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sic theory of dust explosion of energetic materials: A review
1
作者 Mengli Yin Chunyan Wang +4 位作者 Haoyang Guo Yuhuai Shi Shengnan Shi Wenhui Wang Xiong C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6期48-66,共19页
Due to the presence of nitro groups, the dust generated during the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nergetic materials may potentially lead to dust explosion even under low-oxygen or anaerobic conditions.Considering th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nitro groups, the dust generated during the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nergetic materials may potentially lead to dust explosion even under low-oxygen or anaerobic conditions.Considering the high energy density of energetic materials, dust explosion can cause serious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dust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etic materials and the mechanism of dust explosion.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review, among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dust are the decis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dust. In addition to experimental studies,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nother important tool. However, it is subjected to certain limitations. Moreover, it is essential but challenging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n addition, given the safety hazards posed by dust explosion, explosion suppression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for research. Depending on the medium used, there are different forms of suppression, including powder explosion suppression, water spray explosion suppression, inert gas explosion suppression, porous material explosion suppression, and vacuum chamber explosion suppression. As for the selection of explosion suppression agent, consideration must be give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 Furthermore, the above research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discussing the future progress in studying dust explosion of energetic materials, with nano dust and the constraints of existing technology as the focal p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etic dust explosion Influencing factors CFD simulation explosion mechanism explosion suppression Nano du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钙抑制管道中含煤尘甲烷爆炸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徐景德 卢森涛 +3 位作者 卢鸿玉 刘钧海 徐祚卉 汪志萼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3,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碳酸钙对含煤尘甲烷爆炸的抑制效果,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碳酸钙在不同粒径和浓度条件下的抑爆性能,为煤矿等高危环境的安全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基于自主研制的9.6 m方形长直管道进行,选取粒径为6.5~74μm、浓度为10... 