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支皮瓣眼睑重建术对眼睑肿瘤术后患者眼睑修复和重建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宏彬 赵晓天 +3 位作者 王旭玲 杨俭伟 庞润晖 白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眼睑重建术对眼睑肿瘤术后患者眼睑修复和重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需行穿支皮瓣眼睑重建术的眼睑肿瘤术后患者80例80眼,均为早、中期眼睑肿瘤,且未发生局部眶内转移和全身转移...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眼睑重建术对眼睑肿瘤术后患者眼睑修复和重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需行穿支皮瓣眼睑重建术的眼睑肿瘤术后患者80例80眼,均为早、中期眼睑肿瘤,且未发生局部眶内转移和全身转移。采用穿支皮瓣眼睑重建术治疗眼睑缺损。比较患者修复前后睑裂高度和长度差值,美观功能评分,抑郁、焦虑水平;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80眼中,显效35眼,有效35眼,无效10眼,总有效率为87.5%。修复后患者睑裂高度和长度差值分别为(1.49±0.47)mm和(1.43±0.55)mm,均低于修复前[(2.55±0.35)mm和(2.38±0.4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修复前患者的美观功能评分为(0.91±0.23)分,修复后患者美观功能评分为(1.87±0.19)分,患者修复后的评分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修复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0.14±6.54)分和(39.45±7.65)分,均低于修复前[(59.56±8.23)分和(57.93±8.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本组80眼患者中,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5%(22/80)。所有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随访时间(12.39±6.17)个月,无肿瘤复发病例。所有复合皮瓣均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或移位等。结论穿支皮瓣眼睑重建术对眼睑肿瘤术后患者全层眼睑缺损的修复疗效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眼睑重建术 眼睑肿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睑肿块病理学分析477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宋建 吴晓梅 +1 位作者 夏瑞南 曾树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374-375,共2页
目的分析眼睑肿块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至2005年收检的477例眼睑肿块标本,所有标本均经HE染色及部分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所有标本都经过病理科医师明确诊断。结果良性病变307例,包括:痣69例,乳头状瘤64例,... 目的分析眼睑肿块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至2005年收检的477例眼睑肿块标本,所有标本均经HE染色及部分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所有标本都经过病理科医师明确诊断。结果良性病变307例,包括:痣69例,乳头状瘤64例,各种囊肿57例,血管瘤23例,脂性肉芽肿23例,钙化上皮瘤19例,脂溢性角化15例,其他37例;恶性肿瘤170例,包括:基底细胞癌75例,皮脂腺癌56例,鳞状细胞癌20例,恶性淋巴瘤12例,恶性黑色素瘤5例,其他2例。较罕见病变有:囊样腺性癌、乳头状瘤恶变、汗腺腺瘤、汗腺纤维瘤及神经痣各1例,眼睑结核及神经纤维瘤各2例,畸胎瘤3例。结论眼睑肿块以良性病变多见,占64.36%;眼睑恶性肿瘤占35.64%,以基底细胞癌、皮脂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肿块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邻位皮瓣修复眼睑全层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章余兰 石璐 +1 位作者 宋映 周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1-673,共3页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邻位皮瓣I期修复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全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35眼)眼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基底细胞癌21例,睑板腺癌13例,鳞状细胞癌1例;累及上睑者12例,累及下睑者23例。所有患者均行术中冰...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邻位皮瓣I期修复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全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35眼)眼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基底细胞癌21例,睑板腺癌13例,鳞状细胞癌1例;累及上睑者12例,累及下睑者23例。所有患者均行术中冰冻并根据冰冻结果确定切缘,肿物切除后眼睑有不同程度全层缺损。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替代结膜睑板组织,根据皮肤缺损大小做邻近滑行或转位皮瓣修补眼睑缺损。术后观察皮瓣及口腔修复膜愈合情况、有无眼睑闭合不全及睑球粘连。结果随诊半年,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已完全溶解,被爬行结膜上皮覆盖,皮瓣愈合良好、无一例皮瓣坏死。其中2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眼睑闭合不全及睑内、外翻。4例患者出现轻度眼睑闭合不全,均无暴露性角膜炎。3例患者出现轻度睑球粘连。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可替代睑板结膜组织,联合邻位皮瓣治疗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眼睑全层缺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患者因取口唇黏膜或行二次眼睑重建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缺损 眼睑恶性肿瘤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睑肿物临床病理分析763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星 宋志刚 王兆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8-740,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眼睑肿物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眼睑肿物的病理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进行手术的763例眼睑肿物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眼睑肿物的病理类型分布和临床特点。结果在763例眼睑... 目的通过研究眼睑肿物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眼睑肿物的病理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进行手术的763例眼睑肿物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眼睑肿物的病理类型分布和临床特点。结果在763例眼睑肿物中,良性病变631例,占82.7%,恶性病变132例,占17.3%。眼睑肿物良性病变前3位的病理类型是炎性病变(30.3%)、色素痣(27.9%)和脂溢性角化病(9.8%)。