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rmers showed smiling faces as cotton production and prices hit new highs
1
作者 Zhong Mengxia 《China Textile》 2021年第1期29-29,共1页
According to Zhuochuang Information Monitoring,the annual average yield per unit area increased by about 6 percent,the total output increased by 7.6 percent year-on-year,and the farmers'planting income was greatly... According to Zhuochuang Information Monitoring,the annual average yield per unit area increased by about 6 percent,the total output increased by 7.6 percent year-on-year,and the farmers'planting income was greatly improved,thus realizing a high yield and a good harv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me farmers farm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农户就业选择与收入增长
2
作者 钟晓敏 张光先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7,共11页
交通扶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从就业选择视角切入,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地区公路建设相匹配数据,利用OLS和IV估计方法,全面考察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可及性、通达性、优质性对农户家庭... 交通扶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从就业选择视角切入,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地区公路建设相匹配数据,利用OLS和IV估计方法,全面考察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可及性、通达性、优质性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公路基础设施三个维度即农村公路开通、公路网密度、四好农村路均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总体上转向外出打工、非农经营或本地上班是其影响农户家庭收入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村公路开通、四好农村路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且劳动力比重较高、健康水平较低的低收入农户从中受益更多。研究结论为从农村公路建设、就业增收渠道畅通、家庭禀赋效应发挥的进路推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路基础设施 就业选择 增收效应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市场深化的土地合约选择与农村内置金融演化机制——以寿光市东斟灌村“三社合一”为例
3
作者 崔宝敏 冯泓铭 《新经济》 2025年第2期39-56,共18页
随着市场的深化,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扩张会面临技术、资金以及土地要素的瓶颈。为了突破土地的供给约束,破除资金短缺的制约,农民在市场需求扩张过程中,会不断地探索新的农业合作社缔约结构,形成农业销售合作社、土地合作社、资金互助合... 随着市场的深化,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扩张会面临技术、资金以及土地要素的瓶颈。为了突破土地的供给约束,破除资金短缺的制约,农民在市场需求扩张过程中,会不断地探索新的农业合作社缔约结构,形成农业销售合作社、土地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三社合一”的契约选择机制。研究显示,当农业销售合作社达到一定规模时,内外市场需求规模逼近土地供给约束的临界值,农户为减少交易成本,可以通过契约机制创新来拓展市场边界。生产的扩张必然伴随技术的升级,这要求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随着数字化设施农业需求规模的扩大,必然内生出一个农村金融市场和组织。在对寿光市东斟灌村的实地调研中发现,随着五彩椒市场规模的扩展,由单一农业合作社转向“三社合一”的契约机制可以突破土地供给,实现要素配置效率的最大化。结论表明,“三社合一”是市场深化基础上,农业专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一种有效的农业组织方式,这一机制降低了土地规模化的交易成本,内生出一套可行的农村内置金融系统,提高了农民的专业化生产方式和专业经营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深化 土地合约 内置金融 农民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促进农民增收的效用及机制分析——基于农险直接、间接“增收效应”理论模型
4
作者 沈芳 江生忠 贾士彬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65,I0001,I0002,共21页
农险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工具。根据理论分析和模型推导,本文运用我国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农险的“增收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险可以促进农民经营收入、工资收入和... 农险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工具。根据理论分析和模型推导,本文运用我国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农险的“增收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险可以促进农民经营收入、工资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增长,具有直接、间接和广义的“增收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种植业欠发达地区农险的直接、间接、广义“增收效应”更明显。在牧业发达地区农险的广义“增收效应”发挥较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险的直接、广义“增收效应”更显著。机制研究发现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分别是农险直接“增收效应”和间接“增收效应”的有效传输渠道。农险通过服务于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基于本文研究,我国应继续坚定地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适当增加农险在支农政策中的比例,将农业直接补贴转为间接补贴。优化保险合约设计,构建满足不同农户需求的多层次农险保障体系,并将农险保费补贴适当向种植业欠发达、牧业发达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民经营收入 农民工资收入 农民可支配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践路径--基于小农户衔接现代化大农业的视角
5
作者 黎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39-242,251,共5页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而传统小农户经营模式因其要素资源有限、嵌入分工体系难、拓展市场能力不足等原因,并不能有效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民合作社具有联合创新、资源整合、市场对接等多...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而传统小农户经营模式因其要素资源有限、嵌入分工体系难、拓展市场能力不足等原因,并不能有效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民合作社具有联合创新、资源整合、市场对接等多种功能,有助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农民合作社可以通过能人示范奠定巩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主体信任基础,联合创新充分发挥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多元主体优势,市场突破着力解决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大市场对接难题,以及价值共享优化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农民增收 小农户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线回归模型的甘肃农业劳动生产率增收效应研究
6
