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人才流入与城市空间效率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新月 田伟腾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8,共14页
在中国城镇化由速度向深度转变的重要时期,高效率是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要素资源合理的空间布局成为提升城市空间效率的重要突破口。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中国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小区的POI的微观数据,分别从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 在中国城镇化由速度向深度转变的重要时期,高效率是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要素资源合理的空间布局成为提升城市空间效率的重要突破口。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中国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小区的POI的微观数据,分别从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与空间均等两方面衡量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发现:(1)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与城市空间效率呈现倒U型的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均等的优化可以促进城市空间效率提升;(2)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和空间均等均会因城市不同的行政等级和发展阶段而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3)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实证验证了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优化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入,进而促进城市空间效率的提升。因此,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为标准,提出缓解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小区空间不匹配的问题;增加教育、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在城市外围区域的投入;针对不同城市的特点,有差别地分类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通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提升城市宜居性,进而吸引人才流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均等 城市空间效率 人才流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土地出让前规划实施评估的优化思路
2
作者 邢箴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3-59,共7页
梳理土地出让前规划实施评估技术要求的演变历程与新背景,结合相关实践,探讨当前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公共通道设置的合理性、房管条线设施增补的针对性、评估表条文的逻辑性与严谨性不足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技术优化的思路,... 梳理土地出让前规划实施评估技术要求的演变历程与新背景,结合相关实践,探讨当前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公共通道设置的合理性、房管条线设施增补的针对性、评估表条文的逻辑性与严谨性不足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技术优化的思路,包括根据具体情况区别设置公共通道,实施更加合理的而非“通用普遍、一刀切”的设施增补策略,增加与项目实际需求相契合的评估内容等,以期为土地出让前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提供有益的技术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实施评估 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空间 公共通道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斯 张皓珏 陈一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3,共8页
[目的/意义]从多层维度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为“十五五”时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宏观数据与案例文本作为数据源,提取建设方式、空间营造、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服务... [目的/意义]从多层维度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为“十五五”时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宏观数据与案例文本作为数据源,提取建设方式、空间营造、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形成概念和类型,归纳存在的问题。[结论/发现]我国以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为主体,在总分馆制基础上开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新建、改造和嵌入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建设方式,空间价值是核心价值,空间的变革带动了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变革。未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要与已有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深入衔接,同时形成错位发展;加强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价值]采用多源数据从宏观上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提出面向“十五五”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总分馆制 公共文化设施 公共文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空间视角下县市域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特征研究——以义乌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宗元 蒋安丽 倪永华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按照下沉基本公共服务到社区(村)以及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规划每一寸土地的要求,以义乌市为例,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全市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空间分布特征和配置水平。研...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按照下沉基本公共服务到社区(村)以及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规划每一寸土地的要求,以义乌市为例,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全市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空间分布特征和配置水平。研究发现,全市公共服务设施在城乡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一核、两心、多点”层级分明、放射状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形成了城乡空间公共服务网络化融合的态势,但城乡空间配置不均衡,配置水平参差不齐;商业服务和医疗卫生设施配置最为完善,而社区服务设施配置较为匮乏,是当前全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文化体育、金融邮电和社区服务设施需着重关注设施供给与居民需求的平衡关系。最后,提出强化城乡交通廊道建设,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村庄分级分类,优化全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城乡空间 空间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璇 杨广宇 栾晓晶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9,共16页
基于2006-201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分析两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格局、分布动... 基于2006-201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分析两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格局、分布动态演进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京津-长三角”沿线成为耦合协调度高值集聚区;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极化现象;制度驱动、经济驱动、政府驱动对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应重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省际协同建设;在创新发展中提升中西部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 空间分异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函数聚类的重庆市图书馆均等配置及优化
6
作者 徐浒 戴技才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221-229,共9页
以重庆市图书馆为例,从居民视角出发,应用公共设施区位理论,提出了核函数聚类法,优化图书馆空间配置。引入多种优化模型,与核函数聚类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最大程度地优化重庆市图书馆的空间配置。结果表明:用不同方法进行图书馆空间... 以重庆市图书馆为例,从居民视角出发,应用公共设施区位理论,提出了核函数聚类法,优化图书馆空间配置。引入多种优化模型,与核函数聚类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最大程度地优化重庆市图书馆的空间配置。结果表明:用不同方法进行图书馆空间配置优化,核函数聚类法覆盖的总人口数最多,受距离影响较小,优化的空间配置更均等;P-中心模型受空间分布影响较大;P-中位模型易受距离影响;MCLP模型较适合中距离优化的选择。模型间交通可达性的差异并不明显,可用于优化决策提供参考辅助。该核函数聚类法可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均等优化或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函数聚类法 公共服务设施 图书馆 均等优化配置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界定、特征与途径 被引量:68
7
