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ss field evolution law of mining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ng structure with change of filling height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庆发 周科平 王利利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738-743,共6页
For improving global stability of mining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ng structure,the stress field evolution law of the structure with the filling height change of low-grade backfill was studied by ADINA finite element an... For improving global stability of mining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ng structure,the stress field evolution law of the structure with the filling height change of low-grade backfill was studied by ADIN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ode.Three kinds of filling schemes were designed and calculated,in which the filling heights were 2,4,and 7 m,separat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ome rules in the stress fiel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illing height as follows:(1) the maximum value of tension stress of the roof decreases gradually,and stress conditions are improved gradually;(2) the tension stress status in the vertical pillar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compressive stress status,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is improved gradually;however,when the filling height is beyond 2.8 m,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vertical pillar grows very slowly,so,there is little significance to continue to fill the low-grade backfill;(3) the bottom pillar suffers the squeezing action from the vertical pillars at first and then the gravity action of the low-grade backfill,and the maximum value of tension stress of the bottom pillar firstly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factor,security and other factors,the low-grade backfill has the most reasonable height(2.8 m) in the scope of all filling h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ng strucre stress field filling height evolution la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蚀区影响下大巷布置优化及煤柱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解盘石 张波 +5 位作者 黄宝发 张浩 路贝 雷二辉 王茜 刘鑫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82,共17页
为研究浅埋煤层在剥蚀区影响下大巷布置优化及煤柱稳定性,以瑶渠煤矿西采区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验证等方法,研究了剥蚀区影响下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能量演化规律,分析了在偏应力屈服准则和能量判据下不... 为研究浅埋煤层在剥蚀区影响下大巷布置优化及煤柱稳定性,以瑶渠煤矿西采区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验证等方法,研究了剥蚀区影响下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能量演化规律,分析了在偏应力屈服准则和能量判据下不同尺寸煤柱的破坏情况,确定了巷道布置优化后合理的煤柱尺寸。