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川隐伏断层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被引量:40
1
作者 雷启云 柴炽章 +4 位作者 孟广魁 杜鹏 王银 谢晓峰 张学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0-263,共14页
为获取银川隐伏断层近地表断错、上断点埋深、最新活动时代及滑动速率等信息,在浅层地震勘探基础上,沿断层自北向南横跨主断层布施了新渠梢、满春和板桥3条钻孔联合剖面,确定了主断层在3条剖面上的准确位置,获得主断层上断点埋深分别为5... 为获取银川隐伏断层近地表断错、上断点埋深、最新活动时代及滑动速率等信息,在浅层地震勘探基础上,沿断层自北向南横跨主断层布施了新渠梢、满春和板桥3条钻孔联合剖面,确定了主断层在3条剖面上的准确位置,获得主断层上断点埋深分别为5.18-8.30m(新渠梢)、5.01-6.50m(满春)和10.0-13.59m(板桥)。结合测年数据分析:新渠梢剖面断层全新世活动,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滑动速率为0.14mm/a;满春剖面断层也是全新世活动,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滑动速率为0.05mm/a;板桥剖面断层全新世不活动。综合地震勘探资料进一步分析认为,以银古路为界,目标区银川隐伏断层分南北2段:北段属全新世活动断层,且自北向南活动强度呈减弱趋势,南段属晚更新世末期活动断层;北段活动强度显著大于南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隐伏断层 活断层 钻孔联合剖面 上断点 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探的芦花台隐伏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22
2
作者 雷启云 柴炽章 +2 位作者 杜鹏 王银 孟广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2-614,共13页
芦花台断层是银川盆地内一条重要的隐伏构造。在浅层地震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钻孔样品测试,获得了断层上断点埋深、最新活动时代、晚第四纪累计位移和滑动速率等数据。结果表明:芦花台隐伏断层北段和南段的活动... 芦花台断层是银川盆地内一条重要的隐伏构造。在浅层地震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钻孔样品测试,获得了断层上断点埋深、最新活动时代、晚第四纪累计位移和滑动速率等数据。结果表明:芦花台隐伏断层北段和南段的活动性不同,南段为中更新世末活动断层,北段为全新世活动断层;在北段内,断层活动强度在空间上表现为由北向南增强,在时间上表现为晚更新世活动强于全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活断层 钻孔联合剖面 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盆地西大滩隐伏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雷启云 柴炽章 +2 位作者 王银 杜鹏 孟广魁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91,208,共7页
西大滩隐伏断层位于银川盆地北部,是石嘴山市活断层探测项目的目标断层之一。在浅层地震勘探的基础上,通过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钻孔样品年龄测试,获得断层上断点埋深、主要标志层断距及沉积年龄等数据,估算了晚第四纪不同时段断层的滑动... 西大滩隐伏断层位于银川盆地北部,是石嘴山市活断层探测项目的目标断层之一。在浅层地震勘探的基础上,通过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钻孔样品年龄测试,获得断层上断点埋深、主要标志层断距及沉积年龄等数据,估算了晚第四纪不同时段断层的滑动速率,结合地层变形情况探讨了该断层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西大滩隐伏断层自12 275±45aB.P.以来没有发生明显活动,属晚更新世末活动断层;晚更新世以来断层活动偏弱,平均滑动速率为0.024mm/a;除断层活动外,伴随着地层倾斜变形;两者均具间歇活动的特点,最小间隔约6 600a,最大间隔期12 27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大滩隐伏断层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钻孔联合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演化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72
4
作者 邓尚 刘雨晴 +3 位作者 刘军 韩俊 王斌 赵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1-1126,共16页
