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GFR1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结直肠癌对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
1
作者 曹璐阳 左浩健 +3 位作者 陈函 彭小梅 师鑫鹏 罗晓勇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9-385,共7页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体外长期低剂量法建立OXA耐药株HCT8/OXA。CCK-8评估OX...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体外长期低剂量法建立OXA耐药株HCT8/OXA。CCK-8评估OXA处理后的HCT8和HCT8/OXA的活力;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亲本株和耐药株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寻找差异基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GFR1在HCT8和HCT8/OXA中的表达;CCK8检测CRC细胞OXA化疗耐药的影响;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R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CT8相比,HCT8/OXA中FGFR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过表达FGFR1可增加HCT8对OXA的耐药性(P<0.01)和增殖能力(NC+OXA:236.67±6.24;FGFR1+OXA:568.33±6.24),降低OXA暴露下HCT8细胞的凋亡率(NC+OXA:27.83±0.85;FGFR1+OXA:17.47±1.25);敲低FGFR1可降低HCT8/OXA细胞对OXA的耐药性(P<0.01)和增殖能力(Si-NC+OXA:411±8.29;Si-FGFR1+OXA:233.33±20.55),提高凋亡率(Si-NC+OXA:2.85±0.17;Si-FGFR1+OXA:14.42±0.77)。FGFR1可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提高CRC细胞耐药性,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给予激活剂后能够阻断FGFR1对PI3K/AKT通路的抑制和耐药性的提高。结论:FGFR1能够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CRC细胞对OXA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PI3K/AKT 信号通路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DC1、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关系
2
作者 李林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0-65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PDR)组47例。另外选取50例本院收治的无DR眼底相关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NDR组,以及同期到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所有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SDC1、FGFR3对DR患者PDR分期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探讨DR患者病变分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PDR组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清SDC1、FGFR3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95%CI)分别为0.741(0.696~0.791)、0.839(0.794~0.889),两者联合评估的AUC(95%CI)为0.917(0.872~0.965),血清SDC1、FGFR3两者联合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均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的AUC(均为P<0.05)。PDR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NPDR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0.363,95%CI:1.357~4.115)、高脂血症史(OR=0.807,95%CI:1.427~5.519)、血清SDC1≥51.14μg·L^(-1)(OR=0.582,95%CI:1.818~7.058)、血清FGFR3≥4.27μg·L^(-1)(OR=4.870,95%CI:0.606~9.100)是DR患者病变分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血清SDC1、FGFR3水平变化与DR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DR进展的新型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疾病分期 多配体蛋白聚糖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SHP2和FGFR2调控RAS/ERK及PI3K/AKT通路治疗FGFR2融合胃癌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玥 汪越 +3 位作者 魏禹焘 禹立霞 刘宝瑞 魏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03-709,共7页
目的:探究共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和Src同源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rc homology region 2-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2,SHP2)在FGFR2融合胃癌中的应用前景与... 目的:探究共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和Src同源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rc homology region 2-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2,SHP2)在FGFR2融合胃癌中的应用前景与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过表达TACC2-FGFR2融合基因与对照慢病毒载体的人胃癌细胞系MKN45ACC2T-FGFR2、MKN45NC、NUGC4TACC2-FGFR2、NUGC4NC,分别用FGFR2抑制剂AZD4547、SHP2抑制剂SHP099或联药进行处理,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以不同处理方式作用于MKN45TACC2-FGFR2、MKN45NC1 h或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GFR2、SHP2以及下游RAS/ERK、PI3K/AKT信号通路变化。结果:在MKN45TACC2-FGFR2与NUGC4TACC2-FGFR2中联用AZD4547与SHP099可以比单药更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药物处理1 h后,相较于AZD4547单药,联药在MKN45TACC2-FGFR2中进一步抑制了RAS/ERK、PI3K/AKT信号通路。药物处理48 h与1 h相比,AZD4547单药组中磷酸化FGFR与磷酸化SHP2出现了反馈性激活,且始终不能抑制RAS/ERK通路,但联药组可以持续地抑制上游的FGFR2、SHP2信号以及下游的RAS/ERK、PI3K/AKT通路。结论:共抑制FGFR2和SHP2可以通过下调RAS/ERK及PI3K/AKT通路有效抑制FGFR2融合胃癌,为FG-FR2融合突变胃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靶向治疗 融合基因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Src同源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蓉黄颗粒对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FGF23、FGFRs、Klotho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胡顺金 王东 +7 位作者 张芮 曹媛茹 金华 茅燕萍 魏玲 任克军 章雪莲 王亿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27-1432,共6页
