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时空演变研究
1
作者 户艳领 陈一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3-210,共8页
测度和分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对于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选取京津冀代表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并运用莫兰指数从生态产品价值空间总体格局、... 测度和分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对于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选取京津冀代表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并运用莫兰指数从生态产品价值空间总体格局、生态产品价值空间演变两个方面分析生态产品价值空间相关性和局部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1)价值量较高的生态产品分别是局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农产品;(2)价值量较低的生态产品分别是渔产品、淡水资源和生物质能;(3)2012—2021年,研究区域总价值和调节服务价值在总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范围的波动;调节服务价值在生态产品总价值中起主要影响作用;(4)各生态功能区总价值量整体上呈现空间正向相关,但是功能区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 生态功能区 时空演变 京津冀 莫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县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许雷宁 彭鹏 +1 位作者 冯玉铭 赵兴洪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3,共10页
为弄清湖南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本文采用熵值法对2012-2021年湖南省县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三境”视角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各要素的作用机制... 为弄清湖南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本文采用熵值法对2012-2021年湖南省县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三境”视角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各要素的作用机制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农业经济高质量总体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特征。(2)长株潭片区农业经济在农业技术、经营主体、生产模式等方面有待完善;洞庭湖片区农业品牌打造参差不齐;湘南片区少数县市农业产业化不足;大湘西片区农业经济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品牌、农业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问题。(3)从影响因素角度分析,在单因素作用方面,农业发展条件类指标贡献最强;在交互作用方面,最强的交互作用关系大部分与农村居民收入有关。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分别对湖南省四大片区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高质量 影响因素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尺度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宇航 殷浩凯 +3 位作者 解文艳 周怀平 杨振兴 刘志平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082,共12页
为探究乡镇尺度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以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为例,基于1982(第二次土壤普查)、1998、2008、2018年四个时期的样点土壤数据,采用地统计学与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析耕层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速效钾(AK)和速效磷(AP)的时... 为探究乡镇尺度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以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为例,基于1982(第二次土壤普查)、1998、2008、2018年四个时期的样点土壤数据,采用地统计学与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析耕层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速效钾(AK)和速效磷(AP)的时空变异特征,并结合重心模型探究养分的重心迁移方向,揭示宗艾镇1982—2018年土壤养分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2—2018年土壤SOM、TN和AP、AK平均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3.30、0.19 g·kg^(-1)和7.75、53.13 mg·kg^(-1)。平均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26.92%、26.39%、131.80%和70.31%。1982—2018年SOM和AP含量呈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而AK和TN含量则不断增加。与1982相比,2018年SOM、TN、AP和AK的块基比均有所提高,表明四个时期的养分受结构因素和非结构因素(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且受非结构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强,人为活动干扰对其影响越来越大。2018年研究区SOM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格局,AK含量的分布呈南部高、北部低的特征,AP和TN含量的空间分布比较均匀。SOM和TN含量在研究区正南方向的空间分布不断增强,AP和AK含量在研究区东南方向的空间分布不断增强;SOM含量的空间分布逐渐趋于集中,AP、AK和TN含量的空间分布趋于分散。研究表明,施肥、秸秆还田是影响宗艾镇养分含量时空分异的主要因素,应结合实地条件开展旱地作物秸秆适水还田并注意“控氮稳磷减钾补微肥”,以确保稳定提升耕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土壤养分 克里金插值 重心模型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景观破碎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以株洲市为例
4
作者 史新泽 黄丽媛 刘珍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5期121-124,共4页
科学评估农业景观破碎化程度是实现农业生态安全的基础,也是制定有效生态保护与恢复策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以湖南省株洲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2000—2020年间农业景观演变及其破碎化的时空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 科学评估农业景观破碎化程度是实现农业生态安全的基础,也是制定有效生态保护与恢复策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以湖南省株洲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2000—2020年间农业景观演变及其破碎化的时空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了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株洲市农业景观经历了明显的时空演变,耕地面积减少、林地增加,主要受退耕还林政策等影响;农业景观破碎化程度先升高后降低,总体呈现先提高后减小的趋势;人口密度、GDP密度和路网密度对破碎化程度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其中人口密度与GDP密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最显著。本研究为农业景观保护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为农业景观保护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空间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格局 景观破碎化 时空演变 驱动力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钟少颖 陈锐 杨鑫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22,共7页
2004年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规划了11个新城来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研究利用2000年"五普"和2010年"六普"北京街道、乡镇层面的数据,通过人口分布重心、人口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人口密度... 2004年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规划了11个新城来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研究利用2000年"五普"和2010年"六普"北京街道、乡镇层面的数据,通过人口分布重心、人口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人口密度分布模拟、人口密度和人口密度差分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了2000年到2010年北京市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结果显示:虽然和2000年相似,2010年北京人口密度呈Clark函数分布,是典型的单中心模式,但是在以上地为核心的海淀、朝阳、昌平三区接壤地带和以高碑店为核心的朝阳和通州区的走廊地带形成了人口快速增长的两个副中心。反而,总体规划中的11个副中心人口吸纳能力不如规划预期。同时,由于新形成的副中心和主中心的距离较近,有相互融合的态势,造成城市管理的压力加大。在总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政策强化11个副中心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时空演变 函数模拟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市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在军 胡美娟 +2 位作者 马志飞 管卫华 吴启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3,共6页