在详细刻画与定量分析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几何学特征的基础上,解剖了走滑断裂典型构造样式,建立了主干断裂演化模式,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探讨了走滑断裂差异演化对规模储集体发育部位、油气沿断裂带差异分布的控制作用:(1)顺北地区普遍具... 在详细刻画与定量分析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几何学特征的基础上,解剖了走滑断裂典型构造样式,建立了主干断裂演化模式,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探讨了走滑断裂差异演化对规模储集体发育部位、油气沿断裂带差异分布的控制作用:(1)顺北地区普遍具有“纵向分层变形、主滑移带平面分段”的空间结构特征,纵向分层变形分界面多为岩性界面,平面分段主要发育于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勘探目的层)。平面分段中叠接变形段长宽比相似,均值为3.2。(2)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在目的层同时发育有“压脊‒地堑”复合构造样式,上覆地堑构造是下伏压脊构造在后期活动时拖曳上覆地层形成的伴生构造。(3)顺北地区走滑断裂演化受控于盆地南、北不同区域应力场的叠加作用,演化早期最大主应力方向从南到北发生了NNE向到NNW向的逆时针偏转,为顺北5断裂弧形构造行迹的发育奠定了基础。(4)压脊构造与压隆段边界断面类似,根部沟通烃源,具有“控储、控藏”特征。地堑构造自上而下发育至目的层,不直接沟通烃源,暂未钻遇规模性储集体。研究区走滑断裂晚期活动强度可控制晚期高成熟油气充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构造样式 演化模式 走滑断裂 控藏特征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岩石特征与内部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琼 李海兵 +4 位作者 CHEVALIER Marie-Luce 米桂龙 李超 何祥丽 李亚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04-3224,共21页
断裂带的变形行为和断层滑移机制是目前地震研究关注的热点,断裂带岩石特征、内部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是确定断层蠕滑或粘滑行为以及断层滑移机制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地表出露的断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 断裂带的变形行为和断层滑移机制是目前地震研究关注的热点,断裂带岩石特征、内部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是确定断层蠕滑或粘滑行为以及断层滑移机制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地表出露的断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粒度统计、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薄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鲜水河断裂带岩石特征、结构构造、物性、矿物成分及化学元素分布开展了详细的分析,并探讨了相关变形行为和滑移机制。分析表明:(1)断裂带核部主要由黑色断层泥、浅黄色及黄色断层角砾岩和灰色碎裂岩、灰色断层角砾岩组成,呈单核对称结构;(2)黑色断层泥厚3~5cm,具有快速滑动结构特征,表现为断层粘滑行为。断层泥可划分出13个滑移带,最窄滑移带厚约40μm,至少代表13期古地震事件;(3)断层泥主要由伊利石、高岭石和石英等矿物组成,其中边部伊蒙混层含量异常高,为最新一次古地震的主滑移带。由于伊利石和伊蒙混层(或蒙脱石)为主要黏土矿物的断层泥渗透率低、孔隙流体压力大,以及发现断层泥楔入脉,表明地震过程中断层滑动存在热增压弱化机制;(4)从断层泥不同滑动带中碎块蚀变程度和矿物分布特征来看,地震主滑动带有向碎裂岩方向迁移的趋势。推测断层在滑动过程中,更趋向于向弱矿物含量高(如伊利石、伊蒙混层)、强矿物含量低(如方解石、高岭石)的围岩一侧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岩石组成 断层泥 内部结构 滑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蠕滑变形及局部粘滑变形的岩石学记录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琼 李海兵 +5 位作者 CHEVALIER Marie-Luce 潘家伟 米桂龙 葛成隆 赵中宝 李亚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97-3816,共20页
鲜水河断裂带作为控制青藏高原物质大规模向东侧向挤出的北部边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大陆内部强震活动最频繁的断裂带之一,但大地测量学研究表明它具有广泛的浅部蠕滑变形行为。认识断裂带蠕滑与粘滑兼具的变形行为及其控制因素是评估鲜... 鲜水河断裂带作为控制青藏高原物质大规模向东侧向挤出的北部边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大陆内部强震活动最频繁的断裂带之一,但大地测量学研究表明它具有广泛的浅部蠕滑变形行为。认识断裂带蠕滑与粘滑兼具的变形行为及其控制因素是评估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性的关键。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在四川甘孜州龙灯乡出露的宽约800m的岩石-构造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和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方法,对断层岩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性质开展详细研究。研究剖面由约100m宽的砂岩破碎带和约700m宽断层岩组成,广泛发育断层角砾岩和薄层且呈弥散式分布的断层泥,断层岩内普遍具有压溶构造,但局部断层岩具有快速滑动结构特征,表明断裂带在蠕滑变形过程中存在局部地震粘滑变形行为。