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5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adhesively-bonded surface of tapered double cantilever specimen made of aluminum foam affected with shear force
1
作者 孙洪鹏 CHO Jae-u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521-4527,共7页
Aluminum foam is widely used in diverse areas to minimize the weight and maximize the absorption of shock energy in lightweight structures and various bio-materials.It presents a number of advantages,such as low densi... Aluminum foam is widely used in diverse areas to minimize the weight and maximize the absorption of shock energy in lightweight structures and various bio-materials.It presents a number of advantages,such as low density,incombustibility,non-rigidity,excellent energy absorptivity,sound absorptivity and low heat conductivity.The aluminum foam with an air cell structure was placed under the TDCB Mode II tensile load by using Landmark equipment manufactured by MTS to examine the shear failure behavior.The angle of the tapered adhesively-bonded surfaces of specimens was designated as a variable,and three models were developed with the inclined angles differing from one another at 6°,8° and 10°.The specimens with the inclined angles of 6°,8° and 10° have the maximum reaction forces of 168 N,194 N when the forced displacements are 6,5 and 4.2 mm respectively.There are three specimens with the inclined angles of 10°,8° and 6° in the order of maximum reaction force.As the analysis result,the maximum equivalent stresses of 0.813 MPa and 0.895 MPa happened when the forced displacements of 6 mm and 5 mm proceeded at the models of 6° and 8°,respectively.A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design.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an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are shown not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significantly.Thus,only a simulation could be confirmed to be performed in substitution of an experiment,which is costly and time-consuming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hearing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made of aluminum foam with artifici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ESIVE DISPLACEMENT force reaction shearing fracture characteristic tapered double cantilever beam(TDC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运动的负泊松比结构压电俘能器设计与研究
2
作者 李文彬 时岩 +1 位作者 陆亚平 高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2,共9页
针对智能轮胎技术所面临的无线传感器供能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用于轮胎自供能的负泊松比结构压电俘能器。基于欧拉-拉格朗日理论,建立了轮胎旋转激励下包含离心力和重力的负泊松比压电悬臂梁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负泊松比结构和平板结构的... 针对智能轮胎技术所面临的无线传感器供能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用于轮胎自供能的负泊松比结构压电俘能器。基于欧拉-拉格朗日理论,建立了轮胎旋转激励下包含离心力和重力的负泊松比压电悬臂梁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负泊松比结构和平板结构的静力学性能及最佳负载,并通过数值分析和试验对负泊松比结构和平板结构的电压和输出功率进行研究,揭示了输出电压随转速变化的规律。数值结果表明:负泊松比结构的压电俘能器比平板结构压电俘能器俘能效率明显提高,峰值电压提高了41.23%,峰值功率提升了139.14%,工作带宽增大了5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俘能器 负泊松比结构 旋转运动 压电悬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悬臂梁裂缝故障检测方法