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力分析是制定区域政策的重要依据,该文以人均GDP表征经济增长,采用经验正交函数与空间滤波模型,探寻1985-2012年间中国335个地市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地市经济增长呈"稳步抬... 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力分析是制定区域政策的重要依据,该文以人均GDP表征经济增长,采用经验正交函数与空间滤波模型,探寻1985-2012年间中国335个地市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地市经济增长呈"稳步抬升—渐趋稳定—开始下降"变化态势,总体变动不大,但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2)地市经济增长主要呈东西反相分布,1985-2004年间东部地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西部地市发展较慢,而2004-2012年间中西部地市的经济成长较快,东部地市相对减缓,经济增长差异开始缩小;3)基于空间滤波误差模型识别出投资、消费、外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地市经济增长起到显著拉动作用,财政支出、从业人员数量对地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为负,城市化水平及区位条件对地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时空分解 经验正交函数 空间滤波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时空演变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谭雪兰 王振凯 +3 位作者 蒋凌霄 安悦 雷济华 任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55-1364,共10页
农业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是引导地区分工、凸显地域价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依据。以洞庭湖地区24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从粮食生产功能、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 农业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是引导地区分工、凸显地域价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依据。以洞庭湖地区24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从粮食生产功能、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农业功能变化时空差异诊断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模型对洞庭湖地区1997—2017年农业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97—2017年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时空变化特征显著:洞庭湖地区粮食生产功能整体呈增强趋势,且中部地区增强明显;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整体呈减弱变化趋势,市辖区尤为明显;生态保育功能整体呈减弱趋势且变化幅度大,石门县、安化县等丘陵地区减弱明显,而洞庭湖中部平原区域增强;旅游休闲功能整体呈增强变化态势,石门县、桃江县等地区以及各市辖区旅游休闲功能大幅度提升。②农业发展基础是农业功能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地区发展水平是农业功能演变的重要因素,生产环境质量是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演变的基础因素;地区发展水平对农业功能演变的影响程度逐渐上升,生产环境质量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农业功能时空的演变过程及结构受到多个因子共同影响,说明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演变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复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功能 农业功能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洞庭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61年来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吴浩云 王银堂 +1 位作者 胡庆芳 刘勇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5-81,共7页
基于太湖流域1951~2011年长系列降水资料,采用正交函数分解法、Spearman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连续小波分析方法等,从空间分布、趋势性、周期性和突变性等方面系统剖析了61年来太湖全流域及各水利分区降水的时空演变规律。... 基于太湖流域1951~2011年长系列降水资料,采用正交函数分解法、Spearman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连续小波分析方法等,从空间分布、趋势性、周期性和突变性等方面系统剖析了61年来太湖全流域及各水利分区降水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太湖流域降水表现为两种空间分布类型,一类是年降水量振幅高值中心位于以市岭站为中心的浙西山区以及湖西区的长兴~宜兴一线,第二类表现为年降水量以湖区为分界呈南北相反的分布型态。61年来,太湖全流域和各水利分区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及年最大30日降水量均不存在显著的变化趋势,但具有较明显的丰枯周期。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开展洪水资源利用、制订调度方案、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降水 时空演变规律 经验正交分解 非参数检验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徐维祥 王睿 +2 位作者 刘程军 徐严 刘晓雯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8-119,共12页
基于重构的农业科技创新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熵权法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空间自相关、趋势面、空间引力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的时空演进特征,进一步运用GWR模型探究其背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基于重构的农业科技创新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熵权法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空间自相关、趋势面、空间引力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的时空演进特征,进一步运用GWR模型探究其背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较低且两极分化和层级差异较大,总体呈东北—华北—华东区向西南—西北区层级式递减的发展态势。②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地域内部分异明显,空间格局基本呈倒ζ形趋势。其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具有“东密西疏”的特征,东北区与华东区空间联系强度明显,形成黑龙江—浙江—安徽空间三角强联系及陕西—山东、山东—湖北、陕西—浙江交叉强联系的空间分异格局。③政府扶持力度、人力资本强度、互联网+战略对农业科技创新具有较大的正向效应,农村经济水平、农业资源禀赋对部分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由负向影响效应转为正向效应,区域开放程度对大部分区域的农业科技创新存在负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时空演进特征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E算法的LSSVM在混沌时间序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庆 马孝义 +2 位作者 李贤波 朱晖 李忠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5-277,289,共4页
为了提高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泛化能力及预测精度,研究一种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ADE)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ADE_LSSVM)。首先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对样本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再利用ADE对LSSVM... 为了提高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泛化能力及预测精度,研究一种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ADE)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ADE_LSSVM)。首先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对样本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再利用ADE对LSSVM的两个参数进行组合寻优,最后利用Lorenz系统对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并与未进行参数优化的LSSVM预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ADE_LSSVM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时间序列 相空间重构技术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核函数 差分进化算法Lorenz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优化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邬开俊 王铁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208-211,216,共5页
