的清水,其余的药剂组均注射对应的化学药剂;于2020-2023年对试验松树的枯死情况进行调查,同时每年10月底统计墨天牛的诱捕数量。结果表明:以20%阿维菌素乳油组的防治效果最优,该组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林间防治率分别为80.74%、78.48%、74.06%和70.57%,防治率均高于70%,随着年限的延长各个小组的林间防治率均逐渐下降,20%阿维菌素乳油组的防治率均显著的高于其他各个药剂组(P<0.05);防治效果其次的为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组,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组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的防治率均高于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组;5种树干注射的药剂诱捕松墨天牛数量比较为:5%啶虫脒注干剂组>0.3%苦豆碱水剂组>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组>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组>20%阿维菌素乳油组,其中20%阿维菌素乳油组、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组诱捕松墨天牛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0.3%苦豆碱水剂组和5%啶虫脒注干剂组诱捕松墨天牛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均显著高于20%阿维菌素乳油组、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组(P<0.05);以20%阿维菌素乳油树干注射效果最佳,其次为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树干注射 松材线虫病 防治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施氮对水质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张亦涛 刘宏斌 +4 位作者 王洪媛 翟丽梅 刘申 雷秋良 任天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664-6676,共13页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自1957年以来各国在农田氮流失领域的研究发展态势,综述了农田氮流失特征及氮流失防控措施。结果表明,目前各国对农田氮流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氮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和监测方法上,...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自1957年以来各国在农田氮流失领域的研究发展态势,综述了农田氮流失特征及氮流失防控措施。结果表明,目前各国对农田氮流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氮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和监测方法上,涉及的关键词主要有Groundwater、Water quality、Surface water、Nitrate pollution、Eutrophication、Contamination、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Lysimeter、Runoff、Subsurface drainage等。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农业大国的研究机构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多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主要分布在荷兰、美国和中国。文献分析表明,受降水、地形、土壤、施肥等诸多管理措施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农田氮流失量差别很大,中国各类农田的氮流失量(13.7—347 kg/hm^2)明显高于欧美国家(4—107 kg/hm^2)。我国单位面积化肥(357.3 kg/hm^2)和氮肥(165.1 kg/hm^2)施用量均远高于世界平均用量(87.5 kg/hm^2和52.9 kg/hm^2),当季氮肥利用率(17%)却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8%),表明氮肥施用过量且利用率过低是造成氮流失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农田氮流失防控措施发现,从源头控制氮流失是最有效的措施,优化农艺管理措施和氮迁移过程拦截等分别可减少15%—92%、46%—77%的氮素流失,其中针对农田适宜施氮量的研究最多。然而,面对粮食生产需求与资源短缺、水体水质持续恶化的现状,未来的研究重点应从简单的表观平衡向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过程转变,更为迫切的是加快探索以水质保护为目标的化肥氮施用阈值(造成环境污染的临界施氮量),并推广示范这些有效的氮流失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施氮 Web of SCIENCE 水体水质 氮流失 防控措施 施氮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牛矿1303综放面采空区注氮方案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7
作者 贾宝山 汪伟 +2 位作者 祁云 孙勇 李守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88,共7页
为了合理设计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方案,以晋牛煤矿1303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采空区进、回风侧布置束管监测系统,连续测定采空区气体浓度变化,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区域,并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 为了合理设计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方案,以晋牛煤矿1303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采空区进、回风侧布置束管监测系统,连续测定采空区气体浓度变化,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区域,并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流体力学COMSOL计算软件,研究不同注氮量、注氮位置下采空区氧化自燃带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注氮量和注氮位置参数的变化,对氧化自燃带上界限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氧化自燃带的下界限影响比较显著;最合适的注氮位置应该在距离切顶线30 m左右,运用Origin软件得出注氮量与氧化自燃带宽度呈指数关系,由拟合式计算出最优注氮量为386 m^3/h,此时氧化自燃带的宽度为31.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氧化自燃带 数值模拟 注氮防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上覆采空区自燃形成机理及防控技术 被引量:32
