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定围压下间断级配散粒土内部侵蚀机理研究
1
作者 梁越 罗安志 +2 位作者 杨牛虎 许彬 代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32,共9页
管涌侵蚀一直是水力学研究的重点,其是指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体内部细颗粒发生迁移并形成渗漏通道的一种渗漏现象,且在围压条件下土体内部侵蚀过程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装置对不同级配的散粒土在... 管涌侵蚀一直是水力学研究的重点,其是指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体内部细颗粒发生迁移并形成渗漏通道的一种渗漏现象,且在围压条件下土体内部侵蚀过程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装置对不同级配的散粒土在恒定围压条件下的侵蚀过程进行研究。设置三组不同的间断级配试样,对渗流过程中的渗流量、细颗粒流失量和渗透变形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试验前期渗流速度v和水力梯度i呈线性正相关,但围压作用使得i-v曲线后期明显变缓不再符合达西定律;土体中间级配缺的越多,颗粒起动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且土体的不均匀系数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存在某一上限值。渗流过程中细颗粒的流失存在因堵塞而引起的自滤自稳定现象,该现象在骨架颗粒级配较为均匀时更易出现。土体在恒定围压条件下细颗粒流失导致体积收缩,而由于土体内部颗粒间的作用力突变,土体渗透变形呈现阶梯状变化,且在土体颗粒级配间断跨度大、内部细颗粒粒径小且单一的情况下阶梯状变化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级配散粒土 恒定围压 渗透系数 体积变化量 细颗粒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对亚热带典型人工林细根分解和元素损失动态的影响
2
作者 丁咏 蒋丹丹 +5 位作者 彭翔 李征浩 陈悦 薛仁贵 张金池 刘鑫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0,90,共10页
[目的]探究酸雨对亚热带麻栎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解和元素损失动态的影响,为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单一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江苏南京铜山林场长势一致的两种不同树种(麻栎和杉木)为对象,每个树种共设置4种处理:S1(pH4.5... [目的]探究酸雨对亚热带麻栎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解和元素损失动态的影响,为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单一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江苏南京铜山林场长势一致的两种不同树种(麻栎和杉木)为对象,每个树种共设置4种处理:S1(pH4.5)、S2(pH3.5)和S3(pH2.5)和对照CK(pH6.6),比较分析酸雨对两种不同人工林树种细根分解和元素损失动态的影响。[结果](1)酸雨处理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尤其是显著增加了麻栎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2)酸雨明显降低了细根的分解率,其中,强酸型酸雨(pH2.5)分别显著降低麻栎和杉木人工林分解率15.15%和8.75%,并且,无论是强酸型酸雨还是弱酸型酸雨处理,均对麻栎人工林细根分解的抑制作用强于杉木人工林(p<0.05)。(3)麻栎人工林细根分解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敏感性高于杉木人工林。(4)酸雨对细根质量损失的显著抑制作用仅出现在麻栎人工林中(p<0.05)酸雨明显降低了分解过程中C,N,K,Ca和Mg的损失,而麻栎和杉木人工林中细根的残留量与残留的C和K密切相关。[结论]酸雨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细根的分解产生深远影响,其影响取决于人工林的类型。其中,酸雨对麻栎人工林细根分解的抑制作用强于杉木人工林,麻栎人工林细根分解对土壤微生物的敏感性高于杉木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土壤微生物群落 细根分解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泥量对砂类硫酸盐渍土工程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莎莎 张超 +1 位作者 王旭超 赵彦虎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6,共9页
