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可溶性平足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5联合检测与肺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张逸雯 黄珉珉 +1 位作者 褚一鸣 黄冶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可溶性平足蛋白(sPDPN)、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联合检测与肺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68例重症肺炎患儿记为重症组...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可溶性平足蛋白(sPDPN)、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联合检测与肺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68例重症肺炎患儿记为重症组,根据其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37例)及预后不良组(31例)。另选取在该院就诊的80例普通肺炎患儿记为普通组和80例体检志愿者儿童记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所有儿童的体质量指数、病程等基线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儿童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CL3、sPDPN、FABP5表达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与肺损伤预测(LIPS)评分评价肺损伤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预后不良患儿CCL3、sPDPN、FABP5表达水平与肺损伤程度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CL3、sPDPN、FABP5表达水平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通过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普通组、重症组患儿病程、体质量指数、年龄及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普通组、重症组儿童血清CRP、PCT、IL-6、TNF-α、CCL3、sPDPN水平逐渐升高,FABP5水平逐渐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CRP、PCT、IL-6、TNF-α、CCL3、sPDPN水平及肺损伤程度指标APACHE Ⅱ评分、LIPS评分等高于预后良好组,FABP5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TNF-α、CCL3、sPDPN、APACHE Ⅱ评分、LIPS评分为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FABP5水平为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CCL3、sPDPN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LIPS评分呈正相关,FABP5水平与其呈负相关(P<0.05);CCL3、sPDPN、FABP5单独诊断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02、0.864、0.859,三者联合诊断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_(三者联合-CCL3)=3.842、Z_(三者联合-sPDPN)=2.585,Z_(三者联合-FABP5)=2.957,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CCL3、sPDPN与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FABP5水平与肺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患儿预后不良具有较高价值,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CC趋化因子配体3 可溶性平足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5 肺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FABP5基因对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周玲丽 曹骥 +6 位作者 李薇 罗旺 杨香娣 杨春 骆成飘 唐艳萍 李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研究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基因沉默的慢病毒载体对人肝癌Hep G2细胞成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重组逆转录慢病毒载体。Hep G2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以FABP5基因沉默慢病毒颗粒(LV-shRNA-FABP5)感染Hep G2细胞;阴性... 目的:研究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基因沉默的慢病毒载体对人肝癌Hep G2细胞成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重组逆转录慢病毒载体。Hep G2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以FABP5基因沉默慢病毒颗粒(LV-shRNA-FABP5)感染Hep G2细胞;阴性对照组以空载体慢病毒颗粒(LV-shRNA-NC)感染Hep G2细胞;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接种肿瘤细胞后观察裸鼠成瘤情况。4周后测量肿瘤的体积和重量,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中FABP5的表达。结果:LV-shRNA-FABP5可以降低Hep G2细胞FABP5的表达。3组裸鼠接种癌细胞后均有肿瘤形成。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体积及重量明显减小(P<0.05);实验组裸鼠肝癌移植瘤组织的FABP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沉默FABP5基因表达能有效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FABP5可能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脂肪酸结合蛋白5 肝癌 裸鼠 移植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5结合Vimentin蛋白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艳萍 李科志 +5 位作者 蔡政民 陶昊 唐嘉营 李学宇 李炎娟 曹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6-761,767,共7页
