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质砂土地球物理与水文化学特性综合动态测量系统
1
作者 柳建新 曾加佳 +3 位作者 谢静 陈儒军 郭荣文 陈杭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54-2768,共15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关乎我国稀土关键矿产国际竞争优势和资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矿床类型.为探究离子吸附型矿物的频谱激电响应和流动电位响应特征,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同步测量黏质砂土地球物理与水文化学特性的流动系统.该系统基于离...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关乎我国稀土关键矿产国际竞争优势和资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矿床类型.为探究离子吸附型矿物的频谱激电响应和流动电位响应特征,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同步测量黏质砂土地球物理与水文化学特性的流动系统.该系统基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理论和双电层电化学原理,集成电法探测和水文化学测量功能,可测试由不同盐浓度溶液饱和的黏土砂样在不同水力梯度条件下的流动电势差、复电导率和孔隙水压力,并收集孔隙液体进行化学分析.本文基于该系统开展了系列测量工作,包括自来水和不同盐浓度溶液的复电导率以及由不同盐浓度溶液饱和的不同黏质砂土样本的复电导率并计算砂样的地层因子.此外在不同水力梯度条件下同时测量孔隙水压力值和流动电势差,计算砂样的水力及电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自来水复电导率测量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相似、不同盐浓度溶液的复电导率幅值测量结果与电导率仪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强线性相关、饱和石英砂复电导率测量结果估计的砂样地层因子在理论范围内、不同盐浓度溶液和不同黏土含量的土样复电导率测量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相似;饱和情况下,不同盐浓度溶液测量的平均电势差和平均流量随平均压力差呈线性变化,由测量结果评估的土样饱和水力传导率及流动电位耦合系数在理论范围内.相关实验结论验证了该装置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证明该流动系统测量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水文化学特性与地球物理响应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基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富集机理探究其成矿化学特性和流动电位信号与激电响应之间的联系以及潜在勘探技术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频谱激电 流动电位 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的机械手控制教学实验设计
2
作者 王刚 胡哲浩 +3 位作者 陶怡 李雯 杨松健 张建保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6-191,共6页
遵循围绕学科前沿的教学理念,将基于脑机接口(BCI)的机械手控制应用实例引入实验教学,旨在革新“生物医学工程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实验案例以脑电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机械手控制为核心,涵盖了视觉刺激界面、数据采集系统... 遵循围绕学科前沿的教学理念,将基于脑机接口(BCI)的机械手控制应用实例引入实验教学,旨在革新“生物医学工程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实验案例以脑电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机械手控制为核心,涵盖了视觉刺激界面、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机械手控制系统的集成开发。通过因材施教模式,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功能升级和创新探索。教学实践证明,整个流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多方面提升了其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综合设计实验 教学实验 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机械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因溯果: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因果推断方法的应用与展望
3
作者 吴江 陶成煦 +1 位作者 欧桂燕 丁杨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5-932,共18页