本研究旨在探究碳酸钙对含煤尘甲烷爆炸的抑制效果,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碳酸钙在不同粒径和浓度条件下的抑爆性能,为煤矿等高危环境的安全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基于自主研制的9.6 m方形长直管道进行,选取粒径为6.5~74μm、浓度为100~200 g/m^(3)的碳酸钙作为抑制剂,研究其对含煤尘甲烷爆炸的影响。通过分析爆炸过程的压力变化,确定碳酸钙的最优粒径和浓度。同时,采用数值模拟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爆炸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甲烷燃烧、含煤尘甲烷燃烧、碳酸钙分解及阻碍。碳酸钙通过热分解反应降低氧气浓度并吸收热量,减缓燃烧反应速率,同时建立局部热平衡抑制爆炸传播。当碳酸钙浓度为150 g/m^(3)、粒径为23μm时,抑爆效果最佳,最大压力抑制率达46.7%。数值模拟验证显示,模拟与实验的压力变化趋势一致,相对误差低于15%。碳酸钙作为一种有效的爆炸抑制剂,在特定粒径和浓度条件下对含煤尘甲烷爆炸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该研究为碳酸钙在工业爆炸防护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抑爆 甲烷-煤尘爆炸 数值模拟 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Sn催化剂对瓦斯/煤尘爆炸CO的消控特性及机制
3
作者 张铖铖 石必明 +4 位作者 张雷林 岳基伟 梁跃辉 韩奇峻 陶雪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53-3059,共7页
为有效降低瓦斯/煤尘爆炸产生的高浓度CO,同时解决矿井高湿度环境下传统铜锰催化剂易于失活的问题,制备耐水型CuMn/Sn催化剂,采用20 L球形爆炸试验平台开展瓦斯/煤尘爆炸CO消除试验,分析不同浓度作用下瓦斯/煤尘爆炸CO体积分数、最大爆... 为有效降低瓦斯/煤尘爆炸产生的高浓度CO,同时解决矿井高湿度环境下传统铜锰催化剂易于失活的问题,制备耐水型CuMn/Sn催化剂,采用20 L球形爆炸试验平台开展瓦斯/煤尘爆炸CO消除试验,分析不同浓度作用下瓦斯/煤尘爆炸CO体积分数、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结果表明:Sn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增强催化剂耐水性;CuMn/Sn催化剂可显著降低瓦斯/煤尘爆炸中产生的CO含量,催化剂质量浓度为0.2 g/L时CO的去除效率高达98.54%,进一步增加催化剂质量浓度会导致催化剂粉体团聚,降低CO的消除效率;该催化剂还具备物理抑爆特性,在爆炸过程中能够迅速形成微物理屏障,有效限制可燃物与氧气间的接触,降低最大爆炸压力和爆炸压力上升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瓦斯 煤尘 复合爆炸 CO催化氧化 爆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HT粉尘云燃爆特性及抑爆研究
4
作者 罗振敏 罗传旭 +3 位作者 邓婕 周尚勇 杨勇 张帆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抗氧化剂,但其爆炸特性尚未被关注。利用20 L爆炸球和1.2 L哈特曼管,评估了不同粉尘质量浓度、粒径和喷粉压力等影响因素对BHT粉尘云爆炸最小点火能、最低爆炸浓度和最... 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抗氧化剂,但其爆炸特性尚未被关注。利用20 L爆炸球和1.2 L哈特曼管,评估了不同粉尘质量浓度、粒径和喷粉压力等影响因素对BHT粉尘云爆炸最小点火能、最低爆炸浓度和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并采用惰性粉体对BHT粉尘云爆炸进行了抑爆研究。结果表明:最小点火能随质量浓度和喷尘压力的升高先降低后增加,最低爆炸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升高,BHT粉尘最大爆炸压力为0.638 MPa;当抑制剂质量分数相同时,抑爆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可膨胀石墨、碳酸氢钠、三聚氰胺聚磷酸盐,下降幅度依次为41.10%、37.62%、35.27%。该研究结果可为BHT粉尘爆炸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亦可为BHT粉尘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T 粉尘云爆炸 爆炸下限 爆炸强度 抑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盐抑制小麦淀粉粉尘爆燃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李明 朱顺兵 +1 位作者 张建龙 段毅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8-456,共9页
