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节水水平评价及空间均衡分析
1
作者 张修宇 未志豪 +3 位作者 时梓尧 韩笑恬 郝林钢 韩春辉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3-109,120,共8页
为科学评价河南省引黄受水区节水水平的时空特征、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并揭示其空间均衡性,给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制定差异化节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构建包含综合、农业、工业、生活、生态5个维度共12项量化指标的节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 为科学评价河南省引黄受水区节水水平的时空特征、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并揭示其空间均衡性,给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制定差异化节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构建包含综合、农业、工业、生活、生态5个维度共12项量化指标的节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2014—2023年河南省引黄受水区14个地级市的节水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估,并基于DEMATEL法与空间均衡分析方法,系统解析了节水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14—2023年,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平均节水水平为Ⅳ级,处于较低水平,各地级市节水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利用DEMATEL法分析识别出5个主要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高低排序为计划用水覆盖率(C2)>万元GDP用水量(C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C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C7)>节约用水量占比(C3);3)研究区节水空间均衡度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但随时间推移呈现轻微弱的下降趋势,反映出区域节水发展存在潜在失衡风险,应加强节水政策引导并优化水资源配置以保障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水平评价 TOPSIS模型 DEMATEL法 空间均衡分析方法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评估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冰 张斌 +1 位作者 廖俊杰 茹曼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3期35-39,共5页
以河南省大别山水土保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区,基于RS与GIS获取2012年和2017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等遥感解译数据,从生态功能、生态结构和生态压力3个方面,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生态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 以河南省大别山水土保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区,基于RS与GIS获取2012年和2017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等遥感解译数据,从生态功能、生态结构和生态压力3个方面,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生态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2012—201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明显的变化,林草地覆盖率上升9.85%,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比上升13.23%,水域湿地面积比变化不大;植被覆盖指数上升62.74%,中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比略有增加;生态状况变化度ΔF=4.95,整体生态状况等级由良变为优,生态状况变化度评级为显著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功能区 生态状况评估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风景区发展潜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娟 赵敏 《水利经济》 2014年第5期67-70,74,共4页
为促进我国水利风景区的健康发展,结合水利风景区发展的特点,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水利风景区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对江苏省水利风景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利风景区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 水利风景区 发展潜力 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儿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振亚 姬宝霖 +1 位作者 宋小园 许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0,共4页
将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方法——突变级数法,应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树儿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中。针对评价效益偏高的问题,通过数值转化方法将其转化为绝对意义下的评价值。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突变级数法与模糊综合... 将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方法——突变级数法,应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树儿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中。针对评价效益偏高的问题,通过数值转化方法将其转化为绝对意义下的评价值。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突变级数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此方法合理可行。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后的突变级数法具有3个优点:一是不需要确定权重,只需要确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减少了人为的主观性;二是计算量小,便于应用;三是模型应用相对简单,不需要理解特殊的内部机理。2大量淤地坝的建设等生态恢复响应措施的实施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其中生态效益提升最为明显,生态效益评价得分由4提高到了79。3综合效益评价得分由10提高到了65,评价等级从差变为中。说明退耕还林(草)等治理措施的实施使树儿梁小流域坡面径流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壤侵蚀,这些治理措施作为一种政策驱动力,同时也作为生态恢复响应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研究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小流域评价 突变级数法 综合治理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修宇 康惠泽 李颖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85,共5页
