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织造亚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宏伟 杨人元 +4 位作者 周腾 占晓 徐余欢 龙雪彬 秦舒浩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满足市场对对复合材料高性能、绿色和环保的要求,本研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080纤维)为基体,亚麻纤维为增强体,采用针刺非织造技术和热压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工序简单、力学性能优异、可生物降解的亚麻纤维增强4080纤维的复合材... 为满足市场对对复合材料高性能、绿色和环保的要求,本研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080纤维)为基体,亚麻纤维为增强体,采用针刺非织造技术和热压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工序简单、力学性能优异、可生物降解的亚麻纤维增强4080纤维的复合材料。研究了成型温度、成型时间、亚麻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形貌、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模压工艺为温度180℃、时间12 min。亚麻纤维含量(质量分数)为40%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最大,分别为36.51、40.56和1963.17 MPa。升温可使4080纤维熔融提高黏结性,但超180℃会破坏亚麻纤维组织;模压时间不足12 min,4080纤维熔融不完全,超12 min会破坏化学结构。亚麻纤维含量增加,拉伸强度等先增后减,断裂伸长率先减后增。热稳定性方面,4080纤维比例增大,起始热分解温度和最大热分解温度升高。形貌分析显示亚麻纤维含量为40%时,纤维黏附性最好。该工艺环境友好、简单,有望用于汽车内饰等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亚麻纤维 热压 非织造垫 聚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非织造过滤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化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宽 邵瑞琪 +5 位作者 王维 时欣宇 贾志坤 刘胜凯 石海婷 徐志伟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0-731,787,共13页
耐高温非织造过滤材料具有出色的耐热性能和结构强度,在工业高温烟尘处理技术中占据首选地位。该文综述了耐高温非织造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功能化改性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耐高温非织造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过滤机理,介绍... 耐高温非织造过滤材料具有出色的耐热性能和结构强度,在工业高温烟尘处理技术中占据首选地位。该文综述了耐高温非织造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功能化改性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耐高温非织造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过滤机理,介绍了针刺法、水刺法、熔喷纺丝法、静电纺丝法、离心纺丝和气流纺丝法的优势和缺点,简述了布朗扩散、惯性冲击、重力沉降、粒子拦截和静电吸附影响纤维材料过滤效率的主要过滤机理;然后,重点论述了耐高温过滤材料后整理工艺和功能化改性策略,通过涂层整理、覆膜处理和溶胶浸渍引入特殊功能基团,特别是采用表面改性、纳米技术整合和催化剂应用增强了耐高温过滤材料催化脱硝脱硫、降解二英、吸附重金属离子等处理特定污染物的能力;最后,展望了耐高温非织造过滤材料在提升耐热性、机械稳定性和环保性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烟尘过滤 非织造材料 高效低阻 制备方法 后整理工艺 催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粘胶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染料吸附性能
3
作者 李逢春 孙辉 +2 位作者 于斌 谢有秀 张德伟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为制备用于有机染料废水处理的粘胶水刺非织造布(VSN),用稀盐酸对VSN进行预处理后,以1,3,5-三(4-氨基苯基)苯(TAP)和2,6-吡啶二甲醛(DFP)为原料、以乙腈为溶剂、以乙酸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溶剂热反应,在VSN表面原位合成共价有机框架材... 为制备用于有机染料废水处理的粘胶水刺非织造布(VSN),用稀盐酸对VSN进行预处理后,以1,3,5-三(4-氨基苯基)苯(TAP)和2,6-吡啶二甲醛(DFP)为原料、以乙腈为溶剂、以乙酸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溶剂热反应,在VSN表面原位合成共价有机框架材料(Pyridine-COF),得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粘胶水刺非织造布(Pyridine-COF/VSN)。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别表征了Pyridine-COF/VSN的外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元素组成,并测试了其吸附性能、循环使用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yridine-COF在VSN纤维表面呈球形结构,粒径为400 nm左右;且制得的Pyridine-COF/VSN对水中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MB和RhB)以及阴离子染料刚果红和甲基橙(CR和MO)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中对RhB吸附效率最高,在染液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吸附温度为25℃、吸附溶液pH值为7的条件下,Pyridine-COF/VSN对RhB的吸附效率可达98.06%,吸附平衡时间为120 min;Pyridine-COF/VSN具有重复吸附使用性能,经6次循环使用后对RhB的吸附效率可保持在64.60%左右;相比于VSN,Pyridine-COF/VSN的拉伸强度有所下降,而断裂伸长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粘胶水刺非织造布 吸附性能 吸附机制 染料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用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郝习波 张健涛 +1 位作者 钱雨 刘晓非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80,共7页
