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laborative positioning for swarms:A brief survey of vision,LiDAR and wireless sensors based methods 被引量:1
1
作者 Zeyu Li Changhui Jiang +3 位作者 Xiaobo Gu Ying Xu Feng zhou Jianhui Cu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75-493,共19页
As positioning sensors,edge computation power,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ntinue to develop,a moving agent can now sense its surroundings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 agents.By receiving spatial information from bo... As positioning sensors,edge computation power,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ntinue to develop,a moving agent can now sense its surroundings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 agents.By receiving spatial information from both its environment and other agents,an agent can use various methods and sensor types to localize itself.With its high flexibility and robustness,collaborative positioning has become a widely used method in both military and civilian application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collaborative positioning,and reviews recent progress in the field based on camera,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wireless sensor,and their integration.The paper compares the current methods with respect to their sensor type,summarizes their main paradigms,and analyzes their evaluation experiments.Finally,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challenges and open issues that require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aborative positioning vision LIDAR Wireless sensors sensor fu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 of Materials and Devices for Neuromorphic Vision Sensors 被引量:10
2
作者 Sung Woon Cho Chanho Jo +1 位作者 Yong-Hoon Kim Sung Kyu Park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39-271,共33页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bio-inspired neuromorphic vision sensors can be summarized in 3 keywords:smaller,faster,and smarter.(1)Smaller:Devices are becoming more compact by integrating previously separated component...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bio-inspired neuromorphic vision sensors can be summarized in 3 keywords:smaller,faster,and smarter.(1)Smaller:Devices are becoming more compact by integrating previously separated components such as sensors,memory,and processing units.As a prime example,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sensory vision computing to in-sensor vision computing has shown clear benefits,such as simpler circuitry,lower power consumption,and less data redundancy.(2)Swifter:Owing to the nature of physics,smaller and more integrated devices can detect,process,and react to input more quickly.In addition,the methods for sensing and processing optical information using various materials(such as oxide semiconductors)are evolving.(3)Smarter:Owing to these two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we can expect advanced applications such as adaptive vision sensors,collision sensors,and nociceptive sensors.This review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cent progress,working mechanisms,image pre-processing techniques,and advanced features of two types of neuromorphic vision sensors based on near-sensor and in-sensor vision computing method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ensor computing Near-sensor computing Neuromorphic vision sensor Optoelectronic synaptic circuit Optoelectronic synap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多层多道焊缝识别
3
