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管廊运维多灾害事故致因分析与风险管控研究
1
作者 郭振超 王林 +2 位作者 王一丁 向鹏成 裴子瑀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0,144,共8页
综合管廊内部集中了多种市政管线,在运维过程中存在着燃气泄漏、爆炸、火灾、水灾和廊体结构破坏等多种事故风险。该文通过对国内外90起综合管廊运维事故的案例分析,提取了76条事故致因链,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安全事故与事故致... 综合管廊内部集中了多种市政管线,在运维过程中存在着燃气泄漏、爆炸、火灾、水灾和廊体结构破坏等多种事故风险。该文通过对国内外90起综合管廊运维事故的案例分析,提取了76条事故致因链,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安全事故与事故致因网络模型,识别出10个核心事故致因因素与5条关键传播路径。研究还从管廊项目各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靶向制定风险管控策略,并模拟了不同风险管控水平下的情景。结果表明,针对核心事故致因因素和关键传播途径的靶向干预有助于高效阻断事故致因因素在网络中的传导,从而降低综合管廊运维期的整体安全风险。研究成果有助于为管廊运维期的安全管控和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运维灾害 社会网络分析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BDS在复杂山区超长铁路隧道控制网测量中的数据质量及精度分析
2
作者 王世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8,共7页
当前,复杂山区超长铁路隧道控制网测量广泛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模式,鲜有基于单一BDS的工程应用案例。为摆脱对GPS的依赖,验证单一BDS在复杂山区超长铁路隧道控制网测量中的可行性,基于西十高铁秦岭山区某长达2... 当前,复杂山区超长铁路隧道控制网测量广泛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模式,鲜有基于单一BDS的工程应用案例。为摆脱对GPS的依赖,验证单一BDS在复杂山区超长铁路隧道控制网测量中的可行性,基于西十高铁秦岭山区某长达22.9 km的隧道控制网卫星定位测量数据,在数据质量比对分析基础上,分别采用BDS、GPS、BDS+GPS模式进行基线解算、网平差及精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山高林密、卫星信号存在遮挡的复杂山区,BDS各频点信噪比均在45 dB·Hz左右,伪距多路径误差较GPS大,但均小于0.5 m,数据完整率和周跳比指标略优于GPS,数据质量与GPS基本相当;在定向边最短边长400 m左右条件下,采用单一BDS进行超长铁路隧道控制网测量,达到方向中误差不超过1″、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超过1/250 000的精度要求;不同星座模式解算的控制点坐标差最大值7.1 mm,坐标方位角差最大值2.06″,成果可靠。可以采用单一BDS在复杂山区进行超长铁路隧道控制网测量,摆脱对GPS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隧道控制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质量分析 基线解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掘进姿态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珂 刘天瑞 杨钊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4-1164,共11页
为系统地分析我国盾构掘进姿态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知网检索到的32篇相关文献,总结盾构掘进姿态的主要表征参数和影响因素,并以盾构液压推进系统为例论述其控制原理。同时,结合盾构姿态智能控制的部分案例,总结PID控制、自适应控制... 为系统地分析我国盾构掘进姿态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知网检索到的32篇相关文献,总结盾构掘进姿态的主要表征参数和影响因素,并以盾构液压推进系统为例论述其控制原理。同时,结合盾构姿态智能控制的部分案例,总结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和基于智能算法的控制等技术的优劣势及应用场景。基于以上分析,对盾构姿态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发现:1)盾构掘进姿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几何参数、地层参数和盾构掘进参数。2)由于盾构推进系统需要同时完成盾构向前推进和姿态调整等复杂任务,因此该系统的参数对盾构姿态有着很大的影响,是姿态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3)相较于传统PID控制方法,智能控制方法与PID控制的结合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精度、适应能力和鲁棒性。4)未来研究可以围绕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控制算法、构建数据-机制混合驱动的控制技术以及加强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实用性等方面展开,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掘进 姿态控制 PID控制 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演化路径及防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昌友 王昱 张彦春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58-3369,共12页