熔喷技术是工业上制造微纳米级纤维非织造布的常用方法,其采用高速高温气流将熔融的热塑性聚合物细化。熔喷非织造材料具有纤维直径小、孔隙率高而孔径小,比表面积大,以及纤维材料特有的柔性等特点,展现出卓越的过滤、分离与吸附能力。... 熔喷技术是工业上制造微纳米级纤维非织造布的常用方法,其采用高速高温气流将熔融的热塑性聚合物细化。熔喷非织造材料具有纤维直径小、孔隙率高而孔径小,比表面积大,以及纤维材料特有的柔性等特点,展现出卓越的过滤、分离与吸附能力。介绍了熔喷材料在水处理和空气净化方面的应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包括油水分离、染料以及重金属吸附;空气处理方面的应用包括固体颗粒、油分以及有害气体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 非织造材料 环境治理 水净化 空气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超细纤维篷布的闪蒸-水刺法制备及其防水透湿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叶孔萌 秦子轩 +3 位作者 康桂田 李赛 韩德孝 张恒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为获得适用于户外高价值目标遮盖的高强轻薄超细纤维材料,利用闪蒸-水刺工艺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其形貌结构、防护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表现出致密的超细纤维非织造结构,即1~6μm的纤维... 为获得适用于户外高价值目标遮盖的高强轻薄超细纤维材料,利用闪蒸-水刺工艺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其形貌结构、防护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表现出致密的超细纤维非织造结构,即1~6μm的纤维相互纠缠成孔隙率为82.7%~85.9%、模态孔径为6~8μm的柔性多孔材料;纵向拉伸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随水针能量的增大分别提高到217.8 N和301.3 N,且柔软得分高于80;耐静水压随着样品单位面积质量增大到110 g/m^(2)而提高到6695.7 Pa,且透气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分别为48.3 mm/s和2321.2 g/(m^(2)·24 h)。所制备样品兼具有高强、柔软和防水透气性,可作为篷布用于户外运动、物资存储和军用物资等安全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蒸 水刺 高密度聚乙烯 超细纤维材料 非织造技术 户外防护 篷布 防水透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水透湿聚丙烯熔喷基包装材料的热复合工艺
6
作者 段书霞 张恒 +4 位作者 周小婷 张正男 陈辰 石沛龙 佘开江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8,共6页
设计一种可防水透气的熔喷基包装材料,以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材料、低熔点聚酯(LMPET)/聚酯(PET)双组分热风非织造材料为基材,通过热复合工艺制备一种多层非织造材料,研究热复合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防水性能、通透性能和舒适性能的影... 设计一种可防水透气的熔喷基包装材料,以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材料、低熔点聚酯(LMPET)/聚酯(PET)双组分热风非织造材料为基材,通过热复合工艺制备一种多层非织造材料,研究热复合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防水性能、通透性能和舒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轧温度的升高,部分纤维熔融变形,在纤维交叉处形成粘接点,样品的复合效果显著提高,当热复合温度达到160℃时,熔喷基包装材料的表面纤维结构损坏严重。同时,随着热复合温度升高到160℃材料通透性降低,透气性为19.79 mm/s,透湿率为1577 g·cm/(cm^(2)·s·Pa);纵、横向拉伸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增强,分别达到179.75、80.92和144.9 MPa;此外,制备的熔喷基包装材料水接触角为145°,耐静水压为12.68 kPa,防水透气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非织造材料 热风非织造材料 医用包装材料 热复合工艺 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l@MOF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其大气集水性能
7
作者 郑银霞 赵慧如 +3 位作者 沈霄 李大伟 刘庆生 李昊轩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38,共7页
为解决金属有机框架(MOF)粉末在大气集水中存在的易团聚以及解吸时间长等问题,以粘胶非织造材料为载体、聚多巴胺为粘合剂,将LiCl@MOF粉末均匀地分散在粘胶非织造材料中,成功构筑了LiCl@MOF基非织造材料。对该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 为解决金属有机框架(MOF)粉末在大气集水中存在的易团聚以及解吸时间长等问题,以粘胶非织造材料为载体、聚多巴胺为粘合剂,将LiCl@MOF粉末均匀地分散在粘胶非织造材料中,成功构筑了LiCl@MOF基非织造材料。对该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其亲水性、力学性能、孔隙和透气率,并探究其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动/静态水汽吸收动力学,以及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该材料的水汽解吸速率。结果表明:LiCl@MOF粉末均匀地负载到粘胶纤维表面;当相对湿度从30%动态提高到95%时,LiCl@MOF基非织造材料对水汽的吸附量从0.3 g/g提高至5.06 g/g,在相对湿度为90%的静态条件下吸附10 h后,其对水汽的吸附量从0 g/g提高到4.9 g/g;在一个太阳强度照射下,材料的表面温度迅速升至80℃以上,并在20 min内完成解吸。