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水体DOM组成及其水质关联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珊珊 刘东萍 +3 位作者 谢晓琳 钱锋 于会彬 宋永会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6-1026,共11页
针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选择3个水体,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光谱特征和来源;采用二维相关光谱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DOM组分变化及其与水质指标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体DOM受内源和外... 针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选择3个水体,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光谱特征和来源;采用二维相关光谱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DOM组分变化及其与水质指标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体DOM受内源和外源共同作用,腐殖化特征明显,蛋白质组分含量较低.PARAFAC共识别出微生物代谢产物(C1)、类富里酸(C2和C4)、类胡敏酸(C3)和类色氨酸(C5)等5种组分,其中C1组分含量最高(41.37%);DOM来源、组成、转化与保护区内水生动、植物生长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过程紧密相关,采用2D-COS表征沿水流方向DOM组分的变化顺序为:C4→C2→C3→C1→C5,类富里酸(C2和C4)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于类色氨酸,类色氨酸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C1、C5组分与CODMn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具有同源性,主要来源于藻类生长死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物.DOM来源和组成对水环境因子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DOM主要通过腐殖化程度直接影响水质状态,影响权重为46.17%;DOM组分C2和C3间接影响水质状态,影响权重为17.59%.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水体DOM组成与水环境因子响应机制的研究,可为自然保护区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结构方程模型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3DEEMs及荧光偏振方法研究pH、离子强度及浓度效应对腐殖酸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梅毅 吴丰昌 +1 位作者 王立英 白英臣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5-173,共9页
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3DEEMs)及荧光偏振法研究了3例腐殖酸和1例湖泊溶解有机物(DOM)在不同腐殖酸浓度、离子强度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大,各腐殖酸样的荧光强度增大,其中垃圾渗滤液腐殖酸和Pahokee... 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3DEEMs)及荧光偏振法研究了3例腐殖酸和1例湖泊溶解有机物(DOM)在不同腐殖酸浓度、离子强度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大,各腐殖酸样的荧光强度增大,其中垃圾渗滤液腐殖酸和Pahokee泥炭腐殖酸的荧光峰出现红移。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大,腐殖酸的荧光偏振值增大,由此推断在此浓度范围内腐殖酸由于分子间的排斥作用使其构型出现伸展。离子强度增大导致腐殖酸及阿哈湖DOM的荧光强度降低。随着氯化钾(KCl)浓度增大,Fluka腐殖酸的荧光峰A蓝移,荧光峰B的荧光偏振值出现减小,推测是由于静电中和作用使其荧光基团发生卷曲造成的。离子强度对其余腐殖酸样和阿哈湖DOM的其他荧光特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总的来说,pH值的变化对腐殖酸和湖泊DOM的荧光特征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随着pH值增大,腐殖酸和湖泊DOM的荧光强度增强。而pH值减小时,Fluka腐殖酸和Pahokee泥炭腐殖酸的荧光峰(A峰)蓝移,当pH值降到5时,Fluka腐殖酸的荧光峰突然红移到最大,随后又继续蓝移;垃圾渗滤液腐殖酸和阿哈湖DOM的荧光峰位无明显的漂移。所有样品的荧光偏振值都减小(但阿哈湖DOM的A峰变化不大),但在pH≤5时又增大,这种现象表明随着pH值降低,腐殖酸和湖泊DOM中有机大分子发生卷曲,但在pH≤5时由于羧基的质子化又以平面伸展构型出现在溶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物 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3Deems) 荧光偏振 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EEMs和PARAFAC解析土壤渗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吕晶晶 窦艳艳 +5 位作者 龚为进 段学军 张列宇 席北斗 于水利 侯立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7-1213,共7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氮、磷及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试验在一个中试规模的土壤渗滤系统中进行,反应器自上而下每隔30 cm设置一个采样口,采集的样品...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氮、磷及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试验在一个中试规模的土壤渗滤系统中进行,反应器自上而下每隔30 cm设置一个采样口,采集的样品通过PARAFAC识别出系统不同点位的DOM具有4个荧光组分,包括2个类腐殖质物质(C1, C2)、 2个类蛋白物质(C3, C4)。对荧光组分浓度得分F_(max)分析得出, C4代表的类色氨酸比其他3类物质更易于降解,即类色氨酸最易降解,其次为类富里酸、类胡敏酸类物质、类蛋白物质。