目的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s)、Klotho蛋白水平的变化及蓉黄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 目的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s)、Klotho蛋白水平的变化及蓉黄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最终实际完成6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32例,并设正常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并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蓉黄颗粒,温水冲服,3次/d,1袋/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变化,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FGF23、FGFRs及Klotho蛋白,同时检测正常组血清FGF23、FGFRs、Klotho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KD-MBD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时间节点中医证候积分值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仅治疗12周末的中医证候积分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血清Ca、P、iPTH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在治疗12周末,血清Ca升高,血清P、iPTH降低(P<0.05)。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血清FGF23、FGFRs、Klotho蛋白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FGF23、FGFRs、Klotho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血清FGF23、FGFRs、Klotho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蓉黄颗粒可显著改善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抑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从而有效防治CKD-MBD,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显著改善患者血清FGF23、FGFRs、Klotho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 蓉黄颗粒 肾虚湿热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KLOTHO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aFGF bFGF及FGFR_1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尚海 单吉贤 +1 位作者 高红 张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aFGF、bFGF及FGFR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通过阻断FGF与其受体结合治疗大肠癌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50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aFGF、bFGF及FGFR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10例正常大肠...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aFGF、bFGF及FGFR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通过阻断FGF与其受体结合治疗大肠癌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50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aFGF、bFGF及FGFR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10例正常大肠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aFGF、bFGF及FGFR1基因mRNA水平均有过度表达,与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比较,有显著差异;且与Dukes分期密切相关。结论:aFGF、bFGF及其受体FGFR1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后bFGF及其受体FGFR1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黄代新 张林 +2 位作者 吴梅筠 陈于波 吴家马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5-67,i009,共4页
目的观察脑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1的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侧位中度液压冲击脑损伤后bFGF及FGFR1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30min,1,3,6... 目的观察脑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1的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侧位中度液压冲击脑损伤后bFGF及FGFR1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30min,1,3,6,12h,1,3,7d)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大鼠及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bFGF和FGFR1表达。脑冲击伤后6h,大脑皮层和脑干bFGF和FGFR1蛋白表达开始显著增加,1~3d达高峰,7d时已有所下降;海马冲击后3h即开始增加,1d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7d时恢复正常。结论脑损伤可诱导bFGF/FGFR1的表达,提示机体对脑损伤存在自身保护机制,其表达的时序性改变可望用于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液压冲击 脑损伤 BFGF 受体fgfr1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中不同表型细胞FGFR1基因表达程度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点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磊 黄诚 +2 位作者 李力 梁乃新 李单青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5-374,共10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及片面性。