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康复的促进效果
1
作者 李艳荣 谢卫征 +2 位作者 周欣欣 赵娜娜 孟楠楠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558-562,共5页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康复的促进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8例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165例,接受常...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康复的促进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8例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165例,接受常规干预),试验组(143例,接受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两组均护理至出院后1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康复效果、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及睡眠,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较护理前,护理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评价量表(BAD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得分均升高,且试验组更高(P<0.05)。护理后,相较对照组,试验组总满意率更高(93.71%比85.45%,P<0.05)。护理期间,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中更低(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及睡眠,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获得患者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无缝隙护理 急性脑梗死 取栓 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团队协作的线上线下延续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吴佩佩 杨慧峰 +2 位作者 陈玮 吴玲玲 张晓枫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学科团队协作的线上线下延续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于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学科团队协作的线上线下延续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于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延续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学科团队协作的线上线下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信息传递和目标一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学科团队协作的线上线下延续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延续护理 学科团队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多学科团队协作延续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陈敏 叶跃敏 陈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延续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12月昆山市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摸球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 目的:探讨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延续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12月昆山市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摸球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基于智慧云平台辅助下的MDT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Barthel指数量表、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多学科团队协作延续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并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应对方式,减轻疾病不确定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云平台 多学科团队协作 延续护理 脑卒中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同手术护理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邵国珍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同手术护理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1月于丰县人民医院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实施多学科协同手术护理),...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同手术护理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1月于丰县人民医院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实施多学科协同手术护理),各3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心理、生理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多学科协同手术护理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出血量,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保障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同手术 护理 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管理联合全程营养护理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莫海娟 孙鸿翼 程梦露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102-104,共3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管理联合全程营养护理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于泰州市中医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试验组(40例)。...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管理联合全程营养护理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于泰州市中医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试验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联合全程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20)。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8)。试验组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管理联合全程营养护理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切除术 多学科协作管理 全程营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思维导图构建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新生儿的协作式“零缺陷”护理模式
6
作者 魏旭霞 宋丹丹 赵旭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563-565,共3页
目的 探究基于思维导图构建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协作式“零缺陷”护理模式,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根据随机... 目的 探究基于思维导图构建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协作式“零缺陷”护理模式,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接受协作式“零缺陷”护理,研究组接受基于思维导图构建的协作式“零缺陷”护理模式。统计患儿(咳嗽、发热、肺啰音)消退时间,采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评估患儿康复进程,统计患儿住院期间误吸、漏气、喉梗阻、皮肤损伤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肺啰音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7 d后,两组患儿PCI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思维导图构建的协作式“零缺陷”护理模式可缩短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加快患儿康复进程,减少风险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新生儿 思维导图 协作式“零缺陷”护理 风险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护理核心课程协同思政育人的探索
7
作者 程敏辉 董继红 《成才之路》 2025年第3期129-130,共2页
