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quenching process for cam manufacturing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倩 裴林清 肖寒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529-536,共8页
In order to obtain satisfacto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 cam used in high-power ship diesel engines, a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was proposed by designing a two-stage quenching process with an alkaline bath as the... In order to obtain satisfacto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 cam used in high-power ship diesel engines, a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was proposed by designing a two-stage quenching process with an alkaline bath as the quenching medium.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both numer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were performed. The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was analyzed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temperature, stress and microstructure fields were investigated considering nonlinear material properties. Finally,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ternal stress is affected by both thermal stress and transformation stress. In addition, the direction of the internal stress is changed several times due to thermal interaction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the quenching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cam. The tensile strength, the impact resistance and the hardness value of the cam by the proposed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are improved by 4.3%, 8.9% and 3.5% compared with those by the traditional quenching technology. Moreover, the residual stress and cam shape deformation are reduced by 40.0% and 48.9% respectively for the cam manufactured by the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nching process cam manufactur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铝/氧化铝液滴碰壁行为研究进展
2
作者 何国强 李江 +1 位作者 李康 胡春波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共19页
固体发动机中的高温铝/氧化铝液滴碰壁行为会对流场、热防护和性能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是固体发动机基础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揭示高温铝/氧化铝液滴碰壁规律和机理,建立科学准确的预测模型,对于固体发动机精细化设计具有重要... 固体发动机中的高温铝/氧化铝液滴碰壁行为会对流场、热防护和性能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是固体发动机基础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揭示高温铝/氧化铝液滴碰壁规律和机理,建立科学准确的预测模型,对于固体发动机精细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固体发动机熔渣沉积和两相流研究、高温铝/氧化铝液滴碰壁实验方法、液滴碰壁规律和机理、碰壁过程的力-热作用和碰壁行为预测模型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并评价了取得的重要成果,梳理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铝/氧化铝液滴 碰壁行为 实验方法 数值模拟 预测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注浆法加固缺陷桩轴压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信贵 张怀 +4 位作者 张懿丹 罗冲 韩伟 严利娥 纪天骄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针对缺陷桩传统加固方法周期长、损耗高,以注浆加固法为主的微型加固工艺受施工因素影响较大,存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钢管-注浆法微型加固方式,并进行室内模型桩轴压试验,考察了钢管比率、缺陷位置对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 