采用20 L球形爆炸系统和2 L哈特曼管装置,研究了钠盐粉体NaHCO_(3)、Na_(2)HPO_(4)和NaH_(2)PO_(4)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严重性和火焰传播特性的抑制效果。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钠盐粉体和小麦淀粉的热解行为以及其对小... 采用20 L球形爆炸系统和2 L哈特曼管装置,研究了钠盐粉体NaHCO_(3)、Na_(2)HPO_(4)和NaH_(2)PO_(4)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严重性和火焰传播特性的抑制效果。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钠盐粉体和小麦淀粉的热解行为以及其对小麦淀粉爆炸产物的影响,揭示不同钠盐粉体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钠盐粉体质量分数的增加,钠盐粉体对小麦淀粉粉尘的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影响显著。在相同的质量分数下,NaHCO_(3)粉体对小麦淀粉粉尘燃爆的抑制效果优于Na_(2)HPO_(4)粉体和NaH_(2)PO_(4)粉体。研究结果为小麦淀粉加工行业爆炸火灾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 粉尘爆炸 火焰传播 钠盐粉体 惰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粉体抑制瓦斯/煤尘复合爆炸特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纪文涛 张国涛 +3 位作者 杨帅帅 徐子晖 毛文哲 王燕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7-345,共9页
瓦斯/煤尘复合爆炸是一个耦合了均相燃烧与异相燃烧的复杂过程,燃烧主控机制动态变化,爆炸机理更加复杂,导致其相比单相瓦斯或煤尘爆炸具有更高的爆炸敏感性和爆炸强度,严重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为了防治瓦斯/煤尘复合爆炸灾害,选取... 瓦斯/煤尘复合爆炸是一个耦合了均相燃烧与异相燃烧的复杂过程,燃烧主控机制动态变化,爆炸机理更加复杂,导致其相比单相瓦斯或煤尘爆炸具有更高的爆炸敏感性和爆炸强度,严重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为了防治瓦斯/煤尘复合爆炸灾害,选取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两种惰性粉体,在20 L球型爆炸装置中开展了惰性粉体抑制瓦斯/煤尘复合爆炸实验。通过系统的改变瓦斯和煤尘浓度配比,对不同浓度惰性粉体作用下瓦斯/煤尘复合体系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不同惰性粉体抑制瓦斯/煤尘复合爆炸性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对不同浓度配比的瓦斯/煤尘复合体系爆炸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碳酸氢钠不仅可以通过分解吸热、延缓煤尘热解、降低煤尘分解速率等物理抑制方式来抑制瓦斯/煤尘复合爆炸,还可以通过消耗爆炸反应的关键自由基的化学抑制方式来抑制瓦斯/煤尘复合爆炸,而碳酸钙只能以物理吸热的方式抑制爆炸,因此碳酸氢钠对瓦斯/煤尘复合体系爆炸的抑制效果优于碳酸钙,具体表现为碳酸氢钠可完全抑制所有工况,碳酸钙仅能完全抑制瓦斯浓度低于8%时的瓦斯/煤尘复合工况。另外,2种惰性粉体对瓦斯/煤尘复合体系爆炸压力的抑制效率随着体系中瓦斯浓度的提升先升高后降低,当瓦斯浓度为6%、煤尘浓度为100 g/m^(3)时抑爆效率最高;对瓦斯/煤尘复合体系爆炸压升速率的抑制效率随着体系中瓦斯浓度的提升逐渐升高,对浓度为10%的纯瓦斯爆炸时抑爆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煤尘 复合爆炸 碳酸氢钠 碳酸钙 爆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管道内三种粉体抑爆剂对聚乙烯燃爆火焰传播的影响
7
作者 苏明清 多英全 +1 位作者 陈思凝 魏利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59,共7页
研究粉体抑爆剂抑制聚乙烯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对工业粉尘爆炸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利用自主搭建的爆炸火焰抑制管道实验系统开展了质量浓度1000 g/m^(3)聚乙烯粉及其与不同占比ABC粉、MPP粉和MCA粉的混合爆炸研究,并利用同步热... 研究粉体抑爆剂抑制聚乙烯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对工业粉尘爆炸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利用自主搭建的爆炸火焰抑制管道实验系统开展了质量浓度1000 g/m^(3)聚乙烯粉及其与不同占比ABC粉、MPP粉和MCA粉的混合爆炸研究,并利用同步热分析对粉体抑爆剂影响聚乙烯粉的热解过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三种抑爆剂的抑制效果中ABC粉最佳,当ABC粉占比为10%,MCA和MPP的占比为15%时火焰可以传播,继续添加抑爆剂粉则不会发生爆炸。当混合体系中分别加入20%的ABC、MCA和MPP时,聚乙烯粉的初始分解温度由约286℃分别降低至约267、271、270℃,说明粉体抑爆剂会与聚乙烯竞争体系热量用于自身分解,从而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对爆炸起到抑制效果。研究结果对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研究和聚乙烯粉尘爆炸灾害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粉尘爆炸 火焰传播 抑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抑爆粉体抑制甲烷煤尘混合爆炸动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延松 徐畅 +3 位作者 秦江 牛艳杰 黄钰雄 张新燕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96-4305,共10页