作者 罗震东 韦江绿 张京祥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3,共8页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是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空间规划与建设角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和技术支撑。针对现实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缺失,试图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界定着...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是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空间规划与建设角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和技术支撑。针对现实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缺失,试图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界定着手,通过对当前发展特征的总结探索均等化发展的必要途径。认为分权化的制度安排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数量均等已获较大发展,质量均等程度远远不够,集中化规模化带来的空间可达性问题凸显。基于以上问题,认为健康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相辅相成政府责权明晰是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保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需要规划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均等化 城乡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研究评述及展望 被引量:81
8
作者 李阿萌 张京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11,共7页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布局是从空间规划与建设角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既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方...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布局是从空间规划与建设角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既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方面,较少关注公共服务在空间层面的落实,且尚未将基本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系统的整合。今后应进一步拓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布局、配置标准和规范等方面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设施 均等化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实施途径研究 被引量:49
9
作者 廖远涛 胡嘉佩 +1 位作者 周岱霖 萧敬豪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4-99,共6页
社区生活圈已日益成为城市落实共享理念、打造社区生活的重要手段。为促进社区生活圈理念的实施,社区生活圈需与现有城市空间管理体系相结合,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抓手落实到规划编制与实施当中。文章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通过对规划实... 社区生活圈已日益成为城市落实共享理念、打造社区生活的重要手段。为促进社区生活圈理念的实施,社区生活圈需与现有城市空间管理体系相结合,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抓手落实到规划编制与实施当中。文章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通过对规划实施路径的探讨,为我国特大城市开展社区生活圈研究制定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生活圈 空间管理体系 规划实施评估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雅琪 陈韩梅 +1 位作者 刘旭青 江佳倩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9,共9页
基于文献调研,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研究、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国内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其中,宏观层面包括服务主体、均等化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微观层面包括财政制度、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活动、信息化和数字化等。当前... 基于文献调研,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研究、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国内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其中,宏观层面包括服务主体、均等化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微观层面包括财政制度、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活动、信息化和数字化等。当前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理论研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内涵及其规划策略--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实践经验的思考 被引量:35
11
作者 谢波 彭觉勇 罗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6,共6页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深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获取机会不均等和公平性欠缺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借鉴并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研究提出当前城镇化发展条件下我...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深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获取机会不均等和公平性欠缺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借鉴并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研究提出当前城镇化发展条件下我国不能过度追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平均性、福利性,应积极应对"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二元结构"引发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非均等化问题,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规划,以类型均等、机会均等、集约化和标准化的空间配套模式规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均等化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时期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供给与保障 被引量:37
12
作者 周素红 王欣 农昀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20,共5页
在"十二五"期间,为促进我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应从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规划建设、设施的使用和均等化的保障等角度着手,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供给机制及基于公平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优... 在"十二五"期间,为促进我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应从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规划建设、设施的使用和均等化的保障等角度着手,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供给机制及基于公平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优化基于均等化的规划编制标准体系和实施管理,关注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对象的可达性,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均等化,完善配套规划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 以人为本 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等化到均等化:基于GIS分析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为例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万民 李雅兰 +1 位作者 魏晓芳 廖波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5期35-41,共7页
新型城镇化强调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三五建议中各项工作战略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则是实现上述内容的重要保障之一。针对重庆市长寿区现状设施空间布局中存在的空白区和低效率等问题... 新型城镇化强调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三五建议中各项工作战略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则是实现上述内容的重要保障之一。针对重庆市长寿区现状设施空间布局中存在的空白区和低效率等问题,根据均等化的原则,创新性地提出了适宜于山地城镇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方法。即划分不同层次的服务中心,并通过G I S手段建立综合配置模型,对人口、交通、地形、聚集度等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将原有的"城—镇—村"配置结构转变为一种全面覆盖、集约共享、分级可达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从而提高了广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集聚性、可达性和规模效益,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城乡布局 均等化 GI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特征研究——以三峡库区重庆段385个小城镇为样本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超 黄志亮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105,共10页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385个小城镇为研究样本,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测度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及均等化程度,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水平偏低,且区域分化及均等化程度差异显著。库尾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385个小城镇为研究样本,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测度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及均等化程度,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水平偏低,且区域分化及均等化程度差异显著。库尾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均等化程度都明显优于库腹区;人口规模较小的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多较低;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最高,其次为工矿产业,然后是农业和商贸服务业;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聚集现象明显,并在库尾区、库腹西区和库腹东区呈现出三级类聚分化特征。应将三峡库区小城镇及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重庆市城镇体系大格局,并赋予其"固本强基"的地位,以旅游业发展带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生态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提高,以集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益,以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小城镇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新型城镇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主导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视角下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被引量:34
