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ple models adaptive feedforward decoupling controller
1
作者 Wang Xin Li Shaoyuan Wang Zhongji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4期837-842,共6页
When the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change abruptly, a new multivariable adaptive feedforward decoupling controller using multiple models is presented to improve the transient response. The system models are composed of... When the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change abruptly, a new multivariable adaptive feedforward decoupling controller using multiple models is presented to improve the transient response. The system models are composed of multiple fixed models, one free-running adaptive model and one re-initialized adaptive model. The fixed models are used to provide initial control to the process. The re-initialized adaptive model can be reinitialized as the selected model to improve the adaptation speed. The free-running adaptive controller is added to guarantee the overall system stability. At each instant, the best system model is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switching index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ler is designed. During the controller design, the interaction is viewed as the measurable disturbance and eliminated by the choice of the weighting polynomial matrix. It not only eliminates the steady-state error but also decouples the system dynamically. The gtobel convergence is obtained and several simulation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models feedforward decoupling indirect adaptiv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氢气系统自适应滑模解耦控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仲文 程谭龙 +3 位作者 江维海 周定华 李丞 季传龙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126,共12页
有效的燃料电池氢气系统控制策略可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本文针对循环泵型燃料电池氢气系统,提出了基于梯度寻优的自适应滑模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基于Simulink搭建了燃料电池氢气系统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解耦滑模控制器... 有效的燃料电池氢气系统控制策略可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本文针对循环泵型燃料电池氢气系统,提出了基于梯度寻优的自适应滑模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基于Simulink搭建了燃料电池氢气系统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解耦滑模控制器在补偿模型精度不准的同时实现了流量和压力的解耦,并通过李雅普诺夫原理证明了反馈控制率的稳定性。然而,滑模控制存在动态响应性能和抖振相矛盾的问题,对此,本研究进一步设计了基于梯度下降的滑模控制参数自适应寻优方法,并通过前馈控制器提高变载时的系统稳定性,同时采用滑模调优参数Map自学习的方式,在保证闭环系统稳定的同时解决了瞬态工况下的梯度寻优延迟问题。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结合前馈的自适应滑模解耦控制器超调量较小,响应时间较短,鲁棒性较高;阴阳极压差最大值约为0.01 bar,流量供给误差最大为0.015 g/s;能够在0.02 s内迅速响应变载运行时氢气压力和流量的变化需求;相比于前馈修正之前,电堆启动工况下的压力波动降低了0.122 bar;扰动作用下,系统稳定性保持良好,氢气压力波动最大为0.01 b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滑模控制 解耦控制 梯度下降 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径向洛伦兹力磁轴承动力学及解耦控制方法
3
作者 李宗育 王卫杰 +3 位作者 王丽芬 任元 樊亚洪 李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0-1780,共11页