作者 何俊杰 王传睿 王天琪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保证焊缝跟踪的精度并将激光条纹从强弧光、飞溅中分离出来,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SRNU)网络的激光条纹分割算法。该算法是将带有弧光的图像送入SRNU模型,对内嵌于Resunet网络的编码层部分进行改进,添加SE模块和分组残差模块,对多... 为保证焊缝跟踪的精度并将激光条纹从强弧光、飞溅中分离出来,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SRNU)网络的激光条纹分割算法。该算法是将带有弧光的图像送入SRNU模型,对内嵌于Resunet网络的编码层部分进行改进,添加SE模块和分组残差模块,对多层级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和解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Resunet算法相比,平均交并比、精确率、召回率与F1分数分别提升了0.79%、1.38%、0.50%和0.91%,说明该方法有较好的鲁棒性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复杂工况下也能将激光条纹从强弧光、飞溅中分离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光视觉传感器 深度学习 多层多道焊缝 焊缝识别 深度残差 激光条纹分割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荷载信息识别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4
作者 赵千 胡明伟 +3 位作者 陈湘生 杨海露 汪林兵 宋尚霖 《市政技术》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需求的增长和极端天气的频发,道路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面临严峻挑战。笔者探讨了在政策背景、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车辆荷载识别技术的需求;分析了车辆荷载识别技术的理论研究进展、传感感知手段及误差影响;最...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需求的增长和极端天气的频发,道路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面临严峻挑战。笔者探讨了在政策背景、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车辆荷载识别技术的需求;分析了车辆荷载识别技术的理论研究进展、传感感知手段及误差影响;最终提出了车辆荷载识别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包括精细化的理论模型、多传感器融合、非接触式感知、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和数据资源整合。这些技术进步将为道路与桥梁提供更精准的运维策略和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荷载识别 称重传感器 车-路(桥)耦合 多传感器融合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D毫米波雷达点云与视觉图像自动外参配准方法
5
作者 毕欣 翁才恩 +1 位作者 王瑜 胡再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共10页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感知系统对多传感器融合的需求日益增加。4维(4D)毫米波雷达因其在复杂天气和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能而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传感器之一。尽管4D毫米波雷达通过增加俯仰角信息和提高点云密度改善了目标...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感知系统对多传感器融合的需求日益增加。4维(4D)毫米波雷达因其在复杂天气和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能而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传感器之一。尽管4D毫米波雷达通过增加俯仰角信息和提高点云密度改善了目标检测的精度,但其点云稀疏性和噪声问题限制了其独立应用。因此,4D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的融合成为提升自动驾驶感知精度的关键。然而,传统的外参配准方法依赖繁琐的手动操作,难以满足高效自动化配准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定板的4D毫米波雷达与视觉图像自动外参配准方法。该方法首先设计了包含ChArUco标记、红色圆环和角反射器的标定板,然后通过圆检测算法和角反射器检测算法自动提取配准点的图像坐标和雷达点云坐标。此外,还提出了一种通过3D Max和Unity仿真的方式实现配准数据采集与验证的方法。最后,通过实验比较直接线性变换(DLT)和外参配准(EC)2种方法的性能,评估配准精度。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标定板和自动配准算法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工操作,并且在配准点个数较多时,EC方法具有更高的配准稳定性和配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配准 4D毫米波雷达 视觉 自动驾驶 外参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载视觉传感器的多目标检测跟踪技术研究
6
作者 鲜茂森 何季芮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2期110-113,117,共5页
汽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极大地便利人们的出行,但与此同时,也引发诸如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国内外学者正积极投身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其中,车辆与行人检测技术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环... 汽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极大地便利人们的出行,但与此同时,也引发诸如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国内外学者正积极投身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其中,车辆与行人检测技术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环节,但鉴于车辆与行人特征的多样性,使用单一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进行检测变得异常困难。然而,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案凭借其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成功攻克这一难题,因此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以及基于SORT的多目标跟踪原理,为车载视觉传感器的研发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视觉传感器 多目标检测 跟踪技术 无人驾驶 车辆与行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结构光扫描的烟支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钟琳 徐海 +4 位作者 米芳芳 赵德华 詹妮 丁凡 牛燕丽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在烟支表面缺陷检测时,为解决传统二维图像方法无法获得深度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结构光传感器旋转扫描的检测方法。