推断数据之中的因果关系以揭示信息资源管理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新的时代命题;探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因果推断方法的应用与展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相较于统计推断,因果推断采用专门的设计与实验控制混淆变量与选择偏... 推断数据之中的因果关系以揭示信息资源管理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新的时代命题;探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因果推断方法的应用与展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相较于统计推断,因果推断采用专门的设计与实验控制混淆变量与选择偏差,能够更准确地刻画因果关系。就其方法而言,在社会科学领域,潜在结果模型可以灵活应对研究数据的不同特性并揭示复杂社会问题的原因,从而被广泛应用。为此,本文首先从哲学与科学两个层面阐述因果推断的由来;其次,界定因果推断的概念,比较因果推断与统计推断的区别,梳理因果推断的相关术语;再其次,提炼潜在结果模型下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因果推断方法应用的基本流程,并着重围绕方法的适用条件,分析各类方法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思路;最后,针对具体领域,探讨相关研究在方法应用上的现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从研究方法、应用过程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提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因果推断方法应用的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因果推断 潜在结果模型 随机实验 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电位法实时监测金属阳极氧化腐蚀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静 崔益安 黄清华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9,共16页
金属腐蚀是一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自然过程,探测金属腐蚀情况有助于识别金属制品的潜在缺陷或间接圈定地下金属目标体.自然电位法是一种无损物探技术,基于自然电位信号与电化学梯度之间的直接联系,通过定性或定量解释自然电位数据可表... 金属腐蚀是一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自然过程,探测金属腐蚀情况有助于识别金属制品的潜在缺陷或间接圈定地下金属目标体.自然电位法是一种无损物探技术,基于自然电位信号与电化学梯度之间的直接联系,通过定性或定量解释自然电位数据可表征金属腐蚀相关特征.本研究基于多通道自然电位观测系统搭建室内沙箱实验平台,通过将铁-铜球体模型放置于自来水中以复现球形金属体的自然极化过程,并实时监测金属阳极氧化腐蚀产生的自然电位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自然电位的负、正偶极性分布特征与地电池模型的阴、阳极相对应,揭示了电化学半电池反应理论,并提供了地电池模型的可视化实验室证据.采用贝叶斯框架下的自适应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开展参数化反演以定量解释实验测量数据,获得了球体模型的几何参数和极化强度,突显出自然电位法在检测金属腐蚀的存在性和严重程度以及确定埋藏金属体的空间分布等应用中极具潜力.本研究为非侵入性探测地下金属管道、未爆弹、岩土工程中的金属结构、陆地金属矿产以及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等埋藏金属性目标体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电位 金属阳极氧化腐蚀 室内监测实验 参数化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的音乐经验影响频率相关音乐特征感知研究
5
作者 倪广健 冯昆芸 +3 位作者 郑琪 刘洪兴 金嘉祺 白艳茹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9-639,共11页
最近的研究表明,音乐家对声音的辨别能力比非音乐家更强.然而,关于音乐经验能否增强频率相关音乐特征的感知尚无共识.本研究从行为学表现和神经反应两个维度探究音乐经验对感知频率相关音乐特征的潜在影响.实验采用oddball范式,选取音... 最近的研究表明,音乐家对声音的辨别能力比非音乐家更强.然而,关于音乐经验能否增强频率相关音乐特征的感知尚无共识.本研究从行为学表现和神经反应两个维度探究音乐经验对感知频率相关音乐特征的潜在影响.实验采用oddball范式,选取音高、音程以及和弦作为表征频率相关音乐特征的感知内容.实验过程记录了两组受试者(有音乐经验受试者作为音乐组,无音乐经验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在主动辨识任务中的行为学反应和脑电图(EEG)数据,对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和微状态分析.行为学结果发现,音乐组识别偏差刺激的正确率更高、反应时间更短.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结果发现,在初级听觉皮层反应(N1成分)上音乐组与对照组之间并未观察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然而,音乐组的失匹配负波(MMN)潜伏期更短,与更深层次认知加工相关的P3b响应明显增强.在P3b对应时间窗内进一步的微状态分析结果显示,在和弦感知任务中音乐组的各项微状态特征参数(全局解释方差、覆盖率、持续时间)显著更高.结合脑地形图分析发现,音乐经验增强了顶叶区域的激活强度并扩大了激活范围.以上结果表明,音乐经验虽在声音感知的初步处理阶段影响有限,但在信息处理的后期加工阶段能显著提升个体对声音的敏感度与认知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音乐经验 事件相关电位 微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文化遗产知识传播的百戏俑VR体验系统
6