3
作者 耿城 黄波 马尤苏夫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1,67,共6页
为提高悬臂梁裂缝故障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提出基于振动分析的建筑悬臂梁裂缝故障非侵入式检测方法。该方法从振动信号中提取基于高阶统计量的紧凑向量特征,并使用One-class支持向量机在无裂缝故障的悬臂梁数据周围构建一个闭合区域,... 为提高悬臂梁裂缝故障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提出基于振动分析的建筑悬臂梁裂缝故障非侵入式检测方法。该方法从振动信号中提取基于高阶统计量的紧凑向量特征,并使用One-class支持向量机在无裂缝故障的悬臂梁数据周围构建一个闭合区域,使得该区域内的事件被标记为无故障,而该区域外的事件被标记为故障。通过对悬臂梁裂缝故障的检测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该试验中,振动由3轴加速度计传感器收集;采集系统由开源电子原型平台ARDUINO?控制。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早期裂缝检测具有很好的灵敏性;此外,所提方法仅需要训练无裂缝故障的悬臂梁数据,使得流程更加简单和更符合实际情况,可有效解决无法事先了解悬臂梁可能故障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梁 裂缝故障 振动信号 支持向量机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梁结构半余弦基函数冲击载荷识别及验证
4
作者 王莹 马晓力 王强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55,共5页
研究设备的振动状态还需考虑受工作冲击载荷因素导致的冲击损伤、部件松动以及自身结构振动的影响。为此设计了一种建立在半余弦函数基础上的冲击载荷识别算法,通过遗传算法确定合适区间,利用数据方法确定梁、薄板与桁架的尺寸,并进行... 研究设备的振动状态还需考虑受工作冲击载荷因素导致的冲击损伤、部件松动以及自身结构振动的影响。为此设计了一种建立在半余弦函数基础上的冲击载荷识别算法,通过遗传算法确定合适区间,利用数据方法确定梁、薄板与桁架的尺寸,并进行实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拟合冲击载荷(SCFF)方法误差均比Tikhonov、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拟合(COPF)更低,随着噪声增大SCFF识别优势更加明显。获得10%以内的峰值误差,在参数优化下达到最小值,表明参数优化具备良好的适用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响应信号频谱数据,推断该冲击载荷之后造成的悬臂梁发生低频振动状态,前四阶模态对模型实施修正满足可行性要求。采用SCFF方法识别时,可以跟实际载荷形成良好的吻合状态,可以识别获得更小峰值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悬臂梁 载荷识别 函数拟合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BG传感器的带式输送机故障监测研究
5
作者 方新秋 吴洋 +5 位作者 宋扬 陈宁宁 丰宇龙 冯豪天 贺德幸 乔富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6-340,共15页
带式输送机的故障监测有助于预防安全事故、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实现设备智能化运行。从带式输送机常见故障分析、综合保护系统组成、光纤型传感器阵列设计与分析、核心敏感元件设计与选材等方面,对基于FBG传感器的带式输送机故障监测进行... 带式输送机的故障监测有助于预防安全事故、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实现设备智能化运行。从带式输送机常见故障分析、综合保护系统组成、光纤型传感器阵列设计与分析、核心敏感元件设计与选材等方面,对基于FBG传感器的带式输送机故障监测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针对传统监测手段无法定量感知、实时性不足、数据融合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FBG)的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系统,明确了光纤型传感器阵列的设计是系统搭建的重要前提。其次,在分析带式输送机常见故障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FBG-等强度悬臂梁为核心敏感元件设计了一系列故障监测传感器,组成了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系统的光纤型传感器阵列,实现了故障的实时定量监测。接着,通过理论分析和Ansys有限元仿真,对FBG-等强度悬臂梁的尺寸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传感模型中分析了灵敏度和精度的影响因素,并据此确定了敏感元件的结构尺寸,优选了尼龙6作为制作材料。最后,通过试验对FBG-等强度悬臂梁的结构有效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在灵敏度试验中,敏感元件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特性,理论灵敏度S=52.9780Nnm,实际灵敏度S^(*)=38.1157 Nnm;在重复性试验中,平均重复性误差仅为1.002%,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温度敏感性试验和温度补偿试验则验证了光纤光栅在温度测量中的线性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揭示了温度补偿对提升传感灵敏度的必要性,即便在微小温度变化环境下,补偿机制仍能有效提高灵敏度0.6%。所设计的光纤型传感器阵列解决了现有带式输送机运行故障无法实时定量感知的问题,为实现设备智能化感知与控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研究成果不仅能有效降低带式输送机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更推动了煤矿行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 等强度悬臂梁 温度补偿 光纤型传感器阵列 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悬臂梁结构参数对摩擦自激振动能量收集的影响