本研究总结分析了30例N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 背景与目的目前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及片面性。本研究总结分析了30例N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为肿瘤复发转移的检测提供新思路。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2016年11月-2017年6月3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及CTC检测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关性数据分析可得,外周血CTC细胞阳性率与吸烟史相关(P=0.016),病理类型与CTC阳性率及FGFR1表达情况之间无明显关联(P=0.202,P=0.806),不同类型CTC细胞FGFR1表达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94)。结论 CTC阳性率与NSCLC患者吸烟史相关,不同病理类型NSCLC中CTC分类及FGFR1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同类型CTC之间FGFR1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我们期待着更大样本量及纳入随访数据后可得出与CTC及FGFR1基因表达相关的更多具有临床应用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吸烟史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成骨细胞中敲除基因fgfr1小鼠的制备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福兵 赵玲 +6 位作者 鲁秀敏 余瑛 何启芬 陈锚锚 段亚琪 戚华兵 陈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制备在成熟成骨细胞中敲除基因fgfr1的特定细胞阶段性基因敲除小鼠。方法从美国NIH引进SPF级fgfr1条件性基因敲除(fgfr1flox/flox)小鼠,进行饲养、繁殖和PCR鉴定;fgfr1flox/flox小鼠与在成熟成骨细胞表达Cre重组酶的OC-Cre小鼠交配... 目的制备在成熟成骨细胞中敲除基因fgfr1的特定细胞阶段性基因敲除小鼠。方法从美国NIH引进SPF级fgfr1条件性基因敲除(fgfr1flox/flox)小鼠,进行饲养、繁殖和PCR鉴定;fgfr1flox/flox小鼠与在成熟成骨细胞表达Cre重组酶的OC-Cre小鼠交配,获得在成熟成骨细胞中敲除一个基因拷贝的杂合子小鼠;杂合子小鼠之间交配,或者杂合子小鼠与fgfr1flox/flox小鼠交配,可以获得在成熟成骨细胞中敲除fgfr1基因的小鼠fgfr1△/△/OC-CreTG/+。结果成功制备在成熟成骨细胞中敲除fgfr1的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结论成功引进fgfr1flox/flox小鼠,应用合理的基因条件性敲除繁殖策略,获得在成熟成骨细胞中敲除fgfr1的基因敲除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r1 条件性基因敲除 小鼠 骨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2功能获得性突变对长骨发育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鹏 张波 +1 位作者 张莉 张连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0-544,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Fgfr2+/S252W突变型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长骨的生长发育情况,探讨FGFR2功能持续增强对软骨内成骨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基因敲入技术建立的模拟人Apert综合征的Fgfr2+/S252W小鼠模型,经繁殖、鉴定后分为Fgfr2+/S252W功能... 目的对比观察Fgfr2+/S252W突变型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长骨的生长发育情况,探讨FGFR2功能持续增强对软骨内成骨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基因敲入技术建立的模拟人Apert综合征的Fgfr2+/S252W小鼠模型,经繁殖、鉴定后分为Fgfr2+/S252W功能获得突变型和同窝野生型。于出生后7、10、14、28d分别处死突变型和野生型小鼠各3只,对长骨进行长度测量、X线检查及Micro CT检查,另取部分长骨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Fgfr2+/S252W突变小鼠呈典型Apert综合征圆颅和短颅畸形,体形发育缓慢,体长、四肢长度明显小于同窝野生小鼠,且长骨发育障碍,第二骨化中心延迟出现,骨密度及骨小梁数量低于同窝野生型小鼠。组织学观察可见突变小鼠胫骨近端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区和肥大区厚度缩短,细胞排列不及野生型整齐,肥大软骨细胞体积小,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软骨相关增殖、分化基因表达均减弱。结论 FGFR2功能持续增强可导致小鼠长骨发育障碍。FGFR2可能具有调控成骨细胞系及软骨细胞系发育的功能,在骨骼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型 尖头并指(趾)畸形 软骨发生 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FGF及FGFR-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颐 高红 孙黎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 :检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FGF)及其受体FGFR 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对 40例上皮性卵巢癌aFGFmRNA及FGFR 1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aFGFmRNA和FGFR 1mRNA在上皮性... 目的 :检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FGF)及其受体FGFR 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对 40例上皮性卵巢癌aFGFmRNA及FGFR 1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aFGFmRNA和FGFR 1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有过度表达 (P <0 .0 5) ,Ⅲ~Ⅳ期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结论 :aFGF及FGFR 1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上皮性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美 单可人 +8 位作者 何燕 张婷 齐晓岚 赵艳 吴昌学 王婵娟 王晓亮 官志忠 任锡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FGFR2)第二内含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女性群体中的频率分布及其与女性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106例女性...