烟支在两同向辊轮的旋转带动下实现自转,通过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获取物体轴向轮廓线,使用随机采样一致性拟合轮廓... 在烟支表面缺陷检测时,为解决传统二维图像方法无法获得深度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结构光传感器旋转扫描的检测方法。烟支在两同向辊轮的旋转带动下实现自转,通过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获取物体轴向轮廓线,使用随机采样一致性拟合轮廓线,通过计算原始点到拟合轮廓的距离判断缺陷点。选取某品牌烟支在检测过程中得到的原始数据,其中多组样本的Kappa值均达到0.97,重复性达到99.3%。研究为烟支缺陷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 烟支 随机采样一致性 直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传感器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强秀华 李林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4期163-165,共3页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历程中,视觉传感器赫然出现,成为空前未有的技术革新的灵魂。视觉传感器,为汽车赋予观察周遭环境,理解交通态势,激发无限驾驶提供了保障。反观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态势,视觉传感器的进步已然成为推动整车技术创...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历程中,视觉传感器赫然出现,成为空前未有的技术革新的灵魂。视觉传感器,为汽车赋予观察周遭环境,理解交通态势,激发无限驾驶提供了保障。反观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态势,视觉传感器的进步已然成为推动整车技术创新和研发进步的关键力量。展望未来,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视觉传感器的作用将越发显著,其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必将影响甚至决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深度。鉴于此,文章深度讨论和探寻视觉传感器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员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感器 智能网联汽车 应用分析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板多层多道焊视觉测量与工艺规划
9
作者 王天琪 张树浩 +1 位作者 龙斌 王克宽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1,共7页
针对中厚板多层多道焊的焊道测量问题,提出利用焊缝检测和焊道尺寸视觉测量的信息融合自适应微调焊枪位置的方法。首先基于结构光视觉传感器系统采集焊缝图像,在典型图像处理算法的基础上,结合FROSAC提取算法提取焊缝特征信息;将提取到... 针对中厚板多层多道焊的焊道测量问题,提出利用焊缝检测和焊道尺寸视觉测量的信息融合自适应微调焊枪位置的方法。首先基于结构光视觉传感器系统采集焊缝图像,在典型图像处理算法的基础上,结合FROSAC提取算法提取焊缝特征信息;将提取到的特征点进行坐标转换,采用视觉测量获得焊道轮廓和尺寸信息,来修正机器人的运动路径;根据焊缝特征信息分析工艺参数对焊道成型的影响,确定焊道层数、各焊道的工艺参数以及焊枪的偏移量,完成多层多道焊接工艺规划;最后基于搭建的机器人焊接视觉系统在12 mm母材上进行V形坡口多层多道焊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下坡口填充良好,焊道尺寸平均测量误差小于0.2 mm,满足多层多道焊接工业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多道规划 结构光视觉传感器 三维检测 FROSAC算法 焊接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光电传感器的光伏板清洁机器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李亚 张家乐 +4 位作者 夏侯智聪 刘智英 顾志远 徐晨阳 熊晓晨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我国南方湿地及丘陵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但路面条件差,光伏板安装位置高,导致灰尘和鸟粪等污染物难以清理,影响光伏电站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为解决地面及空间复杂的光伏电站的清洁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视觉-光电传感器的光伏板清洁机器人,... 我国南方湿地及丘陵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但路面条件差,光伏板安装位置高,导致灰尘和鸟粪等污染物难以清理,影响光伏电站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为解决地面及空间复杂的光伏电站的清洁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视觉-光电传感器的光伏板清洁机器人,分析倾斜光伏板上机器人的附着条件和所需吸力.根据视觉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控制机器人自适应路径规划并执行清洁策略,实现光伏板表面灰尘的全面清洁和鸟粪的定位清洁.试验结果表明,光伏板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率为50 m^(2)/h,鸟粪的平均定位误差为1.38 mm,除尘率为91.16%,有利于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板 清洁机器人 视觉-光电传感器 路径规划 清洁策略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触融合传感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
11
作者 魏斌 王自豪 +2 位作者 王萍 李洁 刘光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4-652,共9页
视触融合传感技术是一种受人类视触觉协同调控人体动作行为启发,结合视觉相机图像信息和触觉传感器对物体和环境感知信息的集成式传感器仿生技术。随着计算机视觉、神经网络和触觉感知技术的发展,在智能机器人控制和工作过程中引入视触... 视触融合传感技术是一种受人类视触觉协同调控人体动作行为启发,结合视觉相机图像信息和触觉传感器对物体和环境感知信息的集成式传感器仿生技术。随着计算机视觉、神经网络和触觉感知技术的发展,在智能机器人控制和工作过程中引入视触融合传感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以不同触觉传感模式划分总结了基于反射层光线漫反射、基于标记点/物追踪检测、基于光波导和基于仿生学的视触觉传感器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同时总结了视触融合传感器在物体识别检测、物体滑移以及抓取稳定性检测和机器人抓取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针对视触融合技术提出以下展望:1)多模态感知技术的发展;2)人机交互方式的创新;3)智能机器人控制精度的提升;4)电子消费产品的带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视触融合 计算机视觉 机器人感知 仿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视觉传感器的矿井移动机器人目标定位模型研究
