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SEM-Logit整合模型 被引量:51
1
作者 陈坚 晏启鹏 +1 位作者 杨飞 胡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7,65,共8页
现有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仅考虑了可直接观测的出行者的个人社会经济特性和出行方案特性,并未考虑影响选择结果的潜变量,为此,文中提出了出行行为中潜变量的概念,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刻画潜变量与显变量、潜变量与其测量变量之... 现有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仅考虑了可直接观测的出行者的个人社会经济特性和出行方案特性,并未考虑影响选择结果的潜变量,为此,文中提出了出行行为中潜变量的概念,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刻画潜变量与显变量、潜变量与其测量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基于最大效用理论,对Logit模型的出行方式效用函数进行改进,构建了潜变量与显变量共同作用的SEM-Logit整合模型.结果表明:考虑了潜变量的整合模型的优度比传统Logit模型提高了0.201,最大似然函数估计值增加了20.607,证明潜变量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存在显著影响,所提出的整合模型的解释能力和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出行方式选择 结构方程模型 因素分析法 潜变量 服务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济竞争力:关键因素与作用机制——基于亚洲566个城市的结构方程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倪鹏飞 徐海东 +1 位作者 沈立 曹清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50-59,共10页
城市经济竞争力不仅反映城市本身的综合实力,更反映了城市参与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尤其是亚洲城市的迅速崛起,正逐渐改变着全球城市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亚洲566个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可以为提升亚洲城... 城市经济竞争力不仅反映城市本身的综合实力,更反映了城市参与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尤其是亚洲城市的迅速崛起,正逐渐改变着全球城市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亚洲566个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可以为提升亚洲城市经济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实证结果表明。1)人力资本、基础环境和金融服务会对亚洲城市经济竞争力造成显著正向的直接影响,其中人力资本的直接影响效应最大,基础环境的直接影响效应次之,人力资本和基础环境已经成为提升亚洲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2)基础环境、城市软联系和人力资本对亚洲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总影响效应依次最大,科技创新的总影响效应最小。3)城市软联系、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只会对亚洲城市经济竞争力造成间接影响,各个要素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作用机制显著。以上的研究对提升亚洲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城市 经济竞争力 结构方程模型 竞争力相关因素 相互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出行链构成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谭家美 徐瑞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40-1344,共5页
以影响出行链构成的各类因素为研究对象,依据已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设计了涵盖众多影响出行链构成因素的调查问卷.利用结构方程建模中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逐步筛选出影响出行链各构成因素的全集.剔除影响微弱的因素后,量化了各构... 以影响出行链构成的各类因素为研究对象,依据已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设计了涵盖众多影响出行链构成因素的调查问卷.利用结构方程建模中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逐步筛选出影响出行链各构成因素的全集.剔除影响微弱的因素后,量化了各构成因素对于出行链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链 结构方程模型 验证性因子分析 隐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隐变量模型的因果关系发现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曾艳 郝志峰 +1 位作者 蔡瑞初 谢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8-1434,共7页
为在基于隐变量模型的因果关系发现算法中综合考虑隐变量之间的瞬时性和延时性因果效应,构建以动态贝叶斯网络为基础的时序隐变量模型,提出对应的因果关系发现算法。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估计测量模型中的因子载荷矩阵,应用结构向量自回... 为在基于隐变量模型的因果关系发现算法中综合考虑隐变量之间的瞬时性和延时性因果效应,构建以动态贝叶斯网络为基础的时序隐变量模型,提出对应的因果关系发现算法。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估计测量模型中的因子载荷矩阵,应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自回归矩阵,利用数据的非高斯性依次学习模型中隐变量之间的瞬时效应矩阵与延时效应矩阵,构建时序隐变量模型的因果网络结构。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隐变量 因果关系发现 因子分析 向量自回归模型 非高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夹芯结构疲劳寿命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许笛枫 姚卫星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4-411,共8页
蜂窝夹芯结构疲劳寿命模型中研究最多的是S-N曲线模型,对常用的蜂窝夹芯结构S-N曲线的形式作了分类与综述。同时搜集整理蜂窝夹芯结构疲劳寿命S-N曲线试验数据,并按照相关力学原理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了一些较具普适性的结果。从蜂窝芯... 蜂窝夹芯结构疲劳寿命模型中研究最多的是S-N曲线模型,对常用的蜂窝夹芯结构S-N曲线的形式作了分类与综述。同时搜集整理蜂窝夹芯结构疲劳寿命S-N曲线试验数据,并按照相关力学原理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了一些较具普适性的结果。从蜂窝芯子自身材料属性出发,讨论了多个因素对蜂窝夹芯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芯结构 疲劳寿命模型 S-N曲线 疲劳寿命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追踪研究的模型整合与拓展:考察往复式影响与增长趋势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源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55-1772,I0001-I0005,共23页
追踪研究当中,交叉滞后模型可以探究多变量之间往复式影响,潜增长模型可以探究个体增长趋势。对两类模型进行整合,例如同时关注往复式影响与个体增长趋势,同时可以定义测量误差、随机截距等变异成分,衍生出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特质−... 追踪研究当中,交叉滞后模型可以探究多变量之间往复式影响,潜增长模型可以探究个体增长趋势。对两类模型进行整合,例如同时关注往复式影响与个体增长趋势,同时可以定义测量误差、随机截距等变异成分,衍生出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特质−状态−误差模型、自回归潜增长模型、结构化残差潜增长模型等。以交叉滞后模型和潜增长模型分别作为基础模型,从个体间/个体内变异分解的角度对上述各类模型梳理,整合出此类模型的分析框架,并拓展建立“因子结构化潜增长模型(factor latent curve model with structured reciprocals)”作为统合框架。通过实证研究(早期儿童的追踪研究−幼儿园版,ECLS-K),建立21049名儿童的阅读和数学能力的往复式影响与增长趋势。研究发现,分离了稳定特质的模型拟合最优。研究也对模型建模思路和模型选择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研究 往复式影响 增长趋势 因子结构化潜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多重分类变量的潜变量模型的可识别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勾建伟 夏业茂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2-316,共15页
潜变量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表征多个观察变量之间相关性的统计方法.在刻画多重分类数据关联性方面,这类模型通常假定每个分类变量都与一个潜在连续变量或向量相联系,通过潜变量或向量在窗口部分的观察值来确定分类变量的值,从而达到对... 潜变量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表征多个观察变量之间相关性的统计方法.在刻画多重分类数据关联性方面,这类模型通常假定每个分类变量都与一个潜在连续变量或向量相联系,通过潜变量或向量在窗口部分的观察值来确定分类变量的值,从而达到对类别界定.然而该方法存在一个弱点:观察似然或模型存在确定性问题.模型缺乏识别性必然会对估计构成影响.本文对带有多重二分、有序和/或无序分数据的潜变量模型的模型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识别方法,给出了一些有用的结果,特别是在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和/或结构方程模型解释多重响应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时.这些条件利用模型结构并保持了不同类型参数的相互分离性,这从理论和应用角度来看都较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类变量 模型确定 潜变量模型 实证因子分析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