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of fluid-induced vibr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 of hydrodynamic forces on flow control valves 被引量:3
1
作者 Samad Mehrzad Ilgar Javanshir +1 位作者 Ahmad Rahbar Ranji Seyyed Hadi Tahe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596-2603,共8页
Dynamics and vibration of control valves under flow-induced vibration are analyzed. Hydrodynamic load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al response under flow-induced vibration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inertia, damping, ela... Dynamics and vibration of control valves under flow-induced vibration are analyzed. Hydrodynamic load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al response under flow-induced vibration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inertia, damping, elastic,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aulic parameters.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control valves in the response to self-excited fluid flow. An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method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and vibrational behavior of sliding dam valves, in response to flow excitation.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osed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validated with experimental ones. Finally, to achieve the optimal valve geometry, numerical results for various shapes of valves are compared. Rounded valve with the least amount of flow turbulence obtains lower fluctuations and vibration amplitude compared with the flat and steep valves.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ith the optimal design requirements of valves, vibration amplitude can be reduced by an average to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induced force hydrodynamic forc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valve design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vib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薄板切割变形的机理研究及预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江超 杜仕忠 +4 位作者 陈相飞 牛业兴 杨洋 赵宏权 吴磊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07,共9页
[目的]为有效控制高强钢薄板的火焰切割精度,研究切割面外失稳变形及面内弯曲变形的产生机理,提出动态辅助加热减小火焰切割变形的工艺方法。[方法]以3mm厚的Q550板材为研究对象,通过火焰切割试验和三坐标测量等方法,观测到高强钢薄板... [目的]为有效控制高强钢薄板的火焰切割精度,研究切割面外失稳变形及面内弯曲变形的产生机理,提出动态辅助加热减小火焰切割变形的工艺方法。[方法]以3mm厚的Q550板材为研究对象,通过火焰切割试验和三坐标测量等方法,观测到高强钢薄板切割件的面外失稳变形和面内弯曲变形;应用大变形理论的热-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分析高强钢薄板切割的热力学响应,以及辅助加热对高强钢薄板切割变形的影响。[结果]预测的切割变形趋势和数值,都与实际测量结果高度吻合;在远离割缝区域辅助加热,切割面外失稳变形可降低90%,且面内弯曲变形降低40%以上。[结论]基于切割变形产生的力学机理,可采用不同的辅助加热工艺,提高薄板火焰切割的精度;同时,应用高通量的热-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可以得到减小火焰切割变形的优化工艺,指导高强钢薄板的高精度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切割变形 热-弹-塑性有限元计算 辅助加热工艺 反向弯曲力矩 纵向收缩力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曳引钢带电梯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李琛 王勤叶 +3 位作者 徐峰 李东洋 何斌 厉志安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8-436,共9页
