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蜗牛酶改性金针菇不溶性膳食纤维工艺优化及其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闫宇轩 吴伟杰 +3 位作者 陈惠 陈正行 王韧 王涛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6,共13页
用蜗牛酶(snailase)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进行改性,以改性后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测定不同SDF含... 用蜗牛酶(snailase)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进行改性,以改性后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测定不同SDF含量改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利用蜗牛酶改性金针菇IDF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蜗牛酶使用量2%、酶解时间14 h、酶解温度35℃、pH7.0,该条件下SDF得率为14.38%;与未改性样品相比,改性后样品SDF含量增加363.87%;改性后样品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力、葡萄糖吸附能力、葡萄糖透析延缓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SDF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前后的样品均在3400、1739、1000~1300 cm^(-1)有糖类的伸缩振动特征峰,但改性后样品的透射率明显低于未改性样品。扫描电镜和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改性膳食纤维出现大量片层以及少量蜂窝结构,整体结构疏松,比表面积增大,且随着样品中SDF含量增而更明显。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蜗牛酶改性处理未使金针菇IDF的晶体构型发生变化,仅衍射强度有所减弱。研究结果表明,蜗牛酶能使金针菇不溶性膳食纤维中的葡聚糖及半纤维素发生分解,从而提高其可溶性,改善其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膳食纤维 工艺优化 酶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改性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优化及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旭瑶 姜彩霞 +3 位作者 曾祥瑞 王萌 郑喜群 刘晓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209,共8页
为探究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最佳提取工艺及功能特性。本研究以玉米加工副产物玉米皮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改性提取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 为探究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最佳提取工艺及功能特性。本研究以玉米加工副产物玉米皮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改性提取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5%、木聚糖酶添加量为1%、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150 min时,玉米皮SDF得率达到的最高值为16.64%±0.21%,其溶解度为87.63%±0.43%,持水力为2.87±0.16 g/g,持油力为2.30±0.12 g/g,葡萄糖吸附力为5.32±0.12 mmol/g,体外模拟胃环境(pH2.0)、肠环境(pH7.0)下胆固醇吸附性分别为11.74±0.15、42.93±0.08 mg/g,胆酸钠吸附性分别为15.43±0.17、50.67±0.10 mg/g。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皮 可溶性膳食纤维 复合酶改性 响应面优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对纤维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袁平 余惠生 +1 位作者 付时雨 秦文娟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57,共5页
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纸浆纤维作用,产生表面改性,可以降低纸浆打浆能耗,提高纸浆滤水性能等。概述了近20年来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改性纸浆纤维的研究及其应用。
关键词 纸浆 纤维改性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木SGW浆复合纤维素酶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管斌 杜建华 +2 位作者 谢来苏 胡惠仁 隆言泉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31,共5页
对用复合纤维素酶处理杨木 S G W 浆, 改善浆的滤水性能和抄造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复合纤维素酶对杨木 S G W 浆进行处理, 在保持浆原强度的情况下, 浆的滤水性能有较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 复合纤维素酶 SGW浆 滤水性能 杨木浆 制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渣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符彬 郑霞 +3 位作者 潘亚鸽 朱凌波 唐钱 陈茂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0,共5页
