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尊助推主观幸福感:2003-2013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孔繁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128,共6页
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都是积极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重要主题。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都代表着总体评价性变量,但自尊涉及到个体对自身的总体判断,而主观幸福感则涉及到对个体生活的总体判断。从个体-集体和外显-内隐两个层面上系统地梳理自尊和主观... 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都是积极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重要主题。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都代表着总体评价性变量,但自尊涉及到个体对自身的总体判断,而主观幸福感则涉及到对个体生活的总体判断。从个体-集体和外显-内隐两个层面上系统地梳理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在个体水平还是整体水平上,无论是在外显还是内隐层面上,自尊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密切的关系。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作为整体的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更深层次的关系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自尊 集体自尊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体重污名与孤独感和自尊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浩 叶一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1-635,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重内隐污名、体重外显污名、孤独感、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某2所高校大学生185名,采用大学生体重污名量表(C-WSS)、孤独感量表修订版(Revised UCLA Loneliness Scale,UCLA-R)、自尊量表(SES)评估体重外显污...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重内隐污名、体重外显污名、孤独感、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某2所高校大学生185名,采用大学生体重污名量表(C-WSS)、孤独感量表修订版(Revised UCLA Loneliness Scale,UCLA-R)、自尊量表(SES)评估体重外显污名、孤独感、自尊水平,采用单类内隐关联测验程序(SC-IAT)评估体重内隐污名总的内隐效应值(D值)。结果:总的D值、UCLA-R得分均与C-WSS得分正关联(β=0.16、0.20),SES得分与C-WSS得分负关联(β=-0.22);UCLA-R得分与SES得分负关联(β=-0.54)。结论:大学生体重外显污名水平与体重内隐污名、孤独感、自尊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内隐污名 体重外显污名 孤独感 自尊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 被引量:45
3
作者 李海江 杨娟 +1 位作者 贾磊 张庆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7-916,共10页
本研究分别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角度出发,以大学生情绪面孔(高兴,中性,愤怒)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空间线索任务"实验范式,探讨不同自尊水平个体注意偏向的特点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无效线索条件下,低外显自尊个体对以... 本研究分别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角度出发,以大学生情绪面孔(高兴,中性,愤怒)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空间线索任务"实验范式,探讨不同自尊水平个体注意偏向的特点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无效线索条件下,低外显自尊个体对以愤怒为提示线索的靶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高兴和中性,说明低外显自尊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愤怒)的注意偏向是一种注意的解脱困难;高内隐自尊个体在无效线索条件下,对以高兴和愤怒为提示线索的靶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说明高内隐自尊个体更易受到情绪性信息(愤怒和高兴)的吸引,是一种选择性的注意维持倾向,表现为注意的解脱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 内隐自尊 注意偏向 注意解脱 注意警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8
4
作者 蒋怀滨 鲜小竹 +3 位作者 徐珍 李莉丽 林良章 林海坤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98-102,共5页
采取方便取样,并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负性自动思维量表(ATQ)以及内隐自尊联想测验对所选取的1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负性自动思维在外显自尊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内隐自尊对负性自... 采取方便取样,并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负性自动思维量表(ATQ)以及内隐自尊联想测验对所选取的1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负性自动思维在外显自尊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内隐自尊对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内隐自尊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使用PROCESS程序进行事后检验,无论在高内隐自尊的情况下(得分高于一个标准差)还是在低内隐自尊的情况下(得分低于一个标准差)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都显著,即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结论:负性自动思维对抑郁的影响随内隐自尊的增加而增强,外显自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抑郁 负性自动思维 有调节的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 被引量:56
5
作者 周帆 王登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自尊被认为与人格特质存在紧密的联系。近年来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发现 ,在“外显自尊”以外 ,个体还存在一个“内隐自尊”结构。由于中国人格结构与西方“大五”人格结构存在系统性的差异 ,本研究试图考察在中国文化下个体的人格特质与自... 自尊被认为与人格特质存在紧密的联系。近年来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发现 ,在“外显自尊”以外 ,个体还存在一个“内隐自尊”结构。由于中国人格结构与西方“大五”人格结构存在系统性的差异 ,本研究试图考察在中国文化下个体的人格特质与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外显自尊主要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自我指向”的人格特点关系紧密 ;内隐自尊作为一个独立于外显自尊的内隐态度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七”人格结构 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 内隐/外显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自尊、人格特征及情绪状况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艳郁 孙宏伟 +3 位作者 刘金虎 高树宏 王恩光 徐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研究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特征,以及不同自尊结构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及情绪状况的差异。