为科学分析灌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AHP)法与熵值法组合权重相结合的TOPSIS评价方法,分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工业用水4个子系统,进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并对障碍... 为科学分析灌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AHP)法与熵值法组合权重相结合的TOPSIS评价方法,分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工业用水4个子系统,进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并对障碍因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整体为“中等”等级,并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原阳县、延津县、卫辉市和新乡县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贴近度相对较高,农业用水耗水率、节水灌溉设备普及率、人均粮食产量等农业用水评价指标为灌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AHP法 熵值法 TOPSIS评价法 人民胜利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侵蚀区适生植物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姚毅臣 李相玺 左长清 《中国水土保持》 1997年第11期16-21,共6页
选择了16种乔木、13种灌木和14种草本植物在江西省修水县古市镇花岗岩侵浊区进行了4年定位试验研究.对参试的乔、灌、草分别选取了反映植物适应性、生长状况、水保效益、固持土壤能力、改善土壤肥力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层... 选择了16种乔木、13种灌木和14种草本植物在江西省修水县古市镇花岗岩侵浊区进行了4年定位试验研究.对参试的乔、灌、草分别选取了反映植物适应性、生长状况、水保效益、固持土壤能力、改善土壤肥力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逐个参试品种进行评价,从中优选出马尾松、截叶胡枝子、百喜草等22种在花岗岩侵蚀区适应性好、生长快、成活率高、生物量大、水土保持效果好的植物.从推广种植的情况看,本试验选择出来的乔、灌、草生长表现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植物 层次分析法 花岗岩侵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三角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31
7
作者 朱立晨 王豪伟 唐立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254-7268,共15页
基于GIS及RS技术,选取研究区内最重要的水源涵养服务、水土保持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对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试图揭示闽三角区域各类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情... 基于GIS及RS技术,选取研究区内最重要的水源涵养服务、水土保持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对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试图揭示闽三角区域各类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情况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从土地利用以及主控因子识别两方面对形成闽三角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各重要性级别区域的深层次原因做出科学分析。以最终闽三角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为例,研究结果表明:(1)极为重要和高度重要的区域面积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39%,总体分布在闽三角中部偏西南地区的南靖县、平和县以及长泰县境内,其在海拔300—600 m以及坡度10°—20°的环境中面积占比较高。(2)一般重要和较为重要区域总体分布在闽三角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泉州市及厦门市范围内,其在海拔900—1800 m以及坡度>40°的环境中面积占比较高。(3)随着重要性级别从一般重要到极为重要的提升,其相应重要性级别区域的地理中心由南安市境内出发,逐渐向西方向移动,后经由华安县境内转向西南方向,最终落在南靖县境内。(4)从一般重要区域到极为重要区域,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占比显著增加,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耕地以及水域的面积占比则出现明显降低。(5)一般重要区域划分的主要控制因子依次为多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降水因子、土壤渗流能力因子,极为重要区域划分的主要控制因子依次为多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海拔因子、降水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三角区域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生物多样性保护 NPP定量指标评价法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一致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伟 宋成科 +2 位作者 夏峰 郑宇 党学会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5-291,333-334,共7页
为评价使用各种方法获得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与区域内地震动加速度时程观测资料的一致性,提出一种能够综合时频特性的地震动时程一致性评价指标及其相对性判据,该方法可以量化分析待评价地震动时程对区域构造信息的反映能力。通过评价唐山... 为评价使用各种方法获得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与区域内地震动加速度时程观测资料的一致性,提出一种能够综合时频特性的地震动时程一致性评价指标及其相对性判据,该方法可以量化分析待评价地震动时程对区域构造信息的反映能力。通过评价唐山地区陡河地震台和四座楼地震台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的一致性,给出了实用化的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时程 一致性评价 构造信息 天津地震 唐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云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钟海智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3期40-46,共7页
以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信息源,对望云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进行评价。基于面积信息守恒评价法、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和移动窗口法确定了分析的适宜粒度为60 m,移动窗口半径为300 m。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分离度(DIVISION)... 以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信息源,对望云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进行评价。基于面积信息守恒评价法、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和移动窗口法确定了分析的适宜粒度为60 m,移动窗口半径为300 m。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分离度(DIVISION)、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平均分维数(PARA_MN)、聚合度指数(AI)、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密度(PD)6个指标,通过2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和各景观指数的得分系数确定其权重分别为0.292 3、0.196 9、0.146、0.141 7、0.132 1、0.090 9。采用克里金插值和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公园景观稳定性分为4级,其中稳定区面积所占比例为47.95%,不稳定区占52.05%,表明望云山森林公园整体景观稳定性较差,森林景观有待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粒度效应 景观稳定性 主成分分析法 面积信息守恒评价法 望云山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