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对防洪体系的考验与启示
1
作者 张国忠 刘思清 《海河水利》 2024年第8期45-48,54,共5页
根据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各河流的洪峰流量,揭示了本次洪水的特点,概括评估了防洪工程体系在本次防御洪水中的作用;在总结洪水对防洪体系实际考验的基础上,挖掘出以往防洪治理方针落实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本次拒马河下游泛区... 根据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各河流的洪峰流量,揭示了本次洪水的特点,概括评估了防洪工程体系在本次防御洪水中的作用;在总结洪水对防洪体系实际考验的基础上,挖掘出以往防洪治理方针落实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本次拒马河下游泛区洪水淹没现实特别是涿州市及下游重要防洪保护对象的需求,分析了增建上蓄设施的作用与功能;归纳分析了5号与6号2次台风对永定河洪水的形成影响与其对未来防洪调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滞洪区 行洪泛区 特大洪水 背风坡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特小流域不同下垫面对设计洪水的影响
2
作者 赵静薇 何培欣 曾彦欣 《红水河》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为研究广西地区特小流域在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设计洪水,笔者选择位于广西不同区域的5个特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不同类型下垫面条件下的5个常用频率的设计洪峰流量和最大24 h洪量,分析下垫面对设计洪峰流量和最大24 h洪量的影响,... 为研究广西地区特小流域在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设计洪水,笔者选择位于广西不同区域的5个特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不同类型下垫面条件下的5个常用频率的设计洪峰流量和最大24 h洪量,分析下垫面对设计洪峰流量和最大24 h洪量的影响,总结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设计洪峰流量和最大24 h洪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趋势进行了一定的量化。结果表明:对于同一个研究区域,下垫面的变化会对设计洪峰流量产生一定影响,对最大24 h洪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成果对广西地区抽水蓄能电站、特小流域水利工程的洪水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小流域 下垫面 设计洪水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氮气泡沫调驱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文浩 付美龙 +1 位作者 刘德华 孙敬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59,共8页
针对吉林油田某区块纵向油层动用不均、含水率高、采出程度偏低的现象,应用室内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氮气泡沫调驱的适应性研究。物模实验发现,发泡剂综合发泡能力评价指数有利于发泡剂的统一筛选,确定质量分数0.3%JH-12起泡剂... 针对吉林油田某区块纵向油层动用不均、含水率高、采出程度偏低的现象,应用室内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氮气泡沫调驱的适应性研究。物模实验发现,发泡剂综合发泡能力评价指数有利于发泡剂的统一筛选,确定质量分数0.3%JH-12起泡剂与质量分数0.03%AP-12稳泡剂的复配体系作为氮气泡沫驱的优选起泡剂体系;考虑现场实施的可行性,当岩心渗透率级差为4.67,采用双段塞气液交替注入方式氮气泡沫驱油效果更佳。利用数值模拟得到工区氮气泡沫调驱参数优选结果:注入方式为双段塞气液交替注入,泡沫段塞注入量为0.4PV,地层注入气液比为1∶1,氮气注入速度为0.12PV/a,这与室内物模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数值模拟井组氮气泡沫调驱采出程度增幅可达3.31%,产出投入比为3.29,表明方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泡沫调驱 特低渗油藏 起泡剂体系 渗透率级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注氮气流体相态行为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曹维福 罗琳 +1 位作者 孙雷 曹维政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124,共4页
特低渗透油藏储层孔道微细、渗透率低,油水流动时渗流阻力大,油藏注水开发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为了探索特低渗透油藏注气可行性,开展了注氮气室内实验。根据大庆油田特低渗目标油藏地层原油注N2气膨胀PVT试验、多次接触PVT实... 特低渗透油藏储层孔道微细、渗透率低,油水流动时渗流阻力大,油藏注水开发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为了探索特低渗透油藏注气可行性,开展了注氮气室内实验。根据大庆油田特低渗目标油藏地层原油注N2气膨胀PVT试验、多次接触PVT实验、细管注氮气驱替最小混相压力测定实验结果,论述了特低渗透油藏注氮气气驱油藏流体相态行为特征。随着注入氮气量的增加,地层原油的膨胀能力增加,饱和压力升高。地层原油注氮气前接触地层原油气油比随接触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再逐渐稳定,但变化幅度不大,地层原油密度随接触次数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细管实验表明,氮气容易突破,气体突破后,采收率增幅变缓,综合采收率不高,表现为非混相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驱 膨胀性 特低渗透 非混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河行洪区防御超标准洪水对策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广晶 熊保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55-157,共3页