结果表明:剥蚀区会使围岩应力增加、应变能积聚,致使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加剧,坚硬岩层受扰动时应变能变化较小,但不会隔断能量的传递,而较软煤岩体中会产生较大的应变能改变。巷道布置优化后,掘进过程中煤柱内偏应力与应变能呈先递增再稳定最后递减趋势,巷间煤柱小于9 m时,煤柱内偏应力与能量曲线均呈“钟形”分布,且均大于屈服破坏的极限值;煤柱宽度为10~13 m时,偏应力与能量曲线转变为“马鞍形”,煤柱内部小于屈服极限区域逐渐增加,承载能力逐步提高;煤柱宽度大于13 m时,回风大巷与剥蚀区距离过近,其间煤体在剥蚀区和回风大巷双重应力和能量叠加下产生失稳破坏。最后,综合确定煤柱合理尺寸范围为10~12 m,考虑保持煤柱稳定性同时减小剥蚀区的影响,采用10 m煤柱进行工程实践,监测结果表明巷道整体变形量较小,围岩稳定性控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区 巷道布置优化 煤柱宽度 偏应力 应变能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钙质黏土复杂应力路径下的力学响应及本构模型研究
3
作者 曹祎 荣传新 +2 位作者 王衍森 常磊 王彬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1-2084,共14页
两淮矿区广泛分布着钙质黏土层,其具有冰点低、冻胀性强、遇水易崩解、强度低等特点,对冻结法施工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探究冻结钙质黏土在复杂应力路径下的力学响应,通过ZSZ-2000冻土真三轴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围压、温度、含水率和中主... 两淮矿区广泛分布着钙质黏土层,其具有冰点低、冻胀性强、遇水易崩解、强度低等特点,对冻结法施工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探究冻结钙质黏土在复杂应力路径下的力学响应,通过ZSZ-2000冻土真三轴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围压、温度、含水率和中主应力系数条件下的真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冻结钙质黏土在其影响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冻结钙质黏土强度与中主应力系数b和围压呈现出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与温度呈负相关,与含水率呈正相关。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其破坏强度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破坏强度受中主应力效应和围压效应的共同控制,均表现出明显的强化-弱化双重作用,并存在临界中主应力系数b_(c)=0.75,临界围压σ_(3c)=3 MPa。随着围压的增大,体应变由先剪缩后剪胀逐渐转变为纯剪缩的特性,且随着b值的增大,试样峰值体应变逐渐变大。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温度、含水率和中主应力系数影响的改进邓肯-张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冻结壁设计优化和深部冻结法凿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黏土 中主应力系数 强度演化规律 真三轴应力路径 邓肯-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矸石粗颗粒含量对充填材料流变特性和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4
作者 罗文 杨增福 +3 位作者 李岚 赵鸣 丁杨 吴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70,共8页
为探究矸石中粗颗粒含量对充填材料流变特性及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运用流变仪开展充填料浆流变试验,借助万能压力机测试充填体力学性能,获取了充填材料的流变特征参数、单轴抗压强度及应力-应变行为,并基于能量守恒理论剖析其能量演化... 为探究矸石中粗颗粒含量对充填材料流变特性及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运用流变仪开展充填料浆流变试验,借助万能压力机测试充填体力学性能,获取了充填材料的流变特征参数、单轴抗压强度及应力-应变行为,并基于能量守恒理论剖析其能量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矸石粗颗粒含量对充填料浆的流变行为影响显著。屈服应力随粗颗粒含量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当粗颗粒含量从10%增至30%时,屈服应力最大降幅达55.51%,随后逐渐回升;塑性黏度与粗颗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最大降幅为38.56%。在力学性能方面,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随粗颗粒含量增加遵循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转折点位于20%处;在7、14、28 d的养护龄期下,抗压强度最大提升幅度分别为9.09%、16.67%和35.60%。微观分析表明,适量粗颗粒可优化基体颗粒级配,提升密实度,缩短应力-应变曲线压密阶段;过量粗颗粒则导致孔隙率增加,压密过程延长。能量分析显示,总应变能与耗散能随粗颗粒含量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转折点介于20%~30%之间;峰值弹性能变化规律与单轴抗压强度一致,表明合理控制粗颗粒掺量有助于提升充填体储能能力。研究结果为煤矿充填开采中充填材料的科学配比与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粗颗粒 充填开采 流变特性 单轴抗压强度 应力应变行为 能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煤岩组合结构渐近破坏行为及应力演化特征