目的 筛选和验证与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结合的互作蛋白,同时研究FABP5与候选蛋白的调控关系,进一步探讨FABP5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联合串联质谱分析方法(IP-MS)筛选出与FABP5相互结合的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Co-... 目的 筛选和验证与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结合的互作蛋白,同时研究FABP5与候选蛋白的调控关系,进一步探讨FABP5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联合串联质谱分析方法(IP-MS)筛选出与FABP5相互结合的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从外源性和内源性层面验证FABP5与候选互作蛋白的结合关系;利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观察敲低FABP5对肝癌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影响;通过鬼笔环肽染色实验观察过表达FABP5对肝癌细胞骨架的影响。结果 IP-MS鉴定出336个与FABP5相互结合的潜在靶蛋白,结合文献,挑选出5个与肿瘤相关的候选蛋白,分别为PRDX1、PRSS3、PKM、HSP90AA1和Vimentin蛋白。通过外源性和内源性Co-IP实验证实FABP5与Vimentin蛋白存在结合关系。敲低FABP5对肝癌细胞中Vimentin 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作用,但可抑制Vimentin蛋白的表达,而过表达FABP5会影响肝癌细胞的骨架。结论 FABP5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FABP5结合调控Vimentin蛋白和影响细胞骨架重塑有关,有望成为抗肝癌的潜在靶点,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5 波纹蛋白 肝癌 质谱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缺氧诱导性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表达抑制Huh7细胞的促血管生成能力 被引量:1
4
作者 庞亿寒 肖衡 +1 位作者 廖锐 潘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在肝癌缺氧诱导的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Huh7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及低氧培养;FABP5小干涉RNA(FABP5 siRNA)转染敲低Huh7细胞FABP5表达,反转录PCR检测FABP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FABP5、血管...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在肝癌缺氧诱导的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Huh7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及低氧培养;FABP5小干涉RNA(FABP5 siRNA)转染敲低Huh7细胞FABP5表达,反转录PCR检测FABP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FABP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ELISA检测Huh7细胞上清液VEGFA浓度;成管实验检测Huh7细胞上清液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成管能力。结果低氧培养后,FABP5 mRNA以及FABP5及VEGFA蛋白表达增加;采用FABP5 siRNA转染后,低氧培养Huh7细胞VEGFA表达及分泌均下降,低氧培养Huh7细胞上清液诱导HUVEC的成管能力下降。结论缺氧诱导Huh7细胞FABP5表达增加,敲低FABP5则抑制Huh7细胞VEGFA表达及HUVEC的成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 HUH7细胞 血管生成 细胞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石胆酸通过TGR5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肝细胞脂质沉积
5
作者 马琴 蒋林成 +4 位作者 尤月华 倪洪彬 蔺晓菁 肖晓秋 李继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612-1620,共9页
目的 观察牛磺石胆酸(taurocholic acid,TLCA)调节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探讨其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TLCA、PA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实验分为对照(CON)组、TLCA组、PA组和PA+TLCA组。... 目的 观察牛磺石胆酸(taurocholic acid,TLCA)调节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探讨其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TLCA、PA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实验分为对照(CON)组、TLCA组、PA组和PA+TLCA组。24 h后收集各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分别处理C57 BL/6J小鼠肝脏原代细胞和AML-12肝细胞;使用氨苯蝶啶(triamterene,Tr)抑制巨噬细胞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 (Takeda G-protein receptor 5,TGR5),以证实其在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以及降低肝细胞脂质沉积中的作用。采用BODIPY荧光染色检测肝细胞内脂质积聚;RT-qPCR检测炎症因子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TGR5和肝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SREBP-1c)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iNOS、CD206蛋白表达。结果 BODIPY荧光染色显示,PA组较CON组肝细胞脂质沉积显著增多,PA+TLCA组脂肪沉积得到缓解(P<0.05);与PA组比较,PA+TLCA组原代肝细胞和AML-12细胞脂质合成基因ACC1、FASN、SREBP-1c的mRNA水平以及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COX1和CPT1A表达水平在各组间无显著变化;RT-qPCR结果显示,PA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促炎因子(iNOS、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联合TLCA处理后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增加RAW264.7细胞M2型极化相关基因(Arg1、IL-4、IL-10)mRNA表达水平(P<0.05);与CON组比较,PA组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显著增加,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明显降低;TLCA可促进TGR5蛋白表达(P=0.071 4),氨苯蝶啶抑制TGR5后,显著抑制TLCA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和减少肝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结论 TLCA通过巨噬细胞TGR5抑制PA诱导的M1型极化且促进M2型极化,促炎症因子减少,进而降低肝细胞脂质合成,改善肝细胞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牛磺石胆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特异性表达人脂肪酸转运蛋白5小鼠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立新 林创珍 +1 位作者 张照辉 聂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21,共9页
