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甘膦防除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田杂草效果评价
1
作者 李美 张佳 +5 位作者 张玉 于凤阁 高兴祥 李健 林荣华 刘学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87,共9页
随着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在我国的试种推广,生产中急需其配套除草剂的应用技术。本研究在含DBN9936转化体转基因玉米田,研究了草甘膦在不同用药条件下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的安全性;室内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高剂量草甘膦土壤处理的... 随着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在我国的试种推广,生产中急需其配套除草剂的应用技术。本研究在含DBN9936转化体转基因玉米田,研究了草甘膦在不同用药条件下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的安全性;室内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高剂量草甘膦土壤处理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在2022年田间高湿条件下施药,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除草效果优异,810、1080、1350、4320 g/hm^(2)剂量处理药后22 d,对田间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等杂草总鲜重防效为99.6%~100.0%。在2023年田间干旱条件下施药,该药对杂草防效大幅下降,同等剂量处理药后23 d,对杂草总鲜重防效下降为86.9%、92.4%、95.1%、98.2%,对马唐、反枝苋防效较好,对牛筋草防效略低,对马齿苋、饭包草Commelina benghalensis的效果较差。两年数据表明,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试验剂量下对3~5叶期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均安全,对杂草的防效均高于常规对照药剂52%烟嘧·莠去津可湿性粉剂702 g/hm^(2)处理。室内盆栽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异丙胺盐原药600、1200、2400、4800、9600 g/hm^(2)剂量在杂草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对试验杂草未表现出明显的除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转基因玉米 安全性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饲料中草甘膦污染加剧ESBL耐药基因在肠道内水平转移
2
作者 张红娜 王英哲 +3 位作者 刘敬博 周春伶 黄小燕 申红妙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为探究奶牛饲料中草甘膦污染水平与奶牛粪便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耐药基因丰度之间的关联性,于2023年9—12月份,从5个奶牛养殖场分别采集饲料和粪便样品,进行草甘膦质量分数和ESBL耐药基因丰度检... 为探究奶牛饲料中草甘膦污染水平与奶牛粪便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耐药基因丰度之间的关联性,于2023年9—12月份,从5个奶牛养殖场分别采集饲料和粪便样品,进行草甘膦质量分数和ESBL耐药基因丰度检测,并对两者之间相关性作统计分析;通过构建体外ESBL耐药质粒水平转移体系,揭示草甘膦通过食物链促进耐药基因在肠道菌群间水平转移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5个奶牛养殖场的饲料和粪便中均检测出不同程度草甘膦污染,粪便中ESBL耐药基因相对丰度与草甘膦污染水平呈正相关,说明奶牛场饲料中草甘膦污染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肠道,促进ESBL耐药基因在肠道菌群间水平转移。体外耐药基因水平转移试验证实,草甘膦通过提高供受体菌胞内ROS水平,抑制接合转移负调控基因korA和korB表达,提高接合转移系统基因trbBp、traF、trfAp和traJ表达量,从而提高编码ESBL耐药基因的质粒水平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奶牛 ESBL基因 水平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耐草甘膦2mG2-epsps基因为选择标记的玉米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3
3
作者 赫福霞 郎志宏 +3 位作者 陆伟 林敏 张杰 黄大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2-97,共6页
转化细胞的筛选和再生是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筛选剂的选择和筛选压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源基因的转化率。以草甘膦异丙胺盐为筛选剂,通过比较在不同的草甘膦浓度及筛选时间的条件下,玉米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情况,发现经1m... 转化细胞的筛选和再生是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筛选剂的选择和筛选压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源基因的转化率。以草甘膦异丙胺盐为筛选剂,通过比较在不同的草甘膦浓度及筛选时间的条件下,玉米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情况,发现经1mM的草甘膦异丙胺盐筛选15d后玉米愈伤组织分化受到明显抑制,故以此作为玉米遗传转化实验中的筛选压力。通过基因枪轰击,将构建好的pMAGUHM载体(其上携带有抗草甘膦基因2mG2-epsps基因)转化到玉米愈伤组织,利用草甘膦筛选得到耐草甘膦植株80株,其中PCR检测阳性植株为36株,转化率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转化 筛选 2mG2-epsp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 Cry1Ac+CP_4EPSPS)基因抗虫抗草甘膦棉花对草甘膦的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海强 李号宾 +5 位作者 丁瑞丰 阿克旦·吾外士 潘洪生 徐遥 王冬梅 刘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9-214,共6页