随着石家庄滹沱河、太平河的生态防洪工程建设,带动了石家庄西北部的发展步伐,而太平河超标准洪水行洪区域内的工矿企业、村庄的发展,严重受到防洪制约。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太平河行洪区防御超标准洪水提出了一些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对太... 随着石家庄滹沱河、太平河的生态防洪工程建设,带动了石家庄西北部的发展步伐,而太平河超标准洪水行洪区域内的工矿企业、村庄的发展,严重受到防洪制约。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太平河行洪区防御超标准洪水提出了一些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对太平河按200年防洪标准加高堤防、部分洪水从沿南水北调总干渠导入滹沱河或者在太平河、古运河上游将洪水导入滹沱河。这些措施的采用,可以有利于石家庄市城区防洪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石家庄滹沱新区投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河 超标准洪水 改道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采油机理及其在大庆特低渗透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郭万奎 侯兆伟 +1 位作者 石梅 伍晓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8,共6页
针对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储集层和油水特性,筛选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作为采油菌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菌株作用原油烃时只降解高碳链(C20以上)饱和烷烃,降解途径以氧化降解为主,代谢产... 针对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储集层和油水特性,筛选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作为采油菌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菌株作用原油烃时只降解高碳链(C20以上)饱和烷烃,降解途径以氧化降解为主,代谢产物以饱和烷基酸为主,没有低碳饱和烷烃的生成。实验菌种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后界面张力下降50%左右,产生多种有机酸;微生物可选择性降解原油中某些中—高碳数烷烃,使原油中的长链烷烃含量相对减少,短链烃含量相对增加,原油黏度下降40%左右,含蜡量、含胶量下降,流变性得到改善。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幅度可达到6.7%。应用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等菌种在大庆朝阳沟特低渗透油田开展的微生物单井吞吐试验和微生物驱油矿场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短芽孢杆菌 蜡状芽孢杆菌 降解机制 性能评价 特低渗透油藏 微生物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6
7
作者 杨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9,共9页
胜利油田适合CO2驱的特低渗透油藏资源量丰富,但这类资源具有埋藏深、丰度低、非均质性强、混相压力高的特点,特低渗透油藏CO2驱面临混相难、波及系数低等技术难题。综合运用地质学、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等理论和方法,采用物理模拟和数... 胜利油田适合CO2驱的特低渗透油藏资源量丰富,但这类资源具有埋藏深、丰度低、非均质性强、混相压力高的特点,特低渗透油藏CO2驱面临混相难、波及系数低等技术难题。综合运用地质学、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等理论和方法,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形成了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适应性评价体系、室内实验技术、油藏工程方案设计优化技术系列,配套了CO2驱注采工艺等技术。矿场试验表明,CO2具有较好的注入能力,增油效果明显:高89-1块CO2驱先导试验区CO2累积注入量为30.7×104t,累积增油量为6.9×104t,中心井区采出程度为18.6%,已提高采收率9.7%。樊142-7-X4井组超前CO2注入量为1.9×104t,地层压力由17 MPa恢复至33.7 MPa,实现混相,对应油井自喷生产,单井日产油量稳定在5~6 t/d,远高于注气前的1 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特低渗透油藏 优化设计 提高采收率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史海涛 王朔 +2 位作者 吕楠 张佩佩 罗艳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24,157,共4页
针对胜利油田z区块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采收率低、井间剩余油较多的问题,首选蒸汽驱作为蒸汽吞吐后的接替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实际,对Z区块水平井蒸汽驱井网形式、转驱时机、注汽干度等技术参数进行... 针对胜利油田z区块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采收率低、井间剩余油较多的问题,首选蒸汽驱作为蒸汽吞吐后的接替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实际,对Z区块水平井蒸汽驱井网形式、转驱时机、注汽干度等技术参数进行优选。实施过程中使用了30t/h超高干度注汽锅炉,出口注汽干度可高达95%以上,保证了注汽井的注汽强度为1.6m3/(d·km2·m)左右。先导试验区7口水平井蒸汽驱见到明显效果,平均日产油增加了4~8t/d。研究成果为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在胜利油田的推广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水平井蒸汽驱 注采井网 注汽干度 采注比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诱导裂缝特征及其识别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区长6油藏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向原 曾联波 +1 位作者 胡向阳 朱圣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7-1197,共11页