曳引钢带电梯具有高舒适、低功耗和节能环保的优势,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钢带在断丝、断裂等极限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对其安全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缺少合理有效的曳引钢带分析模型。针对曳引钢带电梯精细化性能分析以及... 曳引钢带电梯具有高舒适、低功耗和节能环保的优势,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钢带在断丝、断裂等极限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对其安全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缺少合理有效的曳引钢带分析模型。针对曳引钢带电梯精细化性能分析以及细化数值模拟仿真模型建立的需求,以破断强度为43 kN的曳引钢带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受载拉伸状态下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曳引钢带的物理模型,通过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钢带内钢丝绳进行拉伸试验,测量出数值模拟中所需的材料属性,以此作为曳引钢带在ANSYS数值模拟中的属性参数设定依据,得到曳引钢带数值模拟模型。基于此,对钢丝绳进行细化建模并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得到了仿真条件下的钢带包覆层与内部钢丝绳的应力分布。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与实际拉伸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误差为0.84%,验证了曳引钢带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 曳引钢带 受力分析 有限元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起落架足垫着陆接触力分析
4
作者 孙自强 徐伟 +1 位作者 闫明 金映丽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7-523,共7页
【目的】随着无人飞行器对飞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起落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已成为无人机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聚焦六杆式起落架橡胶足垫的着陆接触力学行为,针对其非线性力学特性建模难题展开系统性研究。通过构建精确的动态接触模... 【目的】随着无人飞行器对飞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起落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已成为无人机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聚焦六杆式起落架橡胶足垫的着陆接触力学行为,针对其非线性力学特性建模难题展开系统性研究。通过构建精确的动态接触模型,揭示橡胶缓冲件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响应机制,为起落架足端缓冲装置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连续接触力法理论框架,构建了橡胶材料的非线性接触力学模型。该模型耦合Hertz接触理论与Mooney-Rivlin应变能函数,通过非理想弹性碰撞关系表征橡胶材料的超弹性特性及其接触面动态耦合效应。在ABAQUS平台中,采用Mooney-Rivlin超弹性本构模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结合隐式动力学求解器对着陆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构建了带力传感器的落震实验台,获取实测数据用于模型验证。该方法结合理论建模、软件仿真与实验验证,有效克服了传统经验公式的局限性。【结果】研究系统分析了多物理参数对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当着陆高度在50~200 mm变化时,接触力峰值成正比增长,增幅达1.78 kN。当负载质量在5~20 kg变化时,接触力峰值与其呈近似线性关系,增幅达1.02 kN。此外,足垫厚度的增加对冲击力的减小作用有限,而足垫形状优化可有效改善接触抖动现象。对比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圆柱形足垫,圆锥形足垫受力更均匀,能有效减少接触抖动。实验验证表明,在着陆高度为100 mm的工况下,仿真模拟与实测数据的接触力峰值误差约为6%,关键参数的相位偏移控制在3 ms以内,充分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结论】研究表明,接触力与着陆高度、足垫厚度呈近似正比例关系,但足垫厚度影响较小;优化足垫形状可显著降低接触抖动,其中圆锥形足垫具有最佳缓冲性能。本研究的理论创新体现在以下方面:融合连续接触力法与超弹性本构模型,建立适用于橡胶缓冲件的动态接触预测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难以处理非线性耦合效应的技术瓶颈;系统分析多物理因素对足端接触力的影响,实现了缓冲结构性能的量化评价,为足端参数优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足垫 着陆碰撞 连续接触力法 弹性接触 力学模型 有限元软件 接触力分析 吸能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球面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优化设计
5
作者 张志莲 王歧 +2 位作者 尚雪 焦飞腾 史承泰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5-142,共8页
针对传统磁悬浮框架飞轮用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存在轴/周向气隙磁密波动、偏转悬浮精度差以及偏转角度小的问题,基于轻量化需求,设计了一种球面结构的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评估了新型磁悬浮轴承结构与传统磁悬浮... 针对传统磁悬浮框架飞轮用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存在轴/周向气隙磁密波动、偏转悬浮精度差以及偏转角度小的问题,基于轻量化需求,设计了一种球面结构的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评估了新型磁悬浮轴承结构与传统磁悬浮轴承结构在气隙磁密分布方面的性能差异;结合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利用等效磁路理论构建了其磁路模型,并进一步开展了相关磁路特性分析;以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强度和均匀度为目标,对球面隐式洛伦兹力偏转磁轴承进行优化设计,并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框架飞轮偏转角度的需求下,隐式球面方案的轴向气隙磁密变化率为6.6%,相比于显式方案的23.7%降低了17.1%,保证了悬浮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所提方案的磁密质量比为1.355 T/kg,使磁轴承能够提供更高的轴向磁密强度和更好的周向均匀性,从而提高偏转力矩和悬浮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磁力轴承 框架飞轮 洛伦兹力 有限元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新型组合格构式塔架优化研究
