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溯源、传统价值与跨文化叙事
1
作者 毕健康 刘欣路 +1 位作者 肖凌 黄蕙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9,156,共28页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明对话与交流绵延千年,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中东地缘格局加速调整,阿拉伯国家的秩序观、安全观、发展观等观念发生明显变化,中阿之间的共同性、共通性因素明显增加...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明对话与交流绵延千年,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中东地缘格局加速调整,阿拉伯国家的秩序观、安全观、发展观等观念发生明显变化,中阿之间的共同性、共通性因素明显增加。中国的国际传播理应抓住阿拉伯受众日益“向东看”的趋势,积极回应其信息需求。但由于中阿历史上深层次文化交流的有限性和当代中阿文化的差异性,对阿国际传播中还存在“文化折扣”现象。本文学者分别从历史溯源、文化传承、新闻传播和跨文化叙事构建等角度分析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特点、挑战与展望,以期提升国际社会对文明多样性价值的认知。研究表明,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与理念在促进文明间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的同时,为全球南方的整体叙事重构提供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多样性 全球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基本前提、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陈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61,共13页
当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不同文明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也日益显现,不同文明是交流互鉴亦或是摩擦对抗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重大难题。为积极回应人类文明出现开放与封闭、包容与排斥、合作与冲... 当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不同文明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也日益显现,不同文明是交流互鉴亦或是摩擦对抗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重大难题。为积极回应人类文明出现开放与封闭、包容与排斥、合作与冲突等不同思潮激荡的时局,高瞻远瞩地回答人类文明持续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围绕文明交流互鉴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文明交流互鉴对于中华文明实现创新性发展以及人类文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性,推动文明交流而不是文明对抗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价值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结合时代发展诉求而衍生的关于不同文明交往的独特见解,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包括基本前提、核心要义、实践路径三个方面。文明交流互鉴的基本前提是坚持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文明交流互鉴的核心要义包括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处世态度,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义利兼顾、合作共赢的价值导向,开放创新、互学互鉴的发展理念,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文明愿景。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路径为提倡平等包容,推动不同发展模式实现优势互补;秉持合理借鉴,畅通文明交流互鉴的互联网平台;超越零和博弈,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型大国关系;奉行合作共赢,形成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作为不同文明交往的中国方案,为当前正确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与行动准则,对人类文明发展繁荣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明 中华文明 文明交流互鉴 新型大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悟空热”:数字时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子翔 张继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4,共13页
文化赋能论视角下,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外在结构下并非被动适应,而是能主动适应新媒介和技术实现“两创”与国际传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的游戏改编,《黑神话:悟空》承载的中华文化借助游戏媒介实现“对外而通”“对内而生”... 文化赋能论视角下,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外在结构下并非被动适应,而是能主动适应新媒介和技术实现“两创”与国际传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的游戏改编,《黑神话:悟空》承载的中华文化借助游戏媒介实现“对外而通”“对内而生”的文明交流互鉴过程。借助政府引领的“伞式效应”和社群式、价值链式、跨产业式蜂窝等民间社会发挥的“蜂窝式效应”的协同作用,《黑神话:悟空》在国内外引发“悟空热”,并在全球范围内强化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展示出数字时代中华文化“自生结构”的强大适应性和生命力,也为中国游戏产业及文化产品的出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神话:悟空》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数字时代 文化赋能论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22
4
作者 司徒尚纪 许桂灵 《热带地理》 2015年第5期628-636,共9页
