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fFN、MCP-1、IL-6与妊娠糖尿病自发性早产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江丽 关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与妊娠糖尿病自发性早产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究血清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与妊娠糖尿病自发性早产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自发性的早产分为早产组(51例)和非早产组(69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月经初潮年龄、妊娠期感染史、孕次、流产史、剖宫产史、贫血、血压等信息],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FN、MCP-1、IL-6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糖尿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妊娠糖尿疾病者血清fFN、MCP-1、IL-6水平对发生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前BMI、血压、月经初潮年龄、孕次、流产史、剖宫产史、贫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妊娠期感染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的血清fFN、MCP-1、IL-6水平均高于非早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妊娠期感染史和血清fFN、MCP-1、IL-6是妊娠糖尿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有妊娠期感染的患者和血清fFN、MCP-1、IL-6水平越高的患者,其发生自发性早产的风险越大。由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fFN、MCP-1、IL-6水平预测妊娠糖尿病发生自发性流产的AUC分别为0.798、0.685、0.746,灵敏度分别为74.5%、58.8%、62.7%,特异度分别为76.8%、84.1%、85.5%;3个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889,灵敏度为86.3%,特异度为91.3%。结论妊娠糖尿病自发性早产产妇的血清fFN、MCP-1、IL-6水平均升高,妊娠期感染和高水平的血清fFN、MCP-1、IL-6是妊娠糖尿病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血清fFN、MCP-1、IL-6对妊娠糖尿病发生自发性早产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的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自发性早产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和纤维连接蛋白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曹成 余滋中 许昱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1期703-707,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TIMP-3)、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 1,FN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0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观...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TIMP-3)、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 1,FN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0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病例组),另取102例慢性鼻咽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TIMP-3、FN1表达。对患者预后进行随访,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鼻咽癌组织TIMP-3、FN1表达水平与患者5年预后生存关系。影响因素利用Cox风险回归法分析。结果病例组TIMP-3蛋白阳性率(25.49%,26/102)低于对照组(82.35%,8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69,P<0.05);FN1蛋白阳性率(71.57%,73/102)高于对照组(20.59%,2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48,P<0.05)。TIMP-3、FN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5年随访期间,102例鼻咽癌患者中64例无病生存为生存组,38例鼻咽癌患者发生死亡为死亡组。鼻咽癌组织TIMP-3阴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56.58%,43/76)低于TIMP-3阳性表达患者(80.77%,21/26)(χ^(2)=8.921,P<0.05);鼻咽癌组织中FN1阴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79.31%,23/29)高于FN1阳性表达患者(56.16%,41/73)(χ^(2)=8.596,P<0.05)。FN1阳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TIMP-3是鼻咽癌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组织中TIMP-3表达降低、FN1表达升高,两者与鼻咽癌进展与预后密切相关,或可作为鼻咽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预后 基质金属蛋白酶3 纤维连接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miR-144-5p、FN1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卫 王猛 刘杰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5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微小RNA-144-5p(miR-144-5p)、纤连蛋白1(FN1)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PTC患者78例,取术中切除的PT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qPCR法检测miR-144-5p、FN1表达。比较...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微小RNA-144-5p(miR-144-5p)、纤连蛋白1(FN1)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PTC患者78例,取术中切除的PT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qPCR法检测miR-144-5p、FN1表达。比较PT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miR-144-5p、FN1表达,并分析PTC组织miR-144-5p表达与FN1表达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3年,统计3年总生存率。分别以miR-144-5p、FN1相对表达量的均值为界,将PTC患者分为miR-144-5p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FN1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分析PTC组织不同miR-144-5p、FN1表达与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PT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PTC组织miR-144-5p表达显著降低、FN1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TC组织miR-144-5p表达与FN1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772,P<0.01)。PTC组织miR-144-5p、FN1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多灶性、侵及被膜无关(P均>0.05)。