作者 任慧 张东伟 芦霁嘉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091-1096,共6页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影响农民收入的最主要原因,为了研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收效应,以《甘肃发展年鉴》为数据来源,运用曲线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甘肃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民收益呈现稳步上...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影响农民收入的最主要原因,为了研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收效应,以《甘肃发展年鉴》为数据来源,运用曲线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甘肃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民收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农民收益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民收益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极显著,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益的最优曲线回归模型为立方模型,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7+0.557×(农业劳动生产率)+3.046E-5×(农业劳动生产率)^(2)-1.625E-9x(农业劳动生产率)^(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促进农民收益的增加,特别是对经营性收益影响极为显著,因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今后应促进农业劳动的专业化、农业经营的规模化,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有效促进甘肃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曲线回归模型 农民收益 增收效应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分析
7
作者 李江南 潘海悦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文章采用2010-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来分析乡村产业振兴对新疆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振兴发展会促进新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乡村振兴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工资... 文章采用2010-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来分析乡村产业振兴对新疆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振兴发展会促进新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乡村振兴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其他收入将分别增加0.857、0.701以及1.018个单位。同时,乡村振兴还会调整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更多地转向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之外其他收入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增收效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基于门槛效应和空间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周蓉 王修华 雷雨亮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6,共12页
数字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农民收入并对农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值得深入研究。论文基于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从农民增收和收入差距的双重视角,考查数字金融的非线性门槛增收效应及对农... 数字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农民收入并对农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值得深入研究。论文基于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从农民增收和收入差距的双重视角,考查数字金融的非线性门槛增收效应及对农民收入差距的空间收敛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即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相应门槛值,农民增收效应递增;各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民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β条件收敛特征,且数字金融加剧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农民收入差距。论文为数字金融与农民增收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优化数字金融助力农民增收、缓解农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民增收 门槛效应 空间收敛 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政策差异对农户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坦 张晓慧 +3 位作者 靳财 苏越 朱从谋 苑韶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7,共10页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差异,以期评估和揭示不同类型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效果及有效性,为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提高农户福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内生转换模型和内生转换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人力资...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差异,以期评估和揭示不同类型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效果及有效性,为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提高农户福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内生转换模型和内生转换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人力资本水平对农户参与“造血型”生态补偿政策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年龄和教育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对农户参与“造血型”补偿政策具有正向作用,家庭生产性耐用品数量、耕地面积和质量、距乡镇中心距离对农户参与“造血型”补偿政策具有负向作用。(2)相比“输血型”生态补偿政策,参与“造血型”生态补偿政策的农户总收入减少4.2%,但非农就业概率显著提高26.4%。(3)“造血型”生态补偿政策对中低收入农户的发展机会型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释放了一定的流动性,但对资源依赖型收入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应继续优化“造血型”生态补偿政策,采用多元化措施提升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以拓宽就业增收途径,以保障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政策 农户收入 非农就业 内生转换模型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阈下农户参与电商经营对收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晓莹 郑祥江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农户倾向于采用电商模式进行销售,促进了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基于CRR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农户参与电商对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参与电商帮助其家庭收入实现42.4%~46.8%的增加;不同... 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农户倾向于采用电商模式进行销售,促进了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基于CRR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农户参与电商对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参与电商帮助其家庭收入实现42.4%~46.8%的增加;不同地区的农户参与电商经营的增收效应具有异质性。针对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为政府政策制定与农户参与电商实践方面提供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经营 农户增收 地区异质性 P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采纳会促进农户增收吗?——基于新疆枣农的实证分析
11
作者 卢瑜 向平安 余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4-1274,共11页
