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粮精粗比对绒山羊粪尿中主要污染物产污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静 张晓东 +5 位作者 李科南 杜海东 娜梅拉 郭文亮 柳淑伟 娜仁花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该文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内蒙古绒山羊产污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8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19.85±0.49 kg)的5月龄内蒙古绒山羊公羊,以苜蓿干草为粗饲料,以玉米、精料补充料为混合精料,日粮精粗比分别设为40∶60、30∶70和20∶... 该文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内蒙古绒山羊产污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8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19.85±0.49 kg)的5月龄内蒙古绒山羊公羊,以苜蓿干草为粗饲料,以玉米、精料补充料为混合精料,日粮精粗比分别设为40∶60、30∶70和20∶80,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采集粪尿分析其污染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精粗比日粮组绒山羊排鲜粪量差异显著(P<0.05),40∶60组的排粪量比30:70组、20:80组分别提高了33.62%、59.44%,而含水率以及排尿量受精粗比的影响较小(P>0.05);不同组间铜、锌的产污系数差异显著(P<0.05),40∶60组铜、锌的产污系数最高,分别为4.56 mg/d和33.29 mg/d,均高于30∶70组和20∶80组,而氮、磷的产污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研究结果可见,随着日粮精料比例的增加,绒山羊的产污量提高,粪便中铜、锌含量增加,因此,应根据羊的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饲料配方,提高其生产力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该研究可为规模化养殖场根据日粮精粗比变化调整粪污处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精粗比 绒山羊 产污系数 排粪量 排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粮精粗比及菊粉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领 卢俊言 +7 位作者 陈欢 董佳豪 刘震灵 贾海阔 吴春会 李素霞 王明亚 李秋凤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510,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寻不同饲粮精粗比及菊粉(IN)和枯草芽孢杆菌(BS)添加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L 16(43)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3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IN添加水平、BS添加水平,精粗比分别为20∶80、40∶60、60∶40、80∶20,IN添... 本试验旨在探寻不同饲粮精粗比及菊粉(IN)和枯草芽孢杆菌(BS)添加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L 16(43)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3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IN添加水平、BS添加水平,精粗比分别为20∶80、40∶60、60∶40、80∶20,IN添加水平分别为0、0.15%、0.30%、0.45%,BS添加水平分别为0、1.7×10^(9)、1.7×10^(10)、1.7×10^(11) CFU/kg。共设16个组,每组5个重复。利用体外产气法进行体外发酵,分别测定2、4、6、8、12、24和48 h产气量及48 h营养物质降解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在12、24和48 h时,饲粮精粗比为60∶40组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40∶60和80∶20组(P<0.05);在24 h时,饲粮IN添加水平为0.30%组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0.15%、0.45%组(P<0.05);在4、6、8、12 h时,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9)、1.7×10^(10)和1.7×10^(11) CFU/kg组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0 CFU/kg组(P<0.05)。2)饲粮精粗比为60∶40和80∶20组干物质降解率(DMD)显著高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和40∶60组(P<0.05),饲粮IN添加水平为0.30%组DMD显著高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0.15%、0.45%组(P<0.05),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1) CFU/kg组DMD显著高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0) CFU/kg组(P<0.05);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0)和1.7×10^(11) CFU/kg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显著高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0、1.7×10^(9) CFU/kg组(P<0.05)。3)饲粮精粗比为60∶40组pH显著低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和80∶20组(P<0.05),饲粮IN添加水平为0.30%和0.45%组pH显著低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组(P<0.05),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0)、1.7×10^(11) CFU/kg组pH显著低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0 CFU/kg组(P<0.05)。