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船用燃料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
1
作者 刘丹 许育鹏 +1 位作者 陈瀑 褚小立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快速准确测定船用燃料油中脂肪酸甲酯(FAME)含量对船用燃料油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船用燃料油中FAME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基于FAME红外特征峰强度与其体积分数的关联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 快速准确测定船用燃料油中脂肪酸甲酯(FAME)含量对船用燃料油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船用燃料油中FAME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基于FAME红外特征峰强度与其体积分数的关联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分析模型,所建模型准确度及稳定性良好。基于两种不同型号仪器采集光谱所建模型的回归系数均大于0.99,交互验证标准偏差分别为0.2644和0.1517,重复性偏差分别为0.08%和0.17%。结果表明,中红外光谱法可快速准确预测船用燃料油中FAME含量,为船用燃料油质量监控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方法 偏最小二乘方法 船用燃料油 脂肪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脂肪酸甲酯环氧化用液-液撞击流旋流反应器入口结构优化
2
作者 邹鹏翔 张明阳 +4 位作者 朱文杰 郭耀骏 程婕 赵妍舒 袁迎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6-173,共8页
基于过氧甲酸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反应,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液-液撞击流旋流反应器,采用Eulerian双流体模型和湍流雷诺应力模型(RSM)对反应器内脂肪酸甲酯与过氧酸的冷态混合进行研究,并利用分散相的分散均匀度量化反应器撞击流接触腔内... 基于过氧甲酸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反应,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液-液撞击流旋流反应器,采用Eulerian双流体模型和湍流雷诺应力模型(RSM)对反应器内脂肪酸甲酯与过氧酸的冷态混合进行研究,并利用分散相的分散均匀度量化反应器撞击流接触腔内两相的混合水平。研究了两相入口角度、入口上升角度和入口相对位置对混合效果的影响。通过结果可知,撞击流接触腔内两相液体受撞击流的作用在流向导流腔的过程中逐渐混合均匀。以分散均匀度为衡量标准,当两相入口角度为60°、入口上升角度为10°、入口相对位置为5mm时,反应器的混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环氧化 液-液撞击流旋流反应器 分散均匀度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船用残渣燃料油中酚类及脂肪酸甲酯类化合物
3
作者 张子豪 谭智毅 +4 位作者 麦晓霞 林海 李全忠 刘莹峰 肖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3,共9页
本文利用乙酸银修饰的氧化铝-硅胶材料制备固相萃取柱对船用残渣燃料油样品进行净化分离,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使用DB-35 MS UI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控模式,内标法定量测定酚类及脂肪酸甲酯(FAME)类化合物。对影响酚类和FAME类化... 本文利用乙酸银修饰的氧化铝-硅胶材料制备固相萃取柱对船用残渣燃料油样品进行净化分离,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使用DB-35 MS UI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控模式,内标法定量测定酚类及脂肪酸甲酯(FAME)类化合物。对影响酚类和FAME类化合物的进样方式、萃取溶剂的选择、固相萃取柱类型的选择以及淋洗和洗脱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船用残渣燃料油中酚类及FAME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方法在浓度0.05~2.5μg/mL范围线性良好,具有检出限(0.1~1.2 mg/kg)和定量限(0.3~4.0 mg/kg)低,稳定性好和萃取效率高,以及基质效应不显著等优势。通过用不含目标物的空白燃料油配制0.10、0.50、2.50 mg/L浓度水平的试样考察方法的可靠性,获得满意的回收率(85.5%~115.4%)和相对标准偏差(RSD≤6.2%)。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可实现船用残渣燃料油中酚类及FAME类化合物的有效检测。另外,劣质船用燃油存在不少的酚类和FAME类物质,高浓度苯酚、甲酚、二甲酚、对枯基苯酚、脂肪酸甲酯等物质可能是导致船舶油泵损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残渣燃料油 酚类 脂肪酸甲酯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巫淼鑫 邬国英 +3 位作者 宣慧 王达 钟昌真 王俊德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8-702,共5页
