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3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design of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9
1
作者 时运来 陈超 赵淳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393-404,共12页
A new method for optimizing a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was proposed to maximize its mechanical output.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ere combined together to ... A new method for optimizing a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was proposed to maximize its mechanical output.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ere combined together to realize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First,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of the motor was introduced. Second, the finite element parameterized model of the stator of the motor was built using 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 and som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stator were selected as design variables. Third, the sample points were selected in design variable space using latin hypercube Design. Through modal analysis and 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stator based on these sample points, the target responses were obtained. These sample points and response values were combined together to build a response surface model. Finally, the simplex method was used to find the optimal solu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many aspects of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butterfly-shaped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have been fulfilled. The prototype motor fabricated based on the optimal design result exhibited considerably high dynamic performance, such as no-load speed of 873 ram/s, maximal thrust of 27.5 N, maximal efficiency of 43%, and thrust-weight ratio of 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ultrasonic motor PIEZOELECTRIC optimal desig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linear finite-element-based structural system failure probability analysis methodology for gravity dams considering correlated failure modes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江 马福恒 吴素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The structural system failure probability(SFP) is a valuable tool for evaluating the global safety level of concrete gravity dams.Traditional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failure probabilities are based on defined mathe... The structural system failure probability(SFP) is a valuable tool for evaluating the global safety level of concrete gravity dams.Traditional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failure probabilities are based on defined mathematical descriptions,namely,limit state functions of failure modes.Several problems are to be solved i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gravity dams.One is how to define the limit state function really reflecting the mechanical mechanism of the failure mode;another is how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ailure modes and enabl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whole structure to be determined.Performing SFP analysis for a gravity dam system is a challenging task.This work proposes a novel nonlinear finite-element-based SFP analysis method for gravity dams.Firstly,reasonable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s for dam concrete,concrete/rock interface and rock foundation are respectively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corresponding mechanical mechanisms.Meanwhile the response surface(RS) method is used to model limit state functions of main failure modes through the Monte Carlo(MC)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dam-interface-foundation interaction finite element(FE) analysis.Secondly,a numerical SFP method is studied to compute the probabilities of several failure modes efficiently by simple matrix integration