为寻求高效的甲烷煤尘混合爆炸抑爆手段,对草酸钾-蒙脱石纳米复合抑爆粉体(Potassium Oxalate-Montmorillonite,OA-MMT)抑制甲烷煤尘混合爆炸机理开展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法研究OA-MMT对甲烷煤尘热氧化产物分布的影响,通过试验对OA-MM... 为寻求高效的甲烷煤尘混合爆炸抑爆手段,对草酸钾-蒙脱石纳米复合抑爆粉体(Potassium Oxalate-Montmorillonite,OA-MMT)抑制甲烷煤尘混合爆炸机理开展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法研究OA-MMT对甲烷煤尘热氧化产物分布的影响,通过试验对OA-MMT的抑制性能进行研究,通过草酸钾抑制动力学模型揭示抑爆机理。结果表明,在OA-MMT干预下甲烷煤尘热解氧化气体产物CO_(2)体积分数明显提高,可燃气体的生成受到抑制,同时热解氧化固体产物在特征峰区域的官能团含量有所增加。在OA-MMT干预下甲烷煤尘混合爆炸的(dp/dt)_(m)显著降低,压力时间特征参数显著延迟。OA-MMT通过促进含钾基团之间的转换降低甲醛甲基氧化等放热反应的敏感性,从而抑制爆炸温度的升高,并且消耗维系爆炸链式反应的关键自由基H和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甲烷煤尘爆炸 爆炸超压 产物分布 基元反应 抑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尘爆炸灾害防控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司荣军 黄子超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5,共8页
煤尘爆炸是煤矿井下热动力灾害的主要模式之一,并与井下赋存的瓦斯耦合形成复合灾害。目前煤尘爆炸灾害防控主要包括被动式隔爆技术、主动式抑隔爆技术等。在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背景下,传统的被动式隔爆水棚的应用条件受限,不能完全满足... 煤尘爆炸是煤矿井下热动力灾害的主要模式之一,并与井下赋存的瓦斯耦合形成复合灾害。目前煤尘爆炸灾害防控主要包括被动式隔爆技术、主动式抑隔爆技术等。在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背景下,传统的被动式隔爆水棚的应用条件受限,不能完全满足灾害精准、有效、智能防控的需求;机械式隔爆技术、主动式抑隔爆技术、爆炸区域联控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煤矿井下的复杂环境及煤尘爆炸传播的致灾过程,分析了抑隔爆装置区域联控技术要求、爆炸信息的准确感知及阈值综合判定、爆炸传播能量与抑爆剂用量之间的关系、机械式隔爆装置应用规范等技术瓶颈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爆炸防控技术装备的适用性、可靠性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爆炸 隔爆设施 主动式抑爆技术 灾害防控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氢盐与SiO_2粉体抑制煤尘爆炸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寅生 戴晓静 曹卫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61,共5页
用20 L爆炸球测试装置,研究了磷酸二氢盐对煤尘爆炸的抑制作用。测试添加(NH4)H2PO4,KH2PO4,Ca(H2PO4)2等3类磷酸二氢盐干粉的煤尘爆炸压力等特性参数的变化,并同SiO2粉体抑爆效果对比分析。研究粉体质量浓度、粉体粒径和点火能量对抑... 用20 L爆炸球测试装置,研究了磷酸二氢盐对煤尘爆炸的抑制作用。测试添加(NH4)H2PO4,KH2PO4,Ca(H2PO4)2等3类磷酸二氢盐干粉的煤尘爆炸压力等特性参数的变化,并同SiO2粉体抑爆效果对比分析。研究粉体质量浓度、粉体粒径和点火能量对抑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煤尘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和压升速率在添加(NH4)H2PO4时,相比于添加KH2PO4和Ca(H2PO4)2,降低幅度最大;就煤尘爆炸压升速率的降幅而言,磷酸二氢盐比SiO2的影响更大;粉体对煤尘爆炸的抑制作用几乎不受粉体粒径的影响;随着煤尘爆炸威力的增加,粉体质量浓度对粉体抑制效果的影响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盐 煤尘爆炸 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压升速率 抑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抑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树旺 蒋新生 +3 位作者 徐建楠 何标 齐圣 王世茂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1-56,62,共7页