山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突出,探索安全风险演化路径并提出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对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意义重大。针对山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特点,运用文本挖掘分析历史安全事故资料、铁路标准规范资料、现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相关... 山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突出,探索安全风险演化路径并提出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对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意义重大。针对山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特点,运用文本挖掘分析历史安全事故资料、铁路标准规范资料、现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等,结合“4M1E”理论和专家经验识别山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主要安全风险因素和安全风险事件。采用质性分析法,结合现场调研和专家访谈,提取安全风险因素间、安全风险事件间、安全风险因素及事件间相互关系,构建山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演化网络模型。基于风险演化理论、复杂网络理论等,利用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聚类系数、特征向量中心性、中间中心度等多项指标分析山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演化网络节点重要度、边的关键性,从而确定关键链演化路径,并提出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山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包括人员、设备、技术、管理、环境5类共41个主要安全风险因素和塌方、突泥涌水等6个主要安全风险事件,确定了安全风险演化网络中8个关键节点、20条关键边和3条关键链,针对关键链风险演化路径提出了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为提高山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隧道 钻爆法 安全风险识别 安全风险演化路径 安全风险防控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长大水工隧洞群挡烟垂壁控烟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夏勇 安瑞楠 +3 位作者 张伟锋 张超 何坤 林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针对长大水工隧洞群施工期火灾疏散救援难和挡烟垂壁作用机制不清晰的挑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型棋盘状隧洞群通风网络火灾烟气蔓延特征及控烟机制开展系统研究,包括烟气扩散路径及能见度分布,设置挡烟垂壁对烟气扩散速度、能见度及... 针对长大水工隧洞群施工期火灾疏散救援难和挡烟垂壁作用机制不清晰的挑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型棋盘状隧洞群通风网络火灾烟气蔓延特征及控烟机制开展系统研究,包括烟气扩散路径及能见度分布,设置挡烟垂壁对烟气扩散速度、能见度及温度的影响及控烟效果。结果表明:火灾后烟气首先沿单一隧洞轴线双向传播,扩散至施工支洞时部分支路产生烟气逆转、逆退现象,500 s计算时长内烟气几乎充满整个通风网络,烟气层与下层空气的分层界面不稳定,网络交汇处烟气层高度明显降低。设置挡烟垂壁对烟气沿隧洞轴向传播具有促进作用,效果随传播距离增长而减弱;对烟气沿施工支洞轴线传播具有累积阻滞作用;挡烟垂壁对烟气温度的影响随扩散距离增加不断减弱;挡烟垂壁前方形成储烟池,增强烟气逆流程度,后方为烟气减速增压区,烟气层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隧洞群 挡烟垂壁 控烟 通风网络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型地下隧洞群控排烟策略优化仿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安瑞楠 林鹏 +4 位作者 夏勇 王鑫 张伟锋 张超 张帅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41-1051,共11页
针对网络型地下隧洞群结构烟气控制难题,建立了“四穿六”网络型隧洞群全尺寸模型,对竖井自然散烟、机械通风排烟、挡烟垂壁防烟3种典型策略下的烟气蔓延及温度分布特性开展仿真研究。结果表明:①竖井自然散烟策略下,烟气蔓延路径与构... 针对网络型地下隧洞群结构烟气控制难题,建立了“四穿六”网络型隧洞群全尺寸模型,对竖井自然散烟、机械通风排烟、挡烟垂壁防烟3种典型策略下的烟气蔓延及温度分布特性开展仿真研究。结果表明:①竖井自然散烟策略下,烟气蔓延路径与构筑物断面尺寸直接相关,主要沿水工隧洞传播;非竖井区烟气与空气分层明显,高温烟气沿顶部稳定传播,中下部低温新鲜空气传输至火源位置补给,竖井区域烟气与空气分层破坏,烟气卷吸程度加大,温度降低;在竖井下游区域具有一定的排烟能力,但范围有限,隧洞群整体控烟能力弱。②机械通风排烟策略下,火源上游区域烟气层高度升高,烟气抑制区沿水工隧洞蔓延能力减弱,大部分烟气向火源下风向蔓延,竖井内部温度升高,竖井下游出现烟气“低温区”;机械通风排烟与竖井散烟路径一致,竖井自然散烟能力增强,安全救援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但整体控烟能力较弱。③挡烟垂壁防烟策略下,烟气蔓延减缓,在单隧洞蔓延阶段,改变了烟气主要沿水工隧洞传播的特性,该阶段烟气整体可控性强;在烟气网络未贯通阶段,存在较强的烟气逆转现象,竖井及挡烟垂壁的耦合控烟作用明显削弱火源下游烟气抑制区域的蔓延强度,竖井散烟和机械通风排烟能力增强,整体可控性较高;在烟气网络已贯通阶段,烟气大范围蔓延,挡烟垂壁防烟效果不明显,但提升机械通风速度可直接削弱烟气经由施工支洞向上游水工隧洞蔓延的能力,烟气整体可控性一般。在安全救援路径设计上,火源下游烟气促进区域为竖井散烟和通风排烟的主要路径,考虑人烟路径分离,设计施工支洞主通道和旁侧通道分别为安全救援与烟气蔓延通路,水工隧洞中可经由横通道向远离火源通道逃生。本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防排烟策略及安全救援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型隧洞群 控排烟策略 竖井自然散烟 机械通风排烟 挡烟垂壁防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分参数约束的粒子加速器隧道控制网平差
7
作者 刘忠贺 李宗春 何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3,共13页