饲粮精粗比为40∶60和60∶40组氨态氮(NH 3-N)含量显著低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组(P<0.05),饲粮IN添加水平为0.15%和0.30%组NH 3-N含量显著低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组(P<0.05)。饲粮精粗比为60∶40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和40∶60组(P<0.05),饲粮IN添加水平为0.30%组TVFA含量显著高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0.15%和0.45%组(P<0.05),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0) CFU/kg组乙酸和TVFA含量显著高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0、1.7×10^(9) CFU/kg组(P<0.05)。综合分析体外发酵特性,筛选出最适各因素水平为:饲粮精粗比60∶40,IN添加水平0.30%,BS添加水平1.7×10^(10) CF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发酵 精粗比 菊粉 枯草芽孢杆菌 瘤胃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粗分饲及不同类型全混合日粮对反刍动物的饲喂效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威 鲍宇红 +1 位作者 拜彬强 郝力壮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6-770,共15页
反刍动物常用的舍饲饲喂方式主要是精粗分饲和全混合日粮(TMR)2种。随着我国畜牧产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方向发展,TMR技术在生产中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精粗分饲及不同类型TMR对反刍动物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获得更好的... 反刍动物常用的舍饲饲喂方式主要是精粗分饲和全混合日粮(TMR)2种。随着我国畜牧产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方向发展,TMR技术在生产中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精粗分饲及不同类型TMR对反刍动物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获得更好的饲喂模式,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并为开发、改善TMR配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精粗分饲 全混合日粮 颗粒全混合日粮 发酵全混合日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对藏羊公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4
作者 姚喜喜 付弘赟 +10 位作者 袁桂英 赵鸿鑫 王轲 杨学贵 裴全帮 左明星 张子安 许生伟 康泽西 王伟 徐成体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83-88,共6页
为研究不同精粗比对藏羊公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为(20.46±2.41)kg的10月龄藏羊公羔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0:100、10:90、20:80、30:70、40:60和50:50的全混合日粮(TMR),... 为研究不同精粗比对藏羊公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为(20.46±2.41)kg的10月龄藏羊公羔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0:100、10:90、20:80、30:70、40:60和50:50的全混合日粮(TMR),试验为期105 d,包括15 d预试验,90 d正式试验。结果表明:(1)30:70组藏羊终末体重较0:100组显著提高11.75%(P<0.05);30:70组藏羊平均日增重较10:90组显著提高31.5%(P<0.05);30:70组藏羊公羔平均体长较0:100组显著提高11.93%(P<0.05);30:70组藏羊公羔平均胸围较0:100组显著提高7.43%(P<0.05);20:80组藏羊公羔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较0:100组显著提高5.84%(P<0.05);30:70组藏羊公羔料重比较0:100显著降低41.66%(P<0.05)。(2)30:70组藏羊公羔宰前活重较0:100组显著提高11.75%(P<0.05);30:70组藏羊公羔胴体重较0:100组显著提高32.19%(P<0.05);30:70组藏羊公羔净肉重较0:100组显著提高45.69%(P<0.05);30:70组藏羊公羔骨肉比较10:90组显著降低43.9%。(3)30:70组藏羊公羔收益较0:100组、10:90组和20:80组分别提高了84.74%、38.12%和33.46%;随着精料比例增加,饲料成本也随之增加;投产比随着精料比例增加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为3.51、3.81、4.1、5.66、4.72和4.11。综上,饲粮精粗比30:70可以明显提高藏羊公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羊 饲料精粗比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对天祝白牦牛尿液生化指标及代谢的影响
5
作者 安泽 赵芳芳 +3 位作者 胡江 赵志东 石斌刚 李少斌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4-93,共10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饲粮精粗比对天祝白牦牛尿液生化指标及尿液代谢的影响。选取2.5岁雄性健康牦牛10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5∶35(HB组)和35∶65(LB组)的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102 d。试验结束后屠宰牦牛,采集尿液,...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饲粮精粗比对天祝白牦牛尿液生化指标及尿液代谢的影响。选取2.5岁雄性健康牦牛10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5∶35(HB组)和35∶65(LB组)的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102 d。