operations.Then,the nonlinear FE-based SFP analysis methodology for gravity dams considering correlated failure modes with the additional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proposed.Finally,a comprehensive computational platform for interfacing the proposed method with the open source FE code Code Aster is developed via a freely available MATLAB software tool(FERUM).This methodology is demonstrated by a case study of an existing gravity dam analysis,in which the dominant failure modes are identified,and the corresponding performance functions are established.Then,the dam failure probability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is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considering th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of main failure modes on the basis of the mechanical mechanism analysis with the MC-FE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dam structural system failure probability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computational platf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Unbounded Grounding System Considering Soil Ionization Characteristic 被引量:1
3
作者 CHEN Lin LI Jingli +2 位作者 YANG Qing SIMA Wenxia SUN Caixi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04-2111,共8页
关键词 局部放电 射频信号 放电量 高电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odel of deformation of thin-wall surface parts during milling machining process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凌云 黄红辉 +2 位作者 Rae W.WEST 李厚佳 杜继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107-1115,共9页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milling of thin-walled parts. The physical model of the milling of the part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AdvantEdge FEM software as the platform. The alumi...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milling of thin-walled parts. The physical model of the milling of the part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AdvantEdge FEM software as the platform. The aluminum alloy impeller was designated as the object to be processed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which met the actual machining were set. Through the solution, the physical quantities such as the three-way cutting force, the tool temperature, and the tool stress were obtained,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thin-walled blade of the free-form surface at the contact points between the tool and the workpiece was realized.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law of the thin-walled blade was then predi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deviation between the predicted value and the actual measured machining value of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was 26.055 μm; the minimum deviation was 2.011 μm, with the average deviation being 10.154 μm. This shows that the prediction is in close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walled surface parts milling force elastic deformation finite element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face Electrical Field Distribution Simulation and Insulation Characteristics Test of Polluted Insulators 被引量:6
5
作者 HUO Feng CHEN Yong +3 位作者 CAI Wei DING Yi-zheng GAO Bo ZHANG Qiao-ge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21-2625,共5页
In this paper,the electrical fields along the insulator surface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such as asymmetric pollution on top/bottom surface,and uneven circum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pollution,have been calcu... In this paper,the electrical fields along the insulator surface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such as asymmetric pollution on top/bottom surface,and uneven circum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pollution,have been calculated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field simulation.Tests on artificial pollution insulators