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ynamic large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damage for solid armature in electromagnetic railgun 被引量:12
1
作者 Qing-hua Lin Bao-ming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48-353,共6页
The design of solid armature of railgun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its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because the armature is subjected to dynamic loading conditions and experiences a complicated electr... The design of solid armature of railgun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its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because the armature is subjected to dynamic loading conditions and experiences a complicated electrical,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cess in the interior ballistic cycle.In this paper present,we first introduced a multi-physical field model of railgun,followed by several examples to investigate the launching process.Especially,we used the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in which material nonlinearity and geometric nonlinearity were accounted,to investigate the deform behaviors of solid arma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mechanical process of armature is dependent on the armature geometry,material and exciting electric current.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racture mechanism of solid armature was deep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RAILGUN Solid ARMATURE FRACTURE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Numeric Simulation of Marine 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s Method (MCSEM) 被引量:4
2
作者 Fu Chang-min Di Qing-yun Wang Miao-yu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35-141,共7页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拟 电磁法 可控源 电场强度 海洋 数字仿真模型 埋藏深度 有限差分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terior ballistic process of railgun based on the multi-field coupled model 被引量:21
3
作者 Qing-hua LIN Bao-ming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Railgun launcher design relies on appropriate models. A multi-field coupled model of railgun launcher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3D transient multi-field was composed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rmal field and ... Railgun launcher design relies on appropriate models. A multi-field coupled model of railgun launcher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3D transient multi-field was composed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rmal field and structural field. The magnetic diffusion equations were solved by a finite-element boundary-element coupling method. The thermal diffusion equation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s were solved by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A coupled calculation was achieved by the transfer data from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to the thermal and structural field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railgun shot, such as velocity skin effect, melt-wave erosion and magnetic sawing, which are genera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current and high-speed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were demonstr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耦合模型 数值模拟 内弹道 热扩散方程 有限元法 多场耦合 三维瞬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elf-adaptive ANP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lectric field simulation of aluminum reduction cell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雅琳 陈冬冬 +2 位作者 陈晓方 蔡国民 阳春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731-4739,共9页