6
作者 孙香红 廖纪鹏 +2 位作者 沈月梅 赵子康 甘照圆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72-782,共11页
针对传统单管风电塔架存在施工工艺复杂、运输安装难,结构用钢量高等问题,提出一种上部为单管钢塔筒、下部为三肢柱格构式的新型组合塔架结构。首先,基于空间矩阵位移法构建求力模型,求解新型组合塔架的杆件应力;其次,建立以截面最大应... 针对传统单管风电塔架存在施工工艺复杂、运输安装难,结构用钢量高等问题,提出一种上部为单管钢塔筒、下部为三肢柱格构式的新型组合塔架结构。首先,基于空间矩阵位移法构建求力模型,求解新型组合塔架的杆件应力;其次,建立以截面最大应力一致性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以塔架的直径和厚度作为优化变量,考虑6个约束条件,编写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化程序,实现了塔架下部-组合格构式塔架截面尺寸最优化;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3个角度(α=60°、α=45°和α=30°)的优化前后组合塔架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和对比该组合格构式塔架结构的应力。发现该求力模型能准确求解杆件应力;当=45°时,结构优化效果最佳,收敛速度最快。优化后格构式塔架用钢量减少48.8%,截面有效率提升70.3%,各肢柱杆应力差减少70.2%。验证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模型可行,其结果和方法可以为同类型塔架的设计以及相似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塔 粒子群优化 有限元分析 空间矩阵位移法 求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悬浮轴承的建模及仿真
7
作者 刘欣 袁鹏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4-953,共10页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然后,在相同约束条件下与传统偏置磁轴承进行对比,分析磁轴承的刚度特性和空间利用率;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间的电磁力耦合,并与传统磁轴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承载力等约束条件下,该新型磁轴承的体积仅为传统磁轴承的0.87倍,其电磁力在控制电流和转子位移影响下的相对误差值为6.5%,而传统磁轴承的电磁力相对误差为13.6%,表明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的电磁力耦合小于传统磁轴承,解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偏置 径向混合磁轴承 有限元仿真 等效磁路法 电磁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求解非饱和地基动力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静 金林廉 +2 位作者 吕志豪 张家康 边学成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7-406,共10页
为研究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饱和地基动力响应,在传统V-G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推导了新的非饱和土动力控制方程,从而完整描述非饱和土在受动力作用下的水-力耦合作用。进一步的... 为研究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饱和地基动力响应,在传统V-G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推导了新的非饱和土动力控制方程,从而完整描述非饱和土在受动力作用下的水-力耦合作用。进一步的,采用2.5维有限元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求解结果分别与单相弹性介质,双相饱和介质和三相非饱和介质的解析解进行对比,均验证了该求解方法的准确性;不同介质模型的计算耗时分析表明2.5维有限元法是目前求解多孔介质动力问题的一种优势算法。通过数值分析发现,采用传统的、未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会低估非饱和地基的振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2.5维有限元法 动力响应 土-水特征曲线 水-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径混合梁部分斜拉桥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华梁 袁帅华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5,共8页
为研究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混合梁部分斜拉桥各设计参数对其成桥状态的影响,保障无砟轨道铺设与运营期安全,以广西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分析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原理,分析主梁容重... 为研究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混合梁部分斜拉桥各设计参数对其成桥状态的影响,保障无砟轨道铺设与运营期安全,以广西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分析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原理,分析主梁容重、斜拉索初张力、混凝土弹性模量及温度等设计参数对成桥状态下主梁竖向变形、主梁应力、斜拉索索力及桥塔偏位的影响,并分析各成桥状态控制目标对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主梁容重与斜拉索初张力对成桥状态主梁竖向变形及斜拉索索力影响较大,对主梁应力及桥塔纵向偏位有一定影响;混凝土弹性模量对成桥状态的累计影响较小;整体升降温对不设固定支座的桥塔纵向偏位影响较大;索梁温差对主梁竖向变形、主梁应力及斜拉索索力影响较大;主梁温度梯度对主梁应力、主梁竖向变形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 混合梁部分斜拉桥 主梁容重 斜拉索初张力 混凝土弹性模量 温度 敏感性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节点形式群桩基础水平承载特性分析