研究结果展示了LiCl@MOF基非织造材料在高效大气集水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氯化锂 纤维基非织造材料 界面蒸发 空气集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单向导湿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文 蒋鑫 +4 位作者 朱豆豆 孙静怡 缪东洋 张继超 付少海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具有孔径、厚度、润湿性可调控等特点,在单向导湿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差动毛细效应和不对称润湿性等方面简述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的单向导湿机制,归纳了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对称结构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 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具有孔径、厚度、润湿性可调控等特点,在单向导湿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差动毛细效应和不对称润湿性等方面简述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的单向导湿机制,归纳了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对称结构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的方法,分析了单向导湿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在功能服装、医用敷料等领域的应用潜力。研究认为,需进一步拓宽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在多功能集成设计方面的研究领域,推动单向导湿非织造材料向高效环保、耐用及多功能集成方向发展,以符合其在特定温湿度或大量排汗环境中的应用要求,提升人体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导湿 微纳米纤维 非织造材料 差动毛细效应 不对称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纤维与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纤维多孔吸声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9
作者 王容容 周洲 +3 位作者 冯祥 申莹 刘峰 邢剑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8,共8页
针对噪声污染问题,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PET)和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纤维(ES)为原料,采用针刺工艺,结合热风黏合技术,制备PET/ES纤维多孔吸声非织造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毛细流孔径分析仪、电子织物强力仪、噪声振动测试系... 针对噪声污染问题,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PET)和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纤维(ES)为原料,采用针刺工艺,结合热风黏合技术,制备PET/ES纤维多孔吸声非织造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毛细流孔径分析仪、电子织物强力仪、噪声振动测试系统对PET/ES纤维多孔吸声非织造材料结构形貌特征、孔径及其分布、力学性能和吸声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吸声材料孔隙率最高可达91.22%,且随着热风黏合温度和黏合时间的增加,吸声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提升,相较于热加固前提升了2044%;此外,PET/ES纤维的配比和喂入量对材料的吸声系数有显著影响;ES纤维混入比例较低时材料对低频呈现较好的吸声系数,随着ES纤维含量增加可显著提升材料对高频段的吸声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纤维 多孔结构 非织造材料 吸声性能 热风黏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2)-MOF-199@粘胶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有机染料吸附性能
10
作者 孙辉 李逢春 +4 位作者 丰江丽 谢有秀 王冰冰 徐涛 于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采用原位溶剂热法在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VSN)表面合成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H_(2)-MOF-199,制备了NH_(2)-MOF-199@粘胶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NH_(2)-MOF-199@VSN);然后,将NH_(2)-MOF-199@VSN经200℃高温煅烧,得到炭化后的NH_(2)-MOF-199@VSN... 采用原位溶剂热法在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VSN)表面合成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H_(2)-MOF-199,制备了NH_(2)-MOF-199@粘胶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NH_(2)-MOF-199@VSN);然后,将NH_(2)-MOF-199@VSN经200℃高温煅烧,得到炭化后的NH_(2)-MOF-199@VSNC。结果表明,呈八面体结构的NH_(2)-MOF-199晶体粒子被均匀、致密地固定在VSN表面。高温炭化后,NH_(2)-MOF-199粒子的表面出现小孔和裂纹。与VSN和NH_(2)-MOF-199@VSN相比,NH_(2)-MOF-199@VSNC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效果最佳。当吸附溶液的温度为30℃,pH=7时,NH_(2)-MOF-199@VSNC对MB的吸附效率最高,为98.42%,经5次重复吸附使用后,NH_(2)-MOF-199@VSNC对MB的吸附效率仍有65.76%。NH_(2)-MOF-199@VSNC对MB的吸附是吸热、熵增且自发的过程,与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比,其对MB的吸附过程更适合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描述,吸附机理以化学吸附为主,伴随着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 NH_(2)-MOF-199 炭化 亚甲基蓝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复合材料涂覆式全织物基柔性压阻传感器制备
