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后髓内钉失效行FHR治疗的FIF老年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HR术后股骨头是否脱位,分为脱位组(45例)和未脱位组(130例)。评估FHR的临床疗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术期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影响FHR效果的因素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通过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构建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以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模型的校准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各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FHR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主要包括肺部感染(2.86%)、下肢静脉血栓(2.86%)以及心功能障碍(2.86%)。LASSO回归模型获得6个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为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的评分在0~21.6分,可划分为低危(<11分)、中危(11~15分)和高危(>15分)3个风险等级;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脱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其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结论高龄患者FIF髓内钉固定失效后行FHR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等为FHR后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展开更多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IONFH)具有极高的股骨头塌陷和继发骨关节炎风险,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SIONFH具有高度异质性,即便临床特征相似、影像学表现相近的患者,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IONFH)具有极高的股骨头塌陷和继发骨关节炎风险,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SIONFH具有高度异质性,即便临床特征相似、影像学表现相近的患者,其疾病转归和预后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为保髋治疗提出巨大挑战。因此,着手于解决临床症状和甄别影像特征的传统保髋思路或许已经到达保髋疗的瓶颈,而聚焦坏死股骨头内部的修复机制可能是下一阶段保髋治疗的支点。如何动态地把握修复与塌陷的时空关系,选择有效促进坏死修复并阻止股骨头塌陷的保髋方法尤为重要。前期研究发现囊性变在SIONFH的修复与塌陷中具有关键作用。为全面认识囊性变的临床、影像、病理和分子生物学内涵,借鉴时空分子医学和时空分子影像学的前沿学科,通过整合SIONFH临床特征、影像组学、病理形态学和分子多组学,旨在探索囊性变与塌陷和修复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从疾病发展的“时空”规律分析囊性变与塌陷的关系以及囊性变内的修复机制,以寻找解决塌陷与修复矛盾关系的双刃剑。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病程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患者疼痛、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4年3月诊断为国际骨循...目的:探究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病程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患者疼痛、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4年3月诊断为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Ⅲ、Ⅳ期的ONFH并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HA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病程分为短病程组(病程≤3年)与长病程组(病程>3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失血量、术前术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双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臀中肌肌肉脂肪浸润程度(muscle fat infiltration,MFI)、骨盆倾斜角度(pelvic obliquity angle,POA)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19例患者,短病程组149例,长病程组70例。与短病程组相比,长病程组患者手术时间长(P<0.001)、住院时间久(P=0.036)、总失血量多(P=0.016),术后3 d、5 d、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高(P=0.034、<0.001、<0.001),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低(P<0.001),术前双下肢不等长明显(P<0.001),臀中肌脂肪浸润程度大(P<0.001),术前术后骨盆倾斜角大(P<0.001),而在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病程长的患者相比,病程短的患者在接受THA治疗后短期内疗效较好。展开更多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NOFH)是骨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又被视为“不死癌症”,若不及时干预将导致患者面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近些年研究证实,“成骨-成血管耦联”途径研究SNOFH发生发...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NOFH)是骨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又被视为“不死癌症”,若不及时干预将导致患者面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近些年研究证实,“成骨-成血管耦联”途径研究SNOFH发生发展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SNOFH中医病机责之于脾肾亏虚为本,瘀血为病,痰阻为渐,毒聚为损。“成骨-成血管耦联”机制与“瘀去-新生-骨合”中医理论存在高度契合性。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中医药治疗SNOFH不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等优势,还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促进股骨头血管重建与再生以及股骨头坏死骨修复等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瘀去-新生-骨合”理论,临床上多采用补肾活血类中药及中药复方用于SNOFH防治,运用“成骨”之健脾补肾药,“成血管”之活血化瘀药,祛除“抑制因素”之化痰药、祛湿药,有步骤、有层次的治疗SNOFH取得显著效果。因此,从“成骨-成血管耦联”角度探讨SNOFH中医药干预的科学内涵已成为当今研究新热点,能够为后续SNOFH的防治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和总结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改良Crowe TypeⅣB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性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改良Crowe分型,选...