为研究气态抑爆介质对油气爆炸的抑制作用,搭建了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抑制实验系统。以二氧化碳和七氟丙烷(FM200)作为抑爆介质,进行了油气爆炸抑制实验,与无抑爆介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爆炸超压值、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强度以及... 为研究气态抑爆介质对油气爆炸的抑制作用,搭建了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抑制实验系统。以二氧化碳和七氟丙烷(FM200)作为抑爆介质,进行了油气爆炸抑制实验,与无抑爆介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爆炸超压值、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强度以及爆炸产物等特性参数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以二氧化碳和七氟丙烷作为抑爆介质时,最大超压值分别下降28.66%和56.30%,火焰传播速度分别下降60.69%和89.23%,火焰持续时间缩短,火焰强度减弱;在相同条件下,七氟丙烷的抑爆效果优于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爆炸 模拟实验 抑爆介质 主动抑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丙烷对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抑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树旺 蒋新生 +3 位作者 何标 徐建楠 袁广强 吕科宗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8-133,共6页
为研究七氟丙烷对油气爆炸的抑制作用,研制了主动式油气爆炸抑制装置,搭建了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抑制实验系统,进行了油气爆炸抑制实验,并与无抑爆介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爆炸超压值、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强度等特性参数变化情况。... 为研究七氟丙烷对油气爆炸的抑制作用,研制了主动式油气爆炸抑制装置,搭建了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抑制实验系统,进行了油气爆炸抑制实验,并与无抑爆介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爆炸超压值、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强度等特性参数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以3、4和5 kg七氟丙烷作为抑爆介质时,最大超压值分别下降34.05%、50.78%和55.87%,平均火焰传播速度分别下降72.15%、79.87%和89.23%,火焰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火焰强度减弱;随着七氟丙烷质量的增加,抑爆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爆炸 模拟实验 七氟丙烷 主动抑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油气爆炸参数及抑爆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璇 周立辉 +4 位作者 李岩 柴锐 任建科 蔡周全 程方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8-181,共4页
采用哈特曼爆炸试验装置完成长庆油田典型油气组分爆炸特性参数测试,建立了油气爆炸模拟试验装置,并针对长庆油田油气爆炸研制自动抑爆装置,进行了长庆油田油气爆炸抑爆试验。长庆油田油气爆炸下限体积分数为3.0%,爆炸上限体积分数为14.... 采用哈特曼爆炸试验装置完成长庆油田典型油气组分爆炸特性参数测试,建立了油气爆炸模拟试验装置,并针对长庆油田油气爆炸研制自动抑爆装置,进行了长庆油田油气爆炸抑爆试验。长庆油田油气爆炸下限体积分数为3.0%,爆炸上限体积分数为14.0%,最大爆炸压力0.671 MPa,最大爆炸压力上升梯度40.625 MPa/s。长庆油田油气点爆后33 ms发展成爆炸,230 ms爆炸火焰向上扩展,624 ms爆炸火焰达到最大状态,920ms爆炸火焰强度明显减弱,爆炸火焰很快自行熄灭。所研制的自动抑爆装置由紫外传感器、控制器和抑爆器组成。紫外传感器能抗太阳光、一般电源光的干扰;控制器由高能干电池供电,使用方便;自动抑爆装置响应时间小于15 ms,成雾时间小于150ms。油气抑爆试验表明,自动抑爆装置能在1.5m范围内扑灭油气爆炸火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油气爆炸 爆炸参数 自动抑爆装置 抑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冷气溶胶抑制油气预混爆炸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常兴 李晋 +2 位作者 张欣 王戈 吴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10期28-31,共4页