高职护理核心课程协同思政育人,有利于构建高效的高职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协同思政育人教学体系,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高职护理核心课程协同思政育人要明确课程思政教学总目标,修订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建设课程思政... 高职护理核心课程协同思政育人,有利于构建高效的高职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协同思政育人教学体系,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高职护理核心课程协同思政育人要明确课程思政教学总目标,修订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护理 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 资源库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患协同护理联合阶段式认知干预对食管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吴亚楠 柳杰 王静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 探讨护患协同护理联合阶段式认知干预对食管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医院采取常规干预的30例食管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 目的 探讨护患协同护理联合阶段式认知干预对食管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医院采取常规干预的30例食管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医院采取护患协同护理联合阶段式认知干预的30例食管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观察组,两组均干预6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6周负性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癌因性疲乏程度[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生活质量水平[生活质量调查量表(EORTC QLQ-C30)]。结果 干预6周,两组HAMA、HAMD-17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HAMA评分为(10.25±2.14)分,HAMD-17评分为(11.25±2.45)分,均低于对照组(13.65±2.48)分和(14.75±2.18)分(P<0.05);干预6周,两组PFS-R总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3.84±1.43)分低于对照组(5.73±1.51)分(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73.65±12.25)分高于对照组(58.25±12.89)分(P<0.05)。结论 护患协同护理联合阶段式认知干预可以有效减轻食管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化疗 护患协同护理 阶段式认知干预 负性情绪 癌因性疲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医护协作出诊实践分析
9
作者 胡杏娟 张伦 +3 位作者 邱健行 戈焰 寇丽霞 杜炜 《现代医院》 2024年第6期871-873,共3页
目的 探讨脾胃病专科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医护协作出诊开展的可行性及成效。方法 运用医院选拔原则确定出诊护师,与专科医师合作开设脾胃病专科中医特色护理门诊。通过对2023年医护协作出诊和2019年护师单独出诊的脾胃病专科中医特色护理... 目的 探讨脾胃病专科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医护协作出诊开展的可行性及成效。方法 运用医院选拔原则确定出诊护师,与专科医师合作开设脾胃病专科中医特色护理门诊。通过对2023年医护协作出诊和2019年护师单独出诊的脾胃病专科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脾胃病专科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医护协作出诊开展以来,护理门诊量由2019年的35人次/月上升到2023年的148人次/月,出诊时间由2019年的1次/周增设至2023年的3次/周。2023年护理门诊医护协作出诊的就诊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2019年护师单独出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胃病专科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医护协作出诊的开展,拓展了中医护理服务内涵,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个体化、多元化需求,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协作 专科中医护理门诊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主导多部门协作管理提升血培养标本质量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王霞 宋葵 +4 位作者 吴欣欣 封艳超 聂圣肖 邹琪 蔡虻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评价护理主导的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对血培养标本质量提升的效果,为护理临床实践和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护理主导多部门协作管理团队,开展质量改进,比较措施实施前后血培养标本送检率、合格率、污染率,以及护士血培养知识... 目的 :评价护理主导的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对血培养标本质量提升的效果,为护理临床实践和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护理主导多部门协作管理团队,开展质量改进,比较措施实施前后血培养标本送检率、合格率、污染率,以及护士血培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结果 :2023年5月—6月血培养标本送检率、送检方式为双瓶双侧的比例分别为19.1%、61.3%,高于2022年同期的4.7%、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3年5月—6月和2022年同期污染率分别为2.9%和3.8%,呈下降趋势;2023年护士血培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2.69±2.81)、(5.89±0.44)、(36.73±3.40)分,高于2018年的(7.89±2.79)、(5.82±0.52)、(30.81±4.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主导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下的质量改进策略,提高了血培养标本送检率和合格率,降低了血培养标本污染率,提高了护士血培养的知识、态度、行为水平,体现了护士在院感防控工作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多部门协作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联合同伴反馈的实践合作学习模式在创伤护士救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湘萍 谢拉 +1 位作者 付洁 程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索基于实践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师反馈联合同伴反馈在创伤护士救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培训时间将创伤护士分为两组,2023年6-9月参加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培训的护士514人为对照组,7-10月参加培训的护士510人为试... 目的 探索基于实践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师反馈联合同伴反馈在创伤护士救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培训时间将创伤护士分为两组,2023年6-9月参加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培训的护士514人为对照组,7-10月参加培训的护士510人为试验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创伤救护技能培训,试验组实施基于实践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师反馈联合同伴反馈的培训方法。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创伤护士进行创伤救护知识考核,对试验组进行创伤急救团队配合技能考核,对28名学员进行课后座谈以了解应用效果。结果 试验组创伤救护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创伤急救团队配合技能考核总分为85.41±8.68;座谈显示,学员认为此培训形式新颖,可使成员熟悉并掌握创伤急救团队配合流程,团队配合顺畅,但感觉培训压力较大。结论 基于实践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师反馈联合同伴反馈的创伤救护技能培训,能提高创伤护士创伤救护知识,更好地掌握团队配合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护士 创伤救护 实践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反馈 同伴反馈 团队配合 在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本科生跨专业合作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丽 李莎 +1 位作者 余焕 卢海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9-83,共5页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跨专业合作能力及真实体验。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目的抽样选取17名护理本科生为访谈对象进行跨专业合作体验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在跨专业合作过程中体验主要为4...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跨专业合作能力及真实体验。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目的抽样选取17名护理本科生为访谈对象进行跨专业合作体验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在跨专业合作过程中体验主要为4个主题,分别是跨专业合作的意义及优势(学科发展的必要性与互补性、学科任务的挑战性、思维培养的多元性、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开展跨专业合作的情况(创新创业中的跨专业合作、日常教学中的跨专业合作),影响跨专业合作的因素(个体社会学特点与沟通能力、学科匹配度与知识储备、学习习惯),护理教育中跨专业学习合作的推进方法(建立跨专业合作思维及跨学科合作任务、跨专业团队师资的培养、建立跨专业合作学习的运行机制与平台)。结论护理专业本科生需具备一定跨专业合作能力,教育管理者可从教育和培训、组织结构、文化差异和资源等多个方面着手,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护理跨专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本科生 跨专业合作 创新创业 沟通能力 学科匹配 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营养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美娟 叶晓羽 林丽清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01-104,142,共5页