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FGFR2)第二内含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女性群体中的频率分布及其与女性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10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116例正常女性(对照组)对照进行检测,分析两组贵州地区人群FGFR2基因第二内含子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420946和rs2981579的基因及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乳腺癌组FGF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420946的基因型(AA,AG,GG)频率分别为15.09%、48.11%、36.79%,对照组为18.10%、43.97%、37.93%;乳腺癌组与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15%和40.09%,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85%和59.91%;两组人群分别进行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GFR2基因rs2981579的基因型(CC,CT,TT)频率在乳腺癌组分别为30.19%、45.28%、24.53%,对照组为27.59%、48.28%、24.14%;乳腺癌组与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2.83%和51.72%,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17%和48.28%;两组人群分别进行比较,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FR2基因第二内含子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420946及rs2981579在乳腺癌及对照人群中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乳腺癌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表达载体pET22b-SUMO-FGFR4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微 姚杨 +4 位作者 马萧萧 邓裕宣 梅迪 刘磊 王会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2-647,共6页
目的:设计合成小泛素修饰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SUMO-FGFR4)基因,构建pET22bSUMO-FGFR4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Overlap PCR方法制备SUMO-FGFR4融合基因,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获得pET22b-SUMO-FGFR4... 目的:设计合成小泛素修饰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SUMO-FGFR4)基因,构建pET22bSUMO-FGFR4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Overlap PCR方法制备SUMO-FGFR4融合基因,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获得pET22b-SUMO-FGFR4重组表达载体。以乳糖为诱导剂,观察乳糖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乳糖的添加方式等因素对SUMO-FGFR4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确定最佳诱导条件,并进行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结果:pET22b-SUMO-FGFR4表达的融合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40 000处显示目标条带,并与FGFR4抗体特异性结合。融合蛋白在乳糖终浓度为1.0g·L-1、诱导时间为3h、诱导时机A(600)值为0.8、诱导温度为37℃时表达量最高,乳糖的添加方式对SUMO-FGFR4融合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影响。乳糖作为诱导剂比传统诱导剂IPTG诱导SUMO-FGFR4融合蛋白的表达量高7.5%,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为主。结论:以乳糖作为诱导剂,成功表达了SUMO-FGFR4融合蛋白,确定了融合蛋白的最佳表达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重组融合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FGFRs不同表达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科宇 胡新宇 杨天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0-304,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脊髓成星形胶质细胞(Glial fibrillaryacidic protein,GFAP)以硬纤维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1-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4.FGFRl-4)的表达变化。方法:体重180-...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脊髓成星形胶质细胞(Glial fibrillaryacidic protein,GFAP)以硬纤维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1-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4.FGFRl-4)的表达变化。方法:体重180-200g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n=20),分别制作模型:假手术组(sham)和模型组(SNI)。术后1,3,5,7天使用vonFrey纤维针测量大鼠术侧机械痛域值(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MPT),并在相应的时间点取各组大鼠L4-L6脊髓,使用激光共聚焦检测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水平以及激活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FAPmRNA、FGFRs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SNI组大鼠痛域值随时间下降明显,脊髓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细胞数和GFAPmRNA表达从术后3天起逐渐升高。FGFRs家族成员间mRNA变化存在差异:与sham组相比SNI大鼠FGFRlmRNA表达术后第1天高。SNI组和sham组大鼠FGFR2-4mRNA在术后5天之内维持在低水平,而SNI组大鼠在第7天显著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NP中脊髓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改变以及不同FGFRsmRNA的变化可能对于NP的发生与维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星形胶质细胞 成纤维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洪猛 张斌 +5 位作者 姚慧 李晓莉 宋艳群 王鑫 刘晓霞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rs2981582位点单链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Tm-shif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GFR2基因rs2981582位点SNP(C/T),用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标记样本DNA,通过在... 目的:探讨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rs2981582位点单链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Tm-shif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GFR2基因rs2981582位点SNP(C/T),用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标记样本DNA,通过在特异引物5′端加上不同长度的尾,使不同基因型溶解曲线的峰值出现差异。