大型油罐区火灾事故往往伴随着油气爆炸,对应急救援消防官兵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具有可压缩性、流动性和弥散性特征的超细干粉冷气溶胶对泄漏可燃油气爆燃爆轰有抑制作用。采用三路进气20L球试验装置模拟油气-空气与超细干粉冷气溶胶预... 大型油罐区火灾事故往往伴随着油气爆炸,对应急救援消防官兵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具有可压缩性、流动性和弥散性特征的超细干粉冷气溶胶对泄漏可燃油气爆燃爆轰有抑制作用。采用三路进气20L球试验装置模拟油气-空气与超细干粉冷气溶胶预混点火燃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超细干粉冷气溶胶具有物理和化学双重抑爆作用,随着抑爆剂用量的增大其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呈下降趋势,且爆炸感应期明显被滞后;抑爆过程油气爆炸指数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抑爆效果与超细粉体本身特性、抑爆剂用量及油气点火时刻有关。该研究有助于优化油气环境的最佳抑爆条件,对大型储油罐区油气防火防爆防护和抑爆技术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抑爆 超细冷气溶胶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火延迟时间对CO_(2)-超细水雾的抑爆特性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裴蓓 康亚祥 +3 位作者 余明高 郭佳琪 韦双明 陈立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672-5684,共13页
利用20 L球爆炸实验平台,系统研究了不同点火延迟时间对CO_(2)-超细水雾抑制瓦斯/煤尘爆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一抑爆,在CO_(2)-超细水雾作用下,随着点火延迟时间延长和水雾浓度增大,瓦斯/煤尘爆炸强度削弱,火焰传播速度降低,... 利用20 L球爆炸实验平台,系统研究了不同点火延迟时间对CO_(2)-超细水雾抑制瓦斯/煤尘爆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一抑爆,在CO_(2)-超细水雾作用下,随着点火延迟时间延长和水雾浓度增大,瓦斯/煤尘爆炸强度削弱,火焰传播速度降低,火焰亮度降低且出现下沉现象,火焰内部煤尘粒子运动状态由向心运动向旋转运动转换。10%CO_(2)、306 g/m3超细水雾时,在1500 ms点火延迟时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比无水雾时分别降低了6.79%和16.14%,最大爆炸压力来临时间延长了24.47%;10%CO_(2)、204 g/m^(3)超细水雾下,在2000 ms点火延迟时的最大爆炸压力和火焰平均速度比1000 ms点火延迟时分别降低了5.22%和37.5%,最大爆炸压力来临时间延长24.66%。研究结果为气液两相抑爆剂抑制瓦斯/煤尘爆炸控制参数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火延迟时间 CO_(2) 超细水雾 瓦斯/煤尘 抑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铵抑制PMMA粉尘爆炸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纪文涛 李璐 +3 位作者 李忠 何佳 杨晶晶 王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1-469,共9页
为研究聚磷酸铵(APP)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粉尘爆炸的抑制特性,从最大爆炸压力P_(ex)、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dP/dt)_(ex)、最小点火能量(MIE)和最小点火温度(MIT)等多方面分析了APP对PMMA粉尘爆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PP可有效降... 为研究聚磷酸铵(APP)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粉尘爆炸的抑制特性,从最大爆炸压力P_(ex)、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dP/dt)_(ex)、最小点火能量(MIE)和最小点火温度(MIT)等多方面分析了APP对PMMA粉尘爆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PP可有效降低PMMA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并延迟最大爆炸压力峰值到达时间;对于不同浓度PMMA粉尘的MIE,APP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存在临界抑制浓度配比1∶1,在该浓度配比条件下PMMA粉尘很难通过静电点火;对于不同浓度PMMA粉尘的MIT,APP同样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相同浓度配比条件下,抑制作用随PMMA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此外,结合APP和PMMA热特性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分析了APP抑制PMMA粉尘爆炸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 爆炸 安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磷酸铵 抑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中湍流强度及湍流积分尺度随时间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辉 崔鑫 +3 位作者 郑昕 金芳勇 王尚勇 丁以斌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04,113,共4页