断裂带内流体作用使断层岩中长石和白云母蚀变成以伊利石为主的粘土矿物(含量5%~11%),新生的粘土矿物在密集的面理中定向排列,促进了断层的弱化和在浅部(4km以上深度)的蠕滑变形。而在断裂带局部裂隙较为发育的位置,流体的注入导致了大量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12%~33%)的沉淀和Ca元素的富集,使断层岩内强矿物(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增多,造成了蠕滑断层的局部强化,促进了断层浅部变形行为由非震蠕滑向地震粘滑的转变。该认识可更好地了解蠕滑断层的地震行为并为区域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岩 变形行为(蠕滑/粘滑) 矿物组成 流体作用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霍山地区丛集地震事件揭示的三条地震断面及其滑动性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许鑫 万永革 +3 位作者 冯淦 李枭 刘泽民 何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88-1700,共13页
为研究霍山地区丛集地震活动地震断面的几何形状及滑动性质,本文基于安徽地震台网给出的2008年1月—2020年12月霍山区域内小震资料,采用双差精定位方法对研究区的地震进行精确定位,讨论了速度模型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地震精定位... 为研究霍山地区丛集地震活动地震断面的几何形状及滑动性质,本文基于安徽地震台网给出的2008年1月—2020年12月霍山区域内小震资料,采用双差精定位方法对研究区的地震进行精确定位,讨论了速度模型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地震精定位结果计算了区域内三条地震断面(BB′,CC′,DD′)的几何参数(走向、倾角).其次,基于该地区丰富的小震P波初动资料,采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反演区域应力场,并结合断层的几何形状确定滑动性质.最后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和应力场背景对发震断面进行分析,获得以下认知:(1)BB′断层走向为245.7°,倾角为85.6°,滑动角为167.3°;CC′断层走向为231.4°,倾角为88.5°,滑动角为173.2°;DD′断层走向为49.6°,倾角为87.5°,滑动角为-174.7°,三条地震断面与落儿岭—土地岭滑动性质一致,均为右旋走滑.(2)综合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区域构造应力场呈明显低倾伏角EW向挤压和SN向拉张;区域应力场在三条断层上产生的相对剪应力及正应力均表明三条断层上的地震事件的发生为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正常应变释放,但受到了预先存在薄弱区的影响.(3)这三条地震断面为磨子潭—晓天断裂的雁列式右旋走滑分支断裂,商城—麻城断裂带和郯庐断裂带南端右行右阶错动拉分推测为其错动的动力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定位 断层面估计 综合震源机制解 区域应力场 雁列式右旋走滑断层 拉分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大型伸展-走滑复合断裂特征与控藏作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徐长贵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共13页
渤海海域受伸展-走滑“双动力源”的控制发育众多大型伸展-走滑复合断裂,但是长期以来,对伸展-走滑复合断裂的发育特征、控盆差异性和控藏作用不明确。本文基于渤海海域满覆盖三维地震资料和众多油田勘探实践成果,对大型伸展-走滑复合... 渤海海域受伸展-走滑“双动力源”的控制发育众多大型伸展-走滑复合断裂,但是长期以来,对伸展-走滑复合断裂的发育特征、控盆差异性和控藏作用不明确。本文基于渤海海域满覆盖三维地震资料和众多油田勘探实践成果,对大型伸展-走滑复合断裂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研究认为:(1)板块俯冲作用为渤海海域伸展-走滑复合断裂体系的根本动力;(2)在走滑作用控制的构造样式中,依据主控走滑断层的强度,分为强走滑、中等走滑、弱走滑和隐性走滑(极弱走滑)四种,控制着不同的断裂类型结构模式;(3)伸展-走滑复合断裂构造样式可分为似花状构造、多级Y字形构造、无根花状构造和复杂X型构造四种;(4)伸展-走滑复合断裂体系和构造样式及其控盆作用,在渤海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可划分为辽东湾、渤东、渤中—渤西和渤南四大分区;(5)伸展-走滑复合断裂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圈闭、沉积体系和油气运移的控制;(6)基于伸展-走滑复合断裂体系的差异性,建立了渤海海域“S”型走滑带古富-新贫型、帚状走滑带古贫-新富型、花状走滑带古贫-新富型、反转区双重走滑带古贫-新富型、共轭走滑带多层互补富集型和走滑斜坡带古贫-新富型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伸展-走滑复合断裂 构造样式 油藏模式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长昌凹陷中部伸展-走滑复合断裂带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飞跃 杨海长 +4 位作者 杨东升 郭帅 孙瑞 纪沫 赵钊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268,共6页