针对缺陷桩传统加固方法周期长、损耗高,以注浆加固法为主的微型加固工艺受施工因素影响较大,存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钢管-注浆法微型加固方式,并进行室内模型桩轴压试验,考察了钢管比率、缺陷位置对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于试验建立准确的有限元模型,总结了混凝土纵向应力分布规律与钢管Mises应力分布规律,对影响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的参数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缺陷加固桩的极限承载力随钢管比率增大而增大,且在钢管比率增大至2.4%时达到最佳;中部缺陷加固桩与下部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提升幅度最高分别可达完整桩的4.5%与15.8%;钢管端部混凝土截面的局部应力集中现象随缺陷位置下移而逐渐明显,钢管Mises应力水平的提升分别与钢管比率以及钢管长度有关;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与注浆体强度成正比,增大钢管壁厚与钢管直径对承载力贡献不大,钢管-注浆法在处理深部缺陷时表现突出,极限承载力提升幅度最高可达31.20%;建议加固深部缺陷桩时,沿桩身通长设置钢管并将钢管嵌固于桩端稳定持力层内一定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桩加固 钢管-注浆法 轴压性能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混合连接的冷弯薄壁型钢工字形拼合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褚云朋 江天勇 +2 位作者 陈雪琴 伏金蓉 夏珲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5,共12页
为分析连接方式对冷弯薄壁型钢双肢开口拼合工字形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对24根自攻螺钉与拉铆钉混合连接方式下的双肢开口拼合工字形柱开展试验研究,得到了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荷载-应变曲线及荷载-轴向位移曲线等,并将试验... 为分析连接方式对冷弯薄壁型钢双肢开口拼合工字形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对24根自攻螺钉与拉铆钉混合连接方式下的双肢开口拼合工字形柱开展试验研究,得到了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荷载-应变曲线及荷载-轴向位移曲线等,并将试验结果与纯自攻螺钉连接的双肢开口拼合工字形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纯自攻螺钉连接方式相比,两种混合连接方式的双肢开口拼合工字形短柱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8.5%和8.6%,而中柱分别提高了18.1%和15.9%;连接方式对拼合短柱与中柱的屈曲荷载影响较大,对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对中柱的极限承载力影响则较小;采用混合连接方式的拼合柱极限承载力普遍高于纯自攻螺钉连接的拼合柱,随连接件纵距增加,混合连接方式下的拼合柱极限承载力均逐步降低,但始终高于纯自攻螺钉连接的拼合柱,说明混合连接能有效提升拼合柱的稳定性;根据试验结果对北美规范的直接强度法进行修正,为采用混合连接的双肢开口拼合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混合连接 双肢开口拼合柱 试验研究 修正直接强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乏强震动数据地区的地震动模型建立方法研究综述
5
作者 胡进军 夏逸凡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7,共13页
强震动数据是建立地震动模型的基础,对于缺乏足够强震动数据的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存在困难。该文综述了缺乏强震动数据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的几种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混合经验方法和参考经验方法。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基于随机方法和确... 强震动数据是建立地震动模型的基础,对于缺乏足够强震动数据的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存在困难。该文综述了缺乏强震动数据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的几种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混合经验方法和参考经验方法。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基于随机方法和确定性方法分别模拟高、低频地震动建立地震动模型;混合经验方法通过将数值模拟与实际观测数据结合,利用调整因子将参考地区的经验地震动模型应用于目标地区,可有效解决数据缺乏问题;参考经验方法基于研究区域的小震记录,调整经验地震动模型,以适应特定地区情况,具有简约性和有效性。这三类方法各有特点,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考虑震源特性、复杂的地质和场地条件,计算结果依赖于震源模型和地下速度结构的精度和准确度;混合经验方法结合了数值模拟方法的灵活性和实测数据的统计特征,能在数据不足时建立相对可靠的模型;参考经验方法则更为快速简单,但对小震数据具有依赖性。最后,该文建议可通过人工智能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方法,以提升缺乏强震动数据地区建立地震动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数据缺乏 地震动模型 数值模拟 混合经验法 参考经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悬浮轴承的建模及仿真
6