采用PIV技术对垂直方形管道内喷粉过程中气流产生的管道湍流实际强度进行了测量,得到喷粉过程中气流导致的管道湍流强度和湍流积分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而对湍流积分尺度进行了试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喷粉结束后湍流强度在水... 采用PIV技术对垂直方形管道内喷粉过程中气流产生的管道湍流实际强度进行了测量,得到喷粉过程中气流导致的管道湍流强度和湍流积分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而对湍流积分尺度进行了试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喷粉结束后湍流强度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随时间的变化都符合指数衰减规律;初始阶段湍流积分尺度随时间先快速增加,500ms时(即喷粉结束的瞬间)达到最大值1.54cm,此后湍流积分尺度随时间迅速衰减,800ms后仅为0.55cm,且湍流积分尺度与湍流强度大小相关;湍流积分尺度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实际测量值基本一致。该结果对定量分析湍流状态下粉尘燃烧爆炸试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燃烧爆炸试验 湍流强度 湍流积分尺度 PIV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自动抑爆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荣佳 胡双启 +2 位作者 于传利 刘端来 周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137,共3页
煤矿瓦斯爆炸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灾害性事故,我国煤矿井下主要通过安装被动隔爆装置和主动抑爆装置来抑制瓦斯爆炸,传统隔爆装置以隔爆水袋和岩粉棚为主,时常有缺水和岩粉结块等问题出现,抑爆效果十分有限,因此文章研制了一款纯机械式自... 煤矿瓦斯爆炸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灾害性事故,我国煤矿井下主要通过安装被动隔爆装置和主动抑爆装置来抑制瓦斯爆炸,传统隔爆装置以隔爆水袋和岩粉棚为主,时常有缺水和岩粉结块等问题出现,抑爆效果十分有限,因此文章研制了一款纯机械式自动抑爆装置,具备高效、节能、易于安装等特点,并对自动抑爆装置抑爆性能及可靠程度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自动抑爆装置可有效抑制瓦斯爆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触发 爆炸抑制 煤矿安全 抑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盐和碳酸氢盐抑制聚乙烯粉尘爆炸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燕 何佳 +2 位作者 杨晶晶 林晨迪 纪文涛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207-4216,共10页
为研究草酸盐和碳酸氢盐抑制聚乙烯粉尘爆炸特性,选取NaHCO_(3)、KHCO_(3)、Na_(2)C_(2)O_(4)和K_(2)C_(2)O_(4)四种粉体,从火焰结构和火焰传播速度两方面分析其对聚乙烯粉尘爆炸的抑制性能,并结合抑爆粉体的理化性质分析抑爆机理。结... 为研究草酸盐和碳酸氢盐抑制聚乙烯粉尘爆炸特性,选取NaHCO_(3)、KHCO_(3)、Na_(2)C_(2)O_(4)和K_(2)C_(2)O_(4)四种粉体,从火焰结构和火焰传播速度两方面分析其对聚乙烯粉尘爆炸的抑制性能,并结合抑爆粉体的理化性质分析抑爆机理。结果表明,四种抑爆粉体均可抑制聚乙烯粉尘爆炸火焰传播,且抑制效果随抑爆粉体浓度增加而增强。相同条件下,抑爆性能KHCO_(3)>NaHCO_(3)>K_(2)C_(2)O_(4)>Na_(2)C_(2)O_(4),即钾盐粉体抑爆性能优于具有相同酸根离子的钠盐,碳酸氢盐粉体抑爆性能优于具有相同金属离子的草酸盐。另外,结合抑爆粉体热解特性测试及爆炸产物分析,探究了四种抑爆粉体的抑爆机理及离子构成带来的抑爆性能差异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 草酸盐 碳酸氢盐 粉体 安全 抑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粉尘爆炸灾害及其安全技术 被引量:46
20
作者 张景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9-14,共6页
对可燃性气体、蒸汽、粉尘的爆炸特性及其抑爆、隔爆安全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对常见的可燃性气体、蒸汽和粉尘的各种爆炸特性参数和气体抑爆安全技术参数进行了实验测定。
关键词 爆炸灾害 气体爆炸 粉尘爆炸 气体抑爆 安全技术 参数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