长昌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部,是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力区。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长昌凹陷中部复杂断裂的精细解释。根据断裂发育位置、组合形态、构造样式,结合区域应力特点的综合分析,认为凹陷中部发育2条NWW向的伸展-走... 长昌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部,是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力区。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长昌凹陷中部复杂断裂的精细解释。根据断裂发育位置、组合形态、构造样式,结合区域应力特点的综合分析,认为凹陷中部发育2条NWW向的伸展-走滑复合断裂带,其形成与演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早渐新世,受NW-SE向区域拉张应力的作用,发育主干伸展断裂;晚渐新世早期,受南海西南次海盆海底扩张的影响,区域张应力发生顺时针旋转,由NW-SE向转变为SN向,开始产生右旋走滑作用,导致形成一系列次级断裂;晚渐新世晚期-早中新世,长昌凹陷内基底断裂持续活动,同时受凹陷北部、南部2个刚性隆起阻碍作用增强的影响,走滑作用更加强烈,产生了大量的负花状构造。北部断裂带具有右行左阶的走滑性质,断裂带内发育挤压应力环境,断裂封闭性较好,有利于油气聚集;南部断裂带具有右行右阶的走滑性质,断裂带内发育拉张应力环境,有利于油气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伸展-走滑复合断裂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长昌凹陷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时滑移模糊熵和LPP的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6
10
作者 童水光 张依东 +1 位作者 徐剑 从飞云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0-815,共6页
针对旋转机械设备的故障特征微弱和环境噪声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时滑移模糊熵和局部保留投影法(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简称LPP)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对滑移截断短时序列的架构分析,引入多尺度复合模糊熵,获得... 针对旋转机械设备的故障特征微弱和环境噪声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时滑移模糊熵和局部保留投影法(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简称LPP)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对滑移截断短时序列的架构分析,引入多尺度复合模糊熵,获得信号在不同复合尺度下的特征信息和故障潜在特征,能准确反应信号复杂度和不确定性;其次,应用LPP流形降维并保留信号的局部数据特征,设计最优带通滤波器,对轴承振动信号进行故障冲击特征提取。仿真分析和实验数据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强背景噪声情况下降噪抑制方面的有效性,具有快速识别和提取滚动轴承的微弱冲击特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特征提取 滑移截断短时序列 多尺度复合模糊熵 局部保留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断层作用下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的力学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邵冬亮 孙永鑫 +3 位作者 刘海涛 王龙 何春晖 朱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48-154,共7页
作为一种长距离传输电力和信息的有效工具,海缆难免需跨越断层活动区域。为深入研究断层作用下海缆的力学响应规律与其破坏机制,以典型的走滑断层为依托,利用ABAQUS建立了海床-海缆相互作用的数值仿真模型,得到了海缆典型结构层的位移... 作为一种长距离传输电力和信息的有效工具,海缆难免需跨越断层活动区域。为深入研究断层作用下海缆的力学响应规律与其破坏机制,以典型的走滑断层为依托,利用ABAQUS建立了海床-海缆相互作用的数值仿真模型,得到了海缆典型结构层的位移、应变以及应力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走滑断层作用下,海缆的变形大体呈'Z'字形,海缆外被层、铜导体的轴向塑性应变随断层错动位移的增加而增加;海缆外被层可发生明显的开裂甚至剥离变形,同时尽管XLPE绝缘层与镀锌钢丝铠装层的截面变形量均先随断层错动位移的增加先增加而后缓慢下降,但两者变化并不同步;由于断层错动位移所引起的拉-剪应力,海缆整体上表现为张拉破坏。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为跨断层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的设计和运营维护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复合海底电缆 走滑断层 数值模拟 破坏机制 截面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