a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50% withstand voltage U50 of artificial pollution suspension insulators under different NSDD(non-soluble deposit density)and asymmetric pollution on the top/bottom surface,and study the change of leakage current with air humidity under different voltage and different ESDD(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The result shows that asymmetric top/bottom surface pollution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insulator electrical field distribution,and the leakage current will jump under low air humidity,if had large ESDD,which has practical meanings to the anti-pollution design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under different pollution levels across the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表面污染 电场分布 仿真 绝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对H13模具钢激光熔覆残余应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昌龙 于子策 +3 位作者 杜伟龙 张自豪 白宇阳 张书豪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在H13模具钢多层激光熔覆过程中,通过预置表面织构以降低激光熔覆后模具钢熔覆层的残余应力,减少其裂纹的产生。首先,对待加工表面进行预处理,预置正方形表面织构,并利用Ansys软件APDL语言模拟激光熔覆过程,对熔覆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 在H13模具钢多层激光熔覆过程中,通过预置表面织构以降低激光熔覆后模具钢熔覆层的残余应力,减少其裂纹的产生。首先,对待加工表面进行预处理,预置正方形表面织构,并利用Ansys软件APDL语言模拟激光熔覆过程,对熔覆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耦合分析研究;其次,结合正交实验模拟结果研究预置织构对激光熔覆层温度场和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后,进行实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对正交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均值化分析可知,最优熔覆参数为激光功率P=400 W,扫描速率v=20 mm/s,激光光斑半径R=0.8 mm,影响熔覆层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顺序依次为激光功率>激光光斑半径>扫描速率。将最优参数下有、无织构的仿真及实际加工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中有织构激光熔覆后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降低了25.96%,实际熔覆后有织构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18.55%。因此通过在H13模具钢基体表面预置织构的方法,可以降低熔覆层残余应力,从而减少或消除裂纹的产生,在利用激光熔覆进行模具再制造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激光熔覆 表面织构 有限元分析 H13模具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字钢外包薄层UHPC组合梁抗剪性价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范学明 周晓鹏 +1 位作者 叶小杭 赵坤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9,共10页
钢结构具有低碳环保、轻质高强和抗震性能卓越等多重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和一些民用建筑;但是其固有的易发生屈曲、腐蚀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阻碍了钢结构的进一步应用。目前关于钢结构防屈曲和防腐蚀的措施会大... 钢结构具有低碳环保、轻质高强和抗震性能卓越等多重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和一些民用建筑;但是其固有的易发生屈曲、腐蚀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阻碍了钢结构的进一步应用。目前关于钢结构防屈曲和防腐蚀的措施会大大提高结构的成本并对结构承载能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基于最大堆积密度理论的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强的变形能力,并且在抗水渗透性、抗氯离子渗透性以及抗冻融性等耐久性方面有着优异的性能。如今UHPC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的力学加固以及耐久加固之中。近期的研究工作表明,将钢结构与UHPC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在发挥钢结构轻质高强优异特征的同时,极大地减缓了疲劳、腐蚀和失稳对钢结构的危害。该文研究了一种已经广泛投入使用的工字钢外包薄层UHPC新型组合梁,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建立样本数据库。同时利用雷达图法提出组合梁抗剪性能和抗剪性价比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蒙特卡罗法,共设计4种响应面对组合梁腹板尺寸参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梁的抗剪性能与其性价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此外,随着工字钢腹板厚度的增加,抗剪性能和性价比先增加后降低,并在某一特定厚度处达到峰值。该研究对于优化工字钢外包UHPC组合梁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UHPC组合梁 性价比 有限元仿真分析 雷达图法 响应面-蒙特卡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共同作用下砂质海床液化分析
8
作者 薛莹莹 张杰 +2 位作者 陈炜昀 张璟哲 蔡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7-1324,共8页
针对潮流对海床液化前和液化后海床位移特征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波流共同作用下多孔弹塑性海床有限元模型,采用Biot控制方程描述海床动力响应,采用状态相关的边界面模型模拟海床液化行为。计算结果表明:潮流不仅影响... 针对潮流对海床液化前和液化后海床位移特征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波流共同作用下多孔弹塑性海床有限元模型,采用Biot控制方程描述海床动力响应,采用状态相关的边界面模型模拟海床液化行为。计算结果表明:潮流不仅影响海床内部的累积孔压,对海床内振荡孔压也有较大影响;波流对砂质海床的密实作用在海床液化后尤为显著。当海床液化后,同向波流总体能够增大海床的位移,尤其是水平位移,而逆向波流显著降低海床水平位移。砂质海床竖向位移随着波流的持续作用,经历了3个典型阶段,即弹性响应阶段、逐渐压密阶段、严重液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共同作用 海床液化 饱和多孔弹塑性海床 u-p形式Biot理论 海床位移轨迹 海床孔压累积 有限元分析 边界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软黏土的ESF弹塑性模型及其验证
