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ld and highly efficient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aldehyde and ketone catalyzed by rubidium phosphate 被引量:2
1
作者 黄云敬 阳卫军 +1 位作者 秦明高 赵昊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603-1610,共8页
Rubidium phosphate can be more conveniently obtained by extracting trace Rb+ from the salt lake brine. Rb_3PO_4 was found to be an excellent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transfer hydrogenation. Rb_3PO_4 lost 70% of its ... Rubidium phosphate can be more conveniently obtained by extracting trace Rb+ from the salt lake brine. Rb_3PO_4 was found to be an excellent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transfer hydrogenation. Rb_3PO_4 lost 70% of its active sites after adsorbing water, but the remaining was not affected. The reductions of aldehydes and ketones, when promoted by Rb_3PO_4, were allowe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activities of substrates at room temperature followed a descending order of 2,6-dichlorobenzaldehyde> 4-bromobenzaldehyde>benzaldehyde>acetophenone>anisaldehyde>butanone. A new catalytic cycle postulating a six-membered cyclic transition state for the reductions of aldehydes and ketones was proposed. These results exploited the catalytic usage of Rb_3PO_4 and worth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dium phosphate transfer hydrogenatio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cyclic transition st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碳量子点在水合盐相变材料中对碳钢缓蚀作用研究
2
作者 夏海明 谢德龙 +2 位作者 孟杨 梅毅 谢于辉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0,共7页
以木质素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分别合成了两种新型碳量子点(CDs-1和CDs-2),将其作为Q235碳钢在熔融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水合盐相变材料中的缓蚀剂,并对其微观结构、表面性能和缓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Ds-1和CDs-2的表... 以木质素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分别合成了两种新型碳量子点(CDs-1和CDs-2),将其作为Q235碳钢在熔融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水合盐相变材料中的缓蚀剂,并对其微观结构、表面性能和缓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Ds-1和CDs-2的表面有氮、硫元素基团,平均粒径分别为3.25 nm和4.25 nm,碳量子点的阻抗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在200 mg/L的浓度下浸泡24 h,CDs-1的缓蚀效率为64.92%,CDs-2的缓蚀效率为7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碳钢 水热法 碳量子点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播和磷酸二铵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王旗旗 解继红 +5 位作者 孙震 蔡婷 苑峰 刘亚玲 李杰 王运涛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为探究不同秋播播期和磷酸二铵施量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草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2021年设置3个秋播时期(7月31日、8月8日、8月16日)和5个磷酸二铵施量(0、40、70、100、130 kg/hm2)处理,比较不... 为探究不同秋播播期和磷酸二铵施量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中草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2021年设置3个秋播时期(7月31日、8月8日、8月16日)和5个磷酸二铵施量(0、40、70、100、130 kg/hm2)处理,比较不同播期和施肥量下紫花苜蓿草产量、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相对饲喂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紫花苜蓿草产量逐渐降低,品质逐渐提高,但在延迟秋播播期的同时施加一定量的磷酸二铵可以提高紫花苜蓿草产量,改善紫花苜蓿干草品质。其中,8月8日播种并配施100 kg/hm2磷酸二铵在呼和浩特地区能得到品质较好且产量较高的苜蓿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秋播 磷酸二铵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的电化学制备及其除氟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明明 崔淑慧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7,共9页