以中外和平、友好、平等的经济、文化、外交等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海上丝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产生了深广的影响。海上丝路萌芽于先秦,正式开辟于秦汉,徐闻、合浦港成为始发港,远航印度洋,发生了以佛教、作物新品种为中心的第一次文... 以中外和平、友好、平等的经济、文化、外交等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海上丝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产生了深广的影响。海上丝路萌芽于先秦,正式开辟于秦汉,徐闻、合浦港成为始发港,远航印度洋,发生了以佛教、作物新品种为中心的第一次文化大交流。隋唐五代为其兴盛时期,广州为世界性大港,中外商贾云集。宋元时期其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广州、泉州取得主港地位,与阿拉伯世界建立起密切的商贸关系;产生海神妈祖崇拜、传入占城稻种等,深刻改变了中国土地利用格局。明代以郑和七下西洋为标志,其由盛转衰。基于番薯、玉米等新作物传入和利玛窦来华宣传西方科技和宗教,以及澳门、肇庆2个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形成,在东西方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由此引起中国粮食生产一场革命和某些观念文化的改变。清代前期闭关锁国,广州成为全国唯一对外通商口岸;而新辟的全球性海上交通线,带来以广州十三行商帮崛起、中西文化双向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海上丝路鼎盛时期。但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完全改变了中西贸易的性质,持续了2 000多年的海上丝路,自此划上了一个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演变 中国 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大变局时代的文明交流对话与互学互鉴——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蒋洪新 被引量:6
5
作者 彭青龙 蒋洪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共14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教授,围绕全球大变局时代的文明交流对话与互学互鉴等问题展开。蒋洪新教授认为,全球化时代,应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教授,围绕全球大变局时代的文明交流对话与互学互鉴等问题展开。蒋洪新教授认为,全球化时代,应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实现不同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作为人文学者,我们要看到社会发展背后人文的温暖和力量,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条件。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建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体系,大力培养国际传播优秀人才,培养顺应新时代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对话 互学互鉴 外语 新时代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文明进步视域内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阐扬理路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升 王朋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101,共8页
全人类共同价值顺应了世界文明进步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全球普遍交往的实践逻辑,蕴含着人类趋向更高层次的自由与解放的美好生活追求。在当今全球格局体系更迭变换的国际大环境下,世界的文明进步依然在遭受着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种种困... 全人类共同价值顺应了世界文明进步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全球普遍交往的实践逻辑,蕴含着人类趋向更高层次的自由与解放的美好生活追求。在当今全球格局体系更迭变换的国际大环境下,世界的文明进步依然在遭受着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种种困扰,实现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依然面临着资本现代性的诸多挑战。站在全球和谐共在的世界历史发展新高度积极阐释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才能有效应对西方国家“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的意识形态冲击,才能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阐释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需要在文明互联的“历史母体”中考镜源流,在文明互鉴的“话语承认”中确证意涵,在文明互融的“生存实践”中夯实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类共同价值 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三维向度论纲 被引量:15
7
作者 唐惠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7,共8页
正确认识乡村振兴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以文明对接、城乡融合和中外互鉴作为基本导向,从历史、现实和比较的维度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向度、实践路径和场景模式,并尝... 正确认识乡村振兴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以文明对接、城乡融合和中外互鉴作为基本导向,从历史、现实和比较的维度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向度、实践路径和场景模式,并尝试回答乡村振兴"为何提出""如何操作""以何为鉴"等问题。中国乡村振兴具有自身独特的实践基础,必须在传统与现代文明对接过程中,合理借鉴乡村振兴的域外经验,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改善乡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文明对接 中外互鉴 三维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阿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马丽蓉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10-19,共10页
中阿文明交往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形成"官民并举"的一种基本交往态势,在各个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方式,并呈现出不同交往内涵与特征;伊斯兰文明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1."9·11"事件使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受... 中阿文明交往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形成"官民并举"的一种基本交往态势,在各个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方式,并呈现出不同交往内涵与特征;伊斯兰文明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1."9·11"事件使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受连坐而声名狼藉,伊斯兰文明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2.美国借"大中东民主改造"之名进行的文化改造,加重了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程度,伊斯兰文明面临如何与怎样融入全球化的现实困境、3.目前发生的这场内生型的阿拉伯民主运动,实为阿拉伯民族从清真寺走向广场来集体表达民主诉求之举,凸显出伊斯兰文明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自觉意识;为进一步推进中阿文明交往,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认知、增进理解与沟通,警惕并应对美国互联网外交带来的新挑战,将宗教交流作为深化中阿文明交往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往 中华文明 伊斯兰文明 中国与中东 人文外交 国际体系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籍与古文献学的涉外问题 被引量:8