5
作者 王凯 张翔 +5 位作者 杜锋 鞠杨 李康楠 孙加智 王乙桥 左晓欢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2-451,共20页
结构弱面对于岩(煤)体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在地质构造作用或开采活动的影响下,深部矿井中普遍存在含宏观裂隙的煤岩组合结构形式的围岩。因此,研究裂隙煤岩组合结构试样的力学性能对于深部井巷围岩控制以及煤岩动力灾害防治具有重要... 结构弱面对于岩(煤)体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在地质构造作用或开采活动的影响下,深部矿井中普遍存在含宏观裂隙的煤岩组合结构形式的围岩。因此,研究裂隙煤岩组合结构试样的力学性能对于深部井巷围岩控制以及煤岩动力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裂隙位置和裂隙角度对裂隙煤岩组合结构试样力学特性演变及渐近破坏特征的影响;进一步建立了裂隙煤岩组合结构的离散元模型,分析了裂隙位置与角度变化下的模型应力场演化、裂纹萌生扩展-特征应力值动态演变关系;最后,结合裂隙尖端应力场理论和界面约束效应理论,探讨了裂隙组合结构试样的力学机制。结果表明:裂隙主要作用于结构内的煤体,导致煤岩组合结构试样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显著降低。试样的裂纹闭合应力、屈服应力、峰值应力、初始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均随裂隙角度的增加而呈指数上升趋势。界面裂隙导致组合结构试样的损伤启动提前,屈服阶段的声发射计数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占比较高。当裂隙角度靠近水平时,试样在达到峰值应力前裂纹扩展较快,累计损伤程度更大。不同试样的应变集中带均倾向于向煤体内传播,最终导致单材料或跨界面的宏观拉伸裂纹形成。研究还确定了力链场和应力场的特征区域分布,发现裂隙角度的变化会造成特征区域的偏转,其对界面约束效应产生显著影响。裂隙显著改变了常规煤岩组合结构中煤、岩体的极限强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煤岩组合结构 应变场 力学特性 应力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深切河谷演化及谷坡形态对应力场的影响
6
作者 何万超 任洋 +1 位作者 杨存斌 李天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4,共8页
中国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地应力场分布极为特殊,其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控制作用,而河谷演化及谷坡形态对深切河谷应力场分布有重要影响。基于考虑河谷演化下切作用的深切河谷应力场分析方法,结合典型工程案例,探讨了河谷演化对深切河谷应力... 中国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地应力场分布极为特殊,其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控制作用,而河谷演化及谷坡形态对深切河谷应力场分布有重要影响。基于考虑河谷演化下切作用的深切河谷应力场分析方法,结合典型工程案例,探讨了河谷演化对深切河谷应力场发育分布的影响,并分别以坡高、谷底宽度以及坡度为变量建立河谷地质概化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谷坡形态对深切河谷应力场发育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了河谷演化下切作用后的河谷地应力计算结果更合理,最大主应力方向朝坡面偏转5°~20°,最大主应力整体减小,谷底最大主应力减小幅度可达30%,应力集中及高应力包分布范围也随之减小;随着坡高增大,谷坡应力分异更显著,谷底最大主应力增大;随着谷底宽度增加,谷底中心岩体最大主应力减小,应力集中带从谷底向坡脚转移;随着坡度增大,靠近谷坡上方浅部岩体最大主应力减小,靠近谷底岩体最大主应力增大,坡度从30°增大至75°,谷底最大主应力最大可增大约68%。研究成果可为西南深切河谷地区工程建设与岩土体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演化 深切河谷应力场 谷坡形态 应力集中 数值模拟 应变软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oke′s Law(胡克定律)的革新与“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创建和发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罗培林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1-650,共10页