试验结束后屠宰牦牛,采集尿液,测定尿液生化指标,再运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联用法对尿液代谢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B组尿酸含量极显著低于HB组(P<0.01),LB组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HB组(P<0.05);其余指标含量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HB组和LB组中共筛选出16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60个上调,104个下调。KEGG分析富集的通路包括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多巴胺能突出、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可卡因成瘾,主要参与机体氨基酸代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物质依赖。说明精料水平可显著影响天祝白牦牛其尿液生化指标,可能通过氨基酸、多巴胺、维生素等相关代谢调整,实现机体能量和蛋白质的代谢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祝白牦牛 精粗比 尿液生化指标 代谢组 液相色谱-质谱(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西藏地区娟珊牛泌乳性能、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参数及免疫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赵丽 索朗曲吉 +3 位作者 次仁罗布 旦增洛桑 晋美加措 巴桑珠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7,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西藏地区娟珊牛泌乳性能、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参数及免疫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Ⅰ、Ⅱ、Ⅲ组饲粮精粗比为40∶60、50∶50、60∶40。结果表明:(1)Ⅲ组和Ⅱ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西藏地区娟珊牛泌乳性能、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参数及免疫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Ⅰ、Ⅱ、Ⅲ组饲粮精粗比为40∶60、50∶50、60∶40。结果表明:(1)Ⅲ组和Ⅱ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料奶比显著低于Ⅲ组和Ⅰ组(P<0.05)。Ⅲ组和Ⅱ组奶牛乳脂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2)Ⅲ组和Ⅱ组奶牛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蛋白(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3)Ⅲ组奶牛瘤胃液中总挥发酸和丙酸比例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和Ⅱ组氨态氮(NH 3-N)和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Ⅲ组和Ⅱ组奶牛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和Ⅱ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组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显著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Ⅲ组和Ⅱ组(P<0.05)。综上所述,精粗比为50:50和60:40的日粮能够显著提高娟珊牛的产奶量,提高娟珊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并且能够提高娟珊牛的免疫抗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娟珊牛 精粗比 泌乳性能 消化代谢 免疫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精粗比转换下的牦牛粪便菌群区系演替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子铭 柴沙驼 +5 位作者 李毓敏 王迅 刘书杰 黄伟华 杨英魁 王书祥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粗比转换对牦牛粪便微生物分布及功能的影响。选取24头体重接近、健康的3周岁公牦牛,1~60 d饲喂精粗比为30∶70的饲粮(C30组),61~120 d转换为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C70组)。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120 d。试验第60 d和...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粗比转换对牦牛粪便微生物分布及功能的影响。选取24头体重接近、健康的3周岁公牦牛,1~60 d饲喂精粗比为30∶70的饲粮(C30组),61~120 d转换为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C70组)。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120 d。试验第60 d和120 d,饲喂3~4 h后随机选取6头试验牦牛,采用直肠粪便采样法收集约50 g粪便,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测序,比较分析粪便微生物区系,进行PICRUSt2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两组谱系多样性及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PCoA分析发现,两组牦牛的粪便菌群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C70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30组(P<0.05)。在属水平上,C70组中的未分类菌属(unidentified)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未培养细杆菌(uncultured_bacterium)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30组(P<0.05),毛螺旋菌属_NK3A20_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索氏梭菌属(Paeni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70组(P<0.05)。