确定判断标准:Tm≤84.6℃的是纯合子CC,≥87.5℃的是纯合子TT,处于中间的是杂合子TC。利用此方法对956例乳腺癌患者和471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FGFR2基因rs2981582位点SNP与乳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CC、CT、TF各基因型表达的例数及基因频率分别为234例(49.68%)、181例(38.43%)、56例(11.89%)。乳腺癌组总体各基因型例数及基因频率分别为426例(44.56%)、400例(41.84%)、130例(13.60%),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83)。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ER(+)组各基因型例数及基因频率分别为189例(41.27%)、202例(46.12%)、67例(14.63%),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5);而ER(-)组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别为237例(47.59%)、198例(39.75%)、63例(12.6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02)。结论:FGFR2基因第二内含子SNP rs2981582与ER阳性乳腺癌的发生有显著关系,同时验证了用本方法检测大批量人群标本的SNP操作简便,检测耗时短,结果特异且费用较为低廉,适合于进行大规模样品的SNP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单核苷酸多态性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几里德几何距离矩阵法对FGFR2 Ser252Trp点突变小鼠头颅形状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晓兰 陈志 +3 位作者 尹良军 何启芬 段亚琪 陈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55-658,共4页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模拟Apert综合征患者的FGFR2 Ser252Trp突变小鼠模型和野生型小鼠头颅表型,并与Apert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异常头颅颜面特征进行比较,探讨所建立的Apert小鼠模型能否真实地模拟Apert综合征患者的头颅表型。方法采用蚂蚁啃...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模拟Apert综合征患者的FGFR2 Ser252Trp突变小鼠模型和野生型小鼠头颅表型,并与Apert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异常头颅颜面特征进行比较,探讨所建立的Apert小鼠模型能否真实地模拟Apert综合征患者的头颅表型。方法采用蚂蚁啃食的方法制备Ser252Trp突变小鼠和同窝对照小鼠头颅标本,用三维坐标测量仪检测头颅27个标记点的三维坐标值,用欧几里德几何距离矩阵法(euclidean distance matrix analysis,EDMA)对突变小鼠和对照小鼠头颅三维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Ser252Trp突变小鼠头颅形状与同窝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突变小鼠头颅长度缩短,且头颅前端缩短比后部缩短更严重,头颅面部鼻骨长度、前颌骨、上颌骨及颧骨长度明显缩短(P<0.01),眼间距和额骨宽度变宽,颅腔长度有所缩短,宽度增加,颅顶升高(P<0.01),这与Apert患者颅面的临床表现高度相似:眼间距增宽,面中部发育不良,鼻骨缩短,上颌骨发育低下,突眼,颅腔变宽呈圆鼓状。结论FGFR2 Ser252Trp突变小鼠从表型上真实地反映Apert患者的头颅颜面特征,可以作为人类Apert综合征的较好模型用于有关疾病致病机制、手术及药物治疗的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小鼠模型 APERT综合征 头颅形态 欧几里德几何距离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43/FGFR-1嵌合蛋白疫苗抗小鼠纤维肉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峻莉 郑少江 +1 位作者 郑少萍 罗志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利用Antigen43(Ag4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受体(FGFR-1)重组嵌合蛋白作为疫苗,了解其是否具有抑制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40只BALB/c雌性小鼠接种Meth A细胞后第7天,随机分为Ag43/FGFR-1蛋白免疫组(AF... 目的:利用Antigen43(Ag4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受体(FGFR-1)重组嵌合蛋白作为疫苗,了解其是否具有抑制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40只BALB/c雌性小鼠接种Meth A细胞后第7天,随机分为Ag43/FGFR-1蛋白免疫组(AF组)、Ag43蛋白免疫组(Ag43组)、FGFR-1蛋白免疫组(FGFR-1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4组,每组10只,观察免疫治疗后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和生存曲线,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免疫印迹(W est-ern blot)方法检测抗自身FGFR-1的抗体,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分泌抗自身FGFR-1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Ag43/FGFR-1组与FGFR-1蛋白、Ag43蛋白、生理盐水对照组肿瘤组织MVD计数分别为11.9±2.3、59.6±3.8、60.6±1.2和61.9±3.4(P<0.01);与对照组相比,Ag43/FGFR-1组肿瘤体积明显变小(P<0.01),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血清中发现含有抗自身FGFR-1的抗体且发现小鼠脾脏中分泌抗自身FGFR-1抗体的B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结论:Ag43/FGFR-1蛋白质疫苗能够诱导荷瘤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I型受体 Ag43基因 蛋白质疫苗 肿瘤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FGFR1基因表达对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南 徐杰 +2 位作者 李函 钱丽娟 李忠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8-423,共6页
