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气象灾害预测的经验表征、地方认同与文化传承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全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9,共6页
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多端,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当地各民族按天象和物象变化,积累了以物候预测和季候分类为经验表征的气象灾害预测的地方性知识。这一地方性知识在地方情境空间中既体现出各民族对气象灾害预测信... 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多端,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当地各民族按天象和物象变化,积累了以物候预测和季候分类为经验表征的气象灾害预测的地方性知识。这一地方性知识在地方情境空间中既体现出各民族对气象灾害预测信息获知和时间管理模式的地方认同,也体现出其对古已有之的节气知识的传承性运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气象灾害预测的经验表征、地方认同与文化交融对传承中华民族气象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皆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气象灾害预测 经验表征 地方认同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话推广与乡村振兴互嵌式发展实践路径
2
作者 魏冉 谷月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55-58,共4页
该文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2个典型区域,开展普通话应用推广情况的实地走访和调查研究,分析内蒙古和辽宁省普通话的推广现状、普及程度、应用环境及存在问题。调研过程中采用实践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等研究方... 该文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2个典型区域,开展普通话应用推广情况的实地走访和调查研究,分析内蒙古和辽宁省普通话的推广现状、普及程度、应用环境及存在问题。调研过程中采用实践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在少数民族和乡村地区收集关于普通话推广应用的资料和数据。研究发现,近年来普通话推广工作的持续推进已经初见成效,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和乡村地区,特别是老人群体,普通话的普及率仍然偏低。此外,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的混合使用在日常语言的应用中十分普遍,此类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标准普通话的深入推广。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该文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和农村地区的深度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 普通话应用推广 民族团结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探析
3
作者 王宇 聂真新 +2 位作者 曹榆 董奎 张紫钰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8,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探析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的分类、文化内核,并提出活化路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分为投射竞逐型、力量竞争型、格斗竞技型、骑御竞速型、水上竞渡型五大类。文化内核:寓教于乐的审美特质,...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探析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的分类、文化内核,并提出活化路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分为投射竞逐型、力量竞争型、格斗竞技型、骑御竞速型、水上竞渡型五大类。文化内核:寓教于乐的审美特质,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武以载道的军事表达,和合共生的教化传承,技合天人的文明交融。活化路径:构建法治化保护体系,打造沉浸式传播矩阵,探索文旅融合新范式,完善专业化培养机制,拓展国际化共享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物 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调查与研究为考察核心
4
作者 祝鹏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9,180,共13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抗战的深入和西南边疆建设的推进,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等学科的学者共同参与了对西南民族神话的调查。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和现代学科的形成对于西南民族神话研究影响深远,学者们使用理性的视角...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抗战的深入和西南边疆建设的推进,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等学科的学者共同参与了对西南民族神话的调查。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和现代学科的形成对于西南民族神话研究影响深远,学者们使用理性的视角和科学的方法审视神话,将其从超自然的地方性知识转化为对象化的、易于掌握的民族志资料;同时又注重挖掘西南民族神话中有助于国家共同体建构和民族新文化建设的资源,将其转化成为民族主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做法将西南民族神话转化为国家公共文本,提升了西南民族神话和文化在社会主流叙事中的可见性,但也存在着缺乏地方文化拥有者主位视角、忽视本土资源丰富内涵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 神话 现代民族国家 现代学科 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出版与主题出版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西部地区民族出版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郝婷 鲁思奇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9,共13页
西部地区民族出版与主题出版融合发展呈现央地顶层设计,推动融合发展理念增强;立足少数民族选题,强化主题出版属性;多主体参与,合作出版民文版主题读物;以公共文化服务为枢纽,开展主题阅读推广等趋势。存在主题出版与民族特色选题融合不... 西部地区民族出版与主题出版融合发展呈现央地顶层设计,推动融合发展理念增强;立足少数民族选题,强化主题出版属性;多主体参与,合作出版民文版主题读物;以公共文化服务为枢纽,开展主题阅读推广等趋势。存在主题出版与民族特色选题融合不够,民族出版单位“公益性强、市场性弱”,民族主题出版“走出去”有待增强,基于读者特征的阅读推广服务不足等问题。为推动民族出版与主题出版高质量融合发展,应提升精品意识,打造特色民族主题出版产品;强化市场意识,优化出版主体运作机制;融入“一带一路”,增强民族主题出版国际影响力;坚持读者中心,提升民族主题出版阅读服务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民族出版 主题出版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首次建构炎黄共同体理论研究
6
