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凸全变分和剪切波的磁共振图像重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存珏 刘巧红 +3 位作者 李晓欧 孙丽萍 凌晨 刘佳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7,共8页
针对磁共振图像重建后边缘模糊、纹理不清晰等问题,提出一种混合正则约束项的图像重建模型。利用稀疏表示更为逼近L_0范式的最大最小非凸全变分和对纹理细节保持效果更好的剪切波变换作为约束项构建重建模型,并使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对... 针对磁共振图像重建后边缘模糊、纹理不清晰等问题,提出一种混合正则约束项的图像重建模型。利用稀疏表示更为逼近L_0范式的最大最小非凸全变分和对纹理细节保持效果更好的剪切波变换作为约束项构建重建模型,并使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对新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不论是主观视觉效果,还是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等评价标准均优于其他对照模型,不仅能保留图像的纹理信息,同时有效地保留图像边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磁共振图像重建 剪切波变换 最大最小非凸全变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高斯光束的平凹激光腔对准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孟超 姜耀亮 +1 位作者 檀慧明 钱龙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0-744,共5页
给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光束的平凹激光腔对准方法。在高斯准直光束后加一透镜系统,恰当地调整准直高斯光束到某一种汇聚发散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使由平凹腔凹面镜和平面镜反射回来的光斑直径大小相仿,解决了不加透镜系统时,两反射回来... 给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光束的平凹激光腔对准方法。在高斯准直光束后加一透镜系统,恰当地调整准直高斯光束到某一种汇聚发散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使由平凹腔凹面镜和平面镜反射回来的光斑直径大小相仿,解决了不加透镜系统时,两反射回来光斑直径相差很大,难于对准的问题,提高两光斑的对准精度。实验使用束腰为0.6 mm的氦氖光,其后加一优化好的透镜系统,在889 mm的距离下,对凹面镜曲率半径为50 mm的平凹腔进行对准。得到由凹面镜和平面镜反射回来的光斑直径分别为4.8 mm和5.1 mm,平凹腔的角度对准精度达到了3.18′。对准好的腔体在点亮LD后,均能出基模光斑。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了该对准方法结构简单,执行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光束 光学对准 平凹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镜平凹腔激光场模式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彭玉峰 李阔湖 +4 位作者 陈靖 张虎 樊晓伟 张永涛 彭爱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67,74,共4页
运用边界元法数值计算了平凹谐振腔具有高斯反射镜情况下的场强分布和相位分布,考察了高斯反射镜谐振腔的模鉴别规律和增大模半径的规律.高斯反射率镜平凹腔可扩大模式本征值差,具有模鉴别能力,中心反射率大小对选模能力也有影响,但对... 运用边界元法数值计算了平凹谐振腔具有高斯反射镜情况下的场强分布和相位分布,考察了高斯反射镜谐振腔的模鉴别规律和增大模半径的规律.高斯反射率镜平凹腔可扩大模式本征值差,具有模鉴别能力,中心反射率大小对选模能力也有影响,但对基模半径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凹腔 高斯反射镜 边界元法 模本征值间隔 模半径 模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反射镜及其倾斜对平凹腔激光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彭玉峰 李阔湖 +4 位作者 陈靖 吕珍龙 彭爱莲 魏要丽 张永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5-388,共4页
从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出发,运用边界元法数值计算了平凹腔平面镜均匀反射率时倾斜和未倾斜情况下基模的场强分布、相位分布和本征值,同时与高斯反射率平面镜在腔镜倾斜时的情况做了比较。研究表明,腔镜倾斜使激光场模式分布沿... 从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出发,运用边界元法数值计算了平凹腔平面镜均匀反射率时倾斜和未倾斜情况下基模的场强分布、相位分布和本征值,同时与高斯反射率平面镜在腔镜倾斜时的情况做了比较。研究表明,腔镜倾斜使激光场模式分布沿发生倾斜的方向向镜边缘偏移,而且在腔镜倾斜较严重时模式分布发生畸变,不再是对称的高斯分布,基模本征值随倾斜角增大而变小,光束远场分布变差。同等条件下,高斯反射率平凹腔腔镜倾斜对谐振腔引起的模畸变小于均匀反射率平凹腔,且基模光场及本征值随镜倾斜的变化关系稍不同于均匀反射率平凹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凹腔 高斯反射镜 边界元法 腔镜倾斜 远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绿光激光器热稳定性的研究
5
作者 赵士勇 周睿 +3 位作者 徐德刚 温午麒 王鹏 姚建铨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13,共3页