为了明确含泥量对砂类硫酸盐渍土的盐胀和力学特性的影响,人工配制了不同细粒土含量的砂类硫酸盐渍土,在1%和3%(质量分数,下同)含盐量单向冻结盐胀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了细粒土含量为5%、15%、30%和40%的砂样进行常温、低温三轴剪切试验... 为了明确含泥量对砂类硫酸盐渍土的盐胀和力学特性的影响,人工配制了不同细粒土含量的砂类硫酸盐渍土,在1%和3%(质量分数,下同)含盐量单向冻结盐胀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了细粒土含量为5%、15%、30%和40%的砂样进行常温、低温三轴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此试验条件下,不同级配砂类硫酸盐渍土的冻结温度为-0.7~-0.1℃,当砂样孔隙溶液浓度在冻结温度之上达到饱和时,降温过程中会首先生成盐结晶;1%含盐量条件下,高细粒土含量(≥30%)砂样的起胀温度在4~9℃之内,而低细粒土含量砂样的起胀温度在0℃附近,3%含盐量砂样的起胀温度为20~23℃;试验含水率和细粒土含量通过影响土体中自由水的含量对盐冻胀产生显著影响。在力学特性方面,随着细粒土掺量的增加,砂类硫酸盐渍土的抗剪强度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细粒土由增强摩擦转变为颗粒间的“润滑”作用;此外,冻结后砂土转变为承载能力更强的“土-盐-冰骨架结构”,抗剪强度大幅提高,并呈现出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由于冻结砂土受相对温度的影响,随着含盐量的增加,破坏应力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类土 盐渍土 盐胀试验 三轴剪切试验 细粒土含量 SEM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il-nitrogen net mineralization increased after nearly six years of continuous nitrogen additions in a subtropical bamboo ecosystem 被引量:2
4
作者 Yin-long Xiao Li-hua Tu +4 位作者 Gang Chen Yong Peng Hong-ling Hu Ting-xing Hu Li Li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949-956,共8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atmospheric nitrogen (N) deposition on the subtropical bamboo ecosystem, a nearly six-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 Pleioblastus amarus plantation in the 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atmospheric nitrogen (N) deposition on the subtropical bamboo ecosystem, a nearly six-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 Pleioblastus amarus plantation in the rainy region of SW China, near the western edge of Sichuan Basin. Four N treatment levels---control (no N added), low- N (50 kg N ha-1 a-l), medium-N (150 kg N ha-1 a-l), and high-N (300 kg N ha-1 a-1)--were applied monthly in the P. amarus plantation starting in November 2007. In June 2012, we collected intact soil cores in the bamboo plantation and conducted a 30-day laboratory incubation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N net miner- alization rate was 0.96 4- 0.10 mg N kg-1 day-1, under control treatment. N additions stimulated the soil N net mineralization, and the high-N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oil N net mineralization rat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Moreover, the soil N net mineraliz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ine root biomass,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content and the soil initial inorganic N content, respectively,whereas i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oil pH valu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oil N net mineralization rate and the soil total nitrogen (TN) content and the 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the soil C/N ratio and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con- tent,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N additions would improve the mineral N availability in the topsoil of the P. amarus plantation through the effects of N additions on soil chem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ine-root bio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addition soil nitrogen net mineralization soil chem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fine root biomass Pleioblastus amarus pla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细粒土的新型叠片式单剪仪研制与应用