方法:方便选取某监狱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共112名,符合入组条件者共88名。使用大五人格量表简版(NEO-FFI)、简式简明... 目的:研究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特征,以及不同自尊结构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及情绪状况的差异。方法:方便选取某监狱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共112名,符合入组条件者共88名。使用大五人格量表简版(NEO-FFI)、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自尊量表(SES)以及内隐联想测验(IAT)进行问卷调查及行为学实验。按SES、IAT的平均分为界,将被试分为高外显高内隐组(n=13)、高外显低内隐组(n=14)、低外显高内隐组(n=12)、低外显低内隐组(n=12)。结果:获有效问卷51份。内隐联想测验中,被试在相容试验的反应时短于不相容试验的反应时(P=0.022,d=0.45)。外显自尊得分与内隐自尊得分无统计学意义相关(r=0.10,P=0.527)。高外显自尊两组NEO-FFI的神经质得分低于低外显自尊两组。高外显低内隐组的外向性得分高于高外显高内隐组和低外显低内隐组,开放性得分高于较低外显高内隐组,谨慎性得分高于低外显自尊两组。低外显高内隐组POMS-SF的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及迷惑-混乱得分均高于高外显自尊两组。外显自尊与外向性、开放性及精力得分呈正相关(r=0.40,0.34,0.34,均P<0.05),而与神经质、抑郁-沮丧、疲乏得分呈负相关(r=-0.52,-0.35,-0.42,P<0.01或0.05);内隐自尊与精力得分呈正相关(r=0.39,P<0.01)。结论: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高外显自尊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人格具有情绪相对稳定的特点,低外显高内隐自尊的服刑人员抑郁、愤怒、疲乏及迷惑等负性情绪相对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人员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大五人格 情绪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就业焦虑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段彩彬 周会 许晓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其就业焦虑的关系。方法:选取116名大学生完成内隐自尊测量实验,并施测自尊量表(SES)和就业焦虑问卷(EAQ),获得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就业焦虑水平;另外选取80名大学生完成高内隐自尊启...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其就业焦虑的关系。方法:选取116名大学生完成内隐自尊测量实验,并施测自尊量表(SES)和就业焦虑问卷(EAQ),获得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就业焦虑水平;另外选取80名大学生完成高内隐自尊启动实验、内隐自尊测量实验,获得高内隐自尊水平,并施测SES和EAQ。结果:内隐自尊及SES、EAQ得分分别为(159.5±81.2)、(2.4±0.7)、(3.2±0.9)。SES得分负向预测EAQ得分(β=-0.13)。高外显自尊时,内隐自尊得分负向预测EAQ得分(β<-0.01);低外显自尊时,内隐自尊得分正向预测EAQ得分(β=0.01);高内隐自尊时,SES得分负向预测EAQ得分(β=-0.06)。结论: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就业焦虑关系密切;自尊分离程度越低就业焦虑水平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自尊分离 就业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立人格和自尊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方小平 刘建平 +1 位作者 何华 郑治国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1-376,共6页
运用问卷法和测验法探讨了大学生自立人格、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研究一以143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显示:高自立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显著高于低自立组。研究二以169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显示:(1)高外显自尊组自立得分显著高于低外显... 运用问卷法和测验法探讨了大学生自立人格、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研究一以143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显示:高自立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显著高于低自立组。研究二以169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显示:(1)高外显自尊组自立得分显著高于低外显自尊组的自立得分;(2)在自立上,高低自尊都有异质性。两个研究结果可以证实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是独立的心理结构,自立可以预测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也可以预测自立。高低自尊组在自立上都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 个人自立 人际自立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83
9
作者 周帆 王登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49名大学生被试参加实验和问卷研究,其中男生26人,女生23人,平均年龄22岁。所有被试填答了Rosenberg自尊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同时使用内隐联结测验测量被试的内隐自尊。结果:外显... 目的:探讨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49名大学生被试参加实验和问卷研究,其中男生26人,女生23人,平均年龄22岁。所有被试填答了Rosenberg自尊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同时使用内隐联结测验测量被试的内隐自尊。结果: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中等程度和高度的相关,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不显著。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外显自尊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另外,结果倾向于支持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相对独立结构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自尊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心理健康水平 外显自尊 平均年龄 自尊量表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与自尊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莹 吕勇 吴国来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67-70,共4页
