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何以成为区域创新发展新动能——基于要素融合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81,共13页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衍生要素,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要素融合发展视角,以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入探讨数据+人力资本要素组合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衍生要素,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要素融合发展视角,以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入探讨数据+人力资本要素组合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我国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磨合阶段且不同经济区域差异明显;(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作为单独要素时均具有创新驱动效能,当二者结成要素组合时对创新的赋能强度更显著,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地区要素组合的创新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加速器”;(4)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匹配可以通过溢出效应赋能区域创新发展,具体表现为技术转移、R&D人员流动两条路径,且前者中介效应占比为6.10%,后者中介效应占比为7.68%;(5)门槛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要素组合赋能区域创新存在门槛效应,且作用效果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人力资本 耦合协调模型 区域创新 门槛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质量与人类活动强度耦合协调研究
2
作者 马月伟 陈玉美 +2 位作者 张盛蓝 桂雅丽 陈艳梅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人类活动强度日益加剧,致使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下降,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与稀濒物种富集区,而人地矛盾凸显,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研究生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探讨它们之间的协调耦合状... 人类活动强度日益加剧,致使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下降,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与稀濒物种富集区,而人地矛盾凸显,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研究生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探讨它们之间的协调耦合状态,对于了解物种的生存现状与威胁,判断管理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09、2016、2021年等4个时期Landsat影像,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利用人类足迹指数测度人类活动强度,借助InVEST模型测度生境质量,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及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2001-2021年人类足迹指数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高人类足迹指数范围扩大,比例由0.11%增加至0.29%,但低人类足迹指数分布范围减缩,由69.43%减少至60.12%,空间上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2)2001-2021年生境质量平均值变化率为0.03%,整体波动较小,较高和高等级生境质量占比超过62%,空间上呈现中间低、四周高、外围低的环状分布特征;3)2001-2021年间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正负影响区域相对较为固定,且正相关关系区域(58%)占比高于负相关关系区域(42%)比例,但负面效应愈加显著;4)2001-2021间人类活动强度与生境质量之间表现为“高耦合初级协调”状态,空间上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该研究对协调人类活动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关系,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足迹指数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耦合协调模型 大熊猫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的时空耦合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孙鹏 戴鹏辉 +2 位作者 惠岩 张杰繁 职紫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2-785,共14页
探析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Super-SBM模型和熵权法分别测算黄河流域78个城市2010—2020年的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水平,并利用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To... 探析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Super-SBM模型和熵权法分别测算黄河流域78个城市2010—2020年的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水平,并利用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均呈现出随时间演化而波动上升态势,但发展水平较低,两者在区域间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②研究期间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耦合度与协调度均呈增长趋势,其中耦合度整体处于磨合阶段,协调度整体处于一般协调状态,从空间格局来看,呈现出“上游-中游-下游”阶梯式递增的特征;③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对耦合协调度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度抑制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效率 生态韧性 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 TOBIT回归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质文物风化的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方法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例
4
作者 黄继忠 夏冠鹏 +3 位作者 程远 李奕成 张若愚 张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在石质文物的风化检测领域中,耦合剂式和无耦合剂接触式超声检测技术均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两种方法均存在技术局限性,例如,耦合剂式超声检测可能引发文物表面污染,无耦合剂接触式超声检测可能对文物表面造成损伤。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 在石质文物的风化检测领域中,耦合剂式和无耦合剂接触式超声检测技术均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两种方法均存在技术局限性,例如,耦合剂式超声检测可能引发文物表面污染,无耦合剂接触式超声检测可能对文物表面造成损伤。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的出现为石质文物风化检测提供了更安全的方式,但其稳定性和在风化程度检测的适用性尚待评估和验证。基于此,以云冈石窟的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冻融循环和酸性劣化两种风化模拟循环试验,搭建了空气耦合超声检测系统,并基于获取的原始波形计算出砂岩样品的波速。