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polaris sorokiniana黑胚病对中筋小麦淀粉含量、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宋改利 王璐倩 +7 位作者 屈柯飞 唐建卫 董纯豪 黄振朴 高艳 牛吉山 殷贵鸿 李巧云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64-2175,共12页
小麦黑胚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为明确黑胚病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淮麦区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为致病菌、采用孢子液喷洒方法对2个中筋小麦进行接种,以自然大田条件收获... 小麦黑胚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为明确黑胚病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淮麦区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为致病菌、采用孢子液喷洒方法对2个中筋小麦进行接种,以自然大田条件收获的籽粒为对照(CK),研究黑胚病对淀粉含量、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黑胚病导致总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与CK相比,黑胚粒的总淀粉与支链淀粉分别降低7.40%与13.56%,直链淀粉含量增加9.72%,支/直比下降21.22%;黑胚病抑制了B型淀粉粒的产生和生长,使小麦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及数目百分比显著降低,其中主要影响1.0~2.8μm的淀粉粒,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以影响10.0~20.0μm的淀粉粒为主;黑胚病导致面粉黏度参数显著降低,黑胚粒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和回生值分别比CK降低27.70%、28.49%、23.22%、26.00%与15.71%。可见,B.sorokiniana黑胚病改变了中筋小麦的淀粉含量与粒度分布,导致糊化参数降低、淀粉品质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筋小麦 直链淀粉含量 糊化特性 淀粉粒度分布 黑胚病 麦根腐平脐蠕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节期渍水对软质小麦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娟 杨婷婷 +3 位作者 闫素辉 雍玉东 张士雅 李文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77-1884,共8页
为明确拔节期渍水对软质小麦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于2021—2023年,选用软质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和荃麦725为试验材料,设对照(CK)和渍水(WL)2种处理,在小麦拔节期进行连续10 d的渍水处理,研究拔节期渍水对软质小... 为明确拔节期渍水对软质小麦淀粉粒度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于2021—2023年,选用软质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和荃麦725为试验材料,设对照(CK)和渍水(WL)2种处理,在小麦拔节期进行连续10 d的渍水处理,研究拔节期渍水对软质小麦淀粉粒度分布及黏度参数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拔节期渍水胁迫通过降低小麦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从而降低小麦产量,籽粒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淀粉含量显著增加。拔节期渍水胁迫抑制了小麦胚乳B淀粉的产生和生长,使小麦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及数目百分比显著降低,其中主要影响2.8~10.0μm的淀粉粒;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以影响其中10.0~22.0μm的淀粉粒为主,渍水胁迫对A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性影响。渍水胁迫后,面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及回升值显著增加。可见,拔节期渍水胁迫改变了小麦淀粉粒度分布,通过降低B型淀粉粒占比,增加A型淀粉粒占比,进而增加峰值黏度等黏度参数,最终影响小麦籽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粒 淀粉粒度分布 糊化特性 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主要杂豆淀粉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郭神旺 王充 +2 位作者 单玉琳 罗勤贵 张国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27-132,共6页