四种组分的F_(max)变化幅度都以在0~30 cm处最大,表明此处生化反应最为剧烈, DOM的迁移转化速率最大。运用PARAFAC、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等手段,可以揭示土壤渗滤系统中DOM的来源和不同深度的变化规律。土壤渗滤系统在4 L·d^(-1)的低负荷条件下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对TN和NO_3-N的去除是不利的,后续可以耦合反硝化滤池等工艺强化反硝化脱氮,进一步提高氮素的去除率。土壤对磷的吸附尚未达到饱和的状态,保持了较高的TP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土壤渗滤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EEMs和PARAFAC的土壤渗滤系统DOM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吕晶晶 于水利 +3 位作者 张列宇 席北斗 窦艳艳 侯立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49-2555,共7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系统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试验在一个中试规模的土壤渗滤系统中进行,反应器自上而下每隔30cm设置一个采样口,采集的样品通过PA...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渗滤系统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试验在一个中试规模的土壤渗滤系统中进行,反应器自上而下每隔30cm设置一个采样口,采集的样品通过PARAFAC识别出系统不同点位的DOM具有四个荧光组分,包括两个类腐殖质物质(C1,C2)、2个类蛋白物质(C3,C4)。相关性分析显示,四种荧光组分与多数理化指标呈现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可以用荧光组分浓度间接表征系统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对荧光组分浓度得分Fmax分析得出,土壤渗滤系统中类酪氨酸最易降解,其次为类富里酸、类胡敏酸类物质,最难以降解的为类蛋白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土壤渗滤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荧光与绝对主成分算法的河滨带土壤腐殖酸组分及来源特性分析
5
作者 唐辰睿 后钧文 +2 位作者 李杰 于会彬 聂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9-1200,共12页
分别采集蒲河生态区、城市区、城镇区和农村区河滨带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绝对主成分分析和平行因子分析识别河滨带土壤腐殖酸的光谱特征,利用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其组分空间变化,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揭示土壤腐... 分别采集蒲河生态区、城市区、城镇区和农村区河滨带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绝对主成分分析和平行因子分析识别河滨带土壤腐殖酸的光谱特征,利用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其组分空间变化,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揭示土壤腐殖酸来源、组成与理化性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区、城镇区和农村区河滨带土壤中,腐殖酸荧光强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城市区腐殖酸荧光强度的垂向变化无明显规律。2)土壤腐殖酸光谱中包含5个荧光组分(C1~C5),其中C1和C2分别为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类富里酸,C3为微生物代谢产物,C4和C5分别为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类胡敏酸。生态区以C3和C4(54.71%±4.74%)为主,城市区和城镇区以C3和C2(51.57%±3.09%)为主,农村区以C3和C5(52.96%±12.69%)为主。3)城市区紫外光区的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含量随土层深度优先发生变化,这主要归因于工业源、生活源等面源污染的影响;其他3个区域的荧光组分变动趋势与城市区的相反,均受到植物代谢、陆源土壤和农田退水等多因素作用。4)生态区和城镇区河滨带土壤新鲜有机质较多,腐殖化程度相对较高〔腐殖化指数(HIX)为21.25±1.92〕;城市区和农村区土壤腐殖酸自生源相对较弱,腐殖化程度较低(HIX为19.55±3.24)。5)腐殖酸来源、组成与土壤理化性质显著相关,腐殖酸组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高于其来源。研究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河滨带土壤腐殖酸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响应机制,可为河滨带生态修复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殖酸 三维荧光光谱(eems) 绝对主成分(APCA)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二维相关 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酸化-亲疏水平衡对渗滤液及污染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萃取研究
6
作者 梁增银 桑义敏 +2 位作者 沙浩群 刘庆玉 何小松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77-4386,共10页