目的:研究敲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的表达对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活力、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经转染FGFR1小干扰RNA(si-FGFR1)下调FGFR1表达,研究FGFR1对HemE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CCK-8法检测细胞活... 目的:研究敲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的表达对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活力、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经转染FGFR1小干扰RNA(si-FGFR1)下调FGFR1表达,研究FGFR1对HemE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蛋白水平。结果:转染si-FGFR1进入HemECs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的活力(P<0.05),促进其凋亡(P<0.05),降低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下调细胞中FGFR1基因的表达可降低PI3K和p-AKT的蛋白水平(P<0.05),但对AKT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敲减HemECs细胞内FGFR1的表达可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PI3K/AKT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FGFR3表达对循环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静怡 周剑峰 +3 位作者 裴仁治 张丕胜 刘旭辉 杜小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4-698,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表达对循环内皮细胞(CE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法检测44例ALL患者骨髓中FGFR3 mRNA表达,分成FGFR3^+组及FGFR3^-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利用免疫磁...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表达对循环内皮细胞(CE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法检测44例ALL患者骨髓中FGFR3 mRNA表达,分成FGFR3^+组及FGFR3^-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利用免疫磁珠结合流式细胞术分离计数CECs,对比两组CECs数量、表面抗原表达、生长曲线及集落生成数的差异。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测定CECs表面FGFR3表达水平。结果:44例核型正常ALL患者中FGFR3 mRNA表达阳性率为43.2%,T-ALL组的FGFR3表达高于B-ALL组(P<0.05)。19 d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的患者FGFR3表达升高(P<0.05)。FGFR3阳性组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分离出的CECs高表达CD31、CD144、VEGFR-2和CD146,基本不表达CD45。与FGFR3阴性组相比,阳性组CECs数量、CD133的阳性率及集落生成数均增多(P<0.05)。体外培养中,FGFR3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生长曲线3个时点上的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19例ALL-FGFR3^+患者CECs表面均能检测到FGFR3表达,阳性率为29.00%±15.71%。结论:致癌基因FGFR3对ALL患者CE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可能具备了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的双重靶点身份,可以为今后的分子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循环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发育不全家系FGFR3基因突变分析与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茜 张渝 +2 位作者 李晶 吴青 杨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7-60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一个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家系成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的靶向检测与产前基因诊断,以达到优生的目的。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 high pe... 目的通过对一个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家系成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的靶向检测与产前基因诊断,以达到优生的目的。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PCR产物限制性片段多态分析(PCR-restrict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与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ACH家系中4个表型正常个体、2个ACH患者与胎儿的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中可导致G380R与G375C改变的3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ACH家系中患者均为G1138A突变杂合子,而表型正常者与胎儿在该位点为GG纯合子。胎儿娩出后脐血基因分析结果与产前检查一致,且随后1年中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随着致病基因FGFR3的定位克隆,该病的临床基因检测与产前基因诊断成为可能,但仍需完善中国人ACH基因突变谱,以不断提高对该病的分子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发育不全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43/FGFR1嵌合蛋白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少兴 郑少萍 +3 位作者 郭峻莉 王才春 黄风迎 郑少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8-440,445,共4页
目的了解Antigen4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型受体(Ag43/FGFR1)重组嵌合蛋白作为疫苗能否诱导小鼠产生抗自身FGFR1抗体。方法利用重组的Ag43/FGFR1嵌合蛋白作为疫苗免疫BALB/c小鼠,分别用Westernblo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酶联免疫... 目的了解Antigen4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型受体(Ag43/FGFR1)重组嵌合蛋白作为疫苗能否诱导小鼠产生抗自身FGFR1抗体。方法利用重组的Ag43/FGFR1嵌合蛋白作为疫苗免疫BALB/c小鼠,分别用Westernblo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产生的抗体及其亚型和脾脏中分泌抗FGFR1抗体的特异B淋巴细胞情况。结果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发现,Ag43/FGFR1蛋白免疫组可以有效诱导产生抗自身FGFR1抗体,而小鼠FGFR1自身蛋白对照组、Ag43蛋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未发现抗自身FGFR1抗体。ELISPOT检测发现,与各对照组相比,Ag43/FGFR1蛋白免疫组分泌抗自身FGFR1抗体的B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均P<0.01)。ELISA检测发现主要抗体亚型IgG1和IgG2b明显升高。结论Ag43/FGFR1重组嵌合蛋白质疫苗免疫小鼠能够诱导产生抗小鼠FGFR1的自身抗体,可以考虑应用于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型受体 Ag43基因 疫苗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