以大豆油为原料采用碱催化酯交换法合成生物柴油,测定了其酸值、游离甘油、总甘油、灰分、黏度和磷含量等指标。实验表明,共存的甲醇、水分和甘油酯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影响极少,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同时析出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 以大豆油为原料采用碱催化酯交换法合成生物柴油,测定了其酸值、游离甘油、总甘油、灰分、黏度和磷含量等指标。实验表明,共存的甲醇、水分和甘油酯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影响极少,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同时析出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起关键作用。考察了5种柴油降凝剂、0号和-20号柴油以及乙醇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0号柴油有效地改善生物柴油黏度,但对其低温流动性能影响不大。-20号柴油和乙醇能显著降低生物柴油的凝点、倾点、冷滤点和黏度。其中3种降凝剂有效降低生物柴油的凝点和倾点,1种降凝剂能小幅度改善冷滤点,5种降凝剂都能使生物柴油的黏度小幅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生物柴油 低温流动性能 脂肪酸甲酯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绝缘油的制备及电气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孙大贵 杨凤 +3 位作者 刘作华 陶长元 张占龙 胥江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6-39,共4页
以菜籽油和甲醇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离子液体[Bmim]BF4为增溶剂,在微波辐射下制备菜籽油甲酯,并对其电气性能与矿物绝缘油进行了对比。菜籽油甲酯的击穿电压是64.0 kV,相对介电常数是矿物绝缘油的1.4倍;运动黏度为矿物绝缘油的0.6倍;... 以菜籽油和甲醇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离子液体[Bmim]BF4为增溶剂,在微波辐射下制备菜籽油甲酯,并对其电气性能与矿物绝缘油进行了对比。菜籽油甲酯的击穿电压是64.0 kV,相对介电常数是矿物绝缘油的1.4倍;运动黏度为矿物绝缘油的0.6倍;闪点大于170℃,主要性能指标较矿物绝缘油更好。植物绝缘油可完全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是矿物绝缘油的良好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油 微波 菜籽油甲酯 电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反应器中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 被引量:9
6
作者 张跃 俞佳娜 +2 位作者 严生虎 刘建武 沈介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8,共4页
采用盐酸H2O2/HCOOH法,在微通道反应器内对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进行环氧化反应。考察了双氧水用量、甲酸用量、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优的反应条件为:m(脂肪酸甲酯):m(甲酸):m(双氧水)=1:1.5:2,反应温度40℃,催化剂浓盐... 采用盐酸H2O2/HCOOH法,在微通道反应器内对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进行环氧化反应。考察了双氧水用量、甲酸用量、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优的反应条件为:m(脂肪酸甲酯):m(甲酸):m(双氧水)=1:1.5:2,反应温度40℃,催化剂浓盐酸质量分数为3%(即浓盐酸质量占原料脂肪酸甲酯质量的百分数,下同),反应时间为110 s。在该条件下,产品环氧值为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反应 环氧脂肪酸甲酯 环氧值 微通道反应器 橡塑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祥华 刘灿明 +2 位作者 吴苏喜 曾凡佳 胡秋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1-592,共2页
To develop an accurat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in biodiesel by GC,tridecanoic acid methy1 ester was used as an internal standard.The recoveries are determined to be from 97.59% to 101.42%(m=5)... To develop an accurat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in biodiesel by GC,tridecanoic acid methy1 ester was used as an internal standard.The recoveries are determined to be from 97.59% to 101.42%(m=5)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ange from 1.32%to 2.89%(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生物柴油 脂肪酸甲脂 菜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法——一种计算油脂甲酯化转化率的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科 李翔宇 +3 位作者 蒋剑春 聂小安 曾凡洲 刘扬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7,共5页
以油脂的酯交换反应体系的质量变化和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油脂甲酯化转化率,并以大豆油甲酯化为例加以论证。在油脂、甲醇、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30∶0.8,温度65℃,反应时间1.5 h的条件下转化率为96.5%,与其他方法比较,误差在0... 以油脂的酯交换反应体系的质量变化和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油脂甲酯化转化率,并以大豆油甲酯化为例加以论证。在油脂、甲醇、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30∶0.8,温度65℃,反应时间1.5 h的条件下转化率为96.5%,与其他方法比较,误差在0.5%以内。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可行性,为一种简便、准确的转化率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质量 油脂 生物柴油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包合法分离棕榈油甲酯化产物中C_(16)和C_(18)脂肪酸甲酯 被引量:9