固相萃取(SPE)是常用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提取方法,但以甲酸酸化、亲水-疏水平衡(HLB)吸附柱吸附及甲醇洗脱的特定SPE的萃取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采集13个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13份)、处理后排水(10份)及周边地下水(14份),利用三维荧光光... 固相萃取(SPE)是常用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提取方法,但以甲酸酸化、亲水-疏水平衡(HLB)吸附柱吸附及甲醇洗脱的特定SPE的萃取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采集13个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13份)、处理后排水(10份)及周边地下水(14份),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测定原液、洗脱液与渗透液,评估SPE过程中DOM回收与损失情况.结果表明:该SPE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中发射波长较短的类富里酸及处理后排水和地下水中的芳香族蛋白质类物质萃取效果较好,但对大分子腐殖酸萃取效率偏低,可能是因为甲酸难以有效质子化此类组分.平行因子分析显示,该SPE技术更易萃取结构简单的色氨酸类蛋白质,对腐殖酸的萃取效果有限.荧光指数表明被萃取DOM腐殖化程度低,新鲜度与自生源强度不显著.甲酸酸化、HLB柱吸附及甲醇洗脱SPE方法可以有效分离与提取结构简单的亲水性DOM,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深入解析小分子亲水性氯代DOM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SPE) 垃圾渗滤液 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维荧光光谱(e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输入决定着水源地水库DOM组成的时空变异
7
作者 张辰雪 段梦伟 +3 位作者 严诺霄 仇志强 唐登淼 刘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5-1182,共8页
流域经济发展会对饮用水源地水库的水质产生剧烈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河流输入加剧溶解性有机物(DOM)污染,而关于河流输入对水源地水库DOM组成时空变异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基于不同季节溧阳沙河水库及入库河流的同步现场采样,... 流域经济发展会对饮用水源地水库的水质产生剧烈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河流输入加剧溶解性有机物(DOM)污染,而关于河流输入对水源地水库DOM组成时空变异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基于不同季节溧阳沙河水库及入库河流的同步现场采样,通过对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沙河水库中DOM组成的时空变异特征及河流输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库DOM包含腐殖质C1、类蛋白酪氨酸C2、类蛋白色氨酸C3和陆源腐殖质C4四种组分,且C2在大部分点位的占比超过50%。(2)水库DOM组成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腐殖质DOM组分含量均在春季时最低;对主要组分C2,春夏秋冬含量分别为53.11%、35.22%、60.05%和57.88%。(3)河流输入对水库DOM空间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除了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的酪氨酸组分C2,其他组分含量均在河口区域较高。尽管河流向水库输入的DOM以陆源腐殖质C1为主(春夏秋冬占比分别为28.80%、30.51%、27.11%和22.19%),但沙河水库DOM腐殖质化程度较低,即沙河水库DOM以自生源为主。水库自生源DOM主要与藻类增殖有关,类蛋白色氨酸C3组分与叶绿素(Chl-a)含量线性显著正相关(R2=0.51,p<0.01)。这些研究结果对改善水源地水库水质、降低有机污染和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水库 溶解性有机物 有色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亲水性组分的光谱和电化学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常昊宇 谭知涵 +4 位作者 孙晓杰 张军 邢美燕 董滨 席北斗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6,共10页
为了探讨污泥堆肥过程中亲水性组分(hydrophilic fraction,HyI)的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的变化规律和机理,本研究以污泥堆肥过程中的HyI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维... 为了探讨污泥堆肥过程中亲水性组分(hydrophilic fraction,HyI)的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的变化规律和机理,本研究以污泥堆肥过程中的HyI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维相关光谱(2D-COS)和电化学方法,对其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光谱分析显示,随着堆肥的进行,HyI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增加,醌基含量增加,类蛋白物质含量降低,类胡敏酸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含量增加,芳构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增强.酰胺和多糖类物质在HyI中占据主导地位,HyI中的羧基含量增加,而酚类含量降低.电化学分析显示,在堆肥过程中,HyI的电子供给能力(electron donating capacity,EDC)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HyI的电子接受能力(electron accepting capacity,EAC)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上,HyI的电子转移能力(electron transfer capacities,ETC)呈现上升的趋势,表明堆肥过程提高了HyI的氧化还原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HyI分子量越小、硅酸盐和多糖含量越低,越利于HyI给出电子;而HyI羧基含量越高、类胡敏酸物质越多、腐殖化程度越高、芳香性越强,越利于HyI得到电子.研究显示,污泥堆肥过程中HyI的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HyI分子量的降低、功能基团硅酸盐含量的降低和腐殖化程度的升高与HyI的电子转移能力有密切关系.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污泥堆肥过程中HyI的形成及其氧化还原特性,为发挥其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亲水性组分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三维荧光光谱(3D-eem) 光谱特征 电子转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适应的三维荧光光谱去散射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伍卓慧 黄冰佳 +1 位作者 李学勤 王晓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9-976,共8页