作者 武沐 姚金燕 王盼盼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北魏主导的炎黄共同体理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主导建构的共同体理论。它将鲜卑、羌、氐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全部纳入到炎黄后代的范畴,提出了以鲜卑为主的“华夷共祖”理论,认为共祖于炎黄的“夷”也有权利追求和实践大一统,... 北魏主导的炎黄共同体理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主导建构的共同体理论。它将鲜卑、羌、氐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全部纳入到炎黄后代的范畴,提出了以鲜卑为主的“华夷共祖”理论,认为共祖于炎黄的“夷”也有权利追求和实践大一统,并建立了多民族的中国观和王朝观。这展现了少数民族加入中华大家庭的主观愿望,打通了少数民族追求和实践大一统的通道,为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魏晋南北朝 “华夷共祖” 炎黄共同体理论 大一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小个专”法人互嵌式发展的武汉实践——基于空间正义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俊 李安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7,共11页
正义的城市空间是流动人口互嵌式发展的客观条件,城市空间正义的持续发展也是互嵌式发展的结果。以武汉市西部“小个专”法人的互嵌式发展实践为例,城市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开放、接纳、支持其发展的城市空间,同时也随着群众发展的需求而... 正义的城市空间是流动人口互嵌式发展的客观条件,城市空间正义的持续发展也是互嵌式发展的结果。以武汉市西部“小个专”法人的互嵌式发展实践为例,城市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开放、接纳、支持其发展的城市空间,同时也随着群众发展的需求而逐渐完善着城市的发展规划。在正义的城市空间,西部“小个专”法人的发展能够互嵌于社区生活、居民结构与城市现代化发展之中。然而,流动人口所派生出的深化互嵌式发展需求,对城市规划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者间发展节奏的差距形成张力,解构着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认同。夯实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客观基础,发挥流动人口互嵌式发展的主体能动性,在完善城市空间正义中将满足群众更高的互嵌式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流动人口 “小个专” 空间正义 城市民族工作 互嵌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明比较研究的中国民族学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亚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155,共10页
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要以发现基于自身的普遍知识价值为目标,在西方民族学之外提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进而将中国从近代西方民族学与民族主义研究的知识谱系中解脱出来,从比较文明研究入手,重新思考中国“民族”概念的意涵。中国文明是... 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要以发现基于自身的普遍知识价值为目标,在西方民族学之外提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进而将中国从近代西方民族学与民族主义研究的知识谱系中解脱出来,从比较文明研究入手,重新思考中国“民族”概念的意涵。中国文明是以时空循环制度为基础的,不同于以律法为基础的印欧文明和以信仰为基础的闪米特-阿拉伯文明,中国的民族也因此不同于西方基于日耳曼人的现代性为基础的nation。中国民族学的知识使命即在于以一种普遍知识方案提防走向过度的相对主义、在时空制度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探寻少数民族的现代化方案、在后革命时代以国家的道德事业为基础来重构中国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比较研究 中国民族学 时空制度 民族学事实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徐晓亮 刘旭义 +3 位作者 关靖云 杨晶晶 王明辰 暴龙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6-1605,共10页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发挥着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稳疆固边的作用。中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以中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发挥着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稳疆固边的作用。中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以中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多指标面板数据,测度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协调度时空演化,并识别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冲击明显,受历史文化沉淀和文化交流影响,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2)各省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波动上升,协调等级逐步优化,广西和云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协调水平较高,形成“马太效应”。(3)投资水平、政策支持、市场供给和交通条件是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中投资水平表现出的效用最强。研究结果可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有助于加强文化旅游建设,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文化活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 时空演化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吗?——基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辛冲冲 董浩然 李玉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75,共16页
数字技术创新正成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推动力。借助2011-2020年民族地区城市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政策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实证判断数字经济发展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影响效应与传导路径。结果发现:1)数字... 数字技术创新正成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推动力。借助2011-2020年民族地区城市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政策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实证判断数字经济发展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影响效应与传导路径。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经平行趋势、动态效应、安慰剂检验、稳健性检验等系列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2)传导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强化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国土空间配置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等方式来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八大民族地区中,数字经济发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和青海省明显发挥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作用。