11
作者 肖渊 童垚 +2 位作者 胡呈安 武贤军 杨磊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160,共9页
针对目前织物基柔性压阻传感器制备工艺相对复杂、导电材料与织物结合度有限等问题,提出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炭黑(CB)为导电复合材料涂覆非织造布制备压敏层,采用微滴喷射技术在织物表面直接成形叉指型金属电... 针对目前织物基柔性压阻传感器制备工艺相对复杂、导电材料与织物结合度有限等问题,提出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炭黑(CB)为导电复合材料涂覆非织造布制备压敏层,采用微滴喷射技术在织物表面直接成形叉指型金属电极,制备织物基柔性压阻传感器的方法。当CB与MWCNTs质量比为3∶2时,对不同MWCNTs填充量下导电复合材料形态及制备的压敏层微观形貌观察,并研究其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最后对制得传感器的性能及应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导电材料在PDMS中分散均匀,导电复合材料与织物结合紧密;当MWCNTs质量分数为2.5%时,所制传感器灵敏度最高可达0.353 kPa^(-1),检测范围为0~25 kPa,响应/恢复时间为150/200 ms,最低检测限约为49 Pa,具有良好的重复稳定性(约1 600次)。此外,该传感器可识别出手指按压以及手指和腕部弯曲的压力信号,可应用于人体健康、运动等信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压力传感器 棉织物 非织造布 导电复合材料 涂覆法 银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海水降解聚乙醇酸纤维及无纺布的连续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纪旭 张睿 +3 位作者 王小红 徐鼐 冯玉红 潘莉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6,共8页
为缓解不可降解无纺布对环境的压力,利用聚乙醇酸(PGA)材料制备纤维及无纺布,研究PGA材料的热性能以及探究纺丝机热加工温度、热辊温度、计量泵转速对纤维的直径、线密度、拉伸性能及无纺布的克重、厚度、拉伸性能、生产稳定性的影响,... 为缓解不可降解无纺布对环境的压力,利用聚乙醇酸(PGA)材料制备纤维及无纺布,研究PGA材料的热性能以及探究纺丝机热加工温度、热辊温度、计量泵转速对纤维的直径、线密度、拉伸性能及无纺布的克重、厚度、拉伸性能、生产稳定性的影响,优选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在一、二、三、四区的温度分别为225,225,230,235℃,机头温度为215℃,计量泵转速为24 Hz,热辊温度为50℃的条件下,PGA可实现纤维及无纺布的连续制备,纤维及无纺布的综合性能较优:未牵伸前纤维的直径为0.153 mm,线密度为258.38 dtex,拉伸强度为1.55 cN/dtex;无纺布克重为335.52 g/m^(2),厚度为0.672 mm,拉伸强度为17.07 MPa,断裂伸长率为552.50%,制备的无纺布的厚度误差为5.7%,属于一等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醇酸 熔融纺丝 可降解材料 纤维 无纺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聚乙烯熔喷工艺及其非织造布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龙 李好义 +5 位作者 何东洋 李长金 张杨 马秀清 李满意 杨卫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8,共8页
为探究高效制备工艺,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超细聚乙烯非织造材料,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原料,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熔喷非织造布。研究了热风温度、热风流量、模头温度、接收距离和熔体流量等熔喷工艺参数对LDPE纤维平均直径的影响规律,并... 为探究高效制备工艺,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超细聚乙烯非织造材料,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原料,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熔喷非织造布。研究了热风温度、热风流量、模头温度、接收距离和熔体流量等熔喷工艺参数对LDPE纤维平均直径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考察了熔喷非织造布的过滤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提高热风温度、热风流量和模头温度等均有助于降低纤维的平均直径,所制备纤维最小平均直径可达5.3μm,熔喷非织造布的最大拉伸强力为6.12 N,抗拉强度为2.16 MPa;经过热压工艺处理后,面密度为120 g/m^(2)的LDPE非织造布在32 L/min流量下的过滤效率可达75%以上,平均过滤阻力为80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熔喷技术 超细纤维 非织造布 医用防护材料 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黏合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性能及其过滤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金鑫 周雨萱 +2 位作者 朱柏融 吴海波 张克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研究热黏合加固技术对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聚乙烯(PE)为皮层组分、聚丙烯(PP)为芯层组分,采取热轧和热风2种热黏合方式制备了PE/PP皮芯型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滤料测试仪、孔径测试仪... 