采用清洁简便的多扫循环伏安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HAP),利用X射线衍射仪与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合成的中间产物二水磷酸氢钙(DCPD)、最终产物HAP的晶面结构与官能团。扫描电镜显示HAP的表面形貌呈现分散性较好的棒状结构。同时,以水中F^(-)... 采用清洁简便的多扫循环伏安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HAP),利用X射线衍射仪与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合成的中间产物二水磷酸氢钙(DCPD)、最终产物HAP的晶面结构与官能团。扫描电镜显示HAP的表面形貌呈现分散性较好的棒状结构。同时,以水中F^(-)为吸附对象,研究了水中条件参数如pH、温度、阴离子含量等对所合成HAP吸附F^(-)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6的范围内,HAP对F^(-)的吸附量随pH升高逐渐增大,并在pH为6时达到最大;pH在6~10的范围内,HAP对F^(-)的吸附量随pH升高逐渐下降。水中可能共存的阴离子如Cl^(-)、NO_(3)^(-)、SO_(4)^(2-)、CO_(3)^(2-),不干扰HAP对F^(-)的吸附。在15~55℃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HAP吸附容量增加,并在55℃时达到8.36 mg/g的最大吸附量,高于文献中同类材料的吸附量;经过4次吸附-脱附试验,HAP对模拟废水中F^(-)的去除效果依然符合国家标准。此外,HAP对F^(-)的吸附是一熵增、吸热的自发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Dubinin-Radushkevich两种吸附等温模型,并遵循颗粒内扩散的动力学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磷酸氢钙 羟基磷灰石 多扫循环伏安法 氟离子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磷铁矿制备Fe-P合金催化剂用于高效全解水反应
5
作者 张华 马帅帅 +5 位作者 张甜 罗毅 吴文洁 任晓辉 刘涛 倪红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9-183,共5页
本工作首次报道了一种高磷铁矿协同纯Ca_(3)(PO_(4))_(2)熔融还原并结合单辊旋淬技术制备Fe-P合金带材催化剂的短流程冶金工艺,该工艺具有成本低、产品附加值高、易于工业化的优点。针对电催化析氢合金催化剂低成本高效制备难题,国内外... 本工作首次报道了一种高磷铁矿协同纯Ca_(3)(PO_(4))_(2)熔融还原并结合单辊旋淬技术制备Fe-P合金带材催化剂的短流程冶金工艺,该工艺具有成本低、产品附加值高、易于工业化的优点。针对电催化析氢合金催化剂低成本高效制备难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重点研究。因此,通过短流程冶金的方法制备Fe-P合金带材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电催化制氢(HER)领域,一方面降低了冶金过程中二氧化碳和其他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为冶金资源实现“大型化、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再利用平台搭建提供了指导方案,有望解决催化剂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磷铁矿 Fe-P合金带材 电催化全解水 氢气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钙磷涂层电沉积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伍登骏 吴松全 +3 位作者 杨义 侯娟 王皞 黄爱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30,共15页
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具有处理温度低、组织结构易控和经济高效等优势,在保持植体优良机械性能的同时提高生物活性,有望替代等离子喷涂技术。为了促进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的临床转化,首先简述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 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具有处理温度低、组织结构易控和经济高效等优势,在保持植体优良机械性能的同时提高生物活性,有望替代等离子喷涂技术。为了促进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的临床转化,首先简述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机理,然后详述近年来在电解液参数(钙磷比、添加剂、p H值和气氛)、外场条件(电场、温度、磁场、超声波)和沉积时间对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影响的研究进展。其中,钙磷比改变电解液中钙源和磷源离子的临界浓度;p H值调节电解液中磷源离子的存在形式,直接影响涂层的物相种类;添加剂通过与钙源、磷源、溶剂或沉积晶体发生静电吸引、配位或特征吸附等作用,能够进一步调控涂层的种类和形态;控制气氛可有效防止空气中CO_(2)对涂层物相产生影响;进一步通过电场、温度、磁场、超声波和沉积时间的调控,可以优化涂层的结构形态和性能。最后,阐述了钛合金表面电沉积钙磷涂层技术的现存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电化学沉积 钙磷涂层 羟基磷灰石 磷酸氢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氢基竖炉工况条件下铝硅质耐火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演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颉付博 李亚伟 +3 位作者 廖宁 史成龙 蔡国庆 秦建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3-1142,共10页