在总结注水诱导裂缝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提出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地区长6油藏A0井组的注水诱导裂缝进行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为张性裂缝,其规模大、延伸长... 在总结注水诱导裂缝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提出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地区长6油藏A0井组的注水诱导裂缝进行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为张性裂缝,其规模大、延伸长,渗透率高,纵向上不受单层控制,延伸方位一般与现今地应力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或者油藏主渗流裂缝方向一致,并随着低渗透油藏注水的推进发生动态变化。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若油井逐渐表现出方向性水淹且含水率变化曲线呈现出阶梯状上升,试井解释具有裂缝渗流特征,同时水淹井对应的注水井吸水剖面逐渐表现为指状吸水且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示踪剂或水驱前缘监测油水井之间表现出良好的连通关系,则可判定在油水井之间形成了注水诱导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诱导裂缝 注水动态特征 特低渗透 砂岩油藏 安塞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新型水驱特征曲线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小林 于立君 +1 位作者 李治平 姜凤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6,共3页
特高含水期油水相对渗透率比与含水饱和度在半对数坐标中偏离直线关系,导致应用传统的水驱特征曲线时,曲线发生上翘,影响可采储量预测。基于特高含水期油水相对渗透率比与含水饱和度在半对数坐标上呈二项式函数变化的特征,推导了特高含... 特高含水期油水相对渗透率比与含水饱和度在半对数坐标中偏离直线关系,导致应用传统的水驱特征曲线时,曲线发生上翘,影响可采储量预测。基于特高含水期油水相对渗透率比与含水饱和度在半对数坐标上呈二项式函数变化的特征,推导了特高含水期一种新型的水驱特征曲线,表征为累计产水量与累计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上呈二项式函数关系,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可采储量预测方法。以濮城油田沙一段油藏为应用实例,利用新方法计算了该油藏可采储量,并与其他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接近。表明新方法对于特高含水期可采储量预测具有一定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 水驱曲线 可采储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油田WY区特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惠钢 王友净 +2 位作者 闫林辉 李佳鸿 刘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8-146,共9页
AS油田WY区特低渗透油藏的原始地层水矿化度很高,长期注淡水开发导致油层的电阻率呈现不对称U型曲线特征,强水淹油层的电阻率甚至高于原始油层的电阻率。特低渗透油藏水淹规律的影响因素复杂以及受储层本身特征的影响,适合中、高渗储层... AS油田WY区特低渗透油藏的原始地层水矿化度很高,长期注淡水开发导致油层的电阻率呈现不对称U型曲线特征,强水淹油层的电阻率甚至高于原始油层的电阻率。特低渗透油藏水淹规律的影响因素复杂以及受储层本身特征的影响,适合中、高渗储层剩余油评价测井方法不适用于特低渗透水淹层评价。在岩电实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特低渗透油藏淡水驱水淹层机理。即当注入淡水的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电阻率时,且当其比值足够大时,水淹层电阻率明显高于原始油层,即出现U型曲线现象。根据常规测井曲线及岩芯分析资料,通过地层水矿化度与自然电位幅度、电阻率、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组合进行了水淹层定性识别,探讨了地层混合液电阻率的求取方法,建立了淡水驱水淹层的定量解释模型。解释结果与试油投产符合率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电实验 特低渗透 水淹层识别 解释模型 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因遇超标准洪水而失事水库统计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荣容 李洪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23,26,共3页
利用1954—2006年全国垮坝事故统计资料,分析了因遇超标准洪水而失事的水库在发生时间、空间、坝龄、坝高方面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小(2)型水库是垮坝事件的主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垮坝数占已建水库的比例,北方地区明显高于南方地... 利用1954—2006年全国垮坝事故统计资料,分析了因遇超标准洪水而失事的水库在发生时间、空间、坝龄、坝高方面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小(2)型水库是垮坝事件的主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垮坝数占已建水库的比例,北方地区明显高于南方地区。经综合分析认为,在适应我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以往不同时期制定的设计洪水标准基本上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标准洪水 失事水库 防洪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流度控制技术 被引量:10
13
作者 段景杰 姚振杰 +1 位作者 黄春霞 赵永攀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0-193,共4页