5
作者 朱俊高 陈鸽 +3 位作者 王涛 夏勇 彭文明 罗启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68-2674,共7页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细粒土的新型叠片式单剪仪。该单剪仪试样室采用若干内部尺寸长×宽为100 mm×40 mm的回字形叠片,有效地减小了常规圆形叠环式单剪仪压力室剪切时试样侧倾、受力严重不均的问题。销钉式变形控制杆能使试样剪切...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细粒土的新型叠片式单剪仪。该单剪仪试样室采用若干内部尺寸长×宽为100 mm×40 mm的回字形叠片,有效地减小了常规圆形叠环式单剪仪压力室剪切时试样侧倾、受力严重不均的问题。销钉式变形控制杆能使试样剪切变形均匀,叠片试样室外围的导向侧板控制了剪力的方向性,新型的杠杆支点结构有效解决杠杆倾斜时加载杆力传递变化的问题。该单剪仪结构稳定、易于操作,集应力/应变控制式功能于一身,可实现对细粒土的均匀剪切。基于该单剪仪对某黏土进行了抗剪强度和剪切蠕变试验,分析了黏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剪切蠕变规律,初步验证了该单剪仪的优良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剪仪 应力/应变控制 均匀剪切 细粒土 蠕变试验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土-岩界面优势流潜蚀特性研究
6
作者 豆红强 谢森华 +2 位作者 简文彬 王浩 郭朝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0-960,共11页
受降雨作用,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岩差异风化界面极易演化为优势渗流通道而发生渗流潜蚀,进而加速该类边坡的变形失稳,然而当前有关其渗流潜蚀作用特征、细颗粒迁移规律等的研究仍鲜见开展。基于多孔介质非饱和渗流理论,综合... 受降雨作用,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岩差异风化界面极易演化为优势渗流通道而发生渗流潜蚀,进而加速该类边坡的变形失稳,然而当前有关其渗流潜蚀作用特征、细颗粒迁移规律等的研究仍鲜见开展。基于多孔介质非饱和渗流理论,综合考虑细颗粒运移、潜蚀启动响应与非饱和渗流的耦合关系,提出一种可准确描述土-岩界面渗流潜蚀过程的数值计算框架。采用有限元方法,构建优势流作用下非饱和花岗岩残积土的渗流潜蚀模型,并以均质土柱的渗流潜蚀过程为参考,系统研究3种典型土-岩界面埋藏状态下的优势流潜蚀特性。结果表明: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岩界面与基质渗透性存在高度差异性,湿润锋形成向下凹陷的渗透漏斗,且随着降雨的持续,湿润锋的凹陷程度愈发明显;细颗粒流失程度与土-岩界面的埋藏状态相关,其中下填土体工况的优势流潜蚀最为显著,其界面处甚至出现超孔隙水压力,最不利于该类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降雨条件下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准确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流潜蚀 有限元 土-岩界面 细颗粒运移 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土与建筑垃圾制备可控性低强度材料
7
作者 李晓静 王玉卿 +4 位作者 王宁宁 陈徐东 包益鋆 张文文 余巍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8期107-111,共5页
利用砂质土与建筑垃圾细骨料复掺制备可控性低强度材料(CLSM),研究了砂质土与建筑垃圾细骨料不同质量比下CLSM的流动度、泌水率、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XRD和SEM探究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砂质土与建筑垃圾... 利用砂质土与建筑垃圾细骨料复掺制备可控性低强度材料(CLSM),研究了砂质土与建筑垃圾细骨料不同质量比下CLSM的流动度、泌水率、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XRD和SEM探究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砂质土与建筑垃圾细骨料质量比的降低,CLSM的泌水率及流动度减小、凝结时间缩短、抗压强度提高。利用砂质土与建筑垃圾细骨料复掺解决了泌水率高的问题,且当两者质量比为1∶1时,流动度、泌水率、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符合市政管道回填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性低强度材料 砂质土 建筑垃圾细骨料 物理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水电站坝基覆盖层深部潜蚀对土骨架变形影响评价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金伟 邱子源 +3 位作者 张丹 向雷 杨林骏 罗玉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5-715,共11页