9
作者 陈苗 马美湖 +3 位作者 杨湄 蔡朝霞 熊伟 付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6-531,共6页
采用尿素包合法分离棕榈油甲酯化物中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甲酯,为农产品涂膜保鲜材料的开发提供原料。重点考察了尿素用量、溶剂用量、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以尿素用量、95%乙醇用量、包合温度为三因素,C16脂肪酸甲酯... 采用尿素包合法分离棕榈油甲酯化物中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甲酯,为农产品涂膜保鲜材料的开发提供原料。重点考察了尿素用量、溶剂用量、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以尿素用量、95%乙醇用量、包合温度为三因素,C16脂肪酸甲酯和C18脂肪酸甲酯的纯度为二指标,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利用Designexpert7.0.1软件分析优化了分离的工艺条件并建立了回归模型。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在棕榈油甲酯化物用量为20g,尿素用量为35g,95%乙醇用量为120mL,包合温度为5℃,包合时间为16h的条件下,饱和脂肪酸甲酯相中C16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达78.5%,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相中C18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达93.1%,分别比原料提高36.4%和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包合法 分离 C16脂肪酸甲酯 C18脂肪酸甲酯 棕榈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非均相催化环氧化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正载 林素素 +2 位作者 王洋 丛野 颜晓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9-52,共4页
氨基磺酸催化下,菜籽油经酯交换和过氧甲酸环氧化两步反应分别合成了脂肪酸甲酯和环氧脂肪酸甲酯。考察环氧化工艺条件对产物环氧值的影响,确定了产物环氧值达到最高4.65%时的反应工艺条件:m(脂肪酸甲酯)∶m(30%H2O2)∶m(88%甲酸)∶m(... 氨基磺酸催化下,菜籽油经酯交换和过氧甲酸环氧化两步反应分别合成了脂肪酸甲酯和环氧脂肪酸甲酯。考察环氧化工艺条件对产物环氧值的影响,确定了产物环氧值达到最高4.65%时的反应工艺条件:m(脂肪酸甲酯)∶m(30%H2O2)∶m(88%甲酸)∶m(氨基磺酸)=1∶0.45∶0.15∶0.01,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8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产物酸值(KOH)为1.6 mg/g,碘值(I)为3.8 g/100 g;产物以环氧油酸甲酯和环氧亚油酸甲酯为主,含量达到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非均相催化 环氧化 环氧脂肪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脂肪酸甲酯快速筛选植物油中掺假地沟油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海香 任荷玲 +5 位作者 许秀丽 张凤霞 丁罡斗 乐粉鹏 马小宁 仲维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48-152,共5页
根据植物油和地沟油中脂肪酸酯存在方式的不同,建立植物油中地沟油掺假的快速筛选方法。植物油中脂肪酸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地沟油中脂肪酸以脂肪酸甲酯的形式存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的全扫描模式,结合NIST 05标准谱库检索功能,对3... 根据植物油和地沟油中脂肪酸酯存在方式的不同,建立植物油中地沟油掺假的快速筛选方法。植物油中脂肪酸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地沟油中脂肪酸以脂肪酸甲酯的形式存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的全扫描模式,结合NIST 05标准谱库检索功能,对37种脂肪酸甲酯进行测定。样品采用直接稀释-气相色谱-质谱全扫描分析脂肪酸甲酯,100个植物油样品中均未检出脂肪酸甲酯;20个地沟油样品中13个检出肉豆蔻酸甲酯(C14:0)、棕榈酸甲酯(C16:0)和硬脂酸甲酯(C18:0)等14种脂肪酸甲酯,检出率为65%,且70%的检出脂肪酸甲酯的地沟油样品中脂肪酸甲酯种类多、含量较高。因此,若植物油样品脂肪酸甲酯种类多、含量高,则可判定为有地沟油掺假;若脂肪酸甲酯含量低或没有脂肪酸甲酯,则可以进一步用其他指标和方法进行检测,脂肪酸甲酯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地沟油掺假的快速粗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植物油 地沟油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食用油转化成柴油机替代燃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延耀 李里特 +2 位作者 小岛孝之 尚书旗 连政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4-277,共4页