为考察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间的关系,对74名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IAT),并要求其完成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及学业成败归因量表(MMCS)。统计分析表明:(1)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关不显著;(2)当学业成功时,内隐自尊... 为考察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间的关系,对74名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IAT),并要求其完成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及学业成败归因量表(MMCS)。统计分析表明:(1)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关不显著;(2)当学业成功时,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自己的能力,而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努力、情境和运气;(3)当学业失败时,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于情境,而内隐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能力不足;同时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为情境和运气,而外显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努力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成败归因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内隐联想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对外显自尊的影响:一项ERP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晨 Cody Ding +2 位作者 杨东 邱江 齐森青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149,共5页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让被试分别在金钱启动和中性启动条件下,用"触及自尊符合词"和"触及自尊不符合词"对"自我"和"正性他人"进行符合与否的评价,以此来探讨金钱启动对被试外显自尊影响...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让被试分别在金钱启动和中性启动条件下,用"触及自尊符合词"和"触及自尊不符合词"对"自我"和"正性他人"进行符合与否的评价,以此来探讨金钱启动对被试外显自尊影响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中性启动条件下,触及自尊不符词的自我评价比触及自尊不符词的他人评价诱发了更大的P300成分,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相反,在金钱启动条件下,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的差异消失了.认为金钱启动增强了个体的自尊水平,对自尊产生了一种补偿作用,并且,这种补偿作用有可能与情绪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 外显自尊 ERP 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尊结构的新观点:双重两因素结构模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林 邓小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9,共6页
长期以来,自尊因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而备受心理学家关注,但自尊的成分与结构问题却一直没有取得共识。在综述以往自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关于自尊结构的新观点:双重两因素模型。认为个体的自尊包含内隐自尊和外... 长期以来,自尊因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而备受心理学家关注,但自尊的成分与结构问题却一直没有取得共识。在综述以往自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关于自尊结构的新观点:双重两因素模型。认为个体的自尊包含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双重结构,同时二者均具有能力感和价值感两个基本成分;自尊的双重两因素各成分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协调、互相影响。自尊双重两因素结构模型能很好体现个体的自主性与社会性特点,也能更集中地揭示自尊成分的不同特性与心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结构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能力感 价值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被引量:158
13
作者 蔡华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6-801,共6页
研究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内隐自尊进行了研究和测量 ,同时还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 )东方文化下内隐自尊是存在的 ,个体无意识中对自我持有一种积极的评价 ,但强度不如西方个体。 (2 ... 研究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内隐自尊进行了研究和测量 ,同时还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 )东方文化下内隐自尊是存在的 ,个体无意识中对自我持有一种积极的评价 ,但强度不如西方个体。 (2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的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内隐联想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其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段锦云 古晓花 孙露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1-384,共14页
研究探讨了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及其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研究1通过测量的方式来探讨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以及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研究2通过启动高内隐自尊,进一步验证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研究3通过加入自我概念清晰性的测... 研究探讨了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及其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研究1通过测量的方式来探讨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以及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研究2通过启动高内隐自尊,进一步验证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研究3通过加入自我概念清晰性的测量,考察自我概念清晰性是否中介了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Bootstrap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外显自尊与建议采纳成负相关,内隐自尊与建议采纳的相关不显著;自尊分离时,建议采纳程度越高,这种现象在低外显/高内隐的自尊种类下更显著;而自我概念清晰性部分中介了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议采纳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外显和内隐自尊分离 自我概念清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90
15
作者 蔡华俭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1-336,共6页
目的 :研究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以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不同组合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先通过大规模测试筛选出抑郁状态组 ,再把抑郁状态组和正常组被试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分别进行测量 ,并对两者及其关系进行对比。结果 :( 1)抑郁状... 目的 :研究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以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不同组合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先通过大规模测试筛选出抑郁状态组 ,再把抑郁状态组和正常组被试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分别进行测量 ,并对两者及其关系进行对比。结果 :( 1)抑郁状态下个体外显自尊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个体 ;( 2 )抑郁状态下个体内隐自尊水平和正常个体无显著差异 ;( 3)对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而言 ,有内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的倾向 ;对于正常个体而言 ,有外显自尊高于内隐自尊的倾向 ;( 4)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在正常个体和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的身上显著不同。结论 :抑郁状态的个体外显自尊水平低于正常个体 ,在内隐自尊上二者差异不显著 ,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抑郁 内隐联想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T范式下自尊内隐性的再证明 被引量:10
