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创新驱动下饲料行业人才需求与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1
作者 陈孟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3-96,共4页
科技创新成为新时期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使饲料行业经历了深刻变革。研究聚焦科技创新驱动下,饲料行业在饲料配方技术、加工工艺、生产过程与绿色可持续方面的新发展和对人才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分析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成为新时期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使饲料行业经历了深刻变革。研究聚焦科技创新驱动下,饲料行业在饲料配方技术、加工工艺、生产过程与绿色可持续方面的新发展和对人才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分析科技创新驱动下饲料行业的人才存在专业技能水平不足,创新意识薄弱,综合能力欠缺等问题。最后,根据饲料行业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以及现有人才能力存在的问题,分别从高校教育改革、企业培养人才、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三方面提出培养饲料行业人才能力的策略,旨在更好地满足饲料行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饲料行业 人才需求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下岗位、项目、资金配置一体化的高校科技人才组织模式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俊儒 李敏 张长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是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党中央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目的是强化党中央对国家战略科技事业的统筹协调能力,解决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不够、科技创新...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是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党中央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目的是强化党中央对国家战略科技事业的统筹协调能力,解决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不够、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有待优化、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等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创新要素配置一体化,是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一项主要改革任务。在作为教育基地、科技阵地、人才高地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资源与智力资源高度集中,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同样存在若干不完善、不合理之处,资源错配浪费的问题长期存在。提升岗位、项目、资金三类最关键创新要素的一体化程度,从以“要素”为核心的科技管理方式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组织模式,将有力打通高校科技人才使用的“最后一公里”,对其他科技研发单位形成示范引领作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首先对美国、英国、德国等世界科技强国的高校科技人才组织模式进行文本分析,对不同组织模式中的岗位聘任、要素供给、资源共享、利益分配方式进行拆解,比较及归纳出各自的典型特征、经验做法、主要优势;其次立足中国高校实际,借鉴各国组织模式中的长处,在“有组织的科研”语境下,以系统思维探究一种适应高校新发展阶段的一体化组织模式,并提出实现路径和范例。文章提出的岗位、项目、资金配置一体化的组织模式思路主要是:不再孤立看待各项创新要素,依靠高校党组织在网状管理架构中的中心结点优势,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上下级组织联动、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的强大组织力,以“混合一体化”的组织模式加强关键创新要素统筹配置,激发“人”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形成科学家本位的有组织科研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技人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岗位、项目、资金配置一体化 组织模式 人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我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研究
3
作者 何照楠 纪雨菲 +2 位作者 卢守四 关泽 孟丽君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611,691,共7页
目的:基于PMC指数模型量化分析我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2024年我国国家层面颁布的10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 12 Plus软件对政策进行文本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以PM... 目的:基于PMC指数模型量化分析我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2024年我国国家层面颁布的10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 12 Plus软件对政策进行文本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以PMC指数模型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政策样本PMC指数并绘制PMC曲面图。结果:通过政策文本挖掘,构建出包含9个一级变量、31个二级变量的PMC指数模型,按照政策评价划分标准,我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PMC指数均值为5.66,处于可接受水平。一级变量中,政策评价、主要任务、政策对象PMC指数均值≥0.8,得分较高;政策性质、创新价值链、保障措施>0.4,得分较低。结论:目前我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政策具有一定可行性,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政策作用对象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重点产业为主,较少关注科技创新重点人群或团队。政策任务覆盖范围较全面,但存在政策保障措施和创新价值链不完善的问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专项政策;增强创新主体多元性,打造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提高政策执行保障,完善相应配套机制;贯通全链条创新,构建“需求-研发-转化-产业”协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C指数模型 科技创新 康复 政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研究
4
作者 刘洁 吴海平 +1 位作者 张志红 傅建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78-80,83,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创新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创新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实施产教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及建立科学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等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策略 自主创新能力 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平 孙晓敬 曹明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9,共19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准确把握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客观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TOPSIS法测算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探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关联特征,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差异性,运用地理探测器原理研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整体还不强,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指数较高省份呈现“高-高”集聚特征,甘肃、海南、新疆、西藏等指数较低省份呈现“低-低”集聚特征;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和西部地区域内差异较中部地区显著,东部地区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先增大后缩小,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有所增大;影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等,且区域间投入存在明显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投入不足,同时还受区域对外开放和技术需求等因素影响;内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大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较大的是教学与科研人员数、科技经费当年拨入、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数、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当年拨入、信息化水平,且信息化水平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根据研究结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指引,从创新投入、资源配置、资源共享、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力 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 影响因素 空间特征 TOPSIS法 空间自相关 泰尔指数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公立医院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秋 孔艺颖 +4 位作者 郝志伟 司雪峰 赵婷婷 丁小庆 柳玉倩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5-1408,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性强、导向性强、操作性强的三级公立医院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更好地筛选和培养人才提供工具,促进医院科技创新发展。