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RS-CC级联码提高深海投弃式剖面仪传输可靠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羽 宋国民 +4 位作者 尚应生 李红志 张孝薇 田磊 李晴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0-146,共7页
为了提高深海投弃式剖面仪ASK频带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了RS-CC级联码的解决方案。首先,从信道模型入手,分析了XCTD时变信道的特点;其次,根据信道环境存在复杂噪声的特点,分析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码类型,设计了(255,223)RS码+(8... 为了提高深海投弃式剖面仪ASK频带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了RS-CC级联码的解决方案。首先,从信道模型入手,分析了XCTD时变信道的特点;其次,根据信道环境存在复杂噪声的特点,分析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码类型,设计了(255,223)RS码+(8,255)交织器+(7,1/2)卷积码的算法结构;最后,针对XCTD的工作特点,分析了不同探测深度、传输频率和噪声量级条件下信号传输的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RS-CC级联码的编码方案能够保证XCTD以高传输频率在大深度、大噪声环境中测量时较高的数据传输可靠性,对提高深海投弃式剖面仪传输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投弃式剖面仪 RS-CC级联码 XCTD 时变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走航投弃式剖面仪传输信道特点的分析
2
作者 郑羽 方静 +4 位作者 高宇 李红志 宋国民 尚应生 王慧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8-716,共9页
走航投弃式剖面仪是海洋环境数据获取的重要仪器,主要应用于海洋环境观测中海洋参数的大面积快速测量,但传输信道特点一直并不明确,对信道传输性能的提高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以XCTD信道为研究对象,优化了信道的模型和传递方程,计算得... 走航投弃式剖面仪是海洋环境数据获取的重要仪器,主要应用于海洋环境观测中海洋参数的大面积快速测量,但传输信道特点一直并不明确,对信道传输性能的提高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以XCTD信道为研究对象,优化了信道的模型和传递方程,计算得到信道阻抗参数值;采用时频法研究投弃式剖面仪信道基带传输信号的时变性,分析不同频率下的信号带宽的变化特性,分析随机噪声对传输信号和误码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深海走航投弃式剖面仪传输信道在不同深度和传输速率下具有的"时变/窄带/低信噪比"规律特性,该信道特点与水声信道具有更多的相似性,该结论为提高XCTD信道传输性能拓宽了研究思路,为深海投弃式观测技术发展的信道传输技术共性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温度 深度剖面仪 时变信道 窄带 信噪比 传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国产CTD海上比测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雷发美 商少平 +1 位作者 贺志刚 戴昊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3,共8页
基于目前国内海洋仪器的现状,为了对国产温盐深剖面仪(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profiler,CTD)的性能和实际使用情况有个量化的结果,在我国南海东北部海域对国内较为成熟且具备产品化条件的两型国产CTD开展第三方独立检验与验证... 基于目前国内海洋仪器的现状,为了对国产温盐深剖面仪(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profiler,CTD)的性能和实际使用情况有个量化的结果,在我国南海东北部海域对国内较为成熟且具备产品化条件的两型国产CTD开展第三方独立检验与验证。比测过程中,采用同架捆绑,同步下放的方法进行测量。数据处理时,采用一种简便的移相相关法,对国产CTD的压力(P)、温度(T)、电导率(C)、盐度(S)与标准CTD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者数据曲线趋势一致,线形基本吻合,参试的国产CTD基本上达到自身产品标称精度,但低于标准CTD精度。本次比测结果有利于促进技术成果的完善与固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批量一致性,为国产海洋环境监测设备的规模化应用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温盐深剖面仪 比测 精度 移相相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投弃式温深剖面仪应用发展概述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文景 张林 +1 位作者 孙雪海 段嘉希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4-122,共9页
海洋温度的变化会显著影响水下声传播、生物活动、气象和洋流等现象,温深是反映海洋变化运动规律的基本参数。投弃式温深剖面仪(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XBT)、温盐深测量仪(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Depth,CTD)、全球海洋实时观... 海洋温度的变化会显著影响水下声传播、生物活动、气象和洋流等现象,温深是反映海洋变化运动规律的基本参数。投弃式温深剖面仪(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XBT)、温盐深测量仪(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Depth,CTD)、全球海洋实时观测网(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Argo)等是目前进行海水温深测量的主要仪器。其中XBT因其现场测量简便、效率高、硬件成本低等特点,正在被大规模使用。本文主要介绍有关海洋温度测量的背景及演化历史,分析对比了国内外相关仪器设备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国产化产品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另外对传感器、结构设计、数据通讯传输、数据后处理、可靠性研究等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未来无人平台的技术发展路线给出了思路和见解,开展投弃式温深剖面仪的相关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对实现国产化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弃式 温深剖面仪 投弃式温深剖面仪(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 XBT) 温度测量 深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太平洋海洋锋面位置分布研究
5
作者 杨威 李丙瑞 +3 位作者 高立宝 李锐祥 刘长建 马磊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9-482,共14页
6条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至南极罗斯海抛弃式温盐深观测断面及卫星海表温度数据被用来分析西南太平洋海洋锋面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季节变化对锋面位置并无显著影响,但锋面垂向结构则会有所差异。亚南极锋(Subantarctic Front,SAF)和极锋(... 6条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至南极罗斯海抛弃式温盐深观测断面及卫星海表温度数据被用来分析西南太平洋海洋锋面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季节变化对锋面位置并无显著影响,但锋面垂向结构则会有所差异。亚南极锋(Subantarctic Front,SAF)和极锋(Polar Front,PF)在西南太平洋海域存在较普遍的双分支特征,在SAF双分支中,S-SAF温度梯度一般大于2.0℃·(100 km)^-1,N-SAF温度梯度一般大于1.0℃·(100 km)^-1。本文判断的西南太平洋锋面位置与Orsi等[1]在1995年总结的位置分布基本一致,但各锋面位置均略向北偏移。受东南印度洋中脊海底地形的影响,SAF和PF在经过塔斯马尼亚以南海域后明显向东南偏移,并在170°E^175°E海域到达最南处。根据卫星海表温度梯度判定的PF位置比次表层中2℃海水等温线的北边界更靠近极地,在145°E断面,这种间距超过5个纬度,而在175°E断面,这种间距约1个纬度。因亚热带锋(Subtropical Front,STF)、SAF和PF对海表温度有一定的影响,利用卫星海表温度梯度判断的锋面位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太平洋 海洋锋面 XCTD 卫星海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