目的探析多学科协作营养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 目的探析多学科协作营养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营养状况、遵医行为及免疫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前营养状况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包括按时复诊、按时服药、合理饮食、按时锻炼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分化簇3^(+)(CD3^(+))、分化簇4^(+)(CD4^(+))、CD4^(+)/分化簇8^(+)(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作为比较指标,两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营养护理效果明显,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升,同时其身体免疫功能显著提高,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化疗 多学科协作营养护理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婷婷 谢仙萍 +3 位作者 彭菊意 樊晓芬 闫晓娟 任心心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认知疗法的协同护理模式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反刍思维及心理韧性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在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且符合标准的14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认知疗法的协同护理模式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反刍思维及心理韧性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在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且符合标准的14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正念认知疗法的协同护理模式。2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8周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反刍思维量表(RRS)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评估2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8周、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反刍思维量表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心理韧性量表得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正念认知疗法的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反刍思维水平,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预防青少年抑郁障碍疾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认知疗法 协同护理模式 青少年 抑郁障碍 心理韧性 反刍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缓和医疗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孙丽莎 李洁 +2 位作者 倪云霞 方进博 游桂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6期1734-173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缓和医疗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56例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中途对照组1...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缓和医疗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56例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中途对照组1例无法取得联系,观察组2例拒绝随访、2例无法取得联系,最终有效样本量为151例,其中对照组77例,观察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多学科协作的缓和医疗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水平进行比较,并于干预3个月后对2组患者再入院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缓和医疗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缓和医疗 多学科协作 生活质量 焦虑抑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在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方凯丽 秦瑞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日常行为管理、认知症状管理、疾病管理评分以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及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协同护理模式 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效能 自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7
作者 高珊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2期293-296,共4页
目的:分析标准化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4月期间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护理的50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 目的:分析标准化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4月期间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护理的50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标准化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HAMD(抑郁量表)、FAM(家庭功能量表)、FIM(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NHISS(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化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护理前两组的HAMD、FAM、FIM、NHISS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FAM、FIM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标准化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 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模式 脑卒中护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联合视角下标准化护理对急诊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
18
作者 王美杰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2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视角下标准化护理对急诊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方法:根据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甘肃省白银市中心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320例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视角下标准化护理对急诊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方法:根据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甘肃省白银市中心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320例多发性损伤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多学科协作的标准化护理),每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转运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长、转运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家属对护理小组的沟通服务、操作能力、护理水平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诊外科的多发性损失危重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标准化护理方案可以明显降低院内转运时长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标准化护理 急诊外科 多发性损伤 危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肝硬化营养不良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申丽香 王晶晶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3048-3052,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肝硬化营养不良高风险患者营养状况及衰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72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肝硬化营养不良高风险患者营养状况及衰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72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模式。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采用英国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工具(RFH-NPT)、主观全面营养评定量表(SGA)、肝脏衰弱指数(LFI)调查工具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状况及衰弱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RFH-NPT评分、SGA评分及L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RFH-NPT评分、LF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模式可提升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增强个体的体能素质,改善患者的衰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多学科协作 护理 营养风险 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王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1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于临沭县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于临沭县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切口疼痛程度、早期下床活动依从率、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4 h、12 h、24 h及48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期下床活动依从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07)。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7)。结论: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术后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加速康复护理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