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沫若早期对外国诗人的评价失误及其内在原因
1
作者 邹茜 邹建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0,共7页
作为中国新诗的开创者与开拓者,郭沫若在早期的诗论中对外国诗人及其作品有过诸多公允的评价,对中国新诗的产生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他早期在评价外国诗人及其作品的时候,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郭沫若早期对外国诗人及其作品的评... 作为中国新诗的开创者与开拓者,郭沫若在早期的诗论中对外国诗人及其作品有过诸多公允的评价,对中国新诗的产生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他早期在评价外国诗人及其作品的时候,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郭沫若早期对外国诗人及其作品的评价存在五个方面的失误,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揭示与分析,并探讨了这些失误出现的内在原因以及一些重要的外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早期诗论 外国诗人与诗作 评价失误 内在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强度能量评价模型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成武 解北京 +2 位作者 曹家琳 王亭亭 王雪颖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47-1552,共6页
从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能量耗散类型与岩石爆破机理的相似性出发,利用新表面学说和热力学定律分别计算了突出煤体的破碎功和突出瓦斯的膨胀内能,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强度能量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1960—2010年间38起煤与瓦斯突出强度评... 从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能量耗散类型与岩石爆破机理的相似性出发,利用新表面学说和热力学定律分别计算了突出煤体的破碎功和突出瓦斯的膨胀内能,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强度能量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1960—2010年间38起煤与瓦斯突出强度评价分析表明,一半左右突出的瓦斯膨胀能比破碎功大1~2个数量级,仅用抛出煤体的质量来评价煤与瓦斯突出的强度是不合理的;煤与瓦斯突出强度能量评价模型综合考虑了突出过程中煤体的破碎功与瓦斯膨胀能,将煤与瓦斯突出释放的总能量折合成TNT当量,依据不同数量级TNT当量标准,将煤与瓦斯突出强度类型划分为C类突出(小于1 t的TNT当量值),B类突出(1~10 t的TNT当量值)和A类突出(大于10 t的TNT当量值)3类更具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强度 能量评价模型 破碎功 瓦斯膨胀内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后风沙土理化性质变化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臧荫桐 汪季 +7 位作者 丁国栋 高永 贺晓 阎琳 何志 那钦 龚萍 任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269,共8页
对毛乌素沙地南缘补连塔矿采煤沉陷后风沙土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对照区相比,沉陷2a间沉陷区土壤含水量普遍显著减小(p<0·05),而在沉陷2a后,沉陷区的地表沉陷边界处风沙土孔隙度显著增大(p<0·05),而容重、硬度... 对毛乌素沙地南缘补连塔矿采煤沉陷后风沙土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对照区相比,沉陷2a间沉陷区土壤含水量普遍显著减小(p<0·05),而在沉陷2a后,沉陷区的地表沉陷边界处风沙土孔隙度显著增大(p<0·05),而容重、硬度显著减小(p<0·05),沉陷区局部地表开裂地段全氮、全磷含量显著减小(p<0·05),全钾与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研究区样地前2个主成分值的散点图,用以反映沉陷后风沙土理化性质的综合变异性,对采煤沉陷后土壤质量评价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土壤理化性质 不均匀错落 沉陷裂缝 土壤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乌达矿区煤层自燃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樊新杰 曹代勇 +1 位作者 时孝磊 吴查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7-491,共5页
煤层自燃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环境作用过程,是多种内在原因和外在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分析了内蒙古乌达矿区煤层自然发火的内在原因和外在条件,揭示了煤层自燃的各种控制因素。影响煤层自燃的内在原因包括煤层厚度、变质程度... 煤层自燃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环境作用过程,是多种内在原因和外在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分析了内蒙古乌达矿区煤层自然发火的内在原因和外在条件,揭示了煤层自燃的各种控制因素。影响煤层自燃的内在原因包括煤层厚度、变质程度、灰分含量、发热量、硫含量和有机显微组分含量等;外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煤层的赋存状况、大矿和小煤窑的开采情况等。最后探讨了对不同成因的煤层自燃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治理方法,为今后煤火的研究和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乌达煤田 煤层自燃 内外因分析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组合探测方法对煤矿内因火灾进行模糊识别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姝 孙继平 +1 位作者 马凤英 张雅丽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共4页
内因火灾是煤矿的重大灾害之一。内因火灾的早期预报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广泛收集煤炭自燃发火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多种探测方法的特点并进行组合运用,以模糊推理为手段,建立了内因火灾早期的模糊识... 内因火灾是煤矿的重大灾害之一。内因火灾的早期预报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广泛收集煤炭自燃发火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多种探测方法的特点并进行组合运用,以模糊推理为手段,建立了内因火灾早期的模糊识别系统。现场应用证明该方法对煤矿内因火灾的早期识别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内因火灾 自燃 组合探测 模糊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内因火灾事故的2级模糊综合评判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业娇 曹庆贵 林晓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156-158,共3页
采用2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煤矿的内因火灾进行评价。首先建立煤矿内因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值统计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用加权平均模型确定内因火灾危险性总的相对隶属度,求出模糊特征向量;最后得出内因火灾危险性等级。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内因火灾 集值统计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翕然 信春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1,共5页