随访4~36个月,中位随访27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4例,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82.05%(64/78)。miR-144-5p高表达者39例、低表达者39例,FN1高表达者40例、低表达者38例。生存分析显示,miR-144-5p高表达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高于其低表达者,FN1低表达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高于其高表达者(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FN1表达≥15.29为PT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miR-144-5p表达≥0.67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PTC组织miR-144-5p低表达、FN1高表达,二者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微小RNA-144-5p 纤连蛋白1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FN、DKK1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碧珊 吴红卫 +2 位作者 李艳 张滨 陈吉生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2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选取10只设为正常组,余22只建立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其中20只建模成功,随机均分为不进行治疗的模型组和应用厄贝沙坦治疗的厄贝沙坦组,干预12周。检测...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选取10只设为正常组,余22只建立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其中20只建模成功,随机均分为不进行治疗的模型组和应用厄贝沙坦治疗的厄贝沙坦组,干预12周。检测各组肾质量/体质量、血尿素氮(BUN)及尿白蛋白/肌酐(UACR);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Dickkopf-1(DKK1)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以染色阳性区域面积/整个肾小球面积表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N、DKK1、β-catenin mRNA表达。分析糖尿病大鼠肾组织DKK1 mRNA表达与UACR、FN 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厄贝沙坦组、正常组肾质量/体质量分别为(4.7±0.6)%、(3.8±0.5)%、(3.2±0.4)%,三组间比较P均<0.05。模型组、厄贝沙坦组血BUN及UACR均高于正常组,厄贝沙坦组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厄贝沙坦肾组织FN、DKK1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β-catenin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厄贝沙坦组肾组织FN、DKK1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β-catenin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厄贝沙坦组肾组织FN、DKK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厄贝沙坦组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三组肾组织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大鼠肾组织DKK1 mRNA表达与UACR、FN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6、0.751,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可减缓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肾组织FN、DKK1表达,促进β-catenin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厄贝沙坦 纤维连接蛋白 DICKKOPF-1 Β-连环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血清和肾脏MMP-9/TIMP-1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亿平 唐锦囊 +4 位作者 王东 戴昭秋 胡顺金 任克军 金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究参地颗粒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法复制MsPGN模型。将37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8)、贝那普利组(n=9)和参地颗粒组(n=10... 目的探究参地颗粒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法复制MsPGN模型。将37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8)、贝那普利组(n=9)和参地颗粒组(n=10)。常规生化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U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Ⅳ型胶原(collagen-Ⅳ,Col-Ⅳ)、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MMP-9和TI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地颗粒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24hUP水平,血清FN、Col-Ⅳ水平,以及肾小球基质相对面积显著降低(P<0.05);参地颗粒组血清和肾组织MMP-9水平显著升高(P<0.05),TIMP-1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MMP-9/TIMP-1比值显著升高(P<0.05)。给药4周和8周后,参地颗粒组24hUP均显著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血清和肾组织MMP-9/TIMP-1比值显著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参地颗粒可以降低MsPGN大鼠24hUP,降低肾脏细胞外基质含量,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体内MMP-9水平、下调TIMP-1水平及升高MMP-9/TIMP-1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纤维连接蛋白 Ⅳ型胶原 参地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蒙花方对缺氧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及F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健生 接传红 +5 位作者 栾兆倩 宋剑涛 梁丽娜 严京 吴正正 郭新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密蒙花方对缺氧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氧状态下脐静脉内皮细胞V... 目的探讨密蒙花方对缺氧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氧状态下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及FN的表达及密蒙花方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显示:缺氧状态下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及FN的表达均升高,与正常状态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氧组相比,密蒙花方能抑制缺氧状态下VCAM-1及FN的高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积分光密度值,正常组VCAM-1为104812.356±61874.671,FN为152044.884±53389.006;缺氧组分别为339840.540±52380.919和358582.787±75000.591;40g.L-1密蒙花方组分别为165829.278±25598.377和217709.271±24869.326。