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类具有随机扰动的传染病SEIR模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敏 胡良剑 丁永生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5-308,共4页
考虑疾病传播过程中的随机干扰,运用随机人口建模中参数扰动的标准化技术,建立了一类具有随机扰动的传染病SEIR(susceptible-exposed but not infectious-infectious-removed)模型,证明了模型解的存在唯一性及非负性,并研究了无病平衡... 考虑疾病传播过程中的随机干扰,运用随机人口建模中参数扰动的标准化技术,建立了一类具有随机扰动的传染病SEIR(susceptible-exposed but not infectious-infectious-removed)模型,证明了模型解的存在唯一性及非负性,并研究了无病平衡点满足p阶矩指数稳定的条件.研究结果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扰动 seir模型 无病平衡点 p阶矩指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传染病动力学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思远 谭瀚霖 李东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情况的预测效果,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指导。方法利用Python爬虫自动更新功能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疫情数据,通过改... 目的研究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情况的预测效果,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指导。方法利用Python爬虫自动更新功能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疫情数据,通过改进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自动修正COVID-19基本再生数(R0),对中国湖北省和韩国的COVID-19疫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模型预测的湖北省COVID-19疫情顶点在2020年2月21日,现有确诊病例数约为50000例(2月19日),预计疫情将于3月4日回落至30000例以下,并在5月10日左右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实际数据显示,确诊人数顶点为53371例。模型预测的韩国疫情峰值在3月7日,将于4月底结束。结论改进的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在COVID-19疫情早期实现了较准确的数据预测,政府相关部门在疫情中及时、有效的强力干预明显影响了疫情的发展进程,东亚其他国家如韩国的疫情在3月仍处于上升期,提示中国需要提防输入性疫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动力学 疫情数据 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IR的应急物流网络风险传播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戴剑勇 刘朝 +1 位作者 毛佳志 甘美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3,共7页
为研究应急物流网络风险传播机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选取节点物资可靠性和节点补给等级作为节点择优连接的测量指标,以此构建应急物流网络;并基于病毒传播机理提出1种易感-潜伏-感染-恢复(susceptible-exposed-infected-recovered, SEIR... 为研究应急物流网络风险传播机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选取节点物资可靠性和节点补给等级作为节点择优连接的测量指标,以此构建应急物流网络;并基于病毒传播机理提出1种易感-潜伏-感染-恢复(susceptible-exposed-infected-recovered, SEIR)风险传播模型,将其应用于应急物流网络中的风险传播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急物流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SEIR模型能有效刻画风险在应急物流网络中的传播过程;风险的传播受风险感染等级、物资供需点储备差异以及应急物流响应机制的制约。研究结果可为应急物资调度风险管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物流 复杂网络 风险传播 se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传染病疫情下应急医疗物资需求预测和配置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袁瑞萍 杨阳 +2 位作者 王晓林 多靖赟 李俊韬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01-3209,共9页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应急医疗物资配置,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效率,根据疫情演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应急医疗物资需求预测和配置研究。首先,根据疫情数据特征,提出传染病模型SEIR(Susceptible Exposed Infectious Recovered)和长短期记...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应急医疗物资配置,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效率,根据疫情演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应急医疗物资需求预测和配置研究。首先,根据疫情数据特征,提出传染病模型SEIR(Susceptible Exposed Infectious Recovered)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相结合的模型(SEIR-LSTM)预测各需求点的应急医疗物资需求量,该方法利用LSTM对时间序列数据良好的学习能力预测感染率,输入SEIR模型提高预测准确率。然后,根据传染病疫情演化关键阶段的特点,考虑物资配送成本、需求紧迫度和分配公平性等因素构建分阶段多目标物资配置模型。最后,以上海新冠肺炎疫情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EIR-LSTM的应急物资需求量预测方法准确率较高,根据分阶段配置模型求出的方案能够满足各个阶段物资分配的要求,验证了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重大传染病疫情 需求预测 应急物资配置 传染病模型seir 长短期记忆(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病流行事件下医疗资源需求模型构建与仿真试验