8
作者 黄戈 张勋 +2 位作者 王继仁 邓存宝 戴凤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7-113,共7页
基于近距离煤层自燃防治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以氧浓度控制为核心,提出以多点监测自反馈注氮为主的上覆采空区煤自燃综合防控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巷道顶板裂隙发育对上覆采空区浮煤自燃的诱发机制,从氧浓度控制的角度对... 基于近距离煤层自燃防治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以氧浓度控制为核心,提出以多点监测自反馈注氮为主的上覆采空区煤自燃综合防控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巷道顶板裂隙发育对上覆采空区浮煤自燃的诱发机制,从氧浓度控制的角度对上覆采空区遗煤自燃防控进行了模拟分析与现场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巷道顶板裂隙发育引起大面积漏风供氧是上覆采空区遗煤自燃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因;遗煤自燃危险区位于上分层冒落三角区及终采线附近,且随漏风强度增大逐渐向回风侧扩展;相对传统多点注氮方式,采用多点自反馈技术可减少氮气用量36%以上,同时实现强漏风点的准确定位与区域遗煤氧化进程的动态监测。通过现场实践,验证了通过多点自反馈综合防控技术实现注氮量优化分配与强漏风点识别控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自然发火 注氮防灭火 上覆采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工艺管路压力载荷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朱红青 李峰 +2 位作者 潘凤龙 王文海 孙基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51-356,共6页
针对传统埋管注氮方式中采空区氮气分布不连续惰化效果差,管路资源浪费严重等重大缺陷,设计了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工艺,可使注氮点与采煤工作面保持同步移动,实现了采空区中氮气的连续性分布,并且能回收注氮管材。采空区注氮管表面所受... 针对传统埋管注氮方式中采空区氮气分布不连续惰化效果差,管路资源浪费严重等重大缺陷,设计了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工艺,可使注氮点与采煤工作面保持同步移动,实现了采空区中氮气的连续性分布,并且能回收注氮管材。采空区注氮管表面所受压力载荷大小计算方法的研究是成功实现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工艺的基础。根据弹性力学中解平面问题与结构力学中两端固支梁结构的相关原理,分别推导并提出了采空区注氮管表面压力载荷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采空区注氮管表面压力载荷的因素。结合林南仓矿现场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出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注氮管表面的压力载荷。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均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氮防灭火 注氮管 压力载荷 弹性力学 固支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面动态注氮作用下采空区“三带”分布及防灭火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尹晓雷 戴广龙 +1 位作者 吴彬 黄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37-142,共6页
刘庄矿171101工作面邻近停产线,为防止遗煤自燃,采用动态注氮方式向采空区注氮。为了确定停采后注氮口和灌浆口的合理位置,利用热电偶和束管对采空区内一定范围内气体和温度进行实测,根据温度、CO、CO2分布规律并结合MIN-MAX方法综合划... 刘庄矿171101工作面邻近停产线,为防止遗煤自燃,采用动态注氮方式向采空区注氮。为了确定停采后注氮口和灌浆口的合理位置,利用热电偶和束管对采空区内一定范围内气体和温度进行实测,根据温度、CO、CO2分布规律并结合MIN-MAX方法综合划分出采空区"三带"范围。实践证明,以该方法确定的注氮口和灌浆口的位置能够更好地抑制遗煤的自燃,为其他类似停采线附近防灭火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注氮 采空区“三带” 防灭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工作面煤自燃综合防灭火技术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永亮 时国庆 +2 位作者 王德明 李伟 刘国庆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8-51,共4页
为了防止龙固煤矿存在自燃危险的4个条带工作面S1032—S1035在回采过程中发生煤炭自燃,探讨了首采面采空区发生自燃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预测预报系统、注浆防灭火、注氮防灭火和三相泡沫防灭火、挂挡风帘以及清除浮煤等综合防灭火技... 为了防止龙固煤矿存在自燃危险的4个条带工作面S1032—S1035在回采过程中发生煤炭自燃,探讨了首采面采空区发生自燃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预测预报系统、注浆防灭火、注氮防灭火和三相泡沫防灭火、挂挡风帘以及清除浮煤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的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上述综合防灭火措施后,4个条带工作面的回采过程中的CO体积分数均未超过1×10-5,保证了首采面的正常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工作面 注浆防灭火 注氮 三相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连塔煤矿上覆采空区大面积火区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辛亥 李昊 张立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54,共3页