以甘肃产三角豌豆、白豌豆、小白芸豆、麻豌豆为材料,采用湿磨法提取淀粉,以玉米、马铃薯及绿豆淀粉为对照,对杂豆淀粉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杂豆淀粉颗粒多呈卵圆形,偏光十字较明显,多呈"X"形和斜十字形,部分淀... 以甘肃产三角豌豆、白豌豆、小白芸豆、麻豌豆为材料,采用湿磨法提取淀粉,以玉米、马铃薯及绿豆淀粉为对照,对杂豆淀粉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杂豆淀粉颗粒多呈卵圆形,偏光十字较明显,多呈"X"形和斜十字形,部分淀粉颗粒呈现明显多脐点现象,平均粒径为21~29μm,其中三角豌豆淀粉的粒径最大而麻豌豆淀粉颗粒最小;淀粉颗粒的结晶类型与绿豆淀粉相同,为C型。其直链淀粉含量远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且麻豌豆>小白芸豆>白豌豆>三角豌豆淀粉。杂豆淀粉属限制型膨胀淀粉,起糊温度为72.6~78.8℃,且具有较好的热糊和冷糊稳定性,淀粉糊的透明度较高,但凝沉速度均极快,冻融稳定性也都较差。4种杂豆淀粉的理化特性与绿豆淀粉相近,可耐受高温处理,但不宜用于冷冻类食品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豆 淀粉 颗粒特性 淀粉糊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A-型和B-型淀粉粒的理化特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田益华 张传辉 +5 位作者 蔡剑 周琴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55-1758,共4页
以小麦面粉中分离纯化出的A-、B-型淀粉粒为材料,研究其形态及理化特性。淀粉粒扫描电镜形态观察显示,小麦全淀粉中A-、B-型淀粉粒形态差异显著,分离出的A-、B-型淀粉粒无混杂。分离纯化出的A-型和B-型淀粉粒粒径范围分别为4.45~44.46... 以小麦面粉中分离纯化出的A-、B-型淀粉粒为材料,研究其形态及理化特性。淀粉粒扫描电镜形态观察显示,小麦全淀粉中A-、B-型淀粉粒形态差异显著,分离出的A-、B-型淀粉粒无混杂。分离纯化出的A-型和B-型淀粉粒粒径范围分别为4.45~44.46μm和0.47~11.16μm,单位质量数量分别为1.23×1010g-1和6.70×1010g-1,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27.70%和22.62%。B-型淀粉粒的膨胀势较大,但糊化值明显小于A-型淀粉粒。重组淀粉中B-型淀粉粒的重量比例小于30%时对淀粉糊化特性影响很大,超过30%后,淀粉粒粒级分布对糊化特性的影响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淀粉粒 B-型淀粉粒 粒级分布 糊化特性 重组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A、B型淀粉粒淀粉构成与糊化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文阳 尹燕枰 +2 位作者 时侠清 闫素辉 王振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6-139,共4页
以提纯的小麦胚乳A型和B型淀粉粒为测定对象,比较研究了A、B型淀粉粒的淀粉组成与糊化特性。结果表明,A型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B型淀粉粒,而支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B型淀粉粒。与B型淀粉粒相比,A型淀粉粒含有较高的直/支链淀粉比。... 以提纯的小麦胚乳A型和B型淀粉粒为测定对象,比较研究了A、B型淀粉粒的淀粉组成与糊化特性。结果表明,A型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B型淀粉粒,而支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B型淀粉粒。与B型淀粉粒相比,A型淀粉粒含有较高的直/支链淀粉比。B型淀粉粒RVA参数中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均显著高于A型淀粉粒。原因可能是小颗粒淀粉(B型淀粉粒)内部结构紧密,淀粉糊化较大颗粒淀粉(A型淀粉粒)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粒 淀粉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米淀粉的晶体性质和糊化特性 被引量:34
6
作者 韩文芳 熊善柏 +2 位作者 李江涛 赵思明 莫紫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8-53,共6页
以不同产地、品种的糯米为原料,探讨糯米淀粉晶体性质和糊化特性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糯米食品加工的原料选择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糯米淀粉的结晶度为16.4%~25.3%,糊化温度为71.1~87.2℃,且结晶度和糊化温... 以不同产地、品种的糯米为原料,探讨糯米淀粉晶体性质和糊化特性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糯米食品加工的原料选择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糯米淀粉的结晶度为16.4%~25.3%,糊化温度为71.1~87.2℃,且结晶度和糊化温度均以珍珠糯最高,禾胜糯1次之,扬丰糯最低。其中,结晶性质主要取决于品种,受产地影响相对较小,而产地、品种的差异极大地影响糯米淀粉的糊化性质。相关性分析表明,糯米淀粉的碘蓝值、结晶度与糊化温度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品种和产地对糯米淀粉的结晶性质和糊化特性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淀粉 籼米淀粉 晶体性质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甜、糯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和颗粒分布差异 被引量:21
7
作者 陆大雷 郭换粉 +1 位作者 董策 陆卫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1-338,共8页