将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微分方程称为"切线模量定律"."胡克定律(Hooke′s Law)"是材料比例极限σp以下的"切线模量定律"."胡克定律"向比例极限σp以上延伸,成为"弹性模量定律".将"... 将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微分方程称为"切线模量定律"."胡克定律(Hooke′s Law)"是材料比例极限σp以下的"切线模量定律"."胡克定律"向比例极限σp以上延伸,成为"弹性模量定律".将"切线模量定律"中的实际应力σ与"弹性模量定律"中的线性应力σL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比例定律",简称为"PL定律"(Proportional Law),此定律是"胡克定律(Hookes′Law)"的革新.用一个称为PL(c,m)的函数来显示"PL定律"中的实际应力σ与线性应力σL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种理论计算和实验得出的应力都被包含在PL(c,m)函数之中,因而它们都被"PL定律"格式化为一个新的"强度稳定综合理论"的组成部分."强度稳定综合理论"是固体力学中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它能帮助理解并解决许多在强度理论、稳定理论、断裂理论领域内,以及实验研究工作中的许多疑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应力应变曲线 胡克定律 比例定律(PL定律) 弹性理论 强度稳定综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水平井磨料射流造穴应力-应变演化研究
8
作者 秦小舟 杨睿月 +2 位作者 黄中伟 陈健翔 李嘉文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9,共9页
为探索锥直型喷嘴磨料射流高效破岩造穴的可行性,开展了磨料射流喷射造穴试验。采用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的可视化试验方法,研究了水平井洞穴完井应变场分布特征,并结合有限元-离散元法(FDEM)表征了造穴诱导裂缝形态特征和洞穴完... 为探索锥直型喷嘴磨料射流高效破岩造穴的可行性,开展了磨料射流喷射造穴试验。采用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的可视化试验方法,研究了水平井洞穴完井应变场分布特征,并结合有限元-离散元法(FDEM)表征了造穴诱导裂缝形态特征和洞穴完井应力的演化过程,探究了洞穴直径和地应力对煤层气水平井洞穴应力演化和裂缝延伸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没射流条件下,锥直型喷嘴磨料射流可在25 MPa下,30 s内穿透长度为62 cm的煤体,产生体积破碎效果;随着垂向应力和洞穴直径的增加,应变局部化带明显增多,且沿垂向分布的应变局部化带逐渐显现,天然裂缝是影响煤岩板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应力集中首先发生在洞穴周围,然后裂缝沿层理/割理弱面与洞穴交汇处萌生,垂向应力大于水平应力时更易形成裂缝网络,进而诱导应力释放。研究结果可为煤层气水平井洞穴完井应力释放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平井洞穴完井 磨料射流 应力-应变演化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获取延性材料力学性能的锥-小冲杆试验新方法与应用
9
作者 周甜 韩光照 蔡力勋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0,共8页
对于均匀、各向同性、幂律硬化的金属材料,以锥形端头小冲杆对试样圆面中心法向施加压载荷,提出基于能量密度等效的,用于描述试样几何尺寸、材料本构关系参数、载荷和位移之间关系的锥-小冲杆试验(cone small punch test,C-SPT)载荷-位... 对于均匀、各向同性、幂律硬化的金属材料,以锥形端头小冲杆对试样圆面中心法向施加压载荷,提出基于能量密度等效的,用于描述试样几何尺寸、材料本构关系参数、载荷和位移之间关系的锥-小冲杆试验(cone small punch test,C-SPT)载荷-位移模型,并提出获取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和力学性能指标的锥-小冲杆试验新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不同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硬化指数的100种预设材料进行新方法的数值验证,及对3种金属材料完成CSPT。结果表明:由新方法预测的应力-应变关系与有限元分析预设曲线和传统单轴拉伸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此外,由新方法获得的抗拉强度与单轴拉伸试验结果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冲杆试验 能量密度等效 幂率硬化材料 应力-应变关系 试验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K拉伸行为及拉伸过程中的结构演变
10
作者 付琳 薛志荣 +4 位作者 杜广策 孙成 李卫宇 扈健 薛美玲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9,共9页