泸定水电站因坝基覆盖层深部(1)层潜蚀诱发涌水险情,潜蚀过程中大量细颗粒持续流失能否诱发明显土骨架变形关系到电站自身、下游梯级电站及泸定县城的安全。土体颗粒级配、应力状态及细颗粒流失比例等均有可能影响土骨架变形,但其影响... 泸定水电站因坝基覆盖层深部(1)层潜蚀诱发涌水险情,潜蚀过程中大量细颗粒持续流失能否诱发明显土骨架变形关系到电站自身、下游梯级电站及泸定县城的安全。土体颗粒级配、应力状态及细颗粒流失比例等均有可能影响土骨架变形,但其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为全面评价(1)层潜蚀对土骨架变形的影响,自行研制了可以模拟现场(1)层土体原始级配特征和应力状态的高应力、大直径的土体渗透稳定试验装置,建立了土骨架发生明显变形的判据,即潜蚀过程中试样累计体积应变大于等于1%时,表明土骨架已发生明显变形,提出了细颗粒运移比作为衡量细颗粒流失比例的评价指标。针对(1)层土体,开展了一系列极端不利水力条件下的渗流应力耦合潜蚀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颗粒级配、应力状态及细颗粒运移比对土骨架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所有试样潜蚀全过程的累计体积应变介于0.1%~0.49%,均小于1%,即(1)层土体中细颗粒大量甚至全部流失也不会诱发明显骨架变形,(1)层潜蚀诱发防渗墙开裂、折断,甚至突然溃坝的风险不大。颗粒级配显著影响细颗粒运移比、潜蚀临界和破坏坡降,5 mm以下颗粒含量越少,细颗粒运移比越大,潜蚀临界和破坏坡降越小;上覆压力对细颗粒运移比影响不大,但对潜蚀临界和破坏坡降影响显著,上覆压力越大,潜蚀临界和破坏坡降越大。研究成果为科学评价泸定水电站深部渗透稳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工程安全评价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潜蚀 细颗粒运移 骨架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应力循环加卸载三轴试验土的变形稳定状态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睿 邵龙潭 田筱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08,共9页
为研究土在随机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土样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以福建标准砂和硅微粉为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三轴试验。据此分析土样在不同随机应力循环加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行为,判断其是否达到变形稳... 为研究土在随机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土样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以福建标准砂和硅微粉为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三轴试验。据此分析土样在不同随机应力循环加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行为,判断其是否达到变形稳定状态,同时与等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和阶梯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恒定应力幅值、阶梯应力幅值还是随机应力幅值加卸载循环,当循环次数超过一定次数后,土样逐渐趋于变形稳定状态,且变形稳定状态对应的循环次数值不同;土在受到超过历史最大应力幅值时,应力-应变关系会回到初次单调加载的应力-应变曲线;在最大应力值小于破坏应力的条件下,应力加卸载时间过程幅值的随机特征,如幅值大小和分布对土的应力-应变行为,包括变形稳定状态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应力 细粒土 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 变形稳定状态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条件下细粒硫酸盐渍土盐冻胀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海翔 柴明霞 +2 位作者 马艳霞 高英 张小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73,共8页
硫酸盐渍土在失水或者温度降低的情况下会产生盐胀现象,严重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为研究细粒硫酸盐渍土盐冻胀力学特性,选取青海乐都公路段二十里铺区沿线硫酸盐渍土,采用自制试验箱,开展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分析含盐量及冻融循环次数对... 硫酸盐渍土在失水或者温度降低的情况下会产生盐胀现象,严重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为研究细粒硫酸盐渍土盐冻胀力学特性,选取青海乐都公路段二十里铺区沿线硫酸盐渍土,采用自制试验箱,开展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分析含盐量及冻融循环次数对法向盐冻胀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过程中,土中盐溶液向土体上表面迁移,同时析出的盐结晶和冰结晶使土样中硫酸钠溶液浓度增大,从而引起土体膨胀变形.压实系数为0.93、含水率为20%的细粒硫酸盐渍土盐冻胀力随着含盐量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盐冻胀力的增长趋势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在一个冻融循环周期内,按照盐冻胀力中盐胀占比及冻胀占比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将盐冻胀力变化分为四个阶段:盐胀阶段、盐冻胀耦合阶段、冻胀阶段、融化阶段,并测得含盐量为1.5%~4.0%的细粒硫酸盐渍土冻结温度在2~-5℃内变化,且冻结温度随着含盐量的增加而降低;盐冻胀力冻结峰值与残余值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表明细粒硫酸盐渍土的盐冻胀力具有累加性,且含盐量越大累加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硫酸盐渍土 盐冻胀力 冻融循环 含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气体作用下非饱和江边吹填砂三轴试验研究