为研究热黏合加固技术对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聚乙烯(PE)为皮层组分、聚丙烯(PP)为芯层组分,采取热轧和热风2种热黏合方式制备了PE/PP皮芯型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滤料测试仪、孔径测试仪、渗水性测定仪等对2种方法制备的纺黏非织造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并对造成过滤性能不同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阐释纤维滤材的过滤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面密度的增加,热轧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的平均孔径逐渐减小,耐静水压逐渐增加,其中面密度为80 g/m^(2)时,平均孔径为25.74μm,耐静水压为3.14 kPa;热风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在低阻力、高容尘、品质因数方面的表现均优于热轧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其中面密度为80 g/m^(2)时,以质量中值直径为0.26μm的NaCl气溶胶为过滤媒介,在32 L/min的测试流量下,电晕驻极后热风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为76.62%,过滤阻力仅为15.85 Pa;纤维过滤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其过滤阻力越小,容尘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聚丙烯 双组分纤维 纺黏非织造材料 热黏合 空气过滤材料 过滤机制 电晕驻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喷非织造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琛 杨凯璐 +2 位作者 陈明星 王新亚 张威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9,共14页
为了解熔喷非织造材料在制造工艺、结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介绍了聚乳酸、聚丙烯等常用高聚物原料的特性,分析了以其为原料所制备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性能特点,总结了熔喷非织造材料在空气过滤、液体过滤、医用抗菌、智能电... 为了解熔喷非织造材料在制造工艺、结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介绍了聚乳酸、聚丙烯等常用高聚物原料的特性,分析了以其为原料所制备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性能特点,总结了熔喷非织造材料在空气过滤、液体过滤、医用抗菌、智能电子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未来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拓展熔喷非织造材料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非织造材料 聚丙烯 空气过滤 油水分离 医用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SiO_(2)气凝胶/纤维素/聚丙烯复合水刺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染料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昊 孙辉 +2 位作者 于斌 朱祥祥 杨潇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为制备用于有机染料废水处理的生物质材料,以纤维素纤维/聚丙烯(CF/PP)为基材,经氧化后与以壳聚糖(CS)和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的CS-SiO_(2)混合溶液进行反应,再通过冷冻干燥得到CS-SiO_(2)气凝胶/氧化纤维素(OCF)/PP复合水刺非织... 为制备用于有机染料废水处理的生物质材料,以纤维素纤维/聚丙烯(CF/PP)为基材,经氧化后与以壳聚糖(CS)和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的CS-SiO_(2)混合溶液进行反应,再通过冷冻干燥得到CS-SiO_(2)气凝胶/氧化纤维素(OCF)/PP复合水刺非织造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其对有机染料吸附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相较于CF/PP水刺非织造材料,CS-SiO_(2)气凝胶/OCF/PP复合水刺非织造材料表面出现明显的微孔结构,在OCF/PP水刺非织造材料表面出现了归属于CS和SiO_(2)的红外特征峰;当TEOS体积分数为25%时,制得的样品在30℃、pH值为7的条件下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效率可达99.63%,经5次重复使用后,其对MB的吸附效率仍保持在80.59%左右;相比于CF/PP水刺非织造材料,CS-SiO_(2)气凝胶/OCF/PP复合水刺非织造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聚丙烯水刺非织造材料 壳聚糖 二氧化硅 气凝胶 有机染料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阳 何斌 +1 位作者 徐国强 汪泽幸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9,共5页
