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geometric analysis for free vibration of bidirectional functionally graded plates in the fluid medium 被引量:2
1
作者 Quoc-Hoa Pham Phu-Cuong Nguyen +1 位作者 Van Ke Tran Trung Nguyen-Tho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311-1329,共19页
This paper for first time proposes an isogeometric analysis (IGA) for free vibration response of bi-directional functionally graded (BDFG) rectangular plates in the fluid medium.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BDFG plate ... This paper for first time proposes an isogeometric analysis (IGA) for free vibration response of bi-directional functionally graded (BDFG) rectangular plates in the fluid medium.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BDFG plate change in both the thickness and length directions via power-law distributions and Mori-Tanaka model.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motion of BDFG plate in the fluid-plate system is formulated basing on Hamilton's principle and the refined quasi three-dimensional (3D) plate theory with improved function f(z). The fluid velocity potential is derived from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fluid-plate system an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dded mass. The discrete system of equations is derived from the Galerkin weak form and numerically analyzed by IGA.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roposed solutions a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obtained results with those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the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the interaction boundary condition, geometric parameter, submerged depth of plate, fluid density, fluid level, and the material volume control coefficients on the free vibration behavior of BDFG plate in the fluid medium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Some major findings regard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withdrawn in conclu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plate-fluid Refined quasi 3d plate theory Mori-Tanaka model Isogeometric analysis Bidirectional functionally graded pl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s of configuration test and deformation analysis for large airship 被引量:1
2
作者 ZHAI Yutao SHEN Yongzheng +1 位作者 YAN Xiangbin TAN Huif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4期951-960,共10页
In recent years, high-altitude aerostat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developed in the direction of multi-functionality and large size. Due to the large size and the high flexibility, new challenges for large aerostats have... In recent years, high-altitude aerostat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developed in the direction of multi-functionality and large size. Due to the large size and the high flexibility, new challenges for large aerostats have appeared in the configuration test and the deformation analysis. The methods of the configuration test and the deformation analysis for large airship have been researched and discussed. A tested method of the configuration,named internal scanning, is established to quickly obtain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of all surfaces for the large airship by the three-dimensional(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By using the surface wrap method, the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of the large airship a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test data of the configuration, the structural dimensions such as the distance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 sections are measured. The method of the deformation analysis for the airship contains the algorithm of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NURBS) and the finite element(FE)method. The algorithm of NURBS is used to obtain the reconfiguration model of the large airship. The seams are considered and the seam areas are divided. The FE model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large airship is established.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stress and the strain for the large airship are obtained by the FE method. The position of the larger deformation for the airship is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airship deformation analysis three-dimensional(3d)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NURBS) system engine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3MAD-MMMD过失误差侦破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冬 包晶晶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89-1092,共4页