作者 徐锦宁 温超 +3 位作者 耿国华 唐勇博 刘丹 赵炜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7,共13页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与血脉。在秦陵K9901陪葬坑出土的百戏俑,生动反映了秦代百戏艺术等宫廷娱乐活动及百戏艺人形象,为后人了解秦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与血脉。在秦陵K9901陪葬坑出土的百戏俑,生动反映了秦代百戏艺术等宫廷娱乐活动及百戏艺人形象,为后人了解秦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当前已有秦俑数字化工作主要围绕兵马俑陪葬坑及文物展开,鲜有以百戏俑为对象的数字化研究与实践。该文旨在针对百戏俑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对秦百戏俑的知识传播与体验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百戏俑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通过基于人工势场的重定向行走和基于球体相交的碰撞检测算法,引导用户在VR环境中的运动,实现了复杂交互动作的实时与精确反馈;其次,采用基于学习的渐进式设计方法,搭建了秦百戏俑VR体验系统;最后,结合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理论(UTAUT)模型和用户行为倾向,从知识传播效果(KDR)、有用性(PE)、易用性(EE)3个方面对百戏俑VR与传统传播方式(纪录片和网页)进行比较研究,并对用户体验数据及其差异性等做分析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式相比,百戏俑VR体验系统显著提高了用户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意愿,增强了受众对百戏俑文化遗产的知识体验,为面向年轻群体的文化遗产知识传播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百戏俑 文化遗产知识传播 人工势场 用户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硫化矿物自然电位信号特征实验研究
7
作者 张鹏飞 崔益安 李浩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7-1027,共11页
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自然电场法对其有独特的响应,可以快速圈定矿床范围.认识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产生自然电场异常的机制机理,掌握相应的自然电位信号特征,可以为深海金属矿产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本文... 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自然电场法对其有独特的响应,可以快速圈定矿床范围.认识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产生自然电场异常的机制机理,掌握相应的自然电位信号特征,可以为深海金属矿产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基于镜像法对层状模型中的等效电偶极子自然电场进行正演数值计算.开展了实验室物理模拟实验,对不同组成、不同埋藏方式的矿物产生的自然电位信号进行分析,对潜在的地电池模型进行了模拟.数值计算和物理模拟实验表明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矿床在层状模型中产生的自然电位信号特征与矿产极化角度、信号观测方式等因素紧密相关.同时发现不同组成成分的矿体会因不同金属的氧化还原能力形成不同的地电池模型,产生不同特征的自然电位信号,组成成分类似的矿物也会因赋存形式的不同引起自然电位信号的差异.这些研究工作可以为更好地理解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物自然电场机制机理,为自然电场数据分析与解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电位 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石钱滩组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
8
作者 李振明 贾存善 +5 位作者 王斌 宋振响 邱岐 王继远 徐陈杰 崔钰瑶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6,共12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多口钻井试获工业油气流,展现出良好的勘探潜力。基于全岩有机岩石学特征、热解参数、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成熟度及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进行了分析...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多口钻井试获工业油气流,展现出良好的勘探潜力。基于全岩有机岩石学特征、热解参数、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成熟度及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生烃模拟实验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明确了有效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圈定规模烃源灶的展布范围,并量化其资源规模。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石钱滩凹陷石炭系石钱滩组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热解参数和稳定碳同位素具有Ⅱ—Ⅲ型特征;有机质丰度较高,热解TOC平均值为2.79%,生烃潜量平均值为0.96 mg/g,Ro为0.70%~1.66%,整体均进入生烃门限,深洼区达到凝析油—湿气阶段;凹陷边缘沉积于弱还原—弱氧化的淡水环境,生烃母质以高等植物为主,而凹陷中心则为还原的偏咸水环境,生烃母质以高等植物及水生生物混合母质输入为主。(2)受控于原始样品成熟度和品质,半封闭体系下石钱滩组烃源岩烃产率比以往研究成果偏低,结合干酪根生烃理论,认为烃源岩原始生油产率高峰值约150 mg/(g·TOC),原始生气产率高峰值约250 mg/(g·TOC)。(3)构造活动及沉积背景控制了有效烃源岩的发育及分布,凹陷中心烃源岩厚度可达500 m,TOC可达3.0%。凹陷中心生油强度可达500×10^(4)t/km^(2)或以上,生气强度可达150×10^(8)m^(3)/km^(2)或以上。石钱滩组石油原地资源量约6600×10^(4)t,天然气原地资源量约730×10^(8)m^(3),具备形成中型油气田的资源潜力,是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和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模拟实验 沉积环境 构造运动 母质来源 生烃潜力 石钱滩组 石炭系 石钱滩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和海洋真菌的抗性生物聚合物组成、结构及生烃潜力