有机农业采纳能否促进农户增收,是促进有机农业推广和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文中基于新疆地区451份枣农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有机农业采纳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采用分组回归探究了有机... 有机农业采纳能否促进农户增收,是促进有机农业推广和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文中基于新疆地区451份枣农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有机农业采纳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采用分组回归探究了有机农业采纳对农户增收效应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有机农业采纳能够显著增加枣农的收入,已采纳有机农业枣农若放弃采纳,其收入下降48.65%;未采纳有机农业枣农若采纳,其收入提高53.57%。2)有机农业采纳对枣农的增收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采纳有机农业对于来自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创建区、参与契约农业、文化程度较高和种植规模较大枣农的增收效应更明显。为此,可通过有机红枣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考虑采纳有机农业对不同枣农增收效应的异质性,政府可鼓励枣农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有机红枣种植规模,提高枣农契约农业参与率,加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的创建力度,改善有机农业采纳对枣农的增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采纳 内生转换回归模型 分组回归 增收效应 枣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民可持续性增收的影响机制——基于湖北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方梦雪 余家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205-208,213,共5页
基于2011—2021年湖北省13个市(州)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湖北省数字金融对农民可持续性增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湖北省发展数字金融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收入结构,可以显著地促进农民可持续性增... 基于2011—2021年湖北省13个市(州)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湖北省数字金融对农民可持续性增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湖北省发展数字金融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收入结构,可以显著地促进农民可持续性增收,且对低收入水平、低收入可持续性的农民效果更佳;地区经济增长对湖北省数字金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使农民收入增加具有可持续性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其值分别为39.69%和40.96%。此外,推进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可持续性增收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农民可持续性增收 固定效应模型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普惠保险的内涵、发展模式及其增收效应研究——基于“长尾理论”与农户调查数据分析
13
作者 武建辉 李蕊 傅巧灵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11期18-35,共18页
普惠保险提高了“长尾”群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发展普惠保险是完善我国保险业服务体系,缓解金融排斥,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长尾”人群提供低门槛、可持续、高效便捷的、全方位的保险服务是普惠... 普惠保险提高了“长尾”群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发展普惠保险是完善我国保险业服务体系,缓解金融排斥,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长尾”人群提供低门槛、可持续、高效便捷的、全方位的保险服务是普惠保险未来发展的重点。基于现有研究,对普惠保险的概念、内涵及特点进行界定,梳理我国普惠保险的发展脉络与模式,总结其发展特点。同时基于对四川、江西、山东以及辽宁四省1 61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普惠保险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正向影响且有着“相对益贫式”的增收特点,还会通过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劳动时间、贷款获取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家庭收入,进一步分析发现,普惠保险对能够使用互联网的农户的增收效应更强。因此,应重视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提供便捷的保险供给产品、加大普惠保险宣传力度、完善要素流动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保险 发展模式 长尾理论 农户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节水技术采用的收入效应——基于冀鲁豫粮农的调查数据
14
作者 张益 吕明阳 韩一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9-88,96,共11页
为探究农业节水技术采用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利用河北、山东和河南粮农的微观数据,构建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采用节水技术对农户具有明显的增收作用。在使用工具变量法纠正样本自选择偏差后,在... 为探究农业节水技术采用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利用河北、山东和河南粮农的微观数据,构建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采用节水技术对农户具有明显的增收作用。在使用工具变量法纠正样本自选择偏差后,在平均意义下采用节水技术能使任意样本农户家庭的人均收入增加16.5%,当利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进一步控制不同农户采用节水技术决策选择的异质性后,测得由节水技术引致的家庭人均收入增幅为13.8%。第二,节水技术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马太效应”。相比于低收入农户,高收入农户采用节水技术后的收入增加幅度更大。研究据此提出:充分发挥节水技术的增收效应,减少农业节水技术采用障碍;缓解节水技术对农户收入影响的“马太效应”,提高农户节水技术认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技术 收入效应 马太效应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收入效应研究
15
作者 汤旭 黄孝明 +1 位作者 张星星 王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06-211,217,共7页
为探索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农户收入的影响,通过对麻阳县、保靖县与长沙县农户的问卷调查,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得出以下结论:加入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能使农户家庭收入和林业收入显著增加;在引入工具变量解决内生... 为探索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农户收入的影响,通过对麻阳县、保靖县与长沙县农户的问卷调查,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得出以下结论:加入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能使农户家庭收入和林业收入显著增加;在引入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回归结果仍能验证加入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农户收入的显著影响,但该变量的系数有所变大;从异质性分析结果来看,加入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增强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冷库建设、生产设备采购、物流系统建设、品牌保护等;通过正面宣传以及各项惠农措施提升农户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满意度,如种苗培育、技术培训、农资采购、林产品收购等,以吸引更多农户加入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地实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收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墁钰 王瑞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35-241,共7页