软测量建模时所使用的数据集中若含有过失误差,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所建模型的精确度.因此,在建模之前,针对建模所使用的数据集,提出了基于聚类分析的集成3MAD-MMMD过失误差的侦破方法.在采集无缝钢管穿孔过程中不同变量不同时刻的数据后... 软测量建模时所使用的数据集中若含有过失误差,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所建模型的精确度.因此,在建模之前,针对建模所使用的数据集,提出了基于聚类分析的集成3MAD-MMMD过失误差的侦破方法.在采集无缝钢管穿孔过程中不同变量不同时刻的数据后,将其排列成数据矩阵.首先运用3MAD算法剔除其中的单变量大误差得到新的数据矩阵,之后采用欧氏距离公式求得新矩阵中同一变量的数据到其最近点的距离,最后以所有变量最近距离的中位值dmed为检测标准,对新的数据矩阵进行过失误差侦破处理.实验和仿真图表明,3MAD-MMMD侦破方法有效地剔除了采集数据中的过失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建模 过失误差 聚类分析 3MAd MM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佛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3-D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刁志明 马伟 +1 位作者 刘良军 王俊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5-289,共5页
基于等效线性模型,采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对拟建金佛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了地震动力反应分析,重点研究了坝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反应、动应力反应、地震永久变形的规律和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坝顶附近加速度反应较大,应采... 基于等效线性模型,采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对拟建金佛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了地震动力反应分析,重点研究了坝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反应、动应力反应、地震永久变形的规律和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坝顶附近加速度反应较大,应采取相应的抗震工程措施;坝体动应力反应较小;坝体残余变形不大;大坝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满足给定地震下的抗震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等效线性模型 三维动力分析 永久变形 金佛山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3维位置测量算法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龙龙 李宗峰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1-536,共6页
为了实现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反馈控制回路设计,采用6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对隔振平台上3个正交的定位面的位移进行测量,实现对其3维位置和姿态的解算,并给出了推导过程,通过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有效性,同时对于解算过程中的误差来源... 为了实现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反馈控制回路设计,采用6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对隔振平台上3个正交的定位面的位移进行测量,实现对其3维位置和姿态的解算,并给出了推导过程,通过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有效性,同时对于解算过程中的误差来源与其对解算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误差影响因素与解算误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此3维位置和姿态的解算算法能够准确地解算出隔振平台的3维位置和姿态,且理论解算误差在30μm以内。此研究对基于位移测量的反馈控制回路设计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与计量 3维位置测量 激光位移传感器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CAE技术在电火花加工机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艳 杨大勇 +2 位作者 刘建勇 蔡延华 藏宝玉 《电加工与模具》 2013年第5期9-12,共4页
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在电火花加工机床设计过程中引入CAD/CAE技术。结合TRIZ理论进行机床创新设计,将分割、抽取、重量补偿、预先反作用等创新原理应用到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结构设计中。借助参数化设计软件SolidWorks进行... 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在电火花加工机床设计过程中引入CAD/CAE技术。结合TRIZ理论进行机床创新设计,将分割、抽取、重量补偿、预先反作用等创新原理应用到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结构设计中。借助参数化设计软件SolidWorks进行机床三维建模,并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机床整机进行有限元分析,为电火花加工机床的设计改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CAd CAE 三维建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平纹织物同面对向弯曲有限元模拟
7
作者 岳旭 王蕾 +2 位作者 孙丰鑫 潘如如 高卫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2,共8页
为明晰织物结构对其弯曲性能的影响机制,对织物弯曲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实验验证。以涤纶织物为例,通过VHX-5000型超景深数码显微镜观测织物,得到纱线几何参数;根据纱线实际尺寸,利用SolidWorks专业建模软件构建涤纶平纹织物的三维... 为明晰织物结构对其弯曲性能的影响机制,对织物弯曲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实验验证。以涤纶织物为例,通过VHX-5000型超景深数码显微镜观测织物,得到纱线几何参数;根据纱线实际尺寸,利用SolidWorks专业建模软件构建涤纶平纹织物的三维几何模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研究织物同面对向弯曲性能,分析纱线弹性模量、摩擦因数、泊松比等参数对弯曲实验的影响,并将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所得抗弯力-位移曲线与实验曲线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证明用有限元模拟弯曲织物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 有限元分析 数值模拟 弯曲性能 平纹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与活动断裂空间关系的三维可视化建模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自红 刘鸿福 +1 位作者 张敏 曾金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575,共11页
在回顾国内学者利用2D 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地震与活动断裂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利用3D GIS更能准确地分析地震与活动断裂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采用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设计的数据结构,在ArcGIS下构建了三维断层模型,尝试性地提... 在回顾国内学者利用2D 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地震与活动断裂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利用3D GIS更能准确地分析地震与活动断裂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采用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设计的数据结构,在ArcGIS下构建了三维断层模型,尝试性地提出了基于三维断层模型的三维空间缓冲区模型;并利用向量判别法实现了三维缓冲区的空间分析,进而实现了地震与活动断裂三维空间关系的分析方法,基于该模型对太原市区内主要断裂与地震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ARCGIS 三维断层模型 三维空间缓冲区 三维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三号SAR卫星系统级几何定位精度初探 被引量:48