本研究比较了转Bt Cry1Ac+CP_4EPSPS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与常规棉花在新疆棉区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差异。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转Bt Cry1Ac+CP_4EPSPS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草甘膦有较好的耐受性,而对照棉花中棉所49对草甘膦耐受... 本研究比较了转Bt Cry1Ac+CP_4EPSPS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与常规棉花在新疆棉区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差异。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转Bt Cry1Ac+CP_4EPSPS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对草甘膦有较好的耐受性,而对照棉花中棉所49对草甘膦耐受性较差。苗期喷施草甘膦后转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生长发育没有受到影响,而对照棉花中棉所49喷施草甘膦后生长发育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个别植株甚至死亡。转Bt Cry1Ac+CP_4EPSPS基因抗棉铃虫抗草甘膦棉花株高、真叶数、蕾数、产量等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转Bt Cry1Ac+CP_4EPSPS基因棉花对草甘膦的耐受程度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棉花。草甘膦对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抗虫抗棉花 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玉米茎尖转化耐草甘膦基因2mG2-epsps及抗性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余桂容 杜文平 +4 位作者 宋军 窦茜 刘永胜 陆伟 徐利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03-1408,共6页
以X2211、78599等10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的茎尖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和真空负压法将抗除草剂基因2mG2-epsps转入玉米茎尖生长点分生组织细胞,转化后的茎尖经共培养3 d,植入花盆,3叶1心经除草剂(glyphosate,草甘膦)筛选,产生耐草甘膦... 以X2211、78599等10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的茎尖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和真空负压法将抗除草剂基因2mG2-epsps转入玉米茎尖生长点分生组织细胞,转化后的茎尖经共培养3 d,植入花盆,3叶1心经除草剂(glyphosate,草甘膦)筛选,产生耐草甘膦1‰~1.25‰植株,移栽大田。从种子萌发准备茎尖到转化苗喷施除草剂筛选、移栽大田,整个周期只需30 d左右。同时,经特异PCR检测表明:2mG2-epsps基因已整合进部分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尖 农杆菌真空转化 2mG2-epsp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法转EPSPS基因创制耐草甘膦玉米种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向龙 郑登俞 +2 位作者 张春 张中保 吴忠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4-529,共6页
【目的】对T_(0)-T_(3)代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草甘膦EPSPS基因的筛选检测,以期得到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株系。【方法】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EPSPS基因转入优良自交系京92中,通过田间草甘膦筛选和分子检测鉴定外源基因在世代间的遗传表达。【结... 【目的】对T_(0)-T_(3)代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草甘膦EPSPS基因的筛选检测,以期得到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株系。【方法】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EPSPS基因转入优良自交系京92中,通过田间草甘膦筛选和分子检测鉴定外源基因在世代间的遗传表达。【结果】在田间用200 mg·L^(-1)的草甘膦除草剂筛选,T_(0)代15个抗性植株经PCR鉴定,共获得10个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03%;对各株系从T_(1)代到T_(3)代逐代筛选淘汰,株系内阳性株数逐渐增多,在T_(3)代5个株系中分离出K3和K8两个整合了EPSPS外源基因的稳定遗传株系;进一步对K3和K8两个株系的T_(3)代采用试纸条进行功能表达分析,发现目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结论】K3和K8两个转基因玉米株系后期可作为培育耐草甘膦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粉管通道法 epsp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G2EPSPS和GAT基因增强转基因大豆植株对草甘膦耐受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兵福 郭勇 +6 位作者 洪慧龙 金龙国 张丽娟 常汝镇 陆伟 林敏 邱丽娟 《大豆科技》 2020年第2期37-38,共2页