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拟定候选评价指标清单。采用两轮德尔菲法,建立指标... 目的: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性强、导向性强、操作性强的三级公立医院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更好地筛选和培养人才提供工具,促进医院科技创新发展。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拟定候选评价指标清单。采用两轮德尔菲法,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构建包含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的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各级指标权重。评价结果作为反映科研能力的客观指标,应用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竞争性项目申报等场景。结论:科研人才评价是提升医院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评价指标体系可为科研人才评价与管理提供量化工具,可结合应用情况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才评价 指标体系 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何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效应的机理与检验 被引量:66
7
作者 蔡湘杰 贺正楚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共14页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标志。基于此,以“量的积累、质的提升、新的拓展”三维向度为目标层,以“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为准则层,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标志。基于此,以“量的积累、质的提升、新的拓展”三维向度为目标层,以“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为准则层,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门限效应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差异性科技创新能力之下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非线性正“U型”关系,即促进作用来源于高水平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形成中介效应及门限效应;区域层面,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力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特征。据此,从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为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评价指标体系 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84
8
作者 巴吾尔江 董彦斌 +1 位作者 孙慧 张其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30,共5页
首先建立了反映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内地30个省区市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得出了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最后以新疆为例,指出了其科技创新方面存... 首先建立了反映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内地30个省区市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得出了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最后以新疆为例,指出了其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区域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秉岩 朱昌平 +7 位作者 郑忠梅 范新南 单鸣雷 高远 殷明 张学武 朱陈松 张晓花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团队作为载体,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总结了团队运行10年来5个方面的实践研究经验,即:建设培养体系,构建交流互动机制;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培养创新能力;实施校企合... 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团队作为载体,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总结了团队运行10年来5个方面的实践研究经验,即:建设培养体系,构建交流互动机制;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培养创新能力;实施校企合作,提升本科生工程实践素养;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总结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经验,凝练成教学学术成果,与同行分享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科技创新能力 团队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基于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 被引量:30
10
作者 陈国宏 康艺苹 李美娟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23,共7页
基于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综合评价法,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熵值法找出了影响区域科技创... 基于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综合评价法,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熵值法找出了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鑫 陶化冶 +1 位作者 隋金雪 张岩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5,共4页
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可拓评价方法建立了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其综合关联度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 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可拓评价方法建立了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其综合关联度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实现了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克服了单一评价方法所存在的缺点。通过对中国大陆12个省市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科技创新决策提供一种科学实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 可拓理论 可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庞秀平 赵宇 杨秀会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134,138,共4页
通过选取公开发布的河北省及周边八省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统计数据,利用可信度分析方法和SPSS软件选择评价指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河北省的科技进步环境在周边八省市中排名倒数第一,科技投入排名倒数第二,... 通过选取公开发布的河北省及周边八省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统计数据,利用可信度分析方法和SPSS软件选择评价指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河北省的科技进步环境在周边八省市中排名倒数第一,科技投入排名倒数第二,科技活动产出排名倒数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名倒数第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排名倒数第四。因此,河北省今后应该大力培养科技人力资源,增加财力、物力投入,积极发展科技中介组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科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模糊数学 科技创新能力 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数学方法 区域创新能力 德尔菲法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效率及其经济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李文辉 江涌芝 +1 位作者 何秋锐 陈忠暖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21,共14页
以中国省域高校2004—2016年数据为基础,借助SPSS统计工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了省域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采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评价分析了省域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借鉴"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洛&q... 以中国省域高校2004—2016年数据为基础,借助SPSS统计工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了省域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采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评价分析了省域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借鉴"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评价分析了省域高校的科技创新经济贡献率。将三个维度指标分别取平均值,高于平均值的数界定为"高",低于平均值的数界定为"低"。研究发现,三项指标和省份产生了如下对应结果:(1)高-高-高:辽宁、陕西、山东;(2)高-高-低:江苏、广东、浙江;(3)高-低-高:北京、上海、湖北、安徽;(4)低-高-高:吉林、广西、云南、内蒙古、贵州、海南;(5)高-低-低:四川、河南;(6)低-高-低:江西、福建、新疆;(7)低-低-高:湖南、天津、重庆;(8)低-低-低:黑龙江、河北、山西、甘肃。从表现为"高-高-高"的辽宁、陕西和山东3个省份情况看,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效率、经济贡献率和GDP增长率之间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与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情况也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效率 经济贡献率 高校 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博 许德新 +2 位作者 王辉 李冰 刘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1-235,245,共6页