目的: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机制以及潜在候选药物疗效,构建人脂肪酸转运蛋白5(hFATP5)在肝脏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hFATP5表达序列插入白蛋白启动子的下游,构建基因表达载体,C57BL/6小鼠的受精卵通过显微注射、... 目的: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机制以及潜在候选药物疗效,构建人脂肪酸转运蛋白5(hFATP5)在肝脏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hFATP5表达序列插入白蛋白启动子的下游,构建基因表达载体,C57BL/6小鼠的受精卵通过显微注射、胚胎移植,繁殖过表达hFATP5(hFATP5+)小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确认hFATP5的过表达。稳定传代和扩繁后,对hFATP5+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4周的高脂饲料喂养,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行腹腔注射糖耐量实验。结果:hFATP5+小鼠的F1、F2代和C57BL/6野生型小鼠比较,hFATP5+小鼠hFATP5蛋白质和信使核糖核酸水平在心、肝、脾、肾、肺、肠、胃组织显著过表达。4周高脂喂养后,hFATP5+雄性小鼠的体质量、血总胆固醇、肝内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雄性小鼠,且糖耐量显著较差,而雌性小鼠之间的相关指标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hFATP5+雄性小鼠在肝脏过表达hFATP5,获得FATP5半人源化小鼠模型,4周高脂饲养形成更显著的代谢综合征和NAFLD。FATP5转运过多长链脂肪酸入肝是NAFLD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人脂肪酸转运蛋白5 显微注射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黄血蜱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褐黄血蜱卵及其原生质蛋白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王兰兰 刘金宝 程天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2-349,共8页
为了解蜱类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及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基于褐黄血蜱转录组文库中的Contig 879序列设计引物,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扩增其两翼缺失部分,拼接后得到编码褐黄血蜱FABP (HfFABP)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qPCR法... 为了解蜱类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及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基于褐黄血蜱转录组文库中的Contig 879序列设计引物,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扩增其两翼缺失部分,拼接后得到编码褐黄血蜱FABP (HfFABP)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qPCR法检测该基因在褐黄血蜱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转录水平;采用平行反应监测(PRM)法分析HfFABP dsRNA干扰对褐黄血蜱产卵和孵化,以及卵原生质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HfFABP的cDNA全长1 443 bp,ORF长396 bp,编码132个氨基酸的多肽。HfFABP基因在雌蜱中的转录水平高于幼蜱、若蜱和雄蜱;在蜱的卵巢、中肠和体壳中的转录水平高于其在唾液腺中的转录水平;吸血使HfFABP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HfFABP dsRNA干扰使蜱产卵减少,其中约30%的卵大小不均、蜡质增多、塌瘪易裂;表观正常的卵孵化率降低,原生质中的FABP、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弹性蛋白酶抑制剂(Neutrophil elastase inhibitor)、天冬氨酸蛋白酶(Aspartic protease)和热休克蛋白83 (Heat shock protein 83)等12种蛋白的丰度大幅下降(P<0.01、P<0.05)。上述结果首次表明HfFABP在蜱卵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HfFABP在抑制雌蜱生殖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黄血蜱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 平行反应监测(P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凯湖翘嘴鲌H-FABP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韩英 陈晓婷 +1 位作者 王琨 张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为研究H-FABP基因在兴凯湖野生和养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各相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根据Gen Bank中已知鲤科鱼类的H-FABP基因序列进行引物设计,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出兴凯湖翘嘴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全CDS区序列(402 bp... 为研究H-FABP基因在兴凯湖野生和养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各相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根据Gen Bank中已知鲤科鱼类的H-FABP基因序列进行引物设计,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出兴凯湖翘嘴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全CDS区序列(402 bp)、3'UTR区序列(242 bp)和5'UTR区序列(134 bp)共778 bp的c DNA序列。将其提交到Gen Bank中,获得基因登陆号为KJ629286,通过Blast比对发现,兴凯湖翘嘴鲌H-FABP基因的CDS区与鲤Cyprinus carpio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同源性高达91%;氨基酸同源性比对显示,兴凯湖翘嘴鲌H-FABP氨基酸序列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同源性为76%,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同源性为85%;分析野生翘嘴鲌7个组织(鳃、心脏、肠、肝胰脏、肌肉、肾脏、脾脏)以及养殖翘嘴鲌除心脏之外的6个相同组织H-FABP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FABP基因在野生组和养殖组肝胰脏中表达量均为最高,与其他组织的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H-FABP基因在野生组和养殖组各相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兴凯湖翘嘴鲌H-FABP基因序列高度保守,与鲤形目鱼类的同源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兴凯湖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皋鸡EX-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周琼 常国斌 +3 位作者 王克华 窦套存 廖菁 陈国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3-146,共4页
