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方向 被引量:1
1
作者 詹世友 陈赫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9,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处于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之中,既具有世界现代化的普遍特征,又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关系结构,型构党的领导贯穿全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的良序社会格局;构建... 中国式现代化处于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之中,既具有世界现代化的普遍特征,又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关系结构,型构党的领导贯穿全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的良序社会格局;构建融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经济伦理制度,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各自效能,以保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使共同富裕道路取得更为实质的进步;处理好核心价值观的一元引导与道德观念的多样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以道德品质塑造凝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以“第二个结合”深化现代社会的精神教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焕生机,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和文化生命的活力。这四个方面都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方向,合力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追求 伦理精神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精神传播的价值审视与伦理重塑——基于人工智能时代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晓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7,共13页
人工智能背景下,英雄精神传播不仅获得了更现实的技术成长规定,而且面临更深刻的道德价值冲突。与传统的传播形态相比,人工智能驱动传播呈现技术与价值双重革新特点,而以传播形态存在的英雄精神,一方面在满足主体现实需要的选择、展开... 人工智能背景下,英雄精神传播不仅获得了更现实的技术成长规定,而且面临更深刻的道德价值冲突。与传统的传播形态相比,人工智能驱动传播呈现技术与价值双重革新特点,而以传播形态存在的英雄精神,一方面在满足主体现实需要的选择、展开应然道德标准的评价、实现自我塑造功能的教育等维度体现着本真的价值关系,另一方面面临着崇高性追求与扁平化趋势、情感体验要求与数据计算方式、一元价值导向与多样价值取向等系列价值冲突,这些冲突表征着技术变革中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冲击,遮蔽了英雄精神传播的本真价值关系,从根本上体现了英雄精神传播实践中主体的深层次价值认同与塑造危机。依此而言,应从确立人性底线意识、追求理想价值目标、坚持社会正义原则、构建伦理融合机制等维度,高扬主体伦理理性,增进伦理价值认同,化解英雄精神传播的价值冲突,实现人工智能时代英雄精神传播的伦理重塑,以期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文明的价值引领,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构筑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英雄精神传播 价值审视 伦理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汪荣有 张赛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目标;彰显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目标;彰显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追求;丰富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伦理价值 道德核心 生态伦理 全人类共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正义视角下生态设计的审美价值取向研究
4
作者 李茜 林柯霏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共6页
本文以空间生态正义和审美感知体验为切入点,探讨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间恰当的序列关系。本文通过文献研读、实证讨论结合案例分析法厘清了审美关系从唯理论到经验论,再到二者相互调和的理论转变历程,提出在景观设计实践中引入具有时... 本文以空间生态正义和审美感知体验为切入点,探讨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间恰当的序列关系。本文通过文献研读、实证讨论结合案例分析法厘清了审美关系从唯理论到经验论,再到二者相互调和的理论转变历程,提出在景观设计实践中引入具有时代性批判的空间正义和生态伦理道德的必要性。为思考生态环境问题和拓展审美研究,调整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同时也为中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 生态危机 审美价值 景观实践 伦理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生态文明形态的有机农业之道——以北京市天福园有机农庄的经验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何慧丽 吕迅 王瀛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16-123,共8页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和资本文明破底之日,取而代之并引导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遵循有机农业之道则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文章以北京市天福园有机农庄的经验探索为例,探讨了作为生态文明形态的有机农业之道:生产...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和资本文明破底之日,取而代之并引导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遵循有机农业之道则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文章以北京市天福园有机农庄的经验探索为例,探讨了作为生态文明形态的有机农业之道:生产之道——遵循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念;消费之道——健康消费是生活之必需。分析了践行有机农业之道的困境与出路,认为在新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其教育机制的经验层面、国家政府践行有机农业之道的制度层面,机遇与困境并存。有机农业之道的践行,需要先行者的经验性探索及国家相关财政支持和耕地保护等制度性保障,更需要破解国家相关政策制度难以普惠性落实、地方工业化与保护耕地制度之间的矛盾等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有机农业之道 敬畏生命的伦理观 健康消费 制度性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生态伦理与企业的环保责任 被引量:13
6
作者 曾武英 陈雪琼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18-121,共4页
虽然政府、社会采取了许多做法(包括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政策和法律途径等)制约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但从更深层的角度思考,由于企业缺乏环保责任观和一种新的价值观而形成企业总是被动地承担环保责任的现象,造成企业生存的社会环... 虽然政府、社会采取了许多做法(包括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政策和法律途径等)制约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但从更深层的角度思考,由于企业缺乏环保责任观和一种新的价值观而形成企业总是被动地承担环保责任的现象,造成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恶化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因素,提出突破这种格局的思维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责任 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的代际资源管理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晔 张慧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4,共4页
资源在代际之间的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在当代人利益激励和后代人主体缺位的条件下是不可能自然实现的。所以,对世代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进行公平合理的代际管理和分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代际资源配置 生态伦理学 生态供给阈值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生态学:一种新的环境价值理念 被引量:75