基于H_(2)/CO混合气强还原服役环境,本工作模拟常压氢基竖炉服役工况,研究典型的铝硅质耐火材料经还原处理后性能变化规律及失稳机制。结果表明,在V(H_(2))∶V(CO)=5∶2的条件下,热处理温度由450℃升高至950℃,混合气体对铝硅质耐火材... 基于H_(2)/CO混合气强还原服役环境,本工作模拟常压氢基竖炉服役工况,研究典型的铝硅质耐火材料经还原处理后性能变化规律及失稳机制。结果表明,在V(H_(2))∶V(CO)=5∶2的条件下,热处理温度由450℃升高至950℃,混合气体对铝硅质耐火材料的还原能力逐渐增强。现有条件下,铝硅质耐火材料失稳的两个关键因素在于Fe_(2)O_(3)含量以及磷酸盐结合剂:1)当铝硅质耐火材料中Fe_(2)O_(3)含量较高时,在H_(2)/CO气氛下,Fe_(2)O_(3)极易被还原为单质铁。同时,这种情况会导致铝硅质耐火材料发生一定程度的体积变化和显著的力学性能下降。2)磷酸盐结合铝硅质耐火材料也面临磷酸盐挥发,导致显气孔率提高,结构稳定性降低。然而,研究还发现磷酸盐结合刚玉-莫来石砖中Fe_(2)O_(3)含量较低且伴生一定含量的TiO_(2)时,材料具有较好的抗H_(2)/CO气还原能力。通过比较铝硅质耐火材料在CO气氛和H_(2)/CO气氛下力学性能,发现V(H_(2))∶V(CO)=5∶2气氛下在850℃热处理3 h比CO气氛下500℃热处理100 h具有更强的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基竖炉 H_(2)/CO气氛 铝硅质耐火材料 Fe_(2)O_(3) 磷酸盐 CO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相变调温聚乳酸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霞 吴改红 +1 位作者 闫子豪 王彩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4,共7页
为开发具有调温功能的可生物降解纤维膜,以聚乳酸(PLA)作为支撑载体,十二水磷酸氢二钠(DHPD)作为相变调温材料,利用单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热调节功能的调温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红外成像仪、水接触角测量... 为开发具有调温功能的可生物降解纤维膜,以聚乳酸(PLA)作为支撑载体,十二水磷酸氢二钠(DHPD)作为相变调温材料,利用单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热调节功能的调温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红外成像仪、水接触角测量仪对PLA与DHPD质量比不同制备的调温纤维膜的形貌结构、热储能性能、热调节性能、可重复循环性能以及吸水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当PLA与DHPD质量比为40∶4时,调温纤维膜表面光滑,纤维平均直径为342 nm;在42.45℃时,调温纤维膜的熔融焓值为1.96 J/g,具有吸热的能力;在对调温纤维膜加热的80 s内,最终温度上升了3.7℃;除此之外,调温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热循环使用性能且水接触角可达到110°。该调温纤维膜在绿色环保的智能纺织品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调温纳米纤维膜 智能纺织品 相变纤维 静电纺丝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二十烷/十二水磷酸氢二钠/膨胀石墨复合相变蓄热储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毅 彭靖棠 +3 位作者 陈志莉 董玉杰 吴洋 吕楠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91-6195,共5页
为解决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的过冷、相分离、循环稳定性等问题,研发制备N-E/DHPD/EG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表征分析。N-E/DHPD/EG复合相变材料过冷度降低到1℃以内,同时保持了229 J/g以上的相变焓,在保证相变焓不产生过大降低的... 为解决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的过冷、相分离、循环稳定性等问题,研发制备N-E/DHPD/EG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表征分析。N-E/DHPD/EG复合相变材料过冷度降低到1℃以内,同时保持了229 J/g以上的相变焓,在保证相变焓不产生过大降低的情况下,复合相变材料过冷度问题得到很好的改善。同时,膨胀石墨的加入,极大的提升了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达1.086 W/(m·K)以上,且循环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膨胀石墨 正二十烷 复合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双核有机锡化合物为载体的PVC膜磷酸根离子敏感电极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冬 陈文灿 +2 位作者 何德良 沈国励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1528-1531,共4页