总结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材料种类和特点;对比现行标准分析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结构特点;指出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在热湿舒适性、尺寸设计及穿脱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发展趋势,包括... 总结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材料种类和特点;对比现行标准分析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结构特点;指出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在热湿舒适性、尺寸设计及穿脱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发展趋势,包括提高热湿舒适性、提升服装适体性、改善穿脱便利性、增强安全防护性等。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研究要融合多学科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在保证其安全防护功能前提下,提高其舒适性及医护人员穿着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服 非织造材料 结构优化 舒适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二醇的同轴纳米纤维膜储热织物制备及其热管理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韩 王海霞 +2 位作者 张旭 刘丽萍 刘小琨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5,共9页
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皮层、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芯层的复合纳米纤维膜(PVB/PEG),同时以此设计了PVB/PEG厚度不同的三明治式相变储热复合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 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皮层、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芯层的复合纳米纤维膜(PVB/PEG),同时以此设计了PVB/PEG厚度不同的三明治式相变储热复合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红外成像仪等测试了PVB/PEG纳米纤维及其复合织物的形状稳定性、相变焓值、储放热性能以及透气透湿性能。PVB/PEG纤维展现了连续的皮芯同轴复合结构,相变储热值为27~47 J/g,在65℃保持形状稳定确保了PEG固液相转变无渗漏。单层、双层和三层复合织物在热对流和热传导环境下的热缓冲时间分别为18、36、60 s与18、32、54 s,并且在100次热循环后织物热调节能力不变,展示了优异的储放热性能和热管理能力。同时,复合织物的透气透湿性随PVB/PEG纳米纤维膜负载层数的增加而降低,但织物弹性模量增加,表明基于PVB/PEG同轴纳米纤维膜制备的复合织物可作为热舒适服用材料在个人热管理调节方面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热能储存 静电纺丝 同轴结构 复合织物 透气性 透湿性 聚丙烯非织造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Pickering乳液及其微胶囊相变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柯文涛 陈明 +2 位作者 郑淳天 石小丽 朱新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9,共10页
Pickering乳液固含量和储存稳定性等性能显著优于传统乳液,但是,其乳化剂品种仍然稀缺,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乙醇为助溶剂,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型共聚物颗粒(P... Pickering乳液固含量和储存稳定性等性能显著优于传统乳液,但是,其乳化剂品种仍然稀缺,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乙醇为助溶剂,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型共聚物颗粒(P(St-co-DMC)),并将其作为乳化剂制备了石蜡Pickering乳液;并将石蜡乳液浸渍粘胶水刺非织造布制备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Vis-PCM)。借助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差热联用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对共聚物及相变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DMC用量、引发剂用量和乙醇含量的增加,单体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P(St-co-DMC)粒径和分散指数先减小后增大,其Zeta电位则先快速增大而后趋于恒定,而亲水性持续增强;所得石蜡Pickering乳液的油水体积比高达3∶1,储存稳定性超过3个月;Vis-PCM的相变潜热高达139.3 J/g,经过20次冷热循环处理后,Vis-PCM中的石蜡泄漏率仅0.6%。本文制备的Vis-PCM具有良好的储热与放热性能,在相变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无皂乳液聚合 石蜡 Pickering乳液 粘胶非织造布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湿速干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月萱 刘亚 +1 位作者 庄旭品 邱梦颖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为研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吸湿速干材料并拓宽其应用领域,详述了吸湿速干材料的吸湿速干机理及对应模型,并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和新出现的吸湿速干纤维,阐述了吸湿速干纤维处理工序,分析了近几年的吸湿速干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材料的研... 为研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吸湿速干材料并拓宽其应用领域,详述了吸湿速干材料的吸湿速干机理及对应模型,并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和新出现的吸湿速干纤维,阐述了吸湿速干纤维处理工序,分析了近几年的吸湿速干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材料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以及常见的吸湿速干材料的后整理技术。最后讨论了目前吸湿速干材料的发展潜力,针对当前吸湿速干纤维和材料各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湿速干材料 吸湿速干机理 非织造材料 吸湿速干纤维 吸湿速干后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