Region partition(RP) is the key technique to the finite element parallel computing(FEPC),and its performance has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entir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 Region partition(RP) is the key technique to the finite element parallel computing(FEPC),and its performance has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entir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of RP method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FEM) has been given.By taking the electric field of aluminum reduction cell(ARC)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performance of two classical RP methods,which are Al-NASRA and NGUYEN partition(ANP) algorithm and the multi-level partition(MLP) method,has been analyzed and compared.The comparison results indicate a sound performance of ANP algorithm,but to large-scale models,the computing time of ANP algorithm increases notably.This is because the ANP algorithm determines only one node based on the minimum weight and just adds the elements connected to the node into the sub-region during each iteration.To obtain the satisfied speed and the precision,an improved dynamic self-adaptive ANP(DSA-ANP) algorithm has been proposed.With consideration of model scale,complexity and sub-RP stage,the improved algorithm adaptively determines the number of nodes and selects those nodes with small enough weight,and then dynamically adds these connected elements.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 of the electric field simulation of ARC.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NP algorithm,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been shortened approximately from 260 s to 13 s.This prove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improved algorithm on computing tim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parallel computing(FEPC) region partition(RP) dynamic self-adaptive ANP(DSA-ANP) algorithm electric field simulation aluminum reduction cell(A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早子沟金矿区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杨剑 张卫雄 +5 位作者 陈爱兵 翟向华 张元 姜鑫 胡杨 李永恒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62,共17页
甘肃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是西秦岭成矿带中的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该文通过矿区构造地质特征研究,以断裂构造、节理、擦痕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早子沟金矿床控矿构造演化序列及主应力方向,... 甘肃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是西秦岭成矿带中的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该文通过矿区构造地质特征研究,以断裂构造、节理、擦痕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早子沟金矿床控矿构造演化序列及主应力方向,认为早子沟金矿控矿构造演化经历了三期六个阶段。为了了解矿区构造应力场分布趋势及展布范围,以构造应力场分析为基础,基于岩石力学实验,测定岩石的力学参数,建立合理的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FEM)对早子沟金矿区地质构造进行二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并对成矿有利的部位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构造应力场分布受断裂控制,各个时期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值分布基本处于断裂周缘,应力强度是决定构造活动强度的主要因素。应力高值区域构造活动强烈,岩石破碎,为成矿提供了通道和赋存部位。据此推测近南北向断裂两端及东北向断裂与西北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应力场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早子沟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热涂层对高温隧洞支护结构温度应力的影响
6
作者 黄灵芝 张朝森 +2 位作者 杨砾 付登辉 司政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5-191,共7页
为解决高地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因拉应力过大导致的开裂问题,以某高地温引水隧洞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技术,模拟了不同隔热涂层厚度条件下隧洞全生命周期的温度与应力变化,并评估了其对抗裂安全性的提升作用。研究发现,... 为解决高地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因拉应力过大导致的开裂问题,以某高地温引水隧洞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技术,模拟了不同隔热涂层厚度条件下隧洞全生命周期的温度与应力变化,并评估了其对抗裂安全性的提升作用。研究发现,随着隔热涂层厚度的增加,二次衬砌内外温差显著减小,同时,在过水前施加隔热涂层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期二次衬砌所受拉应力,且涂层厚度与拉应力降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不满足抗裂安全标准的区域面积也相应减少。当隔热涂层厚度为2 mm时,二次衬砌各部位拉应力均保持在材料极限抗拉强度之下,且大部分部位能满足抗裂安全度≥1.6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高地温隧洞支护结构温控防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引水隧洞 有限元仿真 温度场 应力场 抗裂安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AI的电工装备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MBSE建模与应用
7
作者 金亮 贾雨方 +2 位作者 刘璐 郭劭男 马天赐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186-5203,共18页