12
作者 孙逍远 薄煜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9-204,共6页
矿井作业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危险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井下移动机器人的定位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视觉传感器的矿井移动机器人目标定位模型。首先,设计了一个包含多个相机和深度传感器的传感器系统,以获取丰富的环境信息。这些传感器... 矿井作业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危险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井下移动机器人的定位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视觉传感器的矿井移动机器人目标定位模型。首先,设计了一个包含多个相机和深度传感器的传感器系统,以获取丰富的环境信息。这些传感器通过与移动机器人协同工作,可以提供准确的三维场景感知能力。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和识别算法。通过训练一个区域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可以从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准确地检测和识别井下的目标物体,如设备、人员等。然后,发展了一种融合定位算法,将传感器获取的视觉信息与机器人的运动模型相结合,实现移动机器人在井下的精准定位。该算法能够根据传感器数据和机器人的运动信息,实时更新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从而达到精确定位的目标。在实际矿井环境中对所提定位模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复杂且危险的井下环境中准确定位目标物体,为井下移动机器人安全和高效运行提供了可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移动机器人 多视觉传感器 目标定位 融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和PLC的谷糙分级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欣 齐家敏 +1 位作者 程昊 王炎春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130,共7页
针对传统谷糙分离机应用人工调节分级板存在定位精度低、成本高、工作效率受限等弊端,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PLC的谷糙分级控制系统。搭建嵌入式视觉检测平台,对谷糙检测的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多级式递进融合设计,对谷糙的特征分级点进行... 针对传统谷糙分离机应用人工调节分级板存在定位精度低、成本高、工作效率受限等弊端,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PLC的谷糙分级控制系统。搭建嵌入式视觉检测平台,对谷糙检测的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多级式递进融合设计,对谷糙的特征分级点进行提取;基于位置偏移的方法联动电机驱动程序,实现PLC控制系统的精确定位;结合传感器技术,根据谷糙的重力、表面粗糙度、流量、设备振动频率及倾斜角等特性,在上位机组态监控下进行设备校正,进而实现谷糙自动化、智能化分级。实验结果表明:该谷糙分级控制系统的平均定位精度为96%,回砻谷含糙率低于5%,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能够取代传统人工机械操作,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增加大米生产线的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糙分级 嵌入式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PLC 电机控制 传感器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卷雪茄在线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4
作者 李文华 王剑 +3 位作者 尚华 田晶 简蓉 王靖渊 《电子器件》 CAS 2024年第3期730-736,共7页
为解决手卷雪茄人工质检效率低、成本高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机器视觉和传感器技术的手卷雪茄在线质量检测系统。该系统首先对雪茄进行激光打标,其次系统通过高速线阵CCD相机动态获取手卷雪茄图像,基于改进的机器视觉方法实时分析雪茄... 为解决手卷雪茄人工质检效率低、成本高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机器视觉和传感器技术的手卷雪茄在线质量检测系统。该系统首先对雪茄进行激光打标,其次系统通过高速线阵CCD相机动态获取手卷雪茄图像,基于改进的机器视觉方法实时分析雪茄茄衣颜色及瑕疵,基于微波传感器,系统采用谐振法实现手卷雪茄含水量与密度的量测,然后基于CCD激光测微仪,通过对射式LED光幕实现手卷雪茄烟支外径高速测量,最终基于高精度重量传感器实现流水线手卷雪茄的快速称重工序,实现对雪茄质量的在线自动化质检。经过测试,该系统可满足流水线工况下实时、高精度的手卷雪茄质检工作,有效提升质检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卷雪茄 自动化质检 传感器技术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低频振动台动态性能参数测试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宏权 陈红江 +3 位作者 柏文琦 曹雄恒 田明棋 杨明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04,共6页
振动台为低频振动传感器校准提供必要的输入激励,其动态性能参数对校准能力与精度具有重大影响。目前,振动台动态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存在系统复杂或精度有限的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性能振动台动态性能参数测量需求。因此,提出一种... 振动台为低频振动传感器校准提供必要的输入激励,其动态性能参数对校准能力与精度具有重大影响。目前,振动台动态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存在系统复杂或精度有限的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性能振动台动态性能参数测量需求。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低频振动台动态性能参数测试方法,通过结合高精度的摄像机标定与序列图像亚像素级动态特征提取准确地复现振动台不同频率的位移,实现振动台幅频特性、重复性、失真度的可靠解算。通过与基于传感器方法在0.01~10 Hz范围内进行对比试验,所测量的幅频特性平均误差为0.611%,重复性最大误差为0.174%,而其失真度最大误差不超过1%,表明机器视觉法在低频振动台动态性能参数测试中具有出色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低频振动传感器 振动台 动态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图像位姿识别和机构运动学的自动抓取管片试验