食用植物油是通过植物生产转化太阳能而形成的一种可再生资源。它不仅可食用,同时也是石化柴油的替代能源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天将产生大量的废食用油。为解决废食用油的排放所造成环境的污染及能源的浪费问题,对废食... 食用植物油是通过植物生产转化太阳能而形成的一种可再生资源。它不仅可食用,同时也是石化柴油的替代能源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天将产生大量的废食用油。为解决废食用油的排放所造成环境的污染及能源的浪费问题,对废食用油制得柴油机的代用燃料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用废食用油经酯交换反应制成柴油替代燃料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得到了提高反应产率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在反应温度70℃,油醇摩尔比为1∶6,以NaOH为催化剂且浓度为1.0%,反应时间为20~30min时,用废食用油经酯交换反应制得脂肪酸甲酯的产出率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食用油 石化柴油 酯交换 脂肪酸甲酯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叔丁醇共溶剂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学军 马婕 +2 位作者 朴香兰 王玉军 朱慎林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3,共3页
利用叔丁醇作为共溶剂可使棕榈油、甲醇和催化剂形成均相体系,用于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实验以棕榈油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在带夹套的玻璃反应器内进行反应。考察了共溶剂质量分数、催化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 利用叔丁醇作为共溶剂可使棕榈油、甲醇和催化剂形成均相体系,用于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实验以棕榈油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在带夹套的玻璃反应器内进行反应。考察了共溶剂质量分数、催化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醇油摩尔比等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叔丁醇质量为棕榈油质量的11.6%,催化剂质量为油质量的1.0%,反应温度为60℃,醇油摩尔比为6∶1时,反应2 m in后生物柴油产率达到了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酸甲酯 棕榈油 叔丁醇 共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工艺对大豆油中微量物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方冰 魏翠平 +3 位作者 王瑛瑶 刘京 段章群 栾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1,共4页
植物油的精炼过程在除去不利于油脂稳定性的游离脂肪酸、过氧化物和磷脂及其他影响食用安全和油脂品质的物质同时,也造成油脂中微量营养物质的损失,以及一些新的有害物质的生成。研究了国内5个厂家的大豆油在精炼过程中微量物质的含量... 植物油的精炼过程在除去不利于油脂稳定性的游离脂肪酸、过氧化物和磷脂及其他影响食用安全和油脂品质的物质同时,也造成油脂中微量营养物质的损失,以及一些新的有害物质的生成。研究了国内5个厂家的大豆油在精炼过程中微量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精炼后大豆油中生育酚及甾醇含量显著降低,分别由26.0~37.4 mg/100 g、402.75~841.92 mg/kg降为15.3~31.3mg/100 g、291.90~372.50 mg/kg,同时反式脂肪酸、聚合甘油三酯、缩水甘油酯含量分别提高到0.23%~1.85%、0.220%~0.738%、0.40%~2.94%。对精炼各工序中微量物质的含量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除甾醇主要是在碱炼工序损失外,生育酚、反式脂肪酸、聚合甘油三酯及缩水甘油酯变化最显著均在脱臭工序。同时还考察了不同厂家各工序段的工艺参数,以期阐明大豆油精炼过程中微量物质的变化规律,为植物油适度精炼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 大豆油 生育酚 甾醇 反式脂肪酸 聚合甘油三酯 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甲苯磺酸催化原位法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科 李翔宇 +1 位作者 聂小安 刘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51-254,共4页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原位法(一步法)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的研究。研究表明原位法不仅步骤少、操作简单、安全;与两步法相比,效果较佳,且更能控制开环率。实验表明理想反应条件为:脂肪酸甲酯双键∶甲酸∶双氧水=1∶0.5∶1.4(摩尔比)...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原位法(一步法)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的研究。研究表明原位法不仅步骤少、操作简单、安全;与两步法相比,效果较佳,且更能控制开环率。实验表明理想反应条件为:脂肪酸甲酯双键∶甲酸∶双氧水=1∶0.5∶1.4(摩尔比);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4 h,其产品环氧值最高可达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环氧脂肪酸甲酯 原位法 环氧化 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用聚氯乙烯增塑剂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翠翠 何成生 +1 位作者 樊翠蓉 钟银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144,共4页
我国医用聚氯乙烯(PVC)以可致癌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主增塑剂,这严重影响了国内人民的健康和医用PVC行业的发展。通过对国内外各新型环保增塑剂的比较可知:无毒环保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适合作为我国医用PVC制品的主增塑剂。... 我国医用聚氯乙烯(PVC)以可致癌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主增塑剂,这严重影响了国内人民的健康和医用PVC行业的发展。通过对国内外各新型环保增塑剂的比较可知:无毒环保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适合作为我国医用PVC制品的主增塑剂。这为改善医用PVC制品使用者的健康状态,加快医用环保PVC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大豆油 柠檬酸酯 二甘醇二苯甲酸酯 己二酸酯 高分子增塑剂 Eastman168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调合对其低温流动性能的改善 被引量:27