为实现高精度磁浮转台的快速响应和振动抑制,针对洛伦兹力磁悬浮万向稳定平台的高精度解耦控制问题,首先阐明径向洛伦兹力磁轴承(RLFMB)工作原理,基于等效磁路法对单个径向洛伦兹力磁轴承进行动力学建模,构建转子四自由度平转运动动力... 为实现高精度磁浮转台的快速响应和振动抑制,针对洛伦兹力磁悬浮万向稳定平台的高精度解耦控制问题,首先阐明径向洛伦兹力磁轴承(RLFMB)工作原理,基于等效磁路法对单个径向洛伦兹力磁轴承进行动力学建模,构建转子四自由度平转运动动力学模型。设计一种基于内模结构的解耦控制器,通过补灵敏度函数Bode图验证内模控制器强鲁棒的特点。仿真算例结果表明,跟踪性能上,偏转、平动的响应时间分别较PID控制方法降低59.3%和28.2%;抗扰性能上,偏转、平动干扰残余量较PID控制方法降低38.8%和86.2%,此方法可应用于平台对载荷系统的高精、高稳、高动态指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伦兹力磁悬浮万向稳定平台 径向洛伦兹力磁轴承 解耦控制 补灵敏度函数 内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模的永磁同步电机滑模电流解耦控制 被引量:68
4
作者 周华伟 温旭辉 +1 位作者 赵峰 张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91-99,10,共9页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PMSM)矢量控制的目标是使PMSM具有优良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但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dq轴电流存在耦合,影响转矩响应性能。传统的PI无法实现解耦,而电压前馈解耦策略对参数敏感,因此提...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PMSM)矢量控制的目标是使PMSM具有优良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但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dq轴电流存在耦合,影响转矩响应性能。传统的PI无法实现解耦,而电压前馈解耦策略对参数敏感,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内模的滑模电流解耦控制策略。该策略使用内模控制策略控制理想电机解耦模型,保证系统动态响应速度;使用积分滑模控制实现dq轴电流解耦,同时提高系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对参数摄动和外扰动的鲁棒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有效实现dq轴电流解耦,提高系统动态性能,并且具有优良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 电压前馈解耦控制 内模控制 滑模控制 电流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对负荷变化前馈补偿的锅炉汽包水位系统的神经网络内模控制 被引量:17
5
作者 彭道刚 杨平 +1 位作者 杨艳华 刘玉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145,共5页
电站锅炉汽包水位间接地反映了锅炉负荷与给水平衡的关系,是电站发电机组运行的主要控制参数之一。该文提出将基于神经网络的内模控制策略应用到电站锅炉的汽包水位控制中,并考虑负荷变化对汽包水位的影响,将蒸汽流量信号引入到神经网... 电站锅炉汽包水位间接地反映了锅炉负荷与给水平衡的关系,是电站发电机组运行的主要控制参数之一。该文提出将基于神经网络的内模控制策略应用到电站锅炉的汽包水位控制中,并考虑负荷变化对汽包水位的影响,将蒸汽流量信号引入到神经网络内模控制器中,使其对汽包水位系统的蒸汽流量扰动具有前馈补偿能力,以消除“虚假水位”现象。同时,总的控制对象输入由神经网络内模控制器 NNC 和一个鲁棒反馈控制器 RC 组成,两个控制器的输出信号通过变参数加权综合后共同作用于被控对象,这样保证在控制初化的情况下系统仍然具有良好的调节品质。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控制器 神经网络 负荷变化 对象特性 前馈补偿 汽包水位控制 系统 电站锅炉 发电机组 锅炉汽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电机变频系统的支持向量机广义逆内模解耦控制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国海 张锦 +2 位作者 赵文祥 张懿 蒋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91,共7页
针对两电机变频系统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广义逆内模控制的方法。对工作在矢量控制方式下的两电机变频系统数学模型进行广义逆存在性分析,从而得出系统广义逆数学表达式。通过支持向量机来辨识原系统的广义逆系统,然... 针对两电机变频系统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广义逆内模控制的方法。对工作在矢量控制方式下的两电机变频系统数学模型进行广义逆存在性分析,从而得出系统广义逆数学表达式。通过支持向量机来辨识原系统的广义逆系统,然后对复合后所得到的伪线性系统引入了内模控制。该方法结合了支持向量机在小样本上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和泛化能力,以及内模控制器易于在线设计的优点,同时兼顾系统的鲁棒稳定性,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控制效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动静态解耦性能,对外界扰动亦有很强的鲁棒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电机系统 支持向量机 广义逆 内模控制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变量系统的内模解耦控制设计方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东风 王剑东 韩璞 《控制工程》 CSCD 2003年第5期463-465,共3页
针对多变量强耦合的被控系统,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内模解耦控制设计方法。其宗旨是首先根据对象的名义模型,设计常数阵预补偿器,对其进行对角优势化,进而利用补偿后的主对角线元素作为内模控制设计的内部模型,并基于此内部模型设计多通道... 针对多变量强耦合的被控系统,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内模解耦控制设计方法。其宗旨是首先根据对象的名义模型,设计常数阵预补偿器,对其进行对角优势化,进而利用补偿后的主对角线元素作为内模控制设计的内部模型,并基于此内部模型设计多通道内模控制器,同时设计了对角形滤波器。对某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解耦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系统 内模解耦控制 设计方法 工业过程控制 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模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8