在KEGG水平2上,C70组能量代谢、萜类和多酮类化合物的代谢、异种生物降解和代谢等功能的表达水平低于C30组。研究表明,饲粮精粗比转换影响了牦牛粪便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并影响了牦牛粪便中菌群的组成,从低精粗比饲粮转换为高精粗比饲粮降低了后肠道中纤维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促进了产酸菌的增殖,增加了索氏梭菌属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牦牛 粪便菌群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菌群结构、挥发性脂肪酸及其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徐俊杰 王莹 +7 位作者 丁宁 马向花 刘塔 周天赐 李涛 袁朝海 张威 蔡亚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1,共9页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15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3∶7(A组)、5∶5(...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15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3∶7(A组)、5∶5(B组)、7∶3(C组)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喂90 d后于凌晨空腹屠宰,采集瘤胃液和瘤胃上皮组织,通过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RT-qPCR以及Western blot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下,舍饲育肥牦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瘤胃上皮中挥发性脂肪酸(VFA)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日粮精粗比显著影响瘤胃细菌菌群结构,随着精料占比升高,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属水平上,随着精料比例提高,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克里斯腾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Saccharofermentans、产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Lachnoclostridi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C组牦牛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牦牛普氏菌属(Prevotella)、假丁酸弧菌(Pseudobutyrivibrio)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pH值及VFA产量影响显著,精粗比上升显著下调瘤胃内容物pH值(P<0.05),乙酸浓度、乙酸浓度/丙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丙酸、戊酸和总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A、B组相比,C组丁酸和异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上皮VFA转运载体表达量影响显著。随着日粮精料比例升高,腺瘤下调蛋白基因(DRA)、假定阴离子转运载体1基因(PAT1)、单羧酸转运载体1基因(MCT1)和单羧酸转运载体4基因(MCT4)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阴离子交换蛋白2基因(AE2)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下降(P<0.05),上述基因的蛋白表达趋势与mRNA的一致。随着日粮精粗比例升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即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也随之提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饲喂高精料日粮可提升牦牛瘤胃中非纤维素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使大量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快速转化为VFA,为机体供能。激活瘤胃上皮细胞中VFA转运载体,提高其表达量,加快VFA转运入血的速度,以提高脂肪代谢底物,最终达到快速育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牦牛 日粮精粗比 瘤胃细菌菌群 挥发性性脂肪酸 挥发性性脂肪酸转运载体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替代部分玉米对高原型藏羊肌纤维类型分布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9
作者 周力 侯生珍 +3 位作者 王志有 杨葆春 吴振岭 桂林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19-2426,共8页
为阐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替代10%玉米(Zea mays)对高原型藏羊(Ovis aries)肌纤维类型及其肌肉脂肪酸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相近[(19.35±2.18)kg]且发育良好的2~3月龄高原型藏羊公羔6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组设置5个... 为阐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替代10%玉米(Zea mays)对高原型藏羊(Ovis aries)肌纤维类型及其肌肉脂肪酸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相近[(19.35±2.18)kg]且发育良好的2~3月龄高原型藏羊公羔6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组设置5个重复),即玉米组精料补充料为玉米(对照CG),小麦组饲喂小麦粉料替代精料中10%玉米(WG)。