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在电磁设计和分析中至关重要。然而商业软件价格高昂且功能冗余,同时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深度学习与传统数值模拟的结合提升了仿真精度和效率。为此,亟须开发自主可控、轻量化、面向企业定制的智能仿真软件。... 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在电磁设计和分析中至关重要。然而商业软件价格高昂且功能冗余,同时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深度学习与传统数值模拟的结合提升了仿真精度和效率。为此,亟须开发自主可控、轻量化、面向企业定制的智能仿真软件。该文首先提出了双向耦合的设计方法,使仿真软件能适应复杂需求。然后,基于模型系统工程(MBSE)方法,建立四个层级的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的架构设计流程,并完成软件的建模,实现了系统结构和行为的定义和可视化。最后,基于Python开发了集成AI的软件原型IFEM,并通过两个实际案例验证了其功能和准确性。研究成果提高了软件开发的质量、效率和知识传承能力,为数值模拟工业软件在AI for Science背景下的AI集成提供了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系统工程(MBSE) 有限元 人工智能(AI) 电磁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热耦合的过载工况下低压五芯电缆温度预测
8
作者 赵永秀 房家昶 +1 位作者 孔令豪 刘树林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17-1523,共7页
针对传统热路模型在预测低压五芯电缆过载温度时因多相热源耦合、几何非均匀性及电阻温度效应导致的精度不足问题,建立一种基于电磁-热耦合的二维暂态温度场有限元模型。以YJV 5.0×2.5mm^(2)低压电缆为研究对象,通过求解麦克斯韦... 针对传统热路模型在预测低压五芯电缆过载温度时因多相热源耦合、几何非均匀性及电阻温度效应导致的精度不足问题,建立一种基于电磁-热耦合的二维暂态温度场有限元模型。以YJV 5.0×2.5mm^(2)低压电缆为研究对象,通过求解麦克斯韦与暂态热传导方程,结合Galerkin弱形式离散和隐式欧拉时间积分算法,得到不同工况下的电缆温度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三相对称工况下B相是绝缘失效高风险区域,环境温度从15℃升高至40℃,缆芯稳态时温升为27.53℃,损耗增幅为18.68%;负载电流由15 A升高至35 A,缆芯稳态时温升为81.1℃,损耗增幅为37.18%。试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外护套温度平均绝对误差小于3%,且3600 s暂态仿真可在5 min内完成。该模型解决了传统方法对多物理场耦合的简化局限,可应用于电气火灾危险排查与过热警报,为电缆载流量动态评估、超温预警及过热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芯电缆 电磁-热耦合 有限元法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316L的熔池温度场有限元仿真研究
9
作者 陶林 韩凤兵 +1 位作者 温雪龙 赵元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145,150,共7页
这里建立了激光熔覆仿真模型,利用“生死单元”法,对送粉式激光熔覆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激光熔覆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对比分析正交实验所得熔深数据与激光熔覆温度场仿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熔覆初始阶段,热影响区小... 这里建立了激光熔覆仿真模型,利用“生死单元”法,对送粉式激光熔覆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激光熔覆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对比分析正交实验所得熔深数据与激光熔覆温度场仿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熔覆初始阶段,热影响区小且温度偏低,随后过渡到熔池状态相对平稳的时期。此时,熔池前端的等温线分布紧密而尾部分布疏散,相应的温度梯度也逐渐降低。伴随熔覆层数递增,温度呈直线上升态势,热影响区域持续拓展,熔池的规模也不断变大,与实际熔覆过程相符,证明了该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为激光熔覆技术制备316L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温度场 熔池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合物薄膜的CMUT阵列的声场特性仿真分析
10
作者 高铁成 闫梦圆 孙晓东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1,共6页
为满足超声检测技术对超声换能器聚焦特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聚合物薄膜SU-8的CMUT阵列。根据阵列换能器的声场理论确定影响聚焦效果的参数,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分析,探究了空气和水介质中一维CMUT线阵不同... 为满足超声检测技术对超声换能器聚焦特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聚合物薄膜SU-8的CMUT阵列。根据阵列换能器的声场理论确定影响聚焦效果的参数,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分析,探究了空气和水介质中一维CMUT线阵不同阵元数目和阵元间距时的声场聚焦性。结果表明:CMUT阵列为16阵元、阵元间距为0.5时,阵列换能器的声场聚焦效果最好,声场聚焦区域声压最大值在空气介质中达到7.23×10^(-5)Pa,水介质中达到0.17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薄膜 CMUT阵列 有限元仿真 声场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地球物理电磁场三维正演仿真软件平台EMSIM
11
作者 陈卫营 薛国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7-870,共14页
电磁法是透视地球内部的重要手段,正演仿真模拟在洞悉电磁场响应机制、优化勘探策略以及深化反演处理与解释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当前,针对各种电磁场正演算法的研究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开源程序代码。然而,这些工具往往局... 电磁法是透视地球内部的重要手段,正演仿真模拟在洞悉电磁场响应机制、优化勘探策略以及深化反演处理与解释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当前,针对各种电磁场正演算法的研究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开源程序代码。然而,这些工具往往局限于单一程序层面,尤其在模型构建、网格剖分及后处理显示等核心环节上常需频繁切换至外部软件,增加了操作复杂性与时间成本。为此,开发了一套地球物理电磁场三维正演仿真软件平台EMSIM。该软件基于有限元法实现了三维空间内地球物理电磁场的正演模拟,并具备几何建模、网格剖分、分析求解、可视化显示、数据管理等全流程功能。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重点解决了复杂模型建模与剖分、并行计算优化、大规模计算数据高效管理、后处理显示等关键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仿真计算的精度与效率。通过多个案例的对比验证,EMSIM软件在操作性能、计算精度与效率上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可作为地球物理电磁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学 电磁场 三维正演 软件开发 有限元 CAD建模 网格剖分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式电涡流阻尼器的装置优化及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程志江 王智强 +1 位作者 张志鹏 袁嘉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6-90,共5页