三维荧光光谱因其数据量大、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食品科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因为同时存在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给三维荧光光谱的定量分析和数据显示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数据处理前期,消除散射干扰对其... 三维荧光光谱因其数据量大、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食品科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因为同时存在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给三维荧光光谱的定量分析和数据显示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数据处理前期,消除散射干扰对其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方法中,对较低浓度溶液和散射峰与物质荧光信号重叠严重光谱的去散射算法的研究相对空白。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三维荧光光谱去散射方法。首先,该方法通过减去每次实验获取的溶剂的光谱基线来校正拉曼散射和背景干扰。然后综合考虑散射峰与物质峰的荧光强度和重叠程度将光谱分为五类情况对应三个重叠等级:无重叠、微弱重叠和严重重叠,分别采用置零法、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多项式算法和高斯拟合-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多项式耦合算法对瑞利散射进行校正处理。此方法基于一维插值,仅对单个发射光谱进行研究,降低了算法复杂度,计算时间较短。通过对酪氨酸、黄腐酸、萘乙酸和罗丹明B四种典型有机化合物进行实验,评估了该方法扣除散射干扰的有效性。并且与现阶段研究中使用最多的Delaunay三角形内插值法进行比较,以重叠区域散射校正后的数据对四种有机化合物分别进行浓度回归,此自适应方法所得的平均决定系数为0.9962,相比于Delaunay三角形内插值法提高了5.04%。同时,通过对比天然有机化合物黄腐酸分别经此方法和Delaunay三角形内插值法进行散射校正后的三维荧光光谱,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更好地保持了物质荧光光谱区域的结构特征,有效地避免了过拟合现象的发生。最后,利用该方法对模拟突发污染水样进行监测,验证了此方法具有很好的普适性,有实际应用价值,为三维荧光光谱去散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瑞利散射 拉曼散射 自适应 去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水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天然有机物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港胜 侯嫔 +8 位作者 储文斌 王艳 段书乐 强志民 刘丁伟 许谦 蒋菱 蒋才芳 董慧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8-1149,共12页
溶解有机物(DOM)普遍存在于地表水源中,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驱物.本研究考察了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浙江东部某水源水中DOM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运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分析了两种氧化剂在不同的浓度梯度下... 溶解有机物(DOM)普遍存在于地表水源中,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驱物.本研究考察了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浙江东部某水源水中DOM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运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分析了两种氧化剂在不同的浓度梯度下对水样进行预氧化后,水样DOM的荧光光谱特性、荧光特征参数和荧光组分等的变化情况,及氯化后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水源水水样DOM的来源主要为陆源与内源混合且具有一定的腐殖质化程度,Mn(Ⅶ)和Fe(Ⅵ)预氧化不仅对荧光DOM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对腐殖质类DOM也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在DBPs的生成势方面,Mn(Ⅶ)预氧化对三氯甲烷(TCM)生成势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对二氯乙腈(DCAN)的生成势具有一定的减弱作用.而Fe(Ⅵ)预氧化对三氯丙酮(1,1,1-TCP)、溴氯乙腈(BCAN)、二溴乙腈(DBAN)和DCAN的生成势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二氯一溴甲烷(DCBM)、二溴一氯甲烷(DBCM)和三溴甲烷(TBM)生成势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研究结果推动了水源水氧化消毒工艺的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预氧化 氯消毒 消毒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江流域江水DOM三维荧光特征及其对锑迁移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佩宽 周建伟 +2 位作者 贾晓岑 李琬钰 郑永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201,共11页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organicmatter,DOM)是影响重金属元素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资江是洞庭湖第三大支流,流域内锑矿开发导致资江江水中锑(Sb)的质量浓度处于较高水平。