5
作者 王栋 田勇泉 +5 位作者 张伟 周鸿书 谢博 李臻琰 范四海 黄素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6-1294,共9页
目的构建重大传染病流行事件下包含普通病床、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床、呼吸机、医护人力四类医疗资源的需求模型,同时对不同医疗资源紧缺时传染病救治情况进行模拟分析。方法以传染病动力学模型(SEIR)为基础,考虑感染者传染性、人群易... 目的构建重大传染病流行事件下包含普通病床、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床、呼吸机、医护人力四类医疗资源的需求模型,同时对不同医疗资源紧缺时传染病救治情况进行模拟分析。方法以传染病动力学模型(SEIR)为基础,考虑感染者传染性、人群易感性和康复者免疫性,同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和不同临床分型特点扩展构建“COVID-19传染-住院模型”,收集设定疾病传播、临床病程和医疗资源紧缺情景各项参数,依托Anylogic平台初步形成传染病流行事件下城市医疗资源配置供给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场景传染病事件下医疗资源供给需求情况。结果无干预情景下,COVID-19床位资源需求峰值时间为第107天,峰值为160.92张/千人;呼吸机资源需求峰值时间为第122天,峰值为5.61台/千人;ICU床位需求峰值时间为第117天,峰值为12.78张/千人;医护人力资源需求峰值时间为第109天,峰值为151.12人/千人。仿真试验结果提示不同医疗资源对医疗救治结局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传染病流行事件下城市医疗资源配置供给的分析工具,多个仿真试验结果提示,床位资源和医护人力资源对于医疗救治结局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医疗资源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 Anylogic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安全的重大事故网络舆情智能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鑫 谢科范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针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肆意传播且真伪难辨的信息易引起社会负面情绪,给应急处置及救援工作带来不便的问题,基于主动安全理念,结合情感分析模型、主题计算模型和易感人群-潜伏人群-感染人群-离去人群(SEIR)模型,开展重大安全事故网络... 针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肆意传播且真伪难辨的信息易引起社会负面情绪,给应急处置及救援工作带来不便的问题,基于主动安全理念,结合情感分析模型、主题计算模型和易感人群-潜伏人群-感染人群-离去人群(SEIR)模型,开展重大安全事故网络舆情仿真及控制策略研究。运用卷积深度置信网络(CDBN)、时域卷积网络(TCN)、条件随机场(CRF)组成的CDBN-TCN-CRF情感分析模型及T分布瓦瑟斯坦自编码器(TWAE)主题计算模型,识别情感极性及主题类别,跟踪网络舆情情感倾向及民众关注热点;运用SEIR模型来预测网络舆情走势,并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DBN-TCN-CRF情感分析模型、TWAE主题计算模型及SEIR模型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展现其对网络舆情深度分析与趋势预测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安全 重大事故 网络舆情分析 易感人群-潜伏人群-感染人群-离去人群(seir)模型 情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军大型战斗舰艇传染病预测模型选择 被引量:2
7
作者 齐亮 刘晓荣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59-1065,共7页
海军大型战斗舰艇作为一种重要的海上作战平台,内部空间紧凑,编制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流行。因此,选择适用于该环境的传染病预测模型对卫生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4个经典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总结了各类仓室模... 海军大型战斗舰艇作为一种重要的海上作战平台,内部空间紧凑,编制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流行。因此,选择适用于该环境的传染病预测模型对卫生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4个经典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总结了各类仓室模型及其关键特征,并就常见的几种实际模拟需求展开讨论,以期能帮助相关卫勤人员应对诸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等卫生防疫工作中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数学建模 易感-感染-恢复模型 动力学模型 预测模型 仓室模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卫生防疫 大型战斗舰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口流动数据以及两阶段模型预测2019冠状病毒病流行趋势 被引量:2
8