针对传统的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耗能效率有限的问题,将电磁铁引入到阻尼装置中,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分别对永磁体,电磁铁以及电涡流阻尼器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分别分析了永磁体和电磁铁的磁场特性,并探讨了电磁铁... 针对传统的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耗能效率有限的问题,将电磁铁引入到阻尼装置中,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分别对永磁体,电磁铁以及电涡流阻尼器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分别分析了永磁体和电磁铁的磁场特性,并探讨了电磁铁的引入对阻尼器特性的影响。采用稳态分析的方法,针对铁芯,材料,磁体间隙等参数对磁场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磁铁的合理引入将显著增强装置的磁通密度和阻尼能力。导磁钢板,磁体排列以及磁体间隙等都会对ECTMD的磁场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 有限元仿真 电磁铁 磁通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导管传感器设计与仿真研究
13
作者 冉鹏 焦追追 +1 位作者 刘薇 赖映兵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85,共8页
目的 研究微导管传感器在血液周期性流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和电压输出变化,探究设计可实时监测压力信息与狭窄病变信息的微导管传感器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双向流固耦合模型对微导管传感器和血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在... 目的 研究微导管传感器在血液周期性流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和电压输出变化,探究设计可实时监测压力信息与狭窄病变信息的微导管传感器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双向流固耦合模型对微导管传感器和血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在各关键帧中传感器在轴向和环向的力学特征,并比较在健康血管和狭窄血管中传感器力学特征的差异性;构建PVDF力电仿真模型,导入传感器上的力学信号,分析两种场景下传感器的电压输出。结果 在健康血管中传感器的轴向和环向输出值较为平均,其比值接近1,而在发生狭窄病变的血管中,传感器的轴向输出产生明显差异,其比值为0.3~0.6,且在环向狭窄区域出现异常分布,其狭窄方向的分量与平均值的比值远大于1。力电仿真进一步揭示传感器可以将力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其输出值为8.01~225.2 mV。结论 在健康血管和狭窄病变血管中,传感器所受的力学特征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通过对传感器的输出进行分析得到血管狭窄病变的位置和狭窄方向,而PVDF传感器可以将这些力学特征转换为更易处理的电学信号。研究结果为新型微导管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 数值模拟 微导管传感器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悬浮轴承的建模及仿真
14
作者 刘欣 袁鹏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4-953,共10页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然后,在相同约束条件下与传统偏置磁轴承进行对比,分析磁轴承的刚度特性和空间利用率;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间的电磁力耦合,并与传统磁轴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承载力等约束条件下,该新型磁轴承的体积仅为传统磁轴承的0.87倍,其电磁力在控制电流和转子位移影响下的相对误差值为6.5%,而传统磁轴承的电磁力相对误差为13.6%,表明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的电磁力耦合小于传统磁轴承,解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偏置 径向混合磁轴承 有限元仿真 等效磁路法 电磁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场计算的油浸式变压器热点温度仿真分析方法
15
作者 潘文霞 陈星池 +1 位作者 赵坤 高从闯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7,共7页
随着大容量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变压器绕组过热问题更加突出。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对已投运的油浸式变压器热点温度实时监测存在一定技术不足,文章以一台大型油浸式变压器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法和传热学原理为理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温度场... 随着大容量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变压器绕组过热问题更加突出。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对已投运的油浸式变压器热点温度实时监测存在一定技术不足,文章以一台大型油浸式变压器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法和传热学原理为理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温度场分布计算的大型变压器热点温度仿真分析方法。该方法对变压器进行磁热耦合有限元仿真,简化绕组结构和油流条件,以现有技术参数、监测数据为依托设定仿真参数,计算得到符合工程要求的温度场分布结果,从而获得热点温度。通过比较变压器顶层油温和热点温度的实测数据、标准模型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温度场分布计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该热点温度仿真分析方法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变压器热点温度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油浸式变压器 热点温度 温度场分布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在管/绳典型结构焊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豪赫 常江 +3 位作者 白晓斌 路志建 杨兰均 程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5,共5页