作者 戴文战 丁良 杨爱萍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7-494,共8页
内模控制由于其本质鲁棒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系统地评述了内模控制系统中控制器设计、滤波器改进、两自由度结构、单变量内模控制、多变量解耦内模控制等问题。此外,内模控制与其他先进控制策略的结合是提升内模控制效果... 内模控制由于其本质鲁棒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系统地评述了内模控制系统中控制器设计、滤波器改进、两自由度结构、单变量内模控制、多变量解耦内模控制等问题。此外,内模控制与其他先进控制策略的结合是提升内模控制效果的重要途径,详细介绍了内模控制与预测控制、神经网络、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等先进控制策略的结合,并列举了内模控制在工业实践中的成功案例。指出相对于研究得较透彻的单变量内模控制,多变量内模控制的相关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于非方系统,更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控制 IMC-PID控制 多变量系统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过程运行的解耦内模控制方法 被引量:22
9
作者 周平 柴天佑 陈通文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62-1368,共7页
工业过程运行控制的目的是实现反映过程整体运行性能的工艺指标.将常规解耦内模控制(Internal model control,IMC)进行推广,提出了优化过程运行的解耦IMC方法.通过对广义解耦内模控制器的设计获得了具有高维解耦能力、鲁棒稳定性和抗干... 工业过程运行控制的目的是实现反映过程整体运行性能的工艺指标.将常规解耦内模控制(Internal model control,IMC)进行推广,提出了优化过程运行的解耦IMC方法.通过对广义解耦内模控制器的设计获得了具有高维解耦能力、鲁棒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的回路设定模型.该模型能够响应系统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干扰,对回路设定值进行调整,通过控制回路的输出跟踪凋整后的设定值,从而实现期望的工艺指标.磨矿回路运行的解耦IMC设计实例及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运行 解耦内模控制 回路设定 磨矿回路 工艺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时滞系统的解耦模糊内模控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娟 陈岳峰 +1 位作者 潘立登 曹柳林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7,共5页
针对时滞多变量耦合系统,研究了带有多时滞的多变量稳定过程的解耦内模控制,根据开环系统的时滞给出了一种时滞系统多变量解耦方法,由于理想的多变量时滞系统内模控制器设计复杂,且根据内模控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一般是高阶的,因此采用... 针对时滞多变量耦合系统,研究了带有多时滞的多变量稳定过程的解耦内模控制,根据开环系统的时滞给出了一种时滞系统多变量解耦方法,由于理想的多变量时滞系统内模控制器设计复杂,且根据内模控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一般是高阶的,因此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模糊内模控制器。其宗旨是首先根据过程对象的模型,设计多变量时滞解耦的预补偿器,对其进行对角优势化,利用补偿后的主对角元素作为内模控制的预估模型,设计了多通道模糊内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解耦能力,鲁棒性强;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时滞系统 解耦 模糊控制 内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精确线性化解耦控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郭家虎 张鲁华 蔡旭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2,共6页
针对基于近似线性化模型的双闭环矢量控制稳定性差、抗扰能力弱的缺点,应用多变量非线性控制理论,对并网型双馈风力发电机进行了精确线性化解耦控制研究。在建立双馈发电机空间状态方程的基础上,运用逆系统方法将双馈发电机精确线性化... 针对基于近似线性化模型的双闭环矢量控制稳定性差、抗扰能力弱的缺点,应用多变量非线性控制理论,对并网型双馈风力发电机进行了精确线性化解耦控制研究。在建立双馈发电机空间状态方程的基础上,运用逆系统方法将双馈发电机精确线性化成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两个一阶线性子系统,并运用内模控制理论对其进行综合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提出了并网型双馈风力发电机的逆系统内模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双馈发电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完全解耦,并具有更高的控制精确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发电机 解耦控制 逆系统理论 内模控制 精确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内模解耦控制策略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涵 吴爱国 +1 位作者 杨硕 由玉文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为了使变频压缩式制冷系统在变负荷情况下同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并希望该类制冷系统的能效比COP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设计出了内模解耦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基于内模结构的解耦控制方法增强系统鲁棒性,并利用最小过热度曲线实时修... 