为了解析资江流域江水中DOM的特征及来源,探索DOM对S...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organicmatter,DOM)是影响重金属元素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资江是洞庭湖第三大支流,流域内锑矿开发导致资江江水中锑(Sb)的质量浓度处于较高水平。为了解析资江流域江水中DOM的特征及来源,探索DOM对Sb迁移的指示意义,研究对资江流域江水进行了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利用平行因子法分析了水体中DOM的组分和荧光特征以及各组分与Sb质量浓度的关联。结果表明:(1)资江流域江水中Sb质量浓度为1.50~62.20μg/L,平均值为7.26μg/L,其中有55.56%的采样点Sb质量浓度超过最低限制5μg/L;(2)资江流域江水DOM有C1、C2和C3共3个组分,依次为陆源的类富里酸组分、类腐殖质组分以及可作为电子运输工具的醌类腐殖质组分,以C1和C2组分为主;(3)DOM主要通过2种方式影响Sb的迁移,一是水体中DOM的醌类基团作为电子传递体并参与有机质的氧化及铁氧化物的还原,二是富里酸基团与Sb进行络合形成DOM-Sb型复合物,2种方式协同促进了资江流域江水中Sb的富集,提高了Sb的迁移能力。研究结果将为资江流域江水Sb污染溯源和防治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江流域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蘑菇渣和稻秸堆肥中DOM与Cu^(2+)的络合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范行程 葛俊杰 +4 位作者 谢越 任兰天 纪文超 范行军 王翔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2,共8页
堆肥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对重金属具有显著的络合作用,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EEM-PARAFAC)结合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方法,系统解析蘑菇渣堆肥(MRC)及水稻秸秆堆肥(RSC)中DOM与Cu^(2+)的络合机制。E... 堆肥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对重金属具有显著的络合作用,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EEM-PARAFAC)结合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方法,系统解析蘑菇渣堆肥(MRC)及水稻秸秆堆肥(RSC)中DOM与Cu^(2+)的络合机制。EEM-PARAFAC结果表明,MRC-DOM和RSC-DOM主要由类腐殖酸(C1)、类富里酸(C2)和类蛋白质(C3)组成,各组分分别占MRC-DOM总荧光强度的43%、32%和25%,占RSC-DOM的39%、29%和32%。2种堆肥DOM与Cu^(2+)作用过程中,3类组分荧光强度均呈不断降低趋势,表明它们均与Cu^(2+)发生了显著的络合作用。2种堆肥中不同荧光组分(C1~C3)与Cu^(2+)的有效猝灭常数(lg K)在4.54~4.76之间,均表现为C3>C1>C2,表明类蛋白组分(C3)与Cu^(2+)结合能力最强,其次为类腐殖酸(C1),类富里酸(C2)最低。2DCOS结果显示,堆肥DOM中类蛋白荧光组分与Cu^(2+)结合能力最强,而类富里酸优先与Cu^(2+)发生反应。总体而言,MRC-DOM和RSC-DOM中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组分是与Cu^(2+)发生络合作用的关键物质,且2类堆肥DOM具有类似的Cu^(2+)络合机制(包括活性位点、络合能力和反应顺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堆肥对土壤Cu^(2+)迁移和转化行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溶解性有机质 Cu 2+ 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 二维相关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耦合平行因子法的菊花特征组分快速无损鉴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思雨 裴颍 顾海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56-262,共7页
为提高菊花特征组分的检测效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3DEEM)耦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的快速鉴别方法。以4种菊花为研究对象,在分别获取样... 为提高菊花特征组分的检测效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3DEEM)耦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的快速鉴别方法。以4种菊花为研究对象,在分别获取样品3DEEM矩阵(EEMs)后,首先通过数据预处理去除如拉曼散射和瑞利散射等干扰数据,并剔除异常值,分析光谱特征。然后,采用PARAFAC进行特征提取,通过方差解释率和残差分析法,确定菊花两种特征荧光组分为氨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对特征变量进行分析,建立菊花快速无损鉴别模型。SVM和BPNN训练集结果分别为100%、95.93%,测试集结果分别为94.50%、89.61%。结果表明,3DEEM-PARAFAC结合SVM可以实现对菊花特征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够对菊花进行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三维荧光光谱 特征组分鉴别 平行因子分析 支持向量机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煤矿沉陷区溶解性有机物构成特征研究
14
作者 陆旭 陈振生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2期173-178,共6页