9
作者 徐日庆 俞天赐 +3 位作者 吴明明 张岗平 鞠露莹 徐启良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为描述饱和软黏土的强度变形特性并解决传统弹塑性模型中屈服面角点处塑性应变增量方向不够明确的问题,建立了一种饱和软黏土的蛋形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首先,基于蛋形函数(ESF),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以塑性体应变作为内变量,建立了饱... 为描述饱和软黏土的强度变形特性并解决传统弹塑性模型中屈服面角点处塑性应变增量方向不够明确的问题,建立了一种饱和软黏土的蛋形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首先,基于蛋形函数(ESF),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以塑性体应变作为内变量,建立了饱和软黏土的ESF弹塑性模型.模型通过引入封闭光滑的蛋形屈服面,克服了传统屈服面的角点缺陷.通过调整蛋形形状控制参数,将屈服面灵活转化为包括子弹形、椭圆形在内的多种形式,体现了模型的可退化性及通用性.然后,开展了杭州地区饱和软黏土的应力路径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分析了软黏土的力学特征,并据此研究了模型参数在不同围压下的稳定性;最后,编制隐式积分算法有限元程序,利用杭州地区饱和软黏土和相关文献中饱和高岭土在不同围压下的等压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说明该模型能够合理预测不同类型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剪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黏土 蛋形屈服面 弹塑性本构模型 不排水三轴试验 有限元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轮胎动平衡机主轴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立富 冯显英 +2 位作者 李沛刚 宋文飞 孙晓萍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193,共7页
为提高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以某轮胎动平衡机主轴系为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首先,对主轴系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的各尺寸参数为变量参数,以优化主轴系的变形量、质量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其次,... 为提高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以某轮胎动平衡机主轴系为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首先,对主轴系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的各尺寸参数为变量参数,以优化主轴系的变形量、质量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其次,通过参数相关性分析确定与优化目标相关性最大的设计变量。最后,建立响应面模型并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最大变形量降低了3.9%,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16.2%,主轴质量降低了23.0%,主轴系质量降低了5.5%,优化效果显著,提高了主轴系的静态和动态性能,通过试验验证,主轴优化提高了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平衡机主轴 有限元分析 参数相关性分析 响应面法 多目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11钛合金本构及铣削表面质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侍中楼 杨湘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2,共10页
目的探明不同铣削参数对TA11钛合金铣削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基于铣削参量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实现TA11钛合金铣削表面质量的预测。方法通过TA11钛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室温拉伸实验,构建TA11钛合金相关的JC本构模型,并基于此建... 目的探明不同铣削参数对TA11钛合金铣削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基于铣削参量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实现TA11钛合金铣削表面质量的预测。方法通过TA11钛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室温拉伸实验,构建TA11钛合金相关的JC本构模型,并基于此建立铣削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结合单因素分析法,阐明不同铣削参数组合下的TA11钛合金表面粗糙度演化规律;最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基于铣削参量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结果分别建立了可真实反映TA11钛合金不同应变速率下应力-应变行为和损伤行为的JC本构模型与损伤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在铣削速度为5300 r/min、每齿进给量为0.04 mm/z、铣削深度为1 mm、铣削宽度为0.2 mm的实验条件下,铣削过程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为11.83%;所建立的粗糙度预测模型拟合程度R2=0.963、显著性水平P<0.001,模型拟合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所建立的JC本构模型和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TA11钛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变形行为和损伤演化过程,基于此开展的铣削过程有限元模拟可反映铣削参量对TA11钛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所建立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可为TA11钛合金铣削工艺方案的制订提供一定的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1钛合金 表面粗糙度 JC本构模型 有限元模拟 正交实验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地铁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苑成旺 张敏 +4 位作者 张少龙 秦磊 郭海洋 墨海滢 信旸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892,共14页