为控制隧道控制网平差时的误差累积问题,提高隧道控制网平差精度,设计了3种约束方案。首先,考虑到测站铅垂线之间的不平行性,依据控制网规模计算测站铅垂线与储存环中心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在平差时顾及该约束,使平差模型更加严密。然后,... 为控制隧道控制网平差时的误差累积问题,提高隧道控制网平差精度,设计了3种约束方案。首先,考虑到测站铅垂线之间的不平行性,依据控制网规模计算测站铅垂线与储存环中心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在平差时顾及该约束,使平差模型更加严密。然后,为提高隧道控制网的平面精度,使用全站仪对距离较远的控制点进行长边夹角测量,在平差过程中附加长边夹角约束。其次,按照一等水准规范,对隧道地面点进行水准测量,基于水准测量结果,采用最小二乘转换方法,将控制网转换至水平面,进一步提高控制网竖向精度。最后,对周长为1360 m的隧道控制网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顾及测站垂差及水准点高程或高差平差值可提高控制网竖向精度;附加长边夹角约束可提高控制网平面精度;同时顾及测站垂差、长边夹角观测值及水准高程或高差平差值可提高控制点的点位精度,验证了约束条件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布设控制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设站 隧道控制网 误差累积 三维控制网平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管控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浩田 张金龙 +4 位作者 马伟斌 邹文浩 王勇 安哲立 王旭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2,共8页
为提升我国铁路隧道智能建造水平,选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加强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为进一步提升点云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了不规则三角网加密的点云重采样法和基于回字形矩阵三维Delaunay生长算法的隧道模型重构法,... 为提升我国铁路隧道智能建造水平,选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加强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为进一步提升点云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了不规则三角网加密的点云重采样法和基于回字形矩阵三维Delaunay生长算法的隧道模型重构法,实现了隧道点云数据优化处理。梳理了喷射混凝土施工管控的总体技术流程,配套研发了喷射混凝土施工管控软件。选取西南某铁路隧道进行现场试验分析,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管控技术可实现对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喷射混凝土用量以及初期支护变形监测的准确监管与评价,单点测量偏差小于1.2 mm,检测效率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喷射混凝土 施工管控 三维激光扫描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汁江大桥大倾角隧道锚主缆预应力锚固系统定位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健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绿汁江大桥为主跨780 m的单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玉溪岸隧道锚总长86 m,锚塞体底板与水平面夹角54°,主缆预应力锚固系统定位精度要求高达3 mm。针对锚固系统定位测量的重难点,分别采用精密导线法、双导线法布设洞外、洞内加密控制网... 绿汁江大桥为主跨780 m的单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玉溪岸隧道锚总长86 m,锚塞体底板与水平面夹角54°,主缆预应力锚固系统定位精度要求高达3 mm。针对锚固系统定位测量的重难点,分别采用精密导线法、双导线法布设洞外、洞内加密控制网;建立锚固系统数学模型,将隧道锚坐标系转换为整体坐标系,计算索股预应力管道坐标,并与软件建立的锚固系统三维几何模型中的坐标对比,经复核坐标转换结果准确。主缆预应力锚固系统随锚碇基础及填芯混凝土施工逐层安装定位,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及精确修正球气差常数的全站仪三角高程差分法对测量高程进行修正。定位时,首先进行后锚面模板精调;接着基于锚垫板与索股预应力管道同轴调整原理,调整锚垫板与对应索股预应力管道轴线相垂直以及锚垫板的平整度,进行后锚垫板定位;然后安装定位支架,进行索股预应力管道定位;最后进行前锚垫板定位,实测锚固系统定位精度小于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大倾角隧道锚 锚固系统 加密控制网 坐标系转换 全站仪三维坐标法 施工测量 定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在隧道内平面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成龙 金国清 +2 位作者 杨雪峰 王长进 徐小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目前高铁隧道洞内导线环网多余观测量少、受旁折光影响大、控制点使用困难和横向误差大等问题,提出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作为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新方法.推导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和横向贯通误差计算模型,并进... 针对目前高铁隧道洞内导线环网多余观测量少、受旁折光影响大、控制点使用困难和横向误差大等问题,提出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作为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新方法.推导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和横向贯通误差计算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这两项指标能够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隧道贯通精度提高了20%,并提高了测量效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证明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可以代替洞内导线环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洞内控制测量 导线环网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 贯通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隧道显微镜微位移工作台的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魏强 张玉林 +2 位作者 于欣蕾 郝慧娟 卢文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2-427,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微位移工作台控制方案。