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不同干扰强度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雷敏 胡蕾 +3 位作者 李胜强 谢卓洪 刘利杰 刘萍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林分空间结构是林分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林分空间结构是森林健康稳定和多功能作用的基础。为探究不同干扰强度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文章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郁闭度为依据划分不同的干扰等... 林分空间结构是林分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林分空间结构是森林健康稳定和多功能作用的基础。为探究不同干扰强度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文章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郁闭度为依据划分不同的干扰等级,分析不同干扰强度下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并运用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干扰对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有影响,其中弱度干扰时标准地混交度最大、大小比数最小,干扰强度的增大或减小,其混交度变小、而大小比数变大,强度干扰时标准地混交度最小、大小比数最大;角尺度未随干扰强度的变化产生规律性变化。干扰强度影响林分空间结构,当林分受到弱度干扰时,林分空间结构最优,林分受到强度干扰时,林分空间结构最差。因此,在进行林相改造和森林抚育过程中,可适度对林分进行干扰,使其郁闭度保持在0.77~0.83,这样有利于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强度 林分空间结构 林分空间结构指数 林分空间结构距离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
2
作者 袁梓馨 郭秋菊 +4 位作者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王蕾 向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8-938,共11页
【目的】综合评价湖北省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林分的空间结构,确定影响该区域林分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精准提升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和森林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柳... 【目的】综合评价湖北省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林分的空间结构,确定影响该区域林分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精准提升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和森林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var.sinensis人工林和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人工林实测样地数据,选取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等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应用单位圆综合评价体系对4种典型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林分中随机木个体的占比均为最高,不同大小比数等级林木比例整体上接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中林木整体呈现随机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492),林分混交良好(混交度均值为0.747),但优势不明显(大小比数均值为0.497),林冠连续覆盖(密集度均值为0.941),资源利用率高。其他人工林分也呈现随机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505~0.514)或轻微聚集分布(角尺度为均值0.529)的趋势,混交程度均较低。有部分林木表现出一定优势,在杉木林中最为明显。3种人工林中鹅掌楸人工林林木处于很密集(密集度均值为0.768)的状态,而杉木(密集度均值为0.557)和柳杉(密集度均值为0.563)人工林林分处于较密集状态,林木还有一定生长空间。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显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0.600)林分状态优于杉木林(0.583)、柳杉林(0.521)和鹅掌楸林(0.487)。【结论】同一区域不同起源的林分结构存在差异,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的空间结构优于杉木、柳杉和鹅掌楸人工林。图2表6参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子山国有林场 林分空间结构 结构参数 单位圆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88
3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4 位作者 封尧 胡园杰 张彩彩 房晓娜 邓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7-48,共12页
【目的】分析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并对其进行评价,为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优化措施的制定和其他生态公益林纯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基于福寿林场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 【目的】分析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并对其进行评价,为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优化措施的制定和其他生态公益林纯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基于福寿林场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18个固定样地的实测数据和9个固定样地的复测数据,采用Voronoi图确定林木的空间结构单元,进而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竞争指数、林层指数和开敞度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间伐补植前后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采用乘除法对各个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提出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并参考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目标和技术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值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结果】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间伐补植前的混交度和林层指数都偏低,林分混交程度低,稳定性差,垂直空间结构较差,林木对垂直方向的空间利用不足;大小比数都接近中庸状态,林木个体差异不大,林木分化不严重;角尺度为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的中间状态,不是理想的水平分布格局;幼龄林开敞度较大,林木生长空间充足,中龄林和近熟林开敞度较小,林木生长空间不足;随着杉木的生长发育,竞争指数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杉木年龄的增加使林木个体所承受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18个固定样地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为0.185 9~0.364 7,评价等级属于1级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11%,属于2级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89%,分属3,4,5级的样地没有,这说明杉木生态公益林的空间结构距理想状态差距还很大,需要进行林分空间结构优化。