城镇化水平高和非资源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更佳。数字经济发展分别通过提升国土空间配置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来改善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青海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的生态环境质量。4)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质量上发挥协同提升效应,其中会通过生产效率提升路径进一步强化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民族地区 生态环境质量 协同提升 “宽带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网络社群的信息生态机制分析——兼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鸿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具有群体跨境流动、相对贫困落后、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等特征,该地区“三股势力”依然活跃,并渗入各类网络社群,煽动不良情绪。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与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国家战略来看,亟须统筹合力,优...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具有群体跨境流动、相对贫困落后、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等特征,该地区“三股势力”依然活跃,并渗入各类网络社群,煽动不良情绪。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与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国家战略来看,亟须统筹合力,优化网络社群生态,使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对西南边境部分村落、乡镇进行调研,借鉴信息生态理论,将少数民族网络社群视作信息生态环境的重要有机体,发现其遵循以下信息生态机制:公共议题讨论,基于情感需求的“线上—线下”交互的运行机制;基层治理信息交互,社会信息交流共同体的信息交互机制;基于锚定的强集聚效应,信息中心节点聚合效应显著但不稳定性客观存在的动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网络社群 信息生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南边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内隐维度的调查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庆林 史慧颖 +1 位作者 范丰慧 张劲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民族认同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个体对自己既作为单一民族成员身份同时也作为国家民族成员身份双重承认的和谐统一。用一份半开放式问卷对221名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大... 民族认同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个体对自己既作为单一民族成员身份同时也作为国家民族成员身份双重承认的和谐统一。用一份半开放式问卷对221名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大多处于积极状态;(2)影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内隐维度主要有归属感、客观身份、自豪感、政治与政策、历史和地域等;(3)影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认同的内隐维度主要有客观身份、自豪感、地域、习俗、文化、历史和归属感等;(4)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双重身份的认同在某些维度上符合线性两极模型,而在其他维度上则更符合二维模型的理论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少数民族 大学生 西南地区 内隐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及其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朴刚 栾桂芝 陈立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25,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田野实证等方法,对世居东北的10个少数民族所拥有的约200多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系统研究,探求项目的渊源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在概述东北少数民族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田野实证等方法,对世居东北的10个少数民族所拥有的约200多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系统研究,探求项目的渊源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在概述东北少数民族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具有的特征,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全民健身、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北地区 少数民族 民族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徐黎丽 孙金菊 夏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8-23,共16页
本文在对当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后,认为:接触深浅是民族关系得以展开的客观变量;民族认同是影响民族关系深入发展的主观变量;国家认同则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核心变量。民族关系只有在客观接触与主观认同... 本文在对当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后,认为:接触深浅是民族关系得以展开的客观变量;民族认同是影响民族关系深入发展的主观变量;国家认同则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核心变量。民族关系只有在客观接触与主观认同统一的基础上,以国家认同为核心,才能真正走向平等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边疆 民族地区 民族关系 接触 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怒江州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永超 王芳 +4 位作者 曹彬 刘晓曦 徐晓超 张波 丁雪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2014年第2期57-64,共8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怒江州儿童健康现状及危害儿童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佝偻病患病率、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作为关键指标计算所需7岁以下儿童样本量,使用四阶段抽样方法进行抽样。通过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组讨论等方法收集... 目的:了解云南省怒江州儿童健康现状及危害儿童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佝偻病患病率、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作为关键指标计算所需7岁以下儿童样本量,使用四阶段抽样方法进行抽样。