6
作者 朱瑞丹 刘方平 +1 位作者 何冬康 项载毓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2,共11页
针对滑动摩擦副普遍存在的摩擦自激振动问题,尝试通过安装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以实现摩擦自激振动能量的收集。基于CETR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了摩擦自激振动能量收集试验,建立该试验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及含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 针对滑动摩擦副普遍存在的摩擦自激振动问题,尝试通过安装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以实现摩擦自激振动能量的收集。基于CETR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了摩擦自激振动能量收集试验,建立该试验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及含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5自由度数值模型,探讨了悬臂梁结构参数变化对压电陶瓷输出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的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可有效地将摩擦块∕摩擦盘滑动摩擦产生的摩擦自激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而且悬臂梁质量和刚度等结构参数通过改变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变形能力以影响摩擦自激振动能量收集效果;悬臂梁质量和刚度较小时,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使得压电陶瓷更好地将摩擦自激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随着悬臂梁质量和刚度的增大,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变形能力减弱,导致压电陶瓷输出电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自激振动 压电悬臂梁 能量收集 有限元仿真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含夹矸顶煤综放覆岩移动规律试验研究
7
作者 张磊 王蒙 +2 位作者 任玉琦 王佳源 易蔚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3,共9页
针对大同矿区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时,夹矸分布不均、顶煤夹矸强度较大等引起的顶煤冒放块度大、顶煤冒放性差的问题,以大同矿区塔山矿8230工作面3-5#特厚煤层赋存条件作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特厚煤层含夹矸顶煤综放开采... 针对大同矿区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时,夹矸分布不均、顶煤夹矸强度较大等引起的顶煤冒放块度大、顶煤冒放性差的问题,以大同矿区塔山矿8230工作面3-5#特厚煤层赋存条件作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特厚煤层含夹矸顶煤综放开采夹矸与顶板破断对覆岩移动规律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综放工作面推进至64m与92m时,直接顶与基本顶依次发生初次来压;直接顶与基本顶初次来压时的支承压力峰值分别达到940.51MPa和1027.86MPa,来压结束后,支承压力瞬间下降至最低点,分别为626.81MPa和702.96MPa。同时,含夹矸顶煤在放煤期间,由于夹矸强度较大易形成“短悬臂梁”结构,会发生与直接顶或基本顶相类似的周期破断从而带动直接顶与基本顶的同步破断,造成局部来压显现剧烈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工作面的开采安全与生产效率。顶煤夹矸形成的“短悬臂梁”结构的周期性破断,导致直接顶、基本顶形成的“悬臂梁”结构的长度依次增加,造成直接顶、基本顶周期同步来压。此外,顶煤夹矸越靠近顶煤且夹矸层越厚越容易产生“短悬臂梁”结构,“短悬臂梁”极限破断长度与岩性、夹矸层厚度成正比,与“短悬臂梁”结构上部煤层煤厚成反比。研究结果为与塔山矿类似的煤层赋存条件的矿井,以及其他煤层赋存条件的矿区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夹矸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相似模拟实验 顶煤运移规律 短悬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操控式压电分流支路对结构振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裴万鹏 刘轩 +4 位作者 马少飞 虞丽塬 吴义鹏 季宏丽 裘进浩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压电材料具有良好的机电耦合特性,常被用于振动系统中的能量俘获和振动抑制。在已有开关型压电分流支路的基础上,利用反激变压器的原、副边能量转换功能,提出一种力(机械)‐电能量可切换并操控的分流支路,基于正、逆压电效应分别设计支... 压电材料具有良好的机电耦合特性,常被用于振动系统中的能量俘获和振动抑制。在已有开关型压电分流支路的基础上,利用反激变压器的原、副边能量转换功能,提出一种力(机械)‐电能量可切换并操控的分流支路,基于正、逆压电效应分别设计支路的吸能抑振和注能控振两种功能,实现高能效且稳定的结构振动控制系统。介绍了所述压电分流支路的工作原理,推导了不同能量操控条件下结构振幅的衰减率模型,通过试验讨论了不同能量操控方法对结构振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述能量操控型分流支路能够根据实际场景的减振需求实现高能效的结构振动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振动能量收集 压电分流支路 反激变压器 压电悬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应变悬臂梁的浮选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测试研究