做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是助力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为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助农增收的内在机理,本文以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相关收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及其收入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行实证... 做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是助力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为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助农增收的内在机理,本文以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相关收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及其收入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民收入结构中不同来源收入增长的促进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农民转移净收入、农民财产净收入、农民工资净收入、农民经营净收入;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中、西、东北地区助农增收效果更加明显;总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是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但对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差距有拉大的风险。基于此,政府应该顺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特征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同时也要制定出避免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拉大城乡差距风险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收入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及路径研究
17
作者 周银航 龚征旗 《现代农业》 2024年第5期9-17,共9页
文章利用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除去港澳台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路径。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且“金融... 文章利用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除去港澳台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路径。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且“金融可获取性”与“信息可获取性”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此外,异质性分析指出,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对农民收入的正面影响最为显著,特别是对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家庭,其正面效应更为明显。文章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户增收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农户增收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来自热带作物产业的证据
18
作者 郑旭芸 黄铭柔 赖汇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193-196,251,共5页
探究热带作物政策性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有利于促进热区农户稳固增收,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提供经验启示。利用2022—2023年广州市热带作物产业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探究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 探究热带作物政策性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有利于促进热区农户稳固增收,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提供经验启示。利用2022—2023年广州市热带作物产业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探究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提高农户的家庭收入。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测算,相对于不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户,购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增加了约0.38万~0.39万元。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增加了农户的农业收入,而对非农收入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相比种植规模大户,政策性农业保险更能够提高种植规模小户的家庭收入。此外,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增加了中高龄农户的家庭收入。热带作物政策性保险总体上有助于提高农户收入,但对不同收入类型及不同农户群体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建议持续推进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制度,同时针对不同农户的特征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管理和激励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保险 农户收入 热带作物 PS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素质农民培育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实证
19
作者 郑立 张倩 姚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42-248,260,共8页
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输送可用的乡村人才,农业强国建设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与农业现代化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否有助于农民增收一直未得到严谨证实,基于2023年对湖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调查数据和2016—202... 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输送可用的乡村人才,农业强国建设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与农业现代化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否有助于农民增收一直未得到严谨证实,基于2023年对湖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调查数据和2016—2022年培育的职业农民数据,采用O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无论农民的身份属性或者个体属性如何,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培训时限的增加均有利于带动农户收入提增;(2)高素质农民培育推进农户收入增主要通过技能改善、丰富理论、人脉拓展这3个中间渠道变量实现,均存在完全的中介效应;(3)培育高素质农民进行规模经营生产也需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据此,提出了强化资金支出、扩大培育规模,深化培育课程改革、提升专业性和建立健全培训后增收考核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振兴 农业强国 高素质农民培育 农民增收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QCA和NCA的农村电商增收效应模型分析
20
作者 李鹏飞 潘佳妮 毋建宏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16-123,共8页
为有效利用和优化农村电商增收的综合作用及其内在机制,从组态视角深入探讨分析农村电商增收效应的复杂影响机制。构建政府投入、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发展质量及发展规模5个前因变量和1个经济效益结果变量的模型,综合运用熵值法、模糊... 为有效利用和优化农村电商增收的综合作用及其内在机制,从组态视角深入探讨分析农村电商增收效应的复杂影响机制。构建政府投入、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发展质量及发展规模5个前因变量和1个经济效益结果变量的模型,综合运用熵值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法及必要条件分析(Necessary Condition Analysis,NCA)法,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村电商增收效应的要素中,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对增收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发展质量及扩大发展规模,能够共同提高农村电商增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增收效应 熵值法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必要条件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