通过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组讨论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利用SAS9.2和Nvivo 8.0软件,并采用卡方检验和质性分析法对定量与定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怒江州婴儿死亡率为13.14‰,分别是全国和云南省的1.1倍和1.15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35‰,分别是全国和云南省的1.05倍和1.13倍,是世界发达国家的2.19倍;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3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4倍;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1.41%。而抽样调查显示,佝偻病、生长迟缓及低体重等营养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36.13%、25.81%和20.98%,营养性疾病较为严重。结论:怒江州儿童健康问题较为严重,营养性疾病尤为突出,政策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风俗习惯、地理条件、卫生服务能力、儿童家长/看护人知识文化水平等因素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发展地方经济,逐步改善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和政策环境;加强机构、人员能力建设,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增强保健意识,改善健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少数民族 儿童健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走向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霍红 孙淑惠 王洪珅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3,共5页
立足于社会变迁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面临的困境,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走向,提出了促进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融合的途径,以期对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 立足于社会变迁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面临的困境,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走向,提出了促进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融合的途径,以期对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10届民运会演进的特征、经验及走向 被引量:13
17
作者 彭国强 舒盛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13,共9页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我国民运会的演进特征、经验及走向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民运会在举办宗旨上体现"团结"与"进步"同举、项目设置上突出民族"个性"与"共性"并重、吉祥物与会徽凸显...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我国民运会的演进特征、经验及走向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民运会在举办宗旨上体现"团结"与"进步"同举、项目设置上突出民族"个性"与"共性"并重、吉祥物与会徽凸显"地域特色"与"大中华和谐"相辉映、参赛民族与运动员不断增多、赛事亮点呈现出"现代体育理念"与"传统人文精神"相对接等演进特征。民运会演进过程中存在"汇报式"赛事渐入"现代化"与"竞技化"泥潭、"边缘化"处境难逃"囚徒"困境、体育"违规"症像背离赛事文明等教训。提出建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文化空间,推进民运会的社会产业化进程;尊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固有属性,把民俗休闲作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采用逐渐扩散的方式,将民运会发展成为东方运动盛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运会 经验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互动研究——以鄂西土家族为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詹一虹 周雨城 陈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73-179,共7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部分地区因操作不当、观念错误等因素,造成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以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部分地区因操作不当、观念错误等因素,造成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以鄂西土家族为例,通过对非遗保护与开发两者互动关系的探究,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鄂西土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体育资源综合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政 周道平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40,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西部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及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西部民族体育资源综合开发与产业的思路。通过研究,力图为我国西部民族体育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提供相关理论借鉴。
关键词 西部 民族体育资源 综合开发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体育养生文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冯艳琼 程斌 吴梦天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75,95,共7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少数民族体育养生文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进行研究。少数民族体育养生文化的价值取向具有以下特点:敬畏自然,扎根生活;节序如流,交替应合;动静平衡,和谐互补;身心统一,行随意动。对健康中国建设而言,少数...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少数民族体育养生文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进行研究。少数民族体育养生文化的价值取向具有以下特点:敬畏自然,扎根生活;节序如流,交替应合;动静平衡,和谐互补;身心统一,行随意动。对健康中国建设而言,少数民族体育养生文化具有丰富其文化内涵、满足公民对健身知识多元化的诉求、彰显民族体育养生智慧等价值。提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加强少数民族体育养生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优秀少数民族体育养生文化,推进少数民族体育养生文化产业化发展,协同推进少数民族体育养生文化示范平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 养生文化 健康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