以60周龄和自繁后的12周龄的如皋鸡作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及遗传特异性分析。结果检测到2个SNP突变,分别为4271 G/A、4281 G/A突变,有3种基因型。最小二乘差异显著性检... 以60周龄和自繁后的12周龄的如皋鸡作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及遗传特异性分析。结果检测到2个SNP突变,分别为4271 G/A、4281 G/A突变,有3种基因型。最小二乘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60周龄时,AA型含量最高,显著高于AB型(P<0.05);12周龄时,AB型含量最高,BB型最低;60周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12周龄时的含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肌内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SNP及其与部分肉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卓 昝林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5,共5页
【目的】分析秦川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第1外显子的遗传变异与部分肉用性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相同饲养条件下的146头18-20月龄秦川牛阉牛,采用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对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的遗传变... 【目的】分析秦川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第1外显子的遗传变异与部分肉用性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相同饲养条件下的146头18-20月龄秦川牛阉牛,采用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对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的遗传变异进行检测;运用SPSS统计程序中的GLM模型,分析其与部分肉用性能指标的关系。【结果】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130 bp处具有PCR-SSCP可检测到的SNP位点:Y=T→C。对该SNP位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分型并与88头秦川牛的肉用性状指标进行GLM分析,表明AB型个体的后腿围、背膘厚、大理石花纹等性状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AB型个体的胴体胸深和嫩度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AB型个体的背膘厚极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1);另外,BB型个体的后腿围、大理石花纹等性状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结论】秦川牛H-FABP基因第1外显子上存在SNP位点且与肉用性状有较强的关联性,说明H-FABP基因可作为秦川牛部分肉用性状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川牛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 PCR-SSCP 肉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心肌缺血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明媚 孟祥志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17,F00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早期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心脏、心肌梗死及其它怀疑有心肌缺血的心肌细胞内H-FABP和肌红蛋白(Mb)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的缺失,心肌梗死组...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早期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心脏、心肌梗死及其它怀疑有心肌缺血的心肌细胞内H-FABP和肌红蛋白(Mb)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的缺失,心肌梗死组均出现明显的缺失,9例可疑心肌缺血病例中有3例出现H-FABP明显的缺失,3例出现可疑缺失,有4例出现Mb明显的缺失,2例出现可疑缺失,说明H-FABP可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结论H-FABP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具有较好的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 免疫组织化学 IHC 肌红蛋白 M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绵羊群体间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第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雪 曹阳 +4 位作者 金海国 张立春 于永生 罗晓彤 李德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5,共4页
以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杜泊和道赛特4个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第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H-FABP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939(A/G)、980(G... 以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杜泊和道赛特4个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第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H-FABP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939(A/G)、980(G/A)、1013(A/C)和1018(T/C)4个SNP位点,表现出AA、AB、BB 3种基因型;在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和杜泊群体中,BB型为优势基因型,在道赛特群体中,AB型为优势基因型;经χ2检验后,4个绵羊品种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东北细毛羊、杜泊和道赛特3个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处于0.25和0.50之间,为中度多态,小尾寒羊为低度多态(PIC<0.25);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莱凯特黑牛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仕全 董雅娟 +2 位作者 柏学进 牛召珊 杨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5-148,共4页