9
作者 任玺冰 孙丽娟 +3 位作者 刘秦杉 成宇龙 桂夏辉 邢耀文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74-3182,共9页
浮选是依据颗粒表面疏水性差异实现有用矿物与脉石选择性分离的界面分选方法,其核心作用单元是颗粒-气泡矿化。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直接决定了颗粒-气泡矿化效率,是窥视浮选微观机理的重要窗口,但纳微尺度下力的高精度低成本测试一直... 浮选是依据颗粒表面疏水性差异实现有用矿物与脉石选择性分离的界面分选方法,其核心作用单元是颗粒-气泡矿化。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直接决定了颗粒-气泡矿化效率,是窥视浮选微观机理的重要窗口,但纳微尺度下力的高精度低成本测试一直是领域内的巨大挑战。基于此,提出了基于电阻应变悬臂梁的浮选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测试方法,采用电阻应变原理检测铝合金悬臂梁的微小形变与受力,并设计惠斯通全桥电路完成电阻变化与电压信号的转换-放大-输出。最后自主搭建了浮选微力测试系统,由电阻应变悬臂梁力传感器、位移驱动系统、图像采集系统、信号放大与采集系统、控制单元、隔振平台等模块组成,并探索了颗粒表面疏水性、气泡尺寸以及气泡接近速度对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浮选微力测试系统校准试验结果的线性拟合R^(2)值为0.99989,表现出优异的线性响应特性,系统的力学灵敏度为72.57563μN/mV,实际力检测下限约为2μN。颗粒-气泡间黏附力随表面接触角和气泡尺寸的增加呈现单调递增趋势,在20~60μm/s速度区间内,小梯度的气泡接近速度变化对颗粒-气泡间黏附力影响不大,同时力试验值与Young-Laplace方程理论计算结果相近。浮选微力测试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稳定、灵敏度高、制造成本低等综合优势,在浮选界面作用基础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颗粒-气泡 相互作用力 电阻应变 悬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悬挂结构体分阶段主被动抑振
10
作者 蔡赫 王燕波 +3 位作者 邓松波 李科 陈志鸿 楼云江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196,共9页
针对机载重型悬臂体的瞬态和稳态抑振问题,提出了基于机械手的主被动分阶段抑振方法。由于机械手动态能力有限,在瞬态阶段,振动时间短振幅大,故采用机械手固定抱夹的被动减振方式;在稳态阶段,振动为周期性小振幅,故采用机械手多臂协同... 针对机载重型悬臂体的瞬态和稳态抑振问题,提出了基于机械手的主被动分阶段抑振方法。由于机械手动态能力有限,在瞬态阶段,振动时间短振幅大,故采用机械手固定抱夹的被动减振方式;在稳态阶段,振动为周期性小振幅,故采用机械手多臂协同的主动抑振方式。首先,将机械手被动抱夹状态下的悬臂体等效为弹性支撑悬臂梁模型,通过分段构建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以脉冲激励的形式引入弹性力,获得被动减振模型;其次,在模态空间的基础上得到柔性基础下的振动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减振因子的主动抑振算法;最后,搭建了小机械手实验平台,将弯矩作为评价减振率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将主动抑振算法应用到实验平台中,理论与实验的抑振效果仅相差3.4%,验证了主动抑振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手 被动减振 主动抑振 瞬态和稳态 弹性支撑悬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P-UHPC变截面悬挑梁足尺受弯试验研究
11
作者 何林忆 熊学玉 +1 位作者 包联进 陈建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60,共11页
为了探究缓粘结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RBP-UHPC)悬挑梁的受力性能,以上海大歌剧院悬挑楼梯为背景,进行了2根足尺RBP-UHPC变截面悬挑梁的受弯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各关键截面依次开裂,关键截面附近裂缝最密集;离关键变截面... 为了探究缓粘结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RBP-UHPC)悬挑梁的受力性能,以上海大歌剧院悬挑楼梯为背景,进行了2根足尺RBP-UHPC变截面悬挑梁的受弯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各关键截面依次开裂,关键截面附近裂缝最密集;离关键变截面越远,裂缝越短越稀疏;悬挑梁破坏截面在距离梁根部2.6 m;越接近破坏截面的UHPC和钢筋应变发展越快,越早达到UHPC的弹性压应变和钢筋的屈服应变;两根梁破坏截面的安全裕度分别为1.97和1.81,具有较好的结构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强度要求.提出了带有结构板的π形变截面RBP-UHPC悬挑梁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模型.相比于现有规范,本文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的结果吻合最好,且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粘结预应力 超高性能混凝土 变截面 悬挑梁 受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悬臂梁法的重力坝地震反应分析