为控制CO_2驱优势通道流体流度,选用乙二胺作为调剖剂,并结合延长油田CO_2驱试验区储层物性特征,对调剖剂体系静态、封堵强度、注入性及流度控制性进行了实验评价。结果表明:地层条件下,调剖剂体系黏度稳定于14 000.0m Pa·s,体系... 为控制CO_2驱优势通道流体流度,选用乙二胺作为调剖剂,并结合延长油田CO_2驱试验区储层物性特征,对调剖剂体系静态、封堵强度、注入性及流度控制性进行了实验评价。结果表明:地层条件下,调剖剂体系黏度稳定于14 000.0m Pa·s,体系强度较高;在一定压力范围内能够抑制气体的窜逸,调剖剂封堵后,CO_2气体突破压力为9.1 MPa;特低渗透储层注入前置段塞+调剖剂体系+保护段塞,体系注入性较好;注入调剖剂体系后可有效封堵优势通道,扩大CO_2驱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CO2驱流度 调剖剂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可行性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永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79-83,共5页
随着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汽周期的增加,地层压力大幅下降,开采效果变差。在分析油藏温度、压力和饱和度"三场"的基础上,论证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该区块蒸汽驱最优注... 随着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汽周期的增加,地层压力大幅下降,开采效果变差。在分析油藏温度、压力和饱和度"三场"的基础上,论证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该区块蒸汽驱最优注采参数,对最优参数预测结果进行经济评价。研究表明,蒸汽驱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具备可行性,可以作为蒸汽吞吐后续接替技术,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驱 超稠油油藏 油藏数值模拟 蒸汽吞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微生物驱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博 杨靖 +2 位作者 陈世栋 聂剑峰 陈珂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4期35-37,42,共4页
针对胡尖山油田A20区块渗透率低,含水上升快,自然递减大,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开展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研究及应用。室内实验研究表明,研究区筛选的本源微生物菌种能够适应A20区块油藏条件,降低界面张力95.08%,降粘率73... 针对胡尖山油田A20区块渗透率低,含水上升快,自然递减大,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开展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研究及应用。室内实验研究表明,研究区筛选的本源微生物菌种能够适应A20区块油藏条件,降低界面张力95.08%,降粘率73.0%,驱油效率在水驱基础上提高17.73%,现场试验表明,A20区块累计增油量4 205.4 t,通过菌种的优选和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较好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提高分层动用程度,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使A20区块开发水平稳定在二类,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特高含水期老油田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 微生物驱 改善水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仁静 刘慧卿 +2 位作者 李秀生 李建军 庞长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65,共4页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储层物性差、破裂压力低、注水开发效果差等开发难点,为探讨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利用复配原油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地层条件下溶解不同含量CO2对原油高压物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注气量、...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储层物性差、破裂压力低、注水开发效果差等开发难点,为探讨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利用复配原油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地层条件下溶解不同含量CO2对原油高压物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注气量、注入速度、注入方式、段塞大小及气液比等注气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O2能很好地改善原油性质,CO2溶解能力强,能有效增加地层弹性能量,降低原油黏度;但是注气参数对最终采收率影响较大,气水交替注入方式优于连续注气开发,最优注气量为0.3PV,最佳注气速度为8×103m3/d.采用变气液比的方式开采,可以缩短投资回收期.该研究结果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及类似油田的注气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田 特低渗透储层 注二氧化碳 注气参数 原油物性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注采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7
作者 文星 刘月田 +2 位作者 田树宝 刘彦锋 刘波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6-120,134,共6页