15
作者 韦江绿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6,共5页
基于西方正义理论对于结果正义、形式正义和过程正义的分析,认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是基本公共服务从形式均等到后果均等的中间转化环节,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保证。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过程中,以质量与... 基于西方正义理论对于结果正义、形式正义和过程正义的分析,认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是基本公共服务从形式均等到后果均等的中间转化环节,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保证。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过程中,以质量与距离所代表的后果均等和形式均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现实困境。针对后果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结合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提出应对不同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目标和手段。对于低度城市化阶段,形式均等是必要的;而对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应充分结合城市化目标和重点,利用过程调解后果均等与形式均等;对于高度城市化阶段,形式均等基本实现,更高层面的后果均等将是城市区域和谐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正义 过程调解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均等化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思路及行动计划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伟 潘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0-14,20,共6页
文章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通过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的民政事业发展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及现状摸底调研,构建全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指标评价体系,并从总体发展阶段、省域空间配置等多方面进行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提... 文章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通过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的民政事业发展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及现状摸底调研,构建全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指标评价体系,并从总体发展阶段、省域空间配置等多方面进行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紧密结合热点政策构建民政标准体系、以需求差异为导向合理引导规划布局、立足地区禀赋特征引导民政特色发展等规划思路,以及分片指引、分级落实和分步实施的具体行动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民政公共服务设施 优化对策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障人群时空活动特征与无障碍环境规划响应策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森 石炜豪 +1 位作者 张科 刘晓阳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83,共7页
推动无障碍环境高效建设,对帮助残障人群开展日常生活及优化各类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天津市中心城区81名视障人员为对象,应用描述性统计、核密度等方法对人群时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视障人群日常活... 推动无障碍环境高效建设,对帮助残障人群开展日常生活及优化各类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天津市中心城区81名视障人员为对象,应用描述性统计、核密度等方法对人群时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视障人群日常活动丰富,具有高比例的中、远距离活动行为;居住地周边1km是视障人群开展基本活动的主要空间范围,但此范围内无障碍标识、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建设存在缺失、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无法为视障人群提供有效帮助;在社会活动空间范围,存在社区无障碍设施与城市无障碍设施接驳不畅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空间范围、场景特征、服务设施设置、无障碍设施布局等方面提出构建视障人群日常活动无障碍环境模型与制定规划响应策略,以期通过精准施策,建立无障碍设施与各类服务设施的有效联系,为视障人群开展日常活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障人群 时空行为 活动特征 公共服务设施 无障碍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空间”视域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完善——基于W市调研的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玉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11-117,共7页
通过访问调查、个别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地分析W市关于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运用"第三空间"理论分析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得出结论:农民工群体的身份认同有其独特性———既不是农民身份,也不是市民身份,而是独特的农... 通过访问调查、个别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地分析W市关于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运用"第三空间"理论分析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得出结论:农民工群体的身份认同有其独特性———既不是农民身份,也不是市民身份,而是独特的农民工身份,为此,应有的放矢地规划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发现:由于行政操作偏差,政府意识不到农民工身份的独特性,使得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出现偏差,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民工的差异性文化需求,客观上使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成了一句空话;此外,市民的无形排斥和农民工的自我"封闭"使得这一现状更为严峻。基于此,提出了政策调整的建议:明确常住地政府的主体责任意识、遵循服务逻辑、重视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机制化运作;创建需求、宣传、可触、互动等"四型"公共文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农民工 身份认同 公共文化服务 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色如何可餐——城市公园餐饮空间嵌入模式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璐颖 《南方建筑》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从当前餐饮服务设施不断侵蚀以城市公园为代表的公共空间的现象入手,阐述了公园不"公"深层原因,分析了过度引入餐饮设施对城市公园造成的消极影响,包括对公共资源的蚕食,对公园景观的破坏,对游人活动的干扰和对公园环境的污... 从当前餐饮服务设施不断侵蚀以城市公园为代表的公共空间的现象入手,阐述了公园不"公"深层原因,分析了过度引入餐饮设施对城市公园造成的消极影响,包括对公共资源的蚕食,对公园景观的破坏,对游人活动的干扰和对公园环境的污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城市公园餐饮服务设施布局的公益性、开放性、多样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等基本原则,试图用类型学的手段将公园中餐饮空间和功能模块化,并对其嵌入城市公园的过程进行解析和分类,最后分析得出九大典型嵌入模式以及每种模式的特征,以期对指导餐饮服务设施的选址和改造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餐饮设施 公共空间侵蚀 公共空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20
作者 程顺祺 祁新华 +2 位作者 金星星 李达谋 林涵 《热带地理》 2016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按照纵向发展时序对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的视角、方法和主题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国外研究主题历经了区位选择和布局模式、空间布局的公平性和可达性、布局的社会分异及其形成机制等的演变;研究视角从单纯的计量地理发展到... 按照纵向发展时序对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的视角、方法和主题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国外研究主题历经了区位选择和布局模式、空间布局的公平性和可达性、布局的社会分异及其形成机制等的演变;研究视角从单纯的计量地理发展到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从构建模型发展到与GIS结合等多种方法集成等。相比之下,国内研究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研究视角欠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方法多借鉴国外,缺乏创新,主题较为局限。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该多关注以下5方面:丰富可达性的内涵进行公平性度量;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整合配套多设施协同布局;注重设施的应时性和可变性;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小尺度的实证研究;植根中国实际,研究对象转向农村地区以及城市边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布局 演变 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