为分析复合地层条件下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特征,以长春市冲积河谷阶地地貌单元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MIDAS GTS NX对复合地层条件下两种支护(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简称桩撑支护;钻孔灌注桩加锚... 为分析复合地层条件下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特征,以长春市冲积河谷阶地地貌单元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MIDAS GTS NX对复合地层条件下两种支护(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简称桩撑支护;钻孔灌注桩加锚索,简称桩锚支护)型式的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支护结构受力与水平位移、地表沉降的变化等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桩撑支护段,随基坑深度的增加,桩体水平位移曲线呈两端小、中间大的“弓”形变化趋势;桩锚支护段,随基坑深度的增加,桩体水平位移最终呈近似“漏斗”形的变化趋势。随着监测点到基坑边缘距离的增加,地表沉降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距离基坑边缘3~5 m范围内的位置。钢支撑轴力与锚索拉力的合理设置利于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及地表沉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整体反映出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河谷阶地 基坑开挖 现场监测 有限元数值模拟 水平位移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小锤结构对SAW谐振器性能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强 帅垚 +2 位作者 吴传贵 罗文博 张万里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4-489,共6页
为了提升5G时代高频滤波器的性能,研究了基于X-37°Y LiNbO3为压电衬底的固态装配型谐振器(SMR)结构的声表面波(SAW)谐振器。通过二维和三维有限元仿真,研究了谐振器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流片验证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该... 为了提升5G时代高频滤波器的性能,研究了基于X-37°Y LiNbO3为压电衬底的固态装配型谐振器(SMR)结构的声表面波(SAW)谐振器。通过二维和三维有限元仿真,研究了谐振器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流片验证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该结构下旋转角37°时谐振器性能最优,且倾斜角度的增加可增强对横向模态杂散的抑制效果,当倾斜角度超过18°后效果减弱并引入新的杂散。倾斜小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谐振器的品质因数(Q)值,由此确定其最佳倾斜角度为15°~18°,且能在抑制杂散和保持Q值间取得平衡,这为高频SAW滤波器提供了设计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装配型谐振器(SMR) 声表面波谐振器 有限元仿真 倾斜小锤结构 品质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THz波段的带阻型频率选择表面设计
14
作者 李倩南 王青 +2 位作者 张辉 周永军 马晴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4,共6页
为满足实际工程中对太赫兹波段的雷达隐身探测、电磁干扰的屏蔽等需求,设计一种由涂覆在长方体聚乙烯介质表面的环形内部加载T形、外部加载线形的金属贴片所组成的频率选择表面(FSS)单元结构。利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HFSS仿真软件对该FSS... 为满足实际工程中对太赫兹波段的雷达隐身探测、电磁干扰的屏蔽等需求,设计一种由涂覆在长方体聚乙烯介质表面的环形内部加载T形、外部加载线形的金属贴片所组成的频率选择表面(FSS)单元结构。利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HFSS仿真软件对该FSS的性能进行分析并优化。所设计的FSS单元结构阻带覆盖1.54~3.29 THz,传输零点的电磁波可被衰减约74.3 dB,有较好的阻带性能,并且可通过调节单元结构相关参数来调整其阻带范围;该FSS在TE、TM极化下,角度稳定性可达45°。所设计的用于太赫兹波段的带阻型FSS对不同极化状态入射的电磁波均具有良好的阻带性能和较强的角度稳定性,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频率选择表面 有限元方法 阻抗带宽 角度稳定性 频率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颈管的冲蚀行为和内腔表面强化
15
作者 刘志桐 董亮亮 +6 位作者 赵鹏 刘云海 罗义尧 李天洲 李亚辉 张伟 戴嘉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49-2355,共7页
为研究鹅颈管在钻井液环境下的冲蚀行为以及表面强化效果的评价方式,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钻井液密度对鹅颈管冲蚀行为的影响以及内腔表面强化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鹅颈管的弯管内径冲蚀速率最大,随着钻井液密度变高最大冲蚀速... 为研究鹅颈管在钻井液环境下的冲蚀行为以及表面强化效果的评价方式,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钻井液密度对鹅颈管冲蚀行为的影响以及内腔表面强化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鹅颈管的弯管内径冲蚀速率最大,随着钻井液密度变高最大冲蚀速率也变大,但最大冲蚀速率仍发生在弯管内径。鹅颈管内腔经过表面强化之后可以有效降低最大变形位移,最大可降低34.23%。可见钻井液密度对鹅颈管的冲蚀行为影响不可忽视,表面强化能够有效降低最大变形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颈管 冲蚀行为 表面强化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式胡椒脱粒装置结构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赵振华 张园 +1 位作者 沈德战 韦丽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30,57,共9页
针对胡椒初加工生产线脱粒环节存在损失率和破损率高的问题,设计一种离心式胡椒脱粒装置,对其主要零部件进行受力及速度分析,得出最大理论进料量为3.78 kg/s,最大工作扭矩为554 N·m。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有限元分析,对关键部... 针对胡椒初加工生产线脱粒环节存在损失率和破损率高的问题,设计一种离心式胡椒脱粒装置,对其主要零部件进行受力及速度分析,得出最大理论进料量为3.78 kg/s,最大工作扭矩为554 N·m。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有限元分析,对关键部件结构进行轻量化设计并验证其可靠性,改进后的脱粒主轴最大应力为36.75 MPa、筛网最大应力为9.01 MPa,均具有高可靠性。通过中心拟合试验设计,开展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响应面试验,研究脱粒主轴转速、脱粒间隙和喂入量对胡椒脱粒效果的影响,建立以损失率和破损率为响应值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并通过对回归方程在约束条件下求最优解以获得最低损失率和破损率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损失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喂入量、脱粒主轴转速、脱粒间隙;对破损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为脱粒主轴转速、脱粒间隙、喂入量。当脱粒主轴转速为552 r/min、喂入量为1.14 kg/s、脱粒间隙为15.2 mm时,达到最佳脱粒效果,此时的损失率为2.44%、破损率为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脱粒装置 离心式 有限元分析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参数筛选与智能算法优化的有限元模型更新