以大庆油田外围某特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油藏的地质特征及注水开发难以实现的情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CO2驱开发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周期注气为CO2驱的合理注入方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累计产油量和换油率为评价指... 以大庆油田外围某特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油藏的地质特征及注水开发难以实现的情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CO2驱开发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周期注气为CO2驱的合理注入方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累计产油量和换油率为评价指标,得到了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注采参数依次为注气速度、注气周期、生产压力和采油方式等;确定了最优注采参数组合方案:注气速度为500m3/d、注气周期为注2个月关1个月、生产压力为4 MPa、采油方式为连续采油.这为现场CO2驱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CO2驱 周期注气 正交设计 注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裂缝砾岩油藏水淹层识别综合技术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二叠系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文新 金萍 +2 位作者 林军 张广群 刘永萍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7年第4期35-39,共5页
在油藏调整过程中,水淹层的识别,是保证油藏调整成功的基础。本文通过2003—2006年八区下乌尔组特低渗透油藏调整,利用综合测井、核磁测井等技术对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识别进行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识别方法,是调整井投产初期高含... 在油藏调整过程中,水淹层的识别,是保证油藏调整成功的基础。本文通过2003—2006年八区下乌尔组特低渗透油藏调整,利用综合测井、核磁测井等技术对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识别进行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识别方法,是调整井投产初期高含水井由近20%下降到4.0%左右,确保油藏调整的顺利实施,共钻加密调整井629口,初期平均产能超过设计产能44%,建产能154×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水淹层 识别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正理庄油田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气窜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彭松水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47-149,169,共3页
胜利正理庄油田高89-1块属于特低渗透油藏,不适合注水开发。通过现场开展CO2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改善了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采出程度以及井网井距的影响,采出气组分中CO2体积分数大于50%,气窜现象严重。通过... 胜利正理庄油田高89-1块属于特低渗透油藏,不适合注水开发。通过现场开展CO2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改善了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采出程度以及井网井距的影响,采出气组分中CO2体积分数大于50%,气窜现象严重。通过对气窜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变化规律研究,采用波动注气、间开间注、控制注入速度等多种方式减缓气窜,提高了CO2的注入效果,平均单井增油0.8t/d,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CO2驱 气窜 井距 间歇注气 高89-1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注CO_2驱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欢 廖新维 赵晓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104,共10页
安塞王窑区长6储层属于特低渗透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注水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难度大。CO2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水驱的不足,是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安塞王窑区长6... 安塞王窑区长6储层属于特低渗透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注水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难度大。CO2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水驱的不足,是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安塞王窑区长6特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块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地质建模技术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优选了适合该试验区的CO2驱开发方式,并且进一步优化了地层压力、采油速度、水气交替时间、关井气油比和总注气量等参数。此次研究成果将为CO2混相驱现场试验流程建设、试验的实施提供基础参数,对安塞油田全面实施CO2驱油技术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长6储层 CO2驱油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