为了使变频压缩式制冷系统在变负荷情况下同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并希望该类制冷系统的能效比COP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设计出了内模解耦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基于内模结构的解耦控制方法增强系统鲁棒性,并利用最小过热度曲线实时修订过热度设定值为相应负荷下的最小稳定过热度值,使得压缩机功率减少,制冷量增加.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下的变频压缩式制冷系统不仅避免了过热度震荡、响应迟缓等问题,而且具备了较强的抗扰性和鲁棒性,并进一步将COP值提高到5.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解耦控制 鲁棒性 变频 最小过热度 制冷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热汽温系统的内模解耦控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锡运 徐大平 张彬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9-532,共4页
对一类有多变量、强耦合、大时滞特点的再热汽温系统,提出一种新型内模解耦控制器。该控制器具有同时兼解耦器、内模控制器的特性,采用解耦原理与内模控制融合方法设计,其解耦作用使系统成开环对角优势,避开动态解耦技术要求精确模型且... 对一类有多变量、强耦合、大时滞特点的再热汽温系统,提出一种新型内模解耦控制器。该控制器具有同时兼解耦器、内模控制器的特性,采用解耦原理与内模控制融合方法设计,其解耦作用使系统成开环对角优势,避开动态解耦技术要求精确模型且可能为物理不可实现对象的矛盾;其内模控制可补偿不精确解耦及时滞导致的控制品质下降。文中给出了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系统稳态误差和对关联抑制的原理。仿真结果证实:该控制系统动态指标好,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内模控制 解耦 再热汽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内模控制方法及在非方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靳其兵 刘斯文 +1 位作者 权玲 曹丽婷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4-359,共6页
针对复杂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输入与输出变量数目不相等的非方系统,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内模控制(Internal model control,IMC)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添加补偿项实现对非方系统的解耦并消... 针对复杂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输入与输出变量数目不相等的非方系统,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内模控制(Internal model control,IMC)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添加补偿项实现对非方系统的解耦并消除不可实现因素,并应用SVD矩阵理论设计一种非对角型滤波器,使控制系统不仅具备良好的高维解耦能力和响应速度快的优点,而且因设置新型滤波结构而具备极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方系统 内模控制 解耦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方法 被引量:24
15
作者 宋文祥 尹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4-101,共8页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可以减小用电设备对电网的谐波污染并具有比较高的功率因数,因而应用越来越广泛。PWM整流器一般采用双闭环控制,电流内环使用电压前馈解耦型比例积分调节控制。但该方法对整流器准数学模型和参数准确性依赖较强,同...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可以减小用电设备对电网的谐波污染并具有比较高的功率因数,因而应用越来越广泛。PWM整流器一般采用双闭环控制,电流内环使用电压前馈解耦型比例积分调节控制。但该方法对整流器准数学模型和参数准确性依赖较强,同时调节器参数繁多导致调试困难。本文将内模控制应用到PWM整流器电流内环控制中,用内模控制器代替传统PI调节器,不需要整流器准确的模型和参数,并能减少系统调节参数,避免重复试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整流器系统能够保证很高的功率因数和输入电流较好的正弦度,能适应负载和直流母线电压的扰动,电流内环具有很好的跟随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控制 PWM整流器 坐标变换 电流内环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广义逆的两电机变频系统内模控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国海 杨官学 +1 位作者 沈跃 陈兆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6-61,67,共7页