以神经网络和相空间重构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DE)优化径向基函数(RBP)神经网络的改进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算法。利用DE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RBF神经网络基函数的中心、宽度以及网络的连接权值,以此获得最优的网络预测模型。... 以神经网络和相空间重构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DE)优化径向基函数(RBP)神经网络的改进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算法。利用DE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RBF神经网络基函数的中心、宽度以及网络的连接权值,以此获得最优的网络预测模型。将该预测算法应用于3种典型的非线性系统进行有效性验证,并与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泛化能力优于RBF网络,同时可提高网络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时间序列 预测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差分进化算法 相空间重构 非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诗雨 贾夏 +4 位作者 赵永华 钱会 王欢元 康宏亮 孙婴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6-2248,共13页
生态功能区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过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为实现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以往研究多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权衡/协调作用,在生态功能区... 生态功能区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过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为实现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以往研究多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权衡/协调作用,在生态功能区供需的耦合协调方面还存在空白。以秦巴山生态功能区为例,采用In VEST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四象限模型、相关性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0和2020年产水、粮食供给、碳固存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匹配状况、权衡/协同作用和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产水和碳固存服务供需比分别由0.613、0.958降至0.482、0.892;粮食供给和土壤保持服务供需比分别由-0.243、0.948增至0.224、0.971。空间上,产水、碳固存和土壤保持服务均以供应盈余状态为主,耕地较少的中西部地区存在粮食供给不足。2)粮食供给和土壤保持服务供需在低-低空间匹配,产水服务供需表现出高-低空间错配和低-低空间匹配的特点,碳固存服务供需以过剩的高-低错配为主。3)研究期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权衡/协同关系略有变化,除土壤保持与其他服务需求不相关外,其余服务对需求的协同作用都很强,且存在一致性。4)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耦合协调度分别0.324、0.297和0.284,呈下降趋势,表现出东部大多数县域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空间格局,主要以中度不协调和勉强协调状态为主。综上,除粮食供给服务外其余生态系统服务处于供大于求状态,研究区空间错配现象明显,且尚未达到基本的耦合协调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匹配 权衡与协同 时空演变 秦巴山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再测度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晨沛 章上峰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7,共7页
基于中国要素份额时变和要素禀赋存在空间差异的经济事实,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包含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并对不同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要素产出弹性方面,改革开放... 基于中国要素份额时变和要素禀赋存在空间差异的经济事实,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包含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并对不同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要素产出弹性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要素产出弹性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现阶段大多数省份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逐渐稳定在0.6和0.4左右;在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1992年为时间节点,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波动特征,1992年之后波动幅度开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函数模型 时空因素 产出弹性 全要素生产率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分析与扩散路径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礼勇 甄珍 +2 位作者 陈士银 黄枫城 蔺中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68-78,共11页
城镇化发展导致大量耕地资源被用于建设用地,耕地非农化问题无可避免,为管理和保护广东省耕地资源,探究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及扩散路径。基于人口、经济、效益三方面综合计算广东省各地级市2009—2018年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运用ArcGIS10.... 城镇化发展导致大量耕地资源被用于建设用地,耕地非农化问题无可避免,为管理和保护广东省耕地资源,探究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及扩散路径。基于人口、经济、效益三方面综合计算广东省各地级市2009—2018年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运用ArcGIS10.2软件对各地级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进行时空分析,借鉴并构建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结果表明:(1)时间上,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潮州市、揭阳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变化较明显;(2)空间上,珠三角中心地区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次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和粤北地区;(3)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0年广东省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呈增长趋势。未来广东省的耕地非农化压力仍会处于增加的趋势,耕地非农化问题仍然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非农化 时空演变 扩散路径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及时空演变研究
15
作者 刘嘉豪 龙孟 +1 位作者 吴昊 崔茂森 《农业工程》 2022年第7期145-152,共8页
研究了2013-2019年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为山东省整体农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提出建议。建立了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分析和评价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采用空间插值图,分析山东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 研究了2013-2019年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为山东省整体农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提出建议。建立了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分析和评价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采用空间插值图,分析山东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变状况。结果表明,2013-2019年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省内各个区域的农业竞争力水平发展极度不平衡;各个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相似性很高;区域农业竞争力空间演变由分散逐渐向集聚格局变化,而且各区域之间有明显的梯度差异,逐渐形成了以区域为代表的优势农业产业带;区域农业竞争力数值与各个城市的空间拓展能力呈高度正相关,农业竞争力数值变化与路径变化保持一致;区域空间拓展能力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立足本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竞争力 因子分析法 空间插值 时空演变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