以普通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为材料,研究了淀粉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和颗粒分布等在果穗不同部位(基部、中部和顶部)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甜玉米淀粉糊化特征值各项指标均为顶部籽粒较高;普通玉米淀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亦为顶部籽粒较... 以普通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为材料,研究了淀粉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和颗粒分布等在果穗不同部位(基部、中部和顶部)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甜玉米淀粉糊化特征值各项指标均为顶部籽粒较高;普通玉米淀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亦为顶部籽粒较高,回复值在各部位间无显著差异。糯玉米淀粉崩解值为顶部籽粒最高,峰值黏度和回复值在各部位间相对稳定。甜玉米淀粉转变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均为基部籽粒较高,而普通玉米在各部位间差异较小,糯玉米以中部籽粒较高,热焓值在3个类型玉米各部位间变化不一。淀粉颗粒体积均呈双峰分布,>17μm的体积比例以顶部籽粒最低,中部籽粒最高,<17μm的体积比例以顶部籽粒最高,中部籽粒最低。碘结合力在糯玉米不同部位间差异较小,而甜玉米和普通玉米以顶部籽粒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颗粒体积分布和碘结合力等指标与糊化和热力学特征值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表明果穗不同部位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差异主要由颗粒分布及淀粉链长分布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糊化特性 热力学特性 果穗部位 粒度分布 碘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芭蕉芋淀粉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黄立新 周俊侠 张力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25,共5页
本文研究了贵州和广东生产的芭蕉芋淀粉的颗粒形貌、链淀粉含量、X-光衍射图样、糊化温度、糊粘度曲线、抗剪切力稳定性、冻融稳定性,以及浓度、pH、蔗糖对糊粘度影响等性质。用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做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对今后芭... 本文研究了贵州和广东生产的芭蕉芋淀粉的颗粒形貌、链淀粉含量、X-光衍射图样、糊化温度、糊粘度曲线、抗剪切力稳定性、冻融稳定性,以及浓度、pH、蔗糖对糊粘度影响等性质。用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做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对今后芭蕉芋淀粉的开发利用将会起到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蕉芋 淀粉 颗粒 糊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淀粉的粒度分布、组分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 被引量:9
9
作者 单玉琳 张国权 +2 位作者 罗勤贵 郭神旺 曹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7,共8页
为明确氮硫肥对小麦淀粉粒度分布及主要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西农9718和中筋品种陕农138为材料,采用不同氮硫肥水平进行处理,系统分析了小麦A、B淀粉的粒度分布、淀粉组成、膨胀势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结果表明,强筋和... 为明确氮硫肥对小麦淀粉粒度分布及主要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西农9718和中筋品种陕农138为材料,采用不同氮硫肥水平进行处理,系统分析了小麦A、B淀粉的粒度分布、淀粉组成、膨胀势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结果表明,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的淀粉粒度分布基本一致。A淀粉粒体积分布占总淀粉的74.95%~75.43%,但淀粉粒数量远少于B淀粉粒。A淀粉的直链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以及回生值高于B淀粉,而B淀粉有更高的支链淀粉、膨胀势和糊化温度。不同氮硫肥处理改变了小麦淀粉的粒度分布,进而影响淀粉的组成和糊化特性。在施氮(230kg.hm-2)条件下,强筋品种西农9718和中筋品种陕农138的A、B淀粉分别在硫肥施用量为46和56kg.hm-2时有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膨胀势及较好的糊化特性。陕农138淀粉的粒度分布、组成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比西农9718更敏感。适当的氮、硫肥配施有利于改善小麦的淀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硫肥 淀粉颗粒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及淀粉粒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3 位作者 王晨阳 宋晓 冯辉 韩巧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3-47,共5页
