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形及构造应力影响下初始地应力场的3D-FSM反演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秦忠诚 刘承论 +1 位作者 赵祉业 李青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48-1852,共5页
在分析国内外初始地应力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考虑地形及构造应力影响下,基于3D-FSM间接边界元法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系统。利用工程实例说明了分析步骤,并验证了该方法的适应性及精度。
关键词 应力不连续法(fsm) 初始地应力 构造应力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FSM·DDM边界元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承论 秦忠诚 时洪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7-51,共5页
对三维FSMDDM边界元数值模拟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开发了单一介质的三维弹性问题的FSMDDM边界元数值模拟系统和多介质三维FSMDDM边界元数值模拟系统,通过验证和实际工程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边界元 应力不连续 位移不连续 多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FSM的预紧力端锚数值模拟及其多核并行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翀 刘承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5-882,共8页
在对传统锚杆荷载传递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托板、锚杆与岩体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Kelvin基本解计算出锚杆集中力对围岩的影响,同时就锚杆自由段与相应岩体两端点的位移差相等建立位移方程,结合先前开发的3D-FSM数值... 在对传统锚杆荷载传递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托板、锚杆与岩体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Kelvin基本解计算出锚杆集中力对围岩的影响,同时就锚杆自由段与相应岩体两端点的位移差相等建立位移方程,结合先前开发的3D-FSM数值模拟系统中的表面受力平衡方程进行联立求解,利用所得结果可以计算域内任意点的应力及位移变化,形成完整的预紧力端锚边界元数值模拟系统。通过与Flac^(3D)系统模拟对比,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为提高运算效率,对该系统进行基于Open MP的多核并行化改进,给出了改进的基本思路和加速比对比图。由于边界元本身具有建模简单、计算区域大、计算精度高等优点,因此,这种模拟方法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应力法 锚杆支护 Kelvin基本解 预紧力 OPEN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非圆形巷道周边应力集中系数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林峰 余贤斌 侯克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0-82,共3页
使用边界单元法计算无限大弹性介质中孔洞周边应力集中系数,可获得较高的计算精度。采用边界元虚应力法对矩形和直墙拱顶形巷道进行了计算,得到巷道周边关键点上的应力集中系数。将计算结果与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多种岩石力学专著中相关数... 使用边界单元法计算无限大弹性介质中孔洞周边应力集中系数,可获得较高的计算精度。采用边界元虚应力法对矩形和直墙拱顶形巷道进行了计算,得到巷道周边关键点上的应力集中系数。将计算结果与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多种岩石力学专著中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些文献中所引用的部分数据仍存在较大误差,建议相关文献再版时加以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应力集中系数 边界元虚应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约束钢柱温度应力函数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屈立军 史可贞 张粲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为了利用基于试验所建立的温度应力函数计算钢构件的温度应力,给出温度应力函数计算公式的应用方式:当火灾中约束刚度变化不大或刚度值较大时可直接应用;当约束刚度值较小或约束刚度值因火作用而下降幅度较大时,采取分段叠加法计算较好... 为了利用基于试验所建立的温度应力函数计算钢构件的温度应力,给出温度应力函数计算公式的应用方式:当火灾中约束刚度变化不大或刚度值较大时可直接应用;当约束刚度值较小或约束刚度值因火作用而下降幅度较大时,采取分段叠加法计算较好;当双向框架柱在两个方向的长细比相差较大时,可提出利用对称虚拟框架法计算温度应力。由于温度应力的分析路径与实际结构的热-力路径一致,计算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应力函数 框架柱 分段叠加法 对称虚拟框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力法的盾构隧道施工扰动地层附加应力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治国 黄茂松 王卫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35-1242,共8页