同步采用耦合剂式超声检测与无耦合剂接触式超声检测技术,对不同风化程度的砂岩样品进行了检测;通过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震荡系数计算方法,对获取的超声波速数值及其随风化进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气耦合超声在重复检测中的波速离散程度明显低于其余两种传统超声检测技术;获得的波速与风化程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性更强,在石质文物风化程度检测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综上,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安全、有效的风化检测数据,在石质文物检测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为石质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云冈石窟 风化检测 空气耦合超声检测 回归模型 震荡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电力部门耦合关系及其对电力部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杜欣 韩雅文 +4 位作者 郝洪昌 闫强 廖中举 汤林彬 王韵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在“碳中和”背景下,金属资源利用与电力系统脱碳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单层及多层复杂网络模型,创新性地采用节点间及节点与网络层间的沟通性指标,从部门视角系统地识别了金属-电力部门的耦合关系,并进一... 在“碳中和”背景下,金属资源利用与电力系统脱碳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单层及多层复杂网络模型,创新性地采用节点间及节点与网络层间的沟通性指标,从部门视角系统地识别了金属-电力部门的耦合关系,并进一步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对电力部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7—2020年,金属-电力部门耦合关系的变化表现出非对称性特征:电力部门对金属部门的依赖程度显著上升,而金属部门对电力部门的依赖程度在近年则有所下降。(2)金属-电力部门耦合关系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撑。在电力部门对金属部门的依赖关系中,除传统电力机械和器材行业提供的物质支持外,近年来愈加需要服务部门提供资本、技术和信息支撑,以满足低碳转型的多元化需求。(3)金属-电力部门耦合关系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力部门对金属部门的依赖,以及金属部门对电力部门的依赖对电力部门碳排放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在清洁电力发展规模较小、发电总量较高、传统能源投入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金属部门对电力部门支撑的增加对电力部门的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5)战略性金属部门与风电光伏产业的互动关系主导着未来金属-电力部门耦合关系的变化,战略性金属部门→风电光伏产业链的协调扩张是实现电力部门碳排放持续减少的重要路径。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建议:加强金属部门与电力部门经济互动数据的精细化监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弥合战略性金属部门→风电光伏产业链内部协作“断点”,深化外部服务部门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确立战略性金属→风电光伏产业链的重点支持地区,构建促进区域协同与资源共享的跨省合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电力部门耦合关系 碳排放 战略性金属 多层复杂网络 沟通性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经济韧性与耕地破碎度空间格局及耦合关系研究——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
6
作者 李东麟 杨胜强 廖和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0,共16页
耕地破碎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探究乡村经济韧性与耕地破碎度之间的关系,对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策略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重庆市奉节县60个村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与熵权-TOPSIS法,探究奉节县乡村... 耕地破碎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探究乡村经济韧性与耕地破碎度之间的关系,对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策略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重庆市奉节县60个村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与熵权-TOPSIS法,探究奉节县乡村经济韧性和耕地破碎度的空间格局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①高经济韧性乡村在长江以北围绕奉节县城集聚分布,在长江以南零星分布;②高破碎度耕地呈“一心两翼”格局,奉节县中部和南北两端耕地破碎度较高;③乡村经济韧性与耕地破碎度之间耦合协调度以适度协调和初级协调为主,乡村经济发展处于过渡阶段;④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显示奉节县西北部乡村耕地破碎度与乡村经济韧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耕地破碎度越高,乡村经济韧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经济韧性 耕地破碎 空间格局 耦合协调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和临床路径协调发展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田帝 周典 +4 位作者 周苑 张钰 吕曼辰 薛同斌 吴烨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究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临床路径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关系。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1—2022年7个临床科室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整理数据,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DRG和临床路径协调发展水平,... 目的 探究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临床路径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关系。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1—2022年7个临床科室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整理数据,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DRG和临床路径协调发展水平,以次均药品费用、患者平均住院日为门限变量,运用门限回归模型测算协调发展水平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门限值。结果 次均药品费用存在单一门限值,门限值为6 334.69(F=21.98,P<0.05);患者平均住院日存在双重门限值,门限值分别为6.74和8.20 (F=160.53、15.99,P<0.1)。两门限变量中协调发展水平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间的统计值均为正数。结论 DRG和临床路径协调发展水平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非线性关系,且在各门限变量区间内均呈大小不同的正向促进作用。医疗机构应重视非线性关系,善用医院信息与询证管理手段,基于精准的监测与分析开展抗菌药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临床路径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门限回归模型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型耦合与GIS支持下的西南高山峡谷区经果林措施适宜性评价
8
作者 徐晓铮 张会兰 +1 位作者 安妮 谷方正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73-4589,共17页