16
作者 庄欠伟 朱雁飞 +4 位作者 于宁 黄德中 杨正 马志刚 袁玮皓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33-2138,共6页
为实现管片自动抓取定位,结合1P5R单臂拼装机,开展深度图像视觉传感器的调研,并对双目、时间飞行法和面结构光3D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将视觉传感器获取的深度图像和管片模型进行匹配,得到管片的位置和姿态;开展视觉传感器与管片拼装机的... 为实现管片自动抓取定位,结合1P5R单臂拼装机,开展深度图像视觉传感器的调研,并对双目、时间飞行法和面结构光3D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将视觉传感器获取的深度图像和管片模型进行匹配,得到管片的位置和姿态;开展视觉传感器与管片拼装机的手眼标定工作,获得它们坐标系间的转换矩阵;利用机器人运动学方法实现单臂拼装机的运动学正逆解,将管片位姿逆解出抓取管片需要的6轴行程,并完成从目前6轴行程到达目标行程的轨迹规划算法。研究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深度图像视觉传感器并经过标定可以有效获取管片的位姿;2)采用运动学正逆解可以利用位姿信息有效引导拼装机,实现管片的自动抓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图像视觉传感器 管片拼装机 运动学正逆解 轨迹规划算法 转换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双飞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8期366-367,共2页
阐述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助导航技术。从设备巡检、环境监测、安全监控、数据分析与预测性维护方面,探讨变电运维中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智能巡检机器人 计算机视觉技术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视觉传感的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18
作者 陈小燕 何余海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对于激光跟踪测量任务来说,测量场规划结果十分关键,设计基于激光视觉传感的布局规划方法,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基于激光视觉传感技术设计激光视觉传感器,由相机、滤光片、激光器构成,用于采集测量场图像。对于采集图像,使用自适应中值... 对于激光跟踪测量任务来说,测量场规划结果十分关键,设计基于激光视觉传感的布局规划方法,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基于激光视觉传感技术设计激光视觉传感器,由相机、滤光片、激光器构成,用于采集测量场图像。对于采集图像,使用自适应中值滤波器对其实施去噪处理。设计应用规划引擎与CAM2的布局规划算法,在多次迭代中,使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通过该算法实现测量场的布局规划。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方法两个站位的布局规划结果是互补的,说明该布局规划能够完成测量任务,规划结果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视觉传感 CMOS图像传感器 布局规划 规划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组合系统的在线校准方法
19
作者 朱蒙 马其华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针对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振动发生漂移的问题,提出一种组合系统的在线校准方法。基于激光点云和图像的边缘匹配原理进行数据实时检测,检测到融合的传感器数据不准确时对其采取紧急措施,以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针对... 针对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振动发生漂移的问题,提出一种组合系统的在线校准方法。基于激光点云和图像的边缘匹配原理进行数据实时检测,检测到融合的传感器数据不准确时对其采取紧急措施,以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针对未检测出错误的校准参数,采用梯度下降法优化成本函数,获取新的校准参数,实现传感器数据校正。通过数据集KITTI进行多次参数偏差实验,测试表明,算法可以检测较大的错误校准且能校正较小范围内的平移和旋转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 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 成本函数 检测和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肉切割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20
作者 肖哲非 马田田 沈建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7,共9页
切割在鱼类产品初加工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人工使用金属刀具由于效率低、精度不高、易滋生细菌等缺点,难以满足市场对鱼肉切割制品高精度、高质量的要求。因此,使用新型切割技术代替金属刀具,加入智能化控制代替一部分人力是必然... 切割在鱼类产品初加工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人工使用金属刀具由于效率低、精度不高、易滋生细菌等缺点,难以满足市场对鱼肉切割制品高精度、高质量的要求。因此,使用新型切割技术代替金属刀具,加入智能化控制代替一部分人力是必然趋势。综述了绿色新型切割技术中水刀和超声刀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鱼肉和食品切割中的应用现状,横向对比了两种技术目前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和适用对象;概述了智能化技术在鱼肉切割中代替人工的可能性,如机器视觉代替人眼规划切割路径,质构和仿真技术代替人手调整切割工艺参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代替人脑做出切割决策,并归纳了3种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和优化方向;总结了新型切割技术和智能化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技术的更新和升级,提高智能化技术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推动鱼肉切割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研究成果可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参考,以促进新型切割方式在鱼肉产品加工行业中的发展,提高鱼肉切割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鱼类产品的高效、多样化、优质生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肉切割 水刀 超声刀 机器视觉 质构分析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