作者 刘欣 袁鹏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4-953,共10页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然后,在相同约束条件下与传统偏置磁轴承进行对比,分析磁轴承的刚度特性和空间利用率;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间的电磁力耦合,并与传统磁轴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承载力等约束条件下,该新型磁轴承的体积仅为传统磁轴承的0.87倍,其电磁力在控制电流和转子位移影响下的相对误差值为6.5%,而传统磁轴承的电磁力相对误差为13.6%,表明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的电磁力耦合小于传统磁轴承,解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偏置 径向混合磁轴承 有限元仿真 等效磁路法 电磁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内液液非均相传质的模拟和实验研究方法进展
7
作者 张鑫源 何呈祥 +3 位作者 李亚婷 朱春英 马友光 付涛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4-503,共20页
微通道内液液非均相体系传质行为的研究对明确传质机理,进一步提高传质效率,促进微通道装置在连续流动化学合成、生物医学和溶剂萃取等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十分重要。介绍了用于微通道内传质研究的指标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归纳了微通道... 微通道内液液非均相体系传质行为的研究对明确传质机理,进一步提高传质效率,促进微通道装置在连续流动化学合成、生物医学和溶剂萃取等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十分重要。介绍了用于微通道内传质研究的指标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归纳了微通道内液液体系传质研究的技术方法及其相关原理,包括探究两相流动行为、相内传质和相间传质的模拟方法,评价微通道装置整体传质性能的离线实验方法与实时检测微通道内流体速度场和浓度场的在线实验方法,并对未来用于微通道内液液体系传质研究的模拟和实验方法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多相流 传递 模拟原理 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效率提升的状态空间-节点混合暂态仿真研究
8
作者 吴小珊 苏寅生 +3 位作者 周保荣 赵利刚 马骞 姚海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为应对新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效率和求解精度的双重压力,本文研究了基于状态空间-节点混合框架的效率提升算法。首先,在EMTP程序中,基于状态空间节点(state-space nodal,SSN)法设计含开关时变网络的混合仿真算法,通过数值方法的转换... 为应对新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效率和求解精度的双重压力,本文研究了基于状态空间-节点混合框架的效率提升算法。首先,在EMTP程序中,基于状态空间节点(state-space nodal,SSN)法设计含开关时变网络的混合仿真算法,通过数值方法的转换阻尼数值振荡,实现EMTP程序的功能扩展。然后,提出基于多区戴维南等值法的混合框架接口仿真算法,各子系统依电路特性自由选择框架并以对等形式联合计算。最后,通过性能测试验证了SSN法在含多开关复杂系统中效率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空间-节点分析混合框架 电磁暂态仿真 多区戴维南等值法 状态空间节点法 仿真效率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地震波传播的谱元-有限差分混合方法
9
作者 徐长智 刘少林 +4 位作者 杨顶辉 李孟洋 宋汉杰 申文豪 杨树新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55,共18页
为了充分发挥谱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各自在数值模拟复杂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优点,同时避免各自缺点,本文提出了模拟地震波传播的谱元-有限差分(SEM-FDM)混合方法。该混合方法在起伏地形附近采用谱元法计算地表附近的地震波传播;在远离起伏... 为了充分发挥谱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各自在数值模拟复杂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优点,同时避免各自缺点,本文提出了模拟地震波传播的谱元-有限差分(SEM-FDM)混合方法。该混合方法在起伏地形附近采用谱元法计算地表附近的地震波传播;在远离起伏地形的区域之下,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地震波传播;之后通过构建数据交换区实现两种方法的耦合。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谱元-有限差分混合方法能有效地模拟任意非均匀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具有刻画复杂地形的能力,能处理自由地表边界条件,且能适应模型内的速度间断面。通过模型试算,并与谱元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混合方法用于地震波模拟的有效性和高精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有限差分法 混合方法 起伏地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低压涡轮叶片转捩-分离流预测的极大涡模拟方法
10