以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籽粒淀粉粒度分布及大、小淀粉粒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小淀粉粒的糊化参数明显不同,大淀粉粒的糊化时间和糊化温度明显低于小淀粉粒,而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则明显高于小... 以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籽粒淀粉粒度分布及大、小淀粉粒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小淀粉粒的糊化参数明显不同,大淀粉粒的糊化时间和糊化温度明显低于小淀粉粒,而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则明显高于小淀粉粒。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大、小淀粉粒及总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总体呈增加趋势,以N3或N4处理的数值最高,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改善小麦淀粉糊化特性。随着施氮水平增加,<2.0μm和<9.8μm淀粉粒数目、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9.8μm的淀粉粒数目和表面积百分比呈升高趋势。表明增施氮肥,降低了小淀粉粒数目、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而增加了大淀粉粒的数目和表面积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籽粒 淀粉粒度分布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山药淀粉糊化及质构特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小梅 李清明 +4 位作者 苏小军 舒青青 廖卢艳 肖潇 韦本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115,共6页
本实验选用新选育高淀粉含量淮山药提取淀粉,并采用快速粘度仪和质构仪研究了淀粉浓度、pH、蔗糖、卡拉胶、柠檬酸以及食盐对淮山药淀粉糊化以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大淀粉浓度和蔗糖使淮山药淀粉的热稳定性变差,添加食盐能... 本实验选用新选育高淀粉含量淮山药提取淀粉,并采用快速粘度仪和质构仪研究了淀粉浓度、pH、蔗糖、卡拉胶、柠檬酸以及食盐对淮山药淀粉糊化以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大淀粉浓度和蔗糖使淮山药淀粉的热稳定性变差,添加食盐能增强其热稳定性;增加淀粉浓度、添加柠檬酸以及食盐可以增大淮山药淀粉的凝胶性,添加卡拉胶则相反;除pH外其他因素皆可增加淮山药淀粉的凝沉性;pH在弱酸及碱性条件下对淮山药淀粉的糊化及质构性质无太大影响;添加柠檬酸和食盐可减小淮山药淀粉凝胶的硬度、粘性和咀嚼性,增加淀粉浓度、添加蔗糖对其影响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药 淀粉 糊化特性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根淀粉颗粒形貌与糊化黏度特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双奎 赵佳 +1 位作者 周丽卿 何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2,77,共5页
以马铃薯淀粉和红薯淀粉为对照,研究了蕨根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糊化黏度特性。蕨根淀粉颗粒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棒状,颗粒表面光滑。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粒径为5~31μm。蕨根淀粉颗粒具有可见偏光十字。偏光十字位于颗粒一端,呈“... 以马铃薯淀粉和红薯淀粉为对照,研究了蕨根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糊化黏度特性。蕨根淀粉颗粒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棒状,颗粒表面光滑。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粒径为5~31μm。蕨根淀粉颗粒具有可见偏光十字。偏光十字位于颗粒一端,呈“X”。蕨根淀粉的起糊温度明显低于红薯淀粉,与马铃薯淀粉相当。蕨根淀粉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回生值,适宜加工粉丝类产品。蔗糖、NaCl、碱面和明矾的添加及pH值对蕨根淀粉糊化特性有影响。蔗糖使蕨根淀粉糊黏度增大;NaCl可提高蕨根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延缓体系老化;碱面、明矾的添加使蕨根淀粉糊的热稳定性下降;蕨根淀粉糊耐酸性差,在酸性条件下,蕨根淀粉发生明显水解作用,体系黏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根淀粉 颗粒特性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子利用的研究(Ⅲ)──橡实淀粉的特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赵文恩 韩雅珊 +2 位作者 邵德益 陈建喜 史文琴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9-74,共6页
研究了橡实淀粉的化学成分、颗粒形貌、X-射线衍射图谱与模型、碘亲和力与链淀粉含量、差热分析、糊化温度、糊粘度曲线及冰融稳定性等性质,并对其利用的可能范围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橡实淀粉 淀粉 橡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山山药淀粉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丽霞 王敬臻 +1 位作者 张金玲 侯会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6-161,共6页