电缆线芯与电缆连接管属于典型的管/绳连接结构,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电缆接头需具有良好的接头电阻和机械强度。使用电磁焊接装置对电缆连接管与70 mm2电缆线芯进行连接,对电缆接头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断股问题展开研究。利用Maxwell电磁场... 电缆线芯与电缆连接管属于典型的管/绳连接结构,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电缆接头需具有良好的接头电阻和机械强度。使用电磁焊接装置对电缆连接管与70 mm2电缆线芯进行连接,对电缆接头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断股问题展开研究。利用Maxwell电磁场分析软件仿真优化了该电磁焊接装置的集磁器结构和工作区长度。结果表明,当集磁器结构为T形时,工作区中心磁感应强度可达32.10 T。当集磁器工作区长度为27、18 mm时,电缆接头接触良好,接头电阻可稳定在40μΩ以下。连接管与线芯之间形成波状焊接界面,实现了连接管与线芯的一体化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接头 电磁脉冲焊接 有限元仿真 接头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电场传感器的性能影响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敖刚 朱倩钰 +5 位作者 周引炫 周光飞 李冬东 史毅 罗庆亮 杨庆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6,共7页
为实现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强有力的交直流输电工程,对电网状态的全感知是关键一环。文中针对交直流混合强电场的测量需求,分析了基于一次电光效应与电场调制方法的电场传感器方法,研究了温度特性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温度自补... 为实现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强有力的交直流输电工程,对电网状态的全感知是关键一环。文中针对交直流混合强电场的测量需求,分析了基于一次电光效应与电场调制方法的电场传感器方法,研究了温度特性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温度自补偿措施。同时,基于有限元仿真建立三维物理场模型,量化电场调制效能,研究电极间距和屏蔽电极开孔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为今后传感器的整体封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测量 有限元仿真 一次电光效应 铌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量控制的放电能量对铜粉电磁压实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董东营 张珈宁 +3 位作者 蔡肇洲 张旭 李光耀 崔俊佳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128,共13页
基于压缩量控制采用数值模拟、微观观测与硬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放电能量对铜粉压实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放电能量的增加,相对致密度分布的均匀性逐渐变差,并且上边缘位置的相对致密度逐渐增大,达到88.33%;粉末颗粒的变形越来越... 基于压缩量控制采用数值模拟、微观观测与硬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放电能量对铜粉压实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放电能量的增加,相对致密度分布的均匀性逐渐变差,并且上边缘位置的相对致密度逐渐增大,达到88.33%;粉末颗粒的变形越来越大,6 kJ时粉末颗粒有向中心呈45°方向流动的趋势,7与8 kJ时粉末颗粒的致密方向发生了明显转折,沿转折角的平分方向产生阻滞积压的现象;压坯整体的微观硬度值逐渐增大,上边缘位置的硬度值最大为110.54 HV,6~8 kJ压坯的轴向硬度分布呈下降趋势,7与8 kJ时硬度值在靠近上端面位置平稳波动,验证了粉末颗粒致密转折与阻滞积压会提升压坯的局部硬度;通过断口形貌分析发现粉末颗粒结合越来越紧密,形成高强度的致密块体,断口表面的裂纹逐渐集中,最终压坯在相同体积下趋向在断口表面形成明显的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压实 铜粉 压缩量控制 压实特性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行株间同步高效除草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19
作者 吴康豪 徐豪聪 +3 位作者 陈东顺 纪科辉 孙良 俞高红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79,共8页
为减少化学除草产生的环境问题和提高机械除草装置的除草率,设计了一种可以同步高效去除行间与株间杂草的后置式机械除草装置。该装置利用平行四边形四点悬挂在插秧机底盘上,通过减速箱分别传递动力给行株间除草部件。除草装置的行间部... 为减少化学除草产生的环境问题和提高机械除草装置的除草率,设计了一种可以同步高效去除行间与株间杂草的后置式机械除草装置。该装置利用平行四边形四点悬挂在插秧机底盘上,通过减速箱分别传递动力给行株间除草部件。除草装置的行间部件通过主动旋转将杂草掩埋或将杂草茎根部切割并带出土壤;株间除草部件通过弹齿辐条向内自转将杂草挑出或打出土壤进入行间被行间刀具切割。利用土壤的力学特性和水田植物的根系差异特性,建立了行株间关键部件的模型,通过运动学软件分析其运动轨迹和对水田的作业覆盖率,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其入土所受阻力与对土壤的破坏情况,确定了行间除草部件的刀齿结构为曲面刀片,旋转半径为160 mm,刀铲总数为6,齿宽为40 mm;株间部件的工作旋转半径为95 mm,高度为190 mm,刀盘中心距为219 m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除草装置可以充分搅动土壤,且平均除草率为85.26%,平均伤苗率为4.48%,试验结果达到预期效果,符合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行间除草部件 株间除草部件 运动学仿真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放电通道发展方向对二次电缆冲击干扰的影响
20
作者 李小川 司马文霞 +3 位作者 袁涛 杨鸣 李嘉伦 罗东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549-6560,I0034,共13页
在垂直接地极冲击散流的情况下,土壤放电通道发展方向的不同对地中电磁场分布的影响不同,进而会在近区双端接地二次电缆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屏蔽层感应电流和端口干扰电压。为有效预测干扰水平,该文提出一种考虑土壤放电通道方向性影响的... 在垂直接地极冲击散流的情况下,土壤放电通道发展方向的不同对地中电磁场分布的影响不同,进而会在近区双端接地二次电缆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屏蔽层感应电流和端口干扰电压。为有效预测干扰水平,该文提出一种考虑土壤放电通道方向性影响的二次电缆冲击干扰数值方法。首先,使用A-φ方程有限元法和二次电缆芯皮等效电路模型,分别计算感应电流和干扰电压的频域特性,并基于瞬时电场分布信息对土壤放电通道进行重构,通过时频域交迭计算实现了考虑放电通道影响下的干扰电压准确分析。然后,搭建采用X射线成像技术的通道观测与干扰测量试验平台,测量与仿真结果在波形上相似,最大误差为12.5%,验证了仿真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放电通道平行于二次电缆条件下的端口电压水平可达垂直条件下的1.7倍,说明在接地系统冲击干扰研究中,极端发展方向下的土壤放电通道会引起冲击干扰强度的显著增大。因此,在接地系统电磁兼容性能的分析中有必要考虑放电通道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干扰 垂直接地极 土壤放电通道 电磁场 有限元法 干扰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