作者 叶元庆 雷浩 +13 位作者 陈辰 胡可嘉 徐小林 袁长征 曹淑殷 王思思 王思聪 李舒 应智峻 贾君麟 王秦川 Sten H.VERMUND 许正平 吴息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基于人口流动和疫情防控措施信息构建数学模型,预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发展趋势。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8日浙江省乐清市151例确诊病例的患病过程以及乐清和武汉之间的人口流动等信息,采用两阶段的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目的:基于人口流动和疫情防控措施信息构建数学模型,预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发展趋势。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8日浙江省乐清市151例确诊病例的患病过程以及乐清和武汉之间的人口流动等信息,采用两阶段的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将人口流动数据与确诊病例症状开始时间以及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的传播动力学特征整合起来,模拟并预测乐清的COVID-19疫情发展趋势。结果:在疫情初期,每日从武汉来的输入性病例数(症状出现日)与当日、6 d前和9 d前从武汉到乐清的旅客数量成正相关。利用根据武汉到乐清的旅客数量估计的输入性病例数以及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预测乐清最终的病例数为170例。如果根据每日报告的输入性病例数来预测,预计最终病例数为165例。截至2020年4月27日,乐清实际监测到的病例数为170例,这两个预测值与实际值均接近。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两阶段预测模型能够对COVID-19的流行趋势做出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中国 输入病例 本地病例 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预测和仿真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金恺 张虎 +3 位作者 贾鹏 权益 陈梁港旭 王长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02-1312,共11页
传染病的传播分析对于社会公共安全与城市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此次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传播,构建了一个城市级结构化疫情预测和仿真模型.该模型基于最新的传染病动力学理论,综合地理信息网络,将易感者、潜伏者、感染者和康复者... 传染病的传播分析对于社会公共安全与城市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此次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传播,构建了一个城市级结构化疫情预测和仿真模型.该模型基于最新的传染病动力学理论,综合地理信息网络,将易感者、潜伏者、感染者和康复者(SEIR)模型与社会网络模型相结合,对预测区域进行多层级划分;宏观上使用二分网络模拟公共设施与社区节点的关系;微观上使用改进的SEIR模型模拟节点内部的传染情况;节点间使用智能体追踪个体的传播过程.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的2020年武汉市与北京市疫情确诊及治愈病例数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疫情仿真上更灵活,预测结果更准确,并能直观地体现不同人群的分布情况和流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传染病 易感者、潜伏者、感染者和康复者(seir)模型 复杂网络模型 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与干预 被引量:14
10
作者 项权 于同洋 肖人彬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97-102,共6页
针对现有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系统动力学研究主观性强、缺乏干预措施讨论的问题,提出一种嵌入神经网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改进的SEIR模型,分析和归类网络舆情传播中的主体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建立网络舆情传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 针对现有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系统动力学研究主观性强、缺乏干预措施讨论的问题,提出一种嵌入神经网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改进的SEIR模型,分析和归类网络舆情传播中的主体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建立网络舆情传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将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预测模块嵌入所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中,并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舆情演化并分析不同干预方式对舆情演化的影响。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模型构建上比其他动力学模型具有更强的合理性,在不同舆情传播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且神经网络可以提前对突发网络舆情作出干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演化 舆情干预 seir模型 系统动力学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2019冠状病毒病早期防控机制研究
11
作者 董是 崔秩玮 +2 位作者 潘潇雄 王建伟 高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51,共11页