以长山山药为原料,采用碱法工艺提取山药中的淀粉。对山药淀粉的颗粒特性、理化特性、糊化动力学、结晶类型等进行研究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长山山药淀粉的颗粒大都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山药淀粉颗粒的... 以长山山药为原料,采用碱法工艺提取山药中的淀粉。对山药淀粉的颗粒特性、理化特性、糊化动力学、结晶类型等进行研究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长山山药淀粉的颗粒大都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山药淀粉颗粒的粒径分布主要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粒径为48.57μm、中位径为22.72μm;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山药淀粉颗粒有明显的偏光十字;山药淀粉溶液在95℃时溶解力为16.78%,膨润力为33.55%;淀粉糊化之后的透明度为23.2%;淀粉糊凝沉稳定性为6 h;淀粉糊析水率为48.20%;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结果显示淀粉糊化起始温度为72.50℃,终止温度为85.40℃;糊化动力学结果表明山药淀粉糊化属于一级反应;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出山药淀粉的峰值黏度为6 220 cP,最低黏度为3 902 cP,最终黏度为5 702 cP,衰减值为2 318 cP,回生值为1 800 cP;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山药淀粉的结晶类型为C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颗粒特性 糊化动力学 结晶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的淀粉复合物与糯性关系综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顺顺 庞凌云 祝美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8-311,共4页
淀粉是板栗的主要成分,与板栗的糯性质地密切相关,同时淀粉中的蛋白质和脂质对淀粉的糯性口感也存在影响。本文综述板栗淀粉复合物(淀粉结合蛋白、淀粉结合脂)与糯性口感的关系,同时指出板栗产品研发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及局限性。
关键词 淀粉 淀粉结合蛋白 淀粉-脂质复合物 黏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对小麦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晨 谢岩黎 南永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2-16,21,共6页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分别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傅里叶红外图谱分析、X-衍射图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及快速黏度测试仪(RVA)分析,研究了添加0、5%、10%、15%、20%(w/w淀粉干基)阿魏酸后小麦淀粉的微观形貌、结晶性质、热力学特性及糊化...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分别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傅里叶红外图谱分析、X-衍射图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及快速黏度测试仪(RVA)分析,研究了添加0、5%、10%、15%、20%(w/w淀粉干基)阿魏酸后小麦淀粉的微观形貌、结晶性质、热力学特性及糊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阿魏酸含量的增加,淀粉表面不规程度增加,致密性降低;阿魏酸添加量至10%时,T_0(糊化初始温度)、T_P(糊化峰值温度)、T_C(糊化最终温度)和ΔH(糊化焓值)发生显著降低(p<0.05),说明阿魏酸的添加降低了小麦淀粉的稳定性;红外光谱表明,添加阿魏酸后,小麦淀粉在(1045/1022)cm^(-1)峰强度比值减小,说明添加阿魏酸后小麦淀粉有序性降低;X-衍射图谱表明,糊化后小麦淀粉由原来的A型变为B+V型,并表现出酸的衍射峰明显,说明阿魏酸与小麦淀粉未形成包合物。RVA分析表明,添加阿魏酸降低了小麦淀粉的峰值粘度、保持粘度、最终粘度和回升值降低,而崩解值增大,说明阿魏酸抑制了小麦淀粉的老化进程,扫描电镜分析也证明了阿魏酸抑制了淀粉的老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 阿魏酸 结晶特性 热力学特性 糊化特性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根淀粉的颗粒形态与糊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传来 王丽 +1 位作者 潘苗苗 郭子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6-50,共5页
为探讨蕨根淀粉的糊化性能,以蕨根为原料,采用湿法提取淀粉,并进行提纯,对蕨根淀粉的颗粒形态、糊黏度曲线、糊冷热黏度、糊透明度、抗剪切性、冻融稳定性、凝沉性及抗老化性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扫描电... 为探讨蕨根淀粉的糊化性能,以蕨根为原料,采用湿法提取淀粉,并进行提纯,对蕨根淀粉的颗粒形态、糊黏度曲线、糊冷热黏度、糊透明度、抗剪切性、冻融稳定性、凝沉性及抗老化性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察蕨根淀粉颗粒表面光滑,大小均匀,呈椭圆或鹅卵石形,粒径范围10.23~26.14μm,长轴平均粒径19.09μm,稍大于玉米淀粉;布拉班德糊黏度曲线表明蕨根淀粉糊化温度为68.9~89.4℃,低于玉米淀粉糊,而峰值黏度为611 mPa·s,高于玉米淀粉;与玉米淀粉相比,蕨根淀粉稳定性好、透光性好、冻融稳定性好、抗老化性强,而凝沉性较弱、抗剪切性较差。蕨根淀粉较适于速溶、快餐、冷冻食品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根 淀粉 颗粒形态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旱区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金芝 黄明 +2 位作者 李友军 姚宇卿 张灿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459,共6页