9
作者 毛瑞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3,共7页
从古文献学的角度明确提出其涉外问题,旨在以国际视野审视中国古籍及古文献学研究。具有涉外特征的中国古籍的"中国"问题主要涉及地域、作者和语言三个方面,其内涵和外延有三个层次;一是在中国国内产生、作者为中国人、语言... 从古文献学的角度明确提出其涉外问题,旨在以国际视野审视中国古籍及古文献学研究。具有涉外特征的中国古籍的"中国"问题主要涉及地域、作者和语言三个方面,其内涵和外延有三个层次;一是在中国国内产生、作者为中国人、语言为汉语或中国境内其他民族语言的,这是核心古籍;二是以核心古籍为底本产生的衍生品,以及对核心中国古籍及其衍生作品进行再整理的相关成果;三是与中国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并收藏于中国的外国古籍。随之,中国古文献学研究的新热点将转移至古文献学基本理论的新构建、域外汉籍整理与研究的深入开展、中西文献学比较研究和中外文献交流史研究。开展中国古文献学涉外问题研究有助于扫清当今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障碍,推动中国古文献学国际化建设和拓展中国古籍和中国古文献学研究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籍 域外汉籍 古文献学 中西文献学 中外文献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与影响: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4
10
作者 葛剑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共3页
由于地理环境及自身特点,历史上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缺少传播意识与交流意愿,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影响较小。在今天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外文化交流应避免历史上的情况,真正使这一战略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一带一路”建设 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传播 文化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互换协议、金融市场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被引量:11
11
作者 于国才 王晨宇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5,共17页
基于2003-2018年16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货币互换协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密集度的影响,并通过PSM-DID方法和证伪检验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货币互换... 基于2003-2018年16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货币互换协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密集度的影响,并通过PSM-DID方法和证伪检验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货币互换政策的金融市场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货币互换协议对我国OFDI规模与密集度均有显著积极影响;预期汇率风险是货币互换协议促进我国OFDI的重要影响机制,中介传导而非调节效应是主要影响渠道,而利率市场的影响机制尚未发挥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这一研究对我国进一步推动国家间金融领域深化合作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互换协议 对外直接投资 预期汇率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实际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春梅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28,共3页
在归纳关于对外贸易依存度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汇率,特别是实际汇率是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的一个影响因素。之后对实际汇率与贸易依存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果截... 在归纳关于对外贸易依存度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汇率,特别是实际汇率是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的一个影响因素。之后对实际汇率与贸易依存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果截然相反。在对此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对外贸易依存度研究的重点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依存度 实际汇率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与高等学校创新: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曲如晓 董敏 潘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从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影响高等学校创新的理论逻辑看,研发投入、研发主体以及跨区域的知识流动是影响高校创新行为的核心因素。高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教育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等途径扩大对外开放,能够有效加大高校的研发投入,提升... 从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影响高等学校创新的理论逻辑看,研发投入、研发主体以及跨区域的知识流动是影响高校创新行为的核心因素。高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教育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等途径扩大对外开放,能够有效加大高校的研发投入,提升人力资本,推动知识交流和互动,促进高校创新水平提升。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实践中,我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的确促进了高校创新,且这一创新促进效应存在高校间的异质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主要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人力资本以及促进知识交流与互动等机制促进了高校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对外开放 高等学校创新 留学生 合作办学 国际学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国民政府的外汇政策与侨汇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东芹 《南洋问题研究》 2002年第2期58-67,共10页