结论密蒙花方可能通过抑制VCAM-1和FN的表达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从而对新生血管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密蒙花方有可能成为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密蒙花方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纤维连接蛋白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纤连蛋白样包含结构域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袁庆锋 张琪 杨云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9期40-43,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Ⅲ型纤连蛋白样包含结构域1(FNDC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93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NDC1的表达,分析癌组织中FN... 目的研究Ⅲ型纤连蛋白样包含结构域1(FNDC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93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NDC1的表达,分析癌组织中FNDC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关系。随访5年,Kaplan-Meier生存分析癌组织中不同FNDC1表达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癌组织中FNDC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0.05)。FNDC1阳性棕褐色染色主要位于癌组织中肿瘤细胞的细胞浆,癌组织中FNDC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0.05)。癌组织中FNDC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随访3~60个月,FNDC1阳性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低于FNDC1阴性患者(P <0.05),FNDC1阳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短于FNDC1阴性患者(P <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FNDC1表达升高,FNDC1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并有可能成为判断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Ⅲ型纤连蛋白样包含结构域1 临床病例参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LASIK术后兔角膜纤维连接蛋白1的表达
8
作者 张建华 郑磊 +2 位作者 鞠燕 陈倩 王红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 定量检测纤维连接蛋白 1(fibronectin 1,FN1)在LASIK术后不同时段角膜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FN1与LASIK术后早期伤口愈合的关系。方法  2 0只新西兰白兔 ,左眼按近视 4D行LASIK术 ,右眼作对照组。分别于术后 4、4 8h ,1、2周取角膜 ... 目的 定量检测纤维连接蛋白 1(fibronectin 1,FN1)在LASIK术后不同时段角膜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FN1与LASIK术后早期伤口愈合的关系。方法  2 0只新西兰白兔 ,左眼按近视 4D行LASIK术 ,右眼作对照组。分别于术后 4、4 8h ,1、2周取角膜 ,荧光半定量PCR方法检测中央手术区及周边非手术区角膜FN1mRNA的表达。结果 LASIK术后 4h左眼手术区FN1的mRNA表达水平比右眼相应对照区明显升高 ,4 8h降低至对照组水平 ,其后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改变。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FN1在角膜中的表达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 纤维连接蛋白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FN、ColⅢ、PAI-1 mRNA的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国霞 黄文政 朱小棣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年第7期388-390,共3页
目的: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FN、colm、PAl—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基础上。延长造模时间至12~16周,使其自然发展成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FN、colm、PAl—lmRNA表达... 目的: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FN、colm、PAl—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基础上。延长造模时间至12~16周,使其自然发展成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FN、colm、PAl—lmRNA表达的影响,并设苯那普利为阳性对照组。结果:第12~16周末,造模各组肾小管间质FN、ColⅢ、PAI-1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肾疏宁组、苯那普利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第12周末,肾疏宁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16周末,肾疏宁组明显低于苯那普利组(P〈0.01)。结论:肾疏宁能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其降解,从而保护肾小管间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损害 肾疏宁 纤维连接蛋白 Ⅲ型胶原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联合霉酚酸酯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陈芬琴 刘晓博 +5 位作者 马小羽 张艳玲 马东蔚 邓娓娓 孙文波 王秋月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4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ECM)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ECM)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联合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MMF)对上述指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HMCs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NG,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30 mmol/L葡萄糖);甘露醇渗透压对照组(Man,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PTX-0.03组(P1,30 mmol/L葡萄糖+0.03 mg/mL PTX);高糖+PTX-0.3组(P2,30 mmol/L葡萄糖+0.3 mg/mL PTX);高糖+MMF-10组(M1,30 mmol/L葡萄糖+10μg/mLMMF);高糖+MMF-100组(M2,30 mmol/L葡萄糖+100μg/mL MMF);高糖+PTX+MMF组(P+M,30 mmol/L葡萄糖+0.3 mg/mL PTX+100μg/mL MMF),分别在24、48、72 h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PTX、MMF及PTX+MMF对高糖条件下MCs内MCP-1 mRNA及蛋白、FN表达的影响。