草甘膦(Glyphosate),是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销售量最大的除草剂,草甘膦处理后的新叶黄化和莽草酸积累现象是草甘膦作用于植物最显著的标志性药害症状,同时存在于常规大豆和商业化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继而直接影响植株的光合生物量和... 草甘膦(Glyphosate),是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销售量最大的除草剂,草甘膦处理后的新叶黄化和莽草酸积累现象是草甘膦作用于植物最显著的标志性药害症状,同时存在于常规大豆和商业化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继而直接影响植株的光合生物量和产量。当前,已商业化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仍以单独利用草甘膦抗性基因CP4EPSPS或草甘膦降解基因GAT为主。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甘膦抗性基因G2EPSPS和草甘膦降解基因GAT为研究对象,利用优化的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化技术创制共表达G2EPSPS和GAT基因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大豆 药害症状 光合生物 降解 epsps 抗性 G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AM79-EPSPS基因耐草甘膦大豆的获得及功能验证 被引量:4
8
作者 翁嘉慧 楼亿圆 +3 位作者 徐京 何军光 张晓丽 刘永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5-684,共10页
以天隆一号大豆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从消毒时间、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AS)添加浓度、草甘膦添加浓度和生根阶段吲哚丁酸(indole-3-butyric acid,IBA)浸没时间等因素出发,探究并建立高效的转AM79-EPSPS基因... 以天隆一号大豆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从消毒时间、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AS)添加浓度、草甘膦添加浓度和生根阶段吲哚丁酸(indole-3-butyric acid,IBA)浸没时间等因素出发,探究并建立高效的转AM79-EPSPS基因大豆转化体系,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AM79-EPSPS导入大豆,并验证它在转基因大豆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当种子消毒时间为6~8 h,AS添加浓度为200μmol/L,草甘膦添加浓度为100μmol/L,IBA浸没时间为30 s时,转化效果最好。通过该转化体系获得了6株转AM79-EPSPS基因耐草甘膦大豆苗,并对其T0、T1、T2代植株进行了蛋白检测及草甘膦喷施实验。结果表明:在各世代转基因植株中均能检测出AM79-EPSPS蛋白,说明AM79-EPSPS基因能够在大豆中正常表达;喷施草甘膦后,非转基因大豆植株全部枯萎,而转AM79-EPSPS基因大豆植株均能正常生长,表现出明显的草甘膦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大豆 AM79-epsps基因 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小麦耐草甘膦相关QTL
9
作者 赵杰 牟丽明 +6 位作者 胡梦芸 孙丽静 李倩影 王培楠 李辉 刘小民 张颖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草甘膦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培育耐草甘膦作物将有助于改善农田杂草化学防控效果、减少用药量和简化防控措施。为充分挖掘小麦耐草甘膦基因位点,利用来自黄淮麦区的484份种质资源进行草甘膦耐药性鉴定,根据小麦15K SNP... 草甘膦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培育耐草甘膦作物将有助于改善农田杂草化学防控效果、减少用药量和简化防控措施。为充分挖掘小麦耐草甘膦基因位点,利用来自黄淮麦区的484份种质资源进行草甘膦耐药性鉴定,根据小麦15K SNP芯片数据,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挖掘与小麦草甘膦耐药性相关QTL。结果显示,不同年代培育的小麦品种草甘膦耐药性的变化趋势缓慢,草甘膦耐受性未显著提升;根据表型鉴定结果,筛选出黄淮麦区耐草甘膦小麦种质材料3份,即河农130、冀麦782和泰山23号;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检测到与小麦草甘膦耐药等级显著相关的QTL 7个,包含19个显著性SNPs,分布于小麦1A(0.00~30.48 Mb)、1B(6.57~30.57 Mb)、1D(0.00~22.98 Mb)、4A(656.09~680.09 Mb)、5A(508.19~532.19 Mb)、6A(54.56~85.09 Mb)和6D(12.02~36.02 Mb)染色体上;位于小麦1A和6A染色体上的2个QTL qGlyT-1A和qGlyT-6A是小麦耐草甘膦的主效位点,共包含16个可能与小麦耐草甘膦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淮麦区 受性 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抗草甘膦EPSP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整合与定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晓波 蒋凌雪 +7 位作者 魏利 刘林 陆伟 李文欣 王俊 陶波 常汝镇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5-375,共11页