补连塔煤矿三盘区2-2煤层22305工作面回采放顶时,上覆1-2煤层12306采空区内浮煤发生自燃,导致了22305工作面CO超限,工作面停产。在进行火区状况分析后,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火区治理,但由于采空区漏风严重、火区面积大、火区发展速度快,前... 补连塔煤矿三盘区2-2煤层22305工作面回采放顶时,上覆1-2煤层12306采空区内浮煤发生自燃,导致了22305工作面CO超限,工作面停产。在进行火区状况分析后,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火区治理,但由于采空区漏风严重、火区面积大、火区发展速度快,前期治理并未收到明显成效。后期针对火区特点,对22305工作面进行封闭并采取从地面向采空区灌注液态氮气和液态二氧化碳的措施进行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控制了22305工作面上覆采空区高温区域,使得22305工作面启封后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采空区 大面积火区 防灭火 灌注液态氮气 灌注液态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氮气控制稠油油藏底水水锥技术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杨元亮 沈国华 +2 位作者 宋文芳 郭卫忠 李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3期83-84,88,共3页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 ,热采油汽比接近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的现状 ,对注氮气控制底水锥进及热氮混注提高热采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矿场试验结果表明 ,该技术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和蒸汽超覆 ,改善了吞吐井生产效果 ,成...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 ,热采油汽比接近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的现状 ,对注氮气控制底水锥进及热氮混注提高热采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矿场试验结果表明 ,该技术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和蒸汽超覆 ,改善了吞吐井生产效果 ,成为“十五”期间巨厚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多周期吞吐后控制底水锥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活跃边底水 注氮气 控制水锥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连续注氮下采空区气体分布及“三带”变化规律 被引量:73
14
作者 吴玉国 邬剑明 +1 位作者 张东坡 周春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4-967,共4页
介绍了同煤集团塔山矿8202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采用埋管、连续注氮方式向采空区注氮,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同时在采空区预埋束管,测量连续注氮前后各测点氧气和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结合采空区遗煤自燃理论,得出了采空区自燃"三... 介绍了同煤集团塔山矿8202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采用埋管、连续注氮方式向采空区注氮,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同时在采空区预埋束管,测量连续注氮前后各测点氧气和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结合采空区遗煤自燃理论,得出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在连续注氮下,氧气浓度随采空区深度的增加明显降低,最终稳定在5%左右;一氧化碳浓度随采空区深度的增加稳定在50×10-6以下;注氮量越大,氧气和一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幅度越大;由于工作面供风量和漏风量都较大,对散热带宽度影响不大,氧化带在注氮后缩短了约60 m,窒息带前移了约7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连续注氮 采空区 自燃“三带” 防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采综放工作面火灾原因分析及防灭火措施 被引量:13
15
作者 史金华 冉戈峰 马宗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7,共4页
分析了红会一矿复采综放工作面的3起火灾事故,通过研究分析堵漏风、直接消除可燃物、注水降温、布孔注浆和注氮防灭火的作用、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了小煤矿采空区采取复喷复灌堵漏、预插管火区预测预报、爆破弱化区域采前预灌等预防小... 分析了红会一矿复采综放工作面的3起火灾事故,通过研究分析堵漏风、直接消除可燃物、注水降温、布孔注浆和注氮防灭火的作用、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了小煤矿采空区采取复喷复灌堵漏、预插管火区预测预报、爆破弱化区域采前预灌等预防小煤矿破坏区自燃措施,以及消火道或钻孔高位注浆、喷浆包帮包底堵漏消除工作面内火灾、预埋管低位注浆、高位注氮消除采空区火灾的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煤矿破坏区 防灭火 复采 注浆 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20年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84
16