8
作者 王正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4,共14页
深生态学是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一种新的范型。文章分析了深生态学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浅生态学运动和深生态学运动的区别;论述了深生态学的最高规范和基本原则,深生态学对现代环境价值观念的贡献及其认识局限。
关键词 深生态学 环境价值 环境伦理 生物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核伦理观的演变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镇江 曾建国 周晓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46,共5页
中国共产党的核伦理观经历了从重视核技术的政治价值,到重视核技术的经济价值,再到重视核技术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三个发展时期。在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核伦理思想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核伦理思想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核伦理观经历了从重视核技术的政治价值,到重视核技术的经济价值,再到重视核技术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三个发展时期。在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核伦理思想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核伦理思想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发展战略思想的转变保持一致;中国共产党核伦理思想的发展始终在关于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科学理念的探索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核伦理 政治价值 经济价值 生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工匠精神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丹 曾剑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9-220,共12页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艰巨性和长期性依然存在,仍需坚持久久为功。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重新认识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的现实问题,并对世...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艰巨性和长期性依然存在,仍需坚持久久为功。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重新认识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的现实问题,并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和新的建设思路。目前,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出现了功利化倾向和恶性竞争现象,急需一种精神指引来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工匠精神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存在内部逻辑性,“严谨专注、持之以恒”的精神内核、“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行为目标、“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行为方式以及“尊师重教、授业解业”的学习形式,与新时代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路径和价值追求高度契合。基于此,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以“追求卓越”重构建设目标,以“求实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学科建设模式不断创新,以“精益求精”促进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以“尊师重教、授业解业”重塑大学的基本使命,可驱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路径的升级与优化,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等学校 工匠精神 世界一流大学 尊师重教 人才市场 学术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生态为本位的科学依据与理论框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思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共7页
生态本位理论是世界文明发展进入生态时代的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发展观和实现观。把 2 1世纪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放在以生态为本位的框架内 ,在理论上旨在使可持续发展学说成为以生态为本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实践上旨在... 生态本位理论是世界文明发展进入生态时代的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发展观和实现观。把 2 1世纪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放在以生态为本位的框架内 ,在理论上旨在使可持续发展学说成为以生态为本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实践上旨在使人类超越只把自身需要与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实践选择的唯一的、终极的价值尺度的狭隘眼界 ,追求各种实践活动的生态合理性 ,实现世界系统运行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双赢”的发展轨迹和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价值 生态文明 生态本位 生存权利 生态伦理学 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 生态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精神”及其“价值生态”——《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再版序言 被引量:7
12
作者 樊浩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4期25-32,共8页
“伦理精神”是本人伦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有个性特点的核心概念,对它的涵义的理解应在世界道德哲学的语境中,结合“伦理”和“精神”各自的本质及其统一关系来进行。“价值生态”是“自然生态”概念的哲学提升和意义抽象,“伦理精神... “伦理精神”是本人伦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有个性特点的核心概念,对它的涵义的理解应在世界道德哲学的语境中,结合“伦理”和“精神”各自的本质及其统一关系来进行。“价值生态”是“自然生态”概念的哲学提升和意义抽象,“伦理精神”和“价值生态”的结合是道德哲学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方法论。消解价值霸权,在“生态觉悟”中追求和达到“"伦理学方法的超越”是“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命题和理论所试图探讨和解决的两个现实和学术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精神 伦理精神 价值 生态 价值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价值与认知视域下的环境冲突及其伦理调适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保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4-159,共6页
从利益、价值与认知三维视域出发,分析了环境冲突的形成原因,考察了环境伦理对环境冲突的调适机理。环境冲突是社会主体利益、价值、认知多元化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从彼此间独断性的对立和冲突转向建设性的生态与互动,是化解环... 从利益、价值与认知三维视域出发,分析了环境冲突的形成原因,考察了环境伦理对环境冲突的调适机理。环境冲突是社会主体利益、价值、认知多元化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从彼此间独断性的对立和冲突转向建设性的生态与互动,是化解环境冲突的根本路径。对此,环境伦理学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环境伦理通过对环境价值的辩护,将自然拉进道德关注的视野,塑造和影响人们的利益、价值和认知结构,调适人类社会中工业文明以来不断制度化的生态缺失,从而作为一种积极的要素,推进各主体的利益、价值和认知由对立和冲突走向彼此共存的生态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冲突 环境伦理 实践困境 利益冲突 价值生态 认知冲突 伦理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站的产品生态和伦理价值风险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胡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1,共7页