试验分预试期10 d和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CG组相比,WG组的Ⅰ型肌纤维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而Ⅱ型肌纤维数量则呈相反趋势(P<0.01);2)WG组的MyHCⅠ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CG组(P<0.01),而MyHCⅡb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亦呈相反趋势(P<0.01);3)CG组的肌肉二十二碳酸(C22:0)显著高于WG组(P<0.05),CG组的肌肉二十二碳三烯酸(C22:3)显著低于WG组(P<0.05);4)两组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以10%小麦替代部分玉米对高原型藏羊的肉质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组织形态学 脂肪酸 抗氧化指标 基因表达 精粗比 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郭法光 孟德坤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为探讨合理的日粮精粗比,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方法]试验选用4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年龄3~5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精粗比为50∶50、60∶40、65∶35和70∶30的饲粮,编号为A、B、C、D组,预试验7 d,正式试验周期30 d,检测... [目的]为探讨合理的日粮精粗比,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方法]试验选用4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年龄3~5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精粗比为50∶50、60∶40、65∶35和70∶30的饲粮,编号为A、B、C、D组,预试验7 d,正式试验周期30 d,检测各组试验奶牛产奶性能及牛乳品质。[结果]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和牛奶品质均明显提高;高精粗比饲粮组(C、D组)的奶牛饲喂30 d后,日产奶量分别达到21.51、22.65 kg,而料肉比显著降低;牛乳中乳蛋白率和乳总固体物显著升高,C、D组分别是3.17%、11.87%及3.19%、11.97%,两组的牛奶品质比较接近。[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日粮中精料的添加比例可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改善牛乳品质,综合成本因素,且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精粗比为65∶35的日粮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精粗比 奶牛 产奶性能 牛奶品质 营养精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对羔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现消化率及瘤胃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3
11
作者 寇慧娟 陈玉林 +4 位作者 刘敬敏 曹宝红 周光现 张思慧 张恩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50,共6页
【目的】研究2种精粗比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陕北绒山羊羔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将16只日龄和体质量相近的羔羊随机分为4组:Ⅰ组.日粮精粗比3∶7+20 g/kg YC;Ⅱ组.... 【目的】研究2种精粗比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陕北绒山羊羔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将16只日龄和体质量相近的羔羊随机分为4组:Ⅰ组.日粮精粗比3∶7+20 g/kg YC;Ⅱ组.日粮精粗比3∶7,不添加YC;Ⅲ组.日粮精粗比5∶5+20 g/kg YC;Ⅳ组.日粮精粗比5∶5,不添加YC。计算各组羔羊的平均增加体质量、平均日增质量、干物质采食量(DMI)及料质量比。采用不完全收粪法收集粪样,测定其中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CP)、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后屠宰全部试验羊,取瘤胃组织测定瘤胃乳头高度、宽度和瘤胃壁厚度。【结果】Ⅰ组羔羊平均增加体质量、平均日增质量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DMI显著高于Ⅳ组(P<0.05),Ⅰ组DMI高于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77);4个处理组的料质量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Ⅰ组最小(7.72)。Ⅰ组羔羊CP、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而Ⅲ组与Ⅳ组间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Ⅲ组羔羊瘤胃乳头高度、宽度均极显著大于Ⅳ组(P<0.01),瘤胃壁厚度显著大于Ⅳ组(P<0.05)。日粮精粗比与YC的互作效应对CP、NDF的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对瘤胃乳头宽度影响极显著(P<0.01)。【结论】日粮中添加YC能够提高羔羊的DMI和平均日增质量,以及高粗料日粮的CP和NDF表观消化率;YC可促进羔羊瘤胃发育,在高精料日粮中效果更显著;日粮精粗比与YC对CP、NDF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育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酵母培养物 生产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瘤胃发育 羔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志龙 曾燕霞 +2 位作者 王林 赵臣 郑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92-3300,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4×6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在4种不同精粗比(20∶80、30∶70、40∶60、50∶50)饲粮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0、0.4%、0.8%、1.2%、1.6%、2.0%)的MOS,制备...