以双(三苄基锡)氧化物为载体制备了一种对磷酸氢根离子具有良好电位响应性能的溶剂聚合膜离子敏感电极。在pH为7.20±0.02的测试液中,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10-6~10-1mol/L,斜率为—30.1m... 以双(三苄基锡)氧化物为载体制备了一种对磷酸氢根离子具有良好电位响应性能的溶剂聚合膜离子敏感电极。在pH为7.20±0.02的测试液中,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10-6~10-1mol/L,斜率为—30.1mV/dec..用分别溶液法测得其对于各种阴离子的选择性次序:HPO~I->Br->Cl->Ac>SO.膜相中荷电离子添加实验的结果表明,电极响应系中性载体作用机制。对比实验发现,双核有机锡化合物载体电极的电位响应能力较单核载体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锡 磷酸氢根 离子敏感电极 PVC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和碳酸盐对秸秆类生物质光发酵产氢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全国 刘会亮 +5 位作者 胡建军 周雪花 荆艳艳 王毅 张甜 张志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51-257,共7页
为研究磷酸盐和碳酸盐对光发酵产氢过程的影响,该文主要以酶解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为产氢基质,对不同浓度的磷酸盐(K_2HPO_4)和碳酸盐(NaHCO_3 )下的氢气产量、pH值、ORP值和产氢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K_2HPO_4的浓度为10 mmo... 为研究磷酸盐和碳酸盐对光发酵产氢过程的影响,该文主要以酶解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为产氢基质,对不同浓度的磷酸盐(K_2HPO_4)和碳酸盐(NaHCO_3 )下的氢气产量、pH值、ORP值和产氢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K_2HPO_4的浓度为10 mmol/L时,氢气产量为(40.65±0.35)m L/g,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28.48%,对光发酵产氢的促进效果最好;终pH值为6.37±0.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6±0.03,能够有效缓冲反应体系的pH值。不同K_2HPO_4浓度下的产氢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适当的K_2HPO_4浓度提高了最大产氢潜能和最大产氢速率,缩短了产氢延迟时间,当K_2HPO_4的浓度为10 mmol/L时,最大产氢潜能最大,和最大产氢速率较大,产氢延迟时间较短,分别是40.81 m L/g、1.87 m L/(h·g)和2.85 h。当NaHCO_3 浓度为5 mmol/L时,氢气产量为(37.46±1.40)m L/g,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8.39%,对光发酵产氢的促进效果最好;终pH值为6.26±0.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6±0.03,能够有效缓冲反应体系的pH值。不同NaHCO_3 浓度下的产氢动力学结果表明,适当的NaHCO_3 浓度能够提高最大产氢潜能和最大产氢速率,但却会延迟光合细菌的产氢,当NaHCO_3 浓度为5 mmol/L时,最大产氢潜能和最大产氢速率最大,产氢延迟时间相对较短,分别是37.26 m L/g、1.92 m L/(h·g)和5.11 h。该研究可为秸秆类生物质光发酵生物制氢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氢气 发酵 磷酸盐 碳酸盐 光合细菌 生物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氢钙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工艺研究Ⅰ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春丽 张志强 +4 位作者 关云山 邢英 王娟 张英智 何全胜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50,共3页
以明胶生产中副产的磷酸氢钙和工业级硫酸钾为原料,采用复分解法制取了磷酸二氢钾。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及钾磷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制备磷酸二氢钾过程中的磷收率和钾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佳... 以明胶生产中副产的磷酸氢钙和工业级硫酸钾为原料,采用复分解法制取了磷酸二氢钾。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及钾磷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制备磷酸二氢钾过程中的磷收率和钾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120 min,反应温度为60℃,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 mL/g,钾磷物质的量比为1.3。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条件:反应时间为130 m in,反应温度为50℃,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5 mL/g,钾磷物质的量比为1.3,在此条件下磷的收率可达到81.15%,钾的收率可达到97.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氢钙 硫酸钾 磷酸二氢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酸酯胺盐官能团硼酸酯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令国 王永刚 +1 位作者 张立 李久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5,共4页