17
作者 吴道奇 杜轲 +2 位作者 骆欢 马加路 聂桂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在当前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由于大规模结构优化问题中的有限元模型受到高计算成本和复杂性的限制,引入响应面模型成为克服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研究人员可在保持相对准确性的同时显著降低计算成本,为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更为可行和经济的解... 在当前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由于大规模结构优化问题中的有限元模型受到高计算成本和复杂性的限制,引入响应面模型成为克服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研究人员可在保持相对准确性的同时显著降低计算成本,为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更为可行和经济的解决方案。然而,面对复杂模型拟合响应面时,考虑到个体差异和高成本的灵敏度分析,传统参数筛选导致了模型更新的准确性和效率下降。为解决参数筛选问题,本研究以一栋26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有限元模型为对象,在构建响应面时引入了单因素试验和爬坡试验两个预处理步骤。这两步骤的目的是缩小搜索空间、筛选关键因素,并提供梯度信息,从而使得响应面的构建更为准确和可操作,为后续模型处理提供可靠基础。通过结合多种智能算法,本研究完成了对响应面的模型更新和优化操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步骤筛选之后的参数构建的响应面,在多重类型算法应用时能与识别结果保持较低的误差率。这项研究为未来工程实践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为大规模结构优化问题中提高有限元模型更新的准确性和效率提供了更为灵活和通用的优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响应面模型 单因素试验 爬坡实验 模型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弱速度间断线特性的六方向三角网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18
作者 余小军 秦傲韩 +3 位作者 范佳志 杨鹰 杨峰 赵炼恒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1,共8页
针对上限有限元法中三节点三角形单元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存在的体积锁定问题,从速度间断线与同处共轭三角形单元的力学等效效应出发,提出一种含弱速度间断线特性的六方向三角网(P6),并配合六节点三角形(T6)单元上限有限元法对边坡稳定... 针对上限有限元法中三节点三角形单元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存在的体积锁定问题,从速度间断线与同处共轭三角形单元的力学等效效应出发,提出一种含弱速度间断线特性的六方向三角网(P6),并配合六节点三角形(T6)单元上限有限元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6联合T6单元获得的边坡潜在滑动面清晰明确,耗散能密度平滑过渡,且随着网格密度增大,弱速度间断线效应加强,边坡稳定性系数N_(s)上限解精度提升;考虑内摩擦角及边坡坡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P6对应的N_s上限解均优于三方向三角网及Delaunay三角网。基于P6上限有限元法在单次计算框架内形成的均匀网格计算效果良好,有利于强度折减上限分析等批处理运算方式,亦可结合网格自适应扩展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网格划分 三角网 三角形单元 上限有限元 滑动面 耗散能密度 速度间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轨枕钢轨波磨多波长现象机理研究
19
作者 汪虎 赵才友 +2 位作者 赵炎南 石锐 王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86,共11页
半径400 m曲线段梯形轨枕轨道内轨存在轨枕中部与端部两种波长波磨交替出现的现象,为从轮轨接触共振角度研究这一问题,根据轨道结构建立梯形轨枕轨道三维瞬态滚动接触模型,揭示轮轨接触弹性系统固有频率与波磨通过频率之间的关系及轮轨... 半径400 m曲线段梯形轨枕轨道内轨存在轨枕中部与端部两种波长波磨交替出现的现象,为从轮轨接触共振角度研究这一问题,根据轨道结构建立梯形轨枕轨道三维瞬态滚动接触模型,揭示轮轨接触弹性系统固有频率与波磨通过频率之间的关系及轮轨系统共振特性,分析不同波长波磨激励下首个周期钢轨波磨接触斑内磨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轮对经过梯形轨道不同位置会激发轨道系统不同的模态,参与共振的模态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同一梯形轨枕端部与中部轨面存在多波长波磨;振动频率为136.7 Hz、248.7 Hz时,车轮-梯形轨道系统出现明显共振现象,车轮通过梯形轨枕端部激发钢轨弯曲振动与轨枕边角翘曲的模态(频率为248.7 Hz),车轮通过梯形轨枕中部激发钢轨与轨枕协同弯曲振动的模态(频率为136.7 Hz);车轮经过波磨激励区段时磨耗范围逐渐扩大,从接触斑前缘向后缘移动,到达首个周期波磨波峰时磨耗范围覆盖整个接触区域,波谷处的磨耗程度比波磨波峰处严重,从微观上描述了轮轨接触区域磨耗的变化情况,轮轨系统共振诱发钢轨波磨产生,波磨萌生加剧轮轨不稳定振动,波磨从而加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轨枕 钢轨波磨 瞬态有限元 共振 黏滑分布 轨面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钴基合金激光熔覆层磨损表面演化数值预测方法
20
作者 葛梦辉 辛绍杰 +1 位作者 郭彦兵 刘吉成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88,92,共7页
在核反应堆堆内构件的钴基合金激光熔覆层耐磨性研究中,了解磨损表面的演化尤为重要。为了提高研究效率、加强对演化机理的分析,采用了基于广义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数值预测方法,并制备3组试样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微米级摩擦深度... 在核反应堆堆内构件的钴基合金激光熔覆层耐磨性研究中,了解磨损表面的演化尤为重要。为了提高研究效率、加强对演化机理的分析,采用了基于广义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数值预测方法,并制备3组试样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微米级摩擦深度的情况下,有限元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磨损深度仿真误差为6.1%,磨损深度预测最大误差为5.7%,磨损宽度预测最大误差为9.3%,磨痕截面轮廓基本保持一致。分析了16组仿真数据,磨损深度受硬度H和摩擦系数μ交互影响,整体呈现随H增大、μ减小而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演化 磨损 钴基合金 三维有限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