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4×6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在4种不同精粗比(20∶80、30∶70、40∶60、50∶50)饲粮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0、0.4%、0.8%、1.2%、1.6%、2.0%)的MOS,制备出24种底物,以体外产气法对各底物培养3、6、9、12和24 h,对体外培养液p H、氨态氮(NH_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精粗比对培养液p H、NH_3-N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丁酸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MOS水平对培养液NH_3-N浓度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精粗比与MOS水平对培养液NH_3-N浓度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随着精粗比的提高,培养液TVFA浓度和丁酸含量升高,而p H和NH_3-N浓度降低;随着MOS水平升高,培养液NH_3-N浓度略有升高。综合得出,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MOS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NH_3-N浓度有显著影响,其中MOS的影响较轻微,尚未呈现剂量效应,主体起作用的仍是精粗比;饲粮精粗比的提高增加了绵羊体外瘤胃发酵VFA浓度,降低了p H和NH_3-N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甘露寡糖 绵羊 p H 挥发性脂肪酸 氨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料诱导的SARA对泌乳期山羊血液和瘤胃液中皮质醇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贾媛媛 王绍庆 +6 位作者 常广军 张源淑 庄苏 倪迎冬 沈向真 陈杰 赵茹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9-266,共8页
选择7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山羊,2×2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和4∶6的饲料,通过饲喂精粗比6∶4饲料建立泌乳期山羊瘤胃亚急性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模型,研究SARA时山羊血液和瘤胃液中皮质醇... 选择7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山羊,2×2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和4∶6的饲料,通过饲喂精粗比6∶4饲料建立泌乳期山羊瘤胃亚急性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模型,研究SARA时山羊血液和瘤胃液中皮质醇浓度、肝脏皮质醇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mRNA表达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精粗比6∶4日粮饲喂2周后成功诱导SARA状态(SARA组),采食后瘤胃液pH值低于5.8持续时间约6h,而精粗比为4∶6组山羊瘤胃液pH均高于6.0(对照组)。高精料日粮处理对瘤胃pH和乳酸以及瘤胃液和血浆内的脂多糖、皮质醇浓度有显著性影响(P<0.05),采食前SARA组山羊瘤胃液中乳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食后0~4h乳酸含量下降,6~10h时逐渐增加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间瘤胃液中脂多糖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SARA组血浆脂多糖浓度在采食前和采食后6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食前SARA组山羊血液中皮质醇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但采食后6h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山羊瘤胃液中皮质醇浓度在采食后2,4和6h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采食前和采食后10h无显著差异(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ARA组山羊肝脏中GR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泌乳期山羊发生SARA时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负反馈下调肝脏GR的表达水平,提示SARA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引起肝脏的物质代谢和营养物质重分配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皮质醇 肝脏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饲粮对肥育羔羊消化道pH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杨子江 年芳 +3 位作者 李发弟 马友记 郭江鹏 郝正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33-1340,共8页
为研究饲粮精粗比对瘤胃液VFA浓度、胃肠道各段pH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24只3-5月龄的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滩羊)(♀)断奶公羔(平均体质量25.83±6.14 kg)按同质原则分成3组(各8只);正试期(40 d)分别饲... 为研究饲粮精粗比对瘤胃液VFA浓度、胃肠道各段pH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24只3-5月龄的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滩羊)(♀)断奶公羔(平均体质量25.83±6.14 kg)按同质原则分成3组(各8只);正试期(40 d)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5:35(A)、50:50(B)、35:65(C),相应消化能和粗蛋白水平为1.0、0.9、0.8倍NRC推荐量的全混合饲粮,正试期末每组屠宰6只羔羊,用于取样、测定。结果表明:(1)A处理羔羊瘤胃液总VFA(TV-FA)浓度显著高于B、C处理(P〈0.05)。(2)饲粮精粗比显著影响羔羊瘤胃液、空肠后段黏膜(7.03、7.31、7.35)及内容物(7.19、7.30、7.58)与回肠内容物(7.16、7.33、7.57)的pH(P〈0.05)。(3)各处理羔羊瘤胃液乙酸和丙酸摩尔比介于0.612-0.654与0.185-0.190之间,乙/丙酸比变动范围为3.38-3.57。(4)小肠各部分各种消化酶活性随营养水平的变化不一致。(5)小肠内容物糜蛋白酶、黏膜与内容物脂肪酶的最高活性均出现在空肠中段,内容物胰蛋白酶最高活性是在空肠后段,空肠后段与十二指肠内容物的α-淀粉酶活性均较高。结果表明,饲喂高精粗比全混合饲粮时瘤胃仍保持乙酸发酵类型;饲粮精粗比影响瘤胃、皱胃内容物与小肠后部黏膜及内容物的pH;十二指肠中具有较高的α-淀粉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营养水平 肥育羔羊 消化道pH VFA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9