11
作者 吴炎 胡坤 +2 位作者 姜马欢 李荟楠 彭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5,230,共6页
为了研究非饱合土体中充入空气或CO_(2)气体所导致的土样不同物理力学性质,以长江边的吹填细砂为对象,通过改变细砂的含水率,往土样通入空气和CO_(2),采用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气体作用下细砂的应力-应变曲线及抗剪强度指... 为了研究非饱合土体中充入空气或CO_(2)气体所导致的土样不同物理力学性质,以长江边的吹填细砂为对象,通过改变细砂的含水率,往土样通入空气和CO_(2),采用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气体作用下细砂的应力-应变曲线及抗剪强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气体在低围压下使得细砂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变软化型,高围压下曲线为硬化型。围压作用下充CO_(2)细砂具有低孔隙率和高密实度特征,导致充CO_(2)细砂的抗剪强度大于充空气的细砂。在高围压下,细砂颗粒联系更加紧密,更多依靠颗粒骨架传递应力,使得两种气体作用下细砂抗剪强度的差别变小。细砂含水率从4%增至12%时,充CO_(2)细砂的黏聚力是充空气细砂黏聚力的2.62~4.37倍,据此可在工程建设中对有机质含量高的非饱合细砂充入CO_(2)气体,以起到加固土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非饱和土体 细砂 含水率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行业土的工程分类探讨
12
作者 付大庆 卜令全 毛树亭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3-289,共7页
我国水利行业现行的土的分类方法错综多样且复杂,使用统一的规范、标准对水利行业的土进行专门分类对指导施工实践、避免使用混乱有着重要的意义。疏理了不同水利工程类型标准中土的分类和现行《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16)中碎石土... 我国水利行业现行的土的分类方法错综多样且复杂,使用统一的规范、标准对水利行业的土进行专门分类对指导施工实践、避免使用混乱有着重要的意义。疏理了不同水利工程类型标准中土的分类和现行《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16)中碎石土分类建议修正部分,简述了无明确专业术语的砂土砂砾石等分散在不同的标准中,详细述评了细粒土塑性指数分类的液限问题、三角坐标分类的黏粒含量低于6%的细分问题、塑性图分类的优缺点、黏性土少黏性土无专业术语规定及少黏性土黏粒含量上限不一的现象。阐明了水利行业土的工程分类的复杂性,提出目前水利行业土的工程分类标准修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行业 土的工程分类 细粒土 碎石土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孟细粒土液化判别标准对比
13
作者 吴姿 《中外公路》 2024年第4期263-268,共6页
中国、美国、孟加拉国三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针对细粒土的液化判别标准各不相同。为提出可供工程应用及中国规范修订参考的评判标准,该文通过对比三国判别流程和标准,并分析其形成过程后,在孟加拉国达卡及周边城市采取的168个细粒土样... 中国、美国、孟加拉国三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针对细粒土的液化判别标准各不相同。为提出可供工程应用及中国规范修订参考的评判标准,该文通过对比三国判别流程和标准,并分析其形成过程后,在孟加拉国达卡及周边城市采取的168个细粒土样液化判别应用基础上,综合评价了各判别流程和标准的合理性。最后提出了一套融合各标准的细粒土液化判别流程及其结果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土 液化 中国标准 黏粒含量 塑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盐渍化对西非滨海细砂填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谭鹏 沈亚斌 +3 位作者 鞠志成 高波 蒋勇 刘军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711-716,共6页