本文报道了对平均功率达110W的高功率、高重复频率全固态绿光激光器热稳定性的研究。针对实验中出现的532nm绿光输出平均功率不稳定的情况,分析了泵浦电流、谐振腔长度等因素的变化对平-凹腔的稳区范围和腔内激光模式特性的影响。理论... 本文报道了对平均功率达110W的高功率、高重复频率全固态绿光激光器热稳定性的研究。针对实验中出现的532nm绿光输出平均功率不稳定的情况,分析了泵浦电流、谐振腔长度等因素的变化对平-凹腔的稳区范围和腔内激光模式特性的影响。理论分析中分别把KTP晶体和Nd:YAG棒看做薄透镜和热透镜,通过计算谐振腔传输矩阵的方法,得到了稳区范围和腔内光束分布情况。实验中采用的泵浦头由80个20W的高效率半导体激光器组成,按照五角形等间距侧面泵浦Nd:YAG棒,采用高效率的声光Q开关,倍频晶体为Ⅱ类相位匹配的KTP晶体(φ=24.7°,θ=90°),最终得到了平均功率为110W的532nm激光输出,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绿光激光器 平-凹腔 热稳定性 热透镜介质 KTP晶体的热透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镜平凹腔腔外光束特性的数值分析
6
作者 陈鹏 石开 项仕标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118-121,共4页
运用边界有限元法,计算了平凹谐振腔具有高斯反射镜情况下的场强分布和相位分布,考察了高斯反射镜谐振腔的模鉴别规律和增大模半径的规律.指出:高斯反射率镜平凹腔可扩大模式本征值差,具有模鉴别能力;中心反射率大小对选模能力也有影响... 运用边界有限元法,计算了平凹谐振腔具有高斯反射镜情况下的场强分布和相位分布,考察了高斯反射镜谐振腔的模鉴别规律和增大模半径的规律.指出:高斯反射率镜平凹腔可扩大模式本征值差,具有模鉴别能力;中心反射率大小对选模能力也有影响,但对基模半径无影响;高斯镜具有对输出光束整形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凹腔 高斯反射镜 边界元法 模半径 模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颈椎终板矢状面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万志萍 廖振华 +2 位作者 祝佳 顾洪生 刘伟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20-1025,共6页
目的 :测量国人颈椎间盘终板矢状面形态,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节段之间差异的变化情况,为基于国人颈椎解剖结构设计的椎间融合器、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假体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随机筛选颈椎MRI数据404例,其... 目的 :测量国人颈椎间盘终板矢状面形态,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节段之间差异的变化情况,为基于国人颈椎解剖结构设计的椎间融合器、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假体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随机筛选颈椎MRI数据404例,其中男性191例,女性213例,年龄15~72岁,平均38.4±8.8岁,通过MRI测量颈椎间盘终板凹陷深度(endplate concavity depth,ECD)和位置(endplate concavity apex,ECA),分析终板矢状面形状。将样本按照年龄分为5组:15~27岁(40例)、28~37岁(143例)、38~47岁(164例)、48~57岁(48例)、58~72岁(9例);按照性别分为男性、女性组;按照不同节段分为:C3/4、C4/5、C5/6、C6/7组,研究矢状面形状、ECD、ECA在年龄、性别、节段之间的统计学变化。结果:各年龄段之间颈椎间盘终板矢状面形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4例国人ECD为1.70±0.42mm,各年龄段之间E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颈椎间盘终板矢状面形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E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1.79±0.44mm、1.62±0.38mm;E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终板之间颈椎间盘终板矢状面形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终板呈平坦型,而上终板大多呈凹陷型;各节段之间E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人颈椎间盘终板矢状面形状、ECD和ECA在各年龄段之间均无差异。颈椎间盘终板矢状面形状、ECA在性别之间无差异,但ECD有差异,男性比女性大。ECD在各节段之间有差异,但ECA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椎间盘终板 最凹点深度 最凹点位置 矢状面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Ps的方形凹环结构MIM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海瑞 张冠茂 +1 位作者 王志爽 乔利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波的传播特性提出了一种由方形凹环与波导管耦合而成的MIM结构滤波器,运用有限元法数值计算获得了该滤波结构的磁场分布、透射谱和共振波长分布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其阻带透射率最小透射比可低至0.01,通带最大透射比则高...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波的传播特性提出了一种由方形凹环与波导管耦合而成的MIM结构滤波器,运用有限元法数值计算获得了该滤波结构的磁场分布、透射谱和共振波长分布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其阻带透射率最小透射比可低至0.01,通带最大透射比则高达0.96,并且顶部分布平滑.在增大滤波器波导结构参数I、H时,相应的透射谱线会有明显的红移,且不同模式阻带的透射比也会随之改变,此外共振波长与结构参数的变化呈现线性关系.