9
作者 黄宁 孔祥兰 +1 位作者 杨余 冉勇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12,共13页
选取1种海洋真菌(裂殖壶菌)和4种微藻(微拟球藻、小球藻、螺旋藻、海藻),对它们进行有机质分级,得到原始(BL)级分、去类脂(LPF)级分和非水解性有机质(NHOM)级分。采用元素分析、Rock-Eval热解技术和固态13C NMR技术对不同级分的元素组... 选取1种海洋真菌(裂殖壶菌)和4种微藻(微拟球藻、小球藻、螺旋藻、海藻),对它们进行有机质分级,得到原始(BL)级分、去类脂(LPF)级分和非水解性有机质(NHOM)级分。采用元素分析、Rock-Eval热解技术和固态13C NMR技术对不同级分的元素组成、热解特征以及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对5种样品的NHOM级分进行封闭条件下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①裂殖壶菌、微拟球藻、小球藻、螺旋藻和海藻的NHOM级分的最大生烃转化率分别为35.2%、75.2%、83.1%、74.4%和23.1%;②NHOM级分是具有高度脂肪性且在结构上与藻质素相似的抗性生物聚合物;③产油率、油潜力碳和轻指数(HI)显著相关,表明利用固态^(13)C NMR技术可有效评估这种抗性生物聚合物的生烃潜力;④NHOM级分的油气潜力碳含量是决定NHOM级分生烃潜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评估类藻质素的抗性生物聚合物的生烃潜力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油气潜力碳 藻质素 生烃潜力 固态^(13)C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蛙”实验引发的相关问题探讨
10
作者 郑语丝 李斌 王龙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48,共5页
通过归纳和解析“脊蛙”实验中衍生的典型问题,构建生物学模型,以高考及模拟试题为例,帮助师生深度理解生物学概念,发展生命观念。
关键词 脊蛙实验 坐骨神经 膜电位 脊休克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本体参数对铁磁谐振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陈曦 陈丽安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38,共11页
电力系统中因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otential transformer,PT)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故障频繁发生。为了准确表征电磁式PT本体参数对铁磁谐振的作用情况,亟需对PT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文中首先介绍了电磁式PT铁磁谐振的产生机理和... 电力系统中因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otential transformer,PT)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故障频繁发生。为了准确表征电磁式PT本体参数对铁磁谐振的作用情况,亟需对PT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文中首先介绍了电磁式PT铁磁谐振的产生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并对PT等效模型和参数进行分析;其次,在ATP⁃EMTP中构建铁磁谐振仿真模型,并借助真型试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分别对各参数的作用情况进行仿真,并通过试验设计法(design of experiment,DOE)量化分析电磁式PT本体参数对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影响程度,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分频和基频谐振情况下,PT励磁特性和绕组漏感对谐振过电压的影响程度最大,而当系统发生高频谐振时,杂散电容占据主要影响作用。该分析结果将为预防和治理配电网铁磁谐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铁磁谐振 本体参数 影响因素 试验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信息的图感认知响应规律及其量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伊鹏 田兴辉 +3 位作者 刘广斗 魏庆冰 王帅 刘衍聪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4-630,共7页
“图”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媒介,图感认知是大脑认知思维中平面图元与三维形体间形成有效转换的关键通道,但人脑在接受图形输入、完成认知处理并实现知识输出的过程是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交叉学科。目前缺乏充分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图”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媒介,图感认知是大脑认知思维中平面图元与三维形体间形成有效转换的关键通道,但人脑在接受图形输入、完成认知处理并实现知识输出的过程是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交叉学科。目前缺乏充分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因此针对图感认知过程不清晰及认知分析方法缺乏等问题,根据认知事件的脑电位相关性理论,以二维投影图和三维模型为图感认知对象,设计脑电认知测试实验并分析P300电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图感认知相关部位主要为大脑的前半部分左额叶位置;P300电位值可以用于反映大脑的图感认知程度,大脑对图像内容的接受能力越强,P300电位峰值越低。对比不同样本P300电位变化,可对图感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形成对图感认知能力的量化分析方法,提高图感认知内容对大脑的输入效率,对揭示图感输入和认知机理具有启示意义,并为图像交互深度应用反馈优化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感认知 脑电波 P300电位 脑地形图 脑电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府粮仓”建设的时代价值、内蕴矛盾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祖君 侯宏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4,共7页