在分析我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诠释了煤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内涵,即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是以煤炭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以全面风险管控为导向,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统一,以促进管理改进为方法,... 在分析我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诠释了煤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内涵,即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是以煤炭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以全面风险管控为导向,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统一,以促进管理改进为方法,全面评价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缺陷,进而实施管理改进。指出煤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包括结果 (目标)评价和过程(要素)评价,其中,结果 (目标)评价主要考评煤炭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管理目标、资产安全保障目标、合规合法性目标、财务报告目标;过程(要素)评价主要考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价、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交流与反馈、内部监督5个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内部控制评价 全面风险管理 管理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内因火灾的安全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理论 被引量:12
8
作者 殷涛 谢雄刚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0-124,共5页
针对矿井内因火灾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高危害性等特点,提出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相结合的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方法。选取人、物、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的因素建立了4级共20个评价指标的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判断各个指标... 针对矿井内因火灾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高危害性等特点,提出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相结合的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方法。选取人、物、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的因素建立了4级共20个评价指标的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判断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突变级数法计算突变级数值,避免了单一熵值法主观人为赋权的弊端。以陕西省红石岩煤矿为例,运用该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内因火灾安全评价,其评价结果符合该矿井的安全状况,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内因火灾 熵值法 突变理论 安全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瓦斯爆炸高概率险兆事件致因因素重要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鹏飞 田水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94-2801,共8页
为发挥险兆事件事故预防第3道防火墙作用,实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预防关口前移,进行煤矿瓦斯爆炸高概率险兆事件致因因素研究。首先,运用网络爬虫技术,从安全管理网上爬取相关案例信息,获取煤矿瓦斯积聚和点火源致因因素,再融合人的因素... 为发挥险兆事件事故预防第3道防火墙作用,实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预防关口前移,进行煤矿瓦斯爆炸高概率险兆事件致因因素研究。首先,运用网络爬虫技术,从安全管理网上爬取相关案例信息,获取煤矿瓦斯积聚和点火源致因因素,再融合人的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初步确定了煤矿瓦斯爆炸高概率险兆事件致因因素;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对初步确定的因素进行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最终确定煤矿瓦斯爆炸高概率险兆事件致因因素,共包括4大类、30个因素;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Partial Least-Squares-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PLS-DEMATEL),计算煤矿瓦斯爆炸高概率险兆事件致因因素中心度与原因度。中心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组织管理因素(0.2521)、人的因素(0.2346)、机器设备因素(0.1152)和环境因素(0.0318),表明组织管理致因因素和人的致因因素对煤矿瓦斯爆炸高概率险兆事件的发生影响较大。原因度计算结果为:组织管理因素(0.1550)和人的因素(0.0537)原因度大于0,机器设备因素(-0.0290)和环境因素(-0.3796)原因度小于0。这表明组织管理因素和人的因素为原因型因素,机器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为结果型因素。可从原因型因素对煤矿瓦斯爆炸高概率险兆事件进行干预,从而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高概率险兆事件 煤矿瓦斯爆炸 致因因素 重要度 偏最小二乘-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PLS-DEMAT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P+熵权法”的CW-TOPSIS煤矿内因火灾评价模型 被引量:16
10
作者 秦忠诚 陈光波 +2 位作者 李谭 孙伟 付彪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201,共9页
煤矿内因火灾评价指标具有灰度、未知性等不确定性,难以确定合理的指标权重,导致评价不准确。针对此问题,构建了以煤层地质赋存、开拓开采技术、煤层自燃倾向性、通风条件及采空区管理4个因素为准则层,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煤层岩性等2... 煤矿内因火灾评价指标具有灰度、未知性等不确定性,难以确定合理的指标权重,导致评价不准确。针对此问题,构建了以煤层地质赋存、开拓开采技术、煤层自燃倾向性、通风条件及采空区管理4个因素为准则层,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煤层岩性等24种因素为指标层的煤矿内因火灾评价体系;提出了一种组合赋权的方法,即AHP(层次分析法)的主观赋权与熵权法的客观赋权相结合,引入拉格朗日函数,构建优化决策模型,通过欧氏距离函数,保持了主、客观权重与偏好系数的一致性,得到指标组合权重,评价指标的主次关系,并运用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构建了CW-TOPSIS煤矿内因火灾评价模型,评价火灾危险等级。运用该模型对新安煤矿火灾等级评价,危险等级为"较安全",指标对煤矿内因火灾的影响由大到小为:煤层埋深与地温>采煤方法及工艺>开拓方式及布置>干煤吸氧量>煤层含水量>灰分含量,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吻合。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传统内因火灾评价方法 -BP神经网络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相比较,CW-TOPSIS评价模型精度较高、更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与工程 煤矿内因火灾评价 组合权重 偏好系数 主次因素 CW-TOPSIS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转型”是否合理?——能源替代-互补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刘平阔 王志伟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30,共17页