近年来,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B站)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大众视野。该网站在资本市场获得突破的同时,因为其产品及运营的问题,政府对其的监管引导也在强化。在B站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商业模式、用户特征及产品生态等多方面都体现... 近年来,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B站)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大众视野。该网站在资本市场获得突破的同时,因为其产品及运营的问题,政府对其的监管引导也在强化。在B站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商业模式、用户特征及产品生态等多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互联网亚文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互联网文化企业需要面对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会出现伦理价值遭到冲击的问题。作为互联网文化企业的B站,也将持续地在流量变现和伦理价值维系的平衡中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企业 产品生态 伦理价值 B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哲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正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共11页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人具有积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责任。环境哲学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人们从机械世界观转变为生态世界观,从人类个体主义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从片面发展走向人-自然-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哲学 环境伦理学 人与自然 可持续发展 自然价值 自然权利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现象学:生态哲学的新路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玲 王现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8-233,共6页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在为自然内在价值辩护的同时,却无法为保护自然的人之道德主体性提供正当理由。生态现象学以意向性理论为依据,主张要恢复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人的目光就必须回到生活世界中去看待自然。生态现象学不仅完善了整...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在为自然内在价值辩护的同时,却无法为保护自然的人之道德主体性提供正当理由。生态现象学以意向性理论为依据,主张要恢复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人的目光就必须回到生活世界中去看待自然。生态现象学不仅完善了整体论的生态自然观,而且在承认自然固有价值的条件下,能够充分说明人的道德主体合理性。生态现象学在自然观、价值论、方法论方面已经不同于生态伦理学,它已经成为一门新的生态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生态现象学 生活世界 意向性理论 内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人合一”命题的生态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俭建 仇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5-28,共4页
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天人合一”命题 ,认为该命题不仅表现为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 ,而且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它潜在地具有生态道义观和生态价值观的双重意义。揭示这些内涵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 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天人合一”命题 ,认为该命题不仅表现为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 ,而且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它潜在地具有生态道义观和生态价值观的双重意义。揭示这些内涵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生态道义 生态价值 "天人合一"命题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古代文化探索生态美学的两种审美取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彩霞 叶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53,共5页
生态美学从聚焦人与自然的美学关系出发,将审美的视野既投向自然事物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折射,又关注大自然作为地球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独立的生态和谐美图景。这两种审美取向,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都有不同的体现,值得挖掘和开发。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伦理学 生态系统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人的伦理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钟贞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31,共6页
社会生态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以人—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环境)和谐共生为精神旨归,以协同进化为价值目标,以社会责任和代际、代内公平为根本规范,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社会生态人关于人与自然的... 社会生态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以人—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环境)和谐共生为精神旨归,以协同进化为价值目标,以社会责任和代际、代内公平为根本规范,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社会生态人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价值准则孕育着生态伦理价值;人与社会协同进化倡导社会和谐的价值实践表现着社会生态人的和谐伦理价值;社会生态人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追求,担当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代内代际公平的社会历史责任,展示着社会生态人的责任伦理价值;社会生态人不仅是对个体人性的理想期待,也是社会组织、单位和社会群体的思维和行为的象征和典型代表,是集体意志的理想代言人,内涵着制度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人 人性假设 伦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陶养 自我化育——论生态美育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建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82,共4页
生态危机说到底是人性的危机,改善生态环境,化解生态危机,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生态美育以培养生态审美的人为根本任务,以自然陶养为基本途径,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审美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使人性向善、向美提升,... 生态危机说到底是人性的危机,改善生态环境,化解生态危机,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生态美育以培养生态审美的人为根本任务,以自然陶养为基本途径,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审美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使人性向善、向美提升,以生态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育 自然陶养 生态规律 美的规律 生态价值观 生态伦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