通过基因特异引物扩增和免疫层析试纸法分别对转基因大豆中外源EPSPs基因和其编码的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PSPs基因不仅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而且EPSPs蛋白可以正常表达。利用染色体步移法获得了转基因大豆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序列... 通过基因特异引物扩增和免疫层析试纸法分别对转基因大豆中外源EPSPs基因和其编码的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PSPs基因不仅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而且EPSPs蛋白可以正常表达。利用染色体步移法获得了转基因大豆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序列比对表明35S上游的大豆DNA序列起始于Gm02:7912740,NOS下游的大豆DNA序列起始于Gm02:7777705。在本研究检测序列范围内发现插入位点两侧不同位置有3个不同的未知片段、2个大豆基因组序列倒位,同时发现2个大豆基因组片段丢失。外源基因不是以点插入方式整合,而是导致大豆基因组约135kb片段的移位;NOS下游大豆基因组序列发生重排,导致一个编码HEC1和HEATrepeat两个功能域的基因(Glyma02g09790)结构受到影响,首次发现该基因在ABA和PEG处理时下调表达,推测该基因通过ABA信号通路参与胁迫应答。本研究通过对抗除草剂EPSP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分析,明确了外源EPSP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整合、定位及其侧翼序列,为转基因大豆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大豆 插入位点 基因 epsps 定位 侧翼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Halomonas sp.抗草甘膦EPSPS的克隆、鉴定及应用
11
作者 丁宁 何云浩 +2 位作者 吴琳绯 李婵娟 吴高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66,共9页
为培育高抗草甘膦作物以应对草甘膦杂草进化,从海洋细菌中筛选到1株高抗草甘膦的盐单胞菌属菌株(Halomonassp.),通过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EPSPS基因,在Escherichiacoli(DE3)中对fHoEPSPS、mfHoEPSPS(G384A位点突变)... 为培育高抗草甘膦作物以应对草甘膦杂草进化,从海洋细菌中筛选到1株高抗草甘膦的盐单胞菌属菌株(Halomonassp.),通过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EPSPS基因,在Escherichiacoli(DE3)中对fHoEPSPS、mfHoEPSPS(G384A位点突变)和mHoEPSPS(mfHoEPSPS N端缺失PDT)进行重组表达和纯化,并运用自切割肽LP4/2A介导的基因聚合策略,将抗草铵膦的酶(Repat)置于mHoEPSPS的N端,构建了双抗草甘/铵膦酶(RLH),将其编码基因导入烟草后赋予草甘/铵膦复合抗性。结果显示,该菌株的EPSPS基因(fHoEPSPS)可编码一个N段融合了预苯酸脱水酶(PDT)的双功能酶。草甘膦抗性分析显示mfHoEPSPS的抗性比fHoEPSPS提高了19倍,将mHoEPSPS基因导入烟草后可赋予烟草3倍推荐剂量的草甘膦耐受性,转RLH基因的烟草能够耐受3~5倍推荐剂量的草甘/铵膦复合除草剂。结果表明,源于Halomonas sp.的抗草甘膦EPSPS是一种新型草甘膦耐受酶,通过G384A的位点突变可提高酶活;利用自切割肽介导的基因堆叠策略获得的转RLH基因烟草表现出较高草甘/铵膦复合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除剂作物 5-烯醇式莽酸-3-磷酸合成酶 乙酰转移酶 双抗除剂作物 基因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EPSPS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燕树锋 祝水金 +2 位作者 刘海芳 卢彩霞 铁双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7,共4页
为分析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早代遗传情况,以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26个转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EPSPS)抗草甘膦棉花转化事件为材料,以其背景亲本中棉所49为对照,喷施草甘膦后对转基因棉T1、T2分离比例进行考察。T1田间抗性... 为分析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早代遗传情况,以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26个转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EPSPS)抗草甘膦棉花转化事件为材料,以其背景亲本中棉所49为对照,喷施草甘膦后对转基因棉T1、T2分离比例进行考察。T1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经卡方检测20个转化事件T1分离符合3∶1的分离规律,即外源基因插入1个位点;6个转化事件不符合1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出现了偏分离。T2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花粉通管法共获得152个纯合株系,分别来源于25个转化事件;对T2不纯合株系继续进行分离比例的考察,发现来源于15个转化事件的57个株系符合3∶1的分离规律;此外卡方检测结果表明,每个转化事件都有不符合3∶1分离规律的株系,且其中10个转化事件没有符合3∶1分离规律的株系。表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整合和遗传均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epsps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P在检测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cp4-epsps基因上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兰青阔 王永 +2 位作者 赵新 朱珠 程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377-10378,10390,共3页