为探明次生盐渍化对滨海细砂填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依托塞内加尔MK高速公路项目,进行不同含水率、含盐量、浸水时间下的路堤填料击实和承载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含盐量较低时,受颗粒级配影响,非洲滨海细砂的击实曲线呈现出双峰特征... 为探明次生盐渍化对滨海细砂填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依托塞内加尔MK高速公路项目,进行不同含水率、含盐量、浸水时间下的路堤填料击实和承载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含盐量较低时,受颗粒级配影响,非洲滨海细砂的击实曲线呈现出双峰特征,且含水率较低时,干密度最大;随着含盐量的逐步增加,击实曲线逐渐变为单峰形态,最大干密度也有所提高。盐渍化细砂填料的CBR值与盐份晶体溶解难易程度密切相关,当压实度为93%时,试件颗粒间相对疏松,盐份晶体可以快速溶解,CBR值随着盐渍化程度增大不断降低,最大降幅约40%;当压实度提高为95%和97%后,试件更加密实,使得内部盐份晶体溶解受阻,填料CBR值则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压实度越高,降低幅度越小。为保证工程质量及后期运营安全,对于塞内加尔滨海细砂路堤填料,压实度不宜小于95%,且应做好防排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滨海细砂 击实性能 CBR 盐渍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海项目塔楼基础坑中坑施工关键技术分析研究
15
作者 郑海松 姚荣荣 《建筑技术》 2024年第S2期56-58,共3页
印月府项目处于填海地区,距海岸直线距离约500 m。在进行塔楼坑中坑施工时,受填海地质及地下高水位的影响,基坑开挖面临渗漏、管涌等不利因素,极大地增加了坑中坑的施工难度。研究以印月府项目2号楼坑中坑施工为例,对邻海项目坑中坑施... 印月府项目处于填海地区,距海岸直线距离约500 m。在进行塔楼坑中坑施工时,受填海地质及地下高水位的影响,基坑开挖面临渗漏、管涌等不利因素,极大地增加了坑中坑的施工难度。研究以印月府项目2号楼坑中坑施工为例,对邻海项目坑中坑施工主要技术方案进行了剖析,旨在达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地质 井点降水 钢板桩 粉细砂土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土质耙吸船溢流装舱产量模型
16
作者 李晟 刘凯锋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6期94-98,共5页
本文对比分析常用泥沙颗粒沉速公式,根据大型耙吸船溢流装舱细颗粒土质的特点,选用张瑞瑾的将层流区、过渡区和紊流区统一的公式进行泥沙颗粒沉速计算,并采用表面负荷率理论进行泥沙沉淀比例计算,建立了适用于耙吸船在细颗粒土质工况下... 本文对比分析常用泥沙颗粒沉速公式,根据大型耙吸船溢流装舱细颗粒土质的特点,选用张瑞瑾的将层流区、过渡区和紊流区统一的公式进行泥沙颗粒沉速计算,并采用表面负荷率理论进行泥沙沉淀比例计算,建立了适用于耙吸船在细颗粒土质工况下的装舱产量计算模型,计算了不同舱容等级耙吸船的适宜装舱施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耙吸船 装舱量模型 张瑞瑾公式 表面负荷率 细颗粒土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和细粒含量对秸秆纤维土抗冻融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牛雷 毕苏红 +3 位作者 徐丽娜 吴占君 田伟 张海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1,共8页
为了增强秸秆纤维土的抗冻融性能,分别将长9 mm的玉米秸秆和芦苇秸秆纤维掺入到淤泥质土中,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同时开展细粒含量对纤维土强度影响的常规试验和冻融试验,通过电镜扫描深入分析其内... 为了增强秸秆纤维土的抗冻融性能,分别将长9 mm的玉米秸秆和芦苇秸秆纤维掺入到淤泥质土中,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同时开展细粒含量对纤维土强度影响的常规试验和冻融试验,通过电镜扫描深入分析其内部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对土体强度和黏聚力影响显著,对内摩擦角影响较小。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土体受到冻胀效应的影响,土颗粒重新排列,土体结构受到破坏,产生裂缝,导致强度和黏聚力降低,经历5次冻融循环后,土体结构达到稳定,强度和黏聚力也趋于稳定。适量的纤维可以明显提高土体抗冻性,冻融后对比两种纤维土的力学性能,玉米秸秆纤维土强度更高,芦苇秸秆纤维土韧性更好。除此之外,细粒含量对土体冻胀敏感性有较大的影响,细粒含量越高,土体冻胀效应越明显,从而导致土体强度的大幅衰减;但在未冻融时,细粒含量的增加反而能提高土体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纤维土 抗冻融性能 力学试验 细粒含量 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留土堤对深基坑力学性状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刘敏 朱浩延 +2 位作者 张文举 李安强 朱宏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69-77,共9页