10
作者 许春博 郭昭胜 +1 位作者 贺武斌 刘瑞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目的】对不同节点刚度形式的两类群桩(1×3普通节点群桩、1×2劲性节点群桩)进行研究。【方法】现场试验得到节点刚度与桩数对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节点刚度对其承载性能的影响,并采用不同节点... 【目的】对不同节点刚度形式的两类群桩(1×3普通节点群桩、1×2劲性节点群桩)进行研究。【方法】现场试验得到节点刚度与桩数对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节点刚度对其承载性能的影响,并采用不同节点形式组合群桩,研究其承载性能及荷载分配机制。【结果】结果表明:采用1×2劲性节点群桩可提高基桩平均水平极限承载力约17.63%,并改善水平位移减小41.64%;增设T形钢件后,其竖向变形能力可提高54.22%,且可改善节点转动;对于前排承压桩,可取消其锚固钢筋,采用更大的嵌固深度;采用组合节点形式群桩,其整体水平刚度可提高13.07%,同时改善其竖向变形能力,有利于加载后期水平荷载的均匀分配;基桩节点刚度应由该桩与邻桩节点刚度共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承台群桩 桩-承台节点刚度 水平荷载 有限元分析 内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的离散多块石入水-沉降-触底过程数值模拟
11
作者 常姝琪 及春宁 +1 位作者 曹永华 岳长喜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168,219,共10页
结合有限元离散元方法(finite-discrete element method,FDEM),对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FLOW-3D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基于CFD-DEM的流固耦合模型,模拟了多块石入水、沉降以及触底的动力过程,分析了不同块... 结合有限元离散元方法(finite-discrete element method,FDEM),对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FLOW-3D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基于CFD-DEM的流固耦合模型,模拟了多块石入水、沉降以及触底的动力过程,分析了不同块石等效直径、形状和入水速度对触底速度和反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块石入水后速度迅速减小,并逐渐趋于定值,随后做动态平衡沉降运动,直至与底面发生碰撞。块石抛填的触底速度随等效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等效直径下球形块石触底速度绝对值最大,其次是纺锤形块石,最小为圆盘形块石。最大触底反力也随等效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成非线性关系,通过拟合得到了触底反力的经验公式。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块石等效直径对触底反力影响最大,其次是块石形状,最小为入水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石抛填 触底速度 触底反力 联合有限元离散元(FDEM)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升式船舶受迫振动响应分析
12
作者 谷家扬 李飞 刘乐乐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基于有限元法对自升式船舶进行受迫振动响应分析,建立某自升式船舶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整船模态及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进行分析,并在加载激励载荷后用模态叠加的有限元方法进行全船振动响应求解。研究该自升式船舶结构振动性能是否满足强... 基于有限元法对自升式船舶进行受迫振动响应分析,建立某自升式船舶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整船模态及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进行分析,并在加载激励载荷后用模态叠加的有限元方法进行全船振动响应求解。研究该自升式船舶结构振动性能是否满足强度要求,全船固有频率储备系数及所关心区域的振动响应峰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分析了响应峰值不在激励频率附近的原因,为振动预测及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升式船舶 有限元方法 固有特性 受迫振动 模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对称式磁悬浮减振器结构设计及优化
13
作者 谭红莹 刘健 +2 位作者 代昌明 周波 司红涛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2,共8页
随着主被动混合隔振技术的发展,基于磁悬浮技术的磁悬浮减振器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设计一种磁悬浮结构,通过对比理论公式和有限元仿真的结果,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探究电磁铁、衔铁各参数(包括结构、尺寸、材料... 随着主被动混合隔振技术的发展,基于磁悬浮技术的磁悬浮减振器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设计一种磁悬浮结构,通过对比理论公式和有限元仿真的结果,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探究电磁铁、衔铁各参数(包括结构、尺寸、材料等)对磁场分布和悬浮力的影响。根据电磁力产生机理对电磁铁及衔铁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在衔铁上设置配载区域,得到一种新的对称式磁悬浮结构,并对该结构进行仿真。最终得出结论,当衔铁材料采用电工纯铁时,输出的电磁力高于其他材料(最大提高68.2~871.7 N);经过合理的结构优化,新型对称式磁悬浮结构的衔铁体积减小7.1%,而悬浮力等性能并未受到负面影响;新结构的悬浮力及磁感应强度均较好地与控制电流呈正相关关系,在控制电流为7 A(6 A)时,输出最大悬浮力为412.58 N;同时新型磁悬浮结构的调节能力更加优异,可以有效增强磁悬浮减振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有限元法 磁悬浮 悬浮力 配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字梁组合刚构桥墩梁节点传力机理与设计方法