15
作者 王加启 冯仰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1-307,共7页
本文用瘤胃持续模拟装置研究了精粗比为7:3、1:1和3:7时对日粮有机物、中洗纤维和酸洗纤维的降解、蛋白质的转化和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粗比不影响瘤胃微生物对可发酵能的利用效率(P>0.05),但是显著影... 本文用瘤胃持续模拟装置研究了精粗比为7:3、1:1和3:7时对日粮有机物、中洗纤维和酸洗纤维的降解、蛋白质的转化和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粗比不影响瘤胃微生物对可发酵能的利用效率(P>0.05),但是显著影响瘤胃微生物对可降解氮的利用效率(P<0.05);最后探讨了瘤胃内可降解氮和可发酵能与微生物氮合成量之间的定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模拟 精粗比 饲料 微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TMR与精粗分饲对不同品种山羊育肥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郭万正 魏金涛 +6 位作者 赵娜 杨雪海 严念东 张巍 陈明新 王琼武 陈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2期5657-5659,共3页
采用颗粒全混合日粮(TMR)与精粗分饲两种饲养方式进行山羊育肥试验。结果表明,颗粒TMR饲养波尔山羊与地方马头山羊,平均日增重均达到120 g/只以上,精粗分饲平均日增重为58.5 g/只,颗粒TMR较精粗分饲试验期增重收益高57.8元/只以上,使... 采用颗粒全混合日粮(TMR)与精粗分饲两种饲养方式进行山羊育肥试验。结果表明,颗粒TMR饲养波尔山羊与地方马头山羊,平均日增重均达到120 g/只以上,精粗分饲平均日增重为58.5 g/只,颗粒TMR较精粗分饲试验期增重收益高57.8元/只以上,使用颗粒TMR饲养方式优势明显。不同精粗比颗粒TMR对马头山羊和波尔山羊育肥试验结果表明,高精粗比(5∶5)波尔山羊组日增重为(152±21.94)g,料重比为6.24∶1,其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试验期增重收益较其他组高24.3~31.6元/只;高精粗比(5∶5)马头山羊组与低精粗比(4∶6)波尔山羊组和马头山羊组之间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期收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颗粒TMR 精粗分饲 日增重 料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型粗饲料日粮不同精粗比对瘤胃内环境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艳玲 张福寿 +1 位作者 高智莹 高腾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6-591,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的麦秸型粗饲料日粮对奶牛瘤胃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浓度以及血清矿物质含量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为(450±5)kg的健康空怀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以精粗比为40∶60...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的麦秸型粗饲料日粮对奶牛瘤胃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浓度以及血清矿物质含量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为(450±5)kg的健康空怀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以精粗比为40∶60、60∶40和80∶20的麦秸型日粮饲喂奶牛。结果显示,麦秸型日粮精粗比在60∶40时瘤胃pH值较高,80∶20时pH值显著下降(P<0.05);随日粮精粗比的增加,瘤胃乙酸/丙酸比值下降,丙酸、丁酸含量显著增加;随日粮精粗比的增加,血清钾含量升高(P<0.05),其他矿物质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总蛋白质、白蛋白、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日粮精粗比能显著改变瘤胃pH值、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血清钾含量和血清葡萄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 精粗比 挥发性脂肪酸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和C4植物粗料及底物精粗比对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安 吴建平 +1 位作者 周传社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23,共12页
本试验研究了C3和C4植物粗料及底物精粗比对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不同来源的C3(水稻秸秆和苜蓿)和C4植物(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为粗料,并分别设计3种不同精粗比(40∶60、45∶55和50∶50)的底物,进... 本试验研究了C3和C4植物粗料及底物精粗比对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不同来源的C3(水稻秸秆和苜蓿)和C4植物(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为粗料,并分别设计3种不同精粗比(40∶60、45∶55和50∶50)的底物,进行48 h的瘤胃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体外产气参数、发酵特性参数、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1)底物粗料选用苜蓿时,理论最大产气量极显著高于其余3种粗料(P<0.01),且以精粗比为45∶55和50∶50时较高;底物粗料选用水稻秸秆时,甲烷(CH4)产量分别比苜蓿、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降低53.79%、24.30%和3.29%,且以精粗比为45∶55时最低。