间伐补植后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的林层指数和混交度得到明显提高,林木个体差异变大,中、幼龄林的生长空间更加充足,9个复测样地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为0.346 2~0.613 1,评价等级属于2级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11%,属于3级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78%,属于4级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11%,这说明通过间伐补植林分空间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分析林分空间结构,能够发现林分空间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性,从而为优化空间结构经营措施提供依据。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的提出可为杉木生态公益林的理想空间结构及其表达探索一条新途径,可为改造以杉木为主的人工生态公益林向理想结构演变提供理论依据,从对研究区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的评价结果来看,可较客观地反映杉木生态公益林间伐补植前后林分空间结构的实际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态公益林 空间结构 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空间结构均质性指数 被引量:40
4
作者 李建军 李际平 +2 位作者 刘素青 张宏伟 冯湘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4,共9页
根据国内外天然林空间结构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均质性目标和均质性指数的新概念;对影响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目标的各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并给出均质性指数的定义和量化公式;首次使用灰色关... 根据国内外天然林空间结构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均质性目标和均质性指数的新概念;对影响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目标的各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并给出均质性指数的定义和量化公式;首次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潮带林分空间结构影响因子调查数据与林木均质性指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实例分析表明,各影响因子与均质性指数的关联度大小表现为竞争指数0.716>混交度0.686>空间密度指数0.670>目的树种特性指数0.644>角尺度0.638>大小比数0.616>健康指数0.607。林木均质性指数能较客观地反映红树林林木对所在林分均质性的影响,为建立红树林生态系统林分空间优化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生态系统 林分空间结构 均质性目标 均质性指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林分类型空间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田国恒 王德强 +2 位作者 谷建才 谭绪泉 陆贵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3,共4页
用大小比数、角尺度和混交度3个指标对塞罕坝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内的样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林分分化方面,各林分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不影响林木的生长,其中2、3、5和7号样地所在林分的分化趋势较严重,应当考虑进行适当的营林抚育措... 用大小比数、角尺度和混交度3个指标对塞罕坝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内的样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林分分化方面,各林分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不影响林木的生长,其中2、3、5和7号样地所在林分的分化趋势较严重,应当考虑进行适当的营林抚育措施;9个样地所在林分的林分平均角尺度均为0.50~0.60,林木分布为聚集分布;混交林分平均混交度均不高,为弱度混交。可见,在资源经营中应根据林分空间结构的分析结果和各林分不同的经营目的,进行适当营林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林分类型 大小比数 角尺度 混交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尺度的随机体在森林稳定性维持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惠刚盈 赵中华 +1 位作者 张弓乔 胡艳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0,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空间结构的森林稳定性维持机制,提出森林“随机体-稳定性”假说,为改善我国人工林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我国不同气候带典型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精细解译林木点格局,根据参照树... 【目的】探讨基于空间结构的森林稳定性维持机制,提出森林“随机体-稳定性”假说,为改善我国人工林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我国不同气候带典型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精细解译林木点格局,根据参照树及其最近4株相邻木构成的结构单元中相邻木的分布形式定义结构体,分析典型天然林结构体类型构成,揭示稳定性高的天然林普适性结构规律。【结果】天然林中的林木主要由随机木组成,其林木株数频率达55%,断面积占比高达50%以上;随机木构成天然林的主体,既与天然林地域分布和森林类型无关,也与天然林树种组成和格局类型无关。【结论】随机木是天然林稳定的基石,其在天然林中的主体构成是促使森林稳定性的关键。林分中随机体的架构形式使得随机木具有两面受光的邻体微环境,相较于均匀体,其中心木受相邻木的竞争压力更小,而相较于聚集体,随机木的相邻木之间挤压程度则更小,随机木及其邻体(随机体)相对来说承受的生存压力较小,在自然演替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存活几率;随机体数量越多,森林群落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 角尺度 随机体 森林稳定性 维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树经营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晓霞 尤美子 +3 位作者 徐伟涛 赖敏华 林嘉源 赖日文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为探究目标树经营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的改善效果,在3个林龄(8、12、21 a)的杉木人工林中分别设置3块标准地,选取4个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和竞争指数)与胸径因子构建单木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来确定目标树、干扰木和... 为探究目标树经营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的改善效果,在3个林龄(8、12、21 a)的杉木人工林中分别设置3块标准地,选取4个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和竞争指数)与胸径因子构建单木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来确定目标树、干扰木和一般木,通过模拟采伐干扰木,计算并分析间伐前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林分空间结构单元多以1株中心木和5~6株近邻木构成;林龄为8、12和21 a的杉木人工林样地的干扰木数量分别占林分的33.93%、31.80%、11.20%;3个林龄各样地林木均为随机分布,林木分化明显,生长空间不足,竞争压力较大。经目标树抚育模拟间伐干扰木后,林龄为8、12和21 a的杉木人工林样地大小比数和竞争指数的平均值均降低,林木间竞争压力减小,竞争优势地位提升;林龄为8、12 a的杉木人工林样地角尺度和开敞度的平均值均增大,林木空间分布格局越来越优,生长空间大幅增加,而林龄为21 a的杉木人工林样地的改善程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目标树经营 林分空间结构 单木综合评价指标模型 VORONOI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空间结构协调度综合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郭鹏 薛惠锋 赵鹏宁 《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7-21,共5页