针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出现的负向效应情况,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是选择适宜生态治理策略的重要环节。以西南高山峡谷区永胜县为例,以GIS为支持,发展一种基于证据权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和证据权-Logistic回归耦合模型的多模型评价模... 针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出现的负向效应情况,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是选择适宜生态治理策略的重要环节。以西南高山峡谷区永胜县为例,以GIS为支持,发展一种基于证据权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和证据权-Logistic回归耦合模型的多模型评价模式,评估现有经果林措施的立地适宜性和社会发展可行性。结果表明:(1)通过绘制经果林措施点频数分布雷达图,筛选出12个在不同分级区间内呈现显著波动趋势的评价指标。(2)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A-C测试和方差膨胀因子(VIF)、容忍度(TOL)方法,验证了12个评价指标的独立性。通过指标结果拟合,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指标的权重较大。(3)采用Sridevi Jadi经验概率法、10折交叉验证法和ROC曲线法检验模型精度,三种模型均能评价经果林措施的适宜性。其中证据权-Logistic回归耦合模型的结果优于两个单一模型。根据重要性分析,坡度指标对结果起主导作用(RD=1.39)。(4)永胜县经果林措施整体呈现良好态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高值与低值交错的空间分布格局,适宜性等级与措施占比呈逐级递增趋势。在不适宜-适宜区间的适宜性等级占比变化中,证据权-Logistic回归耦合模型的增幅达到17.83%,显示出更为优异的分区效果。本研究为西南高山峡谷区县域尺度的水土保持措施评估提供了参考,对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高山峡谷区 经果林措施 多模型评价模式 证据权-Logistic回归耦合模型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地理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四川省德昌县为例
9
作者 穆成林 周海鹏 +3 位作者 阳博 黄刚 黄雯 洪金鹏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5-1589,共15页
受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强烈影响,中国川西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和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四川省德昌县区域内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甄选了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距断层距离、斜坡结构、工程岩组... 受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强烈影响,中国川西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和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四川省德昌县区域内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甄选了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距断层距离、斜坡结构、工程岩组、与道路距离、与水系距离、植被覆盖率9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结合ArcGIS平台和遥感数据,分析指标与滑坡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并基于信息量−地理逻辑回归耦合模型评价滑坡灾害的易发性及叠加降雨因子的综合易发性。结果表明:德昌县滑坡灾害综合易发性分级面积比分别为高易发区(13.61%)、中易发区(52.83%)、低易发区(32.61%)、极低易发区(0.95%)。该评价模型精度检验中ROC曲线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912,其准确性和合理性较高,可作为德昌县区域滑坡灾害评价的有效方法,为区域滑坡灾害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易发性 信息量 地理逻辑回归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耦合模型的滑坡易发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成林 刘严松 +3 位作者 赖思翰 王地 何星慧 刘琦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滑坡灾害的发生具有累进性,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的前提。以四川省旺苍县为例,使用频率比法判断12个滑坡影响因子的各分级区间滑坡敏感性,经波段集统计确定11个滑坡影响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 滑坡灾害的发生具有累进性,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的前提。以四川省旺苍县为例,使用频率比法判断12个滑坡影响因子的各分级区间滑坡敏感性,经波段集统计确定11个滑坡影响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logistic regress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LR-SVM)耦合模型,搭建滑坡易发性评价体系,完成旺苍县滑坡易发性评价并进行模型精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耦合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优于逻辑回归模型,易发性分区结果更合理,预测精度更高;在低易发区选取非滑坡点为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性能作用明显;研究区内道路、高程和NDVI对滑坡发育的敏感性较强;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低海拔的水系和道路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逻辑回归 支持向量机 耦合模型 旺苍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R方法及GIS平台的麻城市地质灾害建模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浩 程超 +2 位作者 晏鄂川 李凌 刘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766-9778,共13页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频发的山地地质灾害不仅制约了山区集镇的发展,还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对区域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山区集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建模的精度及合理性,...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频发的山地地质灾害不仅制约了山区集镇的发展,还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对区域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山区集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建模的精度及合理性,基于ArcGIS数字高程模型栅格数据,选取地形地貌、岩性、距断层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等11个因子,采用信息量、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对麻城市滑坡、崩塌灾害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建模,最终通过栅格最大值提取合成综合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通过对单一模型与耦合模型的结果进行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检验和合理性验证,以期表明信息量-逻辑回归(I+LR)耦合模型较传统信息量(I)模型评价结果更加合理、精度更高,耦合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耦合模型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旅融合背景下生态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牛翠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74,共9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开展,实现农户经济收入提高、推动农村产业转型成为现阶段的重点.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中产品加工销售、农业技术的展示推广等要素和旅游业的发展存在重要联系.研究分析了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关系,从两个...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开展,实现农户经济收入提高、推动农村产业转型成为现阶段的重点.