14
作者 黄育凡 陈凌杰 +1 位作者 吴庆雄 林飞鸿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9,共13页
工字梁组合刚构桥墩梁节点受力复杂,墩梁节点传力机理与荷载分配规律尚不明确,且缺乏相应的墩梁节点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工字梁组合刚构桥墩梁节点试验结果,采用验证后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模型,根据墩梁节点各部件在桥墩轴力、弯矩、剪力单... 工字梁组合刚构桥墩梁节点受力复杂,墩梁节点传力机理与荷载分配规律尚不明确,且缺乏相应的墩梁节点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工字梁组合刚构桥墩梁节点试验结果,采用验证后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模型,根据墩梁节点各部件在桥墩轴力、弯矩、剪力单独作用下的受力状态,分析墩梁节点的传力机理和荷载承担占比,建立各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开展工字梁组合刚构桥试设计.结果表明:墩梁节点的轴力和弯矩传递机理和路径接近,剪力传递机理有所区别;纵梁与横梁各承担45%~55%荷载传递,轴压力和轴拉力作用下纵梁传力路径及荷载承担占比有所变化,直接由纵梁传递的荷载主要通过纵梁下翼缘传递,传递至横梁的荷载主要由横梁腹板栓钉承担.纵梁设计应考虑桥墩截面附加应力,横梁按照简支梁均布荷载受力模式计算,横梁腹板连接件设计按承担所有传递至横梁的荷载计算,纵梁腹板栓钉及下翼缘栓钉按照构造要求配置.试设计桥梁墩梁节点验算满足要求,有限元分析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建立的墩梁节点设计方法可适用于工字梁组合刚构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桥梁 节点 有限元分析 传力机理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牵引电机定子齿部开槽降噪优化设计方法
15
作者 傅搏 张小平 +1 位作者 刘东浩 龚俊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23,共11页
针对交流牵引电机存在电磁噪声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交流牵引电机定子齿部开槽降噪优化设计方法。分析了交流牵引电机产生电磁噪声的根本原因,阐述了交流牵引电机定子齿部开槽降噪的具体设计方法,并对其开槽位置与槽口尺寸参数进行了优... 针对交流牵引电机存在电磁噪声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交流牵引电机定子齿部开槽降噪优化设计方法。分析了交流牵引电机产生电磁噪声的根本原因,阐述了交流牵引电机定子齿部开槽降噪的具体设计方法,并对其开槽位置与槽口尺寸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最后采用有限元法对其开槽处理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交流牵引电机定子齿部在采用本文提出的开槽降噪优化设计方法处理后,在保持其效率基本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其电磁噪声得到了显著下降,取得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牵引电机 定子齿部开槽降噪 参数优化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舰炮弹丸垂直装填卡膛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刘瑞卿 杨力 +2 位作者 庞喻 徐东明 王野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研究影响大口径舰炮弹丸垂直装填惯性卡膛过程的因素,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多体动力学仿真方法,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对比,综合考虑卡膛速度、铜带宽度、铜带外径、动摩擦系数以及入膛速度与卡膛速度的关系,得出了上述因素对... 为研究影响大口径舰炮弹丸垂直装填惯性卡膛过程的因素,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多体动力学仿真方法,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对比,综合考虑卡膛速度、铜带宽度、铜带外径、动摩擦系数以及入膛速度与卡膛速度的关系,得出了上述因素对卡膛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显式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可较好模拟弹丸卡膛过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影响卡膛深度和卡膛力的主要因素是卡膛速度与铜带宽度,而卡膛过载主要取决于卡膛速度的大小;为确保弹丸以最大偏移姿态完成卡膛的可靠性,弹丸的入膛速度应不小于6.3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卡膛 有限元方法 卡膛速度 卡膛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金属多向隔振装置的减振性能分析
17
作者 郑超 刘建超 +1 位作者 吴俊 薛新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3-1470,共8页
为满足海洋船舶装备在多向载荷和复杂环境中的减振降噪需求,结合球铰结构的灵活性和紧凑性,设计了一种全金属柔性多向隔振装置。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模型,系统分析了本构参数演化对动态响应的影响。通过正弦扫频试验,... 为满足海洋船舶装备在多向载荷和复杂环境中的减振降噪需求,结合球铰结构的灵活性和紧凑性,设计了一种全金属柔性多向隔振装置。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模型,系统分析了本构参数演化对动态响应的影响。通过正弦扫频试验,并结合阻抗与力传递率表征,对装置的隔振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估。试验采集的加速度频响验证了理论与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装置具备优异的隔振性能,力传递率最低可达0.01,且理论、仿真与试验的结果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装置 扩展谐波平衡法 有限元 机械阻抗 力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田洋大桥主桥结构抗震及计算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杨钻 徐东进 +2 位作者 李保木 王雷 孙向东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4,共7页