12
作者 成鑫 岑威钧 +1 位作者 刘清利 马纪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重力坝为例,根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基本理论,采用悬臂梁法开展大坝自振特性和地震反应计算,得到自振频率、振型、加速度、动应力和抗滑稳定性等动力反应,并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悬臂梁法和有... 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重力坝为例,根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基本理论,采用悬臂梁法开展大坝自振特性和地震反应计算,得到自振频率、振型、加速度、动应力和抗滑稳定性等动力反应,并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悬臂梁法和有限元法计算所得大坝基频相对误差为4.24%;在正常蓄水位和设计地震工况下,两种方法计算所得坝体顺河向加速度沿坝高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加速度极值相对误差为2.13%;两种方法得到的大坝静动叠加后垂直正应力分布规律和极值相近;悬臂梁法计算的沿建基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大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悬臂梁法动力反应计算简单,成果合理可靠,对快速开展重力坝抗震安全性分析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悬臂梁法 有限元法 动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界平面法的试验件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邢雪 朱贺 +2 位作者 马炳杰 夏兆旺 陈波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共6页
为对随机振动工况下的船舶结构寿命预测建立数学模型,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以标准试验件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振动工况下的疲劳寿命预测,基于临界平面法,结合随机过程谱矩理论以及Minner线性疲劳累积理论,建立了一个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预测... 为对随机振动工况下的船舶结构寿命预测建立数学模型,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以标准试验件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振动工况下的疲劳寿命预测,基于临界平面法,结合随机过程谱矩理论以及Minner线性疲劳累积理论,建立了一个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开展了试验件模态试验以及随机振动疲劳试验,得到了试验件在平直谱频段范围均为70~150 Hz,峰值分别为0.15、0.25、0.35 g^(2)/Hz工况下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试验件在3种工况下的疲劳寿命试验值与预测值误差分别为1.83倍、1.70倍、1.89倍,均在2.5倍误差带以内,说明了该预测模型在试验件悬臂梁安装形式随机振动工况下寿命预测的可行性,对处于多轴随机振动工况下的船舶结构寿命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平面法 随机振动 悬臂梁 疲劳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周期性穿孔悬臂梁的压电俘能器数值仿真研究
14
作者 崔新风 徐思朋 +1 位作者 黄孝清 牟恺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5,共8页
针对海洋监测等小型传感器无法长期稳定供电问题,压电俘能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周期性穿孔梁的压电俘能器,它可以有效地将清洁能源(如波浪能)中的振动能转化为电能。本文首先建立了压电能量俘获结构的机电频响... 针对海洋监测等小型传感器无法长期稳定供电问题,压电俘能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周期性穿孔梁的压电俘能器,它可以有效地将清洁能源(如波浪能)中的振动能转化为电能。本文首先建立了压电能量俘获结构的机电频响函数模型;然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与穿孔基底层相关的参数进行了敏感度分析;最后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底层的厚度和填充率同峰值电压的相关度最为显著,而穿孔数与峰值电压的相关度最不显著。基底层厚度减小、填充率减小和穿孔数增多都有助于降低谐振频率,并提高峰值电压输出。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无孔结构相比,穿孔结构的谐振频率最大降低了22.63%,而峰值电压最大提高了6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传感器自供电 压电俘能器 周期性穿孔悬臂梁 参数敏感度 谐振频率 峰值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腔的大孔径MEMS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创 王思亮 +1 位作者 王鹏 王文婧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2,127,共5页