研究了脂肪族聚酮(POK)在30~200 mm/min拉伸速率下的应力-应变行为。发现POK在不同拉伸速率下均呈现三次屈服、两次冷拉和两次应变硬化的相似力学行为,且拉伸速率越大,相应地屈服、冷拉和应变硬化的出现和结束所对应的形变量越大,显示出... 研究了脂肪族聚酮(POK)在30~200 mm/min拉伸速率下的应力-应变行为。发现POK在不同拉伸速率下均呈现三次屈服、两次冷拉和两次应变硬化的相似力学行为,且拉伸速率越大,相应地屈服、冷拉和应变硬化的出现和结束所对应的形变量越大,显示出POK在外力强迫下强大的结构调整能力。以室温60 mm/min的拉伸过程为例,采用同步辐射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衍射(SAXD)联用技术实时跟踪了拉伸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发现随着塑性变形的开始,β晶在应力协助下强迫转变为α晶,且该转变在屈服点附近(22%应变左右)达到最大比例,之后α晶含量又随着应变增大而逐渐减少,到150%应变时其衍射信号消失。SAXD结果表明,随着塑性变形的开始,片晶沿子午线方向(拉伸方向)的晶区厚度、非晶区厚度(L_(a))和长周期均随拉伸应变呈线性增大,但L_(a)增大更为显著。应变超过50%时,片晶沿拉伸方向上的“晶层-非晶层”交替结构被破坏,逐渐形成纤维晶。在拉伸初期(10%~30%应变时),片晶周期结构在垂直于拉伸方向(赤道方向)先是快速地发生尺寸膨胀,继而这种膨胀又迅速衰减至消失(30%~50%应变时)。笔者认为垂直于拉伸方向的高次结构变化趋势可能受到拉伸方向片晶堆砌结构协同作用的影响,其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族共聚型聚酮 应力-应变行为 结构演变 广角X射线衍射 小角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厚顶板工作面采场应力演化规律及区域水力压裂卸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立宁 薛吉胜 张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17,共8页
针对深埋厚砂岩顶板赋存条件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场应力高、两巷变形量大、顶板断裂能量大等强矿压显现问题,采用FLAC数值模拟了130207深埋高应力采场应力演化规律和采场位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至一次见方和二次见方时,会出... 针对深埋厚砂岩顶板赋存条件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场应力高、两巷变形量大、顶板断裂能量大等强矿压显现问题,采用FLAC数值模拟了130207深埋高应力采场应力演化规律和采场位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至一次见方和二次见方时,会出现高应力集中,集中系数最高可达2.5~4.0;二次见方期间回风巷帮部水平位移可达390 mm,底鼓量可达413 mm。为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制定了区域水力压裂卸压方案,依据关键层理论和组合梁理论计算得出130207工作面关键致灾层位为22.83 m厚粗粒砂岩层和40.23 m厚粗粒砂岩层,依据Hubbert-Willsi非渗透性地层破裂压力计算公式得出起裂压力为13.06 MPa。区域水力压裂后,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来压持续距离明显减小,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及应力集中系数明显降低,工作面日最大能量和日平均能量明显减小,这说明定向区域水力压裂技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厚顶板 强矿压显现 应力演化规律 区域水力压裂 关键致灾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志飚 赵元欣 +3 位作者 杨东山 高敬威 尹松阳 蒯孝辉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8,共15页
针对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大不易支护的问题,以棋盘井煤矿东区11101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探究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机理,研究“切顶卸压+恒阻锚索”支护对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的控制效果。建立力学分析模... 针对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大不易支护的问题,以棋盘井煤矿东区11101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探究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机理,研究“切顶卸压+恒阻锚索”支护对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的控制效果。建立力学分析模型研究断层及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各相关参数对巷道直接顶应力的影响,将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变形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研究巷道顶板各阶段及总垂直位移量计算方法并给出计算公式,并将相关参数代入公式求解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顶板垂直位移量;利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跨断层切顶卸压自成巷数值计算模型,研究断层附近巷道顶板应力应变演化规律及恒阻锚索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上下盘巷道顶板变形数据与理论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误差分别为1.14%、4.04%;恒阻锚索能够有效减小巷道顶板变形,与未使用恒阻锚索模型相比,上盘巷道切缝侧顶板垂直位移量减小至16.8%,下盘巷道切缝侧顶板垂直位移量减小至50.7%;上下盘巷道顶板在工作面回采过巷道测点断面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其中上盘巷道顶板的垂直应力集中值大于下盘巷道,分别为5.72 