针对非线性强耦合的两电机变频系统,先利用动态BP神经网络逼近原系统的广义逆系统,然后再对复合后的伪线性系统提出了基于广义逆系统的内模控制方法,证明了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最后基于S7?300PLC的平台,对系统设计做了相关的试验研... 针对非线性强耦合的两电机变频系统,先利用动态BP神经网络逼近原系统的广义逆系统,然后再对复合后的伪线性系统提出了基于广义逆系统的内模控制方法,证明了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最后基于S7?300PLC的平台,对系统设计做了相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广义逆系统方法,不但能够很好地实现系统的解耦,而且还可以使伪线性化后的子系统开环稳定,引入的内模控制,又保证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电机系统 BP神经网络 广义逆 内模控制 解耦控制 鲁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刷双馈发电机双向变换器内模—前馈复合控制方案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兴 朱云国 +1 位作者 刘淳 陈红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7,共7页
双向变换器具有功率双向流动、功率因数可调等优点,常作为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当机侧的工作状况突变时,会引起直流侧电压较大的波动。为在稳定直流母线电压的前提下减少交—直—交变换器中电容容量,提出了内模解耦控制和负载功... 双向变换器具有功率双向流动、功率因数可调等优点,常作为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当机侧的工作状况突变时,会引起直流侧电压较大的波动。为在稳定直流母线电压的前提下减少交—直—交变换器中电容容量,提出了内模解耦控制和负载功率前馈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案,使前馈补偿量能抵消负载干扰量。分析和比较了小信号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无刷双馈发电机的仿真系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策略快速地实现了直流电压的稳定,极大改善了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效果,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双向脉宽调制变换器 无刷双馈发电机 内模控制 前馈控制 功率平衡 小信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神经网络解耦线性化的内模控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涌 陈庆伟 +1 位作者 吴晓蓓 胡维礼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6-570,共5页
采用动态神经网络对一类多变量仿射非线性系统进行建模 ,利用解析求得的模型动态逆 ,将非线性对象近似输入输出解耦线性化。针对复合后的伪线性系统采用内模控制 ,分析了存在建模误差的情况下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仿真表明了所提方法... 采用动态神经网络对一类多变量仿射非线性系统进行建模 ,利用解析求得的模型动态逆 ,将非线性对象近似输入输出解耦线性化。针对复合后的伪线性系统采用内模控制 ,分析了存在建模误差的情况下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仿真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控制 动态神经网络 动态逆 相对阶 反馈线性化 非线性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轴承高速飞轮转子模态分离–状态反馈解耦控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亮亮 祝长生 王忠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5461-5472,共12页
针对主动电磁轴承高速飞轮转子系统的振动抑制问题,提出一种模态分离–状态反馈内模控制算法。首先用模态分离对电磁轴承飞轮转子系统的平动模态与转动模态进行解耦,再用状态反馈对两个转动模态进行解耦,从而将电磁轴承飞轮转子系统原... 针对主动电磁轴承高速飞轮转子系统的振动抑制问题,提出一种模态分离–状态反馈内模控制算法。首先用模态分离对电磁轴承飞轮转子系统的平动模态与转动模态进行解耦,再用状态反馈对两个转动模态进行解耦,从而将电磁轴承飞轮转子系统原来互相耦合的四个自由度变换为四个彼此独立的自由度,最后采用内模控制器对解耦后的系统进行调节,以实现良好的控制性能。对模态分离–状态反馈内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目标跟踪性能及鲁棒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态分离–状态反馈内模控制系统既实现了平动模态和转动模态的解耦,也实现了两个转动模态的解耦,能够使飞轮转子系统稳定悬浮并有效的抑制其振动,具有抗干扰能力较强、鲁棒性好、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轴承 模态解耦 状态反馈 内模控制 飞轮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无轴承异步电机非线性内模控制 被引量:24
20
作者 王正齐 刘贤兴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3-439,共7页
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方法的非线性内模控制策略.将用动态神经网络逼近的无轴承异步电机α阶逆模型与原系统复合,将非线性的无轴承异步电机原系统解耦成转子径向位移、转速... 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方法的非线性内模控制策略.将用动态神经网络逼近的无轴承异步电机α阶逆模型与原系统复合,将非线性的无轴承异步电机原系统解耦成转子径向位移、转速和转子磁链四个独立的伪线性子系统.为了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对伪线性系统引入内模控制,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异步电机 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方法 内模控制 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