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中产品加工销售、农业技术的展示推广等要素和旅游业的发展存在重要联系.研究分析了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关系,从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入手分析农业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现状.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通过对生态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分析,研究生态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采用熵权法对黄山市生态农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耦合协调分析,发现在2012-2020年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均高于0.9.而协调度计算结果表明,2012-2016年黄山市生态农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处于初步协调状态,2017-2020年则处于良好协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旅游业 农旅融合 耦合模型 回归分析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汶豫 文传浩 +1 位作者 苏旭阳 陈彬森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1-1653,共13页
在“双碳”目标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背景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对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收敛系数、空间自相关检验、标... 在“双碳”目标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背景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对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收敛系数、空间自相关检验、标准差椭圆以及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探究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减污降碳耦合协调水平由0.574波动升至0.846,空间演化特征显示,上、中、下游地区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差异。②研究期内,各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差距逐渐缩小,且空间集聚上“高-高”集聚城市的数量逐渐增加。③各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重心不断向“西南-东北”方向迁移,2014年以后重心主要位于荆州市。④降水量、空气流通系数、产业结构升级、人均GDP、绿色技术创新、人口密度和对外开放水平是长江经济带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其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呈逐渐优化的趋势,且空间演化特征和受驱动因素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应从发挥城市间的带动和协同作用、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等方面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长江经济带 耦合协调度模型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彩心理学的乡村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色彩多系统预测及耦合分析——以南京市浮山村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敏 许沉风 +3 位作者 苏同向 冯紫若 朱梓博 蒋萍 《园林》 2024年第11期110-117,共8页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乡村植物景观逐渐成为营造乡村风貌的重要元素。以南京市溧水区浮山村为例,建立基于9大空间类型的植物景观色彩数据库,并从空间类型出发构建视觉品质、意识能量、情感联结三大系统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乡村植物景观逐渐成为营造乡村风貌的重要元素。以南京市溧水区浮山村为例,建立基于9大空间类型的植物景观色彩数据库,并从空间类型出发构建视觉品质、意识能量、情感联结三大系统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的评价结果,进而分析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冬季服务业生产空间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为17.51,而夏季农业生产空间的综合评价指数最低,为6.75;各类空间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显著的耦合协调度差异,呈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秋冬季的耦合协调度水平高于春夏季。整体而言,浮山村植物景观色彩的三个系统均呈现出季节性与空间性的显著差异,需给予优化关注,以期促进浮山村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未来国内乡村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色彩研究领域的探索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景观色彩 乡村公共空间 色彩心理学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永祥 陈馨 +2 位作者 崔亭亭 林翠泽 朱里莹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为了促进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和谐发展,基于不同数据体系,从多维度测度福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线上网络关注度和线下访客活力,识别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空间分布特征,构建网络关注度与访客活力“线上-线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 为了促进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和谐发展,基于不同数据体系,从多维度测度福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线上网络关注度和线下访客活力,识别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空间分布特征,构建网络关注度与访客活力“线上-线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城市公园活力耦合协调关系的空间布局,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城市公园活力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活力在空间上呈现线上活力“单核心”、线下活力“双核心”布局;(2)“线上-线下”耦合协调度由内向外递减,且协调区、过渡区与失调区面积占比相近;(3)城市公园“线上-线下”活力协调度水平与路网密度、公园建园历史、住宅小区、交通设施呈正相关,与可达性均值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网络关注度 访客活力 耦合协调度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地质灾害危险性耦合评价模型研究——以渭南市富平县为例
16
作者 王昱琛 谢婉丽 +2 位作者 高帅 刘欣鹏 薛芬芬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0-206,227,共8页
富平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地貌复杂多变,单一评价模型难以全面进行该区域危险性评价。该文依据地貌条件,将富平县划分为4个评价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和坡形8个评价因子,... 富平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地貌复杂多变,单一评价模型难以全面进行该区域危险性评价。该文依据地貌条件,将富平县划分为4个评价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和坡形8个评价因子,使用了显著性与独立性方法筛选出不同评价区域下最优评价因子。综合逻辑回归法和信息量法,构建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耦合模型;采用ROC曲线对整体与分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精度对比,得到AUC值分别为0.842和0.893,表明分区域评价结果精度更高。综合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与降雨量数据,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得到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与西北部低山丘陵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耦合模型 逻辑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生态质量耦合协调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刘钰 《天津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50-59,65,共11页