MPa和4.48 MPa;恒阻锚索通过减缓断层附近巷道顶板变形速率,待巷旁碎石帮充填完成后与碎石帮共同对巷道顶板变形进行控制;将11101工作面运输巷围岩位移监测数据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相比较,误差均在10%以内,证明“切顶卸压+恒阻锚索”支护方式对跨断层巷道顶板变形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跨断层开采 3DEC 顶板变形 应力应变演化 恒阻锚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表土层覆盖区双层介质地基附加应力传递模型
13
作者 高超 田国灿 +1 位作者 徐乃忠 张玉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65-4376,共12页
在采空区对应地表兴建建筑物,地基附加应力的作用可能引起采空区已稳定结构的活化并产生地表残余移动变形,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针对薄表土层地区的地基附加应力、荷载影响深度计算模型较少且不完善的特点,需从计算过程简单、参数较少... 在采空区对应地表兴建建筑物,地基附加应力的作用可能引起采空区已稳定结构的活化并产生地表残余移动变形,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针对薄表土层地区的地基附加应力、荷载影响深度计算模型较少且不完善的特点,需从计算过程简单、参数较少且易获得等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双层弹性介质地基附加应力传递模型。首先将薄表土层地区的地基简化为上部厚度较薄、力学强度较弱的表土层,下部为厚度较大、力学强度较大的岩石层地基模型;其次基于Boussinesp弹性解,假定双层地基的各分层分别为横观各向同性弹性体且地基附加应力传播过程中无动能的变化;再次基于岩土层分界面表土与基岩微单元层的弹性应变能守恒和竖向附加应力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并借助Matlab对方程中的各分项式进行积分求解与化简,推导出适用于薄表土层地区矩形与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中心点正下方地基附加应力求解方程;然后根据建筑物地基附加应力影响下的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方法,基于C#语言编写出薄表土层地区拟建工程对采空区场地稳定性影响分析软件,实现了地基附加应力计算与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的科学与高效化,同时对双层介质地基附加应力求解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广泛应用的均一介质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双层介质参数E1、μ1与E2、μ2对地基附加应力及影响深度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薄表土层地区双层介质地基附加应力传递模型求解简单、结果科学准确;薄表土层双层弹性地基内竖向附加应力在表土层中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衰减;相对于均一介质体,双层介质地基附加应力影响深度减少5.3%~10.3%;基岩与表土层的弹性模量E_(2)/E_(1)越大,基岩内部沿深度方向的地基附加应力衰减越明显、传递深度越小;地基附加应力对于表土与基岩的泊松比敏感性较差,但仍表现出μ_(1)/μ_(2)越小,基岩内部沿深度方向的地基附加应力越小、传递深度越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表土层 双层介质 Boussinesp弹性解 微单元层 弹性应变能守恒 附加应力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的应变硬化指数演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学习 关铂镔 +3 位作者 周兵营 吴向东 万敏 韩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170,共7页
为准确描述变形过程中双相高强钢板的应力应变关系,针对3种双相高强钢板应变硬化指数的演化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模型预测。借助单向拉伸试验机和自主研发的DIC应变测量系统,获得了3种材料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基于经典的Hollo... 为准确描述变形过程中双相高强钢板的应力应变关系,针对3种双相高强钢板应变硬化指数的演化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模型预测。借助单向拉伸试验机和自主研发的DIC应变测量系统,获得了3种材料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基于经典的Hollomon流动应力模型,得到了其应变硬化指数的演化历程,发现3种材料应变硬化指数与真实应变呈非线性变化关系。