目的:探讨各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暴发早期防控的效果,为传染病疫情暴发早期的防控提供对策。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公开的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COVID-19疫情暴发早期数据为样本,建立广义易感-暴露-感染-恢... 目的:探讨各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暴发早期防控的效果,为传染病疫情暴发早期的防控提供对策。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公开的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COVID-19疫情暴发早期数据为样本,建立广义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对其参数进行最优化求解。然后,根据基本传染数表达式中的参数,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敏感性分析,定量分析各国保护率、感染率和平均检疫时间对疫情暴发早期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COVID-19暴发早期的防控对策。结果:广义SEIR模型对六国COVID-19暴发早期的预测和评估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实际数据与拟合数据高度重合。COVID-19扩散主要受保护率、感染率和平均检疫时间影响:从保护率来看,前10 d的保护率提高最为重要,保护率越大,确诊人数越少;从感染率来看,前5 d的感染率最为关键,感染率越小,确诊人数越少;从平均检疫时间来看,前5 d的平均检疫时间至关重要,平均检疫时间越短,确诊人数越少。通过对六国关键参数对比发现,澳大利亚和中国由于实行严格的防疫政策,保护率较高,平均检疫时间较短,因而防疫效果较好。结论:在COVID-19暴发早期,需要实行提高保护率、缩短平均检疫时间的措施,以及严格的隔离政策,抑制COVID-19传播及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 敏感性分析 疫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口流动数据研究武汉“封城”对中国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态势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思聪 叶元庆 +12 位作者 胡可嘉 雷浩 陈辰 徐小林 李文渊 袁长征 曹淑殷 王思思 李舒 贾君麟 王秦川 卞子龙 吴息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定量评估武汉“封城”对控制中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传播的作用。方法:首先基于全国217个城市的武汉来源输入性病例数据和武汉来源的人口流动数据,估算武汉2020年1月23日“封城”前的每日新发感染率。并假设武汉“封城... 目的:定量评估武汉“封城”对控制中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传播的作用。方法:首先基于全国217个城市的武汉来源输入性病例数据和武汉来源的人口流动数据,估算武汉2020年1月23日“封城”前的每日新发感染率。并假设武汉“封城”推迟7 d,武汉的每日新发感染率在2020年1月23日后分别呈高、中、低增长趋势,估算2020年1月24至30日的每日新发感染率,从而计算在此期间武汉流出的感染人数。最后,通过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预测武汉“封城”推迟7 d对国内疫情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2020年1月19至23日,武汉每日新发感染率分别为0.021%、0.026%、0.029%、0.033%和0.070%。截至2020年1月23日,武汉共有感染者20066人。假设武汉“封城”推迟7 d,在2020年1月30日,武汉每日新发感染率在高、中、低增长情景模拟的结果分别是0.335%、0.129%和0.070%。依据上述三种情景,预测分别会有32075、24819和20334名感染者从武汉流入其他地区,到2020年3月19日,全国COVID-19确诊人数将是官方公布数据的3.3~3.9倍。结论:在疫情暴发早期,武汉及时采取“封城”措施对控制COVID-19疫情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中国 人口流动 非药物干预 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 疫情播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肘聚类分析的中国疫情模式回顾性分析
13
作者 李蔷 孙喆 +1 位作者 钱碧云 冯铁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3-718,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各省级行政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早期的关联模式,并预测之后的疫情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3日—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关于全国各省级... 目的·探讨中国各省级行政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早期的关联模式,并预测之后的疫情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3日—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关于全国各省级行政区COVID-19疫情的数据,采用肘聚类分析法对全国各省级行政区进行聚类分析,利用SEIR(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模型计算不同聚集区基本传染数(R0),预测各类聚集区疫情变化趋势。结果·根据患病率从低到高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分为4类聚集区:Ⅰ类聚集区(22个省级行政区)、Ⅱ类聚集区(9个省级行政区)、Ⅲ类聚集区(2个省级行政区)、Ⅳ类聚集区(湖北)。湖北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3类聚集区(P=0.000),但各类聚集区之间的治愈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类聚集区的R0值分别为2.764、3.056、3.899、3.984。截至2020年2月13日,除湖北外,其他聚集区的累积患病率曲线趋于平稳,治愈率曲线上升;湖北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治愈率较低。结论·2020年1月13日—2月13日,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根据COVID-19疫情严重程度可分为4类,Ⅳ类聚集区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3类聚集区;且截至2020年2月13日,Ⅰ、Ⅱ、Ⅲ类聚集区疫情有所缓解,Ⅳ类聚集区疫情仍较为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肘聚类分析 seir模型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