9
作者 丁赤飚 刘佳音 +1 位作者 雷斌 仇晓兰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1期11-16,共6页
高分三号SAR卫星是我国首颗空间分辨率达到1 m的C波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并通过5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于2017年1月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该文利用高分三号卫星实际在轨监测数据,分析了从数据采集、大气传... 高分三号SAR卫星是我国首颗空间分辨率达到1 m的C波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并通过5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于2017年1月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该文利用高分三号卫星实际在轨监测数据,分析了从数据采集、大气传输到成像处理与几何定位的全链路系统级几何定位误差源,并进行了基于角反射器的几何定位精度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分三号SAR卫星系统几何定位精度可以达到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三号卫星 斜距多普勒模型 系统级几何定位 误差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体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明超 胡兴娥 +1 位作者 安娜 刘杰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55-1360,共6页
针对滑坡地质研究的自身特点,提出了面向滑坡地质体三维建模的NURBS-BRep混合数据结构和地质结构单元实体构造技术。通过对滑坡基础地质数据的预处理、滑坡数字地形和滑动面的三维建模、地质结构面的系统构造、地质结构体的生成和显示,... 针对滑坡地质研究的自身特点,提出了面向滑坡地质体三维建模的NURBS-BRep混合数据结构和地质结构单元实体构造技术。通过对滑坡基础地质数据的预处理、滑坡数字地形和滑动面的三维建模、地质结构面的系统构造、地质结构体的生成和显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滑坡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水库滑坡,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滑坡地质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进行了三维剖切分析、数字钻孔、等值线生成、滑块自动剖分、滑坡失稳可视化动态模拟和滑坡体方量精确计算等一系列实用的可视化分析,为滑坡稳定性的准确计算和客观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体 NURBS-BRep结构 三维地质模型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桩低应变检测中的三维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卢志堂 王志亮 +1 位作者 刘东甲 杨晓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03-1607,1653,共6页
建立了三维柱坐标下桩土系统瞬态振动的计算模型,根据弹性动力学方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确立了定解问题.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编制了相应计算程序,得出该定解问题的数值解,探讨了完整桩在竖向激振力作用下的瞬态动力响应,给出了桩... 建立了三维柱坐标下桩土系统瞬态振动的计算模型,根据弹性动力学方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确立了定解问题.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编制了相应计算程序,得出该定解问题的数值解,探讨了完整桩在竖向激振力作用下的瞬态动力响应,给出了桩顶不同位置的速度时程灰度图,并比较了桩顶与桩底各点竖向速度时程曲线的差别.基于管桩的低应变完整性测试数据,验证了该数值算法的可靠性及其反映波在管桩中传播的三维效应的可行性.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特别是在三维波动方程无法求得解析解的条件下,该数值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桩土模型 交错网格 有限差分法 三维效应 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方法的实现与精度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艾康伟 王博伟 彭磊华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4,共6页
三维影像分析是运动生物力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广泛地应用于运动技术分析和诊断中。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方法就是摄像机跟踪运动目标来记录运动的图像,并通过专门的图像解析系统解算得到运动目标空间实际三维坐标的方法。应用SIMI Mo... 三维影像分析是运动生物力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广泛地应用于运动技术分析和诊断中。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方法就是摄像机跟踪运动目标来记录运动的图像,并通过专门的图像解析系统解算得到运动目标空间实际三维坐标的方法。应用SIMI Motion的Pan/Tilt/Zoom功能来实现三维跟踪扫描录像分析,并对所得到的三维测量数据的精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坐标参考系下,由全站仪和影像分析测量得到的24个点的三维空间绝对坐标的平均相差值为0.018±0.003 m,三维跟踪扫描影像测量的相对误差可以达到1.97%,这样的测量精度可满足运动技术分析的要求。介绍了实现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的全过程,对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影像分析 跟踪扫描 精度 三维坐标 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不规则海浪三维仿真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晖 郭晨 李晓方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057-1059,共3页
讨论了二维不规则长峰波海浪和三维不规则短峰波海浪的模型的建立,并在海浪谱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研究。在Matlab仿真系统中为了得到较为真实理想的海浪模拟效果,作者提出了对仿真图形进行了波面细化,海浪颜色和光照等加工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 海浪模型 频谱分析 三维仿真 MATLAB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地震作用对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红 王建辉 白绍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0-47,共8页
在世界各主要多地震国家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普遍采用的柱端弯矩增强措施一般在与柱正交的两个主轴方向上的各平面框架内施行,仅新西兰NZS3101规范采用简化方法考虑了双向地震作用对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影响。在OpenSees平台上,以钢筋... 在世界各主要多地震国家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普遍采用的柱端弯矩增强措施一般在与柱正交的两个主轴方向上的各平面框架内施行,仅新西兰NZS3101规范采用简化方法考虑了双向地震作用对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影响。在OpenSees平台上,以钢筋混凝土6层三维框架为例,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从而更加真实地模拟柱在双向弯曲和变化轴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反应。对比双向、单向地震输入下柱端滞回反应的差异及其对框架塑性铰耗能机构的影响。考察双向地震作用下柱端弯矩时程在两个正交主轴方向的相关性,着重研究同一节点处两正交方向的各梁端弯矩时程相关性的定量方法。研究表明,双向地震下柱的强度退化、屈服后变形均明显比单向受力更大,双向地震下X向、Y向柱端弯矩时程,以及同一节点处两正交方向的各梁端弯矩时程的相关性皆极大地依赖于双向水平地震动的输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三维框架 双向地震 非线性分析 纤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固有误差校正算法 被引量:24