为探究采煤沉陷区水体和周围土壤溶解性有机物(DOM)特征。基于三维荧光光谱(EEMs)、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研究了安徽省许疃煤矿采煤沉陷区水体与土壤DOM的含量、组成和官能团特征。结果表明:水样C_(1)、C_(2)、C_... 为探究采煤沉陷区水体和周围土壤溶解性有机物(DOM)特征。基于三维荧光光谱(EEMs)、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研究了安徽省许疃煤矿采煤沉陷区水体与土壤DOM的含量、组成和官能团特征。结果表明:水样C_(1)、C_(2)、C_(3)荧光强度均值分别为(0.31±0.04)(0.23±0.03)(0.29±0.03)R.U.;土样C_(1)、C_(2)、C_(3)荧光强度均值分别为(0.68±0.13)(0.63±0.11)(0.43±0.13)R.U.。水体DOM组分主要为UV类腐殖质、类胡敏酸和类色氨酸,而土壤中DOM组分为UVC类富里酸、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水体和土壤的荧光指数(FI)分别为(1.94±0.09)(1.92±0.26)。矿区DOM主要源于内源活动,腐殖化程度低。沉陷区环境稳定,有利于内源性有机质的生成与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三维荧光光谱(eems)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 自主织神经网络(S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典型陆生和水生植物溶解性有机质组分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56
15
作者 谢理 杨浩 +3 位作者 渠晓霞 朱元荣 张明礼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9,共8页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对采自滇池外海及湖滨农田的2种典型陆生植物(玉米、紫茎泽兰)和5种水生植物(芦苇、水红花、水葫芦、眼子菜、茭草)所提取的DOM(溶解性有机质)组分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陆生与水...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对采自滇池外海及湖滨农田的2种典型陆生植物(玉米、紫茎泽兰)和5种水生植物(芦苇、水红花、水葫芦、眼子菜、茭草)所提取的DOM(溶解性有机质)组分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陆生与水生植物DOM的紫外-可见光谱曲线基本类似,吸光度均随波长的增加而降低.陆生植物DOM的SUVA254(单位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下波长254 nm处吸收系数)值大于水生植物,表明滇池外源输入的DOM腐殖化程度大于内源.植物叶中DOM的A250/A365(A250、A365分别为波长250和365 nm处的紫外吸光度比值)小于茎,表明叶中DOM的芳香性和分子量都大于茎.陆生与水生植物DOM均有相似的红外特征峰带,其中—COO-、—CH2、—CO、—OH、—NH2的特征峰明显,表明它们是构成陆生和水生植物DOM的主要官能团.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陆生植物茎的DOM中含有类富里酸物质,而叶的DOM中含有类腐殖酸物质.水生植物除了水葫芦叶的DOM中含有类腐殖酸物质外,其他样品无论茎、叶都含有类富里酸物质.除水葫芦叶外,同种植物茎的DOM中存在类色氨酸物质,而叶中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紫外-可见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草生态系中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程远月 王帅龙 +4 位作者 胡水波 周沉冤 施震 李芊 黄小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EMs)技术研究了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湾海草生态系中溶解有机物(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EEMs谱图表明,海草生态系中的DOM存在3个类腐殖质荧光A(230/430nm),C(350/440nm),M(300/380~400nm)和2个类蛋...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EMs)技术研究了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湾海草生态系中溶解有机物(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EEMs谱图表明,海草生态系中的DOM存在3个类腐殖质荧光A(230/430nm),C(350/440nm),M(300/380~400nm)和2个类蛋白质荧光R(230/355~375nm),N(280~300/365~380nm)。各荧光信号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化规律为R(0.304RU)〉A(0.194RU)〉M(0.147RU)〉N(0.125RU)〉C(0.051RU)。类腐殖质荧光和类蛋白质荧光均表现为离岸近含量高;2个明显的低值区,分别出现在该湾海草茂密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各荧光信号在该湾的分布特征表明,控制类腐殖质荧光和类蛋白质荧光的动力学因素相同。荧光N与M和R之间以及荧光C与A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些荧光具有相同的来源属性及地化行为。较高的荧光指数FI(均值为1.81)、较高的自生源指标BIX(均值为1.44)和较低的腐殖化指标HIX(HIXa和HIXb的均值分别为4.2和0.81)均表明海草生态系中DOM的强自生来源贡献和弱腐殖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海草生态系中DOM具有非常独特的荧光特征,不同于其他水生生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海草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海水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蒋凤华 杨黄浩 +3 位作者 黎先春 王小如 王修林 殷月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65-1769,共5页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研究了不同河流输入有机物对胶州湾海水中溶解有机物荧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附近海水中类腐殖质荧光位置发生红移;类蛋白荧光在海泊河附...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研究了不同河流输入有机物对胶州湾海水中溶解有机物荧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附近海水中类腐殖质荧光位置发生红移;类蛋白荧光在海泊河附近最强,类腐殖质荧光在李村河附近最强,中心海区荧光强度最弱,表明沿岸河流输入是胶州湾海水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而中心海区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现场生物活动。不同河口附近区域样品中有机物的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之间相关性不同,表明河流输入有机物的影响。胶州湾大部分海水中有机物的类蛋白与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之间的比值较大,表明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产生类蛋白有机物的污染。研究结果对于分析海水中有机物来源以及河流排放污染物的迁移等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化学分析评价胞外多聚物的提取方法 被引量:25