作者 穆宇旸 徐家宽 +3 位作者 李艺 郑国雨 乔磊 白俊强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5,共12页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大负荷低压涡轮叶片表面的流动受强逆压梯度影响,易产生具有高度非定常特性的转捩-分离流。而基于雷诺平均方法(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的转捩模型难以对该现象进行精确模拟。为了提升预测精度,本研...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大负荷低压涡轮叶片表面的流动受强逆压梯度影响,易产生具有高度非定常特性的转捩-分离流。而基于雷诺平均方法(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的转捩模型难以对该现象进行精确模拟。为了提升预测精度,本研究在改进的极大涡模拟方法(Very Large Eddy Simulation,VLES)基础上耦合适用于叶轮机械流动的γ转捩模型,从而形成了γ-VLES混合预测模型。本研究采用该模型对Pak-B低压涡轮叶片表面的层流分离泡诱导转捩及分离流演化现象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γ-VLES模型能够准确计算叶片表面的时均压力系数和速度型,并展现了长分离泡内部瞬态流场中周期性涡的演化脱落过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高度吻合,有效克服了RANS框架下γ-Re_(θt)和γ转捩模型在转捩-分离流预测方面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RANS/LES混合方法 极大涡模拟 低压涡轮叶片 层流分离泡诱导转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模型驱动的实时混合试验两级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
11
作者 王尚长 杨格 +1 位作者 肖嘉俊 吴斌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1-1528,共8页
在非线性试件的实时混合试验中,由于试件与加载系统存在相互作用,试件性能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伺服系统的时滞发生改变。通过对系统时滞进行在线估计,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可以应用于时变时滞系统的加载控制,但参数的估计值在辨识初期往往会... 在非线性试件的实时混合试验中,由于试件与加载系统存在相互作用,试件性能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伺服系统的时滞发生改变。通过对系统时滞进行在线估计,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可以应用于时变时滞系统的加载控制,但参数的估计值在辨识初期往往会发生显著波动,影响控制效果。为此,提出了逆模型驱动的实时混合试验两级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即以系统的逆模型控制器进行粗补偿,消除主要时滞带来的试验误差;以基于递归最小二乘的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对剩余时滞进行补偿,进一步控制精度。以两层剪切型框架为原型,自复位黏滞阻尼器为试件,对两个试验子结构同时开展时滞补偿实时混合试验。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控制精度高于单阶段的时滞补偿方法,并可应用于多试验子结构的实时混合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混合试验 两级时滞补偿 多试验子结构 逆补偿 自适应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方法对锈蚀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吴洁琼 张子建 +1 位作者 金浏 杜修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83,共14页
为探究不同试验方法对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对拉拔试验和梁式试验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建立对应的拉拔模型和梁模型,分析受拉钢筋非均匀锈蚀和约束条件(厚径比和箍筋约束情况)对黏结性能的影响。在数值模型中,通过对受拉筋... 为探究不同试验方法对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对拉拔试验和梁式试验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建立对应的拉拔模型和梁模型,分析受拉钢筋非均匀锈蚀和约束条件(厚径比和箍筋约束情况)对黏结性能的影响。在数值模型中,通过对受拉筋及其周围混凝土的精细化建模来模拟机械咬合力,通过面面接触来反映摩擦力,忽略化学胶结力,考虑到受拉钢筋横截面的锈蚀非均质性,采用两阶段数值分析方法,即先通过施加强制位移模拟锈蚀对钢筋混凝土界面的影响,然后再分析锈蚀试件的黏结性能。研究表明:试验方法对锈蚀试件的破坏模式和黏结应力-滑移曲线有显著影响。梁模型和拉拔模型在发生黏结破坏时均会加深和加宽原有锈胀裂缝,但梁模型还会产生贯穿黏结区的斜向裂缝;拉拔模型的黏结强度和下降段斜率明显大于梁模型;箍筋约束情况对梁模型和拉拔模型黏结强度的影响差别不大,而厚径比由2.0增加到3.5,3%锈蚀率时梁模型和拉拔模型黏结强度分别增加了16%和32%。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证明了上述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并进一步建立了不同试验方式下黏结强度归一化模型。黏结强度归一化模型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出归一化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方式 梁模型 拉拔模型 破坏模式 黏结应力-滑移曲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M-JTM混合模型参数估计优化的非高斯过程模拟
13
作者 罗颖 程彦凯 +2 位作者 韩艳 刘雨辰 胡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0,共10页