以造纸用蔗渣纤维和聚乳酸(PL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蔗渣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Na OH(蔗渣纤维处理剂)的质量分数、复合材料中蔗渣纤维添加量及热压温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蔗渣纤维添加量为30%时,蔗渣纤维与PLA... 以造纸用蔗渣纤维和聚乳酸(PL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蔗渣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Na OH(蔗渣纤维处理剂)的质量分数、复合材料中蔗渣纤维添加量及热压温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蔗渣纤维添加量为30%时,蔗渣纤维与PLA混合较好,复合材料较均匀;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Na OH处理蔗渣纤维,可以溶解蔗渣纤维中的半纤维素、果胶等,使纤维更细化,比表面积增大,从而有效改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压温度为170℃时,PLA的流动性有助于改善蔗渣纤维在PLA中分散的均匀性,且不会使蔗渣纤维和PLA降解。在此最优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纤维 聚乳酸 热压温度 NaOH处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柄膳食纤维酶法改性及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娈 黄茂坤 +1 位作者 张凤玉 徐雪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2-95,共4页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香菇柄膳食纤维酶法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香菇柄粉碎度180-250μm,纤维素酶添加量0.9%,酶解时间4.5 h,酶解温度50℃,pH值4.5,液固比25∶1,香菇柄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re,SDF)溶出量每100g...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香菇柄膳食纤维酶法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香菇柄粉碎度180-250μm,纤维素酶添加量0.9%,酶解时间4.5 h,酶解温度50℃,pH值4.5,液固比25∶1,香菇柄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re,SDF)溶出量每100g为10.15 g。在此条件下获得的香菇柄膳食纤维为淡黄色的粉末状,粒度均匀,无特殊性气味,是较理想的膳食纤维。同时研究了香菇柄改性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其结合水力为5.88 g/g,膨胀力为7.521 mL/g,持油力为2.21 g/g,粘度为5.70 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柄 膳食纤维 酶法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的酶法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小花 洪枫 +1 位作者 陆大年 朱利民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3-126,共4页
从涤纶纤维自身的特性和其改性研究的现状、理想的涤纶表面改性应满足的要求以及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出发,综述了涤纶纤维及其织物酶法改性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涤纶酶法改性研究中所用的酶以及酶的筛选方法,探讨... 从涤纶纤维自身的特性和其改性研究的现状、理想的涤纶表面改性应满足的要求以及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出发,综述了涤纶纤维及其织物酶法改性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涤纶酶法改性研究中所用的酶以及酶的筛选方法,探讨了涤纶酶法改性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涤纶酶法改性的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菌改性CTMP浆纤维表面的XPS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崇杏 杨崎峰 王双飞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1,共5页
利用白腐菌对桉木CTMP浆纤维进行改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白腐菌改性前后的桉木CTMP浆纤维进行了表面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腐菌改性后桉木CTMP浆纤维表面的氧碳比(O/C)上升,C1峰有所下降,同时C1 s峰位向高结合能方向漂移,说明... 利用白腐菌对桉木CTMP浆纤维进行改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白腐菌改性前后的桉木CTMP浆纤维进行了表面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腐菌改性后桉木CTMP浆纤维表面的氧碳比(O/C)上升,C1峰有所下降,同时C1 s峰位向高结合能方向漂移,说明白腐菌改性后桉木CTMP浆纤维表面木素和抽提物的含量下降,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提高,有利于促进抄纸过程中纤维间氢键结合的形成;从XPS定量分析纤维表面的木素和抽提物含量结果来看,白腐菌改性后桉木CTMP浆纤维表面木素和抽提物含量分别降低了8.3%和55.9%(对表面组分),而总木素含量和总抽提物含量仅分别下降了2.5%和11.1%,证实了白腐菌的脱木素和降解抽提物作用主要发生在纤维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菌 生物改性 桉木CTMP浆纤维 表面化学分析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化大豆水酶法膳食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江连洲 张巧智 +3 位作者 关嘉琦 巩涵 李杨 隋晓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0-337,共8页
