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面孔空想性错视及其神经机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昊
杨志刚
-
机构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52-1960,共9页
-
文摘
面孔空想性错视,是指在不存在面孔的物体或抽象图案上看到面孔,例如在月球表面看到面孔。它受到自下而上信息与自上而下加工的共同影响。近年来,研究者通过行为实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及脑成像技术对不同的空想性错视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面孔空想性错视的产生取决于刺激是否包含类似面孔结构,内部面孔模板是否能与当前刺激匹配,以及有无面孔相关背景。同时也受到个体差异与情绪状态影响。脑成像研究发现,在发生空想性错视时,来自额叶区与枕叶视觉区的信息会在FFA进行整合。未来研究可以致力于探索面孔空想性错视中个体差异的行为与神经机制,以及不同类型的自上而下调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
关键词
面孔空想性错视
自上而下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
面孔加工
-
Keywords
face pareidolia
top-down processing
bottom-up processing
face processing
-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错认总比错过好——面孔视错觉的发生机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子炜
付迪
刘勋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汉堡大学信息科学系
-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0-255,共1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重大国际合作项目(NSFC 62061136001/DFG TRR-169)。
-
文摘
面孔视错觉现象表现为个体从其他事物中感知到并不存在的面孔。面孔视错觉要素已广泛应用于艺术、广告及商品中,起到吸引注意、促进消费的作用。同时,先前的研究通过采用各种范式,发现患者在面孔视错觉的产生上同常人的差异,以及视错觉与视幻觉之间的联系。根据视觉加工通路的不同,相关范式可分为视错觉监测范式,以及视错觉辨认范式。前者侧重于基于提取的类面孔特征所做出的快速预测,后者侧重于主观期望引导个体对物体特征的提取,两者最终均会影响到后续的认知判断。日后研究可从面孔视错觉的发生机制出发,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加工通路,为面孔视错觉产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拓宽该要素在临床诊断及商业广告领域上的应用。
-
关键词
面孔视错觉
面孔加工
发生机制
-
Keywords
face pareidolia
face processing
occurrence mechanisms
-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面孔空想性错视对产品造型影响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绍东
邢亚龙
张馨友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
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
出处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40-246,326,共8页
-
基金
2018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特色小镇助力内蒙古非遗保护与传承实践研究》(2018NDB091)
澳门基金会资助研究项目(MF2037)。
-
文摘
目的探究面孔空想性错视现象是否会对产品造型的审美满意度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运用大数据网络爬虫程序提取产品的语义信息、通过词频分析方法构建语义差分量表,并分别建立三组对照组实验对被试者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分析三组实验数据得出研究结论。结果实验发现被试者在不考虑产品价格、功能的情况下,审美偏好更倾向于能够引起面孔空想性错视的产品造型。结论在产品造型设计中运用面孔空想性错视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网购消费者的注意力,在传达产品情绪化特征的同时,满足其功能和审美需求,从而对产品造型审美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运用面孔空想性错视现象是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网购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有效设计途径和方法。
-
关键词
面孔空想性错视
大数据
网络爬虫程序
词频分析
语义差分量表
-
Keywords
face pareidolia
big data
web crawler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semantic difference component table
-
分类号
TB472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