从"新时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看,为了解决能源部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主要矛盾,必然要求中国能源转型深度思考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否合理。为此,本文基于MES方法... 从"新时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看,为了解决能源部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主要矛盾,必然要求中国能源转型深度思考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否合理。为此,本文基于MES方法和LVC方法,构建了一个能源转型的内因判定模型,研究中国能源替代-互补关系;并通过利用2000-2017年中国能源部门的市场份额、能源价格和成本等数据,从价格弹性和技术扩散的角度,分析"电能替代"和"多能互补"等转型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化石能源和火力发电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清洁能源发电对能源替代-互补关系的互动和协调具有较好的解释力,但对转型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有限。(2)在技术层面,电能对化石能源具有较强的替代性,且清洁能源发电的替代效果优于火力发电;在"电能内部替代"过程中,价格对能源转型具有显著的"信号"诱导作用。(3)"电能替代"无法满足现阶段中国能源转型的目标要求,在能源需求侧仍需要"多能互补"模式协同,以促进能源转型。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弹性 技术扩散 电能替代 多能互补 内因判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水害致灾因素普查 防范煤矿水害事故发生 被引量:37
12
作者 武强 郭小铭 +4 位作者 边凯 杜鑫 许珂 卜文扬 曾一凡 《中国煤炭》 2023年第1期3-15,共13页
现阶段我国煤矿水害事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水害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事故影响还有增大趋势,开展水害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是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防范各类水害事故的重要举措。总结了我国煤矿水害发生的主要致灾因素,分析了充水水源... 现阶段我国煤矿水害事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水害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事故影响还有增大趋势,开展水害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是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防范各类水害事故的重要举措。总结了我国煤矿水害发生的主要致灾因素,分析了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等各类致灾因素的特点;系统论述了我国在煤矿水害致灾因素探测中物探、钻探和智能探测方面的代表性技术和创新性成果,阐述了“三图法”等顶板水害预测预报理论和方法,以及五图-双系数法和“脆弱性指数法”等底板水害预测预报理论和方法,并介绍了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因素导致水害事故的典型治理技术。研究发现,在目前煤矿水害致灾因素探查方面,老空水探测程度、深部岩溶含水层防控、西部煤矿区顶板砂岩含水层监测及智能化探测技术仍存在缺陷,关闭矿井的矿井水问题尚未得到重视。提出今后需重点在煤矿水害致灾因素综合精细探查、智能化探测及关闭矿井水害致灾因素探查等方面加强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隐蔽致灾因素 水害探测 水害危险性评价 水害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火灾风险阶段性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小林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0-95,104,共7页
针对矿井火灾风险评价方法存在评价维度单一、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结果不可靠等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采煤工作面火灾风险阶段性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针对采煤工作面内因火灾风险,选取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期、百万吨发火率... 针对矿井火灾风险评价方法存在评价维度单一、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结果不可靠等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采煤工作面火灾风险阶段性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针对采煤工作面内因火灾风险,选取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期、百万吨发火率、煤层厚度、煤层倾角、地质构造、煤层瓦斯等级、采煤工艺、采空区处理方法、采煤工作面上下行风压差、防灭火措施有效性、自热期阶段、Graham指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插值法计算评价指标评分,并对各评价指标赋权,进而获得采煤工作面内因火灾潜伏期、自热期和燃烧期3个阶段火灾风险评分。当采煤工作面内因火灾潜伏期风险评分大于50分时,将该评分作为采煤工作面内因火灾风险最终评分,否则进入自热期风险评价;采煤工作面内因火灾自热期风险评分大于50分时,将该评分作为采煤工作面内因火灾风险最终评分,否则进入燃烧期风险评价;当进入燃烧期风险评价时,直接将采煤工作面内因火灾风险评分设为0。针对采煤工作面外因火灾风险,依托火灾在线监测、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机制,选取温度、O_(2)体积分数、CO体积分数、隐患超期未接单、隐患超期未整改、隐患复查不合格、风险管控措施超期未反馈、风险管控措施超期未复查、风险管控措施复查不合格作为评价指标,对采煤工作面外因火灾风险进行评分。以采煤工作面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风险评分最低值作为采煤工作面火灾风险评分,该评分越高,表明采煤工作面火灾危险程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火灾 内因火灾 外因火灾 多指标评价 层次分析法 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文 《中国煤炭》 2019年第6期5-9,共5页
“一带一路”框架协议为中国煤炭产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目前,煤炭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之一,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本研究以8个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家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构建煤炭产业国... “一带一路”框架协议为中国煤炭产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目前,煤炭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之一,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本研究以8个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家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构建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中国煤炭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该研究内容为中国制定和修改煤炭产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以及政府和企业开展国际煤炭合作与竞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煤炭产业 国际竞争力评价 指标体系 宏观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