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创新能力和方法,是目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本科生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但是由于本科生具有专业知... 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创新能力和方法,是目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本科生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但是由于本科生具有专业知识不足,科研道德尚未健全等特点,致使当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效果有限。高校需要以规范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方式为出发点,明确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健全相关课程培养体系,改革成果考核方式、科创活动普及方式,以求建设本科生电子信息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创新能力 科技竞赛 本科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指标评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孙斌 赵婉琳 张晓阳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8-143,共6页
[目的 /意义]专利是科技创新产出必备指标之一,深入分析专利指标运用于区域科技创新评价,可以简化评价体系并促进评价方法的创新。[方法 /过程]在总结已有区域创新能力概念及指标研究基础上,以专利作为独特视角,基于生产视角分解科技创... [目的 /意义]专利是科技创新产出必备指标之一,深入分析专利指标运用于区域科技创新评价,可以简化评价体系并促进评价方法的创新。[方法 /过程]在总结已有区域创新能力概念及指标研究基础上,以专利作为独特视角,基于生产视角分解科技创新各环节,构建了包含专利创造能力、专利运用能力和专利支持环境的区域科技创新专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作实证分析并检验其有效性。[结果 /结论]研究表明,专利指标可以有效作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测度,且31个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被聚为3类,江苏科技创新实力尤其显著,但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上还有待优化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指标 评价 区域 科技创新 能力 适用性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时空差异性评价——中国与全球十国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丹 胡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28-136,共9页
科技创新规模扩张和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是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两条关键途径。基于现有研究鲜有结合科技创新规模和科技创新效率开展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法,系统筛选国家科技创新规模影响因素,并结合科技创新效率... 科技创新规模扩张和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是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两条关键途径。基于现有研究鲜有结合科技创新规模和科技创新效率开展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法,系统筛选国家科技创新规模影响因素,并结合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完善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不同时期国家科技创新效率变化指数,以及中国与全球10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差异性。研究表明,R&D投入强度、R&D研究人员、专利申请量、科技期刊文章数、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科技创新效率是影响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1991-201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呈指数增长态势,有力提升了国家科技实力;全球10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水平除日本出现一定波动外,其余九国整体呈小幅递增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规模 科技创新效率 时空差异性 评价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动科创活动和科研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被引量:14
17
作者 缪新颖 何东钢 崔新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4-146,161,共4页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从科创活动、科研和毕业设计培养目标一致性入手,在分析目前毕业设计现状基础上,通过4年不断线培养机制、分类指导、提高指导教师积极性、全程质量监控等手段,联动科创活动和科研,研...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从科创活动、科研和毕业设计培养目标一致性入手,在分析目前毕业设计现状基础上,通过4年不断线培养机制、分类指导、提高指导教师积极性、全程质量监控等手段,联动科创活动和科研,研究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设计质量 实践创新能力 科创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科研机构的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彤 郭鲁刚 +1 位作者 杨冠灿 王世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9-103,共5页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采用全新的运行机制、用人机制、创新机制,开展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的新型科研机构,它们在管理、人才、技术、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对新一轮科研院所机制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代表性新型科...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采用全新的运行机制、用人机制、创新机制,开展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的新型科研机构,它们在管理、人才、技术、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对新一轮科研院所机制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代表性新型科研机构进行调研,确定了衡量科研院所与新型科研机构差距的7个方面:技术创新能力、科学管理水平、经营管理者水平、高层次人才团队、运作模式、交流与合作、创新文化建设。运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提出衡量科研院所发展状况的具体指标。采用密切值法对北京市属科研院所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科研机构 科研院所 技术创新 评价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志丹 吴敬学 毛世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5-140,共6页
本文通过对966家不同类型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进行问卷调研,对其在获专利授权数、带动农户能力、产品销售收入三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创新主体,企业所获专利授权数明显高于其他创新主体的获专利授权数,非国... 本文通过对966家不同类型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进行问卷调研,对其在获专利授权数、带动农户能力、产品销售收入三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创新主体,企业所获专利授权数明显高于其他创新主体的获专利授权数,非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而事业型研究单位和国有企业虽然具有较强的农户带动能力,但其盈利能力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主体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灰色综合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白彦壮 赵广杰 +1 位作者 汪波 张保银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6期288-292,共5页
单纯采用模糊评价或灰色评价方法不能客观、准确地得到评价结果,将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和模糊综合评价综合集成为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充分利用专家评判信息的模糊性与灰性,通过设置创新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开发能力和创... 单纯采用模糊评价或灰色评价方法不能客观、准确地得到评价结果,将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和模糊综合评价综合集成为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充分利用专家评判信息的模糊性与灰性,通过设置创新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绩效4大类15个指标,建立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通过计算,该组合评价方法应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层次分析 灰色系统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