为了解耕作方式对旱区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规律,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深耕、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和传统耕作4种耕作方式间冬小麦籽粒主要基础品质性状、粉质特性、拉伸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和淀粉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4种耕... 为了解耕作方式对旱区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规律,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深耕、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和传统耕作4种耕作方式间冬小麦籽粒主要基础品质性状、粉质特性、拉伸特性、淀粉糊化特性和淀粉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4种耕作方式中,深耕处理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硬度,灰分含量,沉降值,湿、干面筋含量,吸水率及面团形成时间最高,而面团稳定时间和弱化度最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能够提高籽粒粒径、出粉率和面团稳定时间,降低籽粒硬度、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面粉吸水率。面团拉伸面积、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和拉伸比例均表现为免耕覆盖>传统耕作>深耕>深松覆盖。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有利于提高淀粉糊化温度、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反弹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稀懈值。同时,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对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耕作方式 基础品质性状 粉质和拉伸特性 淀粉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静压对于板栗淀粉颗粒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晶 Enkhtuya Oldokh 沈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3-55,59,共4页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板栗淀粉悬浮液进行高静压处理,探究不同压力条件处理对淀粉颗粒形态及糊化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快速粘度测定仪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静压处理前后板栗淀粉颗粒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压力的增...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板栗淀粉悬浮液进行高静压处理,探究不同压力条件处理对淀粉颗粒形态及糊化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快速粘度测定仪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静压处理前后板栗淀粉颗粒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压力的增大,部分颗粒偏光十字消失,但是颗粒结构保持完整;同时高静压处理使得板栗淀粉峰值粘度增加和成糊温度降低,压力越大,峰值粘度的增加越显著,表明板栗淀粉颗粒结构发生了变化;在10%~30%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被包裹在内部的板栗淀粉相对于外部的淀粉越不易糊化。实验表明,高静压对于板栗淀粉的颗粒形态和淀粉糊化特性都有显著影响。高静压处理能够破坏板栗淀粉的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静压 板栗淀粉 颗粒形态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处理对玉米淀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汝远 王蕾 +4 位作者 周君 侯汉学 刘传富 代养勇 董海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38-141,共4页
研究了干热处理前后玉米淀粉的性质变化,对干热处理前后淀粉的溶解指数、糊化特性、热力学性质、颗粒形貌和结晶结构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当干热处理温度低于150℃时,与原淀粉相比,干热淀粉的溶解指数、黏度均降低,糊化温度降低... 研究了干热处理前后玉米淀粉的性质变化,对干热处理前后淀粉的溶解指数、糊化特性、热力学性质、颗粒形貌和结晶结构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当干热处理温度低于150℃时,与原淀粉相比,干热淀粉的溶解指数、黏度均降低,糊化温度降低;当干热处理温度为150℃时,淀粉的溶解指数升高、黏度降低、糊化温度降低。干热处理后,淀粉表面出现凹坑,且颗粒间有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 玉米淀粉 热力学性质 糊化特性 结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