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庭审实质化视野下的证据分析方法多元论 被引量:14
1
作者 纵博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38,共14页
庭审实质化改革要求证据分析方法应当多元化。印证方法是一种证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但无法满足以直接言词的审理、实质性证据调查、当庭裁判为核心的实质化庭审需求,因此必须有其它能够充分容纳经验法则的、控辩双方能够充分论辩的、可以... 庭审实质化改革要求证据分析方法应当多元化。印证方法是一种证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但无法满足以直接言词的审理、实质性证据调查、当庭裁判为核心的实质化庭审需求,因此必须有其它能够充分容纳经验法则的、控辩双方能够充分论辩的、可以及时处理动态证据信息的证据分析方法。故事方法和论证方法也是两种证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故事方法可以对被构建为故事的案件事实是否能够涵盖证据,故事情节从经验法则上看是否合理,以及故事整体是否完整、一致、符合情理进行检验;论证方法可以对每个证据的推理链条是否指向同一结论、每一推理环节所运用的经验法则是否合理进行检验。故事方法和论证方法可以弥补印证方法的不足,满足庭审实质化改革对证据分析方法多元化的要求,并且可以从动态证据信息的全面提供、控辩之间的充分论辩、法官心证的及时公开以及对单个证据及整体证据的精细化分析等方面反向促进庭审实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庭审实质化 证据分析方法 直接言词原则 证据调查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两国刑事法官的证据调查权评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如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92,共11页
人们长期认为,英美法系的法官在法庭上一般是消极、被动地听审,却不能积极调查证据。事实上,英美两国的立法与审判实践却表明:法官可以询问证人、传唤证人出庭,或进行"庭外勘验"。尤其在没有陪审团参与的审判中,法官能更加主... 人们长期认为,英美法系的法官在法庭上一般是消极、被动地听审,却不能积极调查证据。事实上,英美两国的立法与审判实践却表明:法官可以询问证人、传唤证人出庭,或进行"庭外勘验"。尤其在没有陪审团参与的审判中,法官能更加主动地调查证据。这说明,英美两国的刑事法官并非完全消极、被动,特别是当庭审主体变为一元的职业法官时,他因对案件事实最终负责,而更加具有调查证据的天然冲动。由此可见,中国刑事法官在庭审中无需亦不能塑造成纯粹的仲裁者角色,而应保留适当的且受到法律合理规制的证据调查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美国 刑事法官 证据调查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法官视角下测谎证据的审查与采信--以2010~2018年刑事裁判文书为研究样本 被引量:8
3
作者 付凤 杨天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6,共11页
测谎意见作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广泛适用,但在刑事诉讼中长期处于有效但无证据资格的尴尬地位。对2010~2018年刑事裁判文书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诉讼双方特别是辩护方对测谎的认可程度和申请数量正迅速提升。少数法官采信测谎证据并在文书... 测谎意见作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广泛适用,但在刑事诉讼中长期处于有效但无证据资格的尴尬地位。对2010~2018年刑事裁判文书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诉讼双方特别是辩护方对测谎的认可程度和申请数量正迅速提升。少数法官采信测谎证据并在文书中说明理由;多数法官认定或排除测谎证据时态度模糊。近半数测谎由侦查机关依职权实施,且未向法庭提交书面报告或意见。未经法庭质证的测谎证据,在刑事司法中处于隐性适用状态,不利于测谎技术的发展和当事人权利的保护。测谎的证明对象是犯罪事实,而非证据事实。测谎意见作为鉴定意见具有科学性,但亟需规范适用条件和程序,并接受法庭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谎 刑事裁判 证据审查 鉴定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台湾法对大陆刑事审判制度及相关理论创新的启示——以2003年台湾地区刑诉法的修订为背景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亚娜 贾国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5,共5页
台湾地区的刑事诉讼法几经修订,已经成为一部当事人主义模式极其明显的新法律。笔者以2003年对审判制度的修正为法典基础,阐述了新法关于指定辩护、庭前审查、证据制度几个方面相关规定的具体内容和法律思想,以望能对内地刑事诉讼法的... 台湾地区的刑事诉讼法几经修订,已经成为一部当事人主义模式极其明显的新法律。笔者以2003年对审判制度的修正为法典基础,阐述了新法关于指定辩护、庭前审查、证据制度几个方面相关规定的具体内容和法律思想,以望能对内地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订以及我国刑事法理论与制度创新有所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刑事诉讼法 指定辩护 庭前审查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要素检视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苏豪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205,共14页
择一或叠加适用人民法院所在地与取证行为地法律的证据合法性审查模式,不能解决跨境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实践难题。这是因为,跨境刑事证据审查判断包含的事实性要素和权利性要素相互分离,无法由准据法的选择适用模式进行整合。事实性要... 择一或叠加适用人民法院所在地与取证行为地法律的证据合法性审查模式,不能解决跨境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实践难题。这是因为,跨境刑事证据审查判断包含的事实性要素和权利性要素相互分离,无法由准据法的选择适用模式进行整合。事实性要素具有共通性,若人民法院在进行审查时对有差异的中外取证程序进行功能比较,实际上就适用了双重准据法。但是,境外取证程序中的事实性要素未被全面识别,使得功能比较无从参照。对权利性要素差异性的片面强调,会阻碍辩方参与司法证明程序,带来事实认定错误的风险。目前,应从三个方面融合两类要素,优化跨境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一是在进行双重审查的基础上,弥合权利保障要求的差异;二是从功能主义立场出发,实质解释取证程序中的事实性要素;三是加强对辩方程序参与权的司法保障,彰显权利性要素在提升事实认定准确性方面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刑事证据审查 事实性要素 权利性要素 准据法 功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再审请求审的证据审查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子龙 《交大法学》 CSSCI 2019年第1期155-167,共13页
当事人申诉为启动再审审判的一种方式,再审请求审的审查是开启再审审判的关键。再审请求审与再审审判是再审程序两个不同的阶段。再审请求审的核心内容为司法机关通过审查案件中的证据发现是否存在再审理由。再审请求审在本质上不属于... 当事人申诉为启动再审审判的一种方式,再审请求审的审查是开启再审审判的关键。再审请求审与再审审判是再审程序两个不同的阶段。再审请求审的核心内容为司法机关通过审查案件中的证据发现是否存在再审理由。再审请求审在本质上不属于一种正式的审判程序,审查的内容不涉及案件的实体问题,故在证据审查模式上有其独特性。再审请求审阶段的证据审查,一方面要明确新证据的范围,另一方面要对新证据和旧证据予以合理评价。除此之外,再审请求审的证据审查模式不仅要符合再审的基本理念,还要权衡法的安定性与实体公正性之间的价值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请求审 证据审查模式 综合评价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