肉质性状与肌内脂肪含量紧密相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成为布莱凯特黑牛分子育种改善肉质性状的研究重点。作者就H-FABP对脂肪酸转运的调控机理、H... 肉质性状与肌内脂肪含量紧密相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成为布莱凯特黑牛分子育种改善肉质性状的研究重点。作者就H-FABP对脂肪酸转运的调控机理、H-FABP基因定位和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在不同畜禽上的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分析,为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培育布莱凯特黑牛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基因 肌内脂肪含量 布莱凯特黑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FABPc重组抗原高效融合表达、纯化及免疫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巍 苏川 +4 位作者 吴海玮 胡雪梅 沈蕾 陈淑贞 张兆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 构建Sj-FABPc表达克隆 ,获得大量纯化rSj-FABPc重组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 )抗原 ,了解其作为候选疫苗抗原的潜能。方法 以PCR法从Sj-cDNA库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后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 - 6P - 1进行融合表达 ,经Glutathio... 目的 构建Sj-FABPc表达克隆 ,获得大量纯化rSj-FABPc重组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 )抗原 ,了解其作为候选疫苗抗原的潜能。方法 以PCR法从Sj-cDNA库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后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 - 6P - 1进行融合表达 ,经GlutathioneSepharoseTM4B亲和层析柱和PreScissionTMProtease酶切后纯化出rSj-FABPc ,Westernblot鉴定其抗原性 ,以rSj-FABPc免疫小鼠 ,制备特异性抗血清 ,并用ELISA法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活性。结果 纯化的rSj-FABPc能被血吸虫成虫免疫兔血清和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所识别 ,并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抗体滴度为 1∶12 80 0。结论 rSj-FABPc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重组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铬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云贺 苏玉虹 +2 位作者 刘显军 李宝龙 边连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2-94,共3页
将18头7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实验日粮,实验日粮为基础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铬在日粮中的添加浓度为200μg/kg。研究铬对肥育猪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猪肥育期日粮中添加铬,可以显著... 将18头7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实验日粮,实验日粮为基础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铬在日粮中的添加浓度为200μg/kg。研究铬对肥育猪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猪肥育期日粮中添加铬,可以显著提高眼肌面积(LMA)、宰后24h肌肉pH和肌内脂肪(IMF)含量(P<0.05),减少滴水损失和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P<0.05)。通过对H-FABP基因表达量的分析表明,铬显著提高了肌肉组织中H-FABP基因表达量(P<0.05),H-FABP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6(P=0.042);与NEF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53(P=0.046)。研究表明,铬能够显著提高肌肉组织中H-FABP基因表达量,减少血清NEFA含量,改善肉质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 基因表达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重组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的特性和抗原表位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巍 吴海玮 +4 位作者 苏川 胡雪梅 沈蕾 陈淑贞 张兆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共3页
目的 了解重组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 (r Sj- FABPc)的特性及预测其抗原表位。方法 以PCR方法从 Sj- c DNA文库中扩增 Sj- FABPc基因片段 ,并亚克隆于载体 p GEM- T,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以 GOL DKEY○R软件和 Swi... 目的 了解重组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 (r Sj- FABPc)的特性及预测其抗原表位。方法 以PCR方法从 Sj- c DNA文库中扩增 Sj- FABPc基因片段 ,并亚克隆于载体 p GEM- T,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以 GOL DKEY○R软件和 Swiss- Model数据库分析 Sj- FABPc的核苷酸序列和其编码的蛋白质特性 ,预测重组抗原的表位。结果 核酸序列分析证明 ,克隆基因确为 Sj- FABPc,并由此推导出 Sj- FABPc理论氨基酸顺序 ,以该序列的分析表明 ,重组 Sj- FABPc抗原具有 3个抗原表位区和三个可能的脂肪酸结合表位。结论  Sj- FABPc抗原表位可能与脂肪酸结合表位的主要片段为同一肽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序列分析 抗原表位 Sj-FAB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脊椎动物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姮 刚德报 +3 位作者 魏仁杰 马晓芸 李元鑫 丁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00-3113,共14页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是一类来自共同祖先基因的小分子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心脏、脑、脂肪和肌肉等多种组织中,能特异性结合脂肪酸并将脂肪酸输送到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中,进而调...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FABPs)是一类来自共同祖先基因的小分子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心脏、脑、脂肪和肌肉等多种组织中,能特异性结合脂肪酸并将脂肪酸输送到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中,进而调控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及磷脂合成等脂代谢过程。