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cp4-epsps合成酶基因(5-enolpyruvlshimimate-3-phosphate synthase)的6个区域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DNA聚... 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cp4-epsps合成酶基因(5-enolpyruvlshimimate-3-phosphate synthase)的6个区域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BstDNA polymerase),在65℃保温30 min,通过荧光显色即可完成对转基因的检测工作。结果显示,该LAMP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cp4-epsps基因,其检测灵敏度是常规定性PCR方法的10倍。建立了针对转基因大豆cp4-epsps基因的LAMP检测方法,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稳定性,结果可靠,适合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大豆 cp4-epsps IAMP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抗草甘膦基因(EPSPS)的玉米转化及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秀红 白建荣 +2 位作者 孙毅 史向远 任志强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11-14,18,共5页
对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优化,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的头孢霉素既能抑制农杆菌的生长又不影响幼胚的愈伤诱导;诱导和筛选培养基中添加5 mg/L硝酸银能有效抑制玉米愈伤组织褐变,显著改善愈伤组织及胚性愈... 对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优化,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的头孢霉素既能抑制农杆菌的生长又不影响幼胚的愈伤诱导;诱导和筛选培养基中添加5 mg/L硝酸银能有效抑制玉米愈伤组织褐变,显著改善愈伤组织及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化培养基中添加2μmol/L的嘧啶醇能延缓试管苗的生长速度,使苗更健壮。利用优化的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将抗草甘膦基因(EPSPS)转入玉米杂交材料HiⅡ中,获得了PCR阳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农杆菌介导 基因(epsps) 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草甘膦转EPSPS大豆的基因漂移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杰 周波 +5 位作者 杨春燕 李玉荣 蒋凌雪 张孟臣 陶波 邱丽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7-521,共5页
以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和不同生长类型的非转基因大豆为材料,通过表型筛选及PCR分子检测,分析不同方向和距离条件下转基因大豆中外源基因通过花粉向非转基因大豆的漂移率,为制定转基因大豆安全种植隔离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 以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和不同生长类型的非转基因大豆为材料,通过表型筛选及PCR分子检测,分析不同方向和距离条件下转基因大豆中外源基因通过花粉向非转基因大豆的漂移率,为制定转基因大豆安全种植隔离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类型大豆的基因漂移率明显不同,以育成品系ZZH015最高,在70 612株中的漂移率为0.45%;半蔓生地方品种DPZ722次之,164 449株中漂移率为0.01%,而195 088株野生大豆YDD080中没有检测到基因漂移。方差分析表明,漂移率在不同距离和方向条件下均有显著差异,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递减。在5 m处漂移率为0.03%,而在29 m处降至0.001%。基因漂移在下风口方向发生较多,表明风媒可能是影响基因漂移分布的重要因素。如果以1%基因漂移率为阈值,无论是自然条件下还是随机选取1 000粒检测,漂移率都低于阈值,表明转EPSPS基因大豆的基因漂移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大豆 基因漂移 距离 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别转CP4 EPSPS和aroA基因拟南芥对草甘膦的抗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姝 张保龙 +3 位作者 沈新莲 杨郁文 徐英俊 倪万潮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2-304,共3页
关键词 拟南芥 EP5P5基因 aroA基因 基因植株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草甘膦抗性基因CP4-EPSPS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吉焘 马晓杰 +1 位作者 狄佳春 陈旭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0-484,共5页