大豆水酶法残渣可作为膳食纤维的来源。以大豆水酶法残渣为原料,对其中的膳食纤维进行羧甲基化修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建立了碱化温度、氯乙酸添加量、醚化时间和醚化温度对羧甲基取代度的模型。研究... 大豆水酶法残渣可作为膳食纤维的来源。以大豆水酶法残渣为原料,对其中的膳食纤维进行羧甲基化修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建立了碱化温度、氯乙酸添加量、醚化时间和醚化温度对羧甲基取代度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各参数对羧甲基取代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醚化时间、氯乙酸添加量、碱化温度、醚化温度。通过对试验结果的二次回归分析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碱化温度25℃、氯乙酸添加量为膳食纤维质量的1.05倍、醚化温度70℃、醚化时间3.8 h,在此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水酶法膳食纤维羧甲基取代度为0.430 5,其持水率、持油率和膨胀率分别较修饰前提升了89.61%、20.63%和114.32%。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制备的大豆水酶法膳食纤维发生了羧甲基取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膳食纤维 水酶法 羧甲基化修饰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增强竹浆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翠翠 程海涛 +2 位作者 羡瑜 王戈 张双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1-287,共7页
为探索碳酸钙(CaCO_3)无机颗粒界面增强机理,建立竹纤维表面微纳米颗粒的附载与界面增强技术的内在联系,该论文以竹浆纤维(bamboo pulp fiber,BPF)和环氧树脂为主要材料,采用纳米CaCO_3浸渍改性工艺,通过真空辅助树脂浸注技术制备BPF/... 为探索碳酸钙(CaCO_3)无机颗粒界面增强机理,建立竹纤维表面微纳米颗粒的附载与界面增强技术的内在联系,该论文以竹浆纤维(bamboo pulp fiber,BPF)和环氧树脂为主要材料,采用纳米CaCO_3浸渍改性工艺,通过真空辅助树脂浸注技术制备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对其动态热机械性能和界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测试频率为单频(1Hz)时,在–20~120℃,纳米CaCO_3浸渍改性竹浆纤维(BPF treated by impregnation modification,IMBPF)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最大储能模量是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1.3倍;测试频率为多频(1,2,5,10和20 Hz)时,频率对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和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影响规律相同,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均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且逐渐向高温方向移动。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和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随频率的增加而升高,而测试频率对损耗因子影响不大;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表观活化能(369.0kJ/mol)低于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495.8 kJ/mol),但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频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倒数的相关性(决定系数0.987 6)优于对照样(决定系数0.965 9);在–20℃、40℃和100℃时,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对频率的依赖性高于对照样;纳米CaCO_3浸渍改性技术可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从而为纳米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纤维 纳米碳酸钙 浸渍改性 竹浆纤维 真空辅助树脂浸注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纶的酶法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学川 王沛懿 +1 位作者 强涛涛 任龙芳 《印染》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50-53,共4页
根据锦纶的特性及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锦纶酶法改性研究中所用酶的种类及改性后的相关性能变化,经及锦纶酶法改性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改性 聚酰胺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米糠膳食纤维复合酶法改性工艺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龙波 吕静 +4 位作者 张喜文 李萍 杜文娟 张桂英 申瑞玲 《轻工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16-23,共8页