该工作台以压电陶瓷作为微位移驱动元件,对伺服电机大位移进行位移补偿。分析了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的原理,建立了工作台的数学模型。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对工作台进行闭环控制,利用B...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微位移工作台控制方案。该工作台以压电陶瓷作为微位移驱动元件,对伺服电机大位移进行位移补偿。分析了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的原理,建立了工作台的数学模型。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对工作台进行闭环控制,利用BP网络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实时调整网络加权值,改变PID控制器的控制系数,减小工作台的位移误差。采用专用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对工作台的位移进行了实验,相对于常规PID控制器,微位移为11.41μm时的响应时间从1.5 s缩短到1 s,稳态位移误差从3.13%减小到1.05%,工作台的稳定性和定位精度得以提高,改善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精密工作台 神经网络 PID控制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通风网络及调节 被引量:19
12
作者 曾艳华 李永林 +1 位作者 何川 关宝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7,共5页
根据隧道通风网络的构成及网络中风流流动的基本规律,运用通风网络解算的斯考德 恒斯雷法和风量调节通路计算法,以二郎山和重庆中梁山2条长大公路隧道工程为例进行了网络模拟和调节计算研究.研究表明,分段纵向式通风系统已形成网络,可... 根据隧道通风网络的构成及网络中风流流动的基本规律,运用通风网络解算的斯考德 恒斯雷法和风量调节通路计算法,以二郎山和重庆中梁山2条长大公路隧道工程为例进行了网络模拟和调节计算研究.研究表明,分段纵向式通风系统已形成网络,可通过网络的自然分风和按需分风解算,模拟隧道内风流的分配、风机的设置,从而为确定通风调节的位置、大小和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通风网络 风量调节 自然分风 按需分风 斯考德-恒斯雷法 风量调节通路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m风洞M数和稳定段总压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平 董谊信 +4 位作者 何钺 葛思华 韩杰 李尚春 汤更生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5-81,共7页
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 2 .4m风洞现已投入使用。该风洞控制系统与国内现有风洞相比 ,控制执行系统多而复杂。该风洞成功地采用了所有试验工况M数与稳定段总压同时控制的运行方式。针对被控对象的复杂性 ,分别对神经网络控制、模型跟随自... 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 2 .4m风洞现已投入使用。该风洞控制系统与国内现有风洞相比 ,控制执行系统多而复杂。该风洞成功地采用了所有试验工况M数与稳定段总压同时控制的运行方式。针对被控对象的复杂性 ,分别对神经网络控制、模型跟随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智能控制及智能学习控制在该风洞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种智能控制策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m风洞 M数 神经网络控制 自适应控制 智能控制 稳定段总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Sec VPN的研究和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田春岐 王立明 +1 位作者 蔡勉 周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3-166,共4页
在扼要介绍虚拟专用网VPN安全机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和分析了VPN系统中的四项主要安全技术;然后,在提出IPSec协议体系结构的同时,重点分析了IPSec协议以及实现问题,最后,指出了用IPSec协议实现VPN的优越性。
关键词 虚拟专用网 因特网安全协议(IPSec) 隧道 认证 访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隧道GPS平面控制网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提多 黄丁发 张德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1-157,共7页
从研究秦岭隧道GPS平面控制网在复测中遇到的垂线偏差影响;高程异常值对投影面归算的影响;GPS网起算点误差对高斯平面上相对坐标值的影响出发,探讨隧道GPS平面控制网的布测方法。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隧道 测量 控制网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法综述 被引量:23
16
作者 徐辉 《隧道建设》 2008年第5期589-596,共8页
根据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网理论,阐述如何实现测量精度及误差控制的方法。详细地讨论了采用精密导线法及GPS方法组建隧道控制网并进行测量控制的方法,阐述贯通精度预计计算及控制网平差处理一般规则,对长大隧道的控制测量具有较重... 根据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网理论,阐述如何实现测量精度及误差控制的方法。详细地讨论了采用精密导线法及GPS方法组建隧道控制网并进行测量控制的方法,阐述贯通精度预计计算及控制网平差处理一般规则,对长大隧道的控制测量具有较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道 测量建网 误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城市综合管廊安全风险网络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陈文强 李艳飞 于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52-1660,共9页