由于实际工程的激励较为复杂,常呈现非高斯特性,导致高斯过程的假设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开展非高斯过程模拟。目前而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高斯过程转换实现非高斯过程模拟。相比一般的隐式映射,Hermite多项式模型(Hermite polynomial model... 由于实际工程的激励较为复杂,常呈现非高斯特性,导致高斯过程的假设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开展非高斯过程模拟。目前而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高斯过程转换实现非高斯过程模拟。相比一般的隐式映射,Hermite多项式模型(Hermite polynomial model,HPM)和Johnson转换模型(Johnson transformation model,JTM)提供了非高斯过程与标准高斯过程之间的显式转换。针对HPM-JTM混合模型,该研究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提升模拟效率。首先,为了避免迭代过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优化了HPM和JTM参数估计流程,提高了参数估计效率;随后,通过谐波合成法和线性滤波法的模拟流程对比,在非高斯过程模拟中采用线性滤波法能够提升模拟效率;最后,结合波浪场和脉动风场的实例分析,展示了改进流程的精度和效率。结果表明,改进流程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实现多变量非高斯过程的高效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斯过程模拟 Hermite多项式模型-Johnson转换模型(HPM-JTM)混合模型 参数估计 支持向量回归 线性滤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机身结构制孔装备研制与试验研究
14
作者 杨继之 王云鹏 +4 位作者 朱林 乐毅 文科 周莹皓 徐建萍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5,共7页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机机身结构高精度制孔难题,研制了混联机器人高精度制孔装备,并建立了串-并多自由度协同与多传感器融合的控制架构。提出了基于多点激光测距的姿态修正策略及接触式测量深度控制策略。构建了虚拟环境和物理空间...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机机身结构高精度制孔难题,研制了混联机器人高精度制孔装备,并建立了串-并多自由度协同与多传感器融合的控制架构。提出了基于多点激光测距的姿态修正策略及接触式测量深度控制策略。构建了虚拟环境和物理空间交互映射的孪生仿真框架,并实现了基于孪生模型的制孔过程仿真。最终,通过制孔试验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架构、制孔位姿修正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孔位姿态误差最大为0.48°,孔径偏差绝对值范围为0.04~0.10 mm,铆钉安装状态满足设计要求,制孔效率提升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机器人 控制架构 位姿修正 孪生仿真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实时仿真的一类Hybrid方法
15
作者 谢亚军 刘德贵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9-25,共7页
本文提出一类可用于实时数字仿真的Hybird方法,对这类方法的基本理论作了分析,在K=2时给出了具体的几组算法公式,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这类实时算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关键词 实时数字仿真 hybrid方法 数值解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弹簧的Hybrid-Ⅲ50%仿真假人胸腔结构刚度特性数值仿真
16
作者 龙宜凡 庞毅 +2 位作者 孟宪明 吴闯 段利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76,共6页
利用LS-DYNA开展整车正面碰撞FRB50和偏置碰撞ODB64仿真分析时,Hybrid-Ⅲ50%仿真假人向前俯冲阶段和回弹阶段的胸压变形曲线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等效弹簧的Hybrid-Ⅲ50%仿真假人胸腔结构刚度特性数值仿真方法。首先... 利用LS-DYNA开展整车正面碰撞FRB50和偏置碰撞ODB64仿真分析时,Hybrid-Ⅲ50%仿真假人向前俯冲阶段和回弹阶段的胸压变形曲线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等效弹簧的Hybrid-Ⅲ50%仿真假人胸腔结构刚度特性数值仿真方法。首先,开展假人在碰撞工况下的受力分析,得到胸腔结构的简化力学模型,并利用弹簧模型等效模拟简化力学模型的刚度特性;其次,通过假人胸部摆锤标定仿真计算,对胸腔结构等效刚度的弹簧K值和阻尼值进行修正;最后,将修正过弹簧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假人模型应用于整车正面碰撞FRB50和偏置碰撞ODB64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等效弹簧模拟胸腔结构的刚度模型,各工况下的仿真胸压变形曲线与试验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今后的碰撞假人胸部仿真及损伤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仿真假人 等效弹簧刚度 胸压变形曲线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燃烧式气化器可靠性与维修优化实验的数字化设计
17
作者 王海清 黄志宇 +1 位作者 汪肆杰 王振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9-204,共6页
复杂生产装置的可靠性评估与维修优化,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径。由于实验场地、模式和资源等限制,相关实验教学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均存在诸多局限,难以满足新工科建设对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该文以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的核心单... 复杂生产装置的可靠性评估与维修优化,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径。