 西安要参与21世纪的城市竞争,必须明确自身的空间发展战略。针对这一目标,对区域空间结构优化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增选产业空间协调度这一复合指标以及修改判断矩阵的权值。西安空间结构协调度的计算结果表明:西安空间结构正逐步趋于协...  西安要参与21世纪的城市竞争,必须明确自身的空间发展战略。针对这一目标,对区域空间结构优化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增选产业空间协调度这一复合指标以及修改判断矩阵的权值。西安空间结构协调度的计算结果表明:西安空间结构正逐步趋于协调,但空间结构仍需要优化;应调整区域内城镇的区位分布,构造集中与分散相协调的空间结构体系;继续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协调各区县的产业趋同化现象,通过公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带动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密度的提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协调度 西安 指标体系 评价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蒙古栎次生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胡雪凡 张会儒 +1 位作者 周超凡 张晓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7-147,共11页
【目的】以长白山林区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目标树经营与传统经营的抚育间伐前后蒙古栎次生林空间结构主要指标及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变化,评价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森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吉林汪清设置9块面积均为1 hm^... 【目的】以长白山林区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目标树经营与传统经营的抚育间伐前后蒙古栎次生林空间结构主要指标及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变化,评价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森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吉林汪清设置9块面积均为1 hm^2的蒙古栎次生林样地,随机区组进行3种处理,分别为传统经营(T1)、目标树经营密度1(T2)和目标树经营密度2(T3)。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分析间伐前后目标树及林分的空间结构变化,并利用4个指标构建空间结构综合指数(CSSI)来综合评价蒙古栎次生林的空间结构对不同抚育间伐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从干扰树间伐对目标树的影响来看,目标树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3个指标的改善明显,角尺度改善不明显;从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来看,3种处理均提高了林分内种间隔离程度、降低了密集程度,使林分空间分布格局趋向于随机分布,对林木大小分化度的影响不明显;根据CSSI综合评价得知:3种处理均提高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综合指数,提高幅度为T3> T2> T1。【结论】干扰树间伐优化了目标树的空间结构,3种处理的抚育间伐均优化了林分的空间结构。基于目标树经营的抚育间伐对空间结构的改善程度优于传统的抚育间伐,T3处理,也即目标树选择密度为100株/hm^2时采取的抚育间伐最有利于目标树和林分的空间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目标树经营 空间结构 评价指标 空间结构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杉木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文菲 曹小玉 +5 位作者 谢政锠 庞一凡 孙亚萍 李际平 莫永俊 袁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88,共13页
【目的】综合评价杉木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确定不同龄组林分空间结构现状,为制定精准可行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和经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平江县芦头实验林场杉木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0块样地实测数据,采用4株木法确定... 【目的】综合评价杉木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确定不同龄组林分空间结构现状,为制定精准可行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和经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平江县芦头实验林场杉木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0块样地实测数据,采用4株木法确定林分空间结构单元,选取全混交度、角尺度和空间密度指数作为内生潜变量水平空间结构的观测变量,林层指数、开敞度和交角竞争指数作为内生潜变量垂直空间结构的观测变量,以林分空间结构为外生潜变量,构建林分空间结构评价结构方程模型,模型输出的路径系数通过归一化处理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林分空间结构评价结构方程模型的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为1.708,介于1~3之间,比较拟合指数(CFI)、非正规化拟合指数(NNFI)和递增拟合指数(IFI)分别为0.944、0.924和0.946,均大于0.90,各拟合指数均符合适配参考值,模型整体适配度良好;2)内生潜变量水平空间结构、垂直空间结构的权重分别为0.5229、0.4771,对外生潜变量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大致相同,空间密度指数所占权重最高,是影响林分水平空间结构的关键因素,开敞度和交角竞争指数所占权重相等,是影响林分垂直空间结构的关键因素;3)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3781、0.4526和0.3775,3个龄组的林分空间结构等级处于Ⅱ、Ⅲ等级。总体来看,研究区杉木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未达到理想状态,林分空间结构较差,树种混交程度低,接近零度混交至弱度混交状态,林分拥挤程度中等,林木透光条件一般,林层结构单一,但林木间竞争强度较弱,且空间分布格局较好,处于均匀至近似随机分布状态。【结论】林分水平空间结构和垂直空间结构均是影响林分空间结构的关键因素,空间密度指数是影响林分水平空间结构的最重要因素,开敞度和交角竞争指数是影响林分垂直空间结构的最重要因素,为改善研究区整体林分空间结构,应采取多树种补植和单株抚育间伐的综合经营措施。研究区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结构评价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林分空间结构现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评价是科学合理的,可为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公益林 林分空间结构 结构方程模型 指标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空间结构优化 被引量:24
11
作者 林富成 王维芳 +3 位作者 门秀莉 孙钰森 李国春 刘丹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6,共9页
