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小角度斜交下穿箱型隧道变形控制:以天津地铁4号线下穿工程为例
1
作者 韩圣章 何运清 +4 位作者 刘颖 冀叶涛 孟灵波 盛鲁腾 程雪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11294-11305,共12页
目前盾构下穿工程涉及小角度斜交下穿研究较少,为较好地控制相关变形,研究相关控制措施。以天津地铁4号线北段工程西于庄站至西站站区间隧道下穿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盾构小角度斜交下穿过程,对二次注浆、盾壳环向空隙... 目前盾构下穿工程涉及小角度斜交下穿研究较少,为较好地控制相关变形,研究相关控制措施。以天津地铁4号线北段工程西于庄站至西站站区间隧道下穿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盾构小角度斜交下穿过程,对二次注浆、盾壳环向空隙充填效果展开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截面的既有隧道变形和应力差异性。结果表明:先行线下穿时二次注浆效率约为38%,后行线下穿时二次注浆效率约为6%;同一截面各点所受到的扰动程度不同,导致变形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其中左线左轨和右线右轨道沉降最大值位置存在10~13 m的距离差距,水平变形最大值位置存在2~4 m的距离差距;双线离开后,进行盾壳环向间隙充填后既有隧道变形范围和最大变形值均有明显的下降,其中隧道沉降最大值减少了30.3%,水平位移最大值减少了36.4%。进行盾壳环向间隙充填后双线下穿过程整体沉降控制效率大致稳定在30%~35%,下穿期间控制效率较好;水平变形控制效率基本在30%以下,下穿前控制效率较好。不同截面情况下,抗弯刚度较大的既有隧道变形更小;箱形截面对于土体沉降有轻微扩散效果,而圆形截面既有隧道阻碍了土体沉降的发展,减小了地表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注浆 隧道 盾壳间隙充填 不同截面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评价方法的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方 宋神友 +3 位作者 李汉渤 范志宏 林伟才 罗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8-1237,共10页
自密实混凝土目前尚无统一的工作性能评价方法。通过在室内开展500~850 mm扩展度范围的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指标的对比试验,从填充性、间隙通过性和抗离析性能三个方面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评价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采用坍落扩展... 自密实混凝土目前尚无统一的工作性能评价方法。通过在室内开展500~850 mm扩展度范围的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指标的对比试验,从填充性、间隙通过性和抗离析性能三个方面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评价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采用坍落扩展度U SF、扩展时间T 500、L型仪测试通过率H 2/H 1和视觉稳定性指数A VSI的综合评价指标可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较好的表征;U SF和T 500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填充性可以进行比较好的评价;L型仪或J环试验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间隙通过性可以进行较好的评价;对现场混凝土的稳定性可先采用视觉稳定性试验(VSI)初步评价,需要定量评价时,可采用离析率筛析试验(GTM筛析法);对侧墙等竖向构件混凝土的抗离析性评价,除了采用GTM筛析法之外,必要时还需增加压力泌水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壳沉管 自密实混凝土 工作性能指标 评价方法 填充性 间隙通过性 抗离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