战后,国民政府为吸收侨汇曾几度调整外汇政策,然而,由于恶性通货膨胀加剧,财政经济濒临崩溃,国民政府无法维持一个稳定、合理的外汇汇率,对汇率的调整往往只有暂时的效果,当官价汇率与市场汇率接近时,侨汇数量就增加,反之则减少。战后... 战后,国民政府为吸收侨汇曾几度调整外汇政策,然而,由于恶性通货膨胀加剧,财政经济濒临崩溃,国民政府无法维持一个稳定、合理的外汇汇率,对汇率的调整往往只有暂时的效果,当官价汇率与市场汇率接近时,侨汇数量就增加,反之则减少。战后侨汇呈逐年递减之势,由于官价汇率与市场汇率往往背离,因而无法阻止侨汇大量流入黑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外汇政策 侨汇 战后 华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云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2-95,共4页
华夏中心意识使夏夷文野之分成为夏夷之辨的主流观念。夏夷文野之分又因民族矛盾和中外文化冲突而出现两种极端保守的表述形式———夏夷人禽之别和以地之中外划分夏夷的主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而言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具... 华夏中心意识使夏夷文野之分成为夏夷之辨的主流观念。夏夷文野之分又因民族矛盾和中外文化冲突而出现两种极端保守的表述形式———夏夷人禽之别和以地之中外划分夏夷的主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而言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夷之辨 文野之分 人禽之别 华夏中心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星人母题与中国古代外星不明入侵物叙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从西晋到清代的典籍中,有许多关于航天飞行器的载录,这些航天飞行器有可能从天外而来。古代文献对外星人怪异相貌的记载,首先是怪异的面貌和形体;其次是色如蓝靛,遍体有毛;其三是透明体貌的外星人描述;其四是生活在陆地或海中的类似人... 从西晋到清代的典籍中,有许多关于航天飞行器的载录,这些航天飞行器有可能从天外而来。古代文献对外星人怪异相貌的记载,首先是怪异的面貌和形体;其次是色如蓝靛,遍体有毛;其三是透明体貌的外星人描述;其四是生活在陆地或海中的类似人类的高级动物。佛经文献中相关故事的启发,也是审视中国古人有关天外来客载录时应予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星人 神秘崇拜 佛经故事 中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文明下的游移:近代留美学生之身份二重转换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睦楚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2,共5页
在我国近代教育变迁进程中,留学生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又以赴美留学生起到的作用最为巨大。但假如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对留学生身份进行客观检视,留美学生不免处在二重转换的拉锯之中:留美生对于美国而言是旅... 在我国近代教育变迁进程中,留学生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又以赴美留学生起到的作用最为巨大。但假如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对留学生身份进行客观检视,留美学生不免处在二重转换的拉锯之中:留美生对于美国而言是旅居者;同时,由于长期的离乡背井使得他们对于故国又成为了陌生人。显然,对于留美学生身份双重二歧转换,需要从更为广阔的层面进行分析,剖析其中的过程与内在原因,从而为理解近代教育中西文化交流历史进程的特殊性路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留学教育 留美学生 异质文明 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服饰美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功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8-80,共3页
唐代服饰美学体现了社会风气与服饰变化的互动互摄现象。在唐代服饰美学中有着很深的社会思潮痕印。唐代服饰富于多彩多姿的美感特征 ,造型别致 ,甚至有男性化倾向。唐代服饰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然而 ,由于唐代审美思潮变化更迭的... 唐代服饰美学体现了社会风气与服饰变化的互动互摄现象。在唐代服饰美学中有着很深的社会思潮痕印。唐代服饰富于多彩多姿的美感特征 ,造型别致 ,甚至有男性化倾向。唐代服饰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然而 ,由于唐代审美思潮变化更迭的特点 ,所谓“胡服”在盛唐以后就不再盛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演变 思潮性质 美感特征 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特征变化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波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4,共5页
中国古丝绸之路完美呈现了中外文化交流到文化贸易的发展历程,它不仅是中外商品交易的历史,更是中外文化贸易发展的历史。应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在加快中国与沿线国家商品贸易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和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 中国古丝绸之路完美呈现了中外文化交流到文化贸易的发展历程,它不仅是中外商品交易的历史,更是中外文化贸易发展的历史。应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在加快中国与沿线国家商品贸易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和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发展。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文化贸易发展 中外文化 “一带一路”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价格改革对中国棉花国际定价权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玉兰 王洋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766-1771,共6页
伴随着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我国棉花价格逐步回归于国际棉花市场,呈现出趋同趋势波动。那么,现今我国棉花价格在国际棉花市场上是否还存在着定价权缺失问题?基于此,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政策实施前后国内外2个棉花市场... 伴随着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我国棉花价格逐步回归于国际棉花市场,呈现出趋同趋势波动。那么,现今我国棉花价格在国际棉花市场上是否还存在着定价权缺失问题?基于此,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政策实施前后国内外2个棉花市场交易价格波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际棉花价格对我国棉花价格存在着长期的正向影响,伴随着目标价格改革,这种影响得到加强。目标价格改革后,我国与国际棉花市场间存在长、短期关系,国内棉花价格对国际棉花市场有正向影响,但仍存在定价权缺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价格改革 中国棉花 国际定价权 国内外交易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