文章通过综述FABPs的分类、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典型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FABPs的研究进展,发现无脊椎动物的FABPs分子结构缺少糖、水分子、氨基和巯基等官能团,其功能更具复杂性,且主要与生长发育及脂肪酸转运等相关。相对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FABPs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究其基因结构、蛋白构造及其生物学功能等,包括如FABPs作为脂肪酸的细胞内载体以确定无脊椎动物特定膜供体和受体位点的识别,阐明FABPs分子结构是否具有捕获或释放配体的构象能力,分析配体结合特异性应与β-桶折叠定义空腔表面涂层的理化特性关系,以及不同类型FABPs是否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等。此外,从无脊椎动物分离获得的某些FABPs对生物疫苗制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可应用于水产动物育种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等生产实践中,为当前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的生物营养代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 脂肪酸 分类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损伤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飞 孙启全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6-532,共7页
供肾短缺是肾移植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供肾功能的准确评估可以降低器官的弃用率,以挽救更多的尿毒症患者。与病理学检查相比,循环中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在临床应用中较为方便。本文就目前已发现的肾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酐和血清胱抑素C(Cys-C)... 供肾短缺是肾移植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供肾功能的准确评估可以降低器官的弃用率,以挽救更多的尿毒症患者。与病理学检查相比,循环中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在临床应用中较为方便。本文就目前已发现的肾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酐和血清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线粒体DNA(mtDNA)、肾损伤分子-1(KIM-1)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分子标志物 扩大标准供者 线粒体DNA 血清胱抑素C(Cys-C)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 肾损伤分子-1(KI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在禽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芮铭 孟博 +1 位作者 曹中赞 栾新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92,共4页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又称为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或A-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家族中的一员,能结合多种疏水性化合物,在脂肪和卵巢组织中分布广泛,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代谢,作用于卵巢组织中,对于禽类产蛋中脂肪酸的沉积...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又称为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或A-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家族中的一员,能结合多种疏水性化合物,在脂肪和卵巢组织中分布广泛,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代谢,作用于卵巢组织中,对于禽类产蛋中脂肪酸的沉积会起到关键的作用,调控禽类产蛋过程中蛋的脂肪酸营养沉积,提高产蛋优良性能。该蛋白又与肌间脂肪(IMF)含量有关,保证了肉质的良好品质,这让AFABP在禽类养殖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论文就该蛋白的生理功能和在禽类中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尾草酸通过激活AMPK降低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积累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静 刘莹 +4 位作者 刘垚杰 赵江 吉洋琳 刘东 王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究鼠尾草酸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肪积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FAs(油酸-棕榈酸浓度比2∶1)诱导建立HepG2细胞高脂模型,使用不同浓度的鼠尾草酸(15、20μmol/L)、FFAs(1mmol/L)、AMP依赖的蛋... 目的:探究鼠尾草酸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肪积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FAs(油酸-棕榈酸浓度比2∶1)诱导建立HepG2细胞高脂模型,使用不同浓度的鼠尾草酸(15、20μmol/L)、FFAs(1mmol/L)、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剂(2μmol/L)处理细胞24h后,通过测定细胞内脂肪含量、细胞活力、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以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表达水平,研究鼠尾草酸的降脂作用机制。结果:15、20μmol/L的鼠尾草酸,1mmol/L的FFAs单独或共同处理细胞24h对细胞的活力没有显著性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FAs处理细胞24h,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FFAs能显著增加细胞内的脂肪含量;FFAs能增加细胞内TC、TG含量,增加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脂肪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FFAs处理组相比,鼠尾草酸可以降低细胞内的脂肪含量;鼠尾草酸能显著降低TC、TG含量,显著下调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且使脂肪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并显著上调磷酸化AMPK的表达量(P<0.05)。使用AMPK抑制剂共同处理细胞24h,对细胞的活力没有影响,但可明显逆转鼠尾草酸的降脂作用(P<0.05)。结论:鼠尾草酸能通过调控脂肪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和AMPK磷酸化激酶的表达来改善FFAs诱导的HepG2细胞的脂肪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游离脂肪酸 HEPG2细胞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