为提高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质量协调水平,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采用综合评价法测度了2000—2020年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生态质量水平,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二者耦合协调度时空关联格局,通过... 为提高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质量协调水平,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采用综合评价法测度了2000—2020年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生态质量水平,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二者耦合协调度时空关联格局,通过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揭示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20年,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具有明显的“圈层—轴线”结构特征,呈现自东北向西南梯度下降趋势,而生态质量时空格局与之相反,并且年均生态质量值呈减小趋势。(2)2000—2020年,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生态质量整体处于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等级,需要进一步平衡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3)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集聚有所减弱。(4)都市圈东北部等经济优势良好的区域具有较高的耦合协调水平,并且是主要的高-高集聚类型区。(5)自然因素与区位条件是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质量耦合协调关系的主导因子。综上所述,杭州都市圈需要充分发挥东北部核心圈层经济扩散效应,同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方式,严守国土空间开发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强度 生态质量 耦合协调度 地理加权回归 杭州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钾耦合对大棚厚皮甜瓜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志华 李建明 +4 位作者 张大龙 马亮 贾笑蕊 徐菲 李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1-167,共7页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与施钾量耦合对大棚厚皮甜瓜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厚皮甜瓜"一品天下208"为材料,采用二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塑料薄膜隔离小区栽培,分别建立产量、可溶性固形物...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与施钾量耦合对大棚厚皮甜瓜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厚皮甜瓜"一品天下208"为材料,采用二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塑料薄膜隔离小区栽培,分别建立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灌水下限和施钾量的回归模型,并分析灌水下限和施钾量2因素的耦合效应。【结果】灌水下限、施钾量对甜瓜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施钾量对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均大于灌水下限;二者对甜瓜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交互效应,其中对产量的影响为负交互作用,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为正交互作用。当灌水下限为64%~69%,施K2O 395~450kg/hm2时,甜瓜产量高、品质好,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可达41 800kg/hm2和15.9%。【结论】充分利用灌水下限和施钾量的耦合效应可以保证甜瓜的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钾耦合 塑料大棚 厚皮甜瓜 产量 可溶固形物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径流预测的自适应NNBR-ANN耦合模型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万星 丁晶 +1 位作者 严秉忠 张晓丽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共4页
以基本遗传算法为基础,优化人工神经网络与最近邻耦合模型的基本参数,得到无参数的自适应NNBR-ANN耦合模型。应用此模型对黄河青铜峡年平均流量进行预测,并与单独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最近邻抽样回归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以基本遗传算法为基础,优化人工神经网络与最近邻耦合模型的基本参数,得到无参数的自适应NNBR-ANN耦合模型。应用此模型对黄河青铜峡年平均流量进行预测,并与单独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最近邻抽样回归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将模型的基本参数进行优化处理,打破传统的定参方法,用于径流预测更加方便适用,且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预测 耦合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最近邻抽样回归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青贮玉米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军 李和平 +1 位作者 佟长福 敖永贵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19,共3页
由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量减少,牧区饲草料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工牧草产量。本文选取青贮玉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水、N)4水平试验设计,利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求得水肥耦合模型。结果表明,水肥耦合模型... 由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量减少,牧区饲草料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工牧草产量。本文选取青贮玉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水、N)4水平试验设计,利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求得水肥耦合模型。结果表明,水肥耦合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水肥和青贮玉米产量的关系;当灌溉水平为1 531.66 m3/hm2、施肥水平为119.94 kg/hm2时,青贮玉米产量达到最大。试验研究结果对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缓解牧区饲草料短缺的问题将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对节约水资源、保护土壤环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模型 玉米 逐步回归法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