眼睑肿物恶性病变前3位的病理类型是基底细胞癌(50.8%)、皮脂腺癌(15.2%)和鳞状细胞癌(12.1%)。结论眼睑肿物中大部分为良性病变,炎性病变是最多见的病理类型,在恶性病变中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肿物 基底细胞 皮脂腺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 ras和p53的表达与眼睑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夫玲 牛膺筠 +1 位作者 王红云 周占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 探讨 ras和 p5 3基因突变与眼睑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了 98例眼睑恶性肿瘤组织中 p2 1ras和 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眼睑正常及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中未见 p2 1ras和 p5 3蛋白表达 ... 目的 探讨 ras和 p5 3基因突变与眼睑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了 98例眼睑恶性肿瘤组织中 p2 1ras和 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眼睑正常及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中未见 p2 1ras和 p5 3蛋白表达 ;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 p2 1ras和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 ,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 ,p2 1ras和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强度逐渐增高 ;SCC中 p2 1ras及 p5 3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且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2 1ras和 p5 3基因突变与眼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肿瘤 P21 P53 免疫组织化学 发病机制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睑近泪小点肿物切除5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庆惠玲 李晓华 +3 位作者 张俊鸽 邢枫 杨慧丽 赵素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并观察近泪小点的眼睑肿物切除的效果。方法门诊就诊的56例(56眼)眼睑近下泪小点肿物患者,局部麻醉后先行泪道环形硅胶管置管保护泪小点及泪小管,于手术显微镜下行肿物切除术,肿物行病理学检查,置管2~4周后将其拔除,术后观察... 目的探讨并观察近泪小点的眼睑肿物切除的效果。方法门诊就诊的56例(56眼)眼睑近下泪小点肿物患者,局部麻醉后先行泪道环形硅胶管置管保护泪小点及泪小管,于手术显微镜下行肿物切除术,肿物行病理学检查,置管2~4周后将其拔除,术后观察眼睑肿物有无复发及泪小点位置和泪道是否通畅。结果术后病理报告显示:鳞状乳头状细胞瘤6例,色素痣26例,疣10例,炎性肉芽肿14例。追踪观察1 a以上,无一例复发。50例术后泪小点位置正常,冲洗泪道通畅,无溢泪现象;2例肿物较大,术后泪小点口向鼻侧稍有扩大,患者遇刺激时稍有溢泪现象。结论对眼睑近泪小点肿物,先行微创泪道环形硅胶管置管后再切除眼睑肿物,该方法可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物 眼睑 泪小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睑恶性肿瘤的组织学控制性切除 被引量:4
7
作者 庞友鉴 易玉珍 +2 位作者 杜念祖 吴中耀 冯官光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1期45-47,共3页
报告眼脸恶性肿瘤81例进行组织学控制切除;20例进行单纯性切除。追踪结果显示:组织学控制切除之复发率比单纯切除明显降低,且能保存更多健康眼睑组织,有利于它的重建成形。肿瘤边缘与切除的最适宜距离在睑板腺癌为6~10毫米,在基底细胞... 报告眼脸恶性肿瘤81例进行组织学控制切除;20例进行单纯性切除。追踪结果显示:组织学控制切除之复发率比单纯切除明显降低,且能保存更多健康眼睑组织,有利于它的重建成形。肿瘤边缘与切除的最适宜距离在睑板腺癌为6~10毫米,在基底细胞癌为3~5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肿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睑广泛恶性肿瘤切除及成形术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庆华 宋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46,共2页
根据不同类型的肿瘤 ,选用最佳距离切除。在冰冻组织学监控下证实切缘无癌细胞者 ,采用多个邻近皮瓣 ,用滑行或旋转的方法 ,同时将残余全层眼睑与骨膜分开 ,使之完全游离 ,以便修复大面积缺损 (缺损最小 2 5mm× 2 0mm ,最大 75mm&#... 根据不同类型的肿瘤 ,选用最佳距离切除。在冰冻组织学监控下证实切缘无癌细胞者 ,采用多个邻近皮瓣 ,用滑行或旋转的方法 ,同时将残余全层眼睑与骨膜分开 ,使之完全游离 ,以便修复大面积缺损 (缺损最小 2 5mm× 2 0mm ,最大 75mm× 6 5mm)。结果表明 ,所有病人均取得了较好的外观。 36例中 35例保存了视功能。追踪 5年以上无复发 ,1例鳞癌患者肿瘤侵及鼻腔、副鼻窦 ,术后并发脑膜炎 ,对症用药后痊愈 ,无后遗症。结果提示 :用多个邻近皮瓣修复眼睑广泛恶性肿瘤切除后的大范围缺损 ,操作简便 ,即时直接转移皮瓣覆盖缺损 ,手术一次完成 ,缩短了疗程 ,减少了病人再手术的痛苦 ,因此是眼睑复杂成形术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恶性肿瘤 成形术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睑恶性肿瘤中p16基因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曹书芹 牛膺筠 +2 位作者 林红 罗兵 杨文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16基因的改变与眼睑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PCR联合SSCP银染法对59例眼睑恶性肿瘤中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与突变进行检测。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对鳞状细胞癌(SCC)、乳头状瘤、鳞状上...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16基因的改变与眼睑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PCR联合SSCP银染法对59例眼睑恶性肿瘤中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与突变进行检测。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对鳞状细胞癌(SCC)、乳头状瘤、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进行DNA倍体及其含量分析。结果SCC中p16基因缺失为9/23,基底细胞癌(BCC)为1/17,睑板腺癌为0/10,SCC与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倍体及含量分析发现,乳头状瘤、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与SCC的DNA峰值倍体分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基因缺失在眼睑SCC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DNA倍体分析及其含量测定可用作良性、恶性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p16基因检测有助于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估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DNA倍体分析 眼睑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