结果高糖组HMCs 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的分泌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且48 h表达最高;不同浓度的PTX、MMF均能下调MCP-1 mRNA、蛋白及FN的表达(P<0.01);不同浓度的MMF对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分泌的抑制程度不同,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的PTX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其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别;PTX联合MMF组比单独PTX各组在各时间点的抑制程度更明显(P<0.01),比单独MMF各组在各时间点抑制作用增强,(24 h,P<0.05),但随着时间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TX及MMF可能通过阻抑MCP-1的表达及FN的分泌延缓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的进展,联合给药组作用优于单药,可能从改善血流动力及抗炎角度解释了PTX联合MMF对DN肾脏的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己酮可可碱 霉酚酸酯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SATB1、FN1、COL1A2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亚婷 张明宝 +1 位作者 王丽丽 郭建强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8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ATB1)、纤维连接蛋白1(FN1)、Ⅰ型胶原蛋白α2链(COL1A2)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83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SATB1、FN1、COL1A2蛋...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ATB1)、纤维连接蛋白1(FN1)、Ⅰ型胶原蛋白α2链(COL1A2)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83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SATB1、FN1、COL1A2蛋白表达,并分析三种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SATB1、FN1、COL1A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结肠癌组织SATB1、FN1与COL1A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无关(P均>0.05)。结肠癌组织中SATB1蛋白表达与FN1、COL1A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4、0.657,P均<0.001),FN1蛋白表达与COL1A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12,P=0.605)。结论SATB1、FN1、COL1A2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三者共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 纤维连接蛋白1 Ⅰ型胶原蛋白α2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阳 赵春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纤维连接蛋白1(FN1)参与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研究F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并探讨FN1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 GSE54129、GSE29272 ... 目的纤维连接蛋白1(FN1)参与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研究F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并探讨FN1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 GSE54129、GSE29272 和 TCGA 数据分析胃癌与癌旁组织 FN1 的表达。根据 TCGA 表达谱数据及 FN1 表达分为:低表达(<-0.475)、中表达(-0.475~1.036)、高表达(>1.036)。分析 F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关系;应用 TCGA数据和Kaplan Meier在线分析FN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关系;TCGA数据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预测FN1的相关通路。结果 FN1低、中、高表达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63.5、55.7和 39.4个月,低表达和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 Plotter 在线数据集分析结果显示,FN1 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者(P< 0.01),即FN1表达越高,预后越差。FN1的表达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0.480,95%CI:0.336~0.686)。FN1高表达样本富集到KRAS(FDR=0.0025)、P53(FDR=0.0052)、TGF-β(FDR=0.0052)、细胞黏附(FDR=0.0)、细胞外基质(FDR=0.0043)、骨架蛋白调控(FDR=0.0057)等基因集(P均<0.01)。结论 FN1的高表达是胃癌预后不良的因素,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和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FN1高表达导致KRAS、P53、TGF-β、ECM、细胞黏附和细胞骨架蛋白调节通路异常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 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 纤维连接蛋白1 预后 基因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9、TIMP-1及FFN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丽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3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MMP-9、TIMP-1和FFN同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产科住院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80例(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的正常妊娠妇女4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羊水和... 目的:探讨MMP-9、TIMP-1和FFN同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产科住院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80例(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的正常妊娠妇女4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羊水和脐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检测两组孕妇阴道液中胎儿纤维粘连蛋白(FFN)水平,分析三者同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羊水和脐血中MMP-9、TIMP-1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FFN阳性率93.48%,对照组的阳性率为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证实观察组中46例为绒毛膜羊膜炎,FFN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6%和91.18%。结论MMP-9、TIM-1和FFN同胎膜早破关系密切,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胎儿纤维粘连蛋白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秋月 张晓萍 邵润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8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S1P)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以不同浓度(0、10、10~、10~、10~mol/L)S1P作用72 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10~mol/L S1P作用A549细胞,不同时...