目前有关城市综合管廊的风险评价大多局限于单一灾种视角,鲜见从多灾种角度来分析各类灾害风险因素及各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系统考虑城市综合管廊运营过程中火灾、爆炸、坍塌、内涝、污染、泄漏、服务中断等事故,从廊体、管线、环境... 目前有关城市综合管廊的风险评价大多局限于单一灾种视角,鲜见从多灾种角度来分析各类灾害风险因素及各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系统考虑城市综合管廊运营过程中火灾、爆炸、坍塌、内涝、污染、泄漏、服务中断等事故,从廊体、管线、环境和人为角度建立城市综合管廊风险因素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构建城市综合管廊安全风险因素1-模网模型(安全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网络)和2-模网模型(安全风险因素与安全事故之间的关系网络),并通过1-模网的块模型、整体网络密度及2-模网的中心度识别核心安全风险因素,通过1-模网的线中间中心度确定关键关系;对核心安全风险因素和关键关系进行控制,并对风险控制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外围施工、廊体结构破坏、管材质量、廊体结构设计为城市综合管廊的核心安全风险因素;风险管控中应重点关注的关键关系为廊体结构腐蚀→管道腐蚀和道路荷载增大→地质环境变化;靶向干预核心安全风险因素并切断关键关系,有助于高效阻断部分风险在网络中的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综合管廊 安全风险 社会网络分析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专用网络的一般体系结构模型 被引量:9
18
作者 翁亮 诸鸿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3,共4页
互联网络的安全问题限制了许多应用的发展.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则可在公用网络环境中向用户提供类似专用网络的信息传输框架.鉴于目前各种虚拟专用网络产品功能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安全特性和互操作性方面的问题,本文在综合了一些主要厂... 互联网络的安全问题限制了许多应用的发展.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则可在公用网络环境中向用户提供类似专用网络的信息传输框架.鉴于目前各种虚拟专用网络产品功能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安全特性和互操作性方面的问题,本文在综合了一些主要厂家产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通用的虚拟专用网络的体系结构模型.该模型可作为该项技术今后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扩专用网络 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 体系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隧道显微镜精密工作台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魏强 张玉林 +1 位作者 宋会英 郝慧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针对扫描隧道显微镜工作台高精度控制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控制系统,其微位移工作台由压电陶瓷驱动器和柔性铰链机构组成。在对驱动器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作台的数学模型。以三层神经网络自学习PID控制器代替... 针对扫描隧道显微镜工作台高精度控制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控制系统,其微位移工作台由压电陶瓷驱动器和柔性铰链机构组成。在对驱动器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作台的数学模型。以三层神经网络自学习PID控制器代替常规PID控制器,实现了样本的在线采集和优化,有效地克服了神经网络控制器需要离线训练的缺点;采用BP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在线训练,增强了系统的实时控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0μm下的过渡时间从3·25s缩短到1·6s,稳态误差从2·78%减小到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精密工作台 压电陶瓷 神经网络 BP算法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长大隧道洞内CPII网分多段建网方案探讨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建成 刘成龙 +1 位作者 杨思山 刘志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61-1368,共8页
现行高速铁路测量规范中规定:无砟轨道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应在隧道贯通后一次性进行建网测量。然而,由于施工工期紧,一些高铁长大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不得不分多段进行建网测量。以宝峰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分三段建网为例,提出高速铁路长... 现行高速铁路测量规范中规定:无砟轨道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应在隧道贯通后一次性进行建网测量。然而,由于施工工期紧,一些高铁长大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不得不分多段进行建网测量。以宝峰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分三段建网为例,提出高速铁路长大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分多段建网的测量技术,并且进行分析探讨。利用提出的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和交叉导线网混合构网的方法,以及段与段之间搭接数据顺推处理的技术,能够建立满足精度要求的洞内CPII控制网,并且避免各段单独建网时搭接误差大而难以处理的风险。该方案值得在高速铁路长大隧道洞内CPII控制网分多段建网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长大隧道 CPII控制网 分段建网 交叉导线网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