15
作者 赵中民 习友宝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8,共5页
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固有误差的来源,结合数学模型及实验数据,提出了相应的校正算法,并在实验中得到验证。从概率统计学角度分析激光测距仪固有误差的统计特性,增大平均次数的同时,减小测距仪测距误差;使用最小二乘法从实验数据中获... 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固有误差的来源,结合数学模型及实验数据,提出了相应的校正算法,并在实验中得到验证。从概率统计学角度分析激光测距仪固有误差的统计特性,增大平均次数的同时,减小测距仪测距误差;使用最小二乘法从实验数据中获取电机的动态角度误差,对理论角度进行校正后,得到电机实际转动角度;针对双振镜系统的非线性扫描失真,动态改变扫描范围,减小枕形误差。使用Matlab分析误差校正算法,并搭建实验平台测试上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对系统的测距误差、角度误差、枕形误差校正后,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误差校正 误差分析 三维激光扫描 双振镜系统 非线性失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考虑土体流变的修正剑桥粘弹塑性模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远洪 洪宝宁 +1 位作者 龚道勇 刘萌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47,共4页
在修正剑桥模型的基础上 ,考虑土的流变性 ,提出一种可较全面地反映土体变形的各种粘弹塑性特征的修正剑桥粘弹塑性模型 .进而运用该模型对室内三轴固结排水剪流变试验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 ,并通过与其他模型的对比分析 。
关键词 粘弹塑性 本构模型 流变 三维有限元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斜拉桥三维动力有限元建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毅姝 杜喜凯 +3 位作者 魏建国 刘莉 王森林 梁素韬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斜拉桥是大跨度桥梁采用的重要结构形式,其计算模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计算分析的准确可靠性。本文对大跨度斜拉桥三维有限元动力模型建立技术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剖析,并对实际的建模及调整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法,通过建立某大跨度... 斜拉桥是大跨度桥梁采用的重要结构形式,其计算模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计算分析的准确可靠性。本文对大跨度斜拉桥三维有限元动力模型建立技术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剖析,并对实际的建模及调整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法,通过建立某大跨度斜拉桥的三维有限元动力模型,并利用试验测试的模态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准确有效地建立大跨度斜拉桥的三维有限元动力模型提出了若干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大跨度 斜拉桥 三维有限元 动力模型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楚夏河工区的三维速度建模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武丽 李剑峰 +4 位作者 施炜 蒋多元 黄秀清 赵艳平 姜大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2,共6页
本文结合巴楚夏河工区的实际情况,详细探讨了该区三维速度建模方法。此法以地震速度平衡建模思想为指导,以随机模拟法为基础,采用离散平滑插值技术构建三维离散空间建模。与其他建模方法相比,此法的建模步骤及应用效果具有以下优点:1采... 本文结合巴楚夏河工区的实际情况,详细探讨了该区三维速度建模方法。此法以地震速度平衡建模思想为指导,以随机模拟法为基础,采用离散平滑插值技术构建三维离散空间建模。与其他建模方法相比,此法的建模步骤及应用效果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由点到面到体的建模过程,充分细致地反映了三维空间离散结构;2在建模过程中提供了大量插值、数值模拟方法,保证了建模的可靠性;3充分利用测井与地震信息,保证了建模的准确性;4所求速度模型能准确反映速度空间变化规律。文中具体介绍了建模步骤。在巴楚夏河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此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中的速度问题,尤其是复杂地区的速度问题,可为油气田勘探开发提供准确的速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速度建模 巴楚夏河工区 速度分析 速度转换 时深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度储备法在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潘亨永 何江达 张林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2-18,25,共8页
强度储备法抓住影响边坡稳定因素中最关键最难确定的强度指标,通过研究不同强度参数所对应的破坏区域的演变关系来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和潜存的破坏机理,是切实可行的。受材料及试验水平限制,以往在该方面的研究仅局限于少数数值分析。... 强度储备法抓住影响边坡稳定因素中最关键最难确定的强度指标,通过研究不同强度参数所对应的破坏区域的演变关系来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和潜存的破坏机理,是切实可行的。受材料及试验水平限制,以往在该方面的研究仅局限于少数数值分析。本文结合具体边坡工程实践探索强度储备法在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在边坡稳定性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用强度储备法求解边坡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并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用该方法寻求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及破坏机理获得成功。数值计算与模型试验所得结果相近。研究成果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成功的应用。表明强度储备法是岩质边坡稳定分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储备法 岩质高边坡 稳定性 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用于气候模式的三维变分资料同化系统——方案设计及检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官元红 周广庆 陆维松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2-404,共13页
介绍了一种适合格点模式的三维变分同化方案,并应用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9层大气环流格点模式(IAP9L2°×2.5°-AGCM)中。同化方案考虑质量场和风场的动力约束关系,并通过变量变换将模式变量转化为互不相关的控制变... 介绍了一种适合格点模式的三维变分同化方案,并应用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9层大气环流格点模式(IAP9L2°×2.5°-AGCM)中。同化方案考虑质量场和风场的动力约束关系,并通过变量变换将模式变量转化为互不相关的控制变量:流函数、非平衡速度势、非平衡位势和比湿;同时采用共轭梯度法求解代价函数避免了直接计算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逆的困难。通过理想试验、模式连续同化积分试验以及对东亚地区特殊寒潮天气的同化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正确反应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长时间运行稳定,更重要的是同化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直接参与同化的物理量,而且经过模式的动力调整也改善了未参与同化的物理量(如海平面气压、近地面气温、降水等),这为大气的持续性信息存储于陆面物理量提供了可能,从而可为IAP9L2°×2.5°-AGCM提供陆—气相协调的初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同化 气候模式 三维变分 短期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