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S1P)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以不同浓度(0、10、10~、10~、10~mol/L)S1P作用72 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10~mol/L S1P作用A549细胞,不同时点(0、12、24、48、72 h)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测定EMT相关蛋白及mRNA。以0 mol/L S1P或S1P作用0 h为对照组,其他浓度和时点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不同浓度S1P孵育后,A549细胞在10^(-7)mol/L时,开始出现类似成纤维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呈梭形、纺锤形,且细胞间连接疏松,间隙增大;对照组细胞呈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细胞间连接紧密,呈类圆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上皮标记物E-钙黏素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间质标记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均在作用48、72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结论 S1P分子可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发生EMT,在肺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上皮间质转化 1-磷酸鞘氨醇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E-钙黏素 纤维连接蛋白 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KP⁃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15
作者 王丽晖 黄旭东 +3 位作者 汪晶华 张超 史永红 杨新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5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和细胞外基质蛋白分泌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HBZY⁃1细胞,分为达格列净干预组(30 mmol/L葡萄糖+10...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和细胞外基质蛋白分泌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HBZY⁃1细胞,分为达格列净干预组(30 mmol/L葡萄糖+10μmol/L达格列净培养)、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培养)、渗透压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培养)、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KP⁃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p⁃p38 MAPK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CTGF和FN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MKP⁃1蛋白表达降低,CTGF和p⁃p38 MAPK蛋白表达升高,CTGF和FN mRNA表达升高,细胞上清液CTGF、FN和Ⅳ型胶原含量增加(P<0.05,P<0.01)。与高糖组比较,达格列净干预组MKP⁃1表达升高,CTGF、p⁃p38 MAPK蛋白表达降低,CTGF和FN mRNA表达降低,细胞上清液CTGF、FN和Ⅳ型胶原含量降低(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以有效抑制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表达和细胞外基质蛋白分泌,可能与激活MKP⁃1后,增强p38 MAPK去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糖尿病肾病 达格列净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纤维连接蛋白 Ⅳ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新型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以及外周血mRNA初步验证
16
作者 薛白 陈平 +5 位作者 张玉领 邵启祥 许国莹 郝惠惠 李洪春 蔡伟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37-342,共6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筛选并验证对食管癌(ESCA)发生和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基因,以期寻找ESCA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检索TCGA数据库,利用韦恩图分析,初步确定ESCA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与对无病生存率(DFS)产生最...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筛选并验证对食管癌(ESCA)发生和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基因,以期寻找ESCA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检索TCGA数据库,利用韦恩图分析,初步确定ESCA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与对无病生存率(DFS)产生最显著影响的基因之间的交叉基因。通过对重叠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分析,并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筛选出与ESCA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潜在基因。利用qRT-PCR对ESCA患者外周血中关键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其作为ESCA新型生物学标志物的潜在价值。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筛选出的ESCA差异表达基因与无病生存基因交叉后,发现存在明显差异表达的基因59个,其中39个基因上调,20个基因下调,且上述基因均明显影响患者的DFS。经过PPI网络分析后,确定了15个核心互作的上调基因,而下调基因没有形成任何互作网络。进一步对这15个核心互作基因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纤维连接蛋白1(FN1)可能是ESCA筛查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qRT-PCR结果显示,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ESCA患者外周血中FN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发现分化程度差、临床病理分期高的ESCA患者外周血FN1 mRNA水平明显升高,且证实FN1 mRNA水平模型能够有效区分食管癌患者和健康人。结论FN1 mRNA可作为ESCA潜在的非侵入性筛查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纤维连接蛋白1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支架植入联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及鼻黏膜恢复的影响
17