预留土堤在基坑支护中应用广泛,但在设计计算时往往以经验为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依托在建工程,采用FLAC3D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改变预留土堤的高度和宽度,研究了基坑支护桩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桩身弯矩、安全... 预留土堤在基坑支护中应用广泛,但在设计计算时往往以经验为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依托在建工程,采用FLAC3D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改变预留土堤的高度和宽度,研究了基坑支护桩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桩身弯矩、安全系数以及潜在滑动面的变化规律,最后提出了经济合理的预留土堤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基坑支护桩的最大位移发生在桩顶,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呈“凹槽形”分布,最大沉降量距离基坑边缘2~3 m;桩身弯矩沿桩长呈“鼓肚形”变化规律,峰值点在距离桩底8~12 m处;桩前预留土堤的设计宽度不应大于8 m,否则对于减小支护桩位移和弯矩、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益处不大,而且会占用基坑有限的施工作业面;桩前预留土堤的高度不应大于5 m,否则其稳定性将难以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细砂地层 基坑 预留土堤 力学性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近20年地震中场地液化现象的回顾与土体液化可能性的评价准则 被引量:65
19
作者 陈国兴 金丹丹 +2 位作者 常向东 李小军 周国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37-2755,2795,共20页
回顾了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9年土耳其Kocaeli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2010年智利Maule地震、2010~2011新西兰Darfield地震及余震、2011年东日本地震中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液化实... 回顾了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9年土耳其Kocaeli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2010年智利Maule地震、2010~2011新西兰Darfield地震及余震、2011年东日本地震中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液化实例调查与研究,发现这些地震的液化具有以下特点:(1)罕见的特大地震(Mw9.0)使远离震中300~400 km的新近人工填土发生严重的大规模液化;(2)特大地震(Ms8.0、Mw8.8)使远离震中的低烈度Ⅴ~Ⅵ度地区发生严重液化;(3)海岸、河岸附近地区的新近沉积冲积、湖积土,填筑时间不到50年的含细粒、砂砾人工填土,容易发生严重液化;(4)天然的砂砾土层液化发生严重液化;(5)发生了深达20 m的土层液化现象;(6)松散土层液化后可以恢复到震前状态并再次发生液化;(7)高细粒(粒径≤75 ?m)含量≥50%或高黏粒(粒径≤5 ?m)含量≥25%的低-中塑性土严重液化,对介于类砂土与类黏土之间的过渡性态土,有时地表未见液化现象;(8)液化土层的深度较深或厚度较小时,容易出现地面裂缝而无喷砂现象;有较厚的上覆非液化土层时,场地液化不一定伴随地表破坏。液化实例证明,第四系晚更新世Q3地层可以发生严重液化;黏粒含量不是评价细粒土液化可能性的一个可靠指标;低液限、高含水率的细粒土易发生液化,采用塑性指数PI、含水率wc与液限LL之比作为细粒土液化可能性评价的指标是适宜的。综合Boulanger和Idriss、Bray和Sincio、Seed和Cetin等的液化实例调查与室内试验研究成果,建议细粒土液化可能性的评价准则如下:PI <12且wc/LL>0.85的土为易液化土,12<PI≤20和/wc/LL≥0.80的土为可液化土;PI >20或wc/LL<0.80的土为不液化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土体液化 细粒土 塑性指数 液化可能性 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水上升高度综合试验研究 被引量:82
20
作者 董斌 张喜发 +1 位作者 李欣 张冬青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69-1574,共6页
通过对12种不同粗细土料进行室内竖管法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得到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并分析了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粗粒土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时间过程可用对数坐标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进行模拟和预测,方程参量与反映土的颗粒... 通过对12种不同粗细土料进行室内竖管法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得到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并分析了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粗粒土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时间过程可用对数坐标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进行模拟和预测,方程参量与反映土的颗粒组成和装填密实程度大小的物理指标密切相关。给出了各种粗细粒土毛细水上升稳定高度数据。对粗粒土建立了毛细水上升最大高度与其物理指标(有效粒径d10和孔隙率n)间的实用回归方程式。还将试验数据与以往常用的估计粗粒土毛细上升最大高度的海森等公式进行了对比,指出后者之缺陷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管法 粗粒土 细粒土 毛细水上升高度 压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