为了更好地预测应变硬化指数的演化行为,提出了可以描述其值变化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结合经典的Hollomon流动应力模型,提出了基于n值变化的修正的Hollomon-n流动应力模型,最后通过3种材料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高强钢板 应变硬化指数 数字图像相关法 应变演化 流动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b值演化的脆性岩石裂纹起裂应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东升 纪洪广 付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岩石裂纹起裂应力的识别和研究对认识脆性岩石受载变形及破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总结了现有的裂纹起裂应力确定方法(裂纹体积应变法、侧向应变法、移动点法、声发射振铃计数法)及存在的问题,并以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破裂过程中声发... 岩石裂纹起裂应力的识别和研究对认识脆性岩石受载变形及破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总结了现有的裂纹起裂应力确定方法(裂纹体积应变法、侧向应变法、移动点法、声发射振铃计数法)及存在的问题,并以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破裂过程中声发射幅值及b值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发射b值演化的脆性岩石裂纹起裂应力评价方法。采用GAW2000单轴刚性试验机和声发射测试仪开展了一系列变辉长岩和花岗岩的单轴加载试验,根据力学及声发射测试结果,对所提方法及现有方法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b值演化法具有明确的物理机制及意义,可以方便准确地确定起裂应力大小,测定应力结果与现有方法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通过方差分析可知,所提方法与现有方法不存在统计差异,验证了该方法测定裂纹起裂应力的可靠性。2类岩样的起裂应力均与单轴抗压强度呈正线性相关,使用所提方法确定的变辉长岩起裂应力约为单轴抗压强度的0.51倍,花岗岩起裂应力约为单轴抗压强度的0.48倍。所提方法及研究成果对于丰富岩石裂纹起裂应力测试手段和探究岩石脆性破坏机制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起裂应力 单轴压缩试验 声发射 b值演化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系储层缝间干扰多裂缝同步扩展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志杰 王开 +4 位作者 张小强 姜玉龙 丁一 侯建 王文伟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1,89,共9页
为研究深部煤系储层缝间干扰多裂缝同步扩展规律,采用自行研制的TCHFSM-I型大尺寸真三轴压裂渗流模拟装置,开展不同压裂孔间距、不同注液速率对多裂缝同步扩展规律的影响试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形态、注液压力演化规律... 为研究深部煤系储层缝间干扰多裂缝同步扩展规律,采用自行研制的TCHFSM-I型大尺寸真三轴压裂渗流模拟装置,开展不同压裂孔间距、不同注液速率对多裂缝同步扩展规律的影响试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形态、注液压力演化规律,以及声发射动态响应特征和注液流量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压裂孔间距较小时,左右两侧裂缝扩展长度大于中部裂缝,随着压裂孔间距增大,左中右3条裂缝均衡扩展;增大注液速率可以使起裂压力增高,多裂缝长度增加,有效提高储层改造体积;增大压裂孔间距和注液速率,可以使左中右3个压裂孔的注液流量占比更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系 多孔水力压裂 缝间应力干扰 压裂孔间距 注液速率 声发射特征 流量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机制下类岩-HDSC组合体的氯盐单向侵蚀试验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凯 蔡海兵 +1 位作者 李晓芳 胡时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5,63,共7页
高延性喷射型混凝土(HDSC)是一种新型的工程凝胶复合材料,用于隧道、矿井等的修复工作。以10%质量分数的氯盐溶液为侵蚀介质,对类岩-HDSC组合体进行为期200 d干湿循环试验,探究了干湿循环条件下氯离子对类岩-HDSC组合体的单向侵蚀机理... 高延性喷射型混凝土(HDSC)是一种新型的工程凝胶复合材料,用于隧道、矿井等的修复工作。以10%质量分数的氯盐溶液为侵蚀介质,对类岩-HDSC组合体进行为期200 d干湿循环试验,探究了干湿循环条件下氯离子对类岩-HDSC组合体的单向侵蚀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氯离子的结合作用,并且Friedel盐和氯盐晶体对组合体内部孔隙的填充效应,导致组合体破坏程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且内部损伤出现的时间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前移;单轴压缩下组合体的弹性能与耗散能比例总体呈负相关;氯盐侵蚀深度增长速率后期受纤维影响较大,纤维具有一定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机理 能量演化 应力-应变曲线 侵蚀深度 破坏形态 Friedel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率影响下油页岩力学性质与破坏断裂特征研究