2)C3植物粗料的发酵液p H和氨态氮(NH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C4植物粗料(P<0.01);精粗比对发酵液p H和NH3-N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3)底物粗料选用水稻秸秆时,发酵液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P<0.01),而与苜蓿没有显著差异(P>0.05);精粗比为50∶50时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发酵液乙酸/丙酸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60(P<0.05),而与精粗比为45∶55时没有显著差异(P>0.05)。4)各底物体外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均以选用水稻秸秆为底物粗料时最低,分别比苜蓿、玉米秸秆、宽叶雀稗低18.84%、4.37%、3.84%和11.12%、17.78%、15.56%。结果提示,以苜蓿为粗料,精粗比为50∶50的底物瘤胃体外发酵降解率最高,CH4产量也最高;以水稻秸秆为粗料时,精粗比为45∶55的底物瘤胃体外发酵降解率最低,CH4产量也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植物 C4植物 精粗比 体外发酵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对木薯茎叶型全混合日粮山羊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胡琳 王定发 +3 位作者 李韦 周璐丽 李茂 周汉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914-2921,共8页
本试验研究了以木薯茎叶为粗料、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TMR)养分在山羊瘤胃中的降解率,旨在为木薯茎叶在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选用6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海南黑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评定6种不同精粗比(2∶8、3∶7... 本试验研究了以木薯茎叶为粗料、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TMR)养分在山羊瘤胃中的降解率,旨在为木薯茎叶在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选用6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海南黑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评定6种不同精粗比(2∶8、3∶7、4∶6、5∶5、6∶4和7∶3)的TMR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精粗比为4∶6、5∶5、6∶4、7∶3时的DM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2∶8、3∶7时的DM有效降解率(P〈0.05);精粗比为2∶8、3∶7、4∶6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精粗比例为5∶5、6∶4、7∶3的CP有效降解率(P〈0.05);精粗比为5∶5时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精粗比为3∶7时的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6、5∶5、6∶4和7∶3时的ADF有效降解率(P〈0.05)。本试验中,精饲料与木薯茎叶比例为3∶7、4∶6和5∶5的全混合日粮养分有较高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实际生产中建议使用精粗比4∶6~5∶5范围的T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混合日粮 精粗比 木薯茎叶 瘤胃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绵羊瘤胃养分降解率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林 赵臣 +2 位作者 曾燕霞 陈志龙 郑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56-2564,共9页
本试验采用尼龙袋法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对绵羊瘤胃养分降解率的影响。选取6只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羯羊(白萨福克×小尾寒羊♀),采用4×6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共设饲粮精粗比和MOS添加水平2个因子,其中饲粮精... 本试验采用尼龙袋法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对绵羊瘤胃养分降解率的影响。选取6只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羯羊(白萨福克×小尾寒羊♀),采用4×6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共设饲粮精粗比和MOS添加水平2个因子,其中饲粮精粗比分别为20∶80(A1)、30∶70(A2)、40∶60(A3)和50∶50(A4),MOS添加水平分别为0(B1)、0.4%(B2)、0.8%(B3)、1.2%(B4)、1.6%(B5)和2.0%(B6)。结果显示:饲粮精粗比对不同时间点绵羊瘤胃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粗蛋白质(CP)的降解率、降解参数[DM、OM:快速降解部分(a)、慢速降解部分(b)和可降解部分(a+b);CP:a、b和b的降解速率(c)]及有效降解率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其变化规律均为随饲粮精料比例的升高而升高,在A4组达到最高;MOS添加水平仅对不同时间点绵羊瘤胃CP的降解率及降解参数a+b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其变化规律均为随MOS添加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B5组达到最高。饲粮精粗比和MOS添加水平对绵羊瘤胃养分降解率没有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由此得出,饲粮精粗比为50∶50时绵羊瘤胃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最高,MOS添加水平达到1.6%时绵羊瘤胃粗蛋白质的降解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精粗比 甘露寡糖 尼龙袋法 瘤胃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