17
作者 吕涯 李骏 欧阳福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3,共5页
为了了解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组成对其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探索改善其流动性能的方法,以大豆油、花生油和牛油为原料合成了大豆油甲酯、花生油甲酯和牛油甲酯,测定了它们的脂肪酸甲酯组成和低温流动性能。结果表明,长碳链饱和脂肪酸甲... 为了了解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组成对其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探索改善其流动性能的方法,以大豆油、花生油和牛油为原料合成了大豆油甲酯、花生油甲酯和牛油甲酯,测定了它们的脂肪酸甲酯组成和低温流动性能。结果表明,长碳链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含量是影响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混合生物柴油流动性能的测定,发现可以通过不同来源生物柴油的调合改善其流动性能。对于一些高倾点生物柴油,通过油品调合改善低温流动性能的效果比添加石化柴油降凝剂的效果明显。此外,通过偏振光显微镜观察生物柴油的结晶形态,分析了脂肪酸甲酯的结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酸甲酯 低温流动性能 流动性能改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罗帅 包桂蓉 +2 位作者 王华 李一哲 李法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54,共4页
以棉籽油脂肪酸与甲醇为原料,采用超临界甲醇非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脂肪酸与甲醇体积比对产物中亚油酸、油酸、亚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中亚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在反应温度超过280℃... 以棉籽油脂肪酸与甲醇为原料,采用超临界甲醇非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脂肪酸与甲醇体积比对产物中亚油酸、油酸、亚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中亚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在反应温度超过280℃后呈下降趋势;反应时间超过15 m in后有降低趋势;脂肪酸与甲醇体积比超过1∶3后呈降低趋势。说明在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反应温度不宜太高,反应时间不宜过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甲醇 棉籽油 脂肪酸甲酯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二聚酸甲酯聚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刚 王车礼 +2 位作者 李为民 周永生 陈建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1,共3页
以废弃油脂制备的脂肪酸甲酯为原料进行聚合反应,产物经分子蒸馏后得到单体酸甲酯(生物柴油)和二聚酸甲酯。研究了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产品收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反应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 以废弃油脂制备的脂肪酸甲酯为原料进行聚合反应,产物经分子蒸馏后得到单体酸甲酯(生物柴油)和二聚酸甲酯。研究了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产品收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反应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加入量为脂肪酸甲酯质量的10%,反应温度240℃,反应时间8 h。在此条件下,二聚酸甲酯产率达到74.0%,粗产品经提纯后二聚酸甲酯含量为90.7%。自制片状活性白土催化剂活性好,催化剂与产品容易分离,产品夹带损失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油脂 脂肪酸甲酯 生物柴油 二聚酸甲酯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疯树籽油甲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佘珠花 刘大川 潭蓓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4-36,共3页
以低温压榨麻疯树籽油(经过水化脱胶、溶剂萃取脱酸和脱水,使油脂酸值在1 mgKOH/g以下,水分在0.1%以下。)为原料,甲醇钠作催化剂,考察了甲酯化反应条件如醇油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麻疯树籽油甲酯转化率和得率的影响。... 以低温压榨麻疯树籽油(经过水化脱胶、溶剂萃取脱酸和脱水,使油脂酸值在1 mgKOH/g以下,水分在0.1%以下。)为原料,甲醇钠作催化剂,考察了甲酯化反应条件如醇油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麻疯树籽油甲酯转化率和得率的影响。经正交实验确定甲酯化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7∶1,反应时间60 min,催化剂用量为油重的0.9%。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甲酯转化率为95.09%,产品得率为88.88%。反应产物经水洗、脱水并过滤后,即得脂肪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籽油 甲酯化反应 碱法催化 脂肪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