18
作者 甘泽 杨曦 +1 位作者 李富平 甘德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
油页岩的含油率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含油率的变化会引起其力学性质与破坏断裂特征的差异。选取含油率为6.5%、6%、5%和3%的垂直层理油页岩试样,对其开展单轴压缩实验、场应变与声发射监测。研究发现:含油率的提升会降低油页岩抗压强度,并... 油页岩的含油率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含油率的变化会引起其力学性质与破坏断裂特征的差异。选取含油率为6.5%、6%、5%和3%的垂直层理油页岩试样,对其开展单轴压缩实验、场应变与声发射监测。研究发现:含油率的提升会降低油页岩抗压强度,并使其由脆性向延性转变。高含油率油页岩易发生剪切—张拉破坏;低含油率油页岩破坏模式偏向于张拉破坏。加载过程中,油页岩试件主应变场由均匀分布向应变集中分布转变,垂直层理油页岩的应变场更容易形成多条平行应变集中条带,当含油率不断降低时,主应变场变化过程中的剪切现象减弱。高含油率的试样振铃计数表现为阶梯型增长,破坏后,依然出现了较高的振铃计数;低含油率油页岩只在破坏时出现较高的振铃计数。相同弹性能条件下,低含油率油页岩在储能阶段的变形更小。高含油率试样具有一定延性,在试样到达应力峰值点后,弹性能并没有完全释放,仍保留一部分弹性能。低含油率试样的抗变形能力较强,所以,在相同应变条件下,其耗散的能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含油率 应力—应变曲线 破坏模式 主应变场 声发射 能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峰前和峰后能量演化特征及脆性评价研究
19
作者 张旗 张晓平 +1 位作者 常鑫 刘重羊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0-2119,共10页
岩石脆性是表征岩石破坏特征的重要参数,建立准确的脆性评价方法对岩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基于应力-应变曲线表征岩石脆性的方法,并探讨了其适用性,同时采用3种岩石分析了岩石破裂过程中峰前与峰后能量演化... 岩石脆性是表征岩石破坏特征的重要参数,建立准确的脆性评价方法对岩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基于应力-应变曲线表征岩石脆性的方法,并探讨了其适用性,同时采用3种岩石分析了岩石破裂过程中峰前与峰后能量演化规律及脆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单轴压缩条件下粉砂岩、大理岩和花岗岩耗散能演化规律分别呈现“■”型、“S”型和“L”型;大理岩峰前脆性指数最小,花岗岩最大,峰后脆性指标粉砂岩和花岗岩相同,大理岩最小;利用全应力-应变曲线,基于能量演化角度,可以较好地表征岩石破裂过程中峰前和峰后的脆性特征,但脆性表征指数不能简单地通过数学计算将峰前和峰后指标合并为一个指标;峰前和峰后岩石脆性指数的关联性尚不明确,合并的脆性指标无法同时有效表征峰前和峰后脆性变化规律,应分别考虑峰前和峰后脆性指标,单独表征分析岩石峰前和峰后的脆性特征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应力-应变曲线 能量演化 弹性能 耗散能 脆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结构度的水泥固化压实土力学与变形特性研究
20
作者 李吴刚 李想 +3 位作者 杨钢 孙秀丽 刘文化 邵伯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由于胶结作用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构性土的力学与变形特性显著区别于重塑土.为了解结构性土的特性,采用人工制备水泥固化压实土,并通过固结试验和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对其相对结构度及其衰变规律展开研究.详细分析了胶结作用和初始孔隙比... 由于胶结作用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构性土的力学与变形特性显著区别于重塑土.为了解结构性土的特性,采用人工制备水泥固化压实土,并通过固结试验和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对其相对结构度及其衰变规律展开研究.详细分析了胶结作用和初始孔隙比对水泥固化压实土压缩特性与剪切特性的影响,并根据压缩试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水泥固化压实土的相对结构度发展式,最后采用所提出的相对结构度发展式对水泥固化压实土的剪切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结构度的衰变速率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减小,但初始孔隙比并不影响水泥固化压实土变形过程中相对结构度随塑性体应变的衰变速率;水泥固化压实土的峰值应力与相对结构度有关,并随着相对结构度的降低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土 水泥固化压实土 压缩曲线 应力应变与体应变曲线 衰变规律 相对结构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