汕头市牛田洋大桥主桥为(77.5+166.1+468+166.1+77.5)m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公轨分层布置。大桥具有塔高(182.9 m)、主梁刚度大、所处区域地震烈度高、场地特征周期长等特点,需对结构抗震及计算方法展开研究。分别采用MIDAS Civil和AN... 汕头市牛田洋大桥主桥为(77.5+166.1+468+166.1+77.5)m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公轨分层布置。大桥具有塔高(182.9 m)、主梁刚度大、所处区域地震烈度高、场地特征周期长等特点,需对结构抗震及计算方法展开研究。分别采用MIDAS Civil和ANSYS软件建立该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对比直接积分法(瑞利阻尼)、降维迭代法(模态阻尼)计算的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并对减震装置的最优阻尼参数与不同竖向约束(一般支承、非线性支承)下的支座反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积分法(瑞利阻尼)、降维迭代法(模态阻尼)计算得到的塔柱、辅助墩、过渡墩关键截面的弯矩较为接近,而剪力因受高阶振型、阻尼模式及阻尼比等影响,2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异略大;桥塔处粘滞阻尼器阻尼系数、速度指数分别取4000 kN·(m/s)^(-0.4)、0.4,桥塔处、辅助墩和过渡墩处钢阻尼器屈服力分别取5000 kN和2000 kN时,减震效果较优;地震作用下非线性支承较一般支承的支座反力显著降低,建议按支座实际抗拉、抗压刚度计算支座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内力 阻尼参数 竖向约束 支座反力 结构抗震 抗震计算方法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桥墩抗震性能与恢复力模型研究
19
作者 欧智菁 柳子鸿 +2 位作者 曹磊 程郑杰 陈伟隆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桥墩(简称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及恢复力模型,设计并制作3根组合桥墩试件和1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采用Abaqus软件建立组合桥墩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参数拓展分析,研究不同参...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桥墩(简称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及恢复力模型,设计并制作3根组合桥墩试件和1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采用Abaqus软件建立组合桥墩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参数拓展分析,研究不同参数对组合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借鉴相关组合桥墩的骨架曲线计算方法,考虑不同参数对骨架曲线的影响,提出组合桥墩骨架曲线特征值计算方法,建立该类组合桥墩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组合桥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提高UHPC强度和核心混凝土配筋可显著提高组合桥墩的水平承载力;轴压比、长细比、UHPC强度、预制管径厚比、体积配箍率对组合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大,纵筋配筋率对组合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建议组合桥墩的UHPC强度为140~180 MPa,预制管径厚比为6~10,体积配箍率为1%~2%;提出的组合桥墩恢复力模型计算得到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该类桥墩的抗震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预制管组合桥墩 超高性能混凝土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拟静力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半径曲线桥墩柱横向偏位及纠偏处治方案研究
20
作者 孙伟 李欢 +2 位作者 熊宗奇 项顺 徐一超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针对小半径曲线桥的墩柱横向偏位问题,以某高速公路一座小半径曲线匝道桥为背景,基于现场检测结果及结合类似工程对桥墩产生横向偏位的机理进行研究,从重力二阶效应及墩柱底部应力状态两方面对偏位墩柱受力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整梁推单... 针对小半径曲线桥的墩柱横向偏位问题,以某高速公路一座小半径曲线匝道桥为背景,基于现场检测结果及结合类似工程对桥墩产生横向偏位的机理进行研究,从重力二阶效应及墩柱底部应力状态两方面对偏位墩柱受力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整梁推单墩”的纠偏处治方案,并对顶推过程中主梁关键部位受力和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伸缩缝堵塞失效,约束主梁正常伸缩,是引发墩柱横向偏位的重要诱因;在现状墩柱横向偏位状态下,墩柱底部拉应力已超过或接近其混凝土抗拉强度,柱底混凝土已处于开裂或接近开裂状态,对墩柱结构耐久性不利,由恒载引发的重力二阶效应产生的墩底附加弯矩相对总弯矩占比为2%~5%,整体处于可控状态,但因其具有非线性增长的特点,应受到重视;采用“整梁推单墩”进行墩柱横向偏位纠偏处治,顶推反力对主梁产生的应力及变形均较小,对结构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经现场实施,该桥墩柱及主梁顺利复位,桥梁运营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径曲线桥 匝道桥 墩柱 横向偏位 纠偏处治 整梁推单墩 顶推力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