作者 程卫民 周刚 +3 位作者 陈连军 王刚 聂文 张清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0,共20页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作业环境粉尘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井清洁化生产水平,推动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职业健康水平,分析了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的研究现状,总结了20年来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取得...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作业环境粉尘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井清洁化生产水平,推动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职业健康水平,分析了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的研究现状,总结了20年来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全面阐述了现有的防尘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粉尘弥散污染规律、粉尘微观润湿理论、尘雾凝并湿式除尘理论、湿式喷射混凝土除尘理论。基于上述理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了综采工作面局部雾化封闭与空气幕隔离、综掘工作面风雾双幕协同增效、煤层注水强渗-增润、矿山湿(潮)喷作业系统、高效环保抑尘剂等不同尘源控除尘技术工艺。同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在智能化防尘、煤层注水减尘、采掘作业环境降尘、抑尘材料等4个方面给出了下步研究展望。研究与实践表明,我国煤矿已经初步形成了粉尘防治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未来要以智能化防尘为抓手,实现粉尘高精度传感-传输-评估与预警,开发集雾化除尘、干式、干湿混合式、小型化、吸风量大等于一体的组合式除尘器,实现综掘工作面、综采工作面等广域复杂空间微细粉尘高效通风控除尘技术与装备体系;同时,在低渗煤层水力强渗-增润技术、智能化防尘机器人、化学抑尘等技术与装备方面实现突破。以此来实现矿山粉尘的分源高效治理,提升矿井的清洁化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粉尘防治 除尘技术 湿式除尘 智能化防尘 注水防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装置动力参数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红青 李峰 +2 位作者 张振羽 左东方 李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84-1189,共6页
针对传统埋管注氮防灭火工艺中存在的重大缺陷:注氮点在采空区空间上存有间隔,氮气未能形成连续性分布,惰化效果差,氮气消耗量大,注氮管不能回收,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基于采空区注氮管的抗剪切能力优于抗拉能力的原理,设计了旋转牵引方... 针对传统埋管注氮防灭火工艺中存在的重大缺陷:注氮点在采空区空间上存有间隔,氮气未能形成连续性分布,惰化效果差,氮气消耗量大,注氮管不能回收,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基于采空区注氮管的抗剪切能力优于抗拉能力的原理,设计了旋转牵引方式的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工艺,可使注氮点与工作面保持同步位移,发挥最佳注氮效应。根据弹性力学中分析平面问题的相关原理,提出了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工艺的动力参数计算方法。利用岩土工程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燕子山矿采空区注氮管的应力分布状况,并以此为依据计算了动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间隔式 注氮防灭火 动力参数 旋转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佳娟 李剑勇 +1 位作者 杨亚军 李新圃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80-3184,共5页
从穴位注射的定义及其防治疾病的特点、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穴位注射在未来疾病防治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穴位注射 临床应用 疾病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矿氮气防灭火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44
19
作者 高广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8-51,共4页
国内外已将氮气作为煤矿防灭火的主要手段.不同的制氮装置其结构与使用条件不同.氮气防灭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矿井的条件,选取不同的制氮装置、注氮方式及技术参数.煤矿注氮防灭火还将有大的发展,为此,要研制采空区氮... 国内外已将氮气作为煤矿防灭火的主要手段.不同的制氮装置其结构与使用条件不同.氮气防灭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矿井的条件,选取不同的制氮装置、注氮方式及技术参数.煤矿注氮防灭火还将有大的发展,为此,要研制采空区氮气浓度与制氮装置的自动监控系统,优化注氮工艺,以得到最佳的防灭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灭火 制氮装置 注氮工艺 煤矿 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水平井注氮增产改造技术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贵川 张锦虎 +3 位作者 邓拓 马成明 张奇 宋大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8,共5页
针对七元煤矿低孔、低压、低含水饱和度、高变质程度的煤储层特点和筛管完井煤层气解吸困难情况,为了实现瓦斯治理与煤层气共同开发的需要,探索出一套煤层气水平井筛管完井下的注氮增产改造技术。利用顶替排液、氮气驱替、憋井放喷3种... 针对七元煤矿低孔、低压、低含水饱和度、高变质程度的煤储层特点和筛管完井煤层气解吸困难情况,为了实现瓦斯治理与煤层气共同开发的需要,探索出一套煤层气水平井筛管完井下的注氮增产改造技术。利用顶替排液、氮气驱替、憋井放喷3种氮气改造模式的不同特点,实施多次"注氮-憋压-放喷"作业,通过注氮改造可以清除近井污染,沟通煤层割理裂隙,改善井筒远处煤层渗透率,建立单相气体渗流通道,实现煤层气高效开发的目的。结果表明:七元煤矿5组水平井实施注氮增产改造技术后,单井日产气量提高3-20倍,实现了单井产量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瓦斯治理 注氮增产 煤层气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