目前针对盾构隧道掘进引起周围地层附加应力的研究较少,且既有成果一般均假定施工场地为均质土体。基于层状地基基本解,结合虚拟力法,建立了考虑分层效应的盾构隧道施工扰动地层附加应力的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盾构施工正面附加推力、盾... 目前针对盾构隧道掘进引起周围地层附加应力的研究较少,且既有成果一般均假定施工场地为均质土体。基于层状地基基本解,结合虚拟力法,建立了考虑分层效应的盾构隧道施工扰动地层附加应力的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盾构施工正面附加推力、盾构与土体间掘进摩擦力引起的地层附加应力。结合上海典型分层地基工程实例,分析了盾构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分布规律,且与均质土体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考察了地基分层效应对扰动地层应力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盾构与土体间掘进摩擦力与正面附加推力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较为相似,靠近开挖面时附加应力衰减较快且影响范围一般较小,而远离开挖面时应力衰减明显变慢,在实际工程中要重视掘进摩擦力和正面附加推力造成的施工风险;此外,考虑分层效应与常规不考虑分层效应时的附加应力场有较大差别,在设计中应重视地基非均质性带来的影响。成果可为合理制定层状地基中盾构隧道施工对临近管道以及建筑物的保护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分层效应 施工扰动 掘进摩擦力 附加应力 虚拟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地基中考虑桩端应力泡形扩散的单桩沉降计算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立兴 吴文兵 +2 位作者 杨晓燕 张云鹏 王奎华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3,共9页
基于虚土桩模型,研究了桩端应力扩散效应对单桩沉降的影响。结合虚土桩模型和Boussinesq解,提出考虑桩端应力泡形扩散的应力泡形虚土桩模型来考虑桩端土对桩的支承作用;利用荷载传递法,对桩周土采用双折线模型,推导得到层状地基中考虑... 基于虚土桩模型,研究了桩端应力扩散效应对单桩沉降的影响。结合虚土桩模型和Boussinesq解,提出考虑桩端应力泡形扩散的应力泡形虚土桩模型来考虑桩端土对桩的支承作用;利用荷载传递法,对桩周土采用双折线模型,推导得到层状地基中考虑桩端应力泡性扩散的单桩沉降解析解;讨论了弹性极限位移、弹性抗剪切刚度系数、附加应力值等参数对单桩沉降的影响;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将该方法与现有理论解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应力泡形虚土桩模型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较严格地给出桩端应力扩散边界,具有更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沉降 应力泡形虚土桩 层状地基 应力扩散 荷载传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非连续方法的地质体材料变形—拉裂过程模拟——以岩样紧凑拉伸试验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学滨 白雪元 祝铭泽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3期332-340,共9页
地质体材料易发生拉裂,为了有效模拟地质体材料的变形—拉裂过程,自主研发了一种连续—非连续方法。该方法实质是拉格朗日元法与虚拟裂缝模型的耦合,既能较准确模拟应力应变场,又能较准确模拟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化的复杂过程。以岩... 地质体材料易发生拉裂,为了有效模拟地质体材料的变形—拉裂过程,自主研发了一种连续—非连续方法。该方法实质是拉格朗日元法与虚拟裂缝模型的耦合,既能较准确模拟应力应变场,又能较准确模拟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化的复杂过程。以岩样紧凑拉伸试验为例开展变形—拉裂过程研究,得到以下结果。紧凑拉伸岩样的变形—拉裂过程:在岩样的V形缺口尖端附近出现最大主应力集中现象;节点发生分离,虚拟或真实裂缝扩展,最大主应力始终集中于虚拟裂缝的尖端位置;岩样被拉裂成两部分。最大不平衡力发生1次突增对应着1个节点的分离。在峰值之前,岩样的载荷—位移曲线表现出了硬化现象;随着岩样尺寸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有所下降,这与Bazǎnt的尺度律相一致,且峰后应力—应变曲线的陡峭程度增大。目前针对紧凑拉伸试验的模拟结果是合理的,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提出的连续—非连续方法在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化模拟方面的突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体材料 拉裂 岩样 紧凑拉伸 尺度律 虚拟裂缝模型 拉格朗日元法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