在增大结构参数D时,模式1的透射率从之前的0.63增加到0.80,模式1最终消失,其余模式几乎不变,同时共振波长分布与参数D的变化无关.通过结构参数的优化,可以使波导结构的品质因数从14.82提升到17.07,通频带亦有所增加.该MIM结构滤波器具有封装尺寸小、多模式、阻带较窄、通带平滑、良好的品质因数以及可调节性,在微纳集成光学器件尤其是波分复用系统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激元 方形凹环谐振腔 波导 传输谱 波分复用系统 MIM滤波器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凸全变差正则的核磁共振图像重构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沈马锐 李金城 +1 位作者 张亚 邹健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58-2364,共7页
针对于核磁共振(MR)图像重构中由于欠采样导致的重构图像不够完整、边缘模糊以及噪声残留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2正则的非凸全变差正则重构模型。首先,以Moreau包络和最小最大凹罚函数为工具构造L2范数的非凸正则;然后,将其应用于全变... 针对于核磁共振(MR)图像重构中由于欠采样导致的重构图像不够完整、边缘模糊以及噪声残留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2正则的非凸全变差正则重构模型。首先,以Moreau包络和最小最大凹罚函数为工具构造L2范数的非凸正则;然后,将其应用于全变差正则上来构造各向同性的非凸全变差正则稀疏重构模型。所提的非凸正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凸正则中对较大非零元欠估计现象,能够更有效地重构目标的边缘轮廓;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保证目标函数的整体凸性,从而最后可以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对模型进行求解。仿真实验对若干MR图像在不同的采样模板和采样率下进行了重构。实验结果均表明,与几种典型的图像重构方法相比,所提模型性能更优,相对误差明显降低,峰值信噪比(PSNR)有明显改善,较经典的L1非凸正则重构模型提升了大约4 dB,并且重构后的图像视觉效果显著提升,有效地保留了原始图像的边缘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全变差正则 Moreau包络 最小最大凹罚函数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LN谐振倍频外腔输出模场的模拟研究
10
作者 卢峰 张蓉竹 +1 位作者 刘正颍 孙年春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53,共6页
为了探究PPLN外部谐振倍频腔的输出模式,从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出发,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法(FFT)和Fox-Li迭代法数值模拟高斯反射率圆形平凹倍频腔输出基模的场强分布、相位分布和光束质量M2因子,同时与圆形双凹倍频腔做了比较... 为了探究PPLN外部谐振倍频腔的输出模式,从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出发,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法(FFT)和Fox-Li迭代法数值模拟高斯反射率圆形平凹倍频腔输出基模的场强分布、相位分布和光束质量M2因子,同时与圆形双凹倍频腔做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两类倍频谐振腔输出基模均为高斯分布,腔长变化对两类倍频腔输出光束质量的影响较小。平凹倍频腔输出光束质量M2=1.296,远场发散角θ=58.084μrad;而双凹倍频腔输出光束质量M2=6.930,θ=310.56μrad。平凹倍频腔输出光束质量明显优于双凹倍频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LN倍频 平凹腔 双凹腔 输出模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kW CO_2激光器孔栏限模腔的研究
11
作者 陈祖海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2年第2期39-43,共5页
本文实验研究了几种不同菲涅耳数的孔栏限模平凹腔的输出特性,讨论了光栏孔径、腔结构参数、输出镜透过率和光轴失调等对激光功率和光束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 稳定谐振腔 平凹谐振腔 CO2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mbal换能器技术的新进展
12
作者 王建平 《兵工自动化》 2014年第2期1-3,共3页
为有效提高谐振点附近的频带宽度、改善Cymbal换能器的耐压性能,提高接收灵敏度,降低频率,减小体积,设计双谐振Cymbal换能器和凹型Cymbal换能器。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借助ANSYS软件,通过仿真计算电压位置及Cymbal壳体的空腔高度对阻抗... 为有效提高谐振点附近的频带宽度、改善Cymbal换能器的耐压性能,提高接收灵敏度,降低频率,减小体积,设计双谐振Cymbal换能器和凹型Cymbal换能器。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借助ANSYS软件,通过仿真计算电压位置及Cymbal壳体的空腔高度对阻抗、收发频带宽度、发送电压响应及自由场电压接收灵敏度的影响,以及压电陶瓷环的厚度对凹型Cymbal换能器机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谐振Cymbal换能器和凹型Cymbal换能器能为Cymbal换能器的工程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方法 双谐振Cymlbal换能器 凹型Cymbal换能器 电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