将磷酸酯胺盐官能团引入到硼酸酯结构中,得到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硼酸酯衍生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选择常用的HVIH200加氢基础油,在四球试验机上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硼酸酯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 将磷酸酯胺盐官能团引入到硼酸酯结构中,得到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硼酸酯衍生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选择常用的HVIH200加氢基础油,在四球试验机上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硼酸酯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在加氢基础油中具有良好的油溶性;该添加剂在加氢基础油中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可以明显提高基础油的承载能力。磷酸酯胺盐官能团化学活性较强,可与金属表面形成易剪切的吸附层,且摩擦过程中所产生磷酸盐的层状结构也保证了其润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磷酸酯胺盐 硼酸酯 摩擦学性能 加氢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秸秆活性炭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55
14
作者 韩彬 周美华 荣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8-832,共5页
利用廉价的农业废弃物稻草秸秆,选择磷酸氢二铵为活化剂在不同的活化温度和预氧化条件下来制备活性炭。应用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对产品表面孔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分析来研究稻草秸秆的活化过程。结果表明,同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先浸泡... 利用廉价的农业废弃物稻草秸秆,选择磷酸氢二铵为活化剂在不同的活化温度和预氧化条件下来制备活性炭。应用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对产品表面孔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分析来研究稻草秸秆的活化过程。结果表明,同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先浸泡后预氧化处理并在700℃下活化制得的样品不但有最大的比表面积(1078.21m2·g-1),其得率和碘吸附值也最大,分别为39.75%和636mg·g-1。热重分析表明磷酸氢二铵的浸泡可以增加稻草秸秆的热稳定性。不论是否经过预氧化,制得的样品平均孔径在2~3nm。(NH4)2HPO4的浸泡可以明显地增加样品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加其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秸秆 活性炭 磷酸氢二铵 比表面积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的相变性能 被引量:13
15
作者 盛青青 章学来 葛轶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0-903,共4页
针对磷酸氢二钠的过冷进行研究,加入适量的成核剂降低其过冷度。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铝对改善磷酸氢二钠的过冷现象有很好的效果,相变温度保持在35~36℃,相变过程也可保持较长时间。同时,添加一定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增稠剂,不仅... 针对磷酸氢二钠的过冷进行研究,加入适量的成核剂降低其过冷度。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铝对改善磷酸氢二钠的过冷现象有很好的效果,相变温度保持在35~36℃,相变过程也可保持较长时间。同时,添加一定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增稠剂,不仅可以改善蓄热体系的稳定性,而且对降低过冷度也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过冷度 成核剂 增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法提取紫甘薯花青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国才 陈香颖 +6 位作者 王季春 杜川 张凯 蔡叶茂 高旭 唐道彬 赵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更好的紫甘薯花青素提取方法,为提高青花素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法提取4个不同品种(系)紫甘薯(万紫56、宁紫甘薯1号、1024-20、0929-115)的花青素,并通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 【目的】探索一种更好的紫甘薯花青素提取方法,为提高青花素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法提取4个不同品种(系)紫甘薯(万紫56、宁紫甘薯1号、1024-20、0929-115)的花青素,并通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从材料状态(鲜样/干样)、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等3个影响因素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各因素对紫甘薯花青素提取量的响应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材料状态>提取次数;综合考虑提取效率及生产成本,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法提取紫甘薯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鲜样为提取材料,提取温度控制在60℃,提取1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花青素提取量为25.72mg/100g。【结论】以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法提取紫甘薯花青素具有经济、高效、方便、快捷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 花青素 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相变材料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鄢瑛 林小花 张会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8-1072,共5页