以抗草甘膦陆地棉品系G-6和不抗草甘膦海岛棉品系海7124为试验材料,对分离世代进行检测,分析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利用覆盖棉花26条染色体的234对核心引物,通过群体分离分析法进行差异性标记筛选,利用F2分离群体对抗性基因进行染色体定... 以抗草甘膦陆地棉品系G-6和不抗草甘膦海岛棉品系海7124为试验材料,对分离世代进行检测,分析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利用覆盖棉花26条染色体的234对核心引物,通过群体分离分析法进行差异性标记筛选,利用F2分离群体对抗性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抗草甘膦性状是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特异引物检测显示控制抗草甘膦性状的基因为人工合成基因CP4-EPSPS。利用筛选获得的27对多态性引物检测F2作图群体每个单株的基因型,发现分子标记NAU5417、NAU1339、BNL3992、BNL2448、NAU2140与目的基因CP4-EPSPS连锁。进一步筛选,共得到15个分子标记。参照现有的遗传图谱,推断目的基因CP4-EPSPS位于棉花第5染色体BNL2448与NAU2140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7.0 cM和16.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CP4-epsps SSR标记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旋花EPSPS基因表达特征及草甘膦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兆峰 白薇薇 +4 位作者 周欣欣 黄红娟 姜翠兰 张朝贤 魏守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07,共4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了田旋花不同组织、不同叶龄的EPSP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草甘膦对EPSP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旋花EPSPS基因在不同组织表达量差异显著,在叶的表达量高于茎和根;该基因在9叶期的表达量最高,...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了田旋花不同组织、不同叶龄的EPSP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草甘膦对EPSP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旋花EPSPS基因在不同组织表达量差异显著,在叶的表达量高于茎和根;该基因在9叶期的表达量最高,是3叶期的1.5倍;在草甘膦处理后,田旋花EPSPS基因的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在处理后24h达最大值。随草甘膦剂量增加,该基因的表达量升高。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解析田旋花对草甘膦耐药性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旋花 epsps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宏基因组文库筛选草甘膦不敏感的5-烯醇式丙酮莽草酰-3-磷酸合酶(EPSPS)基因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伟 梁爱敏 +4 位作者 孟秀萍 顿宝庆 金丹 穆文超 林敏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84-1288,共5页
为探索利用宏基因组文库筛选草甘膦不敏感的5-烯醇式丙酮莽革酰-3-磷酸合酶(EPSPS)基因,直接从土壤中提取细菌DNA,构建草甘膦污染土壤细菌宏基因组文库,并利用EPSP合酶缺失突变株ER2799筛选到4个能互补EPSP合酶功能的克隆,其中两... 为探索利用宏基因组文库筛选草甘膦不敏感的5-烯醇式丙酮莽革酰-3-磷酸合酶(EPSPS)基因,直接从土壤中提取细菌DNA,构建草甘膦污染土壤细菌宏基因组文库,并利用EPSP合酶缺失突变株ER2799筛选到4个能互补EPSP合酶功能的克隆,其中两个克隆的转化子能够在含5mmol/L草甘膦的MOPS培养基上生长。测序结果表明它们均含有完整的EPSP合酶编码基因,GT-1aroA核苷酸长度为1335bp,编码445个氨基酸,GT-4aroA核苷酸长度为1350bp,编码450个氨基酸。利用PCR方法将两个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后,可以使宿主细胞BL21(DE3)在含100mmol/L草甘膦的MOPS培养基中良好生长。上述结果表明,利用宏基因组文库筛选方法可以得到高抗草甘膦的EPSPS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5-烯醇式丙酮莽 -3-磷酸合酶(eps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EPSPS抗草甘膦基因转化马铃薯品种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翠华 王石 +5 位作者 张丽莉 曹士亮 姜丽丽 张欢 潘映雪 林忠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24,共7页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微型薯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EPSPS抗草甘膦基因转入马铃薯,并对其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经PPT筛选获得抗性植株17株;经PCR检测,17株呈阳性;RTPCR检测,6株呈阳性,说明EPSPS基因能够正常转录;Southern...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微型薯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EPSPS抗草甘膦基因转入马铃薯,并对其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经PPT筛选获得抗性植株17株;经PCR检测,17株呈阳性;RTPCR检测,6株呈阳性,说明EPSPS基因能够正常转录;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5株呈阳性,证明EPSPS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对转基因植株后代进行抗草甘膦试验,转基因材料对浓度0.4 g·L-1的草甘膦表现出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农杆菌介导 epsps基因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