目的:分析和总结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改良Crowe TypeⅣB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性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改良Crowe分型,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关节外科2015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TypeⅣB型DDH患者26例,其中男25例,女1例,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THA,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骨愈合时间等,并行骨盆正位X线片了解假体位置、假体骨长入、假体松动以及骨愈合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髋关节的疼痛不适,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和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来评价髋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9.73±8.35)个月,术中出血平均为(715.38±143.37) mL,术中平均输血(415.38±282.41) mL,手术时间平均为(118.62±18.27) min,术后平均输血为(192.31±236.51) mL。所有患者转子下骨端、自体股骨头和假臼之间均骨愈合良好。髋关节VAS评分从术前6.73±0.45,至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7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髋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24.27±1.66,至术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74.77±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WOMAC术前术后评分分别为130.08±5.72和67.85±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THA治疗改良Crowe TypeⅣB型DDH,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固、手术相对安全和疗效确切的优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后髓内钉失效行FHR治疗的FIF老年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HR术后股骨头是否脱位,分为脱位组(45例)和未脱位组(130例)。评估FHR的临床疗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术期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影响FHR效果的因素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通过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构建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以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模型的校准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各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FHR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主要包括肺部感染(2.86%)、下肢静脉血栓(2.86%)以及心功能障碍(2.86%)。LASSO回归模型获得6个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为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的评分在0~21.6分,可划分为低危(<11分)、中危(11~15分)和高危(>15分)3个风险等级;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脱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其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结论高龄患者FIF髓内钉固定失效后行FHR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等为FHR后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
文摘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IONFH)具有极高的股骨头塌陷和继发骨关节炎风险,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SIONFH具有高度异质性,即便临床特征相似、影像学表现相近的患者,其疾病转归和预后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为保髋治疗提出巨大挑战。因此,着手于解决临床症状和甄别影像特征的传统保髋思路或许已经到达保髋疗的瓶颈,而聚焦坏死股骨头内部的修复机制可能是下一阶段保髋治疗的支点。如何动态地把握修复与塌陷的时空关系,选择有效促进坏死修复并阻止股骨头塌陷的保髋方法尤为重要。前期研究发现囊性变在SIONFH的修复与塌陷中具有关键作用。为全面认识囊性变的临床、影像、病理和分子生物学内涵,借鉴时空分子医学和时空分子影像学的前沿学科,通过整合SIONFH临床特征、影像组学、病理形态学和分子多组学,旨在探索囊性变与塌陷和修复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从疾病发展的“时空”规律分析囊性变与塌陷的关系以及囊性变内的修复机制,以寻找解决塌陷与修复矛盾关系的双刃剑。
文摘目的:探究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病程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患者疼痛、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4年3月诊断为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Ⅲ、Ⅳ期的ONFH并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HA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病程分为短病程组(病程≤3年)与长病程组(病程>3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失血量、术前术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双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臀中肌肌肉脂肪浸润程度(muscle fat infiltration,MFI)、骨盆倾斜角度(pelvic obliquity angle,POA)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19例患者,短病程组149例,长病程组70例。与短病程组相比,长病程组患者手术时间长(P<0.001)、住院时间久(P=0.036)、总失血量多(P=0.016),术后3 d、5 d、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高(P=0.034、<0.001、<0.001),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低(P<0.001),术前双下肢不等长明显(P<0.001),臀中肌脂肪浸润程度大(P<0.001),术前术后骨盆倾斜角大(P<0.001),而在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病程长的患者相比,病程短的患者在接受THA治疗后短期内疗效较好。
文摘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NOFH)是骨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又被视为“不死癌症”,若不及时干预将导致患者面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近些年研究证实,“成骨-成血管耦联”途径研究SNOFH发生发展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SNOFH中医病机责之于脾肾亏虚为本,瘀血为病,痰阻为渐,毒聚为损。“成骨-成血管耦联”机制与“瘀去-新生-骨合”中医理论存在高度契合性。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中医药治疗SNOFH不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等优势,还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促进股骨头血管重建与再生以及股骨头坏死骨修复等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瘀去-新生-骨合”理论,临床上多采用补肾活血类中药及中药复方用于SNOFH防治,运用“成骨”之健脾补肾药,“成血管”之活血化瘀药,祛除“抑制因素”之化痰药、祛湿药,有步骤、有层次的治疗SNOFH取得显著效果。因此,从“成骨-成血管耦联”角度探讨SNOFH中医药干预的科学内涵已成为当今研究新热点,能够为后续SNOFH的防治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