研究了改善Na2HPO4.12H2O的过冷和相分离问题的改性技术。通过添加成核剂和增稠剂,在55℃及20℃下进行熔化-冷却循环实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别研究了成核剂及增稠剂的种类及用量对Na2HPO4.12H2O相变温度及相变潜热的影响规律。实验... 研究了改善Na2HPO4.12H2O的过冷和相分离问题的改性技术。通过添加成核剂和增稠剂,在55℃及20℃下进行熔化-冷却循环实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别研究了成核剂及增稠剂的种类及用量对Na2HPO4.12H2O相变温度及相变潜热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铝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能改善Na2HPO4.12H2O过冷和相分离现象,加入1.0 g活性氧化铝作为成核剂,1.0 g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增稠剂,能将改性后的Na2HPO4.12H2O过冷度从26℃降低到14℃,相变潜热为220 J·g-1,经过熔化-冷却循环实验30次后未出现相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过冷度 相分离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鳞综合开发利用工艺与设备综述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南平 何兰 +1 位作者 曹俊 郭休玉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2,共7页
鱼鳞是水产品加工中的废弃资源,它也是一种优质的胶原蛋白来源。总结了鱼胶原蛋白的特性,鱼鳞明胶和鱼鳞胶原蛋白多肽的制备工艺,以及鱼鳞硬蛋白和磷酸氢钙的制造方法。提出了工业化开发利用鱼鳞资源的完整工艺路线和车间设备,并对鱼鳞... 鱼鳞是水产品加工中的废弃资源,它也是一种优质的胶原蛋白来源。总结了鱼胶原蛋白的特性,鱼鳞明胶和鱼鳞胶原蛋白多肽的制备工艺,以及鱼鳞硬蛋白和磷酸氢钙的制造方法。提出了工业化开发利用鱼鳞资源的完整工艺路线和车间设备,并对鱼鳞胶原蛋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 明胶 胶原蛋白多肽 鱼鳞硬蛋白 磷酸氢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聚乙二醇双水相体系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钦华 李总成 李以圭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文建立了由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聚乙二醇及水所组成的双水相体系(不含生物物质)的平衡浓度分析测定方法。实验共测定了pH=9.43及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分别为1000,2000,4000和6000四种共41组在25℃... 本文建立了由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聚乙二醇及水所组成的双水相体系(不含生物物质)的平衡浓度分析测定方法。实验共测定了pH=9.43及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分别为1000,2000,4000和6000四种共41组在25℃下的液-液平衡数据;测定了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为4000和pH值分别为6、7、8时共32组在25℃下的液液平衡数据;实验还测定了K2HPO4和KH2PO4在水中的缔合常数;用扩展的UNIFAC方程(短程项)和Fowler-Guggenheim方程(长程项)相结合进行了关联和预测,结果满意。同时还用Setschenow公式对双水相中上层贫盐水相进行关联,并发现此双水相体系遵循盐效应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氢钾 聚乙二醇 液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浓度对产氢细菌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 YUAN-3生长和产气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天卉 任南琪 +1 位作者 邢德峰 王胜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6-849,共4页
以产氢发酵细菌YUAN-3(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歇产氢实验,考察磷酸盐的浓度对YUAN-3生长和产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磷酸盐浓度小于15mmol/L时,生物量较高,细胞干重大于0.4g/L;整个发酵过程的平均产氢速率和比... 以产氢发酵细菌YUAN-3(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歇产氢实验,考察磷酸盐的浓度对YUAN-3生长和产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磷酸盐浓度小于15mmol/L时,生物量较高,细胞干重大于0.4g/L;整个发酵过程的平均产氢速率和比产氢率在磷酸盐浓度为8mmol/L时达到最大,为5.92mmol/g-干细胞·h和2.86molH_2/mol-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产氢细菌 磷酸盐浓度 Ethanoligene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