【目的】以小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经营密度表确定采伐强度及采伐木,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优化效果,为人工林空间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设置4块面积为0.... 【目的】以小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经营密度表确定采伐强度及采伐木,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优化效果,为人工林空间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设置4块面积为0.2 hm^(2)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选择常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竞争指数和开阔比,并构建空间结构评价指数,结合兴安落叶松经营密度表确定采伐强度和采伐木,并分析间伐前后林分空分间结构变化。【结果】样地中的林木分别属于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中小径级林木较多,处于劣势状态,林木的生长空间处于严重不足状态和不足状态,林木竞争压力较大,各样地评价等级都为2级。根据经营密度表对监测样地2和监测样地4进行采伐,采伐株数强度分别为20.7%和12.7%,采伐之后角尺度分别降低3.9%和增加3.8%,大小比数分别降低0.5%和0.4%,竞争指数分别降低16.8%和5.2%,开阔比分别增加24.5%和4.2%,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分别增加27.8%和7.2%。【结论】采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结合经营密度表进行林分抚育间伐可以有效改善林分空间结构,提升林木生长空间和优势程度,并减小了竞争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林分空间结构 抚育间伐 空间结构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飞播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维 薛卫鹏 +3 位作者 陈周娟 苏少峰 陈佳卉 李卫忠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5-433,共9页
以秦岭东段流岭林区的油松飞播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加权Voronoi图确定的空间结构单元,选取大小比数(U)、混交度(M)、角尺度(W)、林层指数(S)和开敞度(K)5个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不同坡向油松飞播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利用综合评价法和熵权法... 以秦岭东段流岭林区的油松飞播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加权Voronoi图确定的空间结构单元,选取大小比数(U)、混交度(M)、角尺度(W)、林层指数(S)和开敞度(K)5个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不同坡向油松飞播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利用综合评价法和熵权法构建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与分级评价。结果表明:阳坡和阴坡林分空间结构均表现出林木以劣势生长状态为主、为随机分布格局、林分透光条件差等特点,但阴坡林分的树种空间隔离程度与垂直结构复杂程度均明显高于阳坡;阳坡和阴坡林分的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分别为0.41和0.51,阴坡林分的空间结构较优,但二者空间结构评价等级均为第3等级,与理想空间结构仍存在差距;阳坡和阴坡林分中,油松树种的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均低于其他树种,空间结构较差。在林分尺度上,空间结构综合指数能较全面地定量描述林分空间结构整体状态,可作为优化调整油松飞播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飞播林 林分空间结构 加权Voronoi图 熵权法 空间结构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芽山阴坡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武秀娟 奥小平 +1 位作者 赵育鹏 崔雪晴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分析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阴坡典型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为当地天然次生林的科学经营和相似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阴坡5个不同海拔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云... 【目的】分析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阴坡典型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为当地天然次生林的科学经营和相似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阴坡5个不同海拔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云杉Picea spp.天然次生林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群落的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析不同海拔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平均角尺度为0.51~0.53,林木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但聚集程度较低,优势树种在林分中属于随机分布;各海拔林木的大小分化程度整体均接近中庸状态,林木大小分化程度较小,华北落叶松的大小比数小于云杉,表明华北落叶松的竞争力较大;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林木空间隔离程度呈下降趋势;林分空间结构指数随海拔升高而下降,低海拔林分的整体结构较其他海拔更好。【结论】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群落均处于演替后期阶段,海拔1950 m处林分的空间结构最好,稳定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尺度 混交度 大小比数 林分空间结构指数 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刚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23-26,共4页
为提高人工红松林经营效果,研究红松人工林的林分空间结构数量分布特征和质量分布特征,以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geohash的Peano曲线填充算法索引4株相邻木,利用剔除边界木的方法设置缓冲区,排除边界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根... 为提高人工红松林经营效果,研究红松人工林的林分空间结构数量分布特征和质量分布特征,以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geohash的Peano曲线填充算法索引4株相邻木,利用剔除边界木的方法设置缓冲区,排除边界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根据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分析林分空间结构数量分布特征,结合角尺度和胸径分析林木空间结构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平均角尺度为0.65,角尺度为0.75的林木居多,相对频数为49.61%,林分整体呈聚集分布;角尺度为0.25、0.5、0.75和1的红松胸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林木单体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聚集分布特征未对质量特征造成影响,人为经营干扰有利于提高森林生长质量;剔除边界木法分析的结果与实际样地情况相符,剔除边界木法或可能为新的缓冲区设置方法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hash 林分空间结构 角尺度 红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