以山西产小米糠为原料,采用耐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和中性蛋白酶复合酶提取小米糠粗膳食纤维(DF);以该粗DF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复合酶法改性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并通过基于单因素试验的响应面设计进一步优化酶法改性工... 以山西产小米糠为原料,采用耐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和中性蛋白酶复合酶提取小米糠粗膳食纤维(DF);以该粗DF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复合酶法改性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并通过基于单因素试验的响应面设计进一步优化酶法改性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总量1.73%,m(纤维素酶)∶m(木聚糖酶)=1∶1.74,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1.44 h.该条件下小米糠SDF得率为12.46%,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得率为85.12%.该优化方案能较准确地预测小米糠DF改性制备SDF的得率,且工艺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对小米糠的综合利用和SDF的产业化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糠 膳食纤维 复合酶法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对草浆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管斌 孙艳玲 +2 位作者 曲音波 高培基 詹怀宇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7,共4页
在草浆酶改性过程中,在一定的酶处理条件下,酶处理强度中的酶用量是影响草浆滤水性能的关键因素.当草浆酶改性的酶用量是以CMC酶活力作为添加基准时,其纸浆滤水性能的改善与酶用量线性相关程度最高.纤维素酶酶系使草浆改性的最佳酶处理... 在草浆酶改性过程中,在一定的酶处理条件下,酶处理强度中的酶用量是影响草浆滤水性能的关键因素.当草浆酶改性的酶用量是以CMC酶活力作为添加基准时,其纸浆滤水性能的改善与酶用量线性相关程度最高.纤维素酶酶系使草浆改性的最佳酶处理强度为:每克纸浆酶用量为4U、酶处理时间0.5h.适当的酶处理,在保持纸浆原强度的情况下,纸浆的滤水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草浆改性 酶处理强度 滤水性能 酶用量 制浆 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填料级碳酸钙的酸稳定改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静 宋湛谦 钱学仁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51,共3页
未经改性处理的碳酸钙用作造纸填料时,对纸料体系的pH值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往往不适用于酸性、弱酸性及近中性抄纸体系,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碳酸钙的酸稳定改性可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目前国际... 未经改性处理的碳酸钙用作造纸填料时,对纸料体系的pH值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往往不适用于酸性、弱酸性及近中性抄纸体系,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碳酸钙的酸稳定改性可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目前国际上出现的造纸填料级碳酸钙的主要酸稳定改性技术和适用场合,指出了相关研究及应用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造纸填料 纤维碱性变黑 酸稳定改性 高得率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膳食纤维制备及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元琳 李文多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20-25,共6页
综述了谷物膳食纤维的制备、改性、检测方法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尽管近几十年来谷物膳食纤维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对其定义、检测、改性方法、生理功能的体内验证及其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以及其工业应用技术还有... 综述了谷物膳食纤维的制备、改性、检测方法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尽管近几十年来谷物膳食纤维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对其定义、检测、改性方法、生理功能的体内验证及其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以及其工业应用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膳食纤维 酶-化学法制备 酶法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增强竹浆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解动力学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翠翠 王朔 +3 位作者 张双保 王戈 陈政豪 程海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319,334,共7页
采用纳米碳酸钙(CaCO_3)浸渍改性工艺对竹浆纤维(BPF)进行改性,并采用真空辅助树脂浸注(VARI)技术制备纳米浸渍改性竹浆纤维(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热失重分析(TGA)方法研究了原材料和复合材料在氮气气氛下的热降解行为,采用Flyn... 采用纳米碳酸钙(CaCO_3)浸渍改性工艺对竹浆纤维(BPF)进行改性,并采用真空辅助树脂浸注(VARI)技术制备纳米浸渍改性竹浆纤维(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热失重分析(TGA)方法研究了原材料和复合材料在氮气气氛下的热降解行为,采用Flynn-Wall-Ozawa(FWO)和Vyazovkin and Weight(VW)方法量化了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出现300~400,400~450,600~700℃3个失重区,分别对应BPF、环氧树脂和纳米CaCO_3的热降解;采用FWO法和VW法测定的IMBP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均高于对照样(未改性的BRF),且FWO法估算数值高于VW法;纳米CaCO_3对复合材料的热降解特性具有调控作用;FWO法和VW法处理的结果总体相差不大,但前者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辅助树脂浸注 纳米碳酸钙 浸渍改性 竹浆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热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对聚酯纺织品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辉芹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0,共4页