18
作者 高景峰 郭建秋 +2 位作者 陈冉妮 苏凯 彭永臻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2-668,共7页
采用高速离心法、EDTA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CER)、甲醛法和甲醛+NaOH法提取普通活性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的胞外多聚物(EPS),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对五种方法进行评价,并对EPS中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EPS的三维荧光光谱峰值中,2个是类... 采用高速离心法、EDTA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CER)、甲醛法和甲醛+NaOH法提取普通活性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的胞外多聚物(EPS),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对五种方法进行评价,并对EPS中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EPS的三维荧光光谱峰值中,2个是类蛋白峰,2个是类富里酸峰,1个是类腐殖酸峰.匀浆对好氧颗粒污泥EPS的提取必不可少.甲醛严重干扰核酸的化学测定.透析前后的EPS提取液均应作为分析对象.单纯高速离心法无法有效提取EPS.CER法不容易造成细胞破壁,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虽然甲醛+NaOH法对EPS的提取量最大,但对细胞的破壁程度也最大.EDTA会导致溶胞,并严重污染EPS.甲醛+NaOH法和EDTA法都会严重干扰胞外蛋白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聚物 三维荧光光谱 提取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技术的蠡湖CDOM分布特征 被引量:55
19
作者 王书航 王雯雯 +2 位作者 姜霞 赵丽 张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7-524,共8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M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蠡湖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并探讨了不同组分荧光强度与其他水质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蠡湖水体中CDOM主要由2个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色氨酸荧光组分...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M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蠡湖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并探讨了不同组分荧光强度与其他水质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蠡湖水体中CDOM主要由2个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1(225,280/335)和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2(250,300/435),并且C1和C2对总荧光强度的贡献率分别75.70%和24.30%.空间上C1和C2荧光强度自东向西依次递减,呈现东蠡湖高于西蠡湖、沿岸区高于湖心区的趋势.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都显示蠡湖水体CDOM来源于自生微生物、藻类等新近自生源,整体呈现弱腐殖质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CDOM与N、P元素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并且对透明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蠡湖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出水的三维荧光光谱解析 被引量:43
20
作者 李卫华 盛国平 +3 位作者 王志刚 陆锐 刘贤伟 俞汉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1-608,共8页
利用平行因子法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产生的四种荧光物质:色氨酸、酪氨酸、维生素B6和辅酶NADH,在此基础上成功解析了以乙酸钠为底物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出水和高温厌氧产氢反应器的出水.试验结果表明四种... 利用平行因子法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产生的四种荧光物质:色氨酸、酪氨酸、维生素B6和辅酶NADH,在此基础上成功解析了以乙酸钠为底物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出水和高温厌氧产氢反应器的出水.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荧光物质的浓度与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好氧反应器的出水中以蛋白、类富里酸物质以及类胡敏酸物质为主,而高温厌氧反应器的出水中则富含蛋白、辅酶NADH和核黄素.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且不需外加试剂的监测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出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 平行因子法 反应器 微生物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