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设计了一种大孔径的微型F-P腔可调谐滤波器光机敏感结构。器件结构采用折叠悬臂梁设计,在中波红外(3~5μm)光谱范围内实现了通光区域为2 mm×2 mm滤波器件的调谐。通过进行调谐位移、结构应力和平整度分析... 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设计了一种大孔径的微型F-P腔可调谐滤波器光机敏感结构。器件结构采用折叠悬臂梁设计,在中波红外(3~5μm)光谱范围内实现了通光区域为2 mm×2 mm滤波器件的调谐。通过进行调谐位移、结构应力和平整度分析,完成器件结构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波范围内,该结构的调谐位移为0.83μm,最大驱动电压为13 V,最大倾斜角为0.0021°。同时,采用高低折射率交替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多层介质的高反膜,平均反射率达到90.52%,可实现高精度的滤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大孔径 法布里-珀罗腔 可调谐滤波器 折叠悬臂梁 高反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式钢板桩弹性地基梁模型修正及嵌固深度算法优化
16
作者 陈瑞生 侯向阳 周小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为研究考虑桩底被动抗力条件下悬臂式钢板桩的变形及嵌固深度,通过查阅文献对大量悬臂式钢板桩基坑支护开展计算,发现在悬臂式钢板桩底部存在一个反向变形弯曲点,根据桩体所受土压力对反弯点的弯矩平衡方程求解反弯点位置,以基坑底面和... 为研究考虑桩底被动抗力条件下悬臂式钢板桩的变形及嵌固深度,通过查阅文献对大量悬臂式钢板桩基坑支护开展计算,发现在悬臂式钢板桩底部存在一个反向变形弯曲点,根据桩体所受土压力对反弯点的弯矩平衡方程求解反弯点位置,以基坑底面和反弯点将支护结构分为三部分并进行变形受力分析,根据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求解各部分桩体的挠曲方程,计算得到悬臂式钢板桩的嵌固深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深度的基坑反弯点位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修正方法考虑了反弯点以下土体的被动抗力,更符合悬臂式钢板桩的实际受力情况,计算结果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悬臂式钢板桩 弹性地基梁 被动抗力 嵌固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树脂薄膜提升CFRP层合板层间断裂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杜徐玮 牛雪娟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1,共8页
碳纤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层合板法向刚度远低于面内刚度,当受到面外载荷作用时,极易发生损伤失稳。为了对厚度方向进行增韧,研究了改性纳米ZnO增韧薄膜对CFRP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使用偶联剂对纳米ZnO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后... 碳纤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层合板法向刚度远低于面内刚度,当受到面外载荷作用时,极易发生损伤失稳。为了对厚度方向进行增韧,研究了改性纳米ZnO增韧薄膜对CFRP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使用偶联剂对纳米ZnO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后的纳米ZnO,将不同质量分数(0~4wt%)的改性纳米ZnO颗粒在固化剂的作用下混合加入环氧树脂中,在复合材料试件的两个界面之间形成了具有不同层间性能的黏结膜,并将其应用于端部缺口弯曲(ENF)试验和双悬臂梁(DCB)试验。建立了一系列有限元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确定的模型参数对改性纳米ZnO和固化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增韧梁(含4wt%改性纳米ZnO和2wt%GEL2-BS),ENF试验和DCB试验的临界载荷分别增加了30.25%和6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结膜 改性纳米ZnO颗粒 界面增韧 端部缺口弯曲试验 双悬臂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叉压电悬臂梁动力学建模及振动俘能特性分析
18
作者 马丽骞 曹东兴 詹昌海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4-993,共10页
环境振动能量采集技术可为物联网低功耗电子设备提供绿色无源自供电技术,针对传统平直悬臂梁俘能器结构固有频率高,俘能效率较低的不足,提出一类叉型悬臂梁结构用于环境中振动能量的采集,克服传统悬臂梁结构自由端部分因振动时应变较小... 环境振动能量采集技术可为物联网低功耗电子设备提供绿色无源自供电技术,针对传统平直悬臂梁俘能器结构固有频率高,俘能效率较低的不足,提出一类叉型悬臂梁结构用于环境中振动能量的采集,克服传统悬臂梁结构自由端部分因振动时应变较小而不利于能量采集的缺点,从而提升系统的俘能效率。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音叉压电悬臂梁在谐波激励下的动力学方程,求解系统固有频率,综合对比理论解析、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结果,分析了结构尺寸、附加质量块以及负载电阻对系统俘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悬臂梁结构自由端处引入分叉结构可以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证明音叉压电悬臂梁俘能器更有利于低频环境振动俘能;在加速度激励幅值为0.5 m/s^(2)时,系统俘能输出功率峰值为7 mW;进一步优化结构,在自由端引入20 g附加质量块,系统俘能输出功率峰值提升至18 mW;设计压电俘能接口电路,采集转换的电能直接为LED灯(发光二极管)供电,可同时点亮50个LED灯。研究结果可为适配80 Hz以下的低频振动环境的能量采集以及实现低功耗物联网传感器的自供电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叉压电悬臂梁 环境振动利用 分叉结构 动力学建模 低频多模态 俘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Model Ice Flexural Strength Based on Tsai-Wu Failure Criterion