【目的】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是立足“两个大局”,从国家发展与安全角度对四川提出的战略要求。【方法】通过数据整理、理论辨析、案例研究等方法,阐明“天府粮仓”建设的时代价值,剖析“天府粮仓”建设的内蕴矛盾,总结粮食主产... 【目的】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是立足“两个大局”,从国家发展与安全角度对四川提出的战略要求。【方法】通过数据整理、理论辨析、案例研究等方法,阐明“天府粮仓”建设的时代价值,剖析“天府粮仓”建设的内蕴矛盾,总结粮食主产区保障粮食生产供应与建设粮食产业体系的相关经验,提出“天府粮仓”建设的实践路径。【结果】要从保护天府耕地资源和构建现代粮食体系着手,在市场机制下综合把握粮食的经济物品与公共产品属性,引导粮食适度规模种植与全产业链产业效益提升。【结论】要创新粮食播种面积保障机制,完善粮食生产区域分工机制,健全粮食经营主体培育机制,构建粮食产业“三链融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府粮仓 时代价值 内蕴矛盾 经验借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电位法实时监测地下流体运移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静 崔益安 郭友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18-3629,共12页
查清地下流体运移的规模和渗透路径对工程渗漏检测以及水文地质调查具有重要意义.流体流动产生的动电效应会引发电荷的自然极化,通过定性或定量解释自然电位信号可表征地下水流的运移情况.本研究基于三维多通道自然电位观测系统搭建了... 查清地下流体运移的规模和渗透路径对工程渗漏检测以及水文地质调查具有重要意义.流体流动产生的动电效应会引发电荷的自然极化,通过定性或定量解释自然电位信号可表征地下水流的运移情况.本研究基于三维多通道自然电位观测系统搭建了室内沙箱实验平台,通过沙箱进水和排水试验,实时监测了非饱和-饱和以及饱和-非饱和过程的自然电位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自然电位偶极性分布特征与流体运移方向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符合动电效应理论.采用最小二乘正则化梯度算法反演实验测量数据,获得流动电流源密度并解释沙箱内部水流分布.此外还对野外堤坝渗流过程的自然电位数据进行类似的定量解释,反演的流动电流源所构建的水流指向与现场观测一致.本文从理论、方法、室内实验以及野外实测数据处理等多个角度论证了自然电位法在渗流监测中的效用,表明自然电位法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地下流体运移探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电位 实时监测 流体运移 物理实验 梯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探索DDQN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2
15
作者 冷忠涛 张烈平 +2 位作者 彭建盛 王艺霖 张翠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4-93,共10页
针对传统双深度Q网络算法在路径规划中探索和利用分配不平衡,数据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DQN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在自适应探索策略中引入探索成功率的概念,将训练过程分为探索环境和利用环境两个阶段,合理分配探索和利用。... 针对传统双深度Q网络算法在路径规划中探索和利用分配不平衡,数据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DQN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在自适应探索策略中引入探索成功率的概念,将训练过程分为探索环境和利用环境两个阶段,合理分配探索和利用。其次,通过双经验池混合采样机制,将经验数据按照奖励大小进行分区采样,确保有利数据的利用度达到最大。最后,设计了基于人工势场的奖励函数,使机器人能获得更多的单步奖励,有效改善了奖励稀疏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相比传统DDQN算法和基于经验分区和多步引导的DDQN算法能获得更高的奖励值,成功率更高,规划时间和步数也更短,算法整体性能更加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DDQN 自适应探索 双经验池 人工势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堆置区土壤中钒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6
作者 赵震乾 吴晟旻 +3 位作者 高雅娴 巩杨 田丰 田晶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4-880,共7页