聚酯纤维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然而其某些性能影响了它的应用。表面改性是改善聚酯纤维性能的重要方法。文章介绍了酶对聚酯纤维处理的效果及机理。聚酯纤维经酶处理后,形态结构和物理机械性能均发生明显变化,亲水性及吸湿性提... 聚酯纤维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然而其某些性能影响了它的应用。表面改性是改善聚酯纤维性能的重要方法。文章介绍了酶对聚酯纤维处理的效果及机理。聚酯纤维经酶处理后,形态结构和物理机械性能均发生明显变化,亲水性及吸湿性提高,染色性能改善,导电性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表面改性 物理机械性能 亲水性 吸湿性 合成纤维 导电性能 纺织品 酶处理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预处理结合研磨法对桉树纸浆纤维微/纳纤丝微观形貌的影响
18
作者 何玉婵 韩雁明 +2 位作者 李改云 陈媛 王思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10,共8页
【目的】探究酶用量、酶解时间及研磨时间对制备的桉树纸浆纤维微/纳纤丝微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方法】以桉树纸浆为原料,经不同的酶用量(20,40,60和80ECU/g)和酶解时间(2,4,6和8h)预处理后,用研磨法制备纤维素微/纳纤丝,利用扫描电镜... 【目的】探究酶用量、酶解时间及研磨时间对制备的桉树纸浆纤维微/纳纤丝微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方法】以桉树纸浆为原料,经不同的酶用量(20,40,60和80ECU/g)和酶解时间(2,4,6和8h)预处理后,用研磨法制备纤维素微/纳纤丝,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微/纳纤丝进行表征。【结果】在酶解时间为6h的条件下,当酶用量由20ECU/g增加至80ECU/g时,研磨制备的微/纳纤丝直径由143.89nm减小至52.21nm;在酶用量为60ECU/g的条件下,当酶解时间由2h增加至8h时,研磨制备的微/纳纤丝直径由131.23nm减小至43.73nm。酶处理后的纤维及研磨处理后的纤维均保持了天然纤维的Ⅰ型结构,结晶度分别比纸浆纤维(59.21%)提高11.68%和8.31%,所制备的微/纳纤丝的结晶度为67.52%。【结论】酶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微/纳纤丝的制备时间,减少能耗;随着酶用量及酶解时间的增加,微/纳纤丝直径逐渐减小;纤维素酶可降解纤维素部分非结晶区并使纤维润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研磨法 桉树纸浆 微/纳纤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竹浆纤维的丝素蛋白改性工艺
19
作者 杜兆芳 张利玲 +1 位作者 许云辉 董丹丹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5,20,共5页
为实现竹浆纤维的功能改性,先将竹浆纤维氧化成单羧基纤维,再利用丝素蛋白水溶液对氧化竹浆纤维进行交联改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丝素溶液质量浓度、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对氧化竹浆纤维纱质量增加率和断裂强度的影响,优化改性工... 为实现竹浆纤维的功能改性,先将竹浆纤维氧化成单羧基纤维,再利用丝素蛋白水溶液对氧化竹浆纤维进行交联改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丝素溶液质量浓度、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对氧化竹浆纤维纱质量增加率和断裂强度的影响,优化改性工艺。结果表明:随着丝素溶液质量浓度增加、改性时间延长,氧化竹浆纤维纱的质量增加率逐渐增大,当改性温度在较低范围时,纱线质量增加率变化不大;丝素溶液质量浓度对纱线强度影响较小,改性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均会造成纱线强度下降;丝素改性氧化竹浆纤维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丝素溶液质量浓度30 g/L,温度40℃,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氧化竹浆纤维纱的质量增加率可达5.4%,断裂强度保持在1.29 c 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竹浆纤维 丝素 改性工艺 质量增加率 断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生材制生物机械浆研究 Ⅱ、泡桐(Paulowniaelongata)酶液预处理机械浆
20
作者 檀俊利 刘光良 +1 位作者 卢雪梅 高培基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3-39,共7页
研究了兰考泡桐(Paulowniaelongata)木片用4种酶液(纤维素酶液ES28、半纤维素酶EAn76、木质素酶E025及E014)预处理制生物机械浆。测定了预处理对木片主要化学组成、磨浆能耗、纸浆强... 研究了兰考泡桐(Paulowniaelongata)木片用4种酶液(纤维素酶液ES28、半纤维素酶EAn76、木质素酶E025及E014)预处理制生物机械浆。测定了预处理对木片主要化学组成、磨浆能耗、纸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E014、E025、ES28、EAn76预处理后,木片失重3.18%~3.72%,其中3.9%~18.6%为木质素损失,纤维素损失则高达38.2%~46.2%;(2)磨浆度为55SR时,4种酶液可节省能耗2.0%~7.0%,裂断长变化为-18.1%~7.9%,耐破度变化为-13%~7.3%,撕裂度为-12.9%~8.4%,光学性质(如白度、光散射系数)变化不大,不透明度几乎不变。综合能耗节省与强度性质的提高,E014及EAn76效果较好,ES28则由于纤维素酶对纤维的损伤效果不佳,E025效果则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生物机械浆 酶液 制浆 速生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