19
作者 GUO Chun−yu ZHANG Cheng−sen +1 位作者 WANG Chao WANG Chun−hui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6-985,共10页
In the past few decades,the navigation performance of ships and structures in ice-covered waters has not been fully studied,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i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icebreaking ability.Ice bending stre... In the past few decades,the navigation performance of ships and structures in ice-covered waters has not been fully studied,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i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icebreaking ability.Ice bending strength is a key ice parameter for predicting ship ice loads,and accurate ice bending strength is also the key to scaling model tests results to real ship.However,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ies on model ice bending strength of ice tanks are often neglected.In this paper,an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ice cantilever beam test,and the failure load and bending strength of the ice are obtained.In this model,the Tsai-Wu failure criterion is used as the material constitutive model,and the required simulation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from the model ice test in ice tank.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antilever beam size of the model ic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lexural strength.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per rounding at the root of the cantilever beam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obtain more accurate bending strength;the thickness,width and length of the cantilever beam should conform to a certain ratio,and consistent with the ITTC recommended reference.Therefor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mote model ice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tudies and provide ice strength data support for ship design and polar ship maneuv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ice LS-DYNA Tsai-Wu failure criterion cantilever beam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响应液晶弹性体悬臂梁的自激振动分析
20
作者 赵俊 孙晓蝶 +1 位作者 赵晓敏 严志权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5-763,共9页
研究了液晶弹性体(LCE)悬臂梁的光驱自持续弯曲振动现象,建立了光驱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振型叠加法得到其半解析公式,并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其动力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恒定光照作用下,可以实现LCE悬臂梁周期性自激振动响应;同... 研究了液晶弹性体(LCE)悬臂梁的光驱自持续弯曲振动现象,建立了光驱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振型叠加法得到其半解析公式,并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其动力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恒定光照作用下,可以实现LCE悬臂梁周期性自激振动响应;同时表明LCE梁弯曲振动的振幅可通过调节光强、阻尼系数和热弛豫时间来控制,而梁振动的频率主要取决于热弛豫时间.研究结果在远程光驱驱动器、传感器、软微机器人和光能转换系统的设计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弹性体 自激振动 悬臂梁 光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