由于实验场地、模式和资源等限制,相关实验教学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均存在诸多局限,难以满足新工科建设对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该文以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的核心单元浸没燃烧式气化器(SCV)为实验对象,要求学生在理解LNG接收站工艺流程和SCV设备构造的基础上,首先建立SCV的可靠性框图,并结合可靠性数据库进行失效数据预处理;然后应用AvSim软件对具体故障模式进行模拟,分析系统不可用度、停机时间等参数以识别造成SCV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分组独立研讨维修策略的优化,并给出差异化的实验比较结果。该文验证了融合数据驱动和可靠性、可用性与维修性RAM仿真的混合实验模式,通过采用量化分析与软件工具,解决了复杂生产系统的安全实验偏定性、偏宏观管理等问题,同时数字化设计的实验模式,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工程吸引度和结果的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安全实验设计 浸没燃烧式气化器 混合实验模式 蒙特卡洛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RANS/LES混合方法在汽车标模外流场非定常数值模拟中的对比
18
作者 杨志刚 陶悦 +1 位作者 夏超 史芳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6-87,共12页
针对MIRA汽车标模外流场,采用RANS/LES混合方法开展非定常数值模拟,通过与风洞实验测力、测压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探究不同RANS/LES混合方法(DDES、IDDES、SBES、SDES)以及基于不同RANS模型(RKE、SA、SST k-ω、GEKO k-ω)的DDES方法... 针对MIRA汽车标模外流场,采用RANS/LES混合方法开展非定常数值模拟,通过与风洞实验测力、测压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探究不同RANS/LES混合方法(DDES、IDDES、SBES、SDES)以及基于不同RANS模型(RKE、SA、SST k-ω、GEKO k-ω)的DDES方法在汽车外流场计算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对于气动力系数,不同混合方法的预测结果都偏高,其中DDES-GEKO模型的相对误差最小;对于表面压力系数,不同混合方法对垂直中截线的压力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程度较高,其中SBES-GEKO模型的结果更优;DDES模型内嵌不同RANS模型对后风窗的压力预测差别明显,其中SA模型较优;而不同混合方法对车底的压力预测偏差较大,对车底前部压力预测都小于实验值,其中对车底后部,SBES-GEKO模型的结果较优;此外,SBESGEKO模型能较好的识别出尾迹区的非定常流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A汽车标模 非定常数值模拟 RANS/LES混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连接结构冲击载荷传递特性及冲击响应行为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亚辉 杨璞 +4 位作者 邓志方 谢若泽 陈军红 郭历伦 李继承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8,共28页
目的通过探讨复杂装备结构中螺栓连接结构在冲击载荷条件下的力学响应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装备结构的应力波传播、能量耗散和整体结构响应;同时,关注螺栓自身的变形和破坏对关键部件乃至整个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潜在影响,特别是... 目的通过探讨复杂装备结构中螺栓连接结构在冲击载荷条件下的力学响应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装备结构的应力波传播、能量耗散和整体结构响应;同时,关注螺栓自身的变形和破坏对关键部件乃至整个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在武器装备中可能引发的灾难性后果,旨在进一步优化螺栓连接结构的设计,提高其在极端载荷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方法系统调研国内外文献,总结螺栓连接结构冲击载荷传递特性及冲击响应行为的研究进展,涉及的研究方法包括试验研究、有限元模拟和理论分析等。结论螺栓连接结构的冲击响应行为对装备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结构 冲击 载荷传递 结构响应 理论模型 试验研究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虚拟仿真的激光雕刻印刷电路板实验教学模式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尽哲 马知远 朱同宝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47,共4页
为了解决激光雕刻实验教学实际问题,设计了“虚拟仿真+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搭建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平台,并建立了多层次多维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学效果上看,“虚拟仿真+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实验教... 为了解决激光雕刻实验教学实际问题,设计了“虚拟仿真+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搭建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平台,并建立了多层次多维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学效果上看,“虚拟仿真+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目标高阶性,还增强了实验教学内容丰富性,进而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雕刻 印刷电路板 虚拟仿真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实验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