作者 褚云锋 胡磊 +2 位作者 邵亮 陶丹丹 江晓婷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7期24-30,共7页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支架植入联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SwNP)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及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纤维连接蛋白(Fn)和水通道蛋白-1(AQ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CSwNP患者60例,...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支架植入联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SwNP)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及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纤维连接蛋白(Fn)和水通道蛋白-1(AQ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CSwN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原有鼻内镜手术基础上联用糖皮质激素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随访至术后12周。比较两组患者鼻部症状、生活质量、鼻腔结构、通气功能、血清ECP、Fn、AQP-1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鼻腔黏膜结构评分(Lund-Mackay评分)、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包括:鼻塞、流涕、头部闷胀感、嗅觉减退、鼻腔干燥/结痂感)和血清ECP水平降低,鼻腔最小横截面至前鼻孔距离(DCAN)缩短,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和鼻腔容积(NCV)增大,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100量表)评分、血清Fn和AQP-1水平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支架植入联合鼻内镜手术可缓解CSwNP患者鼻部症状,改善鼻腔结构和通气功能,调节血清ECP、Fn和AQP-1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糖皮质激素支架 鼻内镜手术 鼻腔通气功能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 纤维连接蛋白(Fn) 水通道蛋白(AQ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竭素高氯酸盐防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丽晓 刘建国 +2 位作者 王全胜 汪永辉 张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800-804,共5页
目的:探讨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糖尿病肾病(DN)所致肾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DN小鼠模型。设血竭素高氯酸盐20、10和5 mg/(kg.d)3个剂量治疗组,将血竭素高氯酸盐溶于等渗盐水中灌胃,以胰岛素治疗为... 目的:探讨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糖尿病肾病(DN)所致肾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DN小鼠模型。设血竭素高氯酸盐20、10和5 mg/(kg.d)3个剂量治疗组,将血竭素高氯酸盐溶于等渗盐水中灌胃,以胰岛素治疗为对照组,同时设DN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治疗4周后检测小鼠肾质量指数、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清除率。用RT-PCR法检测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纤连蛋白(FN)的mRNA表达。结果:不同剂量血竭素高氯酸盐治疗组对SGK1、TGF-β1及FN的mRNA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表达水平低于糖尿病(DM)模型组,其中血竭素高氯酸盐20和10 mg/kg组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血竭素高氯酸盐治疗组的肾质量指数、血清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及ECM均较DN模型组下降(P<0.05)。结论:血竭素高氯酸盐能防治小鼠DN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皮质TGF-β1、SGK1及FN的mRN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素高氯酸盐 糖尿病肾病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肾的表达
19
作者 王征 徐麟皓 张晓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0-743,共4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纤维连接蛋白(FN)在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肾组织的表达改变.方法:选取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导产生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枸橼酸钠缓冲液.成模后6周... 目的:研究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纤维连接蛋白(FN)在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肾组织的表达改变.方法:选取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导产生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枸橼酸钠缓冲液.成模后6周,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各组大鼠肾TSP-1和FN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后6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表达TSP-1和FN蛋白数量较正常对照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到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SP-1的mRNA较正常对照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FN的mRNA较正常对照组也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糖状态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SP-1和FN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蛋白 纤维连接叠白 糖尿病肾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素对5/6肾切除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浩 袁伟杰 +3 位作者 冯冰 于建平 黄宝砖 姜晓雨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7期580-583,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5/6肾切除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肾切除鼠分为金雀异黄素组(Gen)和对照组(Con),同时设假手术组(Sham)为正常对照。检测各组术前、术后第4、8周各组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白蛋白、总蛋白等指标,观察第...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5/6肾切除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肾切除鼠分为金雀异黄素组(Gen)和对照组(Con),同时设假手术组(Sham)为正常对照。检测各组术前、术后第4、8周各组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白蛋白、总蛋白等指标,观察第8周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采用Rajj半定量方法值评估肾小球硬化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Ⅳ)原沉积情况。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转录以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金雀异黄素组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P<0.01)。肾小球硬化程度减轻,肾小球内FN和ColⅣ沉积显著减少。TGF-β1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对5/6肾切除鼠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细胞外基质(ECM)蓄积、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异黄素 肾切除术 纤维连接蛋白 Ⅳ型胶原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