以苏南地区某钢渣堆置区为对象,通过土壤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钢渣堆置区土壤中重金属钒的空间分布特征,考察了模拟大雨、中雨和小雨模式下,钢渣和土壤中钒的累计释放特征,并对钢渣堆置区内土壤中钒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 以苏南地区某钢渣堆置区为对象,通过土壤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钢渣堆置区土壤中重金属钒的空间分布特征,考察了模拟大雨、中雨和小雨模式下,钢渣和土壤中钒的累计释放特征,并对钢渣堆置区内土壤中钒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钒含量的分布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的趋势;土壤pH为7.37~13.10,呈碱性,其空间分布特征与钒含量一致;不同降雨模式对淋出液pH的影响较小,3种雨量条件下,淋出液pH均大于12.40,呈强碱性;中雨条件下,钒累积淋出量最高,达381μg/d,分别为小雨和大雨条件下的1.63和1.92倍。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西南部区域钒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轻微生态危害,由西南向东北生态风险等级逐渐提高,东北部区域属于强生态危害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堆置区 空间分布 淋溶实验 潜在生态风险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塔接地体冲击电位分布特性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23
17
作者 韩学民 夏长征 +3 位作者 喻剑辉 徐斌 蒲兵舰 周文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64-2470,共7页
为研究雷击杆塔时经接地体泄散的雷电流在杆塔周围地面产生的电位分布及其影响,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在半球形接地池中对不同幅值冲击电流作用条件下几种典型形状杆塔接地极周围的地面电位分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得了相应的等电位分... 为研究雷击杆塔时经接地体泄散的雷电流在杆塔周围地面产生的电位分布及其影响,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在半球形接地池中对不同幅值冲击电流作用条件下几种典型形状杆塔接地极周围的地面电位分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得了相应的等电位分布曲线。将所得电位分布曲线按模拟比进行换算后,估算出接地极附近地面可能作用于人体的暂态跨步电压。通过对比现有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的研究结果得到:雷击杆塔时有较大概率在杆塔周围地面形成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暂态跨步电势。该结论对杆塔接地体的结构设计、改进及人口密集的城市地段的杆塔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塔接地体 模拟试验 冲击电流 冲击电位分布 电位换算 暂态跨步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过成熟阶段生气潜力的实验室模拟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东良 张英 +5 位作者 卢双舫 国建英 李志生 莫午零 王民 王义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2-1179,共8页
源岩生气潜力的定量评价主要以实验室模拟为手段,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模拟温度一般最高到600℃,认为生气能力已经耗尽,600℃之前的生气量就可作为源岩生气潜力评价的定量依据。而对于600℃之后的生气潜力到底有没有?有多少?一直存在着... 源岩生气潜力的定量评价主要以实验室模拟为手段,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模拟温度一般最高到600℃,认为生气能力已经耗尽,600℃之前的生气量就可作为源岩生气潜力评价的定量依据。而对于600℃之后的生气潜力到底有没有?有多少?一直存在着争议。为了定量评价源岩过成熟阶段的生气潜力,我们通过技术开发将实验温度提高到了1 000℃,通过大量的实验结果发现,源岩在600~800℃之间仍然可以生成大量的天然气,煤系源岩的生气量占总生气量的20%~30%甚至更多,而湖相和海相源岩在这一阶段的生气量相对少一些,约占总生气量的10%,这与其干酪根的骨架结构不同密切相关。天然气生成下限的向下延伸,进一步扩大了过成熟阶段天然气的资源基础,对指导深层勘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过成熟 生气潜力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的土壤腐蚀模拟加速实验 被引量:16
19
作者 聂向晖 李晓刚 +2 位作者 李云龙 李记科 张鸿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5,共7页
利用土壤腐蚀模拟加速实验箱,进行了Q235碳钢在滨海盐土中的恒温恒含水量、温度交变和含水量交变三种土壤腐蚀模拟加速实验。结果表明:10%(质量分数,下同)含水时,碳钢表面由局部腐蚀逐渐发展为不均匀的全面腐蚀,其余含水条件下,其主要... 利用土壤腐蚀模拟加速实验箱,进行了Q235碳钢在滨海盐土中的恒温恒含水量、温度交变和含水量交变三种土壤腐蚀模拟加速实验。结果表明:10%(质量分数,下同)含水时,碳钢表面由局部腐蚀逐渐发展为不均匀的全面腐蚀,其余含水条件下,其主要表现为均匀腐蚀。Q235碳钢在70℃的腐蚀速率明显高于50℃,同一温度下,Q235碳钢在10%含水土壤中的腐蚀失重最大。在恒温恒含水量加速实验中,随时间增加其腐蚀电位逐渐升高,在含水量交变和温度交变实验中,腐蚀电位和氧化-还原电位随土壤含水量减小、温度降低而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蚀 模拟加速实验 腐蚀形貌 腐蚀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水系料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晓光 李国军 +1 位作者 仝建峰 陈大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0-32,29,共4页
选用8%(摩尔分数)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粉,制成氧化锆水系料浆。通过调节pH值和分散剂含量,利用测试zeta电位、流变性质、沉积实验、沉积颗粒形貌SEM观察等分析手段,最终得到高分散、稳定的氧化锆料浆。
关键词 氧化锆水系料浆 ZETA电位 沉积实验 稳定性 超细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