16
作者 常丽 杜建政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4,共4页
该研究用IAT测量了被试的内隐自尊,并通过操纵被试在不同的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来考察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在低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时,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没有表现出一致性;在... 该研究用IAT测量了被试的内隐自尊,并通过操纵被试在不同的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来考察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在低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时,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没有表现出一致性;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时,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表现出一致性。该研究在IAT范式下表明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内隐自尊具有无意识性和自动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自尊 外显自我评价 内隐联想测验 认知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内隐与外显自尊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镇 李幼穗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年第3期219-224,共6页
运用两种程序分别测量了青少年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由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外显自尊由三项自尊量表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中内隐自尊普遍存在;无论是内隐自尊还是外显自尊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运用两种程序分别测量了青少年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由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外显自尊由三项自尊量表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中内隐自尊普遍存在;无论是内隐自尊还是外显自尊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内隐自尊无显著的年龄差异;外显自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其中高中生比初中生和大学生有更低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内隐联想测验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外显自日尊、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攻击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彩彬 周会 +1 位作者 张冰 张丽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18名大学生完成内隐自尊测量实验,并同时完成自尊量表(SES)和攻击性问卷(AQ),获得内隐自尊水平、外显自尊水平和攻击性水平,对数据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另外,选... 目的:探讨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18名大学生完成内隐自尊测量实验,并同时完成自尊量表(SES)和攻击性问卷(AQ),获得内隐自尊水平、外显自尊水平和攻击性水平,对数据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另外,选取108名大学生完成高内隐自尊启动实验、内隐自尊测量实验,获得高内隐自尊水平,并完成SES和AQ测试,对数据进行简单线性回归。结果:本样本内隐自尊和SES、AQ得分分别为(164.9±80.5)、(2.5±0.7)、(54.1±15.5)。SES得分负向预测AQ得分(β=-7.36)。高外显自尊时,内隐自尊得分负向预测AQ得分(β=-0.14);低外显自尊时,内隐自尊得分正向预测AQ得分(β=0.07);高内隐自尊时,SES得分负向预测AQ得分(β=-7.97)。结论:自尊和攻击性密切相关;自尊分离程度越高,个体攻击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自尊分离 攻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犯自尊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红英 王国丽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70,共6页
该研究对北京市男性未成年犯与一般青少年的自尊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内隐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外显自尊方面,除身体自尊外,未成年犯在整体自尊、学业自尊、人际自尊、家庭自尊以及品德自尊均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未成年... 该研究对北京市男性未成年犯与一般青少年的自尊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内隐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外显自尊方面,除身体自尊外,未成年犯在整体自尊、学业自尊、人际自尊、家庭自尊以及品德自尊均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未成年犯在元自尊各个因子,即自尊调节、目标意识、自我检查、监控策略、现状意识上均非常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未成年犯的外显自尊和元自尊有显著相关,和正常少年相比,少年犯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元自尊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且存在显著的分离现象,即外显自尊和元自尊低于正常少年,而内隐自尊和正常少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犯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元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败操纵对轻度抑郁者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春江 陈美荣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9年第4期83-87,共5页
通过大规模测试筛选出轻度抑郁者和非抑郁者,以自编智力测验为工具操纵不同的反馈情境,采用2(轻度抑郁,非抑郁)×3(无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对被试的外显自尊及内隐自尊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1)抑郁... 通过大规模测试筛选出轻度抑郁者和非抑郁者,以自编智力测验为工具操纵不同的反馈情境,采用2(轻度抑郁,非抑郁)×3(无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对被试的外显自尊及内隐自尊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1)抑郁者的外显自尊显著低于非抑郁者,而内隐自